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医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现状
1
作者 何秋月 张桂斋 +2 位作者 郑业萌 苗振威 靳涛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8-87,共10页
生物材料是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领域,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生物材料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生物相容性主要指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主要概述了生物医用材料的种类和提高生物相容性的方法,包括人工血管内皮细胞化技术、离子束改性技... 生物材料是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领域,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生物材料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生物相容性主要指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主要概述了生物医用材料的种类和提高生物相容性的方法,包括人工血管内皮细胞化技术、离子束改性技术、自组装单分子层膜技术和材料表面肝素化技术等。材料表面改性,不仅能改善其生物相容性,还能提高其有关物理性能。目前常用的生物相容性的评价方法包括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细胞培养法、测血小板法等。提高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效果,并大力发展这一新高科技产业,将具有重要的民生和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 表面改性 内皮细胞化技术 表面肝素化 血液相容性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促进血管发生及新骨生成辅助治疗骨缺损 被引量:3
2
作者 冯源 韩志琪 周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5期4046-4053,共8页
背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虽然大多数骨折可以通过坚强内固定等手术治疗实现一期愈合,但仍有相当比例的骨折愈合不良,最终导致骨缺损,而骨缺损部位的血管新生对骨缺损的修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内皮祖细胞促进组织血管发生... 背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虽然大多数骨折可以通过坚强内固定等手术治疗实现一期愈合,但仍有相当比例的骨折愈合不良,最终导致骨缺损,而骨缺损部位的血管新生对骨缺损的修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内皮祖细胞促进组织血管发生的能力,其对骨再生和修复的辅助作用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目的:综述骨缺损疾病中使用内皮祖细胞促进血管发生及新骨生成的研究进展。方法:遵循PRISMA指南,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1986至2019年期间关于内皮祖细胞辅助治疗骨缺损的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及其机制的文章,检索词分别为“内皮祖细胞,血管生成,血管发生,治疗,骨缺损”“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angiogenesis,vasculogenesis,therapy/treatment,bone defect”,最后选择58篇文章纳入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①骨缺损时可以促进内皮祖细胞的激活与归巢;②内皮祖细胞可以促进血管发生;③内皮祖细胞是通过促进血管发生进而促进骨再生的;④将内皮祖细胞辅助治疗骨缺损推广至临床应用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⑤需要通过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并且进一步深入研究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发生的确切机制,为将来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给大量骨缺损致残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骨缺损 干细胞移植 组织工程技术 血管发生 骨生成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β2受体的表达
3
作者 赵哲媛 李小丹 +1 位作者 陈海洲 陈玙炫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6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β2受体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血管瘤病理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48例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分为增殖期组(29例)和消退期组(19例)。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将两组婴幼儿血管瘤组织进行荧光标记。观察两组照片荧光标志物... 目的探讨β2受体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血管瘤病理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48例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分为增殖期组(29例)和消退期组(19例)。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将两组婴幼儿血管瘤组织进行荧光标记。观察两组照片荧光标志物的显示位置,并应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分析比较内皮细胞核及B。受体阳性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荧光显示,pz受体于婴幼儿血管瘤中广泛表达,并以内皮细胞核荧光表达处为主。增殖期组内皮细胞核的平均荧光强度0.031±0.002显著高于消退期的0.022±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期组Bz受体的平均荧光强度0.035±0.003显著高于消退期组的0.028±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2受体主要广泛表达于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Β2受体 内皮细胞 免疫荧光技术
原文传递
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在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机制及前景 被引量:4
4
作者 秦宇星 任前贵 +4 位作者 李子龙 全嘉星 沈佩锋 孙韬 王浩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5-961,共7页
背景:股骨头坏死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现存在的假说未能完全解释股骨头坏死发生的机制,但骨内微循环系统功能障碍是其病理基础是不容质疑的。鉴于微循环在股骨头坏死中的重要性,近期有报道指出骨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股骨头坏死... 背景:股骨头坏死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现存在的假说未能完全解释股骨头坏死发生的机制,但骨内微循环系统功能障碍是其病理基础是不容质疑的。鉴于微循环在股骨头坏死中的重要性,近期有报道指出骨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中有着关键作用。目的:分析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在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机制,着重探讨基于骨微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促进成骨,从而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前景。方法:以“股骨头坏死;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微循环障碍;骨组织工程技术;microRNAs”为中文关键词,以“Necrosis of femoral head;Bone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Microcirculation disorder;Bone tissue engineering technology;MicroRNAs”为英文关键词,通过检索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得到220篇相关文献,并通过对题目、摘要和部分文献内容的阅读,排除了时效性不强、结论模糊、重复的文献,最后纳入符合标准的6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导致的血管生成受损、细胞凋亡异常、血栓形成和脂肪栓塞均参与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和发展。②中药、骨组织工程技术、基于转染、MicroRNAs等能够通过促进血管生成、抑制细胞凋亡和血管栓塞来预防和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③微血管内皮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是治疗股骨头坏死最有希望的策略之一,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共移植物和支架与培养细胞之间的最佳比例需要进一步研究。④对于基因转染来说,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的转录调控机制还未完全研究清楚;此外,相关的临床试验较少,治疗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骨微血管内皮细胞 微循环障碍 骨组织工程技术 MIRNA 综述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腺癌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凤娟 康春生 +3 位作者 崔小伟 宋小妹 刘建 张庆瑜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研究胃腺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胃腺癌组织及其相应的45例癌旁组织和10例正... 目的研究胃腺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胃腺癌组织及其相应的45例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MP-9、VEGF和PCNA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它们的相关性及其与胃腺癌的分化程度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MMP-9、VEGF和PCNA分别在胃腺癌、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中检出的阳性率为:MMP-9,82.2%(37/45)、64.4%(29/45)、30.0%(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VEGF,73.3%(33/45)、62.2%(28/45)、30.0%(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PCNA,84.4%(38/45)、71.1%(32/45)、1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MP-9、VEGF和PCNA分别在高、中、低分化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MMP-9,70.0%(7/10)、80.0%(8/10)、88.0%(2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VEGF,50.0%(5/10)、60.0%(6/10)、88.0%(2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CNA,60.0%(6/10)、90.0%(9/10)、92.0%(2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等级相关分析表明MMP-9、VEGF和PCNA呈两两正相关(P〈0.05)。结论组织芯片技术是胃腺癌中各种蛋白表达的一种强有力的分析工具。MMP-9、VEGF和PCNA蛋白参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成为临床上评价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组织芯片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单细胞RNA测序分析高内皮细胞小静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免疫细胞招募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彭玲 张华 +2 位作者 童霞 张鑫 张兰兰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0-177,共8页
目的在单细胞水平探索高内皮细胞小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HE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中的作用。方法利用GEO公共数据库(GSE136831)中18例慢阻肺患者及28例健康对照组共219257个肺组织单细胞RNA测序结果,分析HEV内皮细... 目的在单细胞水平探索高内皮细胞小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HE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中的作用。方法利用GEO公共数据库(GSE136831)中18例慢阻肺患者及28例健康对照组共219257个肺组织单细胞RNA测序结果,分析HEV内皮细胞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的关系。结果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这些肺组织单细胞中提取内皮细胞,分选出静脉内皮细胞后,以CCL14、IGFBP7、POSTN作为HEV内皮细胞的标记基因,鉴定出HEV内皮细胞在慢阻肺中的表达上调。通过分析HEV内皮细胞的差异基因的功能,提示存在免疫调节的作用。通过细胞轨迹发育,发现HEV内皮细胞在发育后期富集了细胞外基质的重构。通过受体-配体配对,发现HEV内皮细胞通过一系列配体对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进行招募。结论HEV内皮细胞在慢阻肺中升高,并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通过分泌一系列的配体后,HEV内皮细胞可招募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进行免疫作用。HEV可能成为慢阻肺治疗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 高内皮细胞小静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单细胞测序技术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临床效果观察
7
作者 郭慧敏 樊冬生 《实用防盲技术》 2022年第1期1-3,12,共4页
目的观察低角膜内皮细胞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效果。方法共收集17例18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500/mm^(2)白内障患者,由同一医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3个月观察视力、角膜内皮细胞... 目的观察低角膜内皮细胞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效果。方法共收集17例18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500/mm^(2)白内障患者,由同一医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3个月观察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5.4%-14.3%,平均10.2%±1.6%。无角膜内皮失代偿发生。结论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患者,在术前做好评估,术中注意操作,行超声乳化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白内障超声乳化 软壳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