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酯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
作者 骆祝华 黄翔玲 叶德赞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0-897,共8页
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重要的合成有机物,主要用作增塑剂来提高塑料树脂的机械性能尤其是柔韧性.近年来,由于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使用,在环境中的普遍存在,以及其内分泌干扰毒性,邻苯二甲酸酯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 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重要的合成有机物,主要用作增塑剂来提高塑料树脂的机械性能尤其是柔韧性.近年来,由于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使用,在环境中的普遍存在,以及其内分泌干扰毒性,邻苯二甲酸酯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邻苯二甲酸酯完全矿化的主要途径.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机制与途径已经在细菌中得到广泛的研究,但是在真菌领域的报道还很少见.本文主要概述了邻苯二甲酸酯的环境污染现状,介绍了其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危害,并且综述了邻苯二甲酸酯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包括降解菌的种类、降解的代谢途径及相应的分子机制,以及真菌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内分泌干扰物 生物降解 增塑剂 环境污染
下载PDF
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的臭氧氧化降解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徐斌 高乃云 +2 位作者 芮旻 王虹 伍海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4-299,共6页
采用臭氧氧化工艺对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原水浓度为1.0mg/L左右,臭氧总投加量为1.0、1.5和2.0mg/L条件下,30min BPA去除率可达70%、82%和90%.通过考察不同臭氧投加量、不同本底条件、不同BPA初始浓度... 采用臭氧氧化工艺对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原水浓度为1.0mg/L左右,臭氧总投加量为1.0、1.5和2.0mg/L条件下,30min BPA去除率可达70%、82%和90%.通过考察不同臭氧投加量、不同本底条件、不同BPA初始浓度和不同臭氧投加时间对BPA臭氧氧化的影响,分析得出臭氧投加量对BPA的降解占主导地位,而臭氧接触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很小;采用紫外波长扫描确定在臭氧降解BPA的同时生成了在UV254上有吸收的产物.通过考察臭氧氧化双酚A过程中UV254的变化,提出低臭氧投加量下BPA不能完全被氧化,而采用缩短臭氧投加时间、加大臭氧投加量以及提高水中余臭氧浓度等方法,有利于水中BPA的完全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内分泌干扰物 双酚A 臭氧氧化 副产物
下载PDF
TiO_2光催化降解水中内分泌干扰物17β-雌二醇 被引量:43
3
作者 李青松 高乃云 +3 位作者 马晓雁 汪力 赵建夫 乐林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0-125,共6页
以低压汞灯为光源,采用间歇式光氧化反应器,研究了17β-雌二醇(E2)在纳米TiO2(Degussa P-25)悬浆体系中的光催化降解.考察了溶液pH、E2初始浓度、TiO2光催化剂投加量、UV光强、H2O2、O2对E2光催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光催化工艺可... 以低压汞灯为光源,采用间歇式光氧化反应器,研究了17β-雌二醇(E2)在纳米TiO2(Degussa P-25)悬浆体系中的光催化降解.考察了溶液pH、E2初始浓度、TiO2光催化剂投加量、UV光强、H2O2、O2对E2光催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光催化工艺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E2,E2的光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TiO2投加量为200 mg/L时,在14 W低压汞灯照射下,初始浓度为400μg/L的E2在自来水中的光降解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018 min-1,E2的光催化降解速率常数与其初始浓度、TiO2光催化剂的用量、溶液的pH值、UV光强等因素有关;外加H2O2、O2可以影响催化剂的光降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光催化 内分泌干扰物 17Β-雌二醇 光降解速率常数
下载PDF
固相萃取-LC-MS法检测水中痕量雌激素 被引量:27
4
作者 常红 胡建英 +3 位作者 邵兵 徐烨 高建峰 董民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研究了乙腈 /水、乙腈 /甲醇 /水、甲醇 /水三种不同流动相的条件下 ,LC MS分析雌酮 ,雌二醇 ,雌三醇 ,炔雌醇四种对象物质的灵敏度 ,发现流动相对灵敏度影响较大 ,不同流动相的对象物质的仪器检出限分别为 :330— 75 0ng·l- 1 ,1 ... 研究了乙腈 /水、乙腈 /甲醇 /水、甲醇 /水三种不同流动相的条件下 ,LC MS分析雌酮 ,雌二醇 ,雌三醇 ,炔雌醇四种对象物质的灵敏度 ,发现流动相对灵敏度影响较大 ,不同流动相的对象物质的仪器检出限分别为 :330— 75 0ng·l- 1 ,1 0 0— 30 0ng·l- 1 ,5 0— 1 0 0ng·l- 1 .用固相萃取 LC MS检测杭州地区河水 ,在 8个采样点中 ,有 7个检测出了炔雌醇 ,其浓度范围在 1 1 7— 3 35ng·l- 1 之间 ,一个采样点检测出雌二醇 ,其浓度为 0 32ng·l-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LC-MS法 污染 痕量雌激素 检测 灵敏度
下载PDF
催化臭氧化饮用水中甲草胺的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赵翔 曲久辉 +1 位作者 李海燕 许兆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2-335,共4页
利用Fe2+、Mn2+和腐殖酸对水中甲草胺进行了催化臭氧化研究.实验表明,少量的催化剂就可促进甲草胺的降解,过量则会产生抑制作用.深入研究表明,甲草胺的降解与具有极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有关.
关键词 甲草胺 催化臭氧化 内分泌干扰物 自由基
下载PDF
类固醇雌激素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去除过程 被引量:25
6
作者 阳春 胡碧波 张智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15,共5页
介绍了类固醇雌激素的去除机理及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变化。研究表明:雌酮(E1)、17β-雌二醇(E2)和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是生活污水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最具潜在影响的3种雌情化物质,雌激素通过吸附作用可从水相转移至固相活性污... 介绍了类固醇雌激素的去除机理及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变化。研究表明:雌酮(E1)、17β-雌二醇(E2)和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是生活污水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最具潜在影响的3种雌情化物质,雌激素通过吸附作用可从水相转移至固相活性污泥中,这也是生物降解的首要步骤;而生物降解则是污水处理过程中雌激素的雌情活力被去除的主要途径且遵循一级反应模式。雌激素的去除率随着污水处理程度的增加而提高,二级污水厂出水中总雌激素浓度普遍高于雌情阈值浓度(1ng/L),因此二级处理后增加深度处理工艺是保证出水水质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内分泌干扰物 类固醇雌激素 生物降解
下载PDF
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阿特拉津UV光氧化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汪力 高乃云 +2 位作者 魏宏斌 夏丽华 崔婧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44-1149,共6页
采用单独紫外光氧化工艺去除饮用水中低浓度阿特拉津,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阿特拉津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阿特拉津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单独紫外光氧化对阿特拉津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光强为205μW/cm2条件下,光解120min后,阿特拉津... 采用单独紫外光氧化工艺去除饮用水中低浓度阿特拉津,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阿特拉津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阿特拉津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单独紫外光氧化对阿特拉津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光强为205μW/cm2条件下,光解120min后,阿特拉津去除率为92.38%.阿特拉津的光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提高紫外照射光强,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阿特拉津的去除率.阿特拉津的初始浓度对光解反应基本没有影响.自来水中的有机物及多种离子的存在会降低阿特拉津的光解速率.紫外光氧化阿特拉津主要降解途径是脱氯反应,反应速率很快.羟基化产物(OHA)是主要的中间产物.OHA在紫外光作用下可以继续发生脱烷基反应,生成OHDIA和OHDEA,反应速率非常缓慢.反应液中pH值的变化与中间产物的形成过程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内分泌干扰物 阿特拉津 UV光 中间产物
下载PDF
两栖类动物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周景明 秦占芬 徐晓白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9-371,共3页
两栖类动物(amphibian)在食物链中具有水陆两栖的独特地位,其生活周期比较复杂,幼体生长速度快,卵、鳃和皮肤具有渗透性,污染物能在其体内富集。这些特性使其成为监测环境污染的前哨物种,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 两栖类动物(amphibian)在食物链中具有水陆两栖的独特地位,其生活周期比较复杂,幼体生长速度快,卵、鳃和皮肤具有渗透性,污染物能在其体内富集。这些特性使其成为监测环境污染的前哨物种,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以非洲爪蟾(Xenopuslaevis)和牛蛙(R.catesbeiana)为例综述了其在环境毒理学(急性毒性试验、蛙胚胎致畸试验、变态试验、微核试验)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检测等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物 内分泌干扰物 两栖类动物 非洲爪蟾 蛙胚胎致畸试验 微核试验
下载PDF
UV/H_2O_2工艺降解水中17α-乙炔基雌二醇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青松 高乃云 +2 位作者 马晓雁 赵建夫 朱志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5-518,共4页
采用UV/H2O2间歇式光氧化反应器去除饮用水中低浓度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结果表明,在原水中EE2浓度约为650μg/L、UV光强154μW/cm2、H2O2投加量5mg/L、反应时间30min条件下,EE2的去除效率可达到90%;光降解过程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 采用UV/H2O2间歇式光氧化反应器去除饮用水中低浓度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结果表明,在原水中EE2浓度约为650μg/L、UV光强154μW/cm2、H2O2投加量5mg/L、反应时间30min条件下,EE2的去除效率可达到90%;光降解过程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EE2的光降解速率常数随着H2O2投加量和光强的增加而增加.较低的反应液pH值有助于EE2的光降解.UV/H2O2联用工艺对EE2的去除具有协同作用.阴离子HCO3-、NO3-、Cl-、SO42-对EE2光降解反应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2O2 饮用水 内分泌干扰物 17Α-乙炔基雌二醇
下载PDF
除草剂乙草胺对非洲爪蟾性腺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秦晓飞 秦占芬 +1 位作者 杨蕾 徐晓白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35-138,共4页
使用性腺发育对内分泌干扰作用敏感的两栖动物非洲爪蟾作为模型动物,通过考察性别比、性腺整体形态和组织学形态来揭示乙草胺对其性腺发育的影响,从而确定乙草胺是否具有内分泌干扰活性.46/47期蝌蚪经不同浓度(5μg·L-1、10μg... 使用性腺发育对内分泌干扰作用敏感的两栖动物非洲爪蟾作为模型动物,通过考察性别比、性腺整体形态和组织学形态来揭示乙草胺对其性腺发育的影响,从而确定乙草胺是否具有内分泌干扰活性.46/47期蝌蚪经不同浓度(5μg·L-1、10μg·L-1、20μg·L-1)的乙草胺暴露处理至变态后1个月,在变态结束后3个月时,解剖性腺、鉴别雌雄并固定性腺做组织切片.实验中对照组所有性腺都为典型的卵巢或睾丸,雌性百分率为48.78%(20/41).而乙草胺暴露组却出现了明显的异常睾丸,其总体上是睾丸,但又带有部分卵巢的特征,在统计性别时将具有异常睾丸的爪蟾归为雄性.5μg·L-1、10μg·L-1、20μg·L-1暴露组的雌性百分率分别为:57.14%(24/42)、66.67%(22/36)、55.26%(21/38).虽经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但乙草胺暴露组中雌性多于雄性的趋势和出现带有雌性特征的雄性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却暗示了乙草胺可能对非洲爪蟾的性腺发育有雌性化作用.正常睾丸的组织学结构应有发育成熟的生精小管,其内有各个时期的精子囊和生精细胞及精子.但经乙草胺处理的爪蟾睾丸却表现出几种明显的异常:没有生精小管,相反却像发育早期的睾丸一样,充满大量的精原细胞,完全没有生精细胞和精子;有生精小管结构,但其内精子囊结构不明显,生精细胞少并且排列混乱,其间有很大的空隙;睾丸出现腔隙,并有大量体细胞存在,这种结构与57期的卵巢相似;睾丸中出现异常的生精细胞,与58期卵巢的卵细胞相似;睾丸组织中有明显的卵细胞散布.组织学研究发现的乙草胺导致的睾丸结构证明了乙草胺对非洲爪蟾的睾丸发育有抑制雄性化作用和雌性化作用,即乙草胺对非洲爪蟾的性腺发育有内分泌干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草胺 非洲爪蟾 性腺发育 内分泌干扰物
下载PDF
天津野生鲫鱼体内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壬基酚监测 被引量:13
11
作者 金芬 胡建英 +2 位作者 邵兵 杨敏 陈淑桂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0-153,共4页
采用GCB固相萃取作为净化方法 ,利用LC ESI MS技术测定鱼体内不同聚合度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NPnEO ,n≥ 3) ;用GC MS技术测定NP和NPnEO(n <3) .此方法与传统的氧化铝法相比较 ,GCB固相萃取作为净化方法的回收率较高 ,不同聚合度的NPnE... 采用GCB固相萃取作为净化方法 ,利用LC ESI MS技术测定鱼体内不同聚合度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NPnEO ,n≥ 3) ;用GC MS技术测定NP和NPnEO(n <3) .此方法与传统的氧化铝法相比较 ,GCB固相萃取作为净化方法的回收率较高 ,不同聚合度的NPnEO回收率为 70 4 %— 12 0 % ;方法检测限为 1ng g.用此方法调查了北京排污河中鲫鱼体内的NPnEO的残留情况 ,在所捕获的 12条鲫鱼中均检出了不同浓度的NPnEO和NP .NPnEO在北京排污河天津段鱼体内的残留浓度为 4 0— 6 80ng g ,NP的浓度在 30— 15 10ng g ,和水体中浓度之间的比值分别为 898和 94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鲫鱼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壬基酚 生物监测 液相色谱-质谱 内分泌干扰物质 GCB固相萃取
下载PDF
饮用水中DBP的臭氧氧化效能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海燕 曲久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8-282,共5页
以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 (DBP)为典型内分泌干扰物质的代表物 ,对饮用水中大量存在的不同物质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对O3氧化DBP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O3单独作用于DBP时 ,在反应进行 30min后就能去除 90 %以上 ;O3对DBP的氧化降解除了O... 以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 (DBP)为典型内分泌干扰物质的代表物 ,对饮用水中大量存在的不同物质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对O3氧化DBP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O3单独作用于DBP时 ,在反应进行 30min后就能去除 90 %以上 ;O3对DBP的氧化降解除了O3的直接氧化外 ,还有·OH的作用机制 ;HCO-3 和腐殖质都通过影响·OH的产生而影响DBP的O3氧化 ,水中的浑浊度由于对疏水性的DBP会产生吸附作用而对DBP的去除有促进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DBP 内分泌干扰物质 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 降解方法 浑浊度 臭氧氧化技术
下载PDF
甲状腺癌及其危险因素 被引量:17
13
作者 汪正园 臧嘉捷 吴凡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69-1172,共4页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头颈部肿瘤,其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有一定关系。目前,甲状腺癌发病率不断增加,但人们对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尚未完全了解。综合多项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包括放射线暴露、女性激素代谢和肥...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头颈部肿瘤,其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有一定关系。目前,甲状腺癌发病率不断增加,但人们对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尚未完全了解。综合多项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包括放射线暴露、女性激素代谢和肥胖等许多因素可能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联系,但还有许多因素如膳食因素与甲状腺癌是否有关尚存争议,因此亟须通过更多的流行病学研究来探索和证实。“甲状腺肿瘤及其危险因素”专栏从女性生殖因素、人群膳食因素包括富碘食物摄入等方面入手,探讨这些因素与甲状腺肿瘤(结节)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制订甲状腺癌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放射 女性生殖 重金属 内分泌干扰物
原文传递
UV—H_2O_2工艺降解饮用水中阿特拉津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崔婧 高乃云 +1 位作者 汪力 魏宏斌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47,51,共6页
采用紫外—过氧化氢(UV—H2O2)的光激发氧化工艺去除饮用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阿特拉津,考察了影响降解效果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紫外—过氧化氢工艺对阿特拉津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阿特拉津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 采用紫外—过氧化氢(UV—H2O2)的光激发氧化工艺去除饮用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阿特拉津,考察了影响降解效果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紫外—过氧化氢工艺对阿特拉津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阿特拉津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提高照射光强,可以提高对阿特拉津的去除速率。过氧化氢浓度对阿特拉津的降解具有促进和抑制的双重作用:当H2O2浓度<60 mg/L时,降解阿特拉津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随H2O2浓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当H2O2浓度>80 mg/L时,该反应速率常数的增加速率变得缓慢;当H2O2浓度>120 mg/L时,阿特拉津的降解受到明显抑制。阿特拉津初始浓度对降解过程没有影响。自来水中羟基自由基捕获剂及有机物的存在,会降低阿特拉津的降解速率,而较低的pH值则有利于降解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干扰物 阿特拉津 UV 过氧化氢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西瓦湖及其邻近河流中双酚A的浓度分布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正炎 Donghao Li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2004年第2期30-35,共6页
双酚A属于内分泌干扰物 ,已经被多个国家列入优先污染物名单。本文研究了西瓦湖及其邻近河流各环境介质中双酚A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 ,湖内表层水、悬浮物和沉积物中的双酚A浓度分别为 6 .7~ 37.8ng/L ,0 .4~ 3.5ng/L和 3.4~ 5 0 .5n... 双酚A属于内分泌干扰物 ,已经被多个国家列入优先污染物名单。本文研究了西瓦湖及其邻近河流各环境介质中双酚A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 ,湖内表层水、悬浮物和沉积物中的双酚A浓度分别为 6 .7~ 37.8ng/L ,0 .4~ 3.5ng/L和 3.4~ 5 0 .5ng/g ,西瓦湖北岸河流中双酚A的浓度则高得多 ,表层水、悬浮物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别为 6 2 .9- 30 35ng/L ,2 .5~ 4 5 7.7ng/L和 10 .5~ 36 5 .7ng/g。水体和悬浮物中的双酚A浓度呈现北部站位最高 ,中部其次 ,西南角水闸附近最低的分布格局 ,说明其污染源主要来自北岸工业区的废水排放。沉积物中的双酚A浓度出现了中西部地区较高的反常现象 ,可能与该地区废泥渣的排放有关。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相比 ,西瓦湖及其临近河流中双酚A的污染相当严重 ,其中河流中的双酚A浓度超过了生物效应的临界浓度 ,可能会对当地的多种生物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内分泌干扰物 污染 水体 悬浮物 浓度
下载PDF
饮用水中微量内分泌干扰物质(DBP)的O_3氧化去除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海燕 曲久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0-574,共5页
以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 (简称DBP)为典型内分泌干扰物质的代表物 ,采用静态反应方式对饮用水进行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的O3 氧化研究 .结果表明 ,当O3 投加量仅为 0 5 3mg L时 ,水中 10 0 μg LDBP 4 0min后就能去除 6 0 %以上 ,较高的溶液pH。
关键词 饮用水 内分泌干扰物质 DBP 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 氧化 O3 降解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ndocrine disrupting activities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被引量:12
17
作者 ZHOUJingming QINZhanfen CONGLin XUXiaoba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4年第3期215-219,共5页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arc global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Almost all commercial PCBs mixtures, single PCB congener, and their metabolites possess endocrine disrupting activities. They can disrupt the ...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arc global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Almost all commercial PCBs mixtures, single PCB congener, and their metabolites possess endocrine disrupting activities. They can disrupt the estrogen/androgen system, thyroid hormone system and other endocrine systems by interfering with the synthesis, transport, storage, metabolism, and feedback regulation of hormones. The newest data related to the endocrine disrupting activities of PCBs and their mechanisms arc reviewed and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s arc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紊乱 多氯联苯 PCB 有机污染物 环境污染 免疫系统
原文传递
环境激素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顺枝 刘雯 张建桃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24-30,共7页
介绍了环境激素的概念及其危害,综述了新世纪全球面临的环境激素污染问题,重点探讨了我国环境激素污染的现状,并对如何减少环境激素的危害,提出了一些可行的预防措施,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共同防治环境激素污染.
关键词 环境激素 环境污染 防治措施
下载PDF
除草剂西玛津对非洲爪蟾生存和性腺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焕婷 秦占芬 +3 位作者 秦晓飞 夏晞娟 徐晓白 马保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80-285,共6页
为了研究三嗪类除草剂西玛津对两栖动物非洲爪蟾(Xenopuslaevis)生存和性腺发育的毒性作用,并且与另一种三嗪类除草剂阿特拉津的毒性进行比较,将非洲爪蟾从46/47阶段开始暴露西玛津和阿特拉津到变态1个月后停止,再饲养2个月后将... 为了研究三嗪类除草剂西玛津对两栖动物非洲爪蟾(Xenopuslaevis)生存和性腺发育的毒性作用,并且与另一种三嗪类除草剂阿特拉津的毒性进行比较,将非洲爪蟾从46/47阶段开始暴露西玛津和阿特拉津到变态1个月后停止,再饲养2个月后将其解剖,取性腺做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暴露期间,每天记录蝌蚪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存活率,结果显示,在暴露的第1周内(蝌蚪处于46~50阶段),西玛津可导致蝌蚪死亡率明显升高,随后的时间内西玛津对非洲爪蟾的生存不再有明显影响,但却使发育阶段明显的不整齐,阿特拉津对非洲爪蟾的生存和发育则没有明显影响,西玛津和阿特拉津对非洲爪蟾性腺的总体形态和性别比没有明显影响,然而两种除草剂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睾丸组织学的改变,西玛津可能与阿特拉津一样能够通过雌性化/去雄性化作用影响非洲爪蟾睾丸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 西玛津 非洲爪蟾 存活率 性腺 内分泌干扰 阿特拉津
下载PDF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deposition history of nonylphenol and bisphenol A in sediments from the Changjiang River(Yangtze River) Estuary and its adjacent East China Sea 被引量:10
20
作者 BIAN Haiyan LI Zhengyan +1 位作者 LIU Ping PAN Jinfe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5期44-51,共8页
Nonylphenol(NP) and bisphenol A(BPA) are endocrine disruptors causing harmful effects including feminization and carcinogenesis to various organisms,and consequently,their contamination in natural environment has ... Nonylphenol(NP) and bisphenol A(BPA) are endocrine disruptors causing harmful effects including feminization and carcinogenesis to various organisms,and consequently,their contamination in natural environment has received wide concerns.This study reports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P and BPA in surface sediments and their deposition history based on a dated sediment core in the Changjiang River(Yangtze River) Estuary and its adjacent East China Sea.The contents of NP and BPA in surface sediments ranged from 1.56-35.8 and 0.72-13.2 ng/g(dry mass),respectively,with high values recorded in the two mud zones,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ine Mud Zone and the Zhejiang Coastal Mud Zone.High values in the Zhejiang Coastal Mud Zone suggest the possibility of long distance transport of both contaminants through the Changjiang riverine plume.The contents were not correlated with the distance from the pollution source,indicating other factors including particle deposition rate and sediment grain size obviously affecting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NP was also detected in a sediment core at layers deposited from the year of 1971 to 2001 with contents of up to 20.9 ng/g(dry mass).The deposition fluxes of NP varied from 0.68 to 17.9 ng/(cm^2 · a) with peaks and valleys reflecting the trac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istory in China during the previous three decades.BPA was detected at sediment layers deposited from 1973 to 2001 with contents of up to 3.66 ng/g.The fluxes of BPA varied from 0.62 to 3.13 ng/(cm^2 · a) showing a similar pattern as NP.The contents of NP and BPA also indicated potential risks on benthic organisms in the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YLPHENOL bisphenol A endocrine disruptor deposition flux the Changjiang River (Yangtze River) Estuar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