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压混合动力挖掘机的能量回收效率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沈伟 姜继海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87,共6页
为提高挖掘机的燃油经济性并降低排放,采用基于压力共轨(CPR)的配置方式构造液压混合动力挖掘机,并针对回转系统耗能大且能量回收潜力大的特点,利用Simula-tion X对回转系统建立仿真模型,分析了影响能量回收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所... 为提高挖掘机的燃油经济性并降低排放,采用基于压力共轨(CPR)的配置方式构造液压混合动力挖掘机,并针对回转系统耗能大且能量回收潜力大的特点,利用Simula-tion X对回转系统建立仿真模型,分析了影响能量回收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挖掘机回转系统在制动时不仅可以有效地完成能量的回收,而且能量回收效率随液压蓄能器容积和回转系统制动前速度的增大而增加.文中还通过模拟实验对仿真得出的结论进行了验证,发现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挖掘机 混合动力 能量回收效率 回转系统
下载PDF
一种能量回收回路蓄能器回收效率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晓基 王强 +2 位作者 何晓晖 杨菲 沙毅刚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5-160,共6页
为了研究某液压制动能量回收回路中蓄能器的能量回收效率,通过计算分析和台架实验验证,研究了蓄能器稳定性特点、不同转速下蓄能器的制动能回收效率和压力与马达排量对蓄能器制动能量回收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蓄能器回路在制动... 为了研究某液压制动能量回收回路中蓄能器的能量回收效率,通过计算分析和台架实验验证,研究了蓄能器稳定性特点、不同转速下蓄能器的制动能回收效率和压力与马达排量对蓄能器制动能量回收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蓄能器回路在制动初始转速为160~190 r/min的能量回收效率明显较高;马达排量对于制动初始转速较高时的能量回收效率影响较大,对制动初始转速较低时的能量回收效率影响较小;系统压力对于制动初始转速较低时的能量回收效率影响较大,对制动初始转速较高时的能量回收效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能器回路 制动能量回收 台架实验 能量回收效率
下载PDF
民用一体式热回收通风设备在空调降温兔舍内的环境调控和节能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琴 刘鹏 +2 位作者 刘中英 翁巧琴 吴中红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4-50,共7页
试验通过研究夏季空调降温结合民用一体式热回收通风设备对兔舍内热环境、空气质量等指标变化的影响,分析民用一体式热回收通风设备在夏季降温兔舍中的通风节能效果。选择建筑形式、养殖密度相同的3栋有窗密闭式兔舍作为研究对象,试验兔... 试验通过研究夏季空调降温结合民用一体式热回收通风设备对兔舍内热环境、空气质量等指标变化的影响,分析民用一体式热回收通风设备在夏季降温兔舍中的通风节能效果。选择建筑形式、养殖密度相同的3栋有窗密闭式兔舍作为研究对象,试验兔舍1安装了4台民用一体式热回收通风设备和5台制冷空调;试验兔舍2安装了5台制冷空调,采取自然通风;对照舍无降温措施,采用自然通风;分别监测分析3栋兔舍的热环境指标、通风换气效果及设备热回收效率等。结果表明:空调降温舍的温度较无空调对照舍低6.3℃(P<0.05),但其舍内二氧化碳及氨气浓度显著高于对照舍(P<0.05)。试验兔舍1在一体式热回收通风设备运行期间与兔舍2的温度分别为26.3℃和26.8℃(P>0.05),NH_3浓度分别为7.3mg/m^3和7.0mg/m^3(P>0.05),CO_2浓度分别为0.126%和0.125%(P>0.05)。与试验兔舍2相比,试验兔舍1运行一体式热回收通风设备对空调舍的温度、NH_3和CO_2浓度无显著影响,说明按民用通风需求匹配的一体式热回收通风设备在兔舍使用时存在新风量小,不能满足兔舍最小通风需求的问题,对舍内空气质量改善不明显。另外设备新风入口平均风速为14.3m/s,在风管管径不变的情况下至出口时风速衰减为5.6m/s,存在芯体与风机配比不当的问题。新风入口风速过大导致设备热回收效率较低,平均显热效率仅为31.2%,低于夏季节能标准(>60%)。因此,民用一体式热回收通风设备因自身外形限制,与空调降温结合使用时通风节能效果不明显。若在畜舍中应用时,应打破民用一体机的模式,结合畜舍建筑特点及饲养密度,调整风机和芯体组合方式及参数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降温 一体式热回收通风设备 热环境 热回收效率
下载PDF
转子式能量回收装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许恩乐 王光明 +1 位作者 范美丹 解乐福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4-151,共8页
转子式能量回收装置(RERD)是正位移式能量回收装置的典型代表,是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中的关键节能设备,对降低产水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论述了RERD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其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RERD的混合度、转子转速、能量回收效率和使... 转子式能量回收装置(RERD)是正位移式能量回收装置的典型代表,是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中的关键节能设备,对降低产水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论述了RERD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其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RERD的混合度、转子转速、能量回收效率和使用寿命、流体波动和噪音等4个技术难点的产生原因以及最新的解决方案;论述了关于RERD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RERD的大型化和集成化的发展趋势.本文对RERD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总结,为RERD的基础研究指引了方向,为实现RERD的国产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式能量回收装置 反渗透海水淡化 混合度 转子转速 能量回收效率 流体波动
下载PDF
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制动过程能量损耗仿真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庆永 常思勤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1-124,共4页
混合动力车辆节能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回收车辆制动能量。建立了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制动过程中能量回收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定义了能量回收系统的评价参数。详细分析了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制动能量回收过程中能量损耗的构成,并对影响制... 混合动力车辆节能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回收车辆制动能量。建立了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制动过程中能量回收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定义了能量回收系统的评价参数。详细分析了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制动能量回收过程中能量损耗的构成,并对影响制动能量回收效率及车辆制动性能的主要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所得结论对液驱混合动力车辆液压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驱混合动力车辆 能量回收 能量回收效率
下载PDF
电容储能型轨道炮能量回收方案及仿真实现 被引量:8
6
作者 龚晨 于歆杰 +1 位作者 初祥祥 刘秀成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34-1140,共7页
针对电容储能型轨道炮系统效率有限的现状,在现有电容储能型轨道炮电路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能量回收方案。为了验证方案的有效性,以系统仿真软件Simplorer?V8为仿真平台,参数的设计与选取均以750 kJ容量、590 kA脉冲电流峰值的电容储... 针对电容储能型轨道炮系统效率有限的现状,在现有电容储能型轨道炮电路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能量回收方案。为了验证方案的有效性,以系统仿真软件Simplorer?V8为仿真平台,参数的设计与选取均以750 kJ容量、590 kA脉冲电流峰值的电容储能型轨道炮系统为基准,电路参数来自于实际系统元件参数与实测数据,对系统电路进行了参数分析与仿真实验获得了电枢速度、电压、系统能量等参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从炮口处通过开关、电缆与脉冲形成单元中电容充电端相连的能量回收拓扑方案并提出能量触发时刻偏差比最优范围为(-13.33%,+3.33%)。仿真证明,通过回收剩余能量能够提高系统效率并降低系统建设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回收 电容储能 轨道炮 系统仿真 触发时刻 系统效率
下载PDF
泵驱动回路热管能量回收装置的工作特性 被引量:7
7
作者 马国远 段未 周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95-1101,共7页
为了有效利用公共建筑空调系统排风的能量,降低新风处理能耗,设计出一种泵驱动回路热管能量回收装置.搭建实验系统,讨论该装置在8种运行工况、3种不同工质下的工作特性,分析工况和工质对其换热量、温度效率和性能系数等参数的影响.结果... 为了有效利用公共建筑空调系统排风的能量,降低新风处理能耗,设计出一种泵驱动回路热管能量回收装置.搭建实验系统,讨论该装置在8种运行工况、3种不同工质下的工作特性,分析工况和工质对其换热量、温度效率和性能系数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满足公共建筑换气能量回收的要求,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室内外温差增大对其换热量和性能系数有利,对温度效率不利.该装置夏季工况的性能系数可达11.07,冬季工况的性能系数可达23.82;以R32为工质时,该装置的性能优于R22和R15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驱动回路热管 能量回收 换热量 温度效率 性能系数
下载PDF
四轮独立驱动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单鹏 黄亮 李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21,共4页
针对四轮独立驱动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策略提高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率。在分析四轮独立驱动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原理基础上,通过合理分配汽车前后轴电机制动力和机械制动力,保证制动稳定性... 针对四轮独立驱动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策略提高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率。在分析四轮独立驱动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原理基础上,通过合理分配汽车前后轴电机制动力和机械制动力,保证制动稳定性前提下,回收更多的制动能量。应用CarSim与Matlab/Simulink搭建整车仿真模型和编写再生制动控制策略,选取不同仿真工况对控制策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策略通过有效地分配前后轴电机制动力与机械制动力,在不同工况下均能获得较高的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率及整车有效能量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驱动 轮毂电机 电动汽车 再生制动 能量回收率
下载PDF
基于制动强度的能量回收控制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王虎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7-422,共6页
针对高效利用电动车能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制动强度的电动汽车能量回收控制方法.基于车辆制动的理想曲线和ECE曲线,结合制动强度将制动情况分成四种类型并给出了每种类型所需制动力.基于模糊控制理论提出了机械制动力和电机制动力... 针对高效利用电动车能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制动强度的电动汽车能量回收控制方法.基于车辆制动的理想曲线和ECE曲线,结合制动强度将制动情况分成四种类型并给出了每种类型所需制动力.基于模糊控制理论提出了机械制动力和电机制动力分配比例的模糊控制模型,建立了再生制动比例与车辆行驶速度、制动力和电池电荷量三个指标之间的模糊模型.在NEDC工况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回收能量数量、能量回收率和能量效率等方面都具有更好的性能,能够使电动汽车制动策略更加科学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车 再生回馈 模糊控制 制动强度 能量回收 最高效率 制动力矩 隶属度函数
下载PDF
基于改进NSGA-Ⅱ算法的间歇采油制度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民政 武靖淞 +4 位作者 杨胡坤 董康兴 李艳春 屈如意 赵鑫瑞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对于低渗透率油井,采用间歇采油制度能有效避免空抽磨损,并减少电能消耗量。为此通过分析沉没度和地层流压随抽油机井生产时间变化的规律,从系统节能的角度出发,建立以采油总产量最大、能耗最低为目标的间歇采油制度多目标优化模型。引... 对于低渗透率油井,采用间歇采油制度能有效避免空抽磨损,并减少电能消耗量。为此通过分析沉没度和地层流压随抽油机井生产时间变化的规律,从系统节能的角度出发,建立以采油总产量最大、能耗最低为目标的间歇采油制度多目标优化模型。引入NSGA-Ⅱ并改进该算法对间歇采油制度多目标优化模型求解,运用改进算法得到的Pareto最优解的多样性和收敛性,合理优化抽油机的最优停机时间,最大效率地提升采油效率的同时,最小化电能消耗量。试验结果表明,基于Pareto多目标遗传算法的间歇采油机制优化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优化系统效率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少电能消耗。研究结果可为油井间歇采油机制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率油井 间歇采油制度 节能优化 多目标优化 采油效率 NSGA-Ⅱ
下载PDF
基于两级温差发电的船舶废热回收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柳长昕 郑子升 +3 位作者 吕延枫 隋雨鑫 王慧斌 张鑫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4,67,共6页
对于船舶柴油机而言,其所做功的30%都以废热的形式随尾气排放到了大气中,而利用温差发电技术回收船舶余热进行发电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提出了一种利用船舶柴油机尾气废热进行两级温差发电的新型装置。在对两级温差发电系统进行... 对于船舶柴油机而言,其所做功的30%都以废热的形式随尾气排放到了大气中,而利用温差发电技术回收船舶余热进行发电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提出了一种利用船舶柴油机尾气废热进行两级温差发电的新型装置。在对两级温差发电系统进行建模后,搭建了两级温差发电装置并进行了测试。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利用温差发电技术对船舶余热进行回收是可行的。当热端温度达到473 K时,该温差发电试验装置可输出功率250 W,系统热效率为5.35%,相比单级温差发电在相同条件下4.04%的热效率,该系统提高了32%。最后,文章对系统优化和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柴油机 船舶节能 余热回收 两级温差发电 热效率
原文传递
旋挖钻机主卷扬势能回收系统仿真与研究
12
作者 胡帆 康辉梅 +2 位作者 戴鹏 李赛白 沈超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6-201,共6页
针对旋挖钻机主卷扬下放势能难以有效回收与再利用的问题,提出一种主卷扬下放势能回收与利用系统。以某中型旋挖钻机为研究对象,利用AMESim构建了节能系统仿真模型,探究蓄能器的初始工作压力、预充气压力、有效容积等关键参数对系统能... 针对旋挖钻机主卷扬下放势能难以有效回收与再利用的问题,提出一种主卷扬下放势能回收与利用系统。以某中型旋挖钻机为研究对象,利用AMESim构建了节能系统仿真模型,探究蓄能器的初始工作压力、预充气压力、有效容积等关键参数对系统能量回收效率的影响机制。最后搭建试验样机,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主卷扬下放势能回收与利用系统重力势能回收效率可达45.53%,节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挖钻机 蓄能器 能量回收 主卷扬 回收效率
下载PDF
多功能融合智能化高压变量活塞电机泵马达的能量回收特性分析
13
作者 袁云朋 高殿荣 +1 位作者 庄鑫 田自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4-79,共6页
为研究海水淡化的能量回收效率问题,采用AMESim软件对电机泵马达的液压系统进行整体仿真,研究在输入不同转速下的电机泵马达的流量特性及能量回收率。为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建立电机泵马达测试试验台,将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 为研究海水淡化的能量回收效率问题,采用AMESim软件对电机泵马达的液压系统进行整体仿真,研究在输入不同转速下的电机泵马达的流量特性及能量回收率。为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建立电机泵马达测试试验台,将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生产等量淡水的情况下,带有马达能量回收的装置相较于不带马达功率回收的装置节能效果更明显,且适当提高转速能够增加节能效果;由于试验过程产生泄漏,使得泵与马达侧的试验流量低于仿真流量,但随着电机转速的提升,泵侧流量的差值逐渐增大,而马达侧的流量差值逐渐降低;在额定转速1 500 r/min的工况下,马达能量回收装置的能效利用率达到了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泵马达 海水淡化 能量回收装置 AMESIM 能效利用率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注气方式与能量回收效率
14
作者 苏发强 代孟佳 +4 位作者 何小龙 杨君楠 李郊源 李雯 余伊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6-1646,共11页
研究不同注气方式煤炭地下气化(UCG)能量回收情况,有利于发展更高效的UCG工艺。设计并实施了固定和移动注气点UCG模型实验,基于化学计量学和碳平衡法计算了气化煤耗总量及速率,对比分析了2种注气工艺对煤气组成和热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研究不同注气方式煤炭地下气化(UCG)能量回收情况,有利于发展更高效的UCG工艺。设计并实施了固定和移动注气点UCG模型实验,基于化学计量学和碳平衡法计算了气化煤耗总量及速率,对比分析了2种注气工艺对煤气组成和热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注气方式下煤气产量和有效气体组成的变化,评价了2种注气工艺实验的能量回收效率。结果表明,固定注气点实验中提高O_(2)净注入流量可改善煤气热值衰减的现象,但随着气化空腔的扩大,提高O_(2)净注入流量对气化反应的促进作用逐渐降低;分3次提高O_(2)净注入流量,煤气热值分别提高2.01、1.27和1.10 MJ/Nm^(3),气化效率(煤气的热值与碳的燃烧热之比)分别提高14.64%、9.45%和7.73%。移动注气点位置,可实现煤气热值和气化效率的短时间快速回升,分4次移动注气点位置,每次移动距离为300 mm,煤气热值分别提高2.95、3.32、3.37和2.54 MJ/Nm^(3),气化效率分别提高17.99%、21.04%、27.88%和13.92%。2种注气工艺实验分别气化了72.49 kg和91.47kg的煤,平均煤耗速率分别为0.97和1.27 kg/h,气化效率和煤耗速率呈同步突变,这一现象在改变气化剂注入条件和移动注气点位置后更为明显,表明气化效率与煤耗速率具有一定关系。相比固定注气点实验,移动注气点位置可有效改善气化效果,相同的气化剂注入条件下,有效气体组分和气化效率分别提高12.5%和23.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能量回收 固定注气点 移动注气点 气化效率
下载PDF
膜式全热换热器换热效率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汪会勇 鹿院卫 马重芳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8年第3期14-17,32,共5页
为了研究膜式全热换热器换热效率影响因素,本文采用一种有机超滤膜设计制作了两种新型膜式全热换热器,通过实验分析了迎面风速、温湿度以及通道长度对换热器换热效率及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迎面风速的减小、温湿度的增大及通风通... 为了研究膜式全热换热器换热效率影响因素,本文采用一种有机超滤膜设计制作了两种新型膜式全热换热器,通过实验分析了迎面风速、温湿度以及通道长度对换热器换热效率及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迎面风速的减小、温湿度的增大及通风通道长度的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加,但通风阻力随着通道长度及风速的增加而增大。这一系列的研究结果为全热换热器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式全热换热器 显热 潜热 全热 热回收效率
下载PDF
Shale oil recovery by CO_(2)injection in Jiyang Depression,Bohai Bay Basin,East China
16
作者 LI Yang ZHU Yangwen +8 位作者 LI Zongyang JIANG Tingxue XUE Zhaojie SHEN Ziqi XIAO Pufu YU Hongmin CHENG Ziyan ZHAO Qingmin ZHANG Qingfu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4期981-992,共12页
Laboratory experiments,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fracturing technology were combined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in shale oil recovery by CO_(2)injection.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displa... Laboratory experiments,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fracturing technology were combined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in shale oil recovery by CO_(2)injection.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displacement mechanisms of shale oil extraction by CO_(2)injection,and the influences of CO_(2)pre-pad on shale mechanical properties.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about influences of CO_(2)pre-pad fracturing and puff-n-huff for energy replenishment on the recovery efficiency.The findings obtained were applied to the field tests of CO_(2)pre-pad fracturing and single well puff-n-huff.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iciency of CO_(2)puff-n-huff is affected by micro-and nano-scale effect,kerogen,adsorbed oil and so on,and a longer soaking time in a reasonable range leads to a higher exploitation degree of shale oil.In the"injection+soaking"stage,the exploitation degree of heavy hydrocarbons is enhanced by CO_(2)through its effects of solubility-diffusion and mass-transfer.In the"huff"stage,crude oil in large pores is displaced by CO_(2)to surrounding larger pores or bedding fractures and finally flows to the production well.The injection of CO_(2)pre-pad is conducive to keeping the rock brittle and reducing the fracture breakdown pressure,and the CO_(2)is liable to filter along the bedding surface,thereby creating a more complex fracture.Increasing the volume of CO_(2)pre-pad can improve the energizing effect,and enhance the replenishment of formation energy.Moreover,the oil recovery is more enhanced by CO_(2)huff-n-puff with the lower shale matrix permeability,the lower formation pressure,and the larger heavy hydrocarbon content.The field tests demonstrate a good performance with the pressure maintained well after CO_(2)pre-pad fracturing,the formation energy replenished effectively after CO_(2)huff-n-puff in a single well,and the well productivity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e oil carbon dioxide pre-pad fracturing huff-n-puff for energy replenishment laboratory experiment field test recovery efficiency enhanced oil recovery
下载PDF
浅谈玻璃钢化过程中的节能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光辉 夏家群 王雨丝 《工业加热》 CAS 2015年第1期59-62,共4页
在玻璃钢化过程中,加热玻璃和急速冷却玻璃这两个环节耗能最多。文章主要阐述玻璃钢化过程中国内一些节能新工艺和新技术。这些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明显降低了电能消耗,同时回收钢化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可以大幅提高玻璃钢化过程的能源... 在玻璃钢化过程中,加热玻璃和急速冷却玻璃这两个环节耗能最多。文章主要阐述玻璃钢化过程中国内一些节能新工艺和新技术。这些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明显降低了电能消耗,同时回收钢化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可以大幅提高玻璃钢化过程的能源利用率,也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钢化 节能方法 余热回收 能源利用率
下载PDF
舰船柴油主机动力装置的余热循环和利用系统设计
18
作者 赵佳悦 侯红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5-78,共4页
舰船柴油主机动力装置的余热循环和利用对提升舰船能源利用效率以及作战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确定余热循环和利用系统需求的基础上,对舰船柴油主机动力装置的余热循环和利用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了设计,系统包括余热回收锅炉系统、... 舰船柴油主机动力装置的余热循环和利用对提升舰船能源利用效率以及作战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确定余热循环和利用系统需求的基础上,对舰船柴油主机动力装置的余热循环和利用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了设计,系统包括余热回收锅炉系统、动力涡轮系统、有机工质发电系统、汽轮机发电系统、热交换系统以及能量管理系统,最后对柴油主机动力装置的余热循环和利用系统进行了模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利用柴油主机余热,基于ORC循环的系统热回收效率最大可达6.5%,柴油主机余热利用效率最大可达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主机 余热循环 能量管理 回收效率
下载PDF
飞轮式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菊花 王傅忠 杨军平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97-1205,共9页
针对发电机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仅能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传统汽车的飞轮式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设计了该系统的机械结构,阐释了它的工作原理;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该系统的仿真模型,对它的工作原理以... 针对发电机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仅能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传统汽车的飞轮式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设计了该系统的机械结构,阐释了它的工作原理;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该系统的仿真模型,对它的工作原理以及影响制动能量回收效率的主要结构参数—电磁离合器最大转矩、储能飞轮传动比及储能飞轮转动惯量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在NEDC循环工况下,该系统能有效回收10%~14%的制动能量。研究结果可以为飞轮式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飞轮 制动能量回收 电磁离合器 能量回收效率
下载PDF
静压支承技术在海水淡化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田俊杰 王越 +2 位作者 吴家能 周杰 徐世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98-804,共7页
海水淡化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RERD)高、低压流体间的泄漏主要在转子与端盘的配合间隙中发生,这种泄漏直接影响到装置的能量回收效率水平。本文通过在平面端盘上引入阻尼孔和静压支承槽,构建了静压支承端盘方案,将静压支承技术应用到自... 海水淡化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RERD)高、低压流体间的泄漏主要在转子与端盘的配合间隙中发生,这种泄漏直接影响到装置的能量回收效率水平。本文通过在平面端盘上引入阻尼孔和静压支承槽,构建了静压支承端盘方案,将静压支承技术应用到自主开发的电驱RERD装置中,以解决其运行过程中泄漏量大、能量回收效率低等问题。在转子与上、下端盘配合总间隙为0.04mm、转子转速为500r/min的条件下,RERD分别使用平面端盘和静压支承端盘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操作压力为4.5MPa和处理量为13m^3/h的工况下,与平面端盘相比,采用1#静压支承端盘(静压支承槽槽宽为2.0mm)时,装置的泄漏量从0.45m^3/h减小至0.28m^3/h,能量回收效率从91.3%提升至92.7%。采用2#静压支承端盘(静压支承槽槽宽为3.0mm)的RERD在相同工况下,装置的泄漏量可降低至0.11m^3/h,能量回收效率提升到95.0%。上述研究显示静压支承技术对于减小RERD装置泄漏量、提高装置效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对RERD装置密封结构设计与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回收装置 能量回收效率 泄漏量 静压支承 操作压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