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有源缓冲的单级单相电流型逆变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亦文 吕涛 +3 位作者 赵振杰 张钰健 罗思绪 陈东毅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6-104,共9页
为了实现单级升压逆变,提出了一种带有源缓冲的单级单相电流型PWM逆变器,及其状态量限定下的输出电压反馈复合单周期控制策略,并对构成这种逆变器的电路拓扑、控制策略、关键电路参数设计、系统建模和仿真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获得... 为了实现单级升压逆变,提出了一种带有源缓冲的单级单相电流型PWM逆变器,及其状态量限定下的输出电压反馈复合单周期控制策略,并对构成这种逆变器的电路拓扑、控制策略、关键电路参数设计、系统建模和仿真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获得了重要结论。该逆变器电路拓扑主要由储能电感、有源缓冲电路、电流型单相逆变桥构成,存在三种工作模式和四种电路模态,通过三种工作模式的灵活切换达到限定储能电感电流和缓冲电容电压等状态量的目的,通过前馈储能电感电流和反馈输出电压的复合单周期控制实现输出正弦电压的稳定。1 kVA 100 V DC/220 V 50 Hz AC逆变器的原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逆变器能实现单级升压逆变,具有输出电压波形质量高、负载适应能力强和动态性能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 电流型逆变器 单级升压 储能电感 有源缓冲 单周期控制
下载PDF
新型外转子Halbach永磁阵列定子无铁心电机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耿伟伟 张卓然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30-137,共8页
具有气隙磁密正弦、磁密高等优点的halbach阵列永磁外转子电机应用于飞轮储能系统的电动/发电机可以有效提升系统集成度,简化系统结构,提高系统功率密度。本文研究分析新型外转子halbach永磁阵列定子无铁心电机的转子结构和定子绕组设... 具有气隙磁密正弦、磁密高等优点的halbach阵列永磁外转子电机应用于飞轮储能系统的电动/发电机可以有效提升系统集成度,简化系统结构,提高系统功率密度。本文研究分析新型外转子halbach永磁阵列定子无铁心电机的转子结构和定子绕组设计方法;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磁场分布和定子绕组损耗;研究定子绕组区域磁场分布变化特征,采用每匝绕组线圈内部导体换位技术有效抑制线圈导体内部之间的环流;最后,通过场路耦合方法分析定子绕组电流对转子永磁体涡流损耗影响。本文优化设计的200k W外转子halbach永磁阵列定子无铁心电机的机电能量转化效率高达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路耦合 飞轮储能 HALBACH阵列 绕组损耗 定子无铁心 永磁电机 外转子
下载PDF
基于储能电感的超声波发射电路本安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飞宇 雷志鹏 +2 位作者 李杰 向学艺 石港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189,共8页
针对煤矿千米定向钻机钻进过程中应用超声波换能器对钻孔状态监测时存在需要高电压驱动和本质安全化无法兼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储能电感的本安型超声波发射电路。介绍了发射电路的基本原理,理论研究了换能器等效阻抗和稳压管动态电... 针对煤矿千米定向钻机钻进过程中应用超声波换能器对钻孔状态监测时存在需要高电压驱动和本质安全化无法兼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储能电感的本安型超声波发射电路。介绍了发射电路的基本原理,理论研究了换能器等效阻抗和稳压管动态电阻对激励脉宽的影响;分析了发射电路内部和输出本质安全特性,据此给出了本质安全参数的判断标准和一种高电压本安型超声波发射电路参数计算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设计参数范围内,200 V幅值的激励脉冲宽度能够可达2~3μs,大于设计值1.5μs;测量储能电感电流为0.9 A,换能器等效电容为1.05μF,分别小于本安条件下的电流1 A、电容100μF。因此,本文所提方法得到的电路参数能够在输出高电压激励脉冲下,满足本质安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发射电路 本质安全型 储能电感 激励脉冲
下载PDF
采用改进MPC提高储能系统电压暂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鲍建 杨沛豪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49,共8页
储能系统通过换流器实现并网运行,常规换流器因为其开关频率低,在采样、计算环节存在延时导致储能系统暂态特性差,甚至引起整个电网不稳定。本文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model predictive control)来实现储能系统功率快速响应,避免延时影... 储能系统通过换流器实现并网运行,常规换流器因为其开关频率低,在采样、计算环节存在延时导致储能系统暂态特性差,甚至引起整个电网不稳定。本文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model predictive control)来实现储能系统功率快速响应,避免延时影响。引入功率权重价值函数在有功、无功MPC控制中,计算储能换流器输出电压最优值。针对因为滤波电感参数偏移导致的MPC模型不准确问题,本文采用电感误差补偿控制来提高模型精度。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和实验来验证本文所提方案可提高储能系统暂态特性,有效消除误差对MPC控制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系统 暂态特性 模型预测控制 功率权重价值函数 电感误差电压补偿
下载PDF
矿用电动车混合储能系统Z源逆变器电流控制 被引量:3
5
作者 吴震 陈靖 党娇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2-98,共7页
针对应用于矿用电动车混合储能系统的传统Z源逆变器或单开关电感Z源逆变器存在电压增益、功率密度和转换效率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Z源逆变器。该逆变器采用基于阵列式磁集成技术的模块化开关耦合电感单元替代传统Z源逆变器的电感... 针对应用于矿用电动车混合储能系统的传统Z源逆变器或单开关电感Z源逆变器存在电压增益、功率密度和转换效率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Z源逆变器。该逆变器采用基于阵列式磁集成技术的模块化开关耦合电感单元替代传统Z源逆变器的电感,提高功率密度和电压增益,并通过引入辅助软开关支路实现功率器件零电压开关,提高转换效率。对基于新型Z源逆变器的混合储能系统进行了建模,通过分析极点,发现引起系统振荡的1对共轭极点及系统振荡处频率,结合模型进行了电流控制器参数设计,推导出电流控制器比例和积分参数的设计准则。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电流控制器设计准则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电动车 混合储能系统 Z源逆变器 电流控制 开关耦合电感 阵列式磁集成 软开关
下载PDF
基于SiC MOSFET的储能功率单元设计与实证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成龙 贺鸿鹏 +1 位作者 纪巍 徐美娇 《电力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2-56,共5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变流器在新能源电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基于SiC MOSFET的储能变流器功率单元,其中包含10 kV高压交流模块和750V低压直流模块,重点研究了功率单元的低感设计和散热设计方法,并提出了功率单元的...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变流器在新能源电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基于SiC MOSFET的储能变流器功率单元,其中包含10 kV高压交流模块和750V低压直流模块,重点研究了功率单元的低感设计和散热设计方法,并提出了功率单元的整体设计方案。通过优化叠层母排的结构,将高压交流模块与低压直流模块的杂散电感分别降低至794μH和235μH,有效减小功率单元的关断过电压。通过热数值计算,确立了强迫风冷的散热方案,并设计了符合要求的散热器,使器件在运行过程中的最高温度不超过50℃。最后,搭建了功率单元样机并进行对拖实验,验证了叠层母排结构优化设计和功率单元散热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变流器 功率单元 叠层母排 杂散电感
下载PDF
一种能够抑制共模电流的单级单相Buck-Boost光伏逆变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立乔 陈建医 武晨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1-49,共9页
该文给出一种能抑制共模电流的单级单相Buck-Boost光伏逆变器,该逆变器是通过将H桥逆变器与Buck-Boost斩波电路级联以及对相关的元件进行复用并对电路进行简化得到的,可同时实现升降压以适应宽输入范围的直流侧电压,无电解电容应用且具... 该文给出一种能抑制共模电流的单级单相Buck-Boost光伏逆变器,该逆变器是通过将H桥逆变器与Buck-Boost斩波电路级联以及对相关的元件进行复用并对电路进行简化得到的,可同时实现升降压以适应宽输入范围的直流侧电压,无电解电容应用且具备有效抑制漏电流的能力,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非常适用于中小功率光伏系统。此外,利用一种基于调制波重构的非线性调制策略,能显著降低直流侧储能电感大小,有效提高功率密度,实现均衡升降压。详述其工作原理,通过共模分析验证其能对阴阳两极漏电流实现有效抑制以及新型调制策略下可实现均衡升降压控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完成逆变器并网控制的仿真和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非隔离 电流型逆变器 无电解电容 抑制共模电流 储能电感大小 调制波重构技术
下载PDF
本质安全电路中的电火花
8
作者 袁港 庄小豫 李家磊 《电气开关》 2023年第1期4-6,16,共4页
本质安全电路的电压、电流及储能元件是电火花的重要来源。借助现行的国家标准GBT/3836.4-2021的评定方法,简述了电压、电流的匹配关系及电容、电感元件的储能能力,利用运算放大电路推理出虚拟电容、虚拟电感潜在的危险,为本质安全电路... 本质安全电路的电压、电流及储能元件是电火花的重要来源。借助现行的国家标准GBT/3836.4-2021的评定方法,简述了电压、电流的匹配关系及电容、电感元件的储能能力,利用运算放大电路推理出虚拟电容、虚拟电感潜在的危险,为本质安全电路中的电火花评估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安全型 本质安全电路 储能元件 虚拟电容 虚拟电感 电火花
下载PDF
脉冲型负载用混合储能系统功率自分配控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衡 孙世宇 +2 位作者 谷志锋 冯高辉 刘正春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115,177,共6页
为快速响应脉冲型负载的功率需求,抑制直流微网中的高低频功率波动,在蓄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的拓扑结构下提出基于虚拟电感和虚拟电容的下垂控制方法,实现不同时间尺度储能单元功率自动分配。在脉冲型负载条件下开展仿真验证,结果表明... 为快速响应脉冲型负载的功率需求,抑制直流微网中的高低频功率波动,在蓄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的拓扑结构下提出基于虚拟电感和虚拟电容的下垂控制方法,实现不同时间尺度储能单元功率自动分配。在脉冲型负载条件下开展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改进下垂控制能够更好地分辨负载侧高低频功率需求,提高混合储能系统的动态稳定能力,并且具备可拓展性能,更适合微电网的分布控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网 脉冲型负载 混合储能 下垂控制 虚拟电感 虚拟电容
下载PDF
基于SiC MOSFET的储能变流器功率单元关键技术
10
作者 张海 谢文刚 +2 位作者 樊芳芳 刘凯 贾文萱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6-154,共9页
随着储能变流器向大容量、模块化发展,碳化硅(SiC)器件由于其低损耗、耐高温的特性,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SiC器件过高的开关速度使其对电路中杂散电感更加敏感,并且高温运行环境也会对器件长期安全可靠的运行带来影响。因此针对基于Si... 随着储能变流器向大容量、模块化发展,碳化硅(SiC)器件由于其低损耗、耐高温的特性,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SiC器件过高的开关速度使其对电路中杂散电感更加敏感,并且高温运行环境也会对器件长期安全可靠的运行带来影响。因此针对基于SiC MOSFET的储能变流器功率单元,重点研究了其低感设计和散热设计方法,并提出了功率单元的整体设计方案。通过优化叠层母排的结构,将高压交流模块与低压直流模块的杂散电感分别降低至794μH和235μH,有效减小功率单元的关断过电压。通过热仿真研究,确立了散热方案,使器件在运行过程中的最高温度不超过50℃。最后,搭建了功率单元样机并进行对拖实验,验证了叠层母排结构优化设计和功率单元散热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变流器 功率单元 叠层母排 杂散电感 散热设计
下载PDF
超导电感储能脉冲输出电路的模块化设计及其关键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芳 黎志 陈楠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9-54,共6页
超导电感储能以其低损耗在高功率脉冲电源中有独特的优势。然而电感储能其能量不易释放,而且脉冲成形回路中使用的高功率断路开关也不易实现。文中研究的模块化超导电感脉冲输出电路不仅可以降低断路开关所需的关断电流,还可以增强输出... 超导电感储能以其低损耗在高功率脉冲电源中有独特的优势。然而电感储能其能量不易释放,而且脉冲成形回路中使用的高功率断路开关也不易实现。文中研究的模块化超导电感脉冲输出电路不仅可以降低断路开关所需的关断电流,还可以增强输出脉冲电流波形的可调制性。然而,多模块集成时,各储能电感之间容易产生电磁耦合,影响放电效率。该文还详细分析了两模块集成时,储能电感之间的耦合对脉冲放电的影响,并研究了一种消除互感的办法。研究表明,将储能电感按照一定的位置规律摆放,即可消除互感,同时也能满足装置结构紧凑的要求,为超导电感储能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工程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电感储能 脉冲成形 互感耦合
下载PDF
新颖的三相Boost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杰 陈道炼 +2 位作者 江加辉 邱琰辉 黄伏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328-2338,共11页
提出一种新颖的三相Boost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并对其拓扑、双环改进型分区SPWM控制策略、低频模态、储能开关关断电压尖峰抑制、高频开关过程、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关键电路参数设计准则等进行... 提出一种新颖的三相Boost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并对其拓扑、双环改进型分区SPWM控制策略、低频模态、储能开关关断电压尖峰抑制、高频开关过程、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关键电路参数设计准则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获得了重要结论。其拓扑是由输入滤波电容、中心抽头储能电感、三相逆变桥、三相输出滤波器级联构成,且在储能电感中心抽头与输入源负端间接有储能开关;其控制策略是对三相电网电压进行60°分区,以确保每个开关周期均满足Boost型变换器的工作机理。设计并研制了3kW 96VDC/380V 50Hz 3φAC逆变器,实验结果表明,这类逆变器具有升压比大、功率密度高、变换效率高、储能电感和输出滤波器小、并网电流质量高等优良性能,在单级三相低压并网逆变场合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逆变器 BOOST型 三相 分区SPWM控制 中心抽头储能电感
下载PDF
基于载波移相调制的模块化多电平电池储能系统直流侧建模 被引量:6
13
作者 田凯 陈堃 +1 位作者 陈满 凌志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982-1990,共9页
载波移相调制是模块化多电平电池储能系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调制方式。本文针对载波移相调制和电池储能系统的直流侧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了N+1调制和2N+1调制两种不同的载波移相调制方式的数学模型,发现载波周期内相开通模块数及其持续... 载波移相调制是模块化多电平电池储能系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调制方式。本文针对载波移相调制和电池储能系统的直流侧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了N+1调制和2N+1调制两种不同的载波移相调制方式的数学模型,发现载波周期内相开通模块数及其持续时间仅与调制比和桥臂模块数相关。基于此建立了模块化多电平电池储能系统直流侧的等效模型,发现系统直流侧可以用两个电压源和一个开关等效,其参数仅与调制比和桥臂模块数相关。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桥臂电感取值的方法,可以在系统稳定状态下满足对直流电流纹波的设计要求。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以及电感取值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电池储能系统 载波移相调制 直流侧等效模型 桥臂电感取值
下载PDF
多参数约束分布式储能逆变并联均衡控制
14
作者 王佳兴 李佳静 +3 位作者 谷志锋 乔宇 郝东墉 霍宇飞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41,58,共8页
为解决分布式储能逆变并联系统功率分配受储能系统实时状态影响的问题,通过建立逆变并联下垂系数与储能系统剩余电量、系统端电压、放电时长、额定容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并结合剩余电量无迹卡尔曼滤波估计算法和虚拟电感下垂控制算法,提... 为解决分布式储能逆变并联系统功率分配受储能系统实时状态影响的问题,通过建立逆变并联下垂系数与储能系统剩余电量、系统端电压、放电时长、额定容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并结合剩余电量无迹卡尔曼滤波估计算法和虚拟电感下垂控制算法,提出一种新的多参数约束分布式储能逆变并联均衡控制策略。在多种工况下样机测试和仿真实验表明,新算法能够提高储能系统功率分配均衡度性,通过对同容量不同SOC初值、不同容量以及突增负载等工况进行分析验证,在突增负载工况下电流控制精度较为明显提升约0.6%,且无畸变。在剩余电量、端电压、额定容量等存在偏差的状况下,并联功率均能够自动完成动态调节,实现SOC的均衡控制。最后通过等比例实物验证,结果实现均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储能 无迹卡尔曼滤波 储能逆变并联 虚拟电感 多参数约束
下载PDF
级联半桥拓扑直流直挂储能装置的设计
15
作者 晁武杰 邓超平 +4 位作者 黄均纬 乔鑫 蔡曹轩 徐润东 凌志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6-1522,共7页
随着海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建设,产生了直流输电、交直流互联和储能的应用需求。目前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于交流储能领域。模块化多电平电池储能系统(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 随着海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建设,产生了直流输电、交直流互联和储能的应用需求。目前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于交流储能领域。模块化多电平电池储能系统(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MMC-BESS)虽然在交直流互联的同时,实现了储能的功能,但电池中流过的工频、二倍频等脉动电流成分对电池寿命有潜在影响,且传统的模块化多电平(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换流站的改造成本高。本工作提出的直流直挂储能装置将换流和储能分离,电池电流仅为直流和高频脉动成分,工况对电池友好,且直流直挂储能系统需要电池单体数量仅为MMC-BESS的1/6,成本低。对直流直挂储能装置的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对级联子模块的数量和参数进行设计;基于载波移相调制,推导直流纹波电流,进而对并网电感参数进行设计;建立直流直挂储能装置的数学模型,推导控制模型,根据控制框图进行功率控制。最后,通过仿真和样机实验,验证该半桥拓扑级联型直流直挂储能装置设计的可行性及正确性。实验证明,该设计和控制方法效果良好,对高压大容量直流直挂储能装置的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直挂储能 级联半桥 并网电感 载波移相调制 功率控制
下载PDF
电磁热储能系统中谐振电路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岩 郭昊 +1 位作者 敖前 井永腾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4439-4447,共9页
电磁热储能系统中的谐振电路作为电磁向热转换的实现环节,影响着电磁热储能系统的功率和效率。在实际工况下,流经谐振电路中加热管体的高频大电流会使管体的电感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系统的功率效率。该文以50kW电磁热储能系统中谐振电路... 电磁热储能系统中的谐振电路作为电磁向热转换的实现环节,影响着电磁热储能系统的功率和效率。在实际工况下,流经谐振电路中加热管体的高频大电流会使管体的电感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系统的功率效率。该文以50kW电磁热储能系统中谐振电路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瞬态计算方法,确定了求解域内磁共能与电流的变化关系,并基于磁共能函数展开法,准确描述磁链函数,继而得出谐振电路中加热管体的动态电感函数。基于基波分析法,适配了电容,使电磁热储能系统在设计功率下保持高效率的运行。通过进行实验,对比实验值和计算值,谐振电路电压、电流波形和相位相吻合,动态电感计算较为准确。该文对电磁热储能系统谐振电路的设计与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热储能系统 谐振电路 动态电感 磁共能展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