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状液膜法分离富集废旧镍镉电池中的镉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延霖 成文 +1 位作者 李来胜 吴瑞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1-474,共4页
该文介绍了乳状液膜法分离富集废旧镍镉电池中的镉离子。乳状液膜主要由溶剂(煤油)、表面活性剂(Span80)、载体〔二(2-乙基己基)膦酸,P204〕和内水相氨水组成。对影响镉离子渗透和分离过程的重要变量进行了考察,分析了乳状液膜的载体体... 该文介绍了乳状液膜法分离富集废旧镍镉电池中的镉离子。乳状液膜主要由溶剂(煤油)、表面活性剂(Span80)、载体〔二(2-乙基己基)膦酸,P204〕和内水相氨水组成。对影响镉离子渗透和分离过程的重要变量进行了考察,分析了乳状液膜的载体体积分数、外水相pH、搅拌时间、乳水比(乳液与外水相体积比)及Span80体积分数对镍镉分离效果的影响,从而选择出最佳的分离条件为:φ(P204)=4.4%,φ(Span80)=8.8%,pH=5.5,乳水比0.5,搅拌时间10min。用此乳状液膜进行100L反应釜的工业放大实验,镉的迁移率可达93.3%,而镍的迁移率仅为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膜 废镍镉电池 分离 富集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液膜分离传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明玉 牛谦 +3 位作者 方建章 李桂敏 唐启红 李秀玉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8,共4页
研究了不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液膜体系在分离过程中的传质、溶胀和渗透等性能,分别考查了聚胺型表面活性剂L-113A和LMA-1及酯型表面活性剂Span80对含P204载体液膜体系迁移镧(Ⅲ)的影响,以及L-113A、L-113B和EM-301对无载体液膜体系富集... 研究了不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液膜体系在分离过程中的传质、溶胀和渗透等性能,分别考查了聚胺型表面活性剂L-113A和LMA-1及酯型表面活性剂Span80对含P204载体液膜体系迁移镧(Ⅲ)的影响,以及L-113A、L-113B和EM-301对无载体液膜体系富集氨氮的影响.实验表明,因表面活性剂不同,造成乳状液膜体系在分离富集镧或氨氮时,分离传质性能相差较大,LMA-1—P204—煤油的液膜体系对镧具有最大的迁移能力,迁移率97.4%;而L-113A—膜相添加剂—煤油的液膜体系对氨氮的溶解渗透能力最大,迁移率为86 4%.另外,对因表面活性剂结构不同而造成油水界面黏度的差异以及对传质速率的影响,从乳状液膜和自组装双分子液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传质性能 液膜体系 乳状液膜分离技术 溶剂萃取法
下载PDF
液膜法提取单质金的迁移机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朱斌 王向德 张秀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10-216,共7页
本文研究了用磺化煤油作稀释剂时磷酸三丁酯(TBP)从王水溶液中萃取Au的萃合比,证明了溶液中HNO3或NO-3在酸度小于3.0mol/dm3时对TBP萃取Au的萃合比没有影响,分析了液膜选择性迁移Au的机理;研究了以... 本文研究了用磺化煤油作稀释剂时磷酸三丁酯(TBP)从王水溶液中萃取Au的萃合比,证明了溶液中HNO3或NO-3在酸度小于3.0mol/dm3时对TBP萃取Au的萃合比没有影响,分析了液膜选择性迁移Au的机理;研究了以TBP为载体的乳状液膜从以王水为介质的含Au,Cu,Ni的电镀废水中选择性回收Au,内水相得到了纯度99.9%的黑色粉末单质Au,一级回收率为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三丁酯 电镀废水 迁移机理 提取 液膜法
下载PDF
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川 褚良银 《过滤与分离》 CAS 2014年第3期20-24,共5页
综述了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提取过程中的应用进展。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着重介绍了超滤、纳滤、反渗透以及乳状液膜在抗生素提取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膜分离 超滤 纳滤 反渗透 乳状液膜 抗生素 提取
下载PDF
乳液膜技术及其在酶化工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阎建民 马润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5-38,共4页
本文评述了乳液膜技术在酶反应中的应用情况,着重从增强液膜稳定性、改进传质效果以及减少酶活损失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讨论。
关键词 乳液膜 酶反应 膜分离 酶化工 液膜
下载PDF
乳状液膜分离稀土的传质模型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5
6
作者 路淑斌 张秀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1997年第2期69-73,共5页
本文对近些年出现的乳状液膜法迁移稀土离子的传质模型作了较为详细的总结和比较。由于在液膜体系中,影响迁移的因素比较多,推导出的数学模型都比较复杂。经过简化和近似处理后得到的解析式,都可以和实验值取得较好的一致性,但又有... 本文对近些年出现的乳状液膜法迁移稀土离子的传质模型作了较为详细的总结和比较。由于在液膜体系中,影响迁移的因素比较多,推导出的数学模型都比较复杂。经过简化和近似处理后得到的解析式,都可以和实验值取得较好的一致性,但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新的液膜体系不断出现,因此对数学模型的研究仍需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膜 稀土 传质模型 分离
下载PDF
乳状液膜法提取Cr^3+内相界面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费德君 罗建洪 +3 位作者 党亚固 曾婧 张志业 武建勋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37,42,共4页
文章对乳状液膜法提取Cr3+内相界面的反萃取反应进行了研究。选择NaOH为反萃剂,H2O2为氧化剂,研究了内水相pH值、反应温度、搅拌速率、原料配比对反萃反应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反萃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实验表明,反萃反应... 文章对乳状液膜法提取Cr3+内相界面的反萃取反应进行了研究。选择NaOH为反萃剂,H2O2为氧化剂,研究了内水相pH值、反应温度、搅拌速率、原料配比对反萃反应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反萃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实验表明,反萃反应达平衡时的分配比随内相水溶液pH值及搅拌速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NaOH与[CrHn-mL(O)]2+摩尔比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通过斜率法确定反萃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并得到了反应的表观平衡常数k;计算了反萃反应的热焓ΔH,自由能ΔG和熵变Δ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膜 CR^3+ 相界面反应
下载PDF
无污染、快速液膜法分离稀土的系统研究-钆和铽、镝的分离 被引量:3
8
作者 路淑斌 王向德 +1 位作者 万印华 张秀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1997年第1期7-11,共5页
本文对乳液型液膜分离钆和铽、镝进行了实验室研究。本研究是本所进行系统性分离稀土元素的一部分。通过实验考察了内、外水相HCl浓度、载体浓度以及乳水比等诸因素对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和液膜配方,简单价... 本文对乳液型液膜分离钆和铽、镝进行了实验室研究。本研究是本所进行系统性分离稀土元素的一部分。通过实验考察了内、外水相HCl浓度、载体浓度以及乳水比等诸因素对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和液膜配方,简单价廉的煤油-P204-HCl液膜体系可有效分离钆和铽、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膜 分离
下载PDF
高强电场中电介质溶剂与导电液滴间的界面张力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宪 张彰 +1 位作者 周忠华 杨爱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3-387,共5页
1前言乳状液膜分离技术中所谓的液膜,是指油相(电介质溶剂+表面活性剂+络合剂)与导电水溶液在高速搅拌下形成的W/O型乳状液中将导电小液滴分隔开的电介质溶剂。乳状液膜分离技术成败的关键之一乳状液的高电压破乳,其实质是电... 1前言乳状液膜分离技术中所谓的液膜,是指油相(电介质溶剂+表面活性剂+络合剂)与导电水溶液在高速搅拌下形成的W/O型乳状液中将导电小液滴分隔开的电介质溶剂。乳状液膜分离技术成败的关键之一乳状液的高电压破乳,其实质是电介质溶剂中的导电小液滴在高强电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 高压静电场 电破乳 乳状液膜分离
下载PDF
乳化液膜法脱除废水中硫化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东峰 刘金盾 +2 位作者 万亚珍 张永战 方文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5-289,共5页
本文采用含流动载体的乳化液膜对废水中H2S的脱除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综合考察了进料浓度,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操作温度,内相试剂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得到了液膜的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 本文采用含流动载体的乳化液膜对废水中H2S的脱除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综合考察了进料浓度,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操作温度,内相试剂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得到了液膜的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乳状液膜法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脱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液膜 硫化氢 脱除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乳状液膜法分离Cr(Ⅵ)破乳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绍兰 王防现 刘静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1-65,共5页
研究了以三正辛胺、仲辛醇和磷酸三丁酯为载体,Span-80为表面活性剂,煤油为膜溶剂制成的乳状液膜处理含Cr(Ⅵ)水样的破乳方法,对离心破乳、化学破乳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对破乳后的油相重新进行了制乳、破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用破乳后... 研究了以三正辛胺、仲辛醇和磷酸三丁酯为载体,Span-80为表面活性剂,煤油为膜溶剂制成的乳状液膜处理含Cr(Ⅵ)水样的破乳方法,对离心破乳、化学破乳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对破乳后的油相重新进行了制乳、破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用破乳后的油相重新制乳,其Cr(Ⅵ)的提取率可达98%以上,再次破乳率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膜 Cr(Ⅵ) 破乳 分离
下载PDF
液膜法提取废水中的扑热息痛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瑞昶 李明雪 +1 位作者 刘乔 武艳艳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4-290,共7页
利用搅拌-超声技术制备乳化液膜,以提取制药废水中的扑热息痛.采用冷冻-解冻技术进行破乳.设计单因素实验方法来研究不同实验条件对扑热息痛提取率的影响,并考察了破乳率与冷冻时间的关系.得到最佳实验条件为:膜溶剂煤油、三辛胺、Span... 利用搅拌-超声技术制备乳化液膜,以提取制药废水中的扑热息痛.采用冷冻-解冻技术进行破乳.设计单因素实验方法来研究不同实验条件对扑热息痛提取率的影响,并考察了破乳率与冷冻时间的关系.得到最佳实验条件为:膜溶剂煤油、三辛胺、Span-80质量分数分别为84%,、5%,、8%,,内相Na OH质量分数为0.4%,,油内比Roi为1(体积比),乳水比Rew为1/4(体积比),外相初始pH值为4~5,搅拌转速250,r/min.在该条件下,当扑热息痛初始质量浓度r0=200,mg/L时,传质50,min,提取率为92.47%,.-20^-25,℃冷冻24,h,破乳率为69.42%,.油相经5次利用后,提取率依然不低于82.34%,.此外,总包传质系数D随r0的增大而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液膜 单因素实验 扑热息痛 冷冻-解冻法 总包传质系数
下载PDF
乳状液膜法治理CLT酸生产废水的研究
13
作者 王国强 吴建虹 +2 位作者 徐宁 牟建明 倪亚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4年第1期12-16,共5页
以TH-1为表面活性剂、煤油作为有机溶剂、N235为促进迁移载体组成液膜的有机相、NaOH溶液作为内水相构成乳状液膜体系。讨论了表面活性剂TH-1和N235用量、油内比Roi以及处理时间对废水COD的去除率的影响。在适当的条件下,用乳状液膜处理... 以TH-1为表面活性剂、煤油作为有机溶剂、N235为促进迁移载体组成液膜的有机相、NaOH溶液作为内水相构成乳状液膜体系。讨论了表面活性剂TH-1和N235用量、油内比Roi以及处理时间对废水COD的去除率的影响。在适当的条件下,用乳状液膜处理CLT酸生产废水,COD去除率可达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膜 废水处理 CLT酸 促进迁移载体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手性配体交换乳状液膜选择性萃取扁桃酸对映体
14
作者 焦飞鹏 黄可龙 +2 位作者 彭霞辉 于金刚 赵学辉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5-78,共4页
基于手性配体交换反应,研究了在含有N-n-十二烷基-L-羟基脯氨酸和铜离子的配合物为手性配体的乳状液膜体系中选择性萃取扁桃酸对映体.考察了扁桃酸外消旋体浓度,手性萃取方向,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配比,从外水相到内水相pH值的梯度变化... 基于手性配体交换反应,研究了在含有N-n-十二烷基-L-羟基脯氨酸和铜离子的配合物为手性配体的乳状液膜体系中选择性萃取扁桃酸对映体.考察了扁桃酸外消旋体浓度,手性萃取方向,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配比,从外水相到内水相pH值的梯度变化以及外水相的pH值变化对选择性萃取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合适的选择性萃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膜 手性配体 选择性萃取 扁桃酸对映体
下载PDF
乳状液膜用表面活性剂TH-1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15
作者 王国强 徐宁 +2 位作者 牟建明 吴建虹 倪亚明 《上海化工》 CAS 2004年第2期26-29,共4页
本课题研究了适用于乳状液膜法的一种聚胺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采用红外吸收光谱和凝胶色谱法对高分子原材料和合成过程的中间体及表面活性剂产物进行了分析试验。实验结果毒明:由它制成的乳状液稳定性好、耐酸碱、溶涨率低... 本课题研究了适用于乳状液膜法的一种聚胺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采用红外吸收光谱和凝胶色谱法对高分子原材料和合成过程的中间体及表面活性剂产物进行了分析试验。实验结果毒明:由它制成的乳状液稳定性好、耐酸碱、溶涨率低,是一种性能优良适合于乳状液膜用的表面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膜 表面活性剂 TH-1 聚胺类 合成 红外吸收光谱 凝胶色谱法 聚异丁烯
下载PDF
乳状液膜法直接生产单质金的研究
16
作者 朱斌 王向德 +1 位作者 万印华 张秀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19-124,共6页
以磷酸三丁酯(TBP)为流动载体,硫酸肼为内水相还原反萃剂,采用乳状液膜法从含金的盐酸溶液中直接生产黑色粉末单质金,同时对影响金迁移率和内水相还原率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金的迁移率为98.9%.
关键词 磷酸三丁酯 乳状液膜 硫酸肼 氧化还原
下载PDF
液膜分离技术进展 被引量:61
17
作者 顾忠茂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4-223,233,共11页
简要回顾了液膜分离过程的发展史 ,分析了乳化液膜和支撑液膜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介绍了近年来各国学者在改进液膜稳定性方面所作的努力 。
关键词 液膜分离 技术进展 支撑液膜 流动液膜 包容液膜 静电式准液膜 内耦合萃反交替 支撑乳化液膜
下载PDF
液膜法处理对硝基苯胺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沈力人 杨品钊 陈丽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5-49,共5页
本文研究了对硝基苯胺水溶液的乳状液膜处理过程。实际工业废水经三级液膜萃取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对硝基苯胺盐在有机膜相的“渗漏”
关键词 乳状液膜 硝基苯胺 萃取 废水处理 液膜法
下载PDF
碲的分离提纯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9
作者 程琍琍 李啊林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目前分离提纯碲的方法主要有苏打粉焙烧法、碱性高压浸出法、硫酸化焙烧法、氧化酸浸法、萃取法、液膜法、微生物法、电解精炼法、真空蒸馏法、区熔精炼法等,其中电解精炼法得到的碲的纯度达到99.99%,真空蒸馏碲的纯度达到99.999%,区熔... 目前分离提纯碲的方法主要有苏打粉焙烧法、碱性高压浸出法、硫酸化焙烧法、氧化酸浸法、萃取法、液膜法、微生物法、电解精炼法、真空蒸馏法、区熔精炼法等,其中电解精炼法得到的碲的纯度达到99.99%,真空蒸馏碲的纯度达到99.999%,区熔精炼碲的纯度可达99.999995%,本文综述了以上分离提纯碲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液膜法 电解精炼 真空蒸馏 区熔精炼 分离提纯
下载PDF
乳状液膜法迁移及分离铬(Ⅵ)的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王靖芳 冯彦琳 +1 位作者 孙双红 韩殿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5-89,共5页
本文采用以叔胺N7301为流动载体、兰113A为表面活性剂、煤油为膜溶剂、NaOH作内相试剂的乳状液膜体系迁移分离铬(Ⅵ).研究了其迁移机理,确定了适宜制乳、迁移分离及破乳等有关条件,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含铬(Ⅵ)水样经液膜处理后,其含铬(... 本文采用以叔胺N7301为流动载体、兰113A为表面活性剂、煤油为膜溶剂、NaOH作内相试剂的乳状液膜体系迁移分离铬(Ⅵ).研究了其迁移机理,确定了适宜制乳、迁移分离及破乳等有关条件,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含铬(Ⅵ)水样经液膜处理后,其含铬(Ⅵ)量均降至0.5μg·ml^(-1)以下,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膜法 迁移 分离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