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雁列构造是走滑断层存在的充分判据?——来自平面砂箱模拟实验的启示 被引量:21
1
作者 朱战军 周建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2-148,共7页
多年来 ,雁列构造被作为走滑作用的结果、并得到物理模拟实验模型的支持 ,通常作为走滑断层的判据加以运用。本文根据针对黄骅盆地所设计的曲折边界基底均匀伸展模型和针对焉耆盆地所设计的基底均匀收缩斜向挤压模型的砂箱实验结果 ,给... 多年来 ,雁列构造被作为走滑作用的结果、并得到物理模拟实验模型的支持 ,通常作为走滑断层的判据加以运用。本文根据针对黄骅盆地所设计的曲折边界基底均匀伸展模型和针对焉耆盆地所设计的基底均匀收缩斜向挤压模型的砂箱实验结果 ,给出了雁列构造另外的成因解释。认为雁列构造的成因并非局限于基底走滑作用 ,基底均匀变形条件下的斜向伸展或斜向挤压作用均可形成雁列构造 ,因此雁列构造不能作为走滑断层存在的充分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列构造 走滑断层 砂箱模拟 构造物理
下载PDF
沉积盆地隐性断裂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伟锋 周维维 +1 位作者 单新建 刘玉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36-2243,共8页
隐性断裂带是区域或局部应力场或基底断裂活动影响下在沉积盆地盖层中产生的断裂趋势带,由于特征不明显、隐蔽性强、识别困难常常被忽略。对国内外多个沉积盆地盖层断裂系统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隐性断裂带是沉积盆地盖层常见... 隐性断裂带是区域或局部应力场或基底断裂活动影响下在沉积盆地盖层中产生的断裂趋势带,由于特征不明显、隐蔽性强、识别困难常常被忽略。对国内外多个沉积盆地盖层断裂系统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隐性断裂带是沉积盆地盖层常见的一种构造现象并且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依据组成成分分为4种类型:疏密相间,走向一致、长短不一的小断层形成的雁列构造型隐性断裂带;多个凹陷线状排列、首尾相连、侧列式展布形成的凹陷侧列型隐性断裂带;雁列式展布的多条断裂,其间由小断层或局部构造断续相连形成的断续断层型隐性断裂带;复杂构造型隐性断裂带。盆地盖层中的这些隐性断裂带没有明显的控制性主断裂存在,但依据小型断层、褶皱、凹陷、油藏等的规律性分布可以初步识别隐性断裂带的存在,结合重磁资料、地震资料以及地质和钻井资料,就可确定和预测隐性断裂带发育区。隐性断裂带具有多方面的地质意义,可以作为调节构造带调节盆地不均匀伸展活动,并分隔凹陷、隆起等构造单元,影响盆地构造格局;可以控制盆地沉积相带发育分布,影响断陷湖盆砂体的展布范围;隐性断裂带上常常形成串珠状、带状、环状油气富集带;长期活动的隐性断裂带其交汇处既是地震易发区,也是油气等矿产最易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断裂带 基底断裂 雁列式 油藏带 调节构造 震中
下载PDF
应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实验研究雁列断层变形破坏过程 被引量:23
3
作者 陈俊达 马少鹏 +1 位作者 刘善军 金观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50-1356,共7页
以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为观测手段,对雁列断层结构的破坏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观测和分析了变形破坏过程中模型表面的变形场演化过程.断层结构由一块含两条平行割缝的大理岩平板模拟,模型试件在双轴试验机上加载;DSCM观测系统在加载... 以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为观测手段,对雁列断层结构的破坏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观测和分析了变形破坏过程中模型表面的变形场演化过程.断层结构由一块含两条平行割缝的大理岩平板模拟,模型试件在双轴试验机上加载;DSCM观测系统在加载过程中记录试件表面的散斑图像,然后分析得到模型表面待测区域各记录时刻的位移场及应变场.全场连续的变形数据清晰地反映了雁列断层结构的变形破坏过程的各种细节.实验结果显示,变形最初集中在断层带周围,然后迁移到雁列区,最后雁列区贯通,结构发生滑动导致整个结构发生失稳破坏.对变形破坏过程中的变形场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一种描述变形局部化特征的统计指标—Cv值,可以作为一个雁列断层破坏的前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列断层 破坏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 变形场 破坏前兆
下载PDF
走滑断裂带贯穿过程与发育模式的物理模拟 被引量:45
4
作者 肖阳 邬光辉 +1 位作者 雷永良 陈婷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0-348,共9页
结合实际地质资料设计9组砂箱模拟实验,并利用断层CT扫描技术研究简单剪切走滑带演化规律与发育机制。结果表明,R(Riedel)剪切断裂形成早、数量多,并有一组与主走滑带低角度相交,P剪切断裂(与R剪切断裂对称分布的压剪破裂)与Y剪切断裂(... 结合实际地质资料设计9组砂箱模拟实验,并利用断层CT扫描技术研究简单剪切走滑带演化规律与发育机制。结果表明,R(Riedel)剪切断裂形成早、数量多,并有一组与主走滑带低角度相交,P剪切断裂(与R剪切断裂对称分布的压剪破裂)与Y剪切断裂(与主位移带近平行的剪切破裂)形成滞后,并在Y剪切断裂发育后才从分段构造连接成贯穿的走滑带。走滑带贯穿连通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萌芽阶段、R剪切断裂发育阶段、P剪切与Y剪切断裂发育阶段、走滑带贯穿阶段。实验揭示了走滑断裂由基底向盖层递进传播的发育过程,萌芽阶段剖面上断裂逐渐向上散开发育,R剪切断裂发育阶段平面上向外散开后逐渐向主位移带收敛。雁列构造具有"螺旋-拖曳"发育模式,雁列断裂的长度增长速度呈约2倍于深度增长速度线性增长,而与主位移带夹角随深度呈二次函数变小。分析表明,最大主应力方向、盖层厚度是导致雁列构造"螺旋-拖曳"结构差异的主控因素。走滑断裂的物理模拟为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断裂解析与分层、分段的勘探开发实践提供了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带 构造物理模拟 构造演化 雁列构造 “螺旋-拖拽”模式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主干走滑断裂带及伴生构造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27
5
作者 管树巍 梁瀚 +5 位作者 姜华 付小东 谷明峰 雷明 陈涛 杨荣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2-264,共13页
根据下—中三叠统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膏盐岩层内的伴生构造及上震旦统灯影组台缘带被错动的位置、方向与距离,判定川中及北斜坡地区主干走滑断裂带的性质与分布规律。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膏盐岩层内发育多排呈左阶排列的NW向雁列式构造,... 根据下—中三叠统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膏盐岩层内的伴生构造及上震旦统灯影组台缘带被错动的位置、方向与距离,判定川中及北斜坡地区主干走滑断裂带的性质与分布规律。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膏盐岩层内发育多排呈左阶排列的NW向雁列式构造,与深部(盐下)走滑断裂构成2种伴生组合。第1种组合主要发育在磨溪地区,膏盐岩层内的雁列式构造位于深部走滑断裂的正上方;第2种组合主要发育在北斜坡地区,膏盐岩层内的雁列式构造发育在2条主干走滑断裂带之间。根据这2种组合及灯影组台缘带的错动位置,共识别出6条主干走滑断裂带。在盆地整体演化格架的制约下,通过川中地区代表性生长构造的定量解析,将走滑断裂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1)晚奥陶世—志留纪右行走滑阶段;(2)晚古生代—三叠纪走滑断裂沉寂阶段;(3)中侏罗世至今左行走滑阶段。其中,上震旦统灯影组二段台缘带呈现出有规律的向东逐段错动(错动距离20~40 km)的特征,可作为加里东期右行走滑活动的间接证据;川中及北斜坡地区在晚三叠世处于扬子地块北缘和雪峰山前陆盆地前缘隆起的隆后稳定地区,而中侏罗世以来周缘造山带的急剧隆升与差异性演化使得川中地区遭受持续的挤压和抬升,激发了基底断裂与早期走滑断裂的再次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盐岩层 伴生构造 雁列式构造 灯影组台缘 走滑断裂 厚度域 动力学背景 川中地区
下载PDF
辽河盆地走滑构造特征与油气 被引量:22
6
作者 孙洪斌 张凤莲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21,共6页
走滑构造普遍存在于盆地构造体系之中,是寻找油气藏的一种重要构造样式。本文重点阐述了走滑构造的特征,指出辽河盆地的走滑构造在平面上表现为雁列褶皱构造,走滑断裂的发育具有平直性和分段性的特点,并可见断裂错开褶皱构造和火山岩体... 走滑构造普遍存在于盆地构造体系之中,是寻找油气藏的一种重要构造样式。本文重点阐述了走滑构造的特征,指出辽河盆地的走滑构造在平面上表现为雁列褶皱构造,走滑断裂的发育具有平直性和分段性的特点,并可见断裂错开褶皱构造和火山岩体。走滑构造在剖面上花状构造发育较明显,钻井岩心中走滑运动形迹清楚;构造物理模拟实验也证明走滑运动的存在,并已产生作用。研究进一步指出走滑作用可形成各种类型的圈闭,且有利于储集层的发育,与油气密切相关,利于油气的聚集和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油气藏 走滑构造 雁列 褶皱构造 花状构造 圈闭 模拟实验
下载PDF
雁列构造的几何及其应力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力强 马瑾 马胜利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3-45,共3页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几何、力学条件不同的雁列构造模型的应力场,探讨了几何参数对应力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几何参数不同的情况下,雁列构造中局部断层扩展引起的应力扰动场会对相邻构造产生作用。围绕断层扩展部位剪应力增量...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几何、力学条件不同的雁列构造模型的应力场,探讨了几何参数对应力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几何参数不同的情况下,雁列构造中局部断层扩展引起的应力扰动场会对相邻构造产生作用。围绕断层扩展部位剪应力增量场呈八瓣式分布,平均应力增量场呈四象限分布。在较小范围内同时存在几个断层扩展区的情况下,围绕这个弱化区仍可形成上述增量场图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场 数值模拟 雁列构造 断层几何 地震地质
下载PDF
渤海海域西部凸起区大型雁列断层特征 被引量:11
8
作者 彭文绪 张如才 +2 位作者 樊建华 茆利 陈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5-801,836+666,共7页
渤海海域西部沙垒田凸起区新近系地层中发育三组雁列断层系A、B、C,平面特征表现为:断层呈左阶排列,雁列断层斜向分布在沙垒田凸起上,A组由西南向北由北东走向变成正北和北北西走向,B、C两组走向为北东向,每组雁列断层由掉向相反的两列... 渤海海域西部沙垒田凸起区新近系地层中发育三组雁列断层系A、B、C,平面特征表现为:断层呈左阶排列,雁列断层斜向分布在沙垒田凸起上,A组由西南向北由北东走向变成正北和北北西走向,B、C两组走向为北东向,每组雁列断层由掉向相反的两列成对的雁列断层构成,形成了局部垒块,显示出该区基底存在北西向的破碎带或断层。剖面特征表现为:雁列断层的垂向最大断距相对较小,大部分都单独断至潜山表面,局部见到少数浅层调节断层,与主断层呈Y字形相交,表明雁列断层在深层没有相交,都是独立的;雁列断层在剖面上形成了三组花状构造,在潜山内部每组浅层花状构造在潜山内部都汇合于一条主断层。综合分析认为,雁列断层具有伸展特征,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可作为油气垂向运移的良好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沙垒田凸起 雁列断层 构造特征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走滑断裂系统及其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管树巍 姜华 +7 位作者 鲁雪松 梁瀚 朱光有 崔俊峰 金惠 雷明 陈涛 杨荣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42-1557,共16页
四川盆地中部(川中地区)的走滑断裂与多层系油气聚集关系密切。系统阐述走滑断裂的性质、特征、分布规律、成因与演化机制对于深化川中地区断裂系统控藏与控富集研究,以及完善四川盆地复合含油气系统理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在川中地区... 四川盆地中部(川中地区)的走滑断裂与多层系油气聚集关系密切。系统阐述走滑断裂的性质、特征、分布规律、成因与演化机制对于深化川中地区断裂系统控藏与控富集研究,以及完善四川盆地复合含油气系统理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在川中地区下—中三叠统膏盐岩层内部识别出深层走滑断裂的伴生构造,以及导致上震旦统灯影组台缘错动的走滑断裂行迹。研究表明,深层走滑断裂与其伴生构造之间存在2种组合关系,据此识别出6条主干左行走滑断裂带。通过分析代表性生长构造的局部构造活动(LSA)沉降量变化,将川中地区的断裂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1晚震旦世同沉积断裂阶段;2早奥陶世—早二叠世右行走滑阶段;3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伸展走滑断裂阶段;4中—晚三叠世走滑活动沉寂阶段;5中侏罗世至今左行走滑阶段。走滑断裂是控制川中地区多层系立体差异化成藏的关键因素。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伸展走滑断裂阶段,安岳裂陷槽内筇竹寺组烃源岩进入生油高峰,原油沿灯影组台缘及NWW向断裂带充注成藏;在中侏罗世至今左行走滑阶段,特别是晚白垩世以来,深层走滑活动在下—中三叠统膏盐岩层及上覆地层内形成伴生构造,控制了浅层陆相致密油气的分布,同时派生出的NE向伸展破裂则造成深层原油裂解气垂向运移至龙王庙组,甚至在栖霞组、茅口组聚集成藏,形成"上富下贫"的油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盐岩层 走滑断裂 伴生构造 雁列构造 灯影组台缘 LSA沉降量 立体成藏 川中地区
原文传递
北天山山前乌鲁木齐—乌苏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陶明信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51-361,共11页
北天山山前乌鲁木齐—乌苏地区的构造变形,是在挤压兼左行剪切作用下形成的.根据皱皱构造的排列组合、地层组成、变形强度及构造线等特征,将本区划分为五个构造带,分属于两个构造系.其中小渠子构造带的成因与博格达山活动相关,属于另一... 北天山山前乌鲁木齐—乌苏地区的构造变形,是在挤压兼左行剪切作用下形成的.根据皱皱构造的排列组合、地层组成、变形强度及构造线等特征,将本区划分为五个构造带,分属于两个构造系.其中小渠子构造带的成因与博格达山活动相关,属于另一个构造系.其四余个构造带组成独立的玛纳斯构造系,叠加在燕山期构造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天山山前 乌鲁木齐—乌苏地区 构造变形 左列雁行褶皱 反“S”形 反向剪切 帚状构造 玛纳斯构造系
下载PDF
Mechanical analysis of en echelon structure and its significance of controlling earthquakes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新生 阮小平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4年第1期55-65,共11页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mechanical origin and rules of en echelon folds and their secondary fractures by means of elastic stability theory and nonlinear fracture criterion.Obtains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 among en ...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mechanical origin and rules of en echelon folds and their secondary fractures by means of elastic stability theory and nonlinear fracture criterion.Obtains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 among en echelon angles of en echelon folds,ratios of boundary stresses and en echelon pitches of shear zone under an action of general boundary forces(tension shear,pure shear or compression shear).As an applied example,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displacement field,stress field,distortion energy distribution, state of secondary fractures and energy released by fracturing of en echelon fold structure developed at the east foot of Taihang Mountain.The results of research show that maximum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es,maximum shear stresses,high value area of distortion energy are in the nuclear parts of en echelon folds.In these parts compressive fractures were easily developed in approximately parallel with fold axis.So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secondary fracture of en echelon folds is a mechanism controlling a strong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 echelon structure stress ratio en echelon angle secondary fracture state structure controlling earthquake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构造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栗维民 张考文 任红 《吐哈油气》 2004年第1期5-9,共5页
二叠系前陆盆地与中生界坳陷盆地叠置构成了三塘湖盆地主体,通过对二叠系和中生界两个主要构造层古构造形迹组合样式分析,认为海西期-燕山期三塘湖盆地一直处于从南向北挤压应力环境,区域应力场近南北向。海西期由于岔哈泉凸起砥柱作用... 二叠系前陆盆地与中生界坳陷盆地叠置构成了三塘湖盆地主体,通过对二叠系和中生界两个主要构造层古构造形迹组合样式分析,认为海西期-燕山期三塘湖盆地一直处于从南向北挤压应力环境,区域应力场近南北向。海西期由于岔哈泉凸起砥柱作用,在马朗凹陷转变为旋扭应力场,从而形成帚状构造体系;燕山期条湖凹陷近于平行四边形的边界条件使得近南北向区域应力场转变为直扭应力场,从而在凹陷北坡形成雁行式构造体系。盆地南缘自海西期以来始终处于北东向正压力作用的前缘地带,发育多个大型滑脱断层,形成一系列滑覆构造体系,这些构造体系或单列或叠置。尤其是马朗凹陷南缘,白衣山石炭系推覆体之下二叠系內多个滑覆构造体系叠置,构成三角构造带。三角带断层及裂缝极为发育,是形成裂缝性油气藏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构造应力场 帚状构造体系 雁行式构造体系 旋扭应力场 压性结构面 油气藏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山北麓山前断裂西段的断裂组成及其在全新世时期的活动 被引量:8
13
作者 栾超群 胡军 +2 位作者 罗福忠 李锰 胡伟华 《内陆地震》 1998年第4期355-361,共7页
博格达山北麓山前断裂西段全长140 km ,由5 条雁列状排列的逆断裂组成。全新世时期,古牧地断裂的最新活动发生在6.82±0.54~4.87±0.39 Ka B.P.之间;四工河口断裂切割Ⅱ级河流阶地,最新活动... 博格达山北麓山前断裂西段全长140 km ,由5 条雁列状排列的逆断裂组成。全新世时期,古牧地断裂的最新活动发生在6.82±0.54~4.87±0.39 Ka B.P.之间;四工河口断裂切割Ⅱ级河流阶地,最新活动时间与古牧地断裂大体相同;泉泉子断裂切割Ⅰ级河流阶地,最新活动发生在3.75±0.41 Ka B.P.;热水河断裂及东风牧场断裂由于缺乏断代年龄实测数据,无法对其最新活动时间作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列断层组 逆断层 全新世 博格达山 断层
下载PDF
安徽霍山地区丛集地震事件揭示的三条地震断面及其滑动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鑫 万永革 +3 位作者 冯淦 李枭 刘泽民 何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88-1700,共13页
为研究霍山地区丛集地震活动地震断面的几何形状及滑动性质,本文基于安徽地震台网给出的2008年1月—2020年12月霍山区域内小震资料,采用双差精定位方法对研究区的地震进行精确定位,讨论了速度模型对定位结果的影响.然后,利用地震精定位... 为研究霍山地区丛集地震活动地震断面的几何形状及滑动性质,本文基于安徽地震台网给出的2008年1月—2020年12月霍山区域内小震资料,采用双差精定位方法对研究区的地震进行精确定位,讨论了速度模型对定位结果的影响.然后,利用地震精定位结果计算了区域内三条地震断面(BB′,CC′,DD′)的几何参数(走向、倾角).其次,基于该地区丰富的小震P波初动资料,采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反演区域应力场,并结合断层的几何形状确定滑动性质.最后结合地质构造背景和应力场背景对发震断面进行分析,获得以下认知:(1)BB′断层走向为245.7°,倾角为85.6°,滑动角为167.3°;CC′断层走向为231.4°,倾角为88.5°,滑动角为173.2°;DD′断层走向为49.6°,倾角为87.5°,滑动角为-174.7°,三条地震断面与落儿岭—土地岭滑动性质一致,均为右旋走滑.(2)综合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区域构造应力场呈明显低倾伏角EW向挤压和SN向拉张;区域应力场在三条断层上产生的相对剪应力及正应力均表明三条断层上的地震事件的发生为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正常应变释放,但受到了预先存在薄弱区的影响.(3)这三条地震断面为磨子潭—晓天断裂的雁列式右旋走滑分支断裂,商城—麻城断裂带和郯庐断裂带南端右行右阶错动拉分推测为其错动的动力学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定位 断层面估计 综合震源机制解 区域应力场 雁列式右旋走滑断层 拉分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