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block length on the self-assembly of end-capping perfluoroalkyl moieties on the polymer surface 被引量:2
1
作者 YANG JuPing ZHAO QiDi +3 位作者 ZHOU Bin NI HuaGang WANG XinPing SHEN ZhiQua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9年第12期2295-2306,共12页
Most research on copolymers with fluorinated monomers has focu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uorinated monomer content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rface structure. However,the influence of the non-fluorinated block on ... Most research on copolymers with fluorinated monomers has focu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uorinated monomer content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rface structure. However,the influence of the non-fluorinated block on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copolymer film is unknown. Various molecular weight poly(butyl methacrylates) (PBMA) end-capped with 2-perfluorooctylethyl methacrylate (FMA) units (PBMA-ec-FMA)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 The effect of the PBMA block length on the surfac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polymers both in the solid state and in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various techniques.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sum frequency generation (SFG)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longer PBMA blocks enhanced both the enrichment of the fluorinated moieties and the order of the packing orientation of the perfluoroalkyl side chains on the surface. This enhancement was attributed mainly to the molecular aggregate structure of the end-capped polymers with long PBMA blocks in the solution and to the interfacial structure at the air/liquid interface,which favors the -(CF2)7CF3 moieties self-assembling on the polymer surface during film formation. This observation suggests that the polyacrylate block structure in fluorinated diblock copolymers,in addition to the fluorinated monomer content,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ructure formation on the solid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ASSEMBLY FLUORINATED end-capped polymer surface structure PBMA block length
原文传递
Preparation of polymer nanocomposites with enhanc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using hybrid of graphene and partially wrapped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 as nanofiller
2
作者 Jiao You Jiang-Yong-Quan Cao +1 位作者 Si-Chong Chen Yu-Zhong W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01-205,共5页
Triblock copolymer of poly(p-dioxanone)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end-capped with pyrene moieties((Py-PPDO)_2-b-PEG) was synthesized and used as modifier for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MWCNTs).Nano-aggregates(... Triblock copolymer of poly(p-dioxanone)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end-capped with pyrene moieties((Py-PPDO)_2-b-PEG) was synthesized and used as modifier for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MWCNTs).Nano-aggregates((Py-PPDO)_2-b-PEG@MWCNTs) with shish-kebab like partially wrapped morphology and very good stability were obtained by incorporating the copolymer with MWCNTs.The bare MWCNT sections of(Py-PPDO)_2-b-PEG@MWCNTs were able to induce n-n interactions with graphene(GE) and resulted in a novel GE/(Py-PPDO)_2-b-PEG@MWCNTs hybrid.The dispersity of GE in solution or polymer matrix was therefore greatly improved.The PCL nanocomposite films using GE/(Py-PPDO)_2-bPEG@MWCNTs as hybrid nanofiller exhibited obviously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especially at very low hybrid nanofiller content.The influence of the nanofiller content and feed ratio of GE/MWCNT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films was evaluated.When the feed ratio of GE to MWCNTs is 2:8 and the total loading of nanofiller is only 0.01 wt%,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 film increased by 163%and the elongation at break increased by 17% compared to those of neat PCL These results can be attributed to fine dispersion of the nanofillers in PCL matrix and the hybrid interactions between GE and MWCNTs.Therefore,this work provides a novel method for preparing polymer nanocomposites with high mechanical performance and low nanofiller loa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nanotube Graphene Pyrene end-capped Poly(p-dioxanone)-block-polyethylene glycol triblock copolymer Hybrid nanofiller Nanocomposite
原文传递
An end-capped strategy for crystalline polymer donor to improve the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of non-fullerene solar cells
3
作者 Bing Zheng Yuchen Yue +5 位作者 Jianling Ni Rui Sun Jie Min Jingxia Wang Lei Jiang Lijun Huo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SCD 2022年第5期964-972,共9页
The effects of end-capped modifications of a polymer donor with high molecular weight on non-fullerene solar cells are largely ignored,even if the chain-end-functionalized method of conjugated polymers is an effective... The effects of end-capped modifications of a polymer donor with high molecular weight on non-fullerene solar cells are largely ignored,even if the chain-end-functionalized method of conjugated polymers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in modulating polymeric optical-electronic properties.In this study,we design and synthesize an end-capped polymer,PM6TPO,via a reaction with the parent polymer PM6.Meanwhile,the conventional detection methods of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MALDI-TOF),and ^(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 were replaced by simple solution-base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 to evaluate the end-capped efficacy of PM6TPO.By introducing end-capped groups on 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mer donor,we could finely tune the aggregated behavior,strengthen the miscibility between the donor and acceptor without sacrificing the strong aggregated properties,and reduce the non-radiative recombination with a lower energy loss.Therefore,the PM6TPO-based organic solar cell(OSC)realized a higher open-circuit voltage of 0.843 V and PCE of 17.26% than that of the non-end-capped parent polymer,PM6(0.824 V and 16.21%,respectively).This work not only provides a straightforward method for verifying the end-capped efficacy of 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mer but also indicates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for improving the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of non-fullerene-based solar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capped polymer ICP-MS MISCIBILITY energy loss non-fullerene solar cells
原文传递
两端疏水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疏水缔合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朋飞 范雅珺 梁兵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8-674,687,共8页
为获得疏水缔合作用较好的两端疏水聚合物及其性能特征,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体,2,2'-偶氮二异丁基十二脒盐酸盐(AIBL)为引发剂,双(硫代苯甲酰基)二硫化物(BTBDS)为链转移试剂,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进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 为获得疏水缔合作用较好的两端疏水聚合物及其性能特征,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体,2,2'-偶氮二异丁基十二脒盐酸盐(AIBL)为引发剂,双(硫代苯甲酰基)二硫化物(BTBDS)为链转移试剂,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进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制得端基疏水聚丙烯酰胺;再进行过氧化双月桂酰(LPO)和AIBL的联合自由基诱导处理,获得两端疏水聚丙烯酰胺。采用核磁、凝胶渗透色谱、紫外、荧光芘探针和表面张力测试对AM的转化率、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以及疏水缔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引发剂AIBL的加量和反应时间可以控制单体AM的转化率和聚合速率。当采用体积分数35%的乙腈与水共混溶剂作淋洗液时,可以较为准确地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一定转化率下,用RAFT法合成聚丙烯酰胺时,单体转化率和聚合反应速率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聚合物的分子质量分布系数约为2.0,表明该制备方法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控性;与端基疏水聚丙烯酰胺相比,两端疏水聚丙烯酰胺的分子质量略有增加,分子量分布变化较小,分子内缔合强,临界缔合浓度(c_(CAC)=2 g/L)有所增加,聚合物浓度大于c_(CAC)后的疏水缔合作用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端疏水聚合物 端基疏水聚合物 聚丙烯酰胺 聚合 疏水缔合作用
下载PDF
增塑剂对硅烷化聚氨酯密封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马文石 何景学 《中国胶粘剂》 CAS 2007年第9期11-14,共4页
以自制的硅烷化聚氨酯预聚物为主要原料,配合补强填料、增量填料、固化催化剂等配制成湿固化硅烷化聚氨酯(SPU)密封胶。通过溶胀实验和动态力学性能分析,讨论了增塑剂对SPU密封胶的溶胀性能、增塑效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氯... 以自制的硅烷化聚氨酯预聚物为主要原料,配合补强填料、增量填料、固化催化剂等配制成湿固化硅烷化聚氨酯(SPU)密封胶。通过溶胀实验和动态力学性能分析,讨论了增塑剂对SPU密封胶的溶胀性能、增塑效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石蜡-52、白油和液体石蜡三种增塑剂中,以氯化石蜡-52与SPU的相容性最好、增塑效率最高;当氯化石蜡-52用量为10份时,密封胶拉伸强度为1.65 MPa、断裂伸长率为335%、邵A硬度为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化聚氨酯 密封胶 增塑剂 增塑效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温度和封端剂马来酸酐对聚碳酸亚丙酯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光军 蒙昊 +2 位作者 陈有业 汪英杰 王红霞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50,共3页
考察了加工温度和封端剂马来酸酐(MAH)含量对聚碳酸亚丙酯(PPC)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PC对温度非常敏感,加工温度在120℃以上时,其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就有很大的下降,温度越高,下降得越多;少量的MAH对PPC的封端作用就很明显... 考察了加工温度和封端剂马来酸酐(MAH)含量对聚碳酸亚丙酯(PPC)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PC对温度非常敏感,加工温度在120℃以上时,其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就有很大的下降,温度越高,下降得越多;少量的MAH对PPC的封端作用就很明显,加工温度相同时,MAH的添加量越多,对PPC的封端作用越强,但MAH的添加量不宜超过1%(质量分数,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温度 封端剂 马来酸酐 黏均相对分子质量
下载PDF
FMEE与FMES的合成及其在退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琛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1-44,共4页
以十六碳脂肪酸为原料,三氧化二铝和氧化钡为二元催化剂,先与环氧乙烷发生聚合反应,再用环氧丙烷封端,最后通过甲基化反应引入末端甲基,得到PO封端的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FMEE。将FMEE进一步与氯磺酸反应得到磺化盐FMES,测试产物FMEE和F... 以十六碳脂肪酸为原料,三氧化二铝和氧化钡为二元催化剂,先与环氧乙烷发生聚合反应,再用环氧丙烷封端,最后通过甲基化反应引入末端甲基,得到PO封端的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FMEE。将FMEE进一步与氯磺酸反应得到磺化盐FMES,测试产物FMEE和FMES的泡沫、HLB值、乳化力、分散力等性能。将非离子PO嵌段FMEE与阴离子磺酸盐FMES作为主要退浆剂,复配渗透剂伯烷基磺酸钠PAS-80、无磷螯合剂乙二胺二邻苯基乙酸钠EDDHA-Na等,用于染厂实际的坯布前处理生产,织物退浆率高,并能有效地防止浆料对织物的反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浆剂 低泡沫 PO封端 FMEE FMES
下载PDF
一种带疏水长链的水溶性偶氮引发剂的合成及端基疏水聚合物疏水缔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岳瑞丽 刘朋飞 +1 位作者 范雅君 梁兵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28-1135,共8页
以偶氮二异丁腈、十二胺为主要原料,通过Pinner反应制备了一种两端各带有12个碳烷基链的水溶性偶氮引发剂——2,2'-偶氮二异丁基十二脒盐酸盐AIBL.采用核磁氢谱、元素分析及液相色谱对AIBL进行了结构及纯度表征,采用TGA、DSC和紫外... 以偶氮二异丁腈、十二胺为主要原料,通过Pinner反应制备了一种两端各带有12个碳烷基链的水溶性偶氮引发剂——2,2'-偶氮二异丁基十二脒盐酸盐AIBL.采用核磁氢谱、元素分析及液相色谱对AIBL进行了结构及纯度表征,采用TGA、DSC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其热分解现象和热分解动力学,采用表面张力仪对其表面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引发剂AIBL具有预想的结构和较高的纯度,其热分解反应属于一级反应,热分解活化能为134.80 k J/mol,70℃下水中的半衰期约为4 h;AIBL在水溶液中具有表面活性,其临界胶束浓度为0.13 g/L,对应的表面张力为33.57 m N/m.以丙烯酰胺为单体、AIBL为引发剂制备了水溶性端基疏水聚合物SPAM.采用溴化法研究其转化率,应用乌氏黏度法、零切黏度法以及荧光探针对其缔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IBL具有良好的引发丙烯酰胺聚合的能力;相对于不带疏水长链的引发剂所合成的聚合物PAM,SPAM具有明显的疏水缔合效应,这说明AIBL成功地将疏水长链引入到聚合物的端基中,从而形成端基疏水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发剂 偶氮二异丁基十二脒盐酸盐 热分解 水溶性 端基疏水聚合物 疏水缔合
原文传递
棉织物的低分子质量水性聚氨酯与封端HDI复合抗皱整理 被引量:3
9
作者 史杨洋 胡涵昌 +3 位作者 李富强 查叶明 何瑾馨 董霞 《印染》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1-16,共6页
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二羟甲基丁酸(DMBA)为原料,亚硫酸氢钠为封端剂,合成了不同分子质量的封端型水性聚氨酯。将合成的聚氨酯与封端HDI用于棉织物的抗皱整理。检测结果表明,分子质量约为4 500 g/mol的聚氨酯可赋予棉织物较好的... 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二羟甲基丁酸(DMBA)为原料,亚硫酸氢钠为封端剂,合成了不同分子质量的封端型水性聚氨酯。将合成的聚氨酯与封端HDI用于棉织物的抗皱整理。检测结果表明,分子质量约为4 500 g/mol的聚氨酯可赋予棉织物较好的折皱回复性能,整理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至190°;经封端HDI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至191°。对棉织物采用二步法进行复合整理,即先用封端HDI进行整理,使其与棉纤维内部的羟基交联,再用聚氨酯进行整理,两者的协同作用使得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到207°,撕破强力保留率达到76.0%。优化的棉织物二步法复合抗皱整理工艺为:封端HDI 55 g/L,整理温度140℃,时间4 min;聚氨酯35 g/L,整理温度130℃,时间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皱整理 封端聚氨酯 封端HDI 棉织物
下载PDF
封端型水性聚氨酯交联剂的合成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易辉 赵修芳 林江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7-31,共5页
以聚乙二醇(Mn=1 500)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原料,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亚硫酸氢钠为封端剂,合成了封端型水性聚氨酯交联剂,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合成产物,讨论了封端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n(NaHSO3)/n(NCO)对封端率的影响,优化了交联... 以聚乙二醇(Mn=1 500)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原料,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亚硫酸氢钠为封端剂,合成了封端型水性聚氨酯交联剂,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合成产物,讨论了封端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n(NaHSO3)/n(NCO)对封端率的影响,优化了交联剂的合成工艺条件。将该交联剂、纳米二氧化硅溶胶和阻燃剂复配得到拒水阻燃剂,并应用于涤纶织物。探讨了交联剂、纳米二氧化硅溶胶和阻燃剂用量对涤纶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交联剂、纳米二氧化硅溶胶和阻燃剂质量比为1∶2∶1、整理剂用量为150 g/L时,整理后涤纶织物的拒水性能达到100分,极限氧指数为26.4%,水洗15次后拒水性能仍有90分,极限氧指数仍有25.6%,具有较好的耐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端型水性聚氨酯交联剂 纳米二氧化硅溶胶 阻燃剂 涤纶织物
下载PDF
基于改性逆向热致相分离法聚砜微孔膜的制备与性能
11
作者 刘敏 杨静 +2 位作者 周昕怡 孙慧琳 王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共8页
针对逆向热致相分离法(RTIPS)制备聚砜(PSF)微孔膜成膜体系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首先对亲水性的端羟基型超支化聚酯(HBPE)进行封端,然后以PSF为膜材料,通过添加亲水剂封端HBPE构建四元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成膜体系PSF/HBPE/N,N-二甲基乙酰... 针对逆向热致相分离法(RTIPS)制备聚砜(PSF)微孔膜成膜体系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首先对亲水性的端羟基型超支化聚酯(HBPE)进行封端,然后以PSF为膜材料,通过添加亲水剂封端HBPE构建四元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成膜体系PSF/HBPE/N,N-二甲基乙酰胺/聚乙二醇400,采用改性逆向热致相分离法(m-RTIPS)一步制备了亲水性PSF微孔膜。对封端HBPE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分子量测试,分析了HBPE的封端率对四元成膜体系浊点和黏度的影响,研究了HBPE的封端率对PSF微孔膜的形貌、渗透性、亲水性、抗污染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对HBPE进行了封端,封端后HBPE的分子量增加;成膜体系的浊点和黏度随HBPE封端率的升高而增大,但黏度上升的幅度较小;3种添加不同封端率HBPE的PSF微孔膜的纯水通量、截留率、亲水性和力学性能都优于纯PSF微孔膜;随HBPE封端率的增加,膜的纯水通量下降,但截留率差别很小。当HBPE封端率为30%时,PSF膜纯水通量恢复率达88%,抗污染性最佳。添加不同封端率HBPE都可制得表面多孔的膜,当HBPE封端率为50%时,PSF膜具有全双连续结构的形貌,其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4.86,143.92 MPa和22.68%,综合力学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微孔膜 改性逆向热致相分离法 超支化聚酯 封端率 亲水性
下载PDF
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以C_(60)封端的聚苯乙烯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长春 府寿宽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5-128,共4页
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以 2 ,2 ,6,6-四甲基 -4 -羟基哌啶氮氧自由基 (TEMPOL)封端的聚苯乙烯大分子 ,实验结果证明该反应体系是一个典型的活性自由基聚合体系 ,同时研究了TEMPOL/AIBN的比例及AIBN的含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用... 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以 2 ,2 ,6,6-四甲基 -4 -羟基哌啶氮氧自由基 (TEMPOL)封端的聚苯乙烯大分子 ,实验结果证明该反应体系是一个典型的活性自由基聚合体系 ,同时研究了TEMPOL/AIBN的比例及AIBN的含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用以TEMPOL封端的聚苯乙烯和C6 0 反应 ,制得了C6 0 的聚苯乙烯高分子衍生物 ,紫外和GPC结果均证明C6 0 已连接到聚苯乙烯的长链上 ,GPC的结果还证明 ,C6 0 均为单取代产物 ,即得到以C6 0 封端的聚苯乙烯高分子衍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自由基聚合 C60封端 聚苯乙烯 制备 TEMPOL
下载PDF
富勒烯衍生物引发的富勒烯末端封端聚己内酯的合成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琦云 康峰 +1 位作者 李娟 杨新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7-180,共4页
利用带活性羟基的N-取代3,4-富勒烯吡咯烷作为引发剂,引发ε-己内酯开环聚合,制备了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富勒烯末端封端聚己内酯,通过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红外光谱(FTIR)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等手段... 利用带活性羟基的N-取代3,4-富勒烯吡咯烷作为引发剂,引发ε-己内酯开环聚合,制备了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富勒烯末端封端聚己内酯,通过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红外光谱(FTIR)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用热重(TG)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热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与聚己内酯相比产物热稳定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末端封端聚己内酯 富勒烯衍生物引发剂 Ε-己内酯 开环聚合
下载PDF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在带钢弱碱脱脂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岩 《云南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125-128,共4页
轧制后的带钢在退火前需要在60~70℃的强碱条件下脱脂清洗,过多的使用碱剂会腐蚀带钢,产生碱雾,损害工作环境,残留的碱也会吸附在带钢表面消耗大量清水漂洗。为了减少带钢脱脂工艺强碱的使用量,将PO封端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FMEE)作为... 轧制后的带钢在退火前需要在60~70℃的强碱条件下脱脂清洗,过多的使用碱剂会腐蚀带钢,产生碱雾,损害工作环境,残留的碱也会吸附在带钢表面消耗大量清水漂洗。为了减少带钢脱脂工艺强碱的使用量,将PO封端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FMEE)作为脱脂剂的主体成分,复配阴离子型渗透剂伯烷基磺酸钠(PAS80),烷基醇酰胺(6501)、铁粉捕捉剂乙二胺二邻苯基乙酸钠(EDDHA-Na),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四种原料的最佳质量比为:m(FMEE)∶m(PAS-80)∶m(6501)∶m(EDDHA-Na)=3∶2∶1∶1。该脱脂剂与纯碱共同应用于带钢退火前脱脂,在弱碱性条件下即可获得良好的脱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封端 FMEE 脱脂 退火 纯碱
下载PDF
聚酰胺酸相对分子质量对亚胺化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俊英 刘芳 +2 位作者 程茹 黄培 时钧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11-14,20,共5页
以邻苯二甲酸酐为封端剂,控制合成了3种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酰胺酸,利用改进的电位滴定法对经热处理的聚酰胺酸的亚胺化程度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聚合度的增大,聚酰胺酸的特性粘数逐渐增大;聚合度为1的聚酰胺酸的链段运动能力强,... 以邻苯二甲酸酐为封端剂,控制合成了3种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酰胺酸,利用改进的电位滴定法对经热处理的聚酰胺酸的亚胺化程度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聚合度的增大,聚酰胺酸的特性粘数逐渐增大;聚合度为1的聚酰胺酸的链段运动能力强,反应速率快;聚合度为6的聚酰胺酸反应速率稍大于聚合度为18的聚酰胺酸,但在反应初期较聚合度为18的慢,且它们的剩余聚酰胺酸的质量分数较为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酸 聚合度 相对分子质量 酸酐 封端剂 控制合成 反应速率 亚胺化 链段运动 动能
下载PDF
环氧丙烷封端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除油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琛 《合成纤维》 CAS 2022年第9期50-53,共4页
环氧丙烷(PO)封端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FMEE)具有泡沫低、分散性能好的特点。以PO封端FMEE为主体成分,通过复配溶剂乙二醇叔丁醚、乳化剂1306、渗透剂伯烷基磺酸钠,PO封端FMEE、乙二醇叔丁醚、乳化剂1306、伯烷基磺酸钠的质量比为3∶1... 环氧丙烷(PO)封端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FMEE)具有泡沫低、分散性能好的特点。以PO封端FMEE为主体成分,通过复配溶剂乙二醇叔丁醚、乳化剂1306、渗透剂伯烷基磺酸钠,PO封端FMEE、乙二醇叔丁醚、乳化剂1306、伯烷基磺酸钠的质量比为3∶1∶1∶1,获得乳化、分散、防反沾三种性能均衡的氨纶织物用除油剂,该除油剂对合成机油和二甲基硅油都有很好的清洗能力,除油后防反沾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封端FMEE 氨纶织物 合成机油 二甲基硅油 除油
下载PDF
织物整理用IPDI/PPG封端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媛 廖肃然 +2 位作者 赵少锐 刘艳丽 乔莎莎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6-49,共4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聚氧化丙烯二醇(PPG)和甲乙酮肟(EMAO)为主要原料,制备封端WPU(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然后采用红外光谱(FT-IR)法测得了最佳解封端温度,并以此作为焙烘温度设定的依据;最后将该WPU胶粘剂...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聚氧化丙烯二醇(PPG)和甲乙酮肟(EMAO)为主要原料,制备封端WPU(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然后采用红外光谱(FT-IR)法测得了最佳解封端温度,并以此作为焙烘温度设定的依据;最后将该WPU胶粘剂作为织物的整理剂,并对整理织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R=n(-NCO)/n(-OH)=1.6、焙烘温度为150℃时,WPU胶粘剂能显著提高织物的抗皱性能和断裂强力,此时织物的折痕回复角为164.48°,经向、纬向断裂强力分别为458.33、347.67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粘剂 封端水性聚氨酯 织物整理剂 折痕回复角
下载PDF
软泡硅油用高相对分子质量甲氧基封端聚醚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申宝兵 高宏飞 陈丹 《聚氨酯工业》 2014年第4期31-34,共4页
选用双金属氰化络合物(MMC)催化剂通过调整工艺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的高相对分子质量烯丙醇聚醚,并进一步采用两步法封端工艺,得到了封端率超过92%的高相对分子质量甲氧基封端聚醚。在铂系催化体系作用下,与低含氢硅油进行加成反应... 选用双金属氰化络合物(MMC)催化剂通过调整工艺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的高相对分子质量烯丙醇聚醚,并进一步采用两步法封端工艺,得到了封端率超过92%的高相对分子质量甲氧基封端聚醚。在铂系催化体系作用下,与低含氢硅油进行加成反应,制备了软质泡沫用硅油,并对其结构及发泡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用该聚醚合成软泡硅油结构稳定,能满足软泡发泡要求,且泡沬性能均与国外同类产品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高相对分子质量 封端聚醚 软泡硅油
下载PDF
脂肪酶AK对富勒烯封端聚己内酯的降解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琦云 康峰 +1 位作者 李娟 杨新林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086-2090,共5页
采用滴定法并以聚己内酯PCL为对照,探讨了富勒烯封端聚己内酯C60-PCL的脂肪酶AK降解行为.实验发现,PCL和C60-PCL的酶解反应均符合米氏方程,其动力学参数Km分别为0.75和0.16mg·mL·1,最大降解速度Vmax分别为0.90和0.43mL.h·... 采用滴定法并以聚己内酯PCL为对照,探讨了富勒烯封端聚己内酯C60-PCL的脂肪酶AK降解行为.实验发现,PCL和C60-PCL的酶解反应均符合米氏方程,其动力学参数Km分别为0.75和0.16mg·mL·1,最大降解速度Vmax分别为0.90和0.43mL.h·1.在同等条件下C60-PCL降解速率较PCL减小,表明富勒烯的引入使聚己内酯难于被脂肪酶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封端聚己内酯 聚己内酯 脂肪酶AK 滴定法
原文传递
单组分脱醇型硅橡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庞文武 陈炳耀 +2 位作者 姚荣茂 陈德启 杨超群 《化学与粘合》 CAS 2022年第4期359-361,共3页
优选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107胶,通过采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氢氧化钠封端后制备出硅橡胶基胶聚二甲基硅氧烷低聚物,以填料纳米碳酸钙增硬补强。搭配加入交联剂、偶联剂、钛酸酯化合物等功能助剂,研制出一种贮存性能稳定、粘... 优选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107胶,通过采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氢氧化钠封端后制备出硅橡胶基胶聚二甲基硅氧烷低聚物,以填料纳米碳酸钙增硬补强。搭配加入交联剂、偶联剂、钛酸酯化合物等功能助剂,研制出一种贮存性能稳定、粘接性能优异的脱醇型RTV-1硅橡胶产品。试验研究了交联剂、补强填料以及钛酸酯化合物工艺量对硅橡胶贮存效果和粘接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选用封端107胶100份,碳酸钙填料120份补强,交联剂5份、催化剂4份,以此配方研制的脱醇型硅橡胶具有最优的贮存性能和粘接力学性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组分 封端107胶 脱醇型硅橡胶 贮存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