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显 赵怀兵 胡大一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09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ele cell,SMC)和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增生、迁移的影响。方法培养兔血管SMC和EC,建立细胞共培养体系,模拟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对血管SMC及EC的作用方式,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ele cell,SMC)和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增生、迁移的影响。方法培养兔血管SMC和EC,建立细胞共培养体系,模拟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对血管SMC及EC的作用方式,观察不同浓度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对兔血管SMC及EC的DNA合成、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测定不同浓度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对血管SMC及EC的迁移率。结果溶剂对照组SMC及EC的氚-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PCNA蛋白表达、迁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大、中、小剂量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呈浓度依赖地抑制SMC的3H-TdR掺入、PCNA蛋白表达和迁移(n=6,p<0.05);在大、中剂量之间,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呈浓度依赖地抑制EC的3H-TdR掺入、PCNA蛋白表达和迁移(n=6,p<0.05);但在小剂量组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对EC的3H-TdR掺入、PCNA蛋白表达和迁移有抑制倾向,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小剂量的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可显著抑制兔血管SMC的增生与迁移,但抑制EC的增生与迁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 肌细胞 平滑肌 内皮细胞 血管 细胞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内皮细胞NF-κB的激活及其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3
2
作者 倪岚 沈关心 王国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5,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及其机制,以明确HCY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从人脐静脉分离血管内皮细胞;用电泳迁移率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NF-κB的活性;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κB抑制蛋白(...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及其机制,以明确HCY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从人脐静脉分离血管内皮细胞;用电泳迁移率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NF-κB的活性;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κB抑制蛋白(IκB-α)的磷酸化。结果电泳迁移率变动实验(EMSA)证明HCY可以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地激活血管内皮细胞NF-κB;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可见在HCY刺激后的血管内皮细胞,大量的NF-κB-P65蛋白从细胞质转移入细胞核内,故NF-κB-P65蛋白染色在细胞核内呈强阳性,而细胞质内染色较弱;Westernblot证明HCY能明显地诱导血管内皮细胞IκB-α的磷酸化。结论HCY可能通过增强IκB-α的磷酸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IκB-α的活性,从而激活NF-κB,在转录水平对下游的趋化因子和黏附因子产生调节作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核因子-ΚB κB抑制蛋白-α 内皮细胞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磊善 郭锐 崔立宝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分为6组,分别是对照组、OX-LDL处理组(OX.LDL组)...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分为6组,分别是对照组、OX-LDL处理组(OX.LDL组)、辛伐他汀溶剂+OX-LDL组(溶剂对照组),辛伐他汀0.1μmoL/L+OX-LDL组、辛伐他汀0.5μmol/L+OX-LDL组和辛伐他汀1.0μmol/L+OX-LDL组。OX-LDL处理组直接给予OX-LDL(120¨μg/ml)刺激24h。辛伐他汀+OX-LDL组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O.1、0.5和1.0μmoL)预先孵育人脐静脉内皮细胞30min,再给予OX-LDL(120μ/m1)刺激24h。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胞内活性氧簇(ROS)的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胞内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ADPH氧化酶)活性。RT-PCR测定NADPH氧化酶亚基p22pbox、gp91pbox、p47phox、和p67Ph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以及免疫印迹方法测定p47phox与p22pbox(p47phox/p22phox)的蛋白结合量。结果OX-DL组ROS水平和NADPH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07±0.048比0.442±0.021(P〈0.01)和(87.90±10.34)RLU·S。-1·mg-1比(38.52±4.20)RLU·s~·mg。(P〈0.01)],p22phox、gp91phox、p47phox和p67ph和mRNA水平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p47phox/p22phox蛋白结合量亦显著高于对照组[(292±12)%比100%,P〈0.01]。辛伐他汀不同浓度+OX-LDL各组ROS水平和NADPH氧化酶活性随着辛伐他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低于OX-LDL组(P〈0.05或0.01)。辛伐他汀1.0p,molμmol/L+OX-LDL组p22ph“、gp91phox、p47ph“和p67pn“mRNA水平均显著低于OX.LDL组(P均〈0.05),p47phox/p22phox蛋白结合量亦显著低于OX-LDL组[(117±9)%比(292±12)%,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NADPH氧化酶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斯伐他汀 脂蛋白类 LDL 氧化性应激
原文传递
硫化氢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改善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 被引量:10
4
作者 宋志明 王敏 +12 位作者 刘勇 郝宝顺 牛海名 刘定辉 余舒杰 周彬 吴琳 余显冠 凌叶盛 彭沛 朱洁明 陈璘 钱孝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45-1350,共6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高糖(33 mmol/L葡萄糖)诱导的HUVECs早熟型衰老模型,观察硫化氢对衰老的作用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结果:HUVECs经高糖处理后,细胞生长缓慢,衰老...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高糖(33 mmol/L葡萄糖)诱导的HUVECs早熟型衰老模型,观察硫化氢对衰老的作用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结果:HUVECs经高糖处理后,细胞生长缓慢,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SA-β-Gal)阳性细胞数目增加,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明显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显著减少,丙二醛(MDA)产量明显增多,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活性增加;与模型组比较,100μmol/L和200μmol/L硫氢化钠(硫化氢供体)处理组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加,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数目及PAI-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SOD1表达明显增加,MDA产量明显减少,NF-κB p65活性降低。结论:硫化氢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NF-κB p65活性而抵抗高糖诱导的HUVECs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内皮细胞 氧化性应激 NF-κB P65 高糖
下载PDF
不同浓度尿酸盐对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李霞 赵娜 苏厚恒 《齐鲁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尿酸盐作用不同时间对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从而明确尿酸盐对心血管系统的损伤机制。方法取脐带静脉内皮细胞,分别用0、40、60、80、100mg/L的尿酸盐溶液刺激12、24、48、72h,ELISA方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白...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尿酸盐作用不同时间对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从而明确尿酸盐对心血管系统的损伤机制。方法取脐带静脉内皮细胞,分别用0、40、60、80、100mg/L的尿酸盐溶液刺激12、24、48、72h,ELISA方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水平。结果 40、60、80、100mg/L尿酸盐刺激细胞24、48、72h,其细胞上清液中IL-1、IL-6和PAF浓度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且随尿酸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三者浓度亦增加,差异有显著性(F=7.601~213.883,P<0.05);48~72h浓度呈递减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浓度与尿酸盐浓度及其作用时间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内皮细胞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血小板活化因子
下载PDF
蕨麻正丁醇部位对EAHY926内皮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龚海英 张岭 +4 位作者 李灵芝 李广策 吕琪 李建宇 陈莉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蕨麻正丁醇部位对内皮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建立缺氧损伤实验模型,通过MTT法测定各实验组细胞代谢率;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目的】探讨蕨麻正丁醇部位对内皮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建立缺氧损伤实验模型,通过MTT法测定各实验组细胞代谢率;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NO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活性。【结果】3.00 mg/ml、1.50 mg/ml和0.75 mg/ml蕨麻正丁醇部位均能显著减少缺氧损伤内皮细胞LDH的外漏量,并可显著提高细胞内SOD活性,增加NO分泌、减少ET-1的生成。【结论】蕨麻正丁醇部位对内皮细胞缺氧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清除缺氧导致的内皮细胞自由基堆积,减少ET-1的释放,增加NO分泌,从而减轻内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内皮细胞 缺氧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下载PDF
中药对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邬伟魁 张海燕 +4 位作者 宋伟 贺娅 郑琴 朱根华 杨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282-285,共4页
主要就中药对内皮祖细胞的影响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的前体细胞,可参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 主要就中药对内皮祖细胞的影响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的前体细胞,可参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能够同时作用于疾病发生的不同环节,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疾病的进程。一些中药能有效调节EPCs的功能,如影响其动员、分化、归巢、黏附等。全文从临床观察、动物实验、细胞培养等3个方面综述了中药对内皮祖细胞的有效影响,同时探讨了中药对内皮祖细胞的作用机制及目前研究存在问题,以期为心血管领域的中药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中药调节EPCs的数量和功能在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中药结合材料学、生物医学等学科,有可能为最终打破重大疾病防治的瓶颈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内皮祖细胞 心血管疾病 内皮细胞 冠心病
原文传递
丙泊酚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郭艳祥 隋海静 +2 位作者 李冬梅 丁文刚 林长赋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 探讨丙泊酚(propofol)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期间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组)和非糖尿病对照组(N组),两组各24只.N组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即心肌缺血再灌注组(NI组... 目的 探讨丙泊酚(propofol)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期间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组)和非糖尿病对照组(N组),两组各24只.N组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即心肌缺血再灌注组(NI组)、心肌缺血再灌注+丙泊酚组(NP组)、假手术组(NS组);D组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即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组(DI组)、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丙泊酚组(DP组)、糖尿病假手术组(DS组).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DI组和NI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h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DP组、NP组在缺血前10 min开始静脉泵注丙泊白酚6 mg· kg-1·h-1至再灌注2h结束,DI组、NI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DS组、NS组仅穿线不结扎.再灌注结束后,取部分病变心肌,光镜下观察缺血心肌形态学改变,测定基础状态、再灌注结束后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含量.结果 NI组与NS组比较,NI组NO水平降低、ET-1水平升高(F=12.18、14.37,P <0.05).与NI组比较,NP组NO水平升高、ET-1水平降低(F=14.99、15.521,P<0.05).DI组与DS组比较,DI组NO水平降低、ET-1水平升高(F=4.76、4.94,P<0.05),与DI组比较,DP组NO水平明显升高、ET-1水平降低显著(F=6.40、8.80,P<0.05).结论 丙泊酚能改善心肌内皮细胞功能,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2型糖尿病 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Ⅱ及缬沙坦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纤溶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利 罗义 杨阳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对内皮细胞纤溶功能的影响及缬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用酶消化法收集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将10-6,10-7,10-8,10-9mol/L Ang Ⅱ分别与HUV...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对内皮细胞纤溶功能的影响及缬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用酶消化法收集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将10-6,10-7,10-8,10-9mol/L Ang Ⅱ分别与HUVECs共同孵育12h;10-7mol/L Ang Ⅱ和HUVECs分别孵育0,2,6,12,24,48h;10-7mol/L Ang Ⅱ和10-5,10-6,10-7,10-8mol/L缬沙坦(与HUVECs孵育12h;10-6mol/L缬沙坦与HUVECs孵育12h)。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抗原浓度。结果Ang Ⅱ呈浓度依赖性升高HUVECs的PAI-1水平,最大效应浓度10-7mol/L;10-7mol/L Ang Ⅱ对HUVECs作用,孵育2h PAI-1含量即升高,12h达高峰(198μg/L);缬沙坦呈浓度依赖性降低Ang Ⅱ促HUVECs分泌PAI-1,缬沙坦最大效应浓度10-6mol/L;Ang Ⅱ和缬沙坦对HUVECs分泌tPA没有明显影响。结论Ang Ⅱ通过促进HUVECs分泌PAI-1而降低纤溶活性;缬沙坦通过抑制Ang Ⅱ的促PAI-1分泌作用而提高纤溶活性,提示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疾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缬沙坦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内皮细胞
下载PDF
内皮细胞凋亡与肺动脉高压 被引量:4
10
作者 左祥荣 解卫平 王虹 《国际内科学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487-490,共4页
随着肺动脉高压研究的不断深入,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在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被逐步认识。多种疾病和环境因素导致肺血管内皮损伤、内皮细胞凋亡增加、功能障碍,从而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肺动脉重构和血栓形... 随着肺动脉高压研究的不断深入,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在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被逐步认识。多种疾病和环境因素导致肺血管内皮损伤、内皮细胞凋亡增加、功能障碍,从而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肺动脉重构和血栓形成;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还诱导产生凋亡抵抗表型的内皮细胞过度增殖,形成丛样病变和肺血管闭塞,最终导致严重肺动脉高压。因而在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调控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能是预防和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流体切应力对衰老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修复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政 夏文豪 +4 位作者 佟新竹 苏晨 何江 李琰 陶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08-411,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流体切应力对老年志愿者内皮祖细胞(EPC)功能活性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抽取老年志愿者外周血20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EPC。在体外采用生理范围(0.15mN/cm2)流体切应力处理培养后的老年志愿者EPC 24h,观察EP... 目的探讨体外流体切应力对老年志愿者内皮祖细胞(EPC)功能活性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抽取老年志愿者外周血20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EPC。在体外采用生理范围(0.15mN/cm2)流体切应力处理培养后的老年志愿者EPC 24h,观察EPC体外的迁移、黏附能力的变化。通过建立裸鼠颈动脉拉脱损伤模型,观察流体切应力对老年志愿者EPC裸鼠颈动脉内皮损伤修复能力的影响。实时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PC表面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切应力干预明显提高老年志愿者EPC体外的迁移、黏附能力,0.15mN/cm2体外切应力干预24h能提高EPC修复损伤血管内皮的能力[干预前:(33.1±5.9)%;干预后:(49.1±7.1)%,P<0.01]。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显示,EPC表面的趋化生长因子受体4(CXCR4)信号通路明显上调(P<0.01)。结论流体切应力干预显著改善老年志愿者EPC血管内皮损伤修复能力,其机制可能与EPC表面的CXCR4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疾病 内皮细胞 内皮祖细胞
下载PDF
抗栓中药血栓心脉宁片对血管内皮细胞全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建伟 张晓天 +4 位作者 张超 赛景影 王鑫磊 王槐栋 王放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5期576-579,共4页
目的研究抗栓中药血栓心脉宁片(XXT)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探讨XXT对血管内皮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XXT与HUVEC共培养24h,运用Bio 35khuman Genome Array全基因组表达芯片,检测XXT对HUVEC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分... 目的研究抗栓中药血栓心脉宁片(XXT)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探讨XXT对血管内皮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XXT与HUVEC共培养24h,运用Bio 35khuman Genome Array全基因组表达芯片,检测XXT对HUVEC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分子注释系统MAS3.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荧光定量PCR(Real Time–PCR)验证基因表达谱结果。结果 XXT作用内皮细胞24h后,基因芯片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大于1.5倍的基因2 130个,其中上调基因689个,下调基因1 399个,包括转录调节、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细胞黏附、抗凋亡、信号转导等相关基因,经Real Time-PCR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XXT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多条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相关的基因表达,如参与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和抗凝等多个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心脉宁片 内皮细胞 基因芯片
下载PDF
小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系C3H/10T1/2的多向分化潜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明科 邹仲敏 +5 位作者 粟永萍 罗成基 王军平 冉新泽 王涛 闫国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029-2033,共5页
目的建立小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系C3H/10T1/2细胞成肌、成脂、成内皮、成神经元分化的细胞实验模型。方法用化学诱导剂5-氮杂胞苷诱导C3H/10T1/2细胞成肌、成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 目的建立小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系C3H/10T1/2细胞成肌、成脂、成内皮、成神经元分化的细胞实验模型。方法用化学诱导剂5-氮杂胞苷诱导C3H/10T1/2细胞成肌、成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联合诱导C3H/10T1/2细胞成内皮,bFGF、β-巯基乙醇(β-mercaptoethanol,β-ME)、DMSO诱导C3H/10T1/2细胞成神经元细胞分化。诱导期间应用细胞形态学观察、油红"O"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5-氮杂胞苷诱导C3H/10T1/210d后细胞变长,17d后可见明显肌管形成,15d少量细胞出现脂滴,25d油红"O"染色见细胞质大量红色脂滴;VEGF和bFGF诱导5d后细胞呈现"鹅卵石"样形态,8d后阳性表达CD31;bFGF、β-巯基乙醇和DMSO联合诱导3d后细胞胞体收缩,突起变长,15dNSE染色阳性。结论C3H/10T1/2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可用作研究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H/10T1/2 成肌分化 成脂分化 成内皮分化 成神经元分化
下载PDF
普萘洛尔及异丙肾上腺素对婴儿血管瘤内皮细胞β2肾上腺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雅琳 马龙 帕丽达·阿布利孜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73-675,共3页
目的 探讨β2肾上腺素受体在婴儿血管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婴儿血管瘤内皮细胞分为普萘洛尔组及异丙肾上腺素组。普萘洛尔组再分为10、15、20 μg/ml组、空白组及二甲基亚砜(DMSO)组5组,异丙肾上腺素组再分为5、10、20 μg/ml... 目的 探讨β2肾上腺素受体在婴儿血管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婴儿血管瘤内皮细胞分为普萘洛尔组及异丙肾上腺素组。普萘洛尔组再分为10、15、20 μg/ml组、空白组及二甲基亚砜(DMSO)组5组,异丙肾上腺素组再分为5、10、20 μg/ml组、空白组4组。血管瘤内皮细胞与这些组作用24 h、48 h,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每浓度细胞培养上清液中β2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结果 作用24 h后,15 μg/ml、20 μg/ml组普萘洛尔与空白组和DMSO组比较,β2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8 h后,普萘洛尔组各浓度培养的细胞,β2肾上腺素受体表达较空白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异丙肾上腺素组,作用24 h后,10 μg/ml、20 μg/ml组的异丙肾上腺素较空白组β2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8 h后,20 μg/ml组异丙肾上腺素培养的细胞上清液中的β2肾上腺素受体表达较空白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普萘洛尔对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β2肾上腺素受体表达的影响下调,而异丙肾上腺素作用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婴儿 内皮细胞 普萘洛尔 异丙肾上腺素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2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侧支循环与内皮祖细胞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祁学文 刘海峰 +1 位作者 马龙乐 王孟赞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177-1180,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的关系。方法将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期间入院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有重度狭窄的,将其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Coil+...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的关系。方法将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期间入院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有重度狭窄的,将其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Coil+组,/7,=42)和侧支循环不良组(Coll一组,n=50)。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40m1进行EPCs的分离培养,计数EPCs的数量,测定其体外成血管能力,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92例入选者血浆SDF-1d水平。结果Coll+组EPCs数量显著高于Coll一组[(22.10±4.69)CFUs/10。EPCsVS(16.90±3.66)CFUs/10。EPCs,P〈0.01],其体外成血管能力也明显强于Coil一组(25.3±3.2Vfi17.4±2.6,P〈0.01),血浆SDF—1a水平显著高于Coll一组[(243.7±19.2)ng/mlvs(203.1±17.8)ng/ml,P〈0.01]。EPCs的数量、体外成血管能力、血浆SDF-1d水平与侧支循环程度呈正相关(r=0.74,0.69,0.82,P〈0.01),同时EPCs的数量、体外成血管能力与血浆SDF-10【水平呈正相关(r=0.81,0.64,P〈0.01)。结论冠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其冠脉侧支良好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增多、体外成血管能力增强,这种变化可能与血浆SDF-1“水平升高有关,提高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功能以及SDF-1仅活性的治疗方法将对冠心病患者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并发症 心绞痛/并发症/病理学 侧支循环 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莱菔硫烷对HCY致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睿 丁忠庆 +3 位作者 何灿霞 田思聪 孙长顥 单毓娟 《中医药信息》 2013年第2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莱菔硫烷(SFN)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EA.hy.926细胞用10mmol/L的HCY诱导4h,再用0μmol/L~20μmol/L的SFN处理12h。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吸光度,并计算粘附率;采用蛋... 目的:探讨莱菔硫烷(SFN)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EA.hy.926细胞用10mmol/L的HCY诱导4h,再用0μmol/L~20μmol/L的SFN处理12h。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吸光度,并计算粘附率;采用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SFN均可抑制损伤后的EA.hy.926细胞的粘附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蛋白表达量,并呈现剂量依赖关系。结论:SFN对HCY导致的EA.hy.926细胞炎症损伤有抑制作用,可能存在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菔硫烷 同型半胱氨酸 内皮细胞 细胞粘附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ZNF580在1-磷酸鞘氨醇诱导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韦淑萍 孙慧燕 +1 位作者 刘未 张文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19-2124,共6页
目的:研究人锌指蛋白ZNF580在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诱导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中的作用,为探讨ZNF580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RT-PCR检测S1P受体在EA.hy926细胞的表达情况;不同浓度(0~10μmol/L)S1P刺激EA.hy926细... 目的:研究人锌指蛋白ZNF580在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诱导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中的作用,为探讨ZNF580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RT-PCR检测S1P受体在EA.hy926细胞的表达情况;不同浓度(0~10μmol/L)S1P刺激EA.hy926细胞不同时间(0~12 h)后,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1P对ZNF580表达的影响;利用p38 MAP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研究S1P是否通过此信号通路影响ZNF580的表达;脂质体转染法获得瞬时过表达和瞬时低表达ZNF580的EA.hy926细胞;Transwell实验及MTT比色法分析ZNF580对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EA.hy926细胞表达S1P1、S1P3和S1P5三种受体,其cDNA的特异性扩增产物分别为352 bp、701 bp和236 bp;S1P刺激EA.hy926细胞后,ZNF580的表达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增高;SB203580能够抑制S1P诱导的ZNF580的上调作用;ZNF580过表达(低表达)后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活性明显增强(减弱)。结论:S1P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影响ZNF580的表达;ZNF580在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鞘氨醇 内皮细胞 ZNF580
下载PDF
异丙酚对缺氧复氧损伤人血管内皮细胞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祖剑宇 刁玉刚 陈卫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44-1348,共5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缺氧复氧损伤所致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caspase-3、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将细胞缺氧培养30min再复氧,或加入不同浓度异丙酚孵育30min后再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在复氧不同时相...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缺氧复氧损伤所致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caspase-3、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将细胞缺氧培养30min再复氧,或加入不同浓度异丙酚孵育30min后再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在复氧不同时相点(2、6、24和48h)以流式细胞仪计数凋亡细胞数量,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缺氧复氧后内皮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复氧2h凋亡细胞数量开始增加,复氧6h时升高显著,至24h达峰值;异丙酚明显抑制复氧后细胞凋亡的发生。正常体外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Bcl-2蛋白表达较低,随复氧时间延长Bcl-2表达明显下调;25μmol/L异丙酚预处理可使复氧后内皮细胞Bcl-2表达升高,与相应缺氧复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50、100μmol/L异丙酚组作用相似,不同浓度异丙酚作用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缺氧复氧损伤使caspase-3蛋白表达增强,复氧24h后达高峰;异丙酚预处理以剂量依赖方式显著下调caspase-3表达(P<0.01)。结论异丙酚降低缺氧复氧损伤所致的内皮细胞凋亡,可能与其抑制缺氧复氧引起的caspase-3活化、上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内皮细胞 缺氧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BCL-2 CASPASE-3
下载PDF
骨髓源干细胞促进进展性肾小球硬化模型肾小球的修复再生 被引量:4
19
作者 邢丽 张道法 +4 位作者 宋淑敏 王岑岑 戚思华 杨宝峰 李冰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50-853,共4页
目的研究骨髓源干细胞(BMDSC)移植对进展性肾小球硬化模型大鼠的作用,同时观察移植的BMDSC能否分化为肾脏内皮细胞和促进肾小球毛细血管修复再生。方法把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SD大鼠的BMDSC移植于EGFP—SD大鼠制成... 目的研究骨髓源干细胞(BMDSC)移植对进展性肾小球硬化模型大鼠的作用,同时观察移植的BMDSC能否分化为肾脏内皮细胞和促进肾小球毛细血管修复再生。方法把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SD大鼠的BMDSC移植于EGFP—SD大鼠制成嵌合性大鼠。注射抗Thy-1.1抗体,30min后再予切除右侧肾脏制成进展性肾小球硬化模型。按是否给予BMDSC治疗分为非治疗组及治疗组,每组10只,实验期限12周。在不同时间点,检测肾功能,并进行光镜、免疫荧光病理检查。观察移植后大鼠情况,以及移植的BMDSC是否分化为肾脏内皮细胞和促进肾小球毛细血管修复再生。结果12周时,非治疗组大鼠仅有3只存活,余7只分别死于抗体注射后第2、7、9、11周;治疗组大鼠9只存活,仅1只死于第10周。与非治疗组比较,治疗组肾功能明显改善[BUN(43.55±29.06)比(76.58±66.19)mmol/L,Scr(138.79±75.14)比(233.38±164.43)μmol/L]。第3、7、14、28天时两组24h尿蛋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第42、56、84天时,治疗组显著低于非治疗组。非治疗组可见严重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及。肾小球硬化,而治疗组上述增生与硬化明显减轻;非治疗组肾小球硬化指数和系膜细胞增生指数显著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肾小球可见多个BMDSC,细胞数显著多于非治疗组和正常嵌合鼠。用鼠内皮细胞标记抗体RECA-1进行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治疗组有更多BMDSC参与了肾小球内皮细胞的修复及再生,并且显著促进了肾小球毛细血管的修复再生。结论BMDSC静脉输入对进展性肾小球硬化有治疗作用,BMDSC可分化成内皮细胞,并可促进肾小球毛细血管的修复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干细胞 肾小球 纤维化 内皮细胞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大鼠
原文传递
可注射性纳米组织工程骨的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明海 冯庆玲 +4 位作者 董有海 陈垒 洪洋 吴俊国 钱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以可注射性纳米材料与共培养的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复合,构建可注射性组织工程骨,并观察其体外实验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共培养的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与可注射性纳米材料体外复合培养,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 目的以可注射性纳米材料与共培养的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复合,构建可注射性组织工程骨,并观察其体外实验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共培养的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与可注射性纳米材料体外复合培养,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进行形态学和功能测定。结果细胞复合材料后保持正常的分裂增殖速度,细胞的ALP活性与单纯细胞培养的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细胞能在可注射性纳米材料上良好地增殖、生长,细胞的活性未受到材料的影响。结论可注射性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可注射性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成骨细胞 内皮细胞 羟基磷灰石 生物相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