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3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445
1
作者 江泽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5-359,共15页
本文阐明了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指出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事关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从资源、生产、消费以及对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世界能源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关... 本文阐明了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指出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事关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从资源、生产、消费以及对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世界能源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关于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路,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文中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发展道路,主要涵义是:坚持节约高效、多元发展、清洁环保、科技先行、国际合作,努力建设一个利用效率高、技术水平先进、污染排放低、生态环境影响小、供给稳定安全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体系.文章阐述了节约优先的长期战略、一次能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先进电力系统的发展等内容,展望了未来能源技术的发展前景.同时,还提出实施好能源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完善能源政策,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宏观管理,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能源发展 能源安全 能源战略 能源政策
下载PDF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520
2
作者 贾宏杰 王丹 +1 位作者 徐宪东 余晓丹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8-207,共10页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对提高社会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提高社会基础设施利用率和能源供应安全,以及实现中国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国际能源领域重要的战略研究方向。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是符合国家重大战略发展...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对提高社会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提高社会基础设施利用率和能源供应安全,以及实现中国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国际能源领域重要的战略研究方向。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是符合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的重要研究课题。围绕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和运行优化这一专题,分别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通用建模理论、综合仿真理论与方法、规划理论与方法、安全性理论与方法、运行优化与控制、效益评估与运营机制等方面问题进行了系统归纳,对各问题所涉及的国内外研究方向和现状、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最后结合中国的综合能源战略和未来发展现状,对区域综合能源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和典型应用形式需求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综合能源系统 建模 仿真 规划 优化 安全分析 运营机制
下载PDF
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 被引量:231
3
作者 赵敏 张卫国 俞立中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84-989,共6页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版碳排放计算指南中的计算公式和碳排放系数缺省值,计算了上海市1994─2006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994年以来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由1994年的2.51t/(104元)降到2...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版碳排放计算指南中的计算公式和碳排放系数缺省值,计算了上海市1994─2006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994年以来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由1994年的2.51t/(104元)降到2006年的1.07 t/(104元).通过比较2005年上海与全国以及主要经济大国间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发现,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占全国的3.5%;碳排放强度低于全国和全球水平,但比英国、德国、日本高;人均碳排放量为2.7 t/a,是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多,低于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从能源利用效率、经济增长方式、能源结构以及经济结构等角度分析了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原因,其中能源结构调整引起的平均碳排放系数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是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碳排放 上海市
下载PDF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0
4
作者 李瑾 安树青 +3 位作者 程小莉 王云静 卓元午 覃风飞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1-647,共7页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环境管理和生态系统监控的基础 ,生态系统监控可促进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首先介绍了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产生、发展及其不同的内涵 ,并着重回顾和讨论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及其存在的问题。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包括...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环境管理和生态系统监控的基础 ,生态系统监控可促进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首先介绍了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产生、发展及其不同的内涵 ,并着重回顾和讨论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及其存在的问题。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包括生态指标、物理化学指标、人类健康与社会经济指标 3大类。生态指标是反映生态系统特征和状态的生物指标 ,它分为生态系统、群落和种群与个体等不同层次的指标或指标体系。物理化学指标是检测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的指标。人类健康与社会经济指标着眼于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 ,采用经济参数和社会发展的环境压力指标等来衡量生态服务的质量与可持续性。根据其敏感程度和功能性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分为早期预警指标、适宜程度指标和诊断指标 3类。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评价应包括上述 3大类指标或指标体系 ,但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往往因评价目的和对象的不同而有所选择。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目前有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完整性 可持续性 活化能 早期预警指标 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环境管理
下载PDF
生物质炭的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8
5
作者 孔丝纺 姚兴成 +2 位作者 张江勇 姚晓东 曾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6-723,共8页
生物质炭是生物质原料在完全绝氧或部分缺氧条件下经高温热裂解产生的一类富碳、高度芳香化和高稳定性的固体产物。作为新型多功能材料,生物质炭以其特殊的物理结构、丰富的表面性能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效应等特点日益成为众多学科研究的... 生物质炭是生物质原料在完全绝氧或部分缺氧条件下经高温热裂解产生的一类富碳、高度芳香化和高稳定性的固体产物。作为新型多功能材料,生物质炭以其特殊的物理结构、丰富的表面性能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效应等特点日益成为众多学科研究的前沿热点。文章介绍了生物质炭的基本性质,概括了生物质炭在农业、环境、能源及生物质炭基功能材料等4个前沿领域的国内外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各个应用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指出了未来生物质炭应用研究的前景和方向。国内外研究表明:生物质炭因其丰富的孔隙结构和表面性能、巨大的比表面积、高含量的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较强的阳离子交换能力(CEC,cation exchange capacity),在土壤改良剂、固碳、氮减排、缓释肥料载体、污水治理、烟气净化、土壤修复、固体成型燃料、燃料电池、固体酸催化剂和电极材料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这些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生物质炭应用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工作还有待于深入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农业 环境 能源 功能材料
下载PDF
中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潜力研究 被引量:130
6
作者 霍丽丽 赵立欣 +1 位作者 孟海波 姚宗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18-224,共7页
针对秸秆分区布局规划不完善,导致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秸秆过剩,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研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理论,提出“一主多元、农用优先”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中国秸秆综合利用潜力总量8.76亿t,比2015年增加利用量1.56亿t,... 针对秸秆分区布局规划不完善,导致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秸秆过剩,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研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理论,提出“一主多元、农用优先”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中国秸秆综合利用潜力总量8.76亿t,比2015年增加利用量1.56亿t,其中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和能源化利用量分别增加8 722.4万t、5 122.3万t和1 720.1万t。通过肥料和饲料化利用,可直接和间接替代化肥潜力氮肥(N)1 481.6万t、磷肥(P2O5)419万t、钾肥(K2O)1 885.1万t,节本增效节约化肥成本约685.9亿元(折合98.5元/t秸秆);通过能源化利用,可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5982.4万t(标准煤),可减排二氧化碳1.5亿t、二氧化硫448.7万t、氮氧化物224.3万t,烟尘4068万t,经碳排放交易经济效益可达20.25亿元(折合16.9元/t秸秆),环境和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能源 肥料 饲料 综合利用 规划理论方法
下载PDF
Wind energy and wave energy resources assessment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24
7
作者 ZHENG ChongWei ZHUANG Hui +1 位作者 LI Xin LI XunQia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163-173,共11页
In this paper, the third-generation wave model WAVEWATCH-Ⅲ (WW3)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wave field of the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from January 1988 to December 2009, with wind input of CCMP wind field.... In this paper, the third-generation wave model WAVEWATCH-Ⅲ (WW3)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wave field of the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from January 1988 to December 2009, with wind input of CCMP wind field. Then, the wind energy density and wave energy density wer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simulated 22-years' wave-field data and CCMP data. By synthetically considering the size of energy density, the frequency of energy level and the stability of energy density, the resources of wind energy and wave energy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were analyzed and regionalized. The result can be a guide to searching location of wind & wave power 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wind energy resources wave energy resources power plant location
原文传递
中国2050年低碳情景和低碳发展之路 被引量:112
8
作者 姜克隽 胡秀莲 +1 位作者 庄幸 刘强 《中外能源》 CAS 2009年第6期1-7,共7页
利用IPAC模型对我国未来中长期的能源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进行分析。设计了3个排放情景,介绍了情景的主要参数和结果,以及实现减排所需的技术,同时探讨中国实现低碳情景所需要的发展路径。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增长国家,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 利用IPAC模型对我国未来中长期的能源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进行分析。设计了3个排放情景,介绍了情景的主要参数和结果,以及实现减排所需的技术,同时探讨中国实现低碳情景所需要的发展路径。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增长国家,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和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快速明显增加。中国要实现低碳发展路径,必须从现在就采取适合于低碳发展的政策,着重发展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重大清洁能源开发、转换和利用技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技术,提高公众意识,使低碳生活方式成为普遍行为,逐步实施能源税和碳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情景 能源 气候变化 模型 低碳发展
下载PDF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64
9
作者 江泽民 《中国能源》 2008年第4期5-19,共15页
本文阐明了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指出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事关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从资源、生产、消费以及对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世界能源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阐明了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指出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事关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从资源、生产、消费以及对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世界能源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关于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路,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文中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发展道路,主要涵义是:坚持节约高效、多元发展、清洁环保、科技先行、国际合作,努力建设一个利用效率高、技术水平先进、污染排放低、生态环境影响小、供给稳定安全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体系。文章阐述了节约优先的长期战略、一次能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先进电力系统的发展等内容,展望了未来能源技术的发展前景。同时,还提出实施好能源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完善能源政策,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宏观管理,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能源发展 能源安全 能源战略 能源政策
下载PDF
加载速率对岩石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6
10
作者 尹小涛 葛修润 +1 位作者 李春光 王水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2610-2615,共6页
加载速率会造成岩石材料破坏形态的改变,材料破坏过程中存在塑性向脆性转变的临界速率。在颗粒流程序下,通过Fish语言编程,虚拟实现岩石数值试件,并进行0.0005,0.0010,0.0050,0.0500m/s四个加载速率下的单轴压缩数值试验。分析加载速率... 加载速率会造成岩石材料破坏形态的改变,材料破坏过程中存在塑性向脆性转变的临界速率。在颗粒流程序下,通过Fish语言编程,虚拟实现岩石数值试件,并进行0.0005,0.0010,0.0050,0.0500m/s四个加载速率下的单轴压缩数值试验。分析加载速率对岩石破裂形态、裂纹数量和扩展、应力-应变曲线和能量转换的影响。发现:加载速率的增加破坏优势剪切带的发展,使得剪切带等速发展,材料呈现锥形破坏;加载速率的增加使得材料的力学性能表现出极大的伪增强,材料更破碎,能量损失增大,这与材料吸收和破坏消散能量的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颗粒流 加载速率 破坏形态 裂纹 能量
下载PDF
确定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进展 被引量:85
11
作者 杨晓华 姚卫星 段成美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第4期81-87,共7页
著名的Miner-Palmgren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的提出已有 70余年 ,但由于疲劳问题的复杂性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模型的工程应用价值能与该理论媲美。疲劳累积损伤理论仍在发展与完善中。文章根据疲劳损伤与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的特点 ,将确定性... 著名的Miner-Palmgren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的提出已有 70余年 ,但由于疲劳问题的复杂性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模型的工程应用价值能与该理论媲美。疲劳累积损伤理论仍在发展与完善中。文章根据疲劳损伤与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的特点 ,将确定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分成两大类 ,即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和非线性累积损伤理论 ,并将主要的非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分成五类 :a .基于损伤曲线法的非线性累积损伤理论 ;b .基于材料物理性能退化概念的非线性累积损伤理论 ;c .基于连续损伤力学概念的非线性累积损伤理论 ;d .考虑载荷间相互作用效应的非线性累积损伤理论 ;e .基于能量法的非线性累积损伤理论。文章分析了每一类模型中有代表性模型的物理背景 ,回答了模型在疲劳累积损伤理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简要评述了模型的优缺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确定性疲劳累积损伤 线性累积损伤 非线性累积损伤 模型 疲劳寿命 疲劳破坏准则
下载PDF
Modulating the local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of single-atom catalysts for enhanced catalytic performance 被引量:103
12
作者 Xinyuan Li Hongpan Rong +2 位作者 Jiatao Zhang Dingsheng Wang Yadong Li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7期1842-1855,共14页
The local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of catalysts has been investigated ftor an extended period to obtain enhanced catalytic performance.Especially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single-atom catalysts(SACs),research on the coo... The local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of catalysts has been investigated ftor an extended period to obtain enhanced catalytic performance.Especially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single-atom catalysts(SACs),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has been advanced to the atomic level.The surrounding coordination atoms of central metal atom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ir catalytic activity,selectivity and stability.In recent years,remarkable improvements of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SACs have been achieved by the tailoring of coordination atoms,coordination numbers and second-or higher-coordination shells,which provided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ACs.In this review,the characterization of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tailoring of the local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and their related adjustable catalytic performance will be discussed.We hope this review will provide new insights on further research of S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atom catalysts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catalytic performance energy conversion
原文传递
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 被引量:90
13
作者 刘红光 刘卫东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5-292,共8页
在碳排放的分解方面,方法日渐成熟,包括Laspeyres指数法、简单平均分解法(SAD)、自适应权重分解法(AWD)等。许多学者也做过大量实证研究,但基本都用到碳排放强度或者能源消费强度这一因子并且认为其占有绝对地位,缺乏进一步的分解... 在碳排放的分解方面,方法日渐成熟,包括Laspeyres指数法、简单平均分解法(SAD)、自适应权重分解法(AWD)等。许多学者也做过大量实证研究,但基本都用到碳排放强度或者能源消费强度这一因子并且认为其占有绝对地位,缺乏进一步的分解。本文通过对碳排放计算公式的深入分解,将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的碳排放量分解为6个因素,即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结构、技术因素、中间投入量、产业结构以及工业总量。并借助LMDI分解方法,分析了我国1992-2005年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低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导致我国碳排放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而技术(中间投入比重)、行业产值结构、能源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对碳减排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加快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发电,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转变能源消费结构,可以有效减少工业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能源 因素分解 中国
下载PDF
论岩体软弱结构面对应力波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77
14
作者 李夕兵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34-342,共9页
本文引入岩体软弱结构面上的边界条件,给出应力波斜入射到能滑移、有摩擦的软弱结构面时,波势、应力和能流的透反射关系和一些计算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判断岩体是否沿结构面产生相对滑移的准则,给出计算结构面能量耗损的关系式和一... 本文引入岩体软弱结构面上的边界条件,给出应力波斜入射到能滑移、有摩擦的软弱结构面时,波势、应力和能流的透反射关系和一些计算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判断岩体是否沿结构面产生相对滑移的准则,给出计算结构面能量耗损的关系式和一些计算结果,并就与工程爆破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波 岩体力学 爆破 矿岩
下载PDF
日本的建筑节能概念与政策 被引量:38
15
作者 陈超 渡边俊行 +1 位作者 谢光亚 于航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43,共4页
介绍了日本面对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的形势所制定的节能目标、建筑节能判定标准和节能措施 ,认为我国应积极引入先进的节能观念和方法 ,制定科学有效的建筑能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 日本 建筑节能 能源 环境
下载PDF
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99
16
作者 孙继平 《工矿自动化》 2010年第6期26-30,共5页
目前,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结构中的占比为74.29%,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为71.26%,又是廉价、供应可靠、可洁净利用的能源,它与石油、天然气相比储产比最大,而核电、水电、风电等能源规模又无法与其相比,因此,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 目前,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结构中的占比为74.29%,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为71.26%,又是廉价、供应可靠、可洁净利用的能源,它与石油、天然气相比储产比最大,而核电、水电、风电等能源规模又无法与其相比,因此,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十一五"期间,煤矿安全监控、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煤炭产量远程监测、全矿井移动通信、无人值守远程监控技术及系统取得了突破和快速发展,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强传感器无盲区布置方法,基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瓦斯、火灾、冲击地压等煤矿重大灾害预警技术,无人工作面遥控技术,本质安全无线通信与光纤通信技术,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技术,煤矿井下生命探测技术,基于3D GIS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自动化 信息化 能源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ribology on global energy consumption, costs and emissions 被引量:99
17
作者 Kenneth HOLMBERG Ali ERDEMIR 《Friction》 CSCD 2017年第3期263-284,共22页
Calculations of the impact of friction and wear on energy consumption,economic expenditure,and CO2 emissions are presented on a global scale.This impact study covers the four main energy consuming sectors:transportati... Calculations of the impact of friction and wear on energy consumption,economic expenditure,and CO2 emissions are presented on a global scale.This impact study covers the four main energy consuming sectors:transportation,manufacturing,power generation,and residential.Previously published four case studies on passenger cars,trucks and buses,paper machines and the mining industry were included in our detailed calculations as reference data in our current analyses.The following can be concluded:-In total,~23% (119 EJ) of the world's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originates from tribological contacts.Of that 20% (103 EJ) is used to overcome friction and 3% (16 EJ) is used to remanufacture worn parts and spare equipment due to wear and wear-related failures.-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new surface,materials,and lubr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friction reduction and wear protection in vehicles,machinery and other equipment worldwide,energy losses due to friction and wear could potentially be reduced by 40% in the long term (15 years)and by 18% in the short term (8 years).On global scale,these savings would amount to 1.4% of the GDP annually and 8.7% of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long term.-The largest short term energy savings are envisioned in transportation (25%) and in the power generation (20%) while the potential savings in the manufacturing and residential sectors are estimated to be ~10%.In the longer terms,the savings would be 55%,40%,25%,and 20%,respectively.-Implementing advanced tribological technologies can also reduce the CO2 emissions globally by as much as 1,460 MtCO2 and result in 450,000 million Euros cost savings in the short term.In the longer term,the reduction can be 3,140 MtCO2 and the cost savings 970,000 million Euros.Fifty years ago,wear and wear-related failures were a major concern for UK industry and their mitigation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potential economic savings by as much as 95% in ten years by the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 of n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WEAR energy 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原文传递
Design of a new dynamical core for global atmospheric models based on some efficient numerical methods 被引量:93
18
作者 WANG Bin, WAN Hui, Jl Zhongzhen, ZHANG Xin, YU Rucong, YU Yongqiang & LIU Hongtao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merical Modeling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Department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2004年第z1期4-21,共18页
A careful study on the integral properties of the primitive hydrostatic balance equations for baroclinic atmosphere is carried out, and a new scheme todesign the global adiabatic model of atmospheric dynamics ispresen... A careful study on the integral properties of the primitive hydrostatic balance equations for baroclinic atmosphere is carried out, and a new scheme todesign the global adiabatic model of atmospheric dynamics ispresented. This scheme includes a method of weighted equal-areamesh and a fully discret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with quadraticand linear conservations for solving the primitive equationsystem. Using this scheme, we established a new dynamical corewith adjustable high resolution acceptable to the availablecomputer capability, which can be very stable without anyfiltering and smoothing. Especially, some important integralproperties are kept unchanged, such as the anti-symmetries of thehorizontal advection operators and the vertical convectionoperator, the mass conservation, the effective energy conservationunder the standard stratification approximation, and so on. Somenumerical tests on the new dynamical core, respectively regardingits global conservations and its integrated performances inclimatic modeling, incorporated with the physical packagesfrom the Community Atmospheric Model Version 2 (CAM2) of National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AR), are inclu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AL core EQUAL-AREA mesh anti-symmetry effective energy conservation.
原文传递
Water electrolysis based on renewable energy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被引量:90
19
作者 Jun Chi Hongmei Yu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0-394,共5页
As an energy storage medium,hydrogen has drawn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industry over the past decade,motivated in part by developments in renewable energy,which have led to unused surplus wind and p... As an energy storage medium,hydrogen has drawn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industry over the past decade,motivated in part by developments in renewable energy,which have led to unused surplus wind and photovoltaic power.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water electrolysis is a good option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surplus renewable energy.Among various technologies for producing hydrogen,water electrolysis using electricity from renewable power sources shows greatpromise.To investigate the prospects of water electrolysis for hydrogen production,this review compares different water electrolysis processes,i.e.,alkaline water electrolysis,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water electrolysis,solid oxide water electrolysis,and alkaline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water electrolysis.The ion transfer mechanisms,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energy consumption,and industrial products of different water electrolysis apparatu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review.Prospects for new water electrolysis technologie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electrolysis Hydrogen production Renewable energy Abandoned solar power Abandoned wind power
下载PDF
基于突变理论的地下工程洞室围岩失稳判据研究 被引量:84
20
作者 付成华 陈胜宏 《岩土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7-172,共6页
地下工程围岩体系是高度非线性的复杂大系统,其稳定判据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突变理论注重研究系统状态发生突变时外界的控制条件,主要阐述非线性系统如何从连续渐变状态走向系统性质的突变。应用突变理论对围岩体失稳的突变过程进... 地下工程围岩体系是高度非线性的复杂大系统,其稳定判据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突变理论注重研究系统状态发生突变时外界的控制条件,主要阐述非线性系统如何从连续渐变状态走向系统性质的突变。应用突变理论对围岩体失稳的突变过程进行探索,旨在从理论上弄清其突变条件。能量突变判据和熵突变判据从物理学的观点考虑了围岩系统失稳的可能性,位移模突变判据、洞周屈服区面积突变判据和广义黏塑性剪应变突变判据则主要是根据数值计算中直观判别条件(关键点位移、洞周屈服区面积和广义黏塑性剪应变)考虑围岩失稳的可能性。将以上5种判据应用于某地下洞室断面,对围岩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根据系统突变条件从不同的方面判别其发生失稳的可能性,可为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理论 围岩 失稳判据 能量 位移模 屈服区面积 广义黏塑性剪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