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电体的极化储能效应 被引量:7
1
作者 曹万强 陈甘霖 +4 位作者 陈勇 王龙海 张蕾 祁亚军 潘瑞琨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30-938,共9页
三维铁电体的偶极子等概率地分布在晶格取向相关的特定极化方向上.外加电场后,各个方向的偶极子对电场的响应不同,导致了各种场致效应.最基本的效应是电场对极化强度在相变温区的诱导和转向,导致铁电体在相应温区实现了高的储能密度效应... 三维铁电体的偶极子等概率地分布在晶格取向相关的特定极化方向上.外加电场后,各个方向的偶极子对电场的响应不同,导致了各种场致效应.最基本的效应是电场对极化强度在相变温区的诱导和转向,导致铁电体在相应温区实现了高的储能密度效应.基于铁电体德文希尔理论三维吉布斯自由能与极化强度的关系,得到了二阶相变铁电体偶极子的诱导及取向对极化储能密度和放电能量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低电场下储能峰低于居里温度,并随电场增大接近并超过居里温度;两个铁电参量的比值对铁电体的极化行为、电滞回线和储能密度具有关键影响并使其相互关联.同时还发现介电峰的温度宽度对应电滞回线形状变化的温度宽度和储能密度峰的温度宽度,且储能密度峰越高,峰的温区越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体 储能效应 极化
原文传递
反铁电体的能量释放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曹万强 乐耀昌 +3 位作者 陈勇 郑克玉 潘瑞琨 王龙海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122,共8页
基于唯象理论得到的反铁电体电滞回线的温度关系,系统地研究了二阶相变反铁电体在增加和撤消电场过程中能量释放的温度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反铁电体所释放的能量密度在温度谱有两个峰,高温的大峰在顺电相,其温度略高于居里温度;在反铁电... 基于唯象理论得到的反铁电体电滞回线的温度关系,系统地研究了二阶相变反铁电体在增加和撤消电场过程中能量释放的温度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反铁电体所释放的能量密度在温度谱有两个峰,高温的大峰在顺电相,其温度略高于居里温度;在反铁电相的低温区还存在一个小峰:当温度从居里温度下降时释放的能量密度会逐步增大到峰的顶点,之后缓慢下降.该结论与大量的实验结果一致.吉布斯自由能的两个参数对可逆能量密度峰的温度宽度和高度均有重要影响:极化强度二次方的系数越小能量密度峰的温度宽度越宽;四次方的系数越小能量密度峰的高度越高;它们支配了反铁电体的极化强度、能量特性和介电常数.本文研究了热力学参数对介电常数峰与能量密度峰的综合影响,并发现两者存在密切的关联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铁电体 储能效应 极化强度 介电常数
原文传递
矿山井下岩体裂隙变形与水渗流关系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桂丽 张永亮 蔡嗣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1-93,112,共4页
以实现矿山井下热害治理和热能源利用一体化为出发点,阐述利用流体渗流特性开发矿山地下热能的可行性;提出用高压水泵人工制造裂隙,用冷水冲刷地下热岩获取热能的想法;找出矿山井下自然涌水的主要原因;分析岩体裂隙变形的成因、特性,用... 以实现矿山井下热害治理和热能源利用一体化为出发点,阐述利用流体渗流特性开发矿山地下热能的可行性;提出用高压水泵人工制造裂隙,用冷水冲刷地下热岩获取热能的想法;找出矿山井下自然涌水的主要原因;分析岩体裂隙变形的成因、特性,用数据表明建立岩体裂隙变形和渗流关系模型可以在等效连续介质状态下进行;最后建立了岩体裂隙变形与渗流关系模型,得出矿山地下水在岩体中的流动与岩体裂隙变形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裂隙 渗流 热能 存储效应
下载PDF
人工热储系统储能效果和环境影响分析
4
作者 杨热 陈敬宜 王平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04-1410,共7页
为了合理地建立热电厂的热储系统,需要探究该热储系统的储能效果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情况。文章以吉林省桦甸市热电厂为例,构建该研究区的地下水-热耦合模型,并设计了最佳储热模型,对该热电厂热储系统的储能效果进行定量分析,还分析了该热... 为了合理地建立热电厂的热储系统,需要探究该热储系统的储能效果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情况。文章以吉林省桦甸市热电厂为例,构建该研究区的地下水-热耦合模型,并设计了最佳储热模型,对该热电厂热储系统的储能效果进行定量分析,还分析了该热储系统对研究区环境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两口热水井的总提热量为2.2×10^(11)J/d;热储系统对环境的影响需要15 a以上才能够达到稳定状态;人工热储系统可以节约标煤4 400 t,可以减少CO_2排放量10 967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储热 热储系统 储能效果 环境影响
下载PDF
云南西双版纳2021年一次冬季暴雨天气浅析
5
作者 高栋斌 高婷婷 桑二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3期80-82,共3页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高空探测和地面观测资料等对2021年2月7—9日云南西双版纳一次冬季暴雨天气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稳定持久位于90°E附近南支槽和脊线位于15°N附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稳定维持经向...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高空探测和地面观测资料等对2021年2月7—9日云南西双版纳一次冬季暴雨天气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稳定持久位于90°E附近南支槽和脊线位于15°N附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稳定维持经向型环流是有利的大尺度环流条件;(2)中低层切变线和700 hPa西南低空急流将充沛的水汽输送至西双版纳上空急剧辐合抬升是暴雨发生的主要机制;(3)逆温干暖盖储能作用使得水汽和热量积聚和500 hPa干冷空气侵入是有利的热力层结不稳定条件;(4)暴雨位于700 hPa急流核前沿辐合区内,暴雨移动路径与急流移动方向相一致;水汽强辐合区和暴雨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冬季暴雨 南支槽 低空急流 逆温干暖盖储能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