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阴道二维联合三维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周慧丽 刘慧 +2 位作者 向红 古丽娜尔.沙海 牟瑞雪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159-1164,共6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二维超声造影(2D-CEUS)联合三维超声造影(3D-CEUS)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疑似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试验诊断研究。分析声像图表现,计算并比较2D-CEUS及3D-CEUS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 目的探讨经阴道二维超声造影(2D-CEUS)联合三维超声造影(3D-CEUS)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疑似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试验诊断研究。分析声像图表现,计算并比较2D-CEUS及3D-CEUS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及二者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子宫内膜良性病变42例,2D-CEUS多表现与正常子宫灌注顺序一致,以均匀高或等增强为主。3D-CEUS多表现以Ⅱ、Ⅲ型血管分型为主。子宫内膜癌26例,2D-CEUS主要表现为"早进早退"的灌注顺序,以不均匀高增强为主,3D-CEUS表现以Ⅲ、Ⅳ型血管分型为主。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及子宫内膜癌3D-CEUS的中心血管显示,血管走形及血管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2D-CEUS及2D-CEUS联合3D-CEUS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及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73.8%、76.9%、83.8%、64.5%、75.0%和83.3%、84.6%、89.7%、75.9%、83.8%。经阴道2D-CEUS及2D-CEUS联合3D-CEUS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77.8%、75.0%、87.5%、60.0%、76.9%和94.4%、87.5%、94.4%、87.5%、92.3%。结论经阴道3D-CEUS能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癌的血管构筑、空间关系及肌层浸润深度,使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三维超声 子宫内膜癌
下载PDF
DWI、DCE-MRI参数值对Ⅰ型与Ⅱ型子宫内膜癌的鉴别诊断及与Ki-67、P53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鹏飞 赵丹 +1 位作者 杨莹 李灵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4期137-139,共3页
目的 探讨DWI、DCE-MRI参数值对Ⅰ、Ⅱ型子宫内膜癌(EC)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分析各参数与Ki-67、P53的关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并手术病理证实的72例EC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于术前行盆腔DWI、DCE... 目的 探讨DWI、DCE-MRI参数值对Ⅰ、Ⅱ型子宫内膜癌(EC)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分析各参数与Ki-67、P53的关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并手术病理证实的72例EC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于术前行盆腔DWI、DCE-MRI检查,测量实性病灶ADC值、K^(trans)值、K_(ep)值、V_(e)值,并进行比较,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曲线,并评估诊断效能。统计72例EC患者Ki-67、P53的表达情况,分析与ADC值、K^(trans)值、K_(ep)值、V_(e)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Ⅱ型EC较Ⅰ型ADC值降低,K^(trans)值、K_(ep)值、V_(e)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C值、K^(trans)值、K_(ep)值、V_(e)值的AUC分别为0.735、0.674、0.891、0.739,截断值分别为0.835、0.500、0.715、0.695,特异性分别为95.20%、68.60%、70.60%、66.70%,敏感性分别为47.10%、61.90%、9 5.20%、81.00%。Ki-67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P53阳性组较阴性组,ADC值降低,K^(trans)值、K_(ep)值、V_(e)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ADC值、K_(ep)值、V_(e)值对于术前诊断Ⅱ型EC有较高的准确性。2.ADC值,K^(trans)值、K_(ep)值、V_(e)值值与Ki-67、P53表达之间有关联,可以作为EC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 KI-67 P53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hMSH2及P53蛋白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怡璐 李梅 +2 位作者 刘志敏 王朝晖 吕申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hMSH2及抑癌基因蛋白P53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2例子宫内膜癌、12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6例正常子宫内膜中hMSH2蛋白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及确切概...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hMSH2及抑癌基因蛋白P53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2例子宫内膜癌、12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6例正常子宫内膜中hMSH2蛋白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及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结果]hMSH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04%、25.00%和33.33%,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阳性表达率45.65%和50.00%,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16.67%,但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hMSH2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子宫内膜癌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90%与26.47%,两种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碱基错配增多导致的基因突变积累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错配修复基因 HMSH2 P53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CYP19A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花卉 陈晨 冯云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3年第4期42-44,47,共4页
目的探讨与子宫内膜癌相关的细胞色素P450 19A1基因SNP位点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及性激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2月到2012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妇产科及生殖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180例,同期就诊的华... 目的探讨与子宫内膜癌相关的细胞色素P450 19A1基因SNP位点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及性激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2月到2012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妇产科及生殖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180例,同期就诊的华东地区非PCOS患者172例为对照组,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分型等位基因技术分析既往发现与内膜癌相关的细胞色素P450 19A1基因2个SNP位点rs4775936和rs727479基因型频率。结果 (1)rs4775936、rs727479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检验,(χ2=0.53,0.769,P>0.05),rs727479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在PCOS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23)。(2)rs727479位点的基因型频率与FSH水平相关(P=0.014)。结论 PCOS患者CYP19A1基因多态位点rs727479与PCOS发病有相关性,并且rs727479基因型与FSH水平相关,提示CYP19A1基因变异与酶活性的改变相关,是PCOS发病的调制器,但尚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子宫内膜癌 芳香化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睾酮 游离睾酮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IA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疗效及妊娠结局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邢艳 吴玉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996-1000,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AEH)及IA期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119例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行保...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AEH)及IA期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119例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AEH及IA期E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EH组(92例)与EC组(27例),分析疾病的客观缓解率及治疗后妊娠、复发情况。结果:AEH组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为93.5%(86/92),EC组为77.8%(21/27),AEH组的疗效明显好于EC组(P=0.017)。疾病达CR后有生育要求患者为64例,妊娠率39.1%(25/64),分娩率31.3%(20/64),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与自然受孕相比可获得更高的妊娠率(P=0.007)及分娩率(P=0.009)。进一步分析年龄、病理类型、是否伴合并症、超重、受孕方式、治疗时间及宫腔黏连对妊娠成功与否的影响,发现受孕方式是独立因素(P=0.013)。选择ART患者的成功受孕率是自然受孕的5.237倍。至随访结束,复发率为24.3%(26/107),中位复发时间为34(9~96)个月,5年无复发率为78.5%(23/107)。结论:AEH及IA期EC患者经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可获得较高的客观缓解率、妊娠率及分娩率,疾病达CR后建议积极采用ART,以提高妊娠及分娩成功率。但因有一定的复发率,需严密监测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癌 保留生育功能治疗 疗效 妊娠及分娩结局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肖琳 唐良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89-791,共3页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检测 5 2例子宫内膜腺癌、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GF及其受体c -Met的表达 ,并结...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检测 5 2例子宫内膜腺癌、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GF及其受体c -Met的表达 ,并结合肿瘤的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 ,对结果进行 χ2 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等统计分析 ,从而判断其价值。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GF及c -Met表达较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明显增高 ;子宫内膜癌的期别越晚、分化越差 ,c -Met表达越强。结论 :HGF、c -Met的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c -Met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肝细胞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MRI定量参数预测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的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武雅琳 刘颖 +2 位作者 马菊香 韩丽珠 叶兆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982-985,共4页
目的:探究MRI定量参数预测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1月188例经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的MRI图像资料。计算肿瘤及子宫的体积及肿瘤/子宫体积... 目的:探究MRI定量参数预测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1月188例经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的MRI图像资料。计算肿瘤及子宫的体积及肿瘤/子宫体积比(neoplasm/uterus volume ratio,N/U),分别测量病灶及正常子宫肌层、闭孔内肌、臀大肌三处参比部位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b值为800 s/mm^2),计算ADC平均值(ADCmean)、ADC值的离散系数(coefficient variance,CVADC)及相应的ADC比值(rADC)。利用非参数检验评估EC病理分级间各参数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及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各参数对高级别EC的预测效能。结果:高级别EC的N/U明显高于低级别(P<0.001),其ADCmean及3处rADC均低于低级别EC(均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U及rADC子宫肌层可独立预测高级别EC(P=0.018及P<0.001),当N/U>0.11、rADC子宫肌层<0.65时联合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7、灵敏度为70.97%、特异度为76.56%。结论:MRI定量参数对于术前预测EC病理分级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病理等级 MRI 定量参数
下载PDF
RNA干扰CXCR4和CXCR7对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龙萍 刘萍萍 +3 位作者 孙凤仪 马营营 王箴言 黄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5-321,共7页
目的:探讨si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干扰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CXCR7对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以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为载体将siRNA转染至人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株,以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验... 目的:探讨si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干扰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CXCR7对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以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为载体将siRNA转染至人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株,以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siRNA对CXCR4和CXCR7的干扰效果,以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CXCR4和CXCR7基因沉默对HEC-1-A细胞周期、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HEC-1-A细胞高表达CXCR4和CXCR7,合成的CXCR4-siRNA、CXCR7-siRNA、CXCR4/CXCR7-siRNA均可分别干扰HEC-1-A细胞内CXCR4、CXCR7、CXCR4/CXCR7基因或蛋白的表达;CXCR4和CXCR7基因的单独沉默或联合沉默均可导致HEC-1-A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显著下降(P<0.05),同时引发HEC-1-A细胞周期出现S期阻滞。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CXCR7在HEC-1-A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CXCR4和CXCR7途径的抑制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CXCR4 CXCR7 趋化因子 SIRNA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MVD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肖琳 唐良萏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2,共4页
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及预后因素尚不明确。本实验旨在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指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雪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并... 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及预后因素尚不明确。本实验旨在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指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雪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肿瘤的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进一步判断其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子宫内膜腺癌、2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PCNA指数和MVD,结合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指数(54.49±9.29)和MVD(48.97±8.56)较正常子宫内膜明显增高(P<0.05);子宫内膜癌的期别越晚、分化越差,PCNA指数和MVD越高(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指数与MVD呈正相关。结论:PCNA指数、MVD增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展有关;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微血管密度 病理分级 手术病理分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晓宁 吴晓玲 +2 位作者 赵乃蒙 符生鱼 蔡东阁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与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2006年至2015年接受手术病理分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患者组织病... 目的研究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与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2006年至2015年接受手术病理分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患者组织病理检查中子宫内膜样腺癌1 768例(59.99%),浆液性腺癌878例(29.79%),透明细胞癌177例(6.01%),黏液性癌124例(4.21%)。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阴性(NPC组)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PPC组)患者肿瘤分级、组织病理学、淋巴结转移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930、39.846、16.032,均P<0.05),两组患者年龄、术后辅助放疗、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166、3.280、1.024,均P>0.05)。PPC与肿瘤分级Ⅱ级和Ⅲ级、透明细胞癌、浆液性腺癌、黏液性癌、淋巴结清扫数目>10、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543、0.598、0.412、0.478、0.590、0.619、0.732,均P<0.05)。肿瘤分级Ⅱ级和Ⅲ级、透明细胞癌、浆液性腺癌、粘液性癌、淋巴结清扫数目>10、淋巴结转移是PPC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00、2.88、1.88、2.05、1.45、1.33、11.00,均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提示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增高,虽然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不再是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标准之一,但是在临床决策过程中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冲洗液 淋巴结 转移 子宫内膜癌
下载PDF
基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子宫内膜癌预后模型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心勤 张霞 +1 位作者 陈丽红 江洪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94-903,共10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相关基因在子宫内膜癌(EC)的发生发展,发现新的EC肿瘤生物标志物,构建新的EC风险模型。方法:从公共数据库中获得EC患者的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数据集。在EC肿瘤和健康组织,...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相关基因在子宫内膜癌(EC)的发生发展,发现新的EC肿瘤生物标志物,构建新的EC风险模型。方法:从公共数据库中获得EC患者的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数据集。在EC肿瘤和健康组织,检测组织和巨噬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确定巨噬细胞相关的关键基因,通过多种算法筛选交叉基因,确定为新的EC生物标志物。根据这些生物标志物计算风险评分,从而将EC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分析中评估了风险评分和临床特征,为构建列线图提供了独立的预后因素。结果:发现805个巨噬细胞DEGs、5691个额外DEGs、733个关键基因和43个常见基因。筛选出FBP1、LTB、PTGER4、PARVG、CCR7和HLA-DMB共6个生物标志物,构建了EC风险模型。确定了风险评分、年龄和肿瘤分期,生成了UCEC直方图。结论:确定了六个与TAM相关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并构建了一个风险模型,可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和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ec)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预后模型 单细胞测序(scRNA-seq)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
下载PDF
EC组织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启梅 李志芳 +1 位作者 潘陶强 喻朝霞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3期99-104,共6页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EC)组织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EC患者152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观察MLH1、PMS2、MSH2和MSH6蛋白表达情况,根据MMR蛋白表达缺...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EC)组织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EC患者152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观察MLH1、PMS2、MSH2和MSH6蛋白表达情况,根据MMR蛋白表达缺失情况,将患者分为微卫星稳定(MSS)组及微卫星不稳定(MSI)组,随访1年记录患者复发情况,分析MMR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结果 EC患者中MMR蛋白表达总缺失发生率为27.63%,单一MLH1、PMS2、MSH2、MSH6缺失发生率分别为1.97%、1.32%、1.32%、2.63%,MLH1+MSH6、PMS2+MSH2、PMS2+MSH6共同表达缺失发生率分别为9.21%、6.58%、4.61%。MSS组和MSI组在肌层侵犯深度、淋巴脉管侵犯、累及子宫下段、脉管内癌栓、肿瘤家族史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911、8.163、19.229、5.811、15.514,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肌层侵犯深度≥1/2、存在淋巴脉管侵犯、累及子宫下段、存在脉管内癌栓、存在肿瘤家族史与EC患者MMR蛋白表达缺失相关,OR(95%CI)值分别为2.675(1.437~4.979)、2.413(1.467~3.970)、2.040(1.131~3.680)、2.085(1.374~3.166)、2.863(1.448~5.664),P<0.05。术后1年,MSS组、MSI组复发率分别为17.27%、19.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R蛋白表达缺失与EC患者存在淋巴脉管侵犯、累及子宫下段、存在脉管内癌栓相关,MSI与EC患者短期预后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错配修复蛋白 微卫星不稳定性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TFF3、ERα、ERβ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雯慧 张建芳 +4 位作者 陈嘉彦 宋晖 刘淑娟 马佳佳 陈必良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3年第1期41-43,125,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三叶因子3(佃)和雌激素受体(ERd、ER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例正常子宫内膜,22例不典型增生及8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1]FF3、ER仪及ERr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浸润程...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三叶因子3(佃)和雌激素受体(ERd、ER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例正常子宫内膜,22例不典型增生及8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1]FF3、ER仪及ERr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浸润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子宫内膜癌中T阡3阳性率分别为28.6%、36.4%和65.9%,ERa阳性率分别为92.8%、86.4%和53.7%,ERβ阳性率分别为78.6%、72.7%和48.8%,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202、13.702、7.127,均P〈0.05)。删的表达与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X2值分别为11.709、10.125、4.840,均P〈0.05),与浸润程度无关;而ERa、ERβ则与组织分化及肌层浸润程度有关(均P〈O.05),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检测TFF3、ERa和ERβ的表达,有助于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而TFF3的检测更有可能成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又一指标,并且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三叶因子3 雌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CA125、HE4、AngⅡ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佳楠 杨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23期3496-3499,共4页
目的:探讨糖链抗原125(CA125)、附睾蛋白4(HE4)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单检以及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130例EC患者作为实验组以... 目的:探讨糖链抗原125(CA125)、附睾蛋白4(HE4)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单检以及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130例EC患者作为实验组以及46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其CA125表达水平。同时应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技术对血清中HE4、Ang Ⅱ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三种肿瘤标记物单独检测时各自的灵敏度、特异度的优、缺势,及联合检测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否有所提升。结果:实验组血清中CA125、HE4、Ang Ⅱ的表达水平分别是34.33±14.45、78.19±32.31、13.82±5.42,而对照组中其表达水平分别为13.30±9.22、45.61±15.70、7.70±3.58,EC组血清CA125、HE4、Ang Ⅱ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25、HE4、Ang Ⅱ在EC的I-Ⅱ期组阳性率分别为37.27%、47.27%、7.27%;ⅡI-IV期组阳性率分别为60%、70%、35%,对比三者各自的阳性率发现,在早期三者的诊断率均较晚期低;将其按年龄分为<60岁、≥60岁,CA125、HE4、Ang Ⅱ三者在<60岁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6.15%、32.69%、9.61%;在≥60岁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7.18%、70.78%、24.37%,对比发现,CA125在年龄方面无明显区别,而HE4、Ang Ⅱ在年龄方面却有显著差异;CA125、HE4、Ang Ⅱ三者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49.23%、52.31%、46.15%,三者联检的灵敏度为86.15%;CA1 2 5、HE4、Ang Ⅱ三者检测的特异度分别为89.30%、91.65%、85.65%,三者联检的特异度为73.60%,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但特异度却相对降低。结论:单项肿瘤标记物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3项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性能及早期检出率,是检测子宫内膜癌的较为理想的标志物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糖链抗原125 附睾蛋白4 血管紧张素Ⅱ 酶联免疫试验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与高血压相关性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牛蕾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5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与高血压在病理类型、临床特征及转移预后方面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手术诊治的子宫内膜癌临床资料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妇科进行妇科内诊的该年龄段患者...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与高血压在病理类型、临床特征及转移预后方面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手术诊治的子宫内膜癌临床资料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妇科进行妇科内诊的该年龄段患者103例证实子宫内膜无病变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在雌激素水平异常增高、肥胖、未生育、多囊卵综合征、月经不调、高血压及家族性遗传病等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子宫内膜癌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的发病率分别为41.67%,对照组中高血压的发病率为2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5,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高血压组肿瘤的病理分型、大小及浸润肌壁深度与非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与高血压的发病率之间呈正相关(OR=2.540,95%CI:1.233~5.230);子宫内膜癌高血压组中有淋巴结转移10例占50%,远处转移6例占30%,与子宫内膜癌非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性增加,并且影响患者的转移与复发,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积极地控制血压是预防子宫内膜癌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高血压 相关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 19A1基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子宫内膜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花卉 陈晨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3-306,共4页
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aromatase cytochrome P450,P450 arom)是雌激素合成最后一步的限速酶,其编码基因是细胞色素P450 19A1(cytochrome P450 19A1,CYP 19A1),该基因的变异能使P450 atom蛋白结构和活性发生改变,间接地影响雌... 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aromatase cytochrome P450,P450 arom)是雌激素合成最后一步的限速酶,其编码基因是细胞色素P450 19A1(cytochrome P450 19A1,CYP 19A1),该基因的变异能使P450 atom蛋白结构和活性发生改变,间接地影响雌激素、雄激素水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YPA1基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和子宫内膜癌发病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子宫内膜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 细胞色素P450 19A1
原文传递
52例H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琳 唐良萏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835-1836,共2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子宫内膜腺癌和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GF、MVD较正常子宫内膜...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子宫内膜腺癌和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GF、MVD较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明显增高(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VD在HGF阴性、阳性、强阳性表达组依次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GF的过度表达及MVD增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HGF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肝细胞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二甲双胍通过调控TET2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18
作者 徐慧 武宸宇 +2 位作者 张晶波 陈凤 张蓓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2年第8期1320-1324,共5页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对子宫内膜细胞增殖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用二甲双胍(Met)药物处理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HEC-1A,设置药物浓度(0 mmol/L、1 mmol/L、5 mmol/L、10 mmol/L、15 mmol/L)并对EC细胞加药处理,检测细胞增殖速度变化,细胞...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对子宫内膜细胞增殖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用二甲双胍(Met)药物处理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HEC-1A,设置药物浓度(0 mmol/L、1 mmol/L、5 mmol/L、10 mmol/L、15 mmol/L)并对EC细胞加药处理,检测细胞增殖速度变化,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百分比,细胞TET2在蛋白表达和转录水平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5-羟甲基胞嘧啶(5-hmC)在细胞中含量变化,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芯片中TET2和5-hmC蛋白表达,以ishikawa细胞为研究对象,功能学实验检测过表达TET2蛋白后细胞增殖变化。结果EC细胞经二甲双胍处理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1),经10mmol/L二甲双胍作用EC细胞G0/G1和S期的DNA含量以及凋亡细胞的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经二甲双胍药物处理48 h后TET2蛋白和TET2 mRNA表达显著上调,并且两组细胞中5-hmC DNA含量水平升高(P<0.05);TET2蛋白和5-hmC在组织中显著低表达(P<0.01),外源性升高TET2蛋白表达EC细胞增殖趋势和经二甲双胍处理后的趋势一致。结论二甲双胍通过TET2/5-hmC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ec) 二甲双胍(Met) 5-羟甲基胞嘧啶(5-hmC)
原文传递
138例已绝经与未绝经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良珍 於亢笛 邵敬於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74-276,共3页
目的 回顾研究已绝经与未绝经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型,组织分级和手术病理分期等.方法 分析1987年1月~1996年12月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13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已绝经者93例,未绝经者45例.所有的病人都进行了分段诊刮,134例经过手... 目的 回顾研究已绝经与未绝经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型,组织分级和手术病理分期等.方法 分析1987年1月~1996年12月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13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已绝经者93例,未绝经者45例.所有的病人都进行了分段诊刮,134例经过手术治疗.标本均进行了病理诊断,并根据1988年FIGO标准进行分期,所得资料用X^2Fisher’s exact test分析.结果 已绝经组与未绝经组比较,早期患者(IaG_1)比例明显偏低,分别占6%与32%.(P<0.001).G_2、G_3和非内胰腺癌的发生率是高的,分别是71%和51%(P<0.05).Ⅰc、Ⅱ、Ⅲ、Ⅳ期所占的比例较大,分别是40%和30%(P<0.001).五年生存率:已绝经组为74.2%,未绝经组91.4%,两者比较有明显意义(P<0.05).结论 已绝经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较未绝经者差与临床和病理特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绝经 临床 病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