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中高纬地区植被物候对干旱的响应特征研究
1
作者 王前锋 陆锦阔 张容容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9,共10页
植被物候直接影响其生物量,调控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目前,气候变化(尤其干旱)对中国中高纬度植被物候的影响依然不清楚。因此,文章基于GIMMS NDVI3g数据集,提取中国30°N以北地区中多种植被类型生长季的开始日期(Start of the Seas... 植被物候直接影响其生物量,调控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目前,气候变化(尤其干旱)对中国中高纬度植被物候的影响依然不清楚。因此,文章基于GIMMS NDVI3g数据集,提取中国30°N以北地区中多种植被类型生长季的开始日期(Start of the Season,SOS)与结束日期(End of the Season,EOS)两物候参数。然后结合野外观测数据,验证提取物候参数结果可靠性,并结合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与改进后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探究植被物候对干旱的响应特征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的植被物候变化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单季植被与双季植被第1个生长季的SOS集中在每年的第30~180天,而双季植被第2个生长季的SOS集中在每年的第200~220天。单季植被与双季植被第1个生长季的EOS主要集中在每年的第180~300天,双季植被第2个生长季的EOS主要集中在每年的第260~300天。(2)森林季前VPD的上升导致植被的SOS提前及EOS延迟;草地季前VPD上升导致植被的SOS滞后以及EOS提前。(3)研究区内大部分地区的SPEI与植被的SOS、EOS均呈正相关,即干旱促使该地区植被的SOS、EOS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物候 植物生长季开始日期 植物生长季结束日期 饱和水汽压差 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
下载PDF
内蒙古主要草原类型植物物候对气候波动的响应 被引量:39
2
作者 苗百岭 梁存柱 +2 位作者 韩芳 梁茂伟 张自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7689-7701,共13页
物候是气候变化的指示者,由于不同地区植被类型不同,导致其对气候波动的响应方式不同。利用2004—2013年内蒙古草原区生态监测站群落优势种物候观测资料和同时段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不同草原类型区优势种物候期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间的相... 物候是气候变化的指示者,由于不同地区植被类型不同,导致其对气候波动的响应方式不同。利用2004—2013年内蒙古草原区生态监测站群落优势种物候观测资料和同时段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不同草原类型区优势种物候期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2004—2013年内蒙古草原区各时段气候波动趋势均不显著,返青前以气温降低、降水增加趋势为主;黄枯前草甸草原、典型草原以气温降低、降水增加趋势为主,荒漠草原变化趋势相反。(2)2004—2013年典型草原植物返青期平均提前4.01 d,黄枯推后10.35 d,生长季延长14.36 d;草甸草原返青期提前2.04 d,黄枯期推后12.68 d,生长季延长14.72 d;荒漠草原物候变化趋势最小,返青期平均提前了1.32 d,黄枯期平均推后了9.58 d,生长季延长了10.90 d。(3)内蒙古草原区植物返青期主要受气温波动的影响,草甸草原返青期与前3个月平均气温的负相关最为显著,气温每升高1℃,返青期约提前1.123 d;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返青期与前2个月平均气温的负相关最为显著气,气温每升高1℃,返青期约提前1.137 d和1.743 d。(4)典型草原区植物黄枯期受前1—2月平均气温和累积降水的共同影响,与夏季平均气温和当月降水量的相关最为显著,夏季气温每升高1℃,黄枯期约提前2.250 d,当月降水每增加1 mm,黄枯期约推后0.119 d。草甸草原、荒漠草原植物黄枯期与各时段降水、气温的相关均不显著,影响黄枯机制比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类型 物候 返青期 黄枯期 气候波动
下载PDF
蒙古高原干旱时空特征及对植被物候的累积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巧凤 于红博 黄方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48-1559,共12页
蒙古高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厘清蒙古高原干旱时空动态及对植被物候的影响,利用SPEIbase 2.9数据集和基于累积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反演的植被物候数据集,分析1982—2022年蒙古高原干旱时空特征及干旱对植被返青... 蒙古高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厘清蒙古高原干旱时空动态及对植被物候的影响,利用SPEIbase 2.9数据集和基于累积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反演的植被物候数据集,分析1982—2022年蒙古高原干旱时空特征及干旱对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的累积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尺度SPEI均呈显著下降趋势,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干旱化趋势加剧、干旱化面积明显增大,中部和西部地区干旱化尤为严重。(2)植被返青期提前和推迟的面积占比分别为50.03%和49.97%,枯黄期推迟和提前的面积占比分别为67.85%和32.15%;荒漠草原返青期和枯黄期主要表现为推迟趋势,针叶林和森林草原北部返青期显著提前、枯黄期呈推迟趋势。(3)蒙古高原(荒漠除外)79.62%的区域植被返青期与1~12个月尺度SPEI呈最大正相关,干旱尺度主要为中期尺度,尤其7~9个月尺度的干旱对植被返青期影响明显;54.15%的区域植被枯黄期与SPEI呈最大负相关,干旱尺度主要为1~3个月尺度。其结果对防御蒙古高原干旱及对植被物候和生产力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植被物候 返青期 枯黄期 蒙古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