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9Tc^m-MDP SPECT/CT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53
1
作者 朱广文 张延军 +3 位作者 杜雪梅 陶莉 解静慧 胡伟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35-336,i0001,共3页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 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73例恶性肿瘤或不明原因骨痛患者行^(99)Tc^m-MDP SPECT/CT 全身骨平面和局部显像。获得全身骨平面、SPECT 断层和 CT 图像及 SPECT 与 CT ...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 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73例恶性肿瘤或不明原因骨痛患者行^(99)Tc^m-MDP SPECT/CT 全身骨平面和局部显像。获得全身骨平面、SPECT 断层和 CT 图像及 SPECT 与 CT 融合图像后,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PECT/CT 骨显像可提供精确的解剖定位,发现脊柱(31处)、肋骨(11处)、胸骨(4处)、锁骨(3处)、肩胛骨(1处)、骶骨(1处)、坐骨(3处)、骶髂关节(1处)和骨外(20处)有异常放射性浓聚灶。骨骼病变的性质与病灶部位有关,如病变累及椎体和(或)椎弓根,常提示肿瘤骨转移;累及椎小关节或椎体,呈“唇样”放射性浓聚,可考虑为良性病变。若平面显像呈“热区”,CT 图像表现正常者,可考虑肿瘤骨转移。结论 SPECT/CT 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灶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MDP
下载PDF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using CT colonography, MRI, and PET/CT 被引量:49
2
作者 Shigeyoshi Kijima Takahiro Sasaki +3 位作者 Koichi Nagata Kenichi Utano Alan T Lefor Hideharu Sugimot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45期16964-16975,共12页
Imaging studies are a major component in th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for the screening,staging and surveillance of colorectal cancer.This review presents commonly encountered findings in the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pa... Imaging studies are a major component in th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for the screening,staging and surveillance of colorectal cancer.This review presents commonly encountered findings in the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CT)colon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an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 colonography.CT colonography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T staging.Wall deformities are associated with muscular or subserosal invasion.Lymph node metastases from colorectal cancer often present with calcifications.CT is superior to detect calcified metastases.Three-dimensional CT to image the vascular anatomy facilitates laparoscopic surgery.T staging of rectal cancer by MRI is an established modality because MRI can diagnose rectal wall laminar structure.N staging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is still challenging using any imaging modality.MRI is more accurate than CT for the evaluation of liver metastases.PET/CT colonography isvaluable in the evaluation of extra-colonic and hepatic disease.PET/CT colonography is useful for obstructing colorectal cancers that cannot be traversed colonoscopically.PET/CT colonography is able to localize synchronous colon cancers proximal to the obstruction precisely.However,there is no definite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routine clinical use of PET/CT colon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cancer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T staging N staging Liver metastasi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mputed tomography colonography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下载PDF
PET和PET/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丁其勇 滑炎卿 +2 位作者 管一晖 赵军 张国桢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1-263,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PET/C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行PET/CT检查并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的良恶性SPN患者各30例,PET诊断由2位核医学科医生以标准摄取值(SUV)max≥2.5作为良恶性结节鉴别标准,PET/CT诊断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与2... 目的探讨PET/C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行PET/CT检查并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的良恶性SPN患者各30例,PET诊断由2位核医学科医生以标准摄取值(SUV)max≥2.5作为良恶性结节鉴别标准,PET/CT诊断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与2位核医学科医生综合评价结节的SUV和形态学特点后做出并分析SPN的形态学特征,包括分叶、短毛刺、棘突、结节空泡、空洞、钙化、胸膜凹陷、支气管截断、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卫星灶等统计各种征象在良性和恶性SPN中的出现频率.并用x2检验分析其统计学意义。结果SPN PE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6.7%、90.0%和88.3%,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0%、93.3%和91.7%。排在前五位的恶性征象依次是短毛刺(63.3%)、支气管截断(50.0%)、棘突(46.7%)、典型分叶(36.7%)和胸膜凹陷(26.7%),与良性SPN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在7例PET诊断错误的SPN患者中,有4例PET/CT诊断改变了治疗决策,其中2例PET/CT诊断正确,另有2例诊断可疑.建议随访。结论PET/CT对SPN定性诊断的准确性较PET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对比研究 脱氧葡萄糖 PET/CT 孤立性肺结节 对照研究 支气管血管集束征 放射科医生
下载PDF
PET/CT诊断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的价值 被引量:40
4
作者 吴湖炳 王全师 +2 位作者 王明芳 王欣璐 郭晓君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4-86,i004,共4页
目的 探讨PET CT对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的检测效能。方法 恶性肿瘤患者6 5例皆行PET CT检查,原发灶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转移灶的诊断综合组织病理学结果及多种影像学检查而定。行1 8F 脱氧葡萄糖(FDG)PET 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 目的 探讨PET CT对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的检测效能。方法 恶性肿瘤患者6 5例皆行PET CT检查,原发灶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转移灶的诊断综合组织病理学结果及多种影像学检查而定。行1 8F 脱氧葡萄糖(FDG)PET 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结果 初诊恶性肿瘤患者5 9例,有恶性病灶2 6 4个。2 6 4个病灶中,PET与平扫CT阅片均有肯定诊断结论者12 8个,占4 8 4 % ;而PET有肯定诊断结论,但CT难以有肯定诊断结论者111个,占4 2 0 % ;PET显像为阴性或难以确定,而CT有肯定诊断结论者11例共2 5个病灶,占9 6 %。PET CT的总检出率高于PET和CT。6例治疗后患者,CT难以确定肿瘤残余和坏死区域,而PET CT能清楚区分。结论 P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灶 CT诊断 ^18F-脱氧葡萄糖 PET/CT 恶性肿瘤患者 价值 CT融合图像 恶性肿瘤诊断 病理组织学 影像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 CT检查 对比分析 CT图像 平扫CT 总检出率 肿瘤残余 原发灶 病灶 治疗后 准确性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0
5
作者 石海蓉 张影 +5 位作者 陆颖 刘蕾 魏书瑶 欧阳长理 陈文柏 李智勇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222例患者,分为3组:肺癌骨转移组91...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222例患者,分为3组:肺癌骨转移组91例[男49例,女42例,平均年龄(60.07±10.60)岁]、肺癌无骨转移组75例[男57例,女18例,平均年龄(62.20±12.63)岁]、肺良性疾病组56例[男34例,女22例,平均年龄(61.45±10.66)岁],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5种肿瘤标志物(CA125、CEA、NSE、CYFRA21-1、SCCA)水平。各指标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Wilcoxon秩和检验及χ^2检验,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肺癌骨转移组血清CA125、CEA、CYFRA21-1、NSE高于无骨转移组及肺良性疾病组相应指标水平(H值:13.45~44.96,均P〈0.05),而SCCA在3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56,P〉0.05)。CA125、CEA、CYFRA21-1、NS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7、0.702、0.602、0.664,SCCA的相应值为0.440。NSE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阳性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7/18和32.88%(24/73); χ^2=22.11,P〈0.05];CEA在腺癌中高表达,SCCA在鳞状细胞癌中表达较高。Ⅰ+Ⅱ级骨转移患者(39例)较Ⅲ+Ⅳ级骨转移患者(52例)的CA125、CEA、NSE水平低(z值:-2.54~-0.32,均P〈0.05);联合检测5项标志物的诊断灵敏度为97.80%(89/91),高于各单项检测(χ^2值:35.46~138.23,均P〈0.05)。结论血清CA125、CEA、NSE、CYFRA21-1、SCCA在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且联合检测这5项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转移 骨骼 诊断 肿瘤标记 生物学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99M锝美罗酸盐
原文传递
SPECT/CT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诊断的增益价值 被引量:40
6
作者 张一秋 石洪成 +5 位作者 顾宇参 陈曙光 修雁 李蓓蕾 朱玮珉 余浩军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SPECT/CT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146例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静脉注射^99Tc^m-MDP1110MBq,3~6h后按常规方法行全身骨显像。由1位资深核医学科医师分析全身骨显像图像后,决定是否行SPECT/CT显像以及显... 目的探讨SPECT/CT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146例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静脉注射^99Tc^m-MDP1110MBq,3~6h后按常规方法行全身骨显像。由1位资深核医学科医师分析全身骨显像图像后,决定是否行SPECT/CT显像以及显像视野范围,然后采集SPECT和CT图像。由2位核医学科医师先对全身骨显像的平面图像进行分析,然后分析SPECT/CT融合图像并诊断,诊断分为肿瘤骨转移、无肿瘤骨转移和不能确定。根据术后病理或随访获得正确诊断,分别计算全身骨显像、SPECT/CT融合图像对患者能正确(肿瘤骨转移和无肿瘤骨转移)诊断和不能正确诊断(不能确定和诊断错误)的百分率及其95%可信区间,并分别计算其诊断与最终诊断的符合率及其95%可信区间。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能否正确诊断的百分率比较采用,检验。结果全身骨显像正确诊断者65例,占44.5%(65/146);不能正确诊断者81例,占55.5%(81/146),其95%可信区间为47.4%一63.5%;骨转移诊断的符合率为64.4%(29/45)。SPECT/CT融合图像能正确诊断者131例,占89.7%(131/146);不能正确诊断者15例,占10.3%(15/146),其95%可信区间为5.3%~15.2%;骨转移诊断的符合率为93.3%(42/45)。SPECT/CT融合图像的明确诊断率高于全身骨显像(χ2=69.598,P〈0.05)。结论SPECT/CT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较全身骨显像有增益价值,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转移 骨骼 放射性核素显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MDP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联合HRCT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7
7
作者 王少雁 张建 +7 位作者 孙高峰 程超 刘庆华 彭婕 韩一平 郑建明 孔令山 左长京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PET/CT联合高分辨率CT(HRCT)诊断肺癌的价值和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因肺实性病灶行^18F—FDGPET/CT检查及肺部HRCT扫描的122例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或影像学检查随访8个月以... 目的探讨^18F—FDGPET/CT联合高分辨率CT(HRCT)诊断肺癌的价值和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因肺实性病灶行^18F—FDGPET/CT检查及肺部HRCT扫描的122例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或影像学检查随访8个月以上确诊。利用∥检验对HRCT上不同影像特征在良恶性病变中的构成比差异进行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病灶的SUV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UV及HRCT影像特征等影响因素,探讨最佳SUV诊断界值和^18F—FDG PET/CT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122例肺实性病灶患者中,恶性82例,良性40例。肺癌HRCT影像特征中前3位依次为毛刺征64.6%(53/82)、分叶征63.4%(52/82)和胸膜牵拉征39.0%(32/82),高于在良性病变中的比例(X2=19.08、30.89、10.88,均P〈0.01)。肺部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小细胞癌和腺癌的SUV依次为12.57±4.34、10.66±2.90和8.19±6.01,与肺部良性病变SUV(3.01±3.6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83,P〈0.01)。不同病理类型肺癌suV从大到小依次为鳞癌、小细胞癌和腺癌,其中鳞癌与腺癌suV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V…的ROCAUC为0.863,SUV界值2.99和2.50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9.0%(73/82)、75.0%(30/40)和91.5%(75/82)、65.0%(26/40);诊断一致性SUV2.99优于SUV2.50,Kappa值分别为0.644和0.5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V2.99的诊断比值比(OR)优于SUV2.50的OR,分别为5.42和3.93;SUV(OR=5.42,P=0.01)、肿瘤最大径(OR=7.27.P=0.02)、毛刺征(鲫=7.70,P〈0.01))和分叶征(DR=12.38,P〈0.01)均为肺癌与良性病灶鉴别诊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结论SUV对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F-FDGPET/CT联合HRCT诊断肺实性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PET/CT显像在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2
8
作者 王全师 吴湖炳 +2 位作者 王明芳 王欣璐 郭晓君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5-77,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PET CT显像用于肺癌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 肺癌患者4 6例,其中初诊者35例,治疗后者11例。所有患者皆行1 8F 脱氧葡萄糖(FDG)PET CT显像。图像经图像融合后,进行PET 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结果 ①3... 目的 探讨PET CT显像用于肺癌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 肺癌患者4 6例,其中初诊者35例,治疗后者11例。所有患者皆行1 8F 脱氧葡萄糖(FDG)PET CT显像。图像经图像融合后,进行PET 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结果 ①35例肺癌初诊者,肺癌病灶PET CT检出灵敏度10 0 % ,除1例肺泡癌呈双肺弥漫性浓聚外,其他皆表现为结节状或团块状病灶,病灶直径介于0 8~9 4cm ,标准摄取值为4 6±1 94。PET所见高代谢病灶与CT所见占位性病变位置及形态基本匹配。PET CT在病灶定性、边界确定、显示病灶对周围组织的侵犯及在区分肺癌与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胸腔积液方面优于单纯PET和CT。11例肺癌治疗后患者中,9例双肺未见恶性肿瘤存在,另2例PET CT发现双肺转移。②在转移灶的检出方面,PET CT优于单纯PET和CT ,灵敏度分别为95 2 %、90 4 %、73 8%。PET和CT对病灶的检出有互补性,PET在小淋巴结转移灶、胸膜转移、骨转移和肾上腺转移检出及定性方面优于CT ,而CT对肺内小转移灶检出优于PET。结论 PET CT显像在肺癌诊断和分期方面优于单纯CT和P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肺癌诊断 显像 初步应用 分期 ^18F-脱氧葡萄糖 CT融合图像 淋巴结转移灶 检出灵敏度 标准摄取值 阻塞性肺炎 肾上腺转移 肺癌患者 图像融合 对比分析 CT图像 病变位置 周围组织 胸腔积液 恶性肿瘤 双肺转移 胸膜转移
下载PDF
脑血流灌注SPECT/CT显像与脑MRI联合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3
9
作者 杨淑贞 刘婷婷 +4 位作者 邱进 许秀坤 白春梅 李辉 朱小华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 研究脑血流灌注SPECT/CT显像及其与脑MRI联合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间107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资料(男71例,女36例;年龄33~ 84岁),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 目的 研究脑血流灌注SPECT/CT显像及其与脑MRI联合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间107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资料(男71例,女36例;年龄33~ 84岁),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1例、脑梗死首次发病患者40例、脑梗死再发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7d内行^99Tc^m-ECD 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及脑MRI检查,2种检查间隔≤5d.分别统计分析脑血流灌注SPECT/CT、脑血流灌注SPECT、同机脑CT、脑MRI及其联合应用时的病灶检出数及阳性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各种影像学及其组合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SPECT/CT+ MRI=SPECT+MRI> SPECT/CT> SPECT> MRI> CT,其值分别为97.20%(104/107)、97.20%(104/107)、95.33%(102/107)、90.65% (97/107)、85.05%(91/107)、65.42%(70/107).SPECT/CT+ MRI与SPECT+MRI 、SPECT/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0.13,均P>0.05),SPECT/CT+ MRI与SPECT、MRI、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9.76、35.50,均P<0.05).脑血流灌注SPECT/CT显像能显示出更多的大脑灰质缺血区域,检出了5例存在交叉性小脑失联络现象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而MRI能检出更多的基底节区、脑干及脑白质深部较小的腔隙性病变.结论 脑血流灌注SPECT/CT显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与MRI联合应用能更全面地揭示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 振成像 ECD
原文传递
肺良性病变^(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 被引量:28
10
作者 苗积生 刘进军 +4 位作者 吴吉勇 潘惠忠 王火强 沈毅 史德刚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 通过符合线路SPECT显像探讨肺部良性病变中18F 脱氧葡萄糖 (FDG)的摄取情况。方法 用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显像对肺部病变患者进行检查 ,观察各种病变摄取18F FDG的情况及其影像特征。结果 ① 2 8例肺结核患者中 ,19例 (6 8% )... 目的 通过符合线路SPECT显像探讨肺部良性病变中18F 脱氧葡萄糖 (FDG)的摄取情况。方法 用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显像对肺部病变患者进行检查 ,观察各种病变摄取18F FDG的情况及其影像特征。结果 ① 2 8例肺结核患者中 ,19例 (6 8% )显像阴性 ,9例 (32 % )显像阳性 ,其靶/非靶 (T/N)值为 1 7± 1 2 ,而肺癌的T/N值为 4 1± 2 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显像阳性的 9例结核菌素 (PPD)皮肤试验红斑平均直径为 16 2 (12~ 2 2 )mm ,显像阴性的 7例为 8 6 (0~ 15 )mm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② 8例结节病中 5例显像阳性 ,为新发现的活动期病例 ;3例显像阴性 ,为经治疗好转者。③炎症患者 18例 ,其中隐球菌病、支原体肺炎、霉菌病、机化性肺炎、肺脓肿及细菌性肺炎各 1例显像阳性。结论 肺良性病变18F FDG显像也会产生阳性。对显像特征进行分析能提高对肺癌诊断的特异性 ,也为诊治良性病变提供一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SPECT显像 ^18F-FDG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中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28
11
作者 郑建国 屈婉莹 +11 位作者 姚稚明 王梅 罗志福 管一晖 王全师 陈秋松 张永学 黄庆娟 尹吉林 李亚明 刘庆伟 郭万华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18)F-FDG PET/CT 对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从全国拥有 PET/CT 的10家医院筛选出已经获得病理检查结果的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病例,收集^(18)F-FDG PET/CT 检查结果、病理检查结果、S... 目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18)F-FDG PET/CT 对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从全国拥有 PET/CT 的10家医院筛选出已经获得病理检查结果的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病例,收集^(18)F-FDG PET/CT 检查结果、病理检查结果、SUV 等资料。^(18)F-FDG PET/CT 结果为肺癌、肺癌可能性大、肺癌可能者为阳性;结果为良性病变、良性可能性大、良性可能者为阴性。采用 SPSS 10.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患者资料226例,其中^(18)F-FDG PET/CT 误诊27例(11.95%)。27例中误诊为恶性病变18例(66.67%),误诊为良性病变9例(33.33%)。误诊为恶性病变的18例中,病理检查证实炎症8例,结核5例,炎性假瘤4例,纵隔良性肿瘤1例,炎症、结核、炎性假瘤共17例;误诊为良性病变的9例中,病理检查证实中高分化腺癌6例(包括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中高分化鳞癌1例,低分化鳞癌和肺黏膜相关淋巴瘤各1例。11例病理检查为良性病变的 SUV_(mean)>2.5,4例病理检查为恶性病变的 SUV_(mean)<2.5,良恶性病变的 SUV 有交叉。良性病变的平均 SUV_(max)为7.2±5.5,平均 SUV_(mean)为5.0±4.5;恶性病变的平均 SUV_(max)为5.3±3.5,平均 SUV_(mean),为3.9±2.9,良、恶性病变的 SUV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例误诊患者中,年龄<60岁者11例,其中10例误诊为恶性病变,仅1例误诊为良性病变。27例误诊中的2例,因为对 CT 形态学缺乏必要的认识而误诊为恶性病变。结论 ^(18)F-FDG PET/CT 对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误诊的原因主要是:(1)炎症、结核、炎性假瘤易误诊为恶性病变,中高分化的腺癌、鳞癌易误诊为良性病变;(2)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 SUV 有交叉,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8)F-FDG PET/CT对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进行鉴别诊断时,年龄是重要的参考指标;(4)部分 PET/CT 专业医师对 CT的形态学表现缺乏足够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误诊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18)FDG-PET与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对比研究——一项基于SROC的1999-2002年文献的Meta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杨衿记 吴一龙 +3 位作者 颜杰 张国桢 屈婉莹 唐安戊 《循证医学》 CSCD 2003年第3期132-141,共10页
目的 用Meta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比较18FDG-PET与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收集1999-2002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18FDG-PET和/或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文献,按Meta分析的要求和诊断试验公认... 目的 用Meta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比较18FDG-PET与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收集1999-2002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18FDG-PET和/或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文献,按Meta分析的要求和诊断试验公认的质量标准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原始研究进行质量评估。以汇总的方法计算出18FDG-PET和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诊断试验Meta分析特有的SROC分析方法定性和定量地比较两者的准确性。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共12篇文献,其中10个18FDG-PET研究(769例患者),9个CT研究(1 408例患者);完全对比的18FDG-PET研究和CT研究各7个。汇总的诊断指标和SROC分析均显示18FDG-PE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明显高于CT,P<0.001。18FDG-PET和CT总的敏感性分别为0.85(95%CI 0.75-0.94)和0.47(95%CI 0.36-0.58);总的特异性分别为0.92(95%CI 0.87-0.96)和0.83(95%CI 0.79-0.87)。加权的最小二乘同归法显示18FDG-PET和CT的准确性分别是0.88±0.03和0.68±0.03,P<0.001。18FDG-PET和CT的对数优势比分别是4.01±0.54(95%CI 2.78-5.23)和1.47±0.30(95%CI 0.80-2.14),P<0.001。在18FDG-PET与CT不完全对比和完全对比两种情况下,结果是相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DG-PET CT 诊断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META分析
下载PDF
Successes and challenges in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aircraft composite structures 被引量:29
13
作者 Hossein TOWSYFYAN Ander BIGURI +1 位作者 Richard BOARDMAN Thomas BLUMENSATH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771-791,共21页
Composite materials are increasingly used in the aerospace industry.To fully realise the weight saving potential along with superi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at composites offer in safety critical applications,reliable... Composite materials are increasingly used in the aerospace industry.To fully realise the weight saving potential along with superi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at composites offer in safety critical applications,reliable Non-Destructive Testing(NDT)methods are required to prevent catastrophic failures.This paper will review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the field and point to highlight the success and challenges that different NDT methods are faced to evaluate the integrity of critical aerospace composites.The focus will be on advanced certificated NDT methods for damage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in composite laminates for use in the aircraf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ustic emission Aircraft composite structures Eddy Current Testing Infra-Red Thermography Laser Shearography Non-Destructive Testing(NDT) Ultrasonic testing X-ray radiography and tomography
原文传递
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及其与肺癌的鉴别 被引量:28
14
作者 古嘉媚 任云燕 +6 位作者 陈小慧 蒋燕萍 周文兰 王丽娟 韩彦江 王巧愚 吴湖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5,共7页
目的分析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与肺癌^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探索综合分析PET和CT的多种影像改变鉴别两者的可能性。方法纳入在CT上呈现为肿块型的实性病灶的活动性肺结核74例和肺癌64例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灶的^18F-FDG ... 目的分析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与肺癌^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探索综合分析PET和CT的多种影像改变鉴别两者的可能性。方法纳入在CT上呈现为肿块型的实性病灶的活动性肺结核74例和肺癌64例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灶的^18F-FDG PET代谢信息(包括SUVmax、病灶代谢是否高于纵隔血池、病灶中心是否存在放射性缺损)和CT信息(包括病灶大小、空洞、空泡征、分叶征、边缘是否光滑和纵隔/肺窗比值)等参数。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种疾病的参数,建立鉴别两者的回归公式,通过ROC曲线分析其鉴别诊断效能。结果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与肺癌病灶在PET定量指标(SUVmax是否高于2.5)及定性指标(病灶代谢是否高于纵隔血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虽然肿块型活动性结核与肺癌在SUVmax、代谢是否明显高于纵隔血池、患者年龄、病灶大小、空洞以及CT纵隔/肺窗比值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患者性别、病灶内有无放射性缺损、空泡征、边缘是否光滑和分叶征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放射性缺损、边缘光滑和分叶征对鉴别两种疾病有价值(P<0.05)。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将上述4个因子纳入分析而得活动性结核风险预测模型:P=1/(1+e^-x),X=-0.530+1.978×性别+3.343×放射性缺损+2.846×边缘光滑-2.116×分叶征。该模型用于诊断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的灵敏度为78.4%,特异度为92.2%,准确率为84.8%,阳性预测值为92.1%,阴性预测值为78.7%。结论^18F-FDG PET/CT显像仅根据病灶的代谢高低难以将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与肺癌进行鉴别,综合分析患者性别、病灶是否存在放射性缺损以及病灶边缘信息有助于将大多数活动性结核病灶与肺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肺癌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 氟18
下载PDF
99Tcm-MIBI SPECT/CT融合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8
15
作者 钟箫 欧晓红 +1 位作者 李林 曾宇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95-399,共5页
目的 通过与平面显像及超声检查比较,评估99Tcm-MIBI SPECT/CT融合显像在HPT患者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57例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行99Tcm-MIBI SPECT/CT显像、平面显像及颈部超声检查的HPT患者,... 目的 通过与平面显像及超声检查比较,评估99Tcm-MIBI SPECT/CT融合显像在HPT患者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57例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行99Tcm-MIBI SPECT/CT显像、平面显像及颈部超声检查的HPT患者,其中男9例、女48例,年龄(529±15.5)岁.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57例HPT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共有86处病灶, 其中PHPT病灶47处, SHPT病灶39处.SPECT/CT、平面显像、超声及联合显像(平面显像+超声)对HPT病灶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7.21%(75/86)、69.77%(60/86)、65.12%(56/86)、84.88%(73/86),SPECT/CT的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平面显像及超声(χ2值:4.691和7.818,均P〈0.05),但与联合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4,P〉0.05).SPECT/CT、平面显像、联合显像及超声对PHPT病灶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5.74%(45/47)、93.62%(44/47)、9787%(46/47)、76.60%(36/47),前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4,P〉0.05),但均高于超声(χ2=16.223,P〈0.05).SPECT/CT、平面显像、超声及联合显像对SHPT病灶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6.92%(30/39)、41.03%(16/39)、51.28%(20/39)、69.23%(27/39),SPECT/CT灵敏度高于平面显像及超声(χ2值:10.386和5.571,均P〈0.05),但与联合显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6,P〉0.05).4种显像方法对HPT病灶诊断的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9,P〉0.05).只有SPECT/CT能够精确定位所有异位病灶.结论 99Tcm-MIBI SPECT/CT融合显像对SHPT病灶定位灵敏度高于平面显像及超声;对异位病灶及拟行微创手术的HPT患者,SPECT/CT可提供更精确的病灶定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原文传递
大规模人群FDG PET/CT意外发现甲状腺高代谢结节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关志伟 徐白萱 +2 位作者 陈英茂 张锦明 田嘉禾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对大规模人群中^18F-FDGPET/CT意外发现的甲状腺高代谢结节的发病率和良恶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2007年8月至2010年3月间无甲状腺癌病史或甲状腺手术史行PET/CT检查者共计8463例,其中145例意外发现甲状腺高代谢结节,经病... 目的对大规模人群中^18F-FDGPET/CT意外发现的甲状腺高代谢结节的发病率和良恶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2007年8月至2010年3月间无甲状腺癌病史或甲状腺手术史行PET/CT检查者共计8463例,其中145例意外发现甲状腺高代谢结节,经病理检查和随访明确结节良恶性68例(恶性37例,良性31例)。患者中男21例,女47例,年龄21-76(53.66±10.85)岁。根据结节的良恶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r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法logistic回归。分别以SUVmax和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比较两者AUC。结果甲状腺高代谢结节的发病率为1.71%(145/8463),恶性百分率为54.41%(37/68)。良性和恶性结节的SUVmax分别为5.134±4.02和7.614±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5,P=0.02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包括SUVmax、有无钙化、是否多发、结节大小和患者年龄。Logistic回归模型的AUC(AUCI.)为0.878±0.043(95%CI:0.793-0.962,P〈0.05),SUVmax的AUC(AUCs)为0.694±0.067(95%CI:0.562-0.825,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高代谢结节有较高的恶性百分率,SUVmax对此类结节良恶性鉴别的意义有限;综合结节的PET/CT影像特征,logstic回归模型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显像SUVmax、MTV和TLG判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27
17
作者 梁颖 吴宁 +5 位作者 方艳 郑容 张雯杰 刘瑛 张瀚 李小萌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 分析DLBCL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中肿瘤SUVmax、MTV、TLG与LDH、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2年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显像并经病理确诊的DLBCL患者46例(男24例,女22例,平均年龄52.3岁),均有完整的临床随访数... 目的 分析DLBCL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中肿瘤SUVmax、MTV、TLG与LDH、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2年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显像并经病理确诊的DLBCL患者46例(男24例,女22例,平均年龄52.3岁),均有完整的临床随访数据(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以SUV 2.5为阈值,获得全身肿瘤的SUVmax、MTV和TLG.用Spearman检验分析上述三者与LDH的相关性.由ROC曲线分析得到SUVmax、MTV和TLG预测肿瘤进展或复发的界值.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比较预后危险因素、国际预后指数(IPI)、SUVmax、MTV和TLG的预后价值.结果 SUVmax与LDH水平未见相关性(r=0.017,P>0.05).MTV、TLG与LDH水平呈正相关(rs=0.710和0.673,均P<0.05).SUVmax、MTV与TLG预测肿瘤进展或复发的界值分别为19、56 cm3和817 g.IPI低危(0-1分)、TLG<817 g与DLBCL的PFS期延长有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7和3.988,均P<0.05),年龄、LDH水平、Ann Arbor分期、结外受侵部位数、SUVmax和MTV的PFS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08、0.001、2.662、0.814、2.700和3.530,均P>0.05).结论 DLBCL的MTV、TLG与LDH水平呈正相关.TLG比SUVmax、MTV具有更好的预后价值,有可能成为IPI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型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Diagnostic procedures for submucosal tumor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被引量:26
18
作者 Laura Graves Ponsaing Katalin Kiss +2 位作者 Annika Loft Lise Ingemann Jensen Mark Berner Hanse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4期3301-3310,共10页
This review is part one of three, which will present an update on diagnostic procedures for gastrointestinal (GI) submucosal tumors (SMTs). Part two identifie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part three the therapeutic methods... This review is part one of three, which will present an update on diagnostic procedures for gastrointestinal (GI) submucosal tumors (SMTs). Part two identifie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part three the therapeutic methods regarding GI SMTs. Submucosal tumors are typically asymptomatic and therefore encountered incidentally. Advances in diagnostic tools for gastrointestinal submucosal tumors have emerged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the readers with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diagnostic procedures, when a submucosal tumor is suspected. Literature searches were performed to find information on diagnostics for gastrointestinal submucosal tumors. Based on the searches, the optimal diagnostic procedures and specific features of the submucosal tumors could be outlined. Standard endoscppy, capsule endoscopy and push-and-pull enteroscopy (PPE) together with barium contrast X-ray do not alone provide sufficient information, when examining submucosal tumors. Endoscopic ultrasound (EUS), computed tomography (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fluorodeoxyglucose-labele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FDG-PET) are recommended as supplementary to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mucosal tumor Diagnosis Endoscopy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apsule endoscopy Push-and-pull enteroscopy Ponsaing LG Kiss K Loft A Jensen LI Hansen MB.
下载PDF
Current trends in staging rectal cancer 被引量:26
19
作者 Abdus Samee Chelliah Ramachandran Selvaseka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7期828-834,共7页
Management of rectal cancer has evolved over the years. In this condition preoperative investigations assist in deciding the optimal treatment. The relation of the tumor edge to the circumferential margin (CRM) is an ... Management of rectal cancer has evolved over the years. In this condition preoperative investigations assist in deciding the optimal treatment. The relation of the tumor edge to the circumferential margin (CRM)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deciding the need for neoadjuvant treatment and determines the prognosis. Those with threatened or involved margins are offered long course chemoradiation to enable R0 surgical resection. Endoanal ultrasound (EUS) is useful for tumor (T) staging; hence EUS is a useful imaging modality for early rectal canc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s useful for assessing the mesorectum and the mesorectal fascia which has usefu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and for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local recurrenc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of the chest, abdomen and pelvis is used to rule out distant metastasis. Identification of the malignant nodes using EUS, CT and MRI is based on the size, morphology and internal characteristics but has drawbacks. Most of the common imaging techniques are suboptimal for imaging following chemoradiation as they struggle to differentiate fibrotic changes and tumor. In this situation, EUS and MRI may provide complementary information to decide further treatment. Functional imaging using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is useful, particularly PET/CT fusion scans to identify areas of the functionally hot spots. In the current state, imaging has enabled the multidisciplinary team of surgeons, oncologists, radiologists and pathologists to decide on the patient centered management of rectal cancer. In future, functional imaging may play an active role in identifying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hose with residual and recurrent disease following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tal cancer STAGING INVESTIGATION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ULTRASOUND Endoanal ultrasoun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下载PDF
氟脱氧葡萄糖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万龙 于金明 +4 位作者 范廷勇 付政 刘希斌 仲伟霞 张利民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 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术前氟脱氧葡萄糖(18FDG)PET -CT检查和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探讨18FDGPET- CT在判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短径<10mm)方面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12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术前行18F... 目的 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术前氟脱氧葡萄糖(18FDG)PET -CT检查和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探讨18FDGPET- CT在判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短径<10mm)方面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12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术前行18FDGPET- CT检查,详细记录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主要探讨短径<10mm的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验证。可以做分析的淋巴结共有76个。结果 76个淋巴结中,病理证实为阳性6个,病理证实为阴性的70个。PET- CT共检出5个真阳性、6 7个真阴性、3个假阳性、1个假阴性淋巴结。PET CT的敏感性为83.3% ,特异性为95 .7% ,准确性为94 .7%。阳性预测值为6 2 .5 % ,阴性预测值为98.6 %。结论 18FDGPET CT对短径<10mm的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的判断是准确和可信的,对NSCLC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淋巴结转移 氟脱氧葡萄糖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诊断价值 ^18FDG PET-CT 假阴性淋巴结 CT检查 LC患者 病理证实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结果比较 术后病理 病理确诊 病理结果 临床价值 治疗方案 移情 金标准 真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