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胡长春 黄佳玲 +4 位作者 尚玉珊 黄婷婷 林健 谢健 袁勇贵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17期1833-1836,共4页
目的研究情绪失调对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就诊的青少年(12~18岁)心境障碍患者,使用情绪调节困难量表、渥太华自伤评定量... 目的研究情绪失调对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就诊的青少年(12~18岁)心境障碍患者,使用情绪调节困难量表、渥太华自伤评定量表等收集相关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224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NSSI诊断标准103例(46.0%);伴NSSI组情绪调节困难量表的总分和6个因子分均高于非NSSI组(P<0.05);回归分析发现,当控制性别、情绪等影响因素时,情绪失调的冲动控制困难和情绪知觉困难因子仍然是N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情绪失调对青少年NSSI行为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青少年 心境障碍 情绪失调
下载PDF
伴情绪失调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执行功能与临床特征
2
作者 杨燕平 李思迅 +5 位作者 王美雯 王卓 刘沛 罗婷婷 陶煜杰 黄颐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4期307-311,共5页
背景伴情绪失调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可能是ADHD的一种特殊亚型,其共病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的风险更高,临床预后更差,有必要探索其独特的执行功能特征及临床特征。目前,将ADHD患儿分为伴与不伴情绪失调者并分析其临床特征与执行功能... 背景伴情绪失调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可能是ADHD的一种特殊亚型,其共病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的风险更高,临床预后更差,有必要探索其独特的执行功能特征及临床特征。目前,将ADHD患儿分为伴与不伴情绪失调者并分析其临床特征与执行功能的研究有限。目的探索伴情绪失调的ADHD患儿执行功能与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3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门诊就诊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7~12岁ADHD患儿118例。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评定,以CBCL中的焦虑/抑郁、攻击性行为、注意问题三个分量表评分之和的T分数,将ADHD患儿分为伴情绪失调组(n=68)和不伴情绪失调组(n=50)。采用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SNAP-Ⅳ评定量表-父母版(SNAP-IV)、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及Weiss功能缺陷量表父母版(WFIRS-P)分别评定患儿核心症状、智力水平及功能受损情况。采用剑桥神经心理自动化成套测试(CANTAB)中的4个测试评定执行功能:①剑桥球袋测试(SOC)评定空间计划能力;②目标内外注意转换(IED)评定认知灵活度,以完成阶段错误数量为指标;③空间工作记忆(SWM)评定空间工作记忆;④快速视觉信息处理(RVP)评定持续注意力。结果伴情绪失调组SNAP-IV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对立违抗分量表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不伴情绪失调组(t=3.206、5.088、6.316、6.553,P均<0.01)。伴情绪失调组WFIRS-P家庭、学习/学校、生活技能、自我观念、社交活动、冒险活动分量表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不伴情绪失调组(t=6.074、4.406、4.143、3.984、6.575、6.662、8.254,P均<0.01)。伴情绪失调组CANTAB中的IED任务中的完成阶段错误数量高于不伴情绪失调组(t=2.168,P<0.05)。结论伴情绪失调的ADHD患儿核心症状及社会功能受损更严重,执行功能中的认知灵活度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情绪失调 临床特征 执行功能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情绪管理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劲松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89-492,共4页
情绪问题的发生率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中居高,包括从轻度普通的情绪问题到严重的心境障碍,增加了管理和治疗ADHD儿童的难度。因此,需要将情绪问题的管理整合进ADHD的干预方案,诊疗管理方案应是分级、跨专业、分步骤、综合性。... 情绪问题的发生率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中居高,包括从轻度普通的情绪问题到严重的心境障碍,增加了管理和治疗ADHD儿童的难度。因此,需要将情绪问题的管理整合进ADHD的干预方案,诊疗管理方案应是分级、跨专业、分步骤、综合性。根据情绪问题的性质和程度,不同级别和领域的临床专业人员进行适合其自身能力的管理方案,采取有依据的干预和治疗方法。通常优先重点治疗损害最大的疾病,或共同治疗。本文重点介绍了情绪问题或障碍的评估方法包括警示性症状、筛查、结构化或半结构化访谈、诊断思路、相关的心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情绪问题 情绪失调 心境障碍
原文传递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情绪失调症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倩溶 刘璐 王玉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3-187,共5页
情绪失调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重要临床特征。然而目前关于情绪失调是否应该作为ADHD核心症状的一部分,尚存在争议。本文从临床特征、病因机制和临床干预等方面总结了目前ADHD患者情绪... 情绪失调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重要临床特征。然而目前关于情绪失调是否应该作为ADHD核心症状的一部分,尚存在争议。本文从临床特征、病因机制和临床干预等方面总结了目前ADHD患者情绪失调症状的研究进展,综合多方面证据提出有必要将情绪失调症状纳入ADHD的临床评估体系,进而开展更为精准的病因学研究及临床干预研究,促进对ADHD临床特征更加全面地认知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情绪失调 评估 机制 干预
下载PDF
Integrative therapy for personality disorders: Experiences in developing integrative approaches for treatment-refractory personality-disordered clients
5
作者 Nazir Hussain 《Health》 2013年第5期847-854,共8页
Personality Disordered (herein referred to as PD) clients are challenging to statutory mental healthcare programmes. They can be difficult to diagnose: their disorders can be obscured by second-order problems such as ... Personality Disordered (herein referred to as PD) clients are challenging to statutory mental healthcare programmes. They can be difficult to diagnose: their disorders can be obscured by second-order problems such a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caused by PD cognitive processes. Treatment-as-usual (the predominant model of psychiatric intervention) for PD clients in crisis tends to focus on these second-order presentations, but provide no means of identifying underlying P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scribe how heuristic methods of diagnosis can be used to reframe the client’s distress in the context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according to DSM-IV criteria), and how subsequent application of integrative therapies can break their cycle of recidivism. Method: Two case studies of treatment-refractory individuals with cyclical patterns of crisis-point service engagement for self-harm or psychotic depression where heuristic/ integrative therapies were used. Results: The use of integrative therapies in the case studies presented resulted in a marked change in recidivism and quality of life for each client, as measured by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presentation of symptoms and hypervigilance. Discussion: By understanding the maladaptive cognitive-behavioural processes of PD clients, they can be modified to reduce the client’s self-defeating behavioural patterns, breaking the cycle of recidivism. However, a new diagnostic strategy must first be formulated that looks at the clients past use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to detect underlying 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SONALITY DISORDER Mental Health Issues INTEGRATIVE THERAPY TREATMENT REFRACTORY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Suicidal Behaviour Safety Seeking Behaviours emotional dysregulation
下载PDF
自伤行为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116
6
作者 江光荣 于丽霞 +2 位作者 郑莺 冯玉 凌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1-873,共13页
自我伤害行为指个体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故意、重复地改变或伤害自己的身体组织。这种行为虽不致死,但极具危险性。对自伤的诊断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是自伤与自杀、自伤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关系问题。从流行学调查结果看... 自我伤害行为指个体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故意、重复地改变或伤害自己的身体组织。这种行为虽不致死,但极具危险性。对自伤的诊断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是自伤与自杀、自伤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关系问题。从流行学调查结果看,国内普通青少年自伤比例高于西方,达36%~57%,但该行为在国内所受关注不多、相关研究甚少。影响自伤的危险因子,总体可分为早年创伤性经验和个体易感性两大类,后者包括情绪管理障碍、冲动性和生物学因素,但各因素对自伤的影响程度尚不清楚。从病因和病理学研究现状看,很多理论模型被提出来解释自伤的动机和原因,包括功能性模型、发展病理性模型和整合模型等。自伤领域的研究虽然在近10年有飞跃性的增长,但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未来研究可以考虑进行自伤的分类研究、某些主题的细化研究、跨学科和跨文化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自伤 心理病理行为 情绪管理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
下载PDF
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在中国人群中的初步测试 被引量:30
7
作者 王力 柳恒超 +1 位作者 杜卫 李中权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年第4期336-340,共5页
目的引进情绪调节困难量表,考察其在中国人群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对1017名大学生被试进行了测查。结果情绪调节困难量表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6,各分量表在0.59~0.86之间;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各分量表... 目的引进情绪调节困难量表,考察其在中国人群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对1017名大学生被试进行了测查。结果情绪调节困难量表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6,各分量表在0.59~0.86之间;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各分量表在0.79~0.88之间。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该量表为6因子结构,所有的项目在对应维度上的载荷值均大于0.4。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6因子测量模型与实际数据拟合较好。结论情绪调节困难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基本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但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调节 情绪失调 量表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自伤行为的心理学评估与治疗 被引量:13
8
作者 于丽霞 江光荣 吴才智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37-941,共5页
自伤行为是一种适应不良的应对方式,其核心问题是情绪管理障碍。在对自伤患者进行评估时,咨询师应重点关注行为的动机、共生性心理障碍、自伤史和自伤的功能。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治疗关系是成功治疗的基础,核心治疗目标是使当事人... 自伤行为是一种适应不良的应对方式,其核心问题是情绪管理障碍。在对自伤患者进行评估时,咨询师应重点关注行为的动机、共生性心理障碍、自伤史和自伤的功能。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治疗关系是成功治疗的基础,核心治疗目标是使当事人获得情绪管理技能。从治疗方法看,当前没有专门针对自伤的治疗,经实证检验最多的是认知行为类疗法,但没有发现哪种方法的疗效更优越。各种疗法在具体操作上有共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伤 心理病理行为 情绪管理障碍 评估 治疗 讲座
下载PDF
抑郁症情绪失调的动态特征:情绪动力学的视角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朝毅 王振 《心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85,I0012-I0014,共25页
抑郁症在DSM-5中界定的核心特征是持久的情绪紊乱,如过度悲伤和急剧减少的愉悦情绪体验。近年来,情绪动力学强调:抑郁症临床人群的情绪失调不局限于较高的消极情绪平均强度和较低的积极情绪平均强度,还表现为异常的情绪动态模式。本综... 抑郁症在DSM-5中界定的核心特征是持久的情绪紊乱,如过度悲伤和急剧减少的愉悦情绪体验。近年来,情绪动力学强调:抑郁症临床人群的情绪失调不局限于较高的消极情绪平均强度和较低的积极情绪平均强度,还表现为异常的情绪动态模式。本综述系统地纳入18篇采用生态瞬时评估探究日常生活中抑郁症临床人群的情绪动态特征的文献,结果表明:1)相比于健康对照组,抑郁症患者消极情绪波动幅度更大,表现为更大的消极情绪变异性和消极情绪不稳定性。2)抑郁症患者的情绪系统僵化且缺乏灵活性,表现为更大的消极情绪惯性和更密集的情绪网络。3)抑郁症患者情绪反应性存在异常,表现为经历积极事件后的心境点亮效应,经历消极事件后更大的消极情绪反应性。4)患者情绪系统的复杂度下降,表现为更低的情绪分化水平。处于抑郁症缓解期的个体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情绪失调。本综述首次从情绪动力学的视角总结了抑郁症情绪失调的特征,这些情绪动态特征为抑郁症的个体化医疗和复发预防提供了潜在的、具有高生态效度的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情绪动力学 情绪失调 生态瞬时评估
下载PDF
童年期虐待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的关系:情绪失调和共情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程 陈方方 陶金花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4-678,共5页
目的:探讨童年期虐待、情绪失调、共情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人格障碍诊断问卷、情绪调节困难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对14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童年期虐待、情绪失调、... 目的:探讨童年期虐待、情绪失调、共情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人格障碍诊断问卷、情绪调节困难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对14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童年期虐待、情绪失调、共情以及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两两之间均呈显著相关;(2)路径分析结果显示,童年期虐待直接显著正向影响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同时存在三条间接路径:童年期虐待通过情绪失调影响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童年期虐待通过共情影响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童年期虐待通过情绪失调、共情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结论:童年期虐待能直接显著正向影响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并且情绪失调、共情在童年期虐待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虐待 情绪失调 共情 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
原文传递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匡丹 孙红立 +2 位作者 王培培 张洪昌 胥爱萍 《医学信息》 2022年第3期37-40,共4页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是一种复杂且危险的病理心理行为,一般无明确的自杀意图,表现为直接或间接地损伤自己的身体,其核心问题为情绪管理障碍。近年来NSSI已经成为影响个体,尤其是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从青少年NSSI流行...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是一种复杂且危险的病理心理行为,一般无明确的自杀意图,表现为直接或间接地损伤自己的身体,其核心问题为情绪管理障碍。近年来NSSI已经成为影响个体,尤其是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从青少年NSSI流行现状、发生机制、防治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青少年NSSI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情绪管理障碍
下载PDF
情绪调节困难在中职生童年创伤与焦虑间的中介作用
12
作者 夏雅康 邱模宇 +3 位作者 钟艳 邓红冬 李燕平 刘典英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9-754,共6页
目的探讨中职生童年创伤与焦虑的关系,分析情绪调节困难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童年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情绪调节困难量表(difficulti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scale,DERS)、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 目的探讨中职生童年创伤与焦虑的关系,分析情绪调节困难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童年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情绪调节困难量表(difficulti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scale,DERS)、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7)对某中职学校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焦虑症状划界分为GAD-7≥5分。应用SPSS 23.0和SPSS PROCESS V4.0插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中职生焦虑症状检出率为42.96%(1725/4039),女生比男生高27.1%倍(OR=1.271,95%CI=1.095~1.474)。(2)焦虑组童年创伤[44(38,51)分]及情绪调节困难[98(89,111)分]评分均高于无焦虑组[39(34,45)分,81(73,9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7.910,-33.859,均P<0.001)。(3)回归分析显示,女生(β=0.240,OR=1.271,95%CI=1.095~1.474)、童年创伤(β=0.028,OR=1.028,95%CI=1.019~1.037)和情绪调节困难(β=0.076,OR=1.080,95%CI=1.073~1.086)可显著预测焦虑症状。(4)路径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童年创伤正向预测焦虑(β=0.059,95%CI=0.048~0.071)和情绪调节困难(β=0.802,95%CI=0.749~0.854),情绪调节困难正向预测焦虑(β=0.139,95%CI=0.132~0.145);情绪调节困难在童年创伤与焦虑之间起着显著的中介效应(效应值=0.112,95%CI=0.101~0.121),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65.50%(0.112/0.171)。结论中职生焦虑症状发生率高,童年创伤不仅直接影响焦虑症状,还可通过情绪调节困难间接对焦虑症状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创伤 情绪调节困难 焦虑 中职生 中介作用
原文传递
大学生情绪失调和特质愤怒在童年期虐待与攻击行为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程 陈方方 +3 位作者 汪莲籽 吴明飞 阳中明 余凤琼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21-626,共6页
目的探讨童年期虐待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情绪失调和特质愤怒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SF)、Buss-Perry攻击性量表(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BPAQ)、情绪调节困难量表(... 目的探讨童年期虐待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情绪失调和特质愤怒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SF)、Buss-Perry攻击性量表(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BPAQ)、情绪调节困难量表(Difficulti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scale,DERS)、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量表(state-trait anger expression inventory,STAXI)对1333名大学生进行施测,采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共同方法偏差分析,采用Mplus 8.3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链式中介效应分析,并且使用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大学生童年期虐待、攻击行为、情绪失调和特质愤怒得分分别为(33.624±8.211)分、(53.995±12.307)分、(91.781±17.518)分、(23.352±5.477)分。相关分析表明,童年期虐待、攻击行为、情绪失调、特质愤怒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209~0.614,均P<0.01)。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童年期虐待对攻击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直接效应值为0.121,占总效应的35.8%;童年期虐待对攻击行为的总间接效应显著,总间接效应值为0.217,占总效应的64.2%;情绪失调在童年期虐待和攻击行为之间的效应值为0.035,占总效应的10.4%;特质愤怒在童年期虐待和攻击行为之间的效应值为0.108,占总效应的31.9%;此外情绪失调、特质愤怒在童年期虐待和攻击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效应值为0.074,占总效应的21.9%。结论童年期虐待能直接正向影响攻击行为,并且情绪失调和特质愤怒在童年期虐待和攻击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虐待 攻击行为 情绪失调 特质愤怒
原文传递
颅脑损伤后情绪失调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育洛 马龙达 +2 位作者 黄芳 刘子龙 周亦武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9-192,共4页
颅脑损伤患者常伴发情绪失调,而情绪失调可引起多种精神障碍,并且在损伤康复后其精神障碍也会持续存在,严重影响患者适应和融入社会的能力,极大地降低了生活质量。因此脑损伤后情绪失调发生机制的研究,对情绪失调相关精神疾病的临床预... 颅脑损伤患者常伴发情绪失调,而情绪失调可引起多种精神障碍,并且在损伤康复后其精神障碍也会持续存在,严重影响患者适应和融入社会的能力,极大地降低了生活质量。因此脑损伤后情绪失调发生机制的研究,对情绪失调相关精神疾病的临床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功能磁共振为情绪调节这一心理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更为直观和准确的研究方法,因此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颅脑损伤后情绪失调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回顾近十年来有关颅脑损伤后情绪失调的功能磁共振研究发现,多数静息态核磁共振研究认为颅脑损伤后情绪失调的发生机制是与静息默认网络、执行网络、突显网络等网络间相互作用失衡有关,而任务态核磁共振研究则发现,杏仁核、背外侧前额叶和前扣带回、右侧额下回分别在注意力分配、认知重评、表达抑制等情绪调节策略中起重要作用,这些脑区的损伤会引起相应的情绪调节障碍。文章将从静息态和任务态功能磁共振的角度,系统综述颅脑损伤后情绪失调的神经机制和研究进展,归纳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情绪失调 功能磁共振
原文传递
Emotion regulation in bipolar disorder: Are emotion regulation abilities less compromised in euthymic bipolar disorder than unipolar depressive or anxiety disorders?
15
作者 Rodrigo Becerra Kate Cruise +4 位作者 Greg Murray Darryl Bassett Craig Harms Alfred Allan Sean Hood 《Ope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3年第4期1-7,共7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rofile of emotion dysregulation in Bipolar Disorder (BD) and compared it to Unipolar Depression, Anxiety, and Healthy control groups. Methods: 148 euthymic patients diagnosed wi... Objectiv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rofile of emotion dysregulation in Bipolar Disorder (BD) and compared it to Unipolar Depression, Anxiety, and Healthy control groups. Methods: 148 euthymic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BD (n = 48), Unipolar Depressive disorder (n = 50), Anxiety disorder (n = 50), and a Healthy Control (HC) group (n = 48)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Difficulti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Scale (DERS). The DERS yields a total score in addition to scores on six subcomponents believed to encapsulate the emotion dysregulation construct.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all clinical groups (BD, Unipolar Depression, and Anxiety) reported significantly greater overall difficulti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Total DERS) and difficulties specific to the DERS subcomponent measures: Goals, Impulse, and Strategies. The profile of emotion dysregulation was virtually identical for the Unipolar Depression and Anxiety groups, with BD demonstrating emotion regulation difficulties intermediate between controls and the two clinical groups. Specifically, emotion regulation in the B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compromised in the domains of acceptance of emotions, emotional awareness, and emotional clarity compared to th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groups. Conclusions: Emotion regulation abilities among people with euthymic BD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compromised than Unipolar Depression and Anxiety groups with regards to emotional awareness, acceptance of emotions, and understanding of emotions. However, emotion regulation abilities pertaining to engagement in goal directed behaviour, impulse control, and access to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were similarly compromised across all three clinical groups. This profile might help enrich extant adjunct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BD by enlisting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with the aim of decreasing the relapse rate that characterises 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olar EUTHYMIC REMISSION emotion dysregulation Depression Anxiety TRANSDIAGNOSTIC
下载PDF
父母情绪调节困难对流动儿童对立违抗症状的影响:亲子冲突解决方式和儿童情绪调节的作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黎燕斌 侯香凝 +3 位作者 蔺秀云 王中会 方晓义 李俊红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4-225,共12页
本研究以来自北京10所小学的369名有对立违抗(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症状的流动儿童及父母、349名无ODD症状的对照组流动儿童及父母为被试进行了问卷施测,探究了父母情绪调节困难对流动儿童对立违抗症状的影响,并进一步探... 本研究以来自北京10所小学的369名有对立违抗(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症状的流动儿童及父母、349名无ODD症状的对照组流动儿童及父母为被试进行了问卷施测,探究了父母情绪调节困难对流动儿童对立违抗症状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亲子冲突解决方式和儿童情绪调节(情绪调节与情绪消极和不稳)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经过分析发现:(1)ODD症状流动儿童的父母情绪调节、亲子冲突解决方式、儿童情绪调节显著差于对照组儿童;(2)总体上,父母情绪调节困难、亲子冲突解决方式和儿童ODD症状之间两两相关显著,而儿童情绪调节与这几个变量相关不显著;(3)父母情绪调节困难能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ODD症状,并进一步通过亲子冲突解决方式对流动儿童ODD症状产生影响;(4)儿童情绪调节(儿童情绪调节与儿童情绪消极和不稳)仅在父母情绪调节困难对儿童ODD症状的直接影响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对亲子冲突解决方式所起的中介作用并无调节作用。在对有ODD症状的流动儿童进行干预时,不仅要培养儿童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也应提升父母的情绪调节能力并改善亲子冲突解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父母情绪调节困难 亲子冲突解决方式 儿童情绪调节 ODD症状
原文传递
觉察性练习干预青少年情绪调节障碍病人的效果
17
作者 王敏 郑晓晓 +1 位作者 侯梦雪 刘媛 《循证护理》 2024年第8期1455-1458,共4页
目的:探讨觉察性练习对青少年情绪障碍病人情绪察觉能力、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干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28例青少年情绪障碍住院病人,采用简单抽签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相同... 目的:探讨觉察性练习对青少年情绪障碍病人情绪察觉能力、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干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28例青少年情绪障碍住院病人,采用简单抽签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相同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觉察性练习。采用特质性元情绪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以及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生活质量量表评估干预效果。结果:觉察性练习干预后,观察组情绪注意、情绪辨别以及情绪恢复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适应、自尊、人际关系、心境状态、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觉察性练习可有效提升青少年情绪障碍病人情绪察觉能力,改善病人心理健康,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察性练习 青少年情绪调节障碍 情绪察觉能力 心理健康 生活质量 护理
下载PDF
自闭谱系障碍个体情绪调节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瑞 张晓明 +1 位作者 杨广学 石慧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4-51,共8页
情绪调节问题是个体产生不适应行为和精神问题的关键机制,也是自闭谱系障碍个体出现高比例精神障碍共病现象的核心因素。文章从自闭谱系障碍个体情绪调节问题的表现、情绪调节问题与其他障碍的关系以及情绪调节问题的测评和干预三个方... 情绪调节问题是个体产生不适应行为和精神问题的关键机制,也是自闭谱系障碍个体出现高比例精神障碍共病现象的核心因素。文章从自闭谱系障碍个体情绪调节问题的表现、情绪调节问题与其他障碍的关系以及情绪调节问题的测评和干预三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就已有研究、诊断标准、测评和干预进行了讨论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谱系障碍 情绪调节问题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