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bispectral index-guided fast-track anesthesia using sevoflurane combined with dexmedetomidine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 embolization 被引量:32
1
作者 Chao-liang Tang Juan Li +6 位作者 Zhe-tao Zhang Bo Zhao Shu-dong Wang Hua-ming Zhang Si Shi Yang Zhang Zhong-yuan Xia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80-288,共9页
Dexmedetomidine has sedative, anxiolytic, analgesic, anti-sympathetic, and anti-shivering effects. Dexmedetomidine might be effective in combination with sevoflurane for anesthesia, but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 Dexmedetomidine has sedative, anxiolytic, analgesic, anti-sympathetic, and anti-shivering effects. Dexmedetomidine might be effective in combination with sevoflurane for anesthesia, but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with which to verify this hypothesis are lacking. In total, 12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mbolization of an intracranial aneurysm were recruited from Anhui Provincial Hospital and 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randomly allocated to two groups. After intraoperative administration of 2% to 3% sevoflurane inhalation, one group of patients received pump-controlled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1.0 ~tg/kg dexmedetomidine for 15 minutes followed by maintenance with 0.3 ~tg/kg/h until the end of surgery; the other group of patients only underwent pump-controlled infusion of saline. Bispectral index monitoring revealed that dexmedetomidine-assisted anesthesia can 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of spon- taneous breathing, time to eye opening, and time to laryngeal mask removal. Before anesthetic induction and immediately after laryngeal mask airway removal, the glucose and lactate levels were low, the S100~ and neuron-specific enolase levels were low, the perioperative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were stable, and postoperative delirium was minimal.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dexmedetomidine can effectively assist sevoflurane for anesthesia during surgical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shorten the time to consciousness and extubation, reduce the stress response and energy metabolism, stabilize hemodynamic parameters, and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thereby reducing the damage to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his trial was registered at the 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 (http://www.chictr.org. cn/) (registration number: ChiCTR-IPR- 16008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DEXMEDETOMIDINE SEVOFLURANE bispectral index fast-track anesthesia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stress response NEUROPROTECTIO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暂时性方形脱发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刘震 周树虎 高明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18,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因发作性肢体抽搐1年半就诊。既往脑外伤病史10年余,曾行手术治疗,头部遗留金属固定物,吸烟史30余年。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正常,言语流利。左侧瞳孔3 mm,对光反射存在,右眼失明。双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 1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因发作性肢体抽搐1年半就诊。既往脑外伤病史10年余,曾行手术治疗,头部遗留金属固定物,吸烟史30余年。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正常,言语流利。左侧瞳孔3 mm,对光反射存在,右眼失明。双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感觉、共济检查正常。四肢腱反射正常对称存在。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颅脑CT:鞍区左旁见椭圆形略高密度影,截面约17 mm×12 mm,边缘见多发致密影,动脉瘤与颅内肿瘤性病变待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放射性脱发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探讨
3
作者 李奔 付星星 叶鹏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宿迁市中医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5)采取传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宿迁市中医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5)采取传统栓塞术方式,观察组(n=45)采取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方式。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所用时间;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评估两组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预后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为(4.52±0.18)分,高于对照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为(1.35±0.17)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87、43.201,P均<0.05)。此外,观察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疾病时可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方式,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患者预后质量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微导管塑形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预后
下载PDF
麻醉性镇痛药联用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中的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兰海涛 王卉 季书彪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观察芬太尼、舒芬太尼分别与瑞芬太尼联用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患者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瑞芬太尼组(FR组)和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组(SR组),每组2... 目的观察芬太尼、舒芬太尼分别与瑞芬太尼联用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患者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瑞芬太尼组(FR组)和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组(SR组),每组2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麻醉诱导:F组和FR组患者静脉注射3μg·kg-1芬太尼,SR组患者静脉注射0.5μg·kg-1舒芬太尼,余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插管后行间歇正压通气,并调整呼吸参数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0~35 mm Hg(1 mm Hg=0.133 k Pa)。麻醉维持:3组患者均采用微量泵持续泵注丙泊酚6~8 mg·kg-1·h-1、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 mg·kg-1·h-1,同时FR组和SR组患者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手术结束前5 min停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丙泊酚,瑞芬太尼输注至手术结束时,诱导后每60 min F组、FR组患者静脉注射0.1 mg芬太尼,SR组患者静脉注射5μg舒芬太尼。监测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术中1 h(T3)、拔管后1(T4)、5 min(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1 min、拔管后10 min时的警觉/镇静(OAA/S)评分,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T0时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T1时MAP、HR较T0时降低,T2、T4时MAP、HR较T0时增高(P〈0.05);FR组患者T1、T3时MAP、HR较T0时降低,T2、T4时MAP、HR较T0时增高(P〈0.05);SR组患者T1、T2、T3、T4时MAP、HR均较T0时降低(P〈0.05)。FR组患者T3时及SR组患者T2、T3、T4时MAP、HR较F组同时点降低(P〈0.05)。SR组患者T2、T4时MAP、HR比FR组同时点显著降低(P〈0.05)。3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后1、10 min OA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性镇痛药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血流动力学 苏醒质量
下载PDF
流程优化护理联合前瞻性护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阮婷婷 贾云玲 路梦文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流程优化护理联合前瞻性护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2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流程优化护理联合前瞻性护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2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2)与对照组(n=38)。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流程优化护理联合前瞻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1、2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及出院时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6)评分。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NIHSS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2个月时,2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2个月时,2组患者ADL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2个月时,2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SF-6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活力及总体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SF-6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活力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优化护理联合前瞻性护理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中,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术后抑郁、焦虑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流程优化护理 前瞻性护理
下载PDF
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对颅内动脉栓塞术患者费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邵文蕊 邓应梅 李天舒 《中国病案》 2021年第5期19-22,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医耗联动改革前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各项费用的变化,探究此次医改政策对医院经济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诊疗服务质量、完善医院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取某院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ICD-9-CM-3编码为39.72的住院病... 目的通过比较医耗联动改革前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各项费用的变化,探究此次医改政策对医院经济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诊疗服务质量、完善医院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取某院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ICD-9-CM-3编码为39.72的住院病案进行检索,选取接受颅内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6月15日为时间节点分成医耗联动改革前和医耗联动改革后2组数据,各338例,分析医耗联动改革前后该项手术患者各项费用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床位费、麻醉费、手术治疗费、药费、监护及辅助呼吸设备费、手术用材料费明显增加,麻醉费用上升184.48%,最显著,治疗、检查用材料费明显减少(P<0.05),分别下降9.2%和44.31%,诊查费、护理费、化验费、介入用材料费及其他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天数、付款方式是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后,对于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项目费用有所升高,材料费有所下降,符合改革预期及国家改革目标,医院需要继续控制资源消耗,减轻患者负担,促进医院持续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医耗联动综合改革 住院费用 高值耗材
原文传递
真性后交通动脉瘤7例介入治疗体会
7
作者 杜斌 方向 +1 位作者 李娟 彭洪海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4期173-175,193,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真性后交通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病病房自2010年1月~2014年3月通过血管介入治疗的真性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共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 7例手术... 目的探讨颅内真性后交通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病病房自2010年1月~2014年3月通过血管介入治疗的真性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共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 7例手术均顺利,1例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及出院前颅脑CT证实无脑积水发生,1例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无一例死亡。结论真性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有确切疗效,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后交通动脉瘤 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分析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5
8
作者 庹必灿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15期136-136,138,共2页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基础护理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l...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基础护理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能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围手术期 护理效果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程海鸥 程宝春 詹海斌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809-814,F0003,共7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围手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12月于黄山首康医院神经外科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236例SAH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所有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情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围手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12月于黄山首康医院神经外科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236例SAH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所有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情况,根据围手术期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44)和非感染组(n=192),记录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术中有无临时阻断、动脉瘤位置、三酰甘油、脂蛋白种类、CT-Fisher分级、高血压史、动脉瘤直径和数量、白蛋白、Hunt-Hess分级、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穿刺次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SAH患者围手术期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SAH患者治疗成功率为1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在高血压史、动脉瘤直径和数量、白蛋白、Hunt-Hess分级、入院时GCS评分、穿刺次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高血压史、动脉瘤直径≥8 mm、动脉瘤数量多发、白蛋白≤35.12 g/L、Hunt-Hess分级为Ⅲ~Ⅳ级、入院时GCS评分>5分、穿刺次数>2次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SAH围手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所有因素积分总分为314.84分,对应的值即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SAH的围手术期感染率(14.96%)。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SAH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有高血压史、动脉瘤直径≥8 mm、动脉瘤数量多发、白蛋白≤35.12 g/L、Hunt-Hess分级为Ⅲ~Ⅳ级、入院时GCS评分>5分、穿刺次数>2次均是导致SAH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并积极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围手术期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
10
作者 于莉娜 霍颖 +1 位作者 丁丽娜 王迅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第15期2763-2767,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寻找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介入中心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并以存在术后再破裂出血的49(6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寻找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介入中心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并以存在术后再破裂出血的49(61.25%)例为观察组,未出现术后再破裂出血的31(38.75%)例为对照组,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再破裂出血产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对应的护理策略。结果单因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病程、吸烟史、心脏病史、糖尿病史、动脉瘤位置、动脉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高血压病史、宽颈动脉瘤情况、哥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为导致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再破裂出血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影响因素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0、0.729、0.778,敏感性较高。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再破裂出血产生可能与年龄、高血压病史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有关,因此在护理中应继续优化术后预防性护理流程,减少再破裂出血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再破裂出血 护理策略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对aSAH患者预后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周雪华 傅谨 钱聪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7期1212-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效果及对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60例高分级aSA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实验组、... 目的探讨应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效果及对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60例高分级aSA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显微镜下夹闭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GOS评分、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1、2、3个月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免疫球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时刻降低,实验组术后1 d的IgA、IgG、IgM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对于高分级aSAH患者,采取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GOS评分,维持免疫球蛋白水平,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高分级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GOS评分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喉罩吸入麻醉联合舒更葡糖钠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苏醒质量的影响
12
作者 王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51-55,共5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经喉罩吸入麻醉与舒更葡糖钠联合应用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接收的87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 目的:观察并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经喉罩吸入麻醉与舒更葡糖钠联合应用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接收的87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观察组(n=42),对照组给予喉罩吸入麻醉联合新斯的明,观察组给予喉罩吸入麻醉联合舒更葡糖钠。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苏醒质量、肌松残余率、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用药前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5、15、30 min,对照组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均升高,观察组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用药后1、5、15、30 min,观察组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罩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10、20、30 min肌松残余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咳嗽、呼吸抑制、干呕、疼痛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吸入麻醉与舒更葡糖钠联合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中,能够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减少肌松残余,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喉罩吸入麻醉 舒更葡糖钠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多巴胺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中的应用
13
作者 车军 金炳植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9期24-25,共2页
目的评价多巴胺静脉泵注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ASA分级Ⅱ~Ⅲ级患者40例,随机分为多巴胺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多巴胺组术中静脉泵注多巴胺2~4μg/(kg?min),对照组静脉泵注同等容量生理盐水... 目的评价多巴胺静脉泵注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ASA分级Ⅱ~Ⅲ级患者40例,随机分为多巴胺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多巴胺组术中静脉泵注多巴胺2~4μg/(kg?min),对照组静脉泵注同等容量生理盐水。每组以丙泊酚静脉泵注4 mg/(kg?h),瑞芬太尼6μg/(kg?h)麻醉维持,术中静脉泵注尼莫地平2~4μg/(kg?min),并维持平均动脉压60~75 mm Hg。观察两组麻醉医师暴露在放射线下的时间,麻醉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多巴胺组术中麻醉医师暴露在放射线下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时间及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巴胺静脉泵注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能减少麻醉医师暴露在放射线下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全身麻醉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下载PDF
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在经DSA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控制性降压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德峰 王丽杰 +3 位作者 王雷 吴涛 安刚 吴崇天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7年第8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用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2例颅内动脉瘤行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硝酸甘油组;B组为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组。...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用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2例颅内动脉瘤行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硝酸甘油组;B组为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组。每组各16例。结果B组术中心率(HR)及心肌耗氧量(RPP)值明显低于A组(P〈0.01);B组术中硝酸甘油的用药量明显低于A组(P〈0.01);A组术中有2例动脉瘤破裂改行开颅手术,而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的心脑栓塞、苏醒延迟等并发症。结论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经DSA行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中控制性降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脉瘤栓塞术 硝酸甘油 艾司洛尔 控制性降压
原文传递
血管内新型液体栓塞剂CAP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正松 程吉才 石忠松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 研制一种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液体栓塞剂—醋酸纤维素聚合物(CAP) 。方法 寻找自制CAP溶液的最佳配比; 在12 只家兔右侧股动脉内注入此溶液, 观察栓塞效果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表明CAP溶液最佳配比为250... 目的 研制一种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液体栓塞剂—醋酸纤维素聚合物(CAP) 。方法 寻找自制CAP溶液的最佳配比; 在12 只家兔右侧股动脉内注入此溶液, 观察栓塞效果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表明CAP溶液最佳配比为250mgCAP、3ml DMSO和800mgBi2O3 。此溶液易于通过微导管, 不产生粘堵, 凝固约需5 分钟; 并且具有组织相容性好、无毒副作用和栓塞血管腔完全牢固持久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 颅内动脉瘤 CAP 栓塞疗法 液体栓塞剂
原文传递
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腰大池引流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加浩 邓引生 蒋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6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将腰大池引流术应用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共5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S组和D组,D组实施常规腰穿术放脑脊液,S组实施腰大池引流术放脑脊液,对... 目的分析将腰大池引流术应用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共5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S组和D组,D组实施常规腰穿术放脑脊液,S组实施腰大池引流术放脑脊液,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评分和平均引流时间以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S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评分优于D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评分(P<0.05);S组患者的平均引流时间(8.53±1.22)低于D组患者的平均引流时间(10.06±2.05)(P<0.05);S组患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组患者的(P<0.05)。结论对实施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予以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平均引流时间,并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引流术 常规腰穿术放脑脊液 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 治疗 引流时间 并发症 临床指标
下载PDF
采用自制钨丝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正松 戴钦舜 +1 位作者 江涛 李俊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5-27,共3页
在14只家犬双侧颈动脉上,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制作动脉瘤模型。3周后用自制钨丝微弹簧圈,在电视透视监视下,经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模型,而保留载瘤动脉血流。分单纯弹簧圈栓塞、弹簧圈栓塞加通微直流电凝和自身对照3个组。栓塞后48... 在14只家犬双侧颈动脉上,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制作动脉瘤模型。3周后用自制钨丝微弹簧圈,在电视透视监视下,经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模型,而保留载瘤动脉血流。分单纯弹簧圈栓塞、弹簧圈栓塞加通微直流电凝和自身对照3个组。栓塞后48小时,4周和4个月,分别进行了颈动脉造影、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栓塞效果和相应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对比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动脉瘤 栓塞疗法 微弹簧圈
原文传递
钨丝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18
作者 马龙义 王长坤 +1 位作者 罗祺 侯凯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1998年第3期204-205,共2页
血管内栓塞术;;颅内动脉瘤;;
关键词 血管内栓塞术 动脉瘤 钨丝弹簧圈 颅内肿瘤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微弹簧圈栓塞治疗
19
作者 杜仁法 李天晓 孙红卫 《河南外科学杂志》 1998年第2期109-110,共2页
采用介入放射学方法对6例颅内动脉瘤和1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进行了国产微弹簧圈的栓塞治疗。结果4例脑动脉瘤瘤腔栓塞90%,另2例瘤腔完全充填闭塞。14例CCF有12例栓塞满意,栓塞后一周杂音逐渐消失。2例行2次栓塞。本组结果提示微弹簧圈... 采用介入放射学方法对6例颅内动脉瘤和1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进行了国产微弹簧圈的栓塞治疗。结果4例脑动脉瘤瘤腔栓塞90%,另2例瘤腔完全充填闭塞。14例CCF有12例栓塞满意,栓塞后一周杂音逐渐消失。2例行2次栓塞。本组结果提示微弹簧圈栓塞是颅内动脉瘤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对其适应证和并发症的预防应当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术 动脉瘤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