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超稠油乳化降粘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本芳 沈本贤 +2 位作者 杨允明 王评 曾宪章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7-379,共3页
为了实现辽河超稠油的常温输送和制备乳化燃料油,用HLB值11.5的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他助剂,将酸值5.89mgKOH/g、含水9.0%、30℃粘度1415Pa·s的辽河混合超稠油乳化成油水体积比70∶30的水包油乳状液。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优选出... 为了实现辽河超稠油的常温输送和制备乳化燃料油,用HLB值11.5的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他助剂,将酸值5.89mgKOH/g、含水9.0%、30℃粘度1415Pa·s的辽河混合超稠油乳化成油水体积比70∶30的水包油乳状液。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优选出乳化药剂组成(g/L,以水相计)如下:碱2.0;混合表面活性剂5.0;促进剂1.0;助剂3.0。用该组乳化药剂制备的油水体积比70∶30水包油乳状液,30℃、28.68s-1粘度为40mPa·s,另加入1.0g/L稳定剂可使乳状液粘度降至30mPa·s;如将乳化药剂中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改为11.0,则制得的乳状液粘度升至124mPa·s,其稳定性则增大。这3种水包油乳状液的流变性都比较接近牛顿流体,在20~80℃下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较小。图4表2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乳化 降粘 流变性 稳定性 辽河油田
下载PDF
石油磺酸盐乳化相行为及乳化作用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织宏 云庆庆 +3 位作者 唐文洁 刘哲宇 郭杨 娄清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8-473,共6页
为分析原位乳化动用剩余油机理,通过乳化相行为评价方法和微观图像研究了矿化度、油水比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油/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KPS-202在拟稳态下形成的乳状液类型及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微流控技术研究了石油磺酸盐原位... 为分析原位乳化动用剩余油机理,通过乳化相行为评价方法和微观图像研究了矿化度、油水比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油/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KPS-202在拟稳态下形成的乳状液类型及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微流控技术研究了石油磺酸盐原位乳化对提高采收率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矿化度的增加,乳状液由水包油型变为双连续相再变为油包水型。在矿化度为7.5数15 g/L时形成的双连续相乳状液对应的油水界面张力最低。随油水比的减小,中间相乳液的体积分数增大;随着油水比的增加,析水率明显降低,形成乳状液的稳定性增强。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使得中间相乳液的体积分数增大,稳定性增强。KPS-202/聚合物二元体系原位乳化后可明显驱动膜状、角隅状和柱状的剩余油,比界面张力和黏度相同却不发生乳化的甜菜碱表面活性剂AF-16/聚合物二元体系提高采收率11.4%。乳化有助于剩余油的分散和运移,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乳化 相行为 采收率 剩余油
下载PDF
无碱三元乳化驱油体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杰成 吴军政 +3 位作者 吴昊 刘笑莹 何金钢 贾世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6-646,共11页
三元复合驱是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已进入工业化推广阶段,但仍存在注采系统结垢及生产维护成本较高等问题。根据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的强碱、弱碱和无碱化战略部署,用氯化钠代替碳酸钠研发出无碱三元体系,但其... 三元复合驱是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已进入工业化推广阶段,但仍存在注采系统结垢及生产维护成本较高等问题。根据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的强碱、弱碱和无碱化战略部署,用氯化钠代替碳酸钠研发出无碱三元体系,但其乳化能力弱,采收率提高值比弱碱三元体系低2%~3%。为提高无碱三元体系的乳化性能,提升驱油效果,以无碱三元体系为基础,采用E表面活性剂与石油磺酸盐复配,研发出大庆油田无碱三元乳化驱油体系。体系不添加醇和助剂,且在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较低(0.3%)时能够与大庆原油形成WinsorⅢ型中相微乳液。进一步研究表明,其增黏性、界面活性、黏度及界面张力稳定性、抗吸附性能与弱碱三元体系基本一致。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注入能力强、色谱分离弱、乳化能力强的特点,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41.12%,较弱碱三元体系增加提高采收率11.25%。根据室内研究结果,初步测算该体系吨油化学剂成本较弱碱三元体系下降42.90%。研发出的大庆油田无碱三元乳化驱油体系不仅实现了三元复合驱无碱化的目标,而且实现了从超低界面张力复合驱到低浓度中相微乳液驱的跨越,达到了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和降本增效的目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也可以为其他陆相砂岩老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碱三元驱油体系 E表面活性剂 中相乳状液 界面张力 乳化行为
原文传递
流动剪切对原油乳化含水率的影响及基于焓的定量表征 被引量:5
4
作者 文江波 罗海军 +3 位作者 柯兰茜 林东成 陈梓健 周金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3-109,共7页
油水两相的乳化特性对两相流的流型和压降规律有显著影响。流动条件下的原油乳化含水率是影响油水两相流动特性的关键。针对4种原油,通过油水两相的乳化实验,研究了搅拌转速、水相比例、温度及搅拌时间对原油乳化含水率的影响。研究发现... 油水两相的乳化特性对两相流的流型和压降规律有显著影响。流动条件下的原油乳化含水率是影响油水两相流动特性的关键。针对4种原油,通过油水两相的乳化实验,研究了搅拌转速、水相比例、温度及搅拌时间对原油乳化含水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水相比例低于某一临界值时,在一定搅拌转速范围内会发生完全乳化现象,当水相比例高于该临界值时,只发生部分乳化。不同原油发生完全乳化的临界水相比例不同,与原油物性相关;对于非完全乳化的情况,原油乳化含水率随搅拌转速的增大而增大,随水相比例、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搅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油水两相乳化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可采用比焓进行表征,不同剪切条件下的原油乳化含水率可以与比焓进行归一化关联,并且二者符合幂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 混合 乳化特性 乳化含水率
下载PDF
单家寺稠油降粘剂SJ及其O/W型乳状液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杰祥 樊泽霞 +3 位作者 王兰兰 王伟林 牛光海 宋斗贵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3-215,共3页
报道了乳化降粘剂SJ对单家寺稠油的乳化降粘作用。SJ为含少量无机碱和盐的石油磺酸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 ,在 30 0℃、3.4 5MPa下热处理 2 4h后使用。实验油样为单家寺一口井所产超稠油 ,含胶质 31.9% ,含沥青质 9.1% ,酸值 1.8... 报道了乳化降粘剂SJ对单家寺稠油的乳化降粘作用。SJ为含少量无机碱和盐的石油磺酸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 ,在 30 0℃、3.4 5MPa下热处理 2 4h后使用。实验油样为单家寺一口井所产超稠油 ,含胶质 31.9% ,含沥青质 9.1% ,酸值 1.83mgKOH/g油 ,5 0℃、1.2s-1粘度 6 3.4Pa·s。水样为该油田采出水 ,矿化度 19.5 g/L。在大范围内变化SJ加量和油水体积比 ,求得乳化剂在水中的最佳加量为 0 .3%~ 0 .5 % ,最佳油水比为 80∶2 0~70∶30 ,所得O/W型稠油乳状液 5 0℃、1.2s-1下的粘度为 4 2 0~ 180mPa·s,在 5 0℃放置 90min后脱水率 >92 %。SJ的乳化降粘性能和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均符合稠油生产要求。在 6 0℃、剪切速率 5 0~ 12 0 0s-1范围考察了SJ用量 0 .3%、油水比 80∶2 0~ 2 0∶80的 5个O/W乳状液的粘度 剪切速率关系 ,发现乳状液的粘度均随剪切速率增大而减小 ,在剪切速率 >10 0 0s-1后不再变化 ,但假塑性随油水比减小而减小。在 30~ 70℃范围乳状液流变性变化规律相似。图 1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单家寺油田 稠油降粘剂 油/液型乳化液 流变性 阴离子/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 超稠油
下载PDF
固视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白春丽 张红丽 刘耀玲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第20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固视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0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眼科基础护理措施,研究组给予固视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 目的:探讨固视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0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眼科基础护理措施,研究组给予固视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调整眼位次数、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视力恢复情况、遵医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1个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LVQOL)评分高于入院时(P<0.05),研究组出院1个月LV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视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可改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的手术效果和遵医行为,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固视训练 遵医行为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驱油乳化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7
作者 史鹏 罗海斌 +2 位作者 布和巴特尔 林鹏 任德财 《山西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1-2,17,共3页
表面活性剂在乳化、降黏、溶解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由于其具有双性,使其在稠油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和开发潜力,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油田开发及试验结果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能显著地减少稠油的黏度,并能有效地阻止或阻... 表面活性剂在乳化、降黏、溶解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由于其具有双性,使其在稠油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和开发潜力,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油田开发及试验结果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能显著地减少稠油的黏度,并能有效地阻止或阻止其在页岩中的沉淀。但是,从分子层面来看,目前还没有对表面活性剂降黏机理、不同稠油成分、不同的加入方式对降黏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对重油组分和表面活性剂的分子模型进行了建模,选取了适当的力场参数,并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以表面活性剂为代表的两性化合物在不同沥青质重油中的乳化作用机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活性剂 驱油乳化行为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微通道乳化技术的单分散大豆分离蛋白乳状液制备
8
作者 殷丽君 韩清华 +2 位作者 刘海杰 齐藤昌义 李里特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6-99,共4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乳化剂,采用微通道乳化技术制备单分散乳状液,研究乳状液粒子的成粒特性。结果表明:当大豆分离蛋白的pH值为6~8时,微通道乳化技术能够成功制备单分散的乳状液,但是随着pH值的增大,粒子的单分散性增强。当pH值为7时,单...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乳化剂,采用微通道乳化技术制备单分散乳状液,研究乳状液粒子的成粒特性。结果表明:当大豆分离蛋白的pH值为6~8时,微通道乳化技术能够成功制备单分散的乳状液,但是随着pH值的增大,粒子的单分散性增强。当pH值为7时,单分散乳状液的粒子平均粒径为43.4μm,变异系数为4.3%。大豆分离蛋白的微通道乳化特性与其等电点相关,当pH值低于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的正电性与微通道板的负电性相互作用影响蛋白质溶液的乳化特性,导致乳化不成功。分散相流速明显影响制备乳状液粒子的粒径和分散性,当分散相的流速从0.6 L/(m2.h)增加至12 L/(m2.h)时,乳状液粒子的粒径增大,单分散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 大豆分离蛋白 微通道乳化技术 成粒特性 粒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