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α-淀粉酶对21日龄肉鸡消化器官发育、肠道内源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蒋正宇 周岩民 王恬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72-677,共6页
选用1日龄AA肉鸡440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和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 000 U/kg(250 mg/kg)、3 000 U/kg(750 mg/kg)9、000 U/kg(2 250 mg/kg)微生物α-淀粉酶的试验日粮,研究添加不同剂量外源α-淀粉酶对肉鸡... 选用1日龄AA肉鸡440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和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 000 U/kg(250 mg/kg)、3 000 U/kg(750 mg/kg)9、000 U/kg(2 250 mg/kg)微生物α-淀粉酶的试验日粮,研究添加不同剂量外源α-淀粉酶对肉鸡消化器官发育和内源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淀粉酶能降低肉鸡21日龄肝脏、肌胃、前肠相对重量和前肠相对长度(P>0.05),并提高了肉鸡前肠内容物淀粉酶、总蛋白酶(P<0.05)和胰蛋白酶(P<0.05)活性,但未影响脂肪酶活性,高剂量(2 250 mg/kg)添加组的总蛋白酶(P<0.05)和淀粉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肉鸡空肠黏膜DNA、RNA浓度及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未受淀粉酶水平(250 mg/kg和750mg/kg)影响,但高剂量(2 250 mg/kg)降低了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淀粉酶 肉鸡 消化器官 内源酶
下载PDF
糙米发芽过程中内源酶活力及主要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31
2
作者 丁俊胄 刘贞 +1 位作者 赵思明 熊善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糙米在发芽过程中内源酶活力和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方法:以"早944"稻米为材料制备发芽糙米,在30℃下发芽培养72h,每隔12h对其内源酶活力和主要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糙米内α-淀粉酶、β-淀粉酶、蛋白酶... 目的:探讨糙米在发芽过程中内源酶活力和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方法:以"早944"稻米为材料制备发芽糙米,在30℃下发芽培养72h,每隔12h对其内源酶活力和主要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糙米内α-淀粉酶、β-淀粉酶、蛋白酶、谷氨酸脱羧酶、植酸酶等内源酶活力呈现上升趋势,发芽72h时酶活力分别达5.45U/g、3.78U/g、14.08U/g、9.72U/100g、3.44U/g;γ-氨基丁酸、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现增长趋势,发芽72h时含量分别为237.05mg/100g、18.15mg/g、214.94μg/g;同时,总糖、粗蛋白和植酸含量呈现降低趋势,发芽72h时含量分别为44.16、9.59、1.99mg/g。结论:内源酶与其代谢的底物及代谢产物之间都存在显著相关性,部分内源酶与非内源酶代谢相关底物及产物之间亦存在显著相关性。糙米发芽72h后的营养价值高于发芽前,适宜用作新型糙米食品的生产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米 发芽 内源酶 营养成分 相关性
下载PDF
罗非鱼下脚料自溶条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2
3
作者 孔美兰 吉宏武 章超桦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7-31,共5页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优化实验L9(43)确定酶法自溶罗非鱼下脚料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最适自溶条件为:料液质量比1∶3,反应温度50℃,pH7.5,反应时间6.5h;酶解结束蛋白质回收率为81.75%。
关键词 鱼类下脚料 罗非鱼 内源酶 自溶
下载PDF
弱光逆境对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调控措施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明 蒋卫杰 余宏军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198-203,共6页
本文综述了弱光逆境对植株光合作用、光合产物的运输和分配、营养元素的吸收、内源激素水平和抗氧化酶系活性等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并探讨了提高植株弱光逆境适应性的调控措施。
关键词 弱光逆境 光合作用 营养元素 内源激素 抗氧化酶系 调控措施
下载PDF
牡丹试管苗生根过程解剖结构观察及相关激素与酶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贺丹 王政 何松林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0-776,共7页
以‘太平红’牡丹试管苗为材料,对其生根诱导过程中吲哚乙酸(IAA)、细胞分裂素(ZR)和脱落酸(AB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以及根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管苗不定根的根原基发生于形... 以‘太平红’牡丹试管苗为材料,对其生根诱导过程中吲哚乙酸(IAA)、细胞分裂素(ZR)和脱落酸(AB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以及根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管苗不定根的根原基发生于形成层。根原基发生期为诱导生根3d左右,15d时不定根突破表皮。内源激素在根原基诱导期间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在不定根的伸长期整体呈上升趋势。POD活性在根原基发生期间呈下降趋势,在不定根的伸长期间波动较大;PPO和IAAO活性在根原基的诱导期间呈上升趋势,在不定根的伸长期间PPO活性先下降后上升,IAAO活性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试管苗 内源激素 酶活性 解剖结构
原文传递
杜梨组培生根过程中多胺、内源激素及相关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9
6
作者 闫帅 张少瑜 +5 位作者 徐锴 袁继存 李晓光 周江涛 程存刚 赵德英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8-326,共9页
【目的】探究杜梨组培苗生根诱导过程中内源激素、多胺类物质及相关氧化酶活性变化的生理响应机制。【方法】以长势相近的杜梨继代苗为试材,筛选优化了生根培养基配方,分别在生根诱导0、3、7、10、15 d后,测定分析了基部茎段多胺类物质... 【目的】探究杜梨组培苗生根诱导过程中内源激素、多胺类物质及相关氧化酶活性变化的生理响应机制。【方法】以长势相近的杜梨继代苗为试材,筛选优化了生根培养基配方,分别在生根诱导0、3、7、10、15 d后,测定分析了基部茎段多胺类物质、内源激素含量及关联酶活性。【结果】(1)激素配比2.0 mg·L^(-1)IAA+0.5 mg·L^(-1)IBA的生根效果良好,IAA和IBA两种激素共同诱导杜梨生根效果要优于单一激素处理;(2)在生根诱导0~15 d内,精胺(Spm)和亚精胺(Spd)含量呈现下降→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趋势,腐胺(Put)含量则呈现出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内源激素IAA、ABA含量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最低值出现在第7天,GA含量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最低值出现在第3天,ZR含量呈现出下降→升高→下降的变化趋势;两种关联酶IAAO和PPO酶活性均呈现增高→降低→增高的趋势(;3)Spd与IAA、ABA、IAA/ABA IAA/ZR及IAAO酶活性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IAA与Spd、GA、ABA及IAA/ABA、IAA/ZR、PPO酶活性在α=0.01水平达到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杜梨较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2.0 mg·L^(-1)IAA+0.5 mg·L^(-1)IBA+7.5 g·L^(-1)琼脂+25.0 g·L^(-1)蔗糖;IAA/ABA、IAA/ZR比值增大更有利于杜梨不定根的发生;多胺类物质中Spd含量与杜梨不定根发生紧密相关;生根诱导后期,GA含量增加对杜梨不定根发生并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梨 组织培养 多胺 内源激素 关联酶 相关性
下载PDF
种子休眠与解除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赵文琦 季兰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477-481,共5页
具有休眠特性的种子如何顺利地经过后熟过程正常萌发,是到目前为止学者一直探究的问题。综述了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激素、酶、可溶性糖和脂肪的动态变化,以及这些有机物质和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是调控... 具有休眠特性的种子如何顺利地经过后熟过程正常萌发,是到目前为止学者一直探究的问题。综述了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激素、酶、可溶性糖和脂肪的动态变化,以及这些有机物质和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是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的一对拮抗内源激素,生长素(IAA)对萌发没有明显的影响,但间接影响种胚的发育和其他激素水平。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H)是TCA循环和PPP途径的关键酶,其活性变化对种子完成后熟有关键性作用;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决定了种胚中淀粉的含量。在萌发过程中,种子新陈代谢开始旺盛,大量利用可溶性糖和脂肪,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环境条件中温度和含水量是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种子休眠与萌发可通过温度来调控,低温层积有利于打破种子休眠,完成后熟,为种子的萌发奠定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休眠 内源激素 酶活性 可溶性糖 温度
下载PDF
植酸酶对异育银鲫鱼种生长及内源酶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吕林兰 王爱民 +1 位作者 殷玉岗 蔡佩佩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37,共2页
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00、1 000和1 500 U/kg的植酸酶,饲喂60 d。研究其对异育银鲫增重率和内源消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植酸酶添加量的增加,平均增重率先上升后下降,其中以Ⅲ组的平均增重率最大(P... 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00、1 000和1 500 U/kg的植酸酶,饲喂60 d。研究其对异育银鲫增重率和内源消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植酸酶添加量的增加,平均增重率先上升后下降,其中以Ⅲ组的平均增重率最大(P<0.05);与Ⅰ组相比,异育银鲫肝胰脏蛋白酶、脂肪酶(除Ⅱ组外)和肠道脂肪酶活性提高显著(P<0.05),肠道淀粉酶均降低,其中Ⅳ组的肠道蛋白酶活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增重率 内源酶 植酸酶 生长性能
下载PDF
超声波灭酶机制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程新峰 蒋凯丽 +2 位作者 朱玉钢 杭华 张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51-357,共7页
超声波是一项新型食品加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中各个操作单元,如杀菌、灭酶、果汁脱气等。本文首先概括了超声波钝化食品内源酶的机理,随后分析了影响超声波灭酶效果的因素,最后介绍了超声场下酶失活动力学模型及该技术在食品加... 超声波是一项新型食品加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中各个操作单元,如杀菌、灭酶、果汁脱气等。本文首先概括了超声波钝化食品内源酶的机理,随后分析了影响超声波灭酶效果的因素,最后介绍了超声场下酶失活动力学模型及该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望为超声波灭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空化效应 动力学模型 机理 内源酶
下载PDF
油菜籽中硫代葡萄糖甙总量测定方法──内源酶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恒烈 战广琴 曹流俭 《中国油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6-49,共4页
测定油菜籽硫甙总量的内源酶法.其原理是依据内源硫甙酶水解硫甙,以3,5一二硝基水杨酸为显色剂,测定水解产物葡萄糖量,再换算成硫甙总量。40%的酸化甲醇可完全抑制硫甙酶活性.方法简单、快速,精密度高,重现性好。葡萄糖回... 测定油菜籽硫甙总量的内源酶法.其原理是依据内源硫甙酶水解硫甙,以3,5一二硝基水杨酸为显色剂,测定水解产物葡萄糖量,再换算成硫甙总量。40%的酸化甲醇可完全抑制硫甙酶活性.方法简单、快速,精密度高,重现性好。葡萄糖回收率为93.64%±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籽 硫甙总量 内源酶 3.5一二硝基水杨酸
下载PDF
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内源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伟丽 禹利君 +3 位作者 王若仲 唐颢 文海涛 邓克尼 《食品与机械》 CSCD 2004年第6期5-7,共3页
在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制品的内源酶活性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制品的多酚氧化酶 (PPO)、过氧化物酶 (POD)、蛋白酶 (PA)、淀粉酶 (Am)、纤维素酶 (CE)和果胶酶 (PG)经晒青后 ,活性明显上升 ,随摇青进程 ,这些酶的活性呈现最大值的时间先... 在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制品的内源酶活性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制品的多酚氧化酶 (PPO)、过氧化物酶 (POD)、蛋白酶 (PA)、淀粉酶 (Am)、纤维素酶 (CE)和果胶酶 (PG)经晒青后 ,活性明显上升 ,随摇青进程 ,这些酶的活性呈现最大值的时间先后不一 ,如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在第一摇后出现 ;蛋白酶和淀粉酶却在第二摇后 ;而过氧化物酶和果胶酶在第三摇后达最大值。尔后 ,活性下降。总体上均呈现低 -高 -低的变化规律 ,而且在摇青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还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在晒青后均出现两条新的同工酶谱带 ,这对乌龙茶风味的形成可能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果胶酶 晒青 加工过程 纤维素酶 蛋白酶 风味 酶活性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因子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施伟 朱国永 +3 位作者 孙明法 王爱民 陈中兵 严国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8期1-7,共7页
水稻籽粒灌浆是籽粒形成的最重要生理过程,也是决定粒重、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决定性阶段。为充分了解水稻籽粒灌浆内在特性,促进水稻高产栽培和优良品质育种,对水稻籽粒灌浆的生物学特性、生理机制以及内源激素、酶活、基因、蛋白以及环... 水稻籽粒灌浆是籽粒形成的最重要生理过程,也是决定粒重、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决定性阶段。为充分了解水稻籽粒灌浆内在特性,促进水稻高产栽培和优良品质育种,对水稻籽粒灌浆的生物学特性、生理机制以及内源激素、酶活、基因、蛋白以及环境等影响因子进行综述,并对籽粒灌浆研究进行展望,提出从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基因表达等分子生物学方面深入研究籽粒灌浆机制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籽粒灌浆 内源激素 酶活 基因蛋白 影响因子 机制
下载PDF
2,4-表油菜素内酯缓解水稻花期高温胁迫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高健 王亚梁 +5 位作者 孙磊 赵渊 刘连盟 侯雨萱 王玲 黄世文 《中国稻米》 2019年第3期70-74,共5页
为探究喷施2,4-表油菜素内酯(EBR)在水稻开花期缓解高温胁迫的作用,研究分析了在高温胁迫下喷施EBR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花粉活力、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花期受高温胁迫后,结实率、花药开裂率以及穗子花粉活... 为探究喷施2,4-表油菜素内酯(EBR)在水稻开花期缓解高温胁迫的作用,研究分析了在高温胁迫下喷施EBR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花粉活力、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花期受高温胁迫后,结实率、花药开裂率以及穗子花粉活力明显降低,而喷施EBR后水稻的结实率、花药开裂分别提高24.09%、55.4%,且穗中部和下部花粉活力提高了8.64%和24.2%。在高温胁迫下,SOD、POD、CAT活性显著降低,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减少,喷施EBR后SOD酶活性提高51.76%,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8.23%和11.02%,但对POD和CAT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此外,高温胁迫下,内源激素ABA含量上升,GA含量降低,而喷施EBR后ABA含量提高4.78%,GA含量降低18.81%。表明喷施EBR可以通过调节水稻内源激素的变化缓解高温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表油菜素内酯 高温胁迫 内源激素 抗氧化酶
下载PDF
内源酶辅助提取虾壳虾青素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姜淼 杨贤庆 +3 位作者 李来好 岑剑伟 郝淑贤 章超桦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2期55-60,共6页
文章探讨了内源酶对虾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样品中虾青素的质量浓度,研究了pH、温度和酶解时间这3个因素对虾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以虾壳虾青素的萃取率作为评价提取效果的指标。结果表... 文章探讨了内源酶对虾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样品中虾青素的质量浓度,研究了pH、温度和酶解时间这3个因素对虾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以虾壳虾青素的萃取率作为评价提取效果的指标。结果表明,当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pH 4.0,温度50℃,酶解时间1.5 h时,虾青素的萃取率最高,可达32.16μg.g-1湿虾壳,比直接超声提取提高28%。通过空白试验可知,外加脂肪酶对虾青素提取无促进作用,仅利用内源酶即可达到较好的提取效果,且经济节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壳 虾青素 内源酶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插壤温度对四倍体刺槐硬枝插条生根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小玲 赵忠 高柱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99-704,共6页
取四倍体刺槐3年生采穗圃中1年生硬枝插条为材料,研究扦插过程中插壤温度对插穗内源激素含量、酶活性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揭示四倍体刺槐扦插生根机制。结果表明:四倍体刺槐硬枝扦插过程中,插壤经加热处理,插穗内源IAA含量降低,ABA和Z... 取四倍体刺槐3年生采穗圃中1年生硬枝插条为材料,研究扦插过程中插壤温度对插穗内源激素含量、酶活性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揭示四倍体刺槐扦插生根机制。结果表明:四倍体刺槐硬枝扦插过程中,插壤经加热处理,插穗内源IAA含量降低,ABA和ZR含量升高;根原基诱导期插穗内源IA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未加热插穗相反,ABA和ZR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未加热插穗相同。插壤经加热处理,插穗IAAO、PPO和POD活性的变化趋势与未加热插穗相同,两处理间插穗IAAO、PPO和POD活性差异不显著。插壤经加热处理,可显著提高插穗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而对淀粉和植物总氮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因此,插壤加热处理,主要是通过降低四倍体刺槐硬枝插穗内源IAA含量,提高插穗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来促进插条不定根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刺槐 插壤温度 内源激素 酶活性 营养物质
原文传递
不定根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昉 郭素娟 《广东林业科技》 2006年第3期91-95,共5页
不定根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许多因子在这个过程中起调控作用。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基因表达、内源激素水平、酶的活性以及多胺水平影响不定根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不定根 基因表达 内源激素酶 多胺
下载PDF
香菇甲醛代谢关键酶活性与甲醛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1
17
作者 励建荣 宋君 +3 位作者 黄菊 吴宁 张蕾 姜天甲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13-218,共6页
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及采后贮藏过程中香菇不同部位的甲醛及γ-谷氨酰转肽酶和半胱氨酰亚砜裂解酶的酶活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香菇不同生长阶段,菇柄中甲醛含量和γ-谷氨酰转肽酶、半胱氨酰亚砜裂解酶酶活高于菇盖。γ-谷氨酰转肽酶和半... 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及采后贮藏过程中香菇不同部位的甲醛及γ-谷氨酰转肽酶和半胱氨酰亚砜裂解酶的酶活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香菇不同生长阶段,菇柄中甲醛含量和γ-谷氨酰转肽酶、半胱氨酰亚砜裂解酶酶活高于菇盖。γ-谷氨酰转肽酶和半胱氨酰亚砜裂解酶酶活均在香菇五成熟阶段达到最高值,甲醛含量在香菇七成熟阶段达到最高值。采后贮藏过程中,鲜香菇中甲醛含量和γ-谷氨酰转肽酶、半胱氨酰亚砜裂解酶酶活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菇柄中甲醛含量、γ-谷氨酰转肽酶酶活高于菇盖,菇盖半胱氨酰亚砜裂解酶酶活高于菇柄。不同贮藏期,香菇烘干后甲醛含量逐渐降低,实验结果表明:在香菇生长发育阶段及采后贮藏过程中,γ-谷氨酰转肽酶和半胱氨酰亚砜裂解酶酶活影响甲醛的生成。烘干前菇体内积累的甲醛含量越高,烘干后干制品中的甲醛含量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发育阶段 采后贮藏 香菇 内源性甲醛 酶活
原文传递
羊肉火腿加工过程中脂质氧化及内源抗氧化体系变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勇勤 郭新 +3 位作者 黄笠原 卢士玲 王斌 王庆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7-31,共5页
为评价干腌羊肉火腿加工过程中脂质氧化程度并明确其变化原因,对羊肉火腿加工过程中6个关键工艺点的脂质氧化指标(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双烯值和羰基值)和抗氧化体系(还原力、羟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 为评价干腌羊肉火腿加工过程中脂质氧化程度并明确其变化原因,对羊肉火腿加工过程中6个关键工艺点的脂质氧化指标(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双烯值和羰基值)和抗氧化体系(还原力、羟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羊肉火腿加工前期脂质氧化现象明显,在加工第60 d,TBARS值达到最高值0.34 mg/kg,而后表现出缓慢下降并趋于平稳,羰基值和双烯值在第60 d有最大值为0.193、1.14;对水溶性及脂溶性抗氧化体系的抗氧化能力评价说明,火腿加工中的内源体系抗氧化能力呈现动态变化,水溶性体系的抗氧化能力随加工过程呈整体下降趋势,而脂溶性抗氧化体系的抗氧化能力在加工中尤其是加工后期呈现持续增长。本研究明确了火腿加工中的脂质氧化变化规律,并证明了加工后期内源抗氧化体系对脂质氧化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火腿 脂质氧化 内源酶
下载PDF
马尾松种子萌发期的内源激素和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魏飞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41,共4页
探明马尾松种子的萌发机理,为贵州马尾松种子育苗提供参考,采用酶联免疫间接法对马尾松种子萌发期胚乳内的GA3、IAA、ABA、ZR、SOD、POD和淀粉酶含量进行测定,研究马尾松种子萌发过程中各种内源激素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马尾... 探明马尾松种子的萌发机理,为贵州马尾松种子育苗提供参考,采用酶联免疫间接法对马尾松种子萌发期胚乳内的GA3、IAA、ABA、ZR、SOD、POD和淀粉酶含量进行测定,研究马尾松种子萌发过程中各种内源激素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马尾松种子萌发期,胚乳内的GA3、IAA、SOD、POD和淀粉酶含量随种子萌发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0h到80h时的增幅分别为61.7%、93.6%、48.3%、49.5%和26.7%;ZR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并在60h时达最高,为30.29ng/g;ABA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由0h时的48.13ng/g降到80h时的24.24ng/g。2)马尾松种子胚乳中的GA3/ABA、IAA/ABA和ZR/ABA随种子萌发培养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并在培养结束时达到最大值;GA3、IAA、SOD、POD、淀粉酶含量的升高有助于马尾松种子萌发,ABA含量的升高则抑制马尾松种子萌发。因此,协调好马尾松种子各内源激素的变化对其种子顺利萌发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内源激素 酶活性 萌发 胚乳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牡丹体细胞胚发生早期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政 杨大娟 +3 位作者 何松林 毛仓仓 孟新亚 贺丹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5-111,共7页
以牡丹品种凤丹白的愈伤组织为材料,探讨光、暗处理及不同浓度毒莠定(PIC)对牡丹体细胞胚诱导发生时期、内源激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光/暗12 h/12 h、PIC 4.0 mg/L)条件下诱导培养牡丹胚性愈伤组织,1... 以牡丹品种凤丹白的愈伤组织为材料,探讨光、暗处理及不同浓度毒莠定(PIC)对牡丹体细胞胚诱导发生时期、内源激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光/暗12 h/12 h、PIC 4.0 mg/L)条件下诱导培养牡丹胚性愈伤组织,18 d开始形成少量胚性细胞,30 d出现球形胚,比处理2(光/暗0 h/24 h、PIC 4.0 mg/L)的球形胚提前出现6 d;其IAA的含量水平远高于光CK(光/暗12 h/12 h、PIC 0 mg/L)和暗CK(光/暗0 h/24 h、PIC 0 mg/L),且产生胚性愈伤较多,ABA/IAA和ABA/GA_3均呈上升趋势,牡丹胚性愈伤组织ABA含量、蛋白质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及CAT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且优于其他处理,GA_3含量整体则呈下降趋势,而APX活性相对较低。相关指标变化关键时间主要集中在18~30 d,与细胞解剖学结构观察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体细胞胚发生 内源激素 可溶性蛋白 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