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符号学视域下的视频广告研究
1
作者 杨博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2年第23期39-42,共4页
通过介绍符号学相关理论,用符号学理论和案例结合分析了符号构建的意义和多层次表意等内容,对视频广告中应用的符号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分析。成功的视频广告,不仅需要让观众对产品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也需要让该广告成为产品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 视频广告 象征符号 情感符号
下载PDF
情感化设计中的记忆符号分析研究 被引量:94
2
作者 周杨 张宇红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74,共5页
目的从记忆符号的角度深入解读情感化设计,呼吁设计师们关注视觉记忆符号以外的其他感官记忆符号和行为记忆符号。方法以唤醒人们最深层次的情感为切入点,对反思水平的情感化设计中的记忆符号进行了提取,并以分类剖析的方式对其进行了... 目的从记忆符号的角度深入解读情感化设计,呼吁设计师们关注视觉记忆符号以外的其他感官记忆符号和行为记忆符号。方法以唤醒人们最深层次的情感为切入点,对反思水平的情感化设计中的记忆符号进行了提取,并以分类剖析的方式对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结论提出了感官记忆符号和行为记忆符号的共同协作,才能最大程度地唤醒记忆的体验,引发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情感和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化设计 情感需求 记忆符号 互动 共鸣
下载PDF
基于双重注意力模型的微博情感分析方法 被引量:49
3
作者 张仰森 郑佳 +1 位作者 黄改娟 蒋玉茹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130,共9页
微博情感分析是获取微博用户观点的基础。该文针对现有大多数情感分析方法将深度学习模型与情感符号相剥离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重注意力模型的微博情感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现有的情感知识库构建了一个包含情感词、程度副词、否定... 微博情感分析是获取微博用户观点的基础。该文针对现有大多数情感分析方法将深度学习模型与情感符号相剥离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重注意力模型的微博情感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现有的情感知识库构建了一个包含情感词、程度副词、否定词、微博表情符号和常用网络用语的微博情感符号库;采用双向长短记忆网络模型和全连接网络,分别对微博文本和文本中包含的情感符号进行编码;采用注意力模型分别构建微博文本和情感符号的语义表示,并将两者的语义表示进行融合,以构建微博文本的最终语义表示;基于所构建的语义表示对情感分类模型进行训练。该方法通过将注意力模型和情感符号相结合,有效增强了对微博文本情感语义的捕获能力,提高了微博情感分类的性能。基于自然语言处理与中文计算会议(NLPCC)微博情感测评公共数据集,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多个情感分类任务中都取得了最佳效果,相对于已知最好的模型,在2013年的数据集上,宏平均和微平均的F1值分别提升了1.39%和1.26%,在2014年的数据集上,宏平均和微平均的F1值分别提升了2.02%和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分析 双重注意力模型 微博 语义表示 情感符号
原文传递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的审视与构建 被引量:22
4
作者 麻超 曲美艳 王瑞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9-34,共6页
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是培育科研精神、传承学术文化的基础,也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的构建离不开导学双方的行为互动。以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情境、情感和符号三个维度来审视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网络社交虚拟... 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是培育科研精神、传承学术文化的基础,也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的构建离不开导学双方的行为互动。以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情境、情感和符号三个维度来审视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网络社交虚拟化导致导学的真实交往情境被模糊、组会焦点缺失导致导生的情感能量无法聚集、合作观念错位导致导学的群体符号无法生成是当前面临的主要困境。对此,在破解对策方面,应尝试从明晰交往理念、丰富导学情境活动,重聚组会焦点、发挥导学情感合力,强化权责意识、构建导学合作机制等几个方面着手,以期构建更加融洽、和谐、健康的导学关系,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学关系 互动仪式 情境 情感 符号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线上主题教育情感互动传播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罗萍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5-72,共8页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以直播互动为基本特征的线上主题教育反映出网络思政的新变化、新特点。分析其线上情感传播过程,对提升网络思政实效有启发意义。以情感社会学经典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线上主题教育的互动仪式特征...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以直播互动为基本特征的线上主题教育反映出网络思政的新变化、新特点。分析其线上情感传播过程,对提升网络思政实效有启发意义。以情感社会学经典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线上主题教育的互动仪式特征,即虚拟共在、群体界限、主题焦点和情绪情感共享,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以情感能量为情境动力、以符号载体为互动媒介的线上主题教育情感互动传播过程,就提高线上主题教育育人实效提出策略建议:强化新时代主题教育的互联网思维,构建互联互通的网络共临场空间,增强线上活动主题聚焦能力,构建互为主体的互动仪式场景,凝聚情感连带基础上的价值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主题教育 情感 符号 互动仪式
下载PDF
原型重释——对当下原型定义的一点补充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88-90,共3页
国内近20年关于原型探讨主要是围绕着原型批评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忽略了荣格理论本身,并且荣格的原型理论与原型批评因分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因而也不能将二者简单的等同,基于此,重新梳理荣格的原型思想就成为一种必要。荣格对原型... 国内近20年关于原型探讨主要是围绕着原型批评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忽略了荣格理论本身,并且荣格的原型理论与原型批评因分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因而也不能将二者简单的等同,基于此,重新梳理荣格的原型思想就成为一种必要。荣格对原型的阐释,不是确定的,而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因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他对原型的每一次思考,将原型看作一个系统,来审视它的意义和存在价值。最后指出这种理解对中国文艺理论的理论层面的启示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 荣格 情感 象征
下载PDF
齐鲁传统民俗刺绣的性格特征与审美观照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学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9-113,共5页
齐鲁民俗刺绣,亦称鲁绣。作为中国传统刺绣的一部分,除了具有中国刺绣的共性外,还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它起源于齐鲁大地,主要反映齐鲁人民的民族风俗及信仰,在齐鲁大地上广为传承。通过对传统鲁绣的历史演变、形式特征、传承发展等... 齐鲁民俗刺绣,亦称鲁绣。作为中国传统刺绣的一部分,除了具有中国刺绣的共性外,还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它起源于齐鲁大地,主要反映齐鲁人民的民族风俗及信仰,在齐鲁大地上广为传承。通过对传统鲁绣的历史演变、形式特征、传承发展等方面的研究,结合对相关史料与民俗服饰实物的分析,总结出传统鲁绣在当地传统服饰中所具有的性格特征及对民俗文化内涵的影响和作用,认为它在造型、色彩、寓意等方面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同时指出,通过对齐鲁传统民俗刺绣文化的解读,对进一步详细了解和保护这一古老传统技艺,更好地见证和传承中国民俗文化都具有一定地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刺绣 性格情感 寓意象征 观照价值
下载PDF
融合表情符号的微博文本倾向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培玉 张艳辉 +1 位作者 朱振方 荀静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13,共6页
针对目前微博倾向性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博文本上,而没有考虑微博中其他情感因素影响的问题,通过对新浪微博的分析与研究,在传统的情感词典的基础上,通过加入表情符号词典和网络新词,构建专门的微博词典,同时对微博进行修辞分析和句... 针对目前微博倾向性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博文本上,而没有考虑微博中其他情感因素影响的问题,通过对新浪微博的分析与研究,在传统的情感词典的基础上,通过加入表情符号词典和网络新词,构建专门的微博词典,同时对微博进行修辞分析和句式分析,以有效提高倾向性分析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对微博进行倾向性分析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向性分析 微博 表情符号
原文传递
怀旧情感在CD包装上的运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谭亚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5年第3期85-88,共4页
当一种表达方式需要对应人们认可的意识形态时,它就被称为好的表达方式。怀旧作为一种情感需要,一种有着厚重历史基础的心理反映,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讲,他要通过设计作品来传达这一怀旧主题。然而,怀旧作为情感要素,其表达的方式又必须在... 当一种表达方式需要对应人们认可的意识形态时,它就被称为好的表达方式。怀旧作为一种情感需要,一种有着厚重历史基础的心理反映,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讲,他要通过设计作品来传达这一怀旧主题。然而,怀旧作为情感要素,其表达的方式又必须在设计师的巧妙安排下,将消费者的视线,情感转移到他所要表达的包装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旧 情感包装 符号 表达方式
下载PDF
宣泄·还原·象征:清代西域文人对葡萄意象的建构
10
作者 任刚 《昌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3-79,共7页
较之唐人,清人开始更加关注西域百姓的日常生活,葡萄意象为诗言志功能提供一种个人情感宣泄的出口,是清代文人宣泄苦闷的完美载体,寄寓了他们的乐观旷达之情;葡萄意象频繁出现于清代西域文人笔下,还原了边疆安定的生活场景,寄寓了清代... 较之唐人,清人开始更加关注西域百姓的日常生活,葡萄意象为诗言志功能提供一种个人情感宣泄的出口,是清代文人宣泄苦闷的完美载体,寄寓了他们的乐观旷达之情;葡萄意象频繁出现于清代西域文人笔下,还原了边疆安定的生活场景,寄寓了清代文人内心深处的风雅精神,展现了西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真实场景;葡萄与葡萄酒象征意义在清代西域文学中表达得更加明显,是建功边塞的象征,寄寓了清代文人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清代文人借助于葡萄意象,开启了中原和西域情感认同有效融合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西域文人 葡萄意象 情感建构 宣泄 还原 象征
下载PDF
时间角逐、符号消费与情感异化:青年群体“特种兵式旅游”现象的本质及成因探析
11
作者 杨广筱 肖帅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2,17,共6页
“特种兵式旅游”是以青年为主要参与群体的旅游打卡热潮,是流动于青年群体间的隐形社交货币和媒介化旅行的变身。以青年为受访者,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通过询问受访者加入“特种兵式旅游”的过程及旅游后的感受,考察青年加入旅游打卡热... “特种兵式旅游”是以青年为主要参与群体的旅游打卡热潮,是流动于青年群体间的隐形社交货币和媒介化旅行的变身。以青年为受访者,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通过询问受访者加入“特种兵式旅游”的过程及旅游后的感受,考察青年加入旅游打卡热潮的原因。研究发现,“特种兵式旅游”本质上是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是青年群体陷入时间焦虑、情感异化和消费景观后寻求短暂脱嵌的方式之一,映射出其在社会转型时期不稳定的社会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兵式旅游 青年 旅游 情感异化 符号消费
下载PDF
论消费时代商业广告的情感化设计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耀引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86-89,共4页
结合情感内涵及层次,论述了如何通过性感元素的运用、内涵与形式的设计、负面情感的处理等刺激本能能量,触发消费者感官层面的情感体验,以及如何通过文化符号的植入、参照群体特点的体现等,激发消费者理解层面的情感,使其获取更深层次... 结合情感内涵及层次,论述了如何通过性感元素的运用、内涵与形式的设计、负面情感的处理等刺激本能能量,触发消费者感官层面的情感体验,以及如何通过文化符号的植入、参照群体特点的体现等,激发消费者理解层面的情感,使其获取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情感 符号 商业广告 设计
下载PDF
情感化IP形象设计:打造有温度的视觉符号
13
作者 高怡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20期23-25,共3页
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其对品牌体验提出更高要求,传统的广告营销手段已难以满足现代化市场的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种新兴的品牌传播策略,情感化IP形象设计逐渐崭露头角,并以其独特的情感共鸣能力和强大... 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其对品牌体验提出更高要求,传统的广告营销手段已难以满足现代化市场的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种新兴的品牌传播策略,情感化IP形象设计逐渐崭露头角,并以其独特的情感共鸣能力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为品牌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对于助推品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展开如下探究,以期为品牌主们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化 IP形象设计 视觉符号 设计策略
下载PDF
消费文化对设计审美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岚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07年第7X期8-10,共3页
本文从消费文化环境视角出发,探讨了“设计美学”的重大变化。阐述了消费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展示了“视觉快感”和“符号语意”在“设计美”中的表现,并阐明了消费文化对“设计美”的深刻影响,提出了“情感设计美”与“符号设计美”是... 本文从消费文化环境视角出发,探讨了“设计美学”的重大变化。阐述了消费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展示了“视觉快感”和“符号语意”在“设计美”中的表现,并阐明了消费文化对“设计美”的深刻影响,提出了“情感设计美”与“符号设计美”是当今“设计美”一种发展趋势的新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设计美 情感 符号
原文传递
铸牢台湾地区青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分析
15
作者 杨文军 陈星 《闽台关系研究》 2024年第3期71-81,共11页
个体通过互动仪式链可以达到共享情感状态,实现群体兴奋,进而演化为群体团结、情感能量、社会关系符号,这有助于建立统一的身份信息。互动仪式链理论为铸牢台湾地区青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共同的行动为两岸青年交... 个体通过互动仪式链可以达到共享情感状态,实现群体兴奋,进而演化为群体团结、情感能量、社会关系符号,这有助于建立统一的身份信息。互动仪式链理论为铸牢台湾地区青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共同的行动为两岸青年交流提供了特殊的情境,共同的情感刺激有助于台湾地区青年产生情感共鸣,群体符号和道德正义有助于激发台湾地区青年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应着力开拓互动仪式新形态,引导台湾地区青年形成正确认知;注重互动仪式情感共鸣,积聚台湾地区青年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情感能量;聚焦互动仪式符号形塑,继承和创新具有象征性的共同文化符号,增进台湾地区青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培育互动仪式市场,为加速心灵契合、构建精神家园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青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互动仪式链 情感能量 文化符号
下载PDF
从“局外”到“局内”:大学体育课堂“边缘学生”归化研究
16
作者 张亚丽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8期165-168,171,共5页
大学体育课堂中“边缘学生”的存在,成了课堂教育公平推进的阻碍,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在学业和人格上实现全面、均衡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立足于教学实践,在探讨大学体育课堂“边缘学生”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 大学体育课堂中“边缘学生”的存在,成了课堂教育公平推进的阻碍,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在学业和人格上实现全面、均衡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立足于教学实践,在探讨大学体育课堂“边缘学生”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互动仪式链理论分析了大学体育课堂“边缘学生”产生困境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大学体育课堂“边缘学生”的归化策略:以教育公平为引领,保障课堂“边缘学生”身心在场;营造温馨情感氛围,引发课堂“边缘学生”情感共振;塑造文化价值符号,增强课堂“边缘学生”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体育课堂 边缘学生 互动仪式链 情境 情感 符号
下载PDF
基于多觉叠加的设计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忠蕾 《设计》 2021年第15期42-44,共3页
通过多觉叠加的应用,创造新的情感体验方式,增强使用者在设计中的参与程度,建立使用者之间的实质性的自然情感联系。提取具备共有认知的符号并建立符号之间或显性,或隐性的联系,运用使用者自身的记忆、感知、经验、联想等,以多觉叠加为... 通过多觉叠加的应用,创造新的情感体验方式,增强使用者在设计中的参与程度,建立使用者之间的实质性的自然情感联系。提取具备共有认知的符号并建立符号之间或显性,或隐性的联系,运用使用者自身的记忆、感知、经验、联想等,以多觉叠加为心理表现形式,构建物理层面的感知关联。使用者可以更多地参与到设计价值的实现,达到情感唤醒的目的或者创造新的情感体验。可为通感设计如何更好地服务提供新的体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觉叠加 通感设计 情感共鸣 情感体验 联结 符号
下载PDF
面向微博话题的增强型舆情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振飞 刘凯莉 +1 位作者 郑志蕴 宋玉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8-682,共5页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网络正在改变我们生活,对社会诸领域的介入和渗透与日俱增,现在许多民意调查通过对微博话题的舆情分析完成.针对现有微博研究中情感分析的对象较为单一问题,通过面向多维关联的数据进行情感分析,融合微博话题扩...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网络正在改变我们生活,对社会诸领域的介入和渗透与日俱增,现在许多民意调查通过对微博话题的舆情分析完成.针对现有微博研究中情感分析的对象较为单一问题,通过面向多维关联的数据进行情感分析,融合微博话题扩散度和话题情感倾向得到微博话题的舆情值,增强结果的有效性.微博话题的情感倾向分析将表情符号考虑在内,通过FP增长算法和检索距离建立表情符号库,运用朴素贝叶斯方法完成情感倾向分析.对新浪微博网络数据集进行实验,并以查全率与查准率为评估标准,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率可达8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话题 舆情分析 情感倾向 扩散度 表情符号
下载PDF
声乐学科在符号学意义下的解读
19
作者 周静 《音乐探索》 CSSCI 2009年第1期87-89,共3页
声乐艺术是从单一符号走向多元符号,从文化或认知的角度看,用符号学的方法理解音乐作品及其文化环境,对声乐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符号学 声乐 文化符号 情感符号 肢体符号
下载PDF
石器时代彩陶纹样的情感联想 被引量:1
20
作者 斯泓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08年第7期67-69,共3页
石器时代是彩陶艺术的鼎盛期,而纹样又是彩陶的灵魂。原始人是如何创作出如此完美成熟的纹样,如花草、动物、几何、人物纹样等等,引发了现代人的很多联想与学术考察。本文主要从情感角度出发,从生产、生活、象征、宗教等几个方面剖析了... 石器时代是彩陶艺术的鼎盛期,而纹样又是彩陶的灵魂。原始人是如何创作出如此完美成熟的纹样,如花草、动物、几何、人物纹样等等,引发了现代人的很多联想与学术考察。本文主要从情感角度出发,从生产、生活、象征、宗教等几个方面剖析了一些图案的起源、发展变化与含义,及其中的一些规律,对生活创造艺术、艺术改变生活进行了一些形象的描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陶 纹样 生产情感 生活情感 宗教情感 象征情感联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