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孵化期温度对松江鲈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韦正道 王昌燮 +5 位作者 杜懋琴 屈云芳 董海 陈延熹 顾宏达 郭永昌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77-580,共4页
孵化期的水温,严重影响松江鲈鱼胚胎的发育.授精后14d,眼球色素出现,以此为界,将水温分成前后两组.前后两期平均环境温度高于13℃,或后期高于13℃,则孵化时间短、平均孵化率低,且畸形仔鱼多;而平均环境温度低于10℃,特别是... 孵化期的水温,严重影响松江鲈鱼胚胎的发育.授精后14d,眼球色素出现,以此为界,将水温分成前后两组.前后两期平均环境温度高于13℃,或后期高于13℃,则孵化时间短、平均孵化率低,且畸形仔鱼多;而平均环境温度低于10℃,特别是后期低于10℃时,孵化时间长、平均孵化率也低.且发育较完全的死胎多;前后两期平均环境温度都在10~11℃之间,孵化率较高,仔鱼发育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江鲈鱼 胚胎发育 水温 孵化率 人工养殖
原文传递
蓝身大斑石斑鱼冷冻精子(♂)与棕点石斑鱼(♀)杂交后代发育及生长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田永胜 唐江 +8 位作者 马文辉 成美玲 李振通 吴玉萍 张晶晶 王林娜 庞尊方 王晓梅 翟介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6-47,共12页
蓝身大斑石斑鱼(Epinephelus tukula)和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在自然环境中存在地理分布、繁殖时间和温度等方面的生殖隔离。本研究利用蓝身大斑石斑鱼冷冻精子与棕点石斑鱼卵人工授精,在水温为30℃、盐度为20的条件下... 蓝身大斑石斑鱼(Epinephelus tukula)和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在自然环境中存在地理分布、繁殖时间和温度等方面的生殖隔离。本研究利用蓝身大斑石斑鱼冷冻精子与棕点石斑鱼卵人工授精,在水温为30℃、盐度为20的条件下培育,对其胚胎发育、胚后变态发育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利用显微镜和解剖镜拍摄、记录胚胎发育和变态发育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序,统计了杂交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并对鱼苗生长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杂交受精卵经过1037min完成胚胎发育。原肠早期,在胚层一侧就形成了胚盾,神经管在胚孔封闭时也开始出现,在视泡和耳囊发育的同时,克氏囊(末球)也开始形成。在心脏跳动之前,胚体先开始抽动,当977min肌节发育到23对时,心脏开始间歇性的跳动,间歇时间24~40 s,心率98次/min;发育到1018 min时,间歇时间变短,心率约为93次/min;之后间歇性现象消失,心跳频率达到93次/min,这些现象在以往鱼类胚胎发育资料中均无记载。变态发育的典型特征是三叉棘的生长和退化,杂交幼鱼3 mm(10 d)时,形成背鳍棘和腹鳍棘;全长21.5 mm (35 d)时,三叉棘退化,完成变态发育;55.3 mm (45 d)时,表型特征与成体相似。冷冻精子的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分别为(76.67±5.77)%、(85.67±5.13)%和(6.33±1.54)%,与新鲜精子无显著差异(P<0.05)。鱼苗65 d时,体长达到8.89 cm,杂交后代体色趋于一致,且生长速度快;1龄时,平均全长和体重分别达(32.58±1.60) cm和(559.76±80.85) g。对比养殖实验显示,1龄棕点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后代体重是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后代的1.63倍,全长为1.24倍;这一时期的生长方程为W=0.0311L2.8079,R2=0.9886。研究结果表明,蓝身大斑石斑鱼和棕点石斑鱼杂交胚胎和胚后发育不存在遗传障碍,后代受精率和孵化率高、畸形率低,具有生长快杂交优势,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身大斑石斑鱼 棕点石斑鱼 杂交 胚胎发育 变态发育 成活率
下载PDF
胚龄对Dorper羊冷冻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永军 田秀娥 +1 位作者 陈玉林 马保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3年第5期10-11,共2页
通过胚胎移植技术 ,将 4胚龄、 5胚龄、 6胚龄、 7胚龄Dorper羊冷冻胚胎共计 1 1 9枚移植到 1 1 9只中国优秀地方绵羊品种—小尾寒羊体内 ,观察统计不同胚龄冷冻胚胎的移植妊娠率。以产羔记录统计的 4胚龄、 5胚龄、 6胚龄、 7胚龄冷冻... 通过胚胎移植技术 ,将 4胚龄、 5胚龄、 6胚龄、 7胚龄Dorper羊冷冻胚胎共计 1 1 9枚移植到 1 1 9只中国优秀地方绵羊品种—小尾寒羊体内 ,观察统计不同胚龄冷冻胚胎的移植妊娠率。以产羔记录统计的 4胚龄、 5胚龄、 6胚龄、 7胚龄冷冻胚胎的移植妊娠率分别为 4 3 75 %、6 5 1 2 %、 6 3 6 4%和 4 5 4 5 %。该试验结果表明 ,胚胎发育阶段即胚龄对冷冻胚胎移植效果具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龄 Dorper羊 冷冻胚胎 胚胎移植 影响因素 移植妊娠率 人工授精技术
下载PDF
男性年龄对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乜照燕 吴海峰 +4 位作者 张娜 郭丽娜 赵素英 甄秀丽 吕翠婷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目的:研究男性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按男方年龄将2008至2010年接受常规IVF-ET的夫妇170对分为3组,年龄<35岁组60例、35~39岁组77例,≥40岁组33例,观察男方年龄对IVF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 目的:研究男性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按男方年龄将2008至2010年接受常规IVF-ET的夫妇170对分为3组,年龄<35岁组60例、35~39岁组77例,≥40岁组33例,观察男方年龄对IVF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影响。结果:3组精液量[(3.10±1.22)ml vs(2.84±1.05)ml vs(2.80±0.79)ml]、精子浓度[(54.23±26.07)×106/ml vs(60.27±24.80)×106/ml vs(60.21±27.42)×106/ml]、活动率[(53.93±13.25)%vs(56.10±16.58)%vs(51.82±15.45)%]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0岁组的(a+b)级精子的百分率[(40.97±11.91)%]低于<35岁组[(48.47±11.78)%]和35~39岁组[(46.84±13.51)%],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40岁组精子正常形态[(11.76±5.97)%]与<35岁组[(15.25±6.94)%]相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方年龄≥40岁组的受精率(81.52%)、卵裂率(82.61%)、优质胚胎率(52.33%)、植入率(18.06%)、妊娠率(33.33%)与男方年龄<35岁组(分别为83.18%、82.68%、56.99%、22.40%、40.00%)和35~39岁组(分别为78.78%、80.66%、55.01%、21.74%、38.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方年龄≥40岁组患者的流产率(36.36%)与男方年龄<35岁组(8.33%)相比明显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男性年龄对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和精子正常形态率有一定影响,而与受精、胚胎质量、植入率、妊娠率、流产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年龄 体外受精 精液分析 胚胎发育 妊娠率
下载PDF
玉米胚发育过程中脱水耐性的变化 被引量:9
5
作者 罗银玲 宋松泉 +1 位作者 何惠英 兰芹英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1-309,共9页
对离体玉米胚脱水耐性的变化以及不同脱水速率对其脱水耐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授粉后16 d的玉米胚能耐轻微脱水,含水量从1.45降低到0.28g H2O g-1 DW时胚的萌发率为100%,但含水量低于0.1 g H2O g-1 DW时胚死亡.胚的脱水耐性随着发育逐渐... 对离体玉米胚脱水耐性的变化以及不同脱水速率对其脱水耐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授粉后16 d的玉米胚能耐轻微脱水,含水量从1.45降低到0.28g H2O g-1 DW时胚的萌发率为100%,但含水量低于0.1 g H2O g-1 DW时胚死亡.胚的脱水耐性随着发育逐渐加强,表现为电解质渗漏速率逐渐降低,萌发率和幼苗干重逐渐增加.授粉后20 d胚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较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低;授粉后24 d,这些酶的活性与授粉后20 d的正好相反.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呈下降趋势.不同脱水速率明显地影响胚的脱水耐性:在慢速脱水到含水量0.1~0.18 g H2O g-1 DW时,胚的萌发率和幼苗干重比快速脱水高,电解质渗漏速率比快速脱水低;在快速脱水条件下胚中的SOD、APX活性和MDA含量也比慢速脱水高;CAT活性的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胚 脱水耐性 种子发育 抗氧化酶 脱水速率
下载PDF
单纯男性因素不育患者行形态选择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对胚胎发育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龚艺 孟祥黔 +4 位作者 刘勉 王京 熊符 钟影 全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28-1433,共6页
目的使用放大系统对不育男性患者的精子进行形态选择性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MSI),观察IMSI技术能否改善因男性精液问题而不孕不育夫妇的助孕结局。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2013年1月-2014年11月共82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将行TESA(... 目的使用放大系统对不育男性患者的精子进行形态选择性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MSI),观察IMSI技术能否改善因男性精液问题而不孕不育夫妇的助孕结局。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2013年1月-2014年11月共82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将行TESA(经皮睾丸穿刺抽吸精子术)获得的睾丸精子通过放大系统(×6600)挑选后行卵母细胞注射(IMSI组),2013年1月-2014年11月共91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经TESA取精术后行常规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组);2014年1月-11月共44例畸精子症患者行形态选择性包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IMSI组),2014年1月-11月共71例畸精子症患者行常规ICSI治疗(ICSI组)。统计分析ICSI组和IMSI组患者的实验室结局和临床结局。结果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正常受精率IMSI组显著高于ICSI组(84.3%vs 77.0%)(P〈0.05);ICSI组的卵裂率95.5%,优胚率28.2%,囊胚形成率54.8%,种植率26.4%,临床妊娠率47.3%,流产率14%,梗阻性无精子症IMSI组患者的卵裂率96.7%,优胚率29.2%,囊胚形成率54.3%,种植率32.3%,临床妊娠率50.0%,流产率7.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畸精子症患者的正常受精率IMSI组显著高于ICSI组(68%vs 75.5%)(P〈0.05),囊胚形成率IMSI组显著高于ICSI组(54.6%vs 67.9%)(P〈0.05),ICSI组的卵裂率96.2%,优胚率27.6%,种植率28.2%,临床妊娠率43.7%,流产率9.7%;IMSI组患者的卵裂率95.2%,优胚率27.1%,种植率30.7%,临床妊娠率43.2%,流产率10.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睾丸精子经放大系统选择后行ICSI,正常受精率较传统ICSI有显著性提高;畸精子症患者射出的精液标本经放大系统挑选后行ICSI,正常受精率、囊胚形成率较传统ICSI有显著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精子细胞器形态学检测 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形态选择性卵母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胚胎发育 临床妊娠率
下载PDF
极低频磁场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李莹 刘兴发 +3 位作者 缪巍 周诚 张宜伟 邬红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95-1401,共7页
为探讨极低频磁场暴露对鱼类胚胎发育的影响,选取模式鱼种斑马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磁场间歇暴露的胚胎发育效应。分别将斑马鱼受精卵置于频率为50 Hz、磁感应强度为100和200μT的磁场中,每个磁感应强度按照不同时间暴露模式分为"1 h暴... 为探讨极低频磁场暴露对鱼类胚胎发育的影响,选取模式鱼种斑马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磁场间歇暴露的胚胎发育效应。分别将斑马鱼受精卵置于频率为50 Hz、磁感应强度为100和200μT的磁场中,每个磁感应强度按照不同时间暴露模式分为"1 h暴露/5 h间歇"、"2 h暴露/4 h间歇"、"3 h暴露/3 h间歇"和全天暴露组,统计分析了各组别间斑马鱼胚胎发育相关指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至96 h时,50 Hz、100μT的磁场暴露组胚胎存活率、畸形率、孵化率和心率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至48-60 h时,50 Hz、200μT的磁场暴露组胚胎孵化率降低(P〈0.05),在发育至36-60 h时,心率降低(P〈0.05),但在发育至72 h时,各指标恢复(P〉0.05)。可得结论:50 Hz、100μT磁场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无显著影响;50 Hz、200μT磁场暴露会延迟斑马鱼胚胎发育,降低斑马鱼心率,但具有可恢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磁场 暴露 斑马鱼 胚胎发育 死亡率 畸形率 孵化率 心率
下载PDF
异常形态精子对植入前胚胎发育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刘闯 马媛 +3 位作者 刘忠尖 曹泽磊 李博 王晓红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98-203,共6页
目的探讨异常形态精子(畸形率≥98%)对植入前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12月在唐都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ART助孕的2419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异常形态精子分为3组,即IVF对照组(畸形率≤96%,n=21... 目的探讨异常形态精子(畸形率≥98%)对植入前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12月在唐都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ART助孕的2419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异常形态精子分为3组,即IVF对照组(畸形率≤96%,n=2129)、IVF实验组(畸形率≥98%,n=90)和ICSI实验组(畸形率≥98%,n=200)。比较3组间植入前受精失败率(受精率<30%)、正常受精率、可用胚胎率等胚胎发育参数和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等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1)胚胎发育结果:组间比较,IVF实验组受精失败率显著高于IVF对照组(P<0.05),ICSI实验组的受精失败率为0;ICSI实验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IVF对照组和IVF实验组(P<0.05);IVF实验组可用胚胎率显著低于IVF对照组和ICSI实验组(P<0.05)。(2)妊娠结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IVF对照组、ICSI实验组相比,IVF实验组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发生率和活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对照组和ICSI实验组组间妊娠结局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IVF实验组的受精失败风险显著高于IVF对照组(P=0.002),可用胚胎率、活产率显著低于IVF对照组(P=0.002);ICSI实验组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IVF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活力正常、但异常形态精子率≥98%的患者,采用ICSI授精方式,能降低受精失败风险,提高正常受精率和可用胚胎率,同时提高妊娠率和活产率并降低流产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形态 受精失败 胚胎发育 流产率 活产率
下载PDF
授精后24-25h原核融合与IVF/ICSI-ET中胚胎早期发育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唐宁 王建业 +1 位作者 吕丹 郝天羽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3年第3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授精后24-25h原核融合能否作为评价胚胎早期发育能力和IVF/ICSI妊娠结局的指标。方法IVF或者ICSI后24-25h观察胚胎原核是否融合并据此将胚胎分为早期原核融合组和早期原核未融合组,比较两组胚胎在受精后第三天的发育情况;比较... 目的探讨授精后24-25h原核融合能否作为评价胚胎早期发育能力和IVF/ICSI妊娠结局的指标。方法IVF或者ICSI后24-25h观察胚胎原核是否融合并据此将胚胎分为早期原核融合组和早期原核未融合组,比较两组胚胎在受精后第三天的发育情况;比较分析使用24-25h原核融合的胚胎(早期原核融合组)进行第三天移植和未观察到原核是否融合的胚胎(未观察组)进行移植的妊娠结局。结果①结果显示,早期原核融合组的胚胎在IVF或者ICSI后第三天形成优质胚胎的比率要大于早期原核未融合组的胚胎,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②在年龄、移植胚胎数和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的基础之上,IVF-ET中使用早期原核融合组的胚胎进行第三天移植的妊娠率要高于未观察组的胚胎,ICSI-ET中使用两种胚胎进行移植的妊娠率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但是早期原核融合组的妊娠率略高于未观察组。结论授精后24-25h原核融合与第三天优质胚胎的形成和IVF/ICSI-ET的妊娠结局呈正相关,可以作为预测胚胎发育能力和IVF/ICSI-ET第三天移植胚胎筛选的形态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原核融合 胚胎早期发育 妊娠率
原文传递
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对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严正杰 蔡令波 +5 位作者 冯婷 马龙 陈娟 王媁 冒韵东 刘嘉茵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对卵母细胞体外受精、胚胎发育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93枚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解冻复苏,采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法受精,观察胚胎发育形态,经72 h体外培养后移植。结果成熟卵母细胞解冻复苏率为75.6%,正常受精率...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对卵母细胞体外受精、胚胎发育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93枚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解冻复苏,采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法受精,观察胚胎发育形态,经72 h体外培养后移植。结果成熟卵母细胞解冻复苏率为75.6%,正常受精率为72.6%,卵裂率为88.7%,优质胚胎率为48.9%。共移植19例,9例妊娠,已分娩2例,临床妊娠率为47. 3%。新鲜周期与冻卵解冻周期相比,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方法对成熟卵母细胞的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 玻璃化冷冻 胚胎发育 妊娠率
下载PDF
ICSI周期卵子成熟度对胚胎发育与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蒋益群 王珊珊 +2 位作者 张宁媛 徐志鹏 孙海翔 《中国性科学》 2015年第8期84-87,共4页
目的:研究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中卵子成熟度对受精、胚胎发育以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从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新鲜周期中未成熟卵子(MⅠ或GV)占获卵数50%及以上的ICSI周期为A组(n=33);2012年9月至12月,新鲜周期中... 目的:研究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中卵子成熟度对受精、胚胎发育以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从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新鲜周期中未成熟卵子(MⅠ或GV)占获卵数50%及以上的ICSI周期为A组(n=33);2012年9月至12月,新鲜周期中未成熟卵子小于获卵数的20%为ICSI周期为B组(n=138)。比较两组胚胎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多核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结果:A组(n=33)获卵261枚,成熟卵子118枚;其中受精率80.51%,正常受精率72.88%,多核率6.78%,优质胚胎率47.37%,妊娠率30.30%,种植率19.30%;B组(n=138)获卵1330枚,成熟卵子1146枚,其中受精率89.97%,正常受精率86.39%,多核率1.13%,优质胚胎率61.64%,妊娠率59.42%,种植率40.88%。A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而多核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ICSI周期中,未成熟卵子比例过高可能影响胚胎的发育潜能及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子成熟度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胚胎发育 临床妊娠率
下载PDF
胚胎动力学参数与胚胎发育潜能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世凯 薛林涛 +4 位作者 何冰 成俊萍 谭卫红 覃捷 黄红艺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年第9期763-766,共4页
目的探讨胚胎动力学参数与胚胎发育潜能之间的关系,为筛选发育潜能更好的胚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中心接受IVF/ICSI治疗的患者,来源为2PN的胚胎,采用time-lapse技术培养,共165枚。按照卵裂期和囊胚期常规胚胎评分标准进... 目的探讨胚胎动力学参数与胚胎发育潜能之间的关系,为筛选发育潜能更好的胚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中心接受IVF/ICSI治疗的患者,来源为2PN的胚胎,采用time-lapse技术培养,共165枚。按照卵裂期和囊胚期常规胚胎评分标准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胚胎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1)根据受精后第3天评分分为两组:1-2级胚胎组(rt=85)和3-4级胚胎组(n=80)。3-4级胚胎组在tPNa、tPNf和t2等参数比1-2级胚胎组有所延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二次卵裂(t3/t4)上3-4级胚胎组要比1-2级胚胎组有所提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受精后第5-6天评分分为三组:优质囊胚组(n=20)、可冻囊胚组(n=17)和劣质囊胚组(n=23)。可冻囊胚组tPNa和t2参数较优质囊胚组的发育速度稍微延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劣质囊胚组比优质囊胚组的发育速度显著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SC、tMf/p和tSB参数方面,可冻囊胚组和劣质囊胚组较优质囊胚组的发育速度都显著延迟,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tSC、tMf/p和tSB等时间参数可能与囊胚的形成具有相关性,可以用来预测胚胎的发育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差成像技术 胚胎发育 妊娠率 胚胎选择
下载PDF
广西木薯胚发育调查及幼胚离体培养 被引量:4
13
作者 陆柳英 曾文丹 +2 位作者 谢向誉 周慧文 严华兵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39-1544,共6页
[目的]调查广西3个木薯品种(系)果实、种子和胚的发育情况,进行幼胚离体培养,为广西木薯杂交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开花期采用开放式自然杂交进行授粉,11月采集3个木薯品种(系)果实约200粒,对果实、种子和胚等相关性状进行分类和测定... [目的]调查广西3个木薯品种(系)果实、种子和胚的发育情况,进行幼胚离体培养,为广西木薯杂交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开花期采用开放式自然杂交进行授粉,11月采集3个木薯品种(系)果实约200粒,对果实、种子和胚等相关性状进行分类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对幼胚进行胚成熟培养、成苗培养、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获得幼胚再生植株,计算胚成熟率、成苗率及移栽存活率.[结果]在木薯果实趋于成熟时采收获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类型中,根据发育阶段可将种皮颜色分为黑色(A)、棕色(B)、棕黄两色(C)、黄色顶端带黑点(D)、黄色(E)和白色(F)6种;各发育阶段单果平均种子数均小于3粒.当3个木薯品种(系)种皮颜色为A、B、C型时,果实较重、直径较长,胚发育较好,平均胚长分别为6.53~8.40、7.31~8.28、4.50~7.10 mm.除NZ199的A、B型外,3个品种(系)胚长均随种皮颜色加深而变长,表现为:A>B>C>D>E>F,胚长变化范围为0~10.66mm.可见胚率总体表现为:NZ199>SC5>J393;SC5和NZ199种皮为棕黄色时可见胚率最高,分别为66.7%和94.2%;至棕色时可见胚率分别降低至61.9%和80.6%;至黑色时SC5可见胚率降低至59.9%,NZ199则升高至85.2%;J393在种皮为黄色顶端带黑点时可见胚率为50.1%,至棕黄色、棕色时可见胚率分别降至48.8%和41.0%,以黑色种皮的可见胚率最高,为68.2%.3个木薯品种(系)果实重量与果实直径、可见胚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胚长与果实重量、果实直径呈显著正相关.幼胚离体培养胚成熟率为89.3%,成苗率为62.7%,移栽存活率为71.9%.[结论]3个木薯品种(系)同一果实内或相同发育阶段的不同种子内胚发育不一致;通过木薯果实的重量和直径可初步判断胚的大小;宜选择种皮颜色为棕黄色或黄色顶端带黑点的种子进行幼胚离体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胚发育 可见胚率 胚败育 广西
下载PDF
同源四倍体结球甘蓝胚胎发育和结实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轩淑欣 罗双霞 +2 位作者 张成合 申书兴 王彦华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8,共5页
利用Flankling荧光染色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同源四倍体和二倍体结球甘蓝的授粉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探讨了同源四倍体结籽率降低的原因。结果表明:四倍体结球甘蓝自交授粉后部分胚囊能够正常受精和胚胎发育,最终形成正常的种子;但... 利用Flankling荧光染色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同源四倍体和二倍体结球甘蓝的授粉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探讨了同源四倍体结籽率降低的原因。结果表明:四倍体结球甘蓝自交授粉后部分胚囊能够正常受精和胚胎发育,最终形成正常的种子;但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雌蕊柱头上花粉萌发量相对较少,进入花粉管的胚珠数和完成受精的胚珠率明显降低;胚胎发育进程一般晚2~3d;胚乳发育无明显的细胞化阶段。因此认为导致结球甘蓝四倍体结籽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四倍体花粉在其柱头上的萌发率和胚囊正常受精率都较低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同源四倍体 授粉受精 胚胎发育 结籽率
下载PDF
卵裂期胚胎冻融后发育速度可能作为胚胎植入潜能的评估参数 被引量:4
15
作者 丁锦丽 杨菁 +3 位作者 张艳 张怡 徐望明 龙文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606-611,共6页
目的分析卵裂期胚胎冻融后的发育速度与其临床结局的关系,探讨胚胎解冻后的发育速度能否成为评估其植入潜能的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卵裂期胚胎解冻后继续培养情况,比较1426个移植时无囊胚形成的周期(无囊胚形成组)及113个移植时已... 目的分析卵裂期胚胎冻融后的发育速度与其临床结局的关系,探讨胚胎解冻后的发育速度能否成为评估其植入潜能的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卵裂期胚胎解冻后继续培养情况,比较1426个移植时无囊胚形成的周期(无囊胚形成组)及113个移植时已有囊胚形成的周期(囊胚形成组,根据囊胚个数分为1个囊胚组和1个以上囊胚组)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无囊胚形成组与囊胚形成组的种植率(26.49%vs.34.96%)及临床妊娠率(45.09% vs.59.29%)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1个以上囊胚组的种植率(48.81%)、临床妊娠率(74.29%)均显著高于1个囊胚组(分别为28.57%、52.56%)及无囊胚形成组(分别为26.49%、45.09%)(P〈0.05),囊胚形成组及其两个亚组的多胎率较无囊胚形成组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8细胞胚胎组及融合胚胎组移植时形成囊胚的比例都显著高于8-细胞以下胚胎组(5.21% vs.11.50% vs.0.85%)(P〈0.05);且8-细胞胚胎组与融合胚胎组形成囊胚的比例也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分析表明,移植个数及移植的囊胚数与临床妊娠显著相关(P〈0.05)。结论卵裂期优质胚胎解冻后继续培养18~24h,部分胚胎已发育为囊胚,且这些胚胎的植入能力和发育潜能更好。对于解冻后培养有1个以上囊胚形成的患者,建议行选择性单胚胎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胚移植 囊胚 发育速度 种植率 临床妊娠率 多胎率
下载PDF
光质对‘红宝石无核’葡萄后代胚挽救体系的影响
16
作者 李玉玲 伍国红 +2 位作者 王勇 孙锋 苏来曼·艾则孜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2,共6页
以‘红宝石无核×SP6164’杂交后代为试材,设置不同颜色的光源及其组合,研究光质对‘红宝石无核’葡萄杂交胚挽救体系中胚发育、胚萌发及继代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胚萌发阶段,红光能显著提高剥胚率和成苗率;而继代生长阶段,对11... 以‘红宝石无核×SP6164’杂交后代为试材,设置不同颜色的光源及其组合,研究光质对‘红宝石无核’葡萄杂交胚挽救体系中胚发育、胚萌发及继代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胚萌发阶段,红光能显著提高剥胚率和成苗率;而继代生长阶段,对11个相关指标进行了隶属函数分析,显示所有处理中以红/蓝/白12∶4∶4表现最好,隶属函数值达到0.7001,综合表现最优,为本研究中胚挽救苗正常生长的适宜光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质 剥胚率 成苗率 胚挽救苗
下载PDF
褪黑素对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发生与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晏原 邱思源 +3 位作者 牛博文 娄银莹 尚瑞 华进联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3-75,79,共4页
褪黑素(melatonin,MT)是由哺乳动物松果体合成并分泌的一种吲哚类激素。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在卵子发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一方面通过抗氧化作用减少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另一方面通过调节相关激素代谢水平发挥作用。文章通过对... 褪黑素(melatonin,MT)是由哺乳动物松果体合成并分泌的一种吲哚类激素。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在卵子发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一方面通过抗氧化作用减少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另一方面通过调节相关激素代谢水平发挥作用。文章通过对褪黑素影响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发生过程的研究进展作一系统阐述,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MT) 卵母细胞 激素 胚胎发育 体外培养 抗氧化 囊胚率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胚胎培养基对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发育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朋粉 窦倩 +3 位作者 张乐 张丹 项云改 谭丽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1年第10期58-61,66,共5页
目的比较G-series系列培养基(Vitrolife)与Quinns advantage^(TM)序贯培养基(SAGE)对辅助生殖技术中胚胎体外发育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 目的比较G-series系列培养基(Vitrolife)与Quinns advantage^(TM)序贯培养基(SAGE)对辅助生殖技术中胚胎体外发育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体质量指数/获卵数/降调方案等筛选纳入人群,根据培养基及受精方式不同进行分组:采用IVF周期的分为Quinn’s组(289例)和Vitrolife组(99例),采用ICSI周期的分为Quinn’s组(161例)和Vitrolife组(60例)。比较同一受精方式两种不同培养基2PN受精率、2PN卵裂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总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胚胎植入率、早期流产率等的差异。结果不论IVF或ICSI周期,Vitrolife组的总优质胚胎率(IVF:60.62%vs 55.19%;ICSI:57.07%vs49.13%)、囊胚形成率(IVF:46.15%vs 34.93%;ICSI:49.17%vs 32.85%)、临床妊娠率(IVF:68.69%vs55.36%;ICSI:68.33%vs 49.69%)均显著高于Quinn’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显示,不同培养基和移植胚胎数是影响临床妊娠的因素。结论与Quinn’s advantage^(TM)序贯培养基相比,使用G-series系列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得到的优质胚胎更多,临床妊娠率也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基 胚胎发育 IVF/ICSI-ET 临床妊娠率
原文传递
低浓度二甲基亚砜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和成鱼生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英红 徐虹 孔庆鑫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62-665,共4页
目的探讨低浓度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和成鱼生殖的影响。方法用体积比为2×10^-7%、2×10^-6%、2×10^-5%、2×10^-4%的二甲基亚砜处理斑马鱼受精卵96 h,成鱼96 h或10 d。将胚胎及成鱼... 目的探讨低浓度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和成鱼生殖的影响。方法用体积比为2×10^-7%、2×10^-6%、2×10^-5%、2×10^-4%的二甲基亚砜处理斑马鱼受精卵96 h,成鱼96 h或10 d。将胚胎及成鱼交配所产受精卵24 hpf存活率,48 hpf及72 hpf孵化率与正常饲养的斑马鱼进行比较。结果2×10^-7%DMSO,2×10^-6%DMSO,和2×10^-5%DMSO处理胚胎后,24 hpf存活率,48 hpf和72 hpf孵化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二甲基亚砜处理成鱼96 h后,受精卵48 hpf孵化率都极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二甲基亚砜处理成鱼10 d后受精卵72 hpf孵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正常水饲养相比,低浓度二甲基亚砜对斑马鱼胚胎发育以及成鱼生殖均有影响,建议使用二甲基亚砜作为助溶剂时应做阴性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亚砜 斑马鱼 胚胎发育 生殖毒性
原文传递
拉萨裂腹鱼胚胎适宜孵化水温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本和 龚君华 +3 位作者 刘海平 王万良 王金林 何林强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6-103,共8页
为探索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胚胎适宜孵化水温,提高胚胎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初孵仔鱼畸形率,设置5℃、9℃、12℃、14℃、16℃、18℃、20℃、22℃共8个温度梯度进行拉萨裂腹鱼鱼卵孵化实验,统计各温度下的胚胎发育速度、鱼... 为探索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胚胎适宜孵化水温,提高胚胎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初孵仔鱼畸形率,设置5℃、9℃、12℃、14℃、16℃、18℃、20℃、22℃共8个温度梯度进行拉萨裂腹鱼鱼卵孵化实验,统计各温度下的胚胎发育速度、鱼卵受精率和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及形体指标。结果显示,拉萨裂腹鱼胚胎卵裂期发育最快,到囊胚期、原肠期、器官分化期及出膜期,每个发育时期积累时间逐渐增长;随温度的升高,胚胎发育时间缩短,发育速度加快。各温度条件下,胚胎发育时期与孵化时间均呈幂函数关系,孵化积温随温度升高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水温9~18℃的鱼卵受精率较高,均超过90%;水温12~16℃的孵化率较高,均超过95%;水温9~16℃的鱼苗畸形率较低,均低于4%。初孵仔鱼全长与孵化温度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不同水温的初孵仔鱼体高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卵黄囊体积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研究表明,适当提高孵化水温能缩短胚胎孵化周期,但水温过高会影响胚胎孵化率,增加初孵仔鱼畸形率,影响仔鱼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以及器官发育分化。综合考虑胚胎孵化周期、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及形体指标,拉萨裂腹鱼胚胎适宜孵化水温为1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裂腹鱼 胚胎发育 受精率 孵化率 畸形率 水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