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官山白颈长尾雉活动区域海拔高度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1
作者 徐言朋 郑家文 +6 位作者 丁平 蒋萍萍 蔡路昀 黄晓风 姚小华 徐向荣 余泽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7-343,共7页
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无线电遥测的方法在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5只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的活动区域进行了跟踪监测,结合GIS技术和样方法分析其活动区域的海拔高度随季节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拔400-600m... 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无线电遥测的方法在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5只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的活动区域进行了跟踪监测,结合GIS技术和样方法分析其活动区域的海拔高度随季节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拔400-600m为白颈长尾雉全年最适活动带,其主要活动区域的海拔高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夏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水源是其冬季喜欢在低海拔区域活动的最主要原因;而距林缘距离、灌木数量、灌木种数、灌木盖度等与增加食物丰富度和隐蔽度相关的因子是促使它们在春季和夏秋季倾向于在高海拔区域活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区域 垂直移动 季节变化 SYRMATICUS ellioti
下载PDF
A genetic diversity comparison between captive individuals and wild individuals of Elliot’s Pheasant (Syrmaticus ellioti) using mitochondrial DNA 被引量:5
2
作者 蒋萍萍 郎秋蕾 +2 位作者 方盛国 丁平 陈黎明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13-417,共5页
Maintaining genetic diversity is a major issue in conservation biology. In this study, we demonstrate the differences of genetic diversity levels between wild and captive individuals of Elliot’s Pheasant Syrmaticus e... Maintaining genetic diversity is a major issue in conservation biology. In this study, we demonstrate the differences of genetic diversity levels between wild and captive individuals of Elliot’s Pheasant Syrmaticus ellioti. Wild individuals showed a higher genetic diversity level than that of the captive individuals. Nucleotide diversity and haplotype diversity of wild individuals were 0.00628 and 0.993, while those of captive individuals were 0.00150 and 0.584 respectively. Only 3 haplotypes of mtDNA control region sequence were identified among 36 captive individuals, while 16 unique haplotypes were identified among the 17 wild individuals in this study. One captive haplotype was shared by a wild individual from Anhui Province. It is concluded that a low number of founders was the likely reason for the lower level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captive group. Careful genetic man- agement is suggested for captive populations, particularly of such an endangered species, to maintain genetic variability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ol region HAPLOTYPE Genetic diversity Mitochondrial DNA Syrmaticus ellioti
下载PDF
Metabolism and thermoregulation between Mrs Hume's Pheasant(Syrmaticus humiae) and Elliot's Pheasant(S.ellioti) 被引量:6
3
作者 骆鹰 庾太林 +3 位作者 黄乘明 赵彤 李汉华 李常健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6-402,共7页
To understand metabolic adaptations,the basal metabolic rate(BMR) of Mrs Hume's Pheasant(Syrmaticus humiae) and Elliot's Pheasant(Syrmaticus ellioti) were investigated.Metabolic rate(MR),body temperature(Tb... To understand metabolic adaptations,the basal metabolic rate(BMR) of Mrs Hume's Pheasant(Syrmaticus humiae) and Elliot's Pheasant(Syrmaticus ellioti) were investigated.Metabolic rate(MR),body temperature(Tb) and thermal conductance(C) were determined in both species at a temperatrue range of 5-35 ℃,respectively.Oxygen consumption was measured with a closed circuit respirometer.The thermal neutral zones(TNZ) were 24.5-31.6 ℃,and 23.0-29.2 ℃,respectively.With a temperature range of 5-35 ℃,Mrs Hume's Pheasant and Elliot's Pheasant could maintained stable Tb at a mean of(40.47±0.64) and(40.36±0.10) ℃,respectively.Mean BMRs within TNZs were(1.36±0.84) mLO2/(g.h) for Mrs Hume's Pheasant and(2.03±0.12) mLO2/(g.h) for Elliot's Pheasant,which were 77% and 86% of the expected value based on their body mass,respectively.Thermal conductance of Mrs Hume's Pheasant and Elliot's Pheasant were(0.12±0.01) and(0.17±0.01) mLO2/(g.h.℃),below the lower critical temperature,respectively,which were 119% and 124% of the expected value based on their body mass,respectively.The ec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species were low metabolic rate,high body temperature,and high thermal conductance,which allow both species to better adapt to the warmer climate environment in sou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rmaticus humiae Syrmaticus ellioti Body temperature Basal metabolic rate Thermal conductance
下载PDF
白颈长尾雉栖息地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48
4
作者 石建斌 郑光美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75-283,共9页
1992年10月至1993年5月,在浙江省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利用无线电追踪技术和野外直接观察等采样方法对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elioti)各季节栖息地及其食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颈长尾雉的栖息地随... 1992年10月至1993年5月,在浙江省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利用无线电追踪技术和野外直接观察等采样方法对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elioti)各季节栖息地及其食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颈长尾雉的栖息地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与取食活动密切相关;白颈长尾雉的食性随季节而变化;其对栖息地的利用不是均匀的,存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差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纲 鸡形目 白颈长尾雉 栖息地 季节变化
下载PDF
白颈长尾雉繁殖生态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丁平 诸葛阳 张词祖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39-145,共7页
白颈长尾雉以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和人工针叶林等3种类型的植被生境为其典型的繁殖地,植物群落乔木层盖度一般均在90%左右。雄鸟的求偶炫耀行为有3种形式,即初发情炫耀、深发情炫耀和交配前炫耀。每天出现两个高峰,上午为7:00—... 白颈长尾雉以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和人工针叶林等3种类型的植被生境为其典型的繁殖地,植物群落乔木层盖度一般均在90%左右。雄鸟的求偶炫耀行为有3种形式,即初发情炫耀、深发情炫耀和交配前炫耀。每天出现两个高峰,上午为7:00—9:00,下午为1:00—3:00。雄雉发情交配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雌雉产卵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该雉营地面巢,每窝产卵5~8枚,孵化期为24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颈长尾雉 繁殖生态
下载PDF
白颈长尾雉的活动区 被引量:16
6
作者 石建斌 郑光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4期513-519,共7页
对浙江省乌岩岭自然保护区白颈长尾雉进行了无线电遥测,结果表明:白颈长尾雉的月活动区大小为0.170~0.267km2,在冬季和繁殖期其活动区有增大的趋势;白颈长尾雉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垂直迁移现象;秋季、冬季的活动区与... 对浙江省乌岩岭自然保护区白颈长尾雉进行了无线电遥测,结果表明:白颈长尾雉的月活动区大小为0.170~0.267km2,在冬季和繁殖期其活动区有增大的趋势;白颈长尾雉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垂直迁移现象;秋季、冬季的活动区与繁殖期不同,这表明白颈长尾雉各季所要求的栖息条件也不相同;白颈长尾雉月活动区面积大于生活于同一地区的黄腹角锥的月活动区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颈长尾雉 活动区 无线电遥测
下载PDF
珍禽源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微生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谌南辉 邓舜洲 +4 位作者 郭松林 朱芝秀 张锦华 李彦萍 谌澄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41-245,共5页
从一起以眼炎、呼吸道症状及腹泻为主症的美国七彩山鸡、白颈长尾雉所分离的17 株奇异变形杆菌,其培养性状及生化特性基本一致, 均表现出特有的迁徒生长现象。16 株菌对3 种敏感药物 C F P、 A K N、 G E N 的药敏试验... 从一起以眼炎、呼吸道症状及腹泻为主症的美国七彩山鸡、白颈长尾雉所分离的17 株奇异变形杆菌,其培养性状及生化特性基本一致, 均表现出特有的迁徒生长现象。16 株菌对3 种敏感药物 C F P、 A K N、 G E N 的药敏试验经方差分析, 菌株间差异不显著, 对 C F P 一致显示双抑菌环现象。经系统聚类分析, 可细分为4 个类型。另外, 均对 C M P、 O X A、 S X T、 E P Y、 V A N、 T E T 六种抗生素耐药。由拮抗试验, 可将17 株菌划分4 个 Dienes型。通过动物回归试验, 分离株对小鼠有较强的致死性作用, 雏伊莎公鸡人工造病成功, 并从死亡例中回收到相应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颈长尾雉 七彩山鸡 奇异变形杆菌 微生物学
下载PDF
江西大岗山年珠林场白颈长尾雉和白鹇的秋季食物组成 被引量:12
8
作者 彭长根 楚国忠 郭晶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74-578,共5页
1992年11月和1993年10月,在江西大岗山年珠实验林场分析了3只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ellioti)和5只白鹇(Lophuranycthemerafokiensis)k嗉囔和胃内的食物组成。植物性食... 1992年11月和1993年10月,在江西大岗山年珠实验林场分析了3只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ellioti)和5只白鹇(Lophuranycthemerafokiensis)k嗉囔和胃内的食物组成。植物性食物共17科25种,包括果实、种子和叶片,壳斗科和樟科种类最多(各4种),其次是禾本科(3种),植物性食物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白颈长尾雉的重要食物种类有:苦槠和青冈的种子,竹根七的叶片及节肢动物;白鹇的重要食物种类有:苦槠和樟树的种子,毛药红淡、山黄皮、软条七蔷薇、木的种子和果实,淡竹叶的种子以及黄脊竹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颈长尾雉 白鹇 食物组成 江西大岗山
下载PDF
官山自然保护区白颈长尾雉季节性生境选择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鹏 张微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6005-6013,共9页
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2015年7月至11月在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对白颈长尾雉不同生活史阶段的(繁殖期、育雏期、繁殖后期)生境选择进行了比较研究。调查了6条样线上的126个样方,选取与其生境相关的17个因子进行了观察与测量。研究结果表... 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2015年7月至11月在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对白颈长尾雉不同生活史阶段的(繁殖期、育雏期、繁殖后期)生境选择进行了比较研究。调查了6条样线上的126个样方,选取与其生境相关的17个因子进行了观察与测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活史阶段各生境选择样方负荷绝对值较大的因子在各主成分中的序位不尽相同,即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随生活史阶段而变化。卡方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生活史阶段,白颈长尾雉对林型、坡向、坡度、灌木高度、草本高度和水源距离6个生态因子上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11个生态因子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典则判别结果显示,白颈长尾雉在不同生活史阶段在生境选择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又有较为明显的差异。逐步判别表明,在不同生活史阶段,白颈长尾雉生境选择差异上有一系列的生态因子发挥作用,依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草本数量、落叶层盖度、乔木盖度、海拔和乔木数量,由这5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生境选择差异的正确区分率为80.3%。繁殖期和越冬期食物条件是影响白颈长尾雉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而育雏期则为隐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颈长尾雉 生境选择 判别分析 官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雷公山保护区白颈长尾雉生境利用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必锋 李萍 +4 位作者 李登江 郑德谋 余德会 杨宗才 田洪金 《贵州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44-49,共6页
生境是动物生存和繁衍的场所,生境的质量及其可利用程度是决定动物种群存亡的关键。本文应用ArcGIS对DEM的海拔和坡向数据进行自然间断点分级(Jenks)和重分类(Reclass),各分为4个梯度后与4个植被类型进行叠加分析(Intersect),系统性抽... 生境是动物生存和繁衍的场所,生境的质量及其可利用程度是决定动物种群存亡的关键。本文应用ArcGIS对DEM的海拔和坡向数据进行自然间断点分级(Jenks)和重分类(Reclass),各分为4个梯度后与4个植被类型进行叠加分析(Intersect),系统性抽样64个固定样地,利用红外相机开展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监测和生境利用调查。结果显示:雷公山保护区白颈长尾雉对低海拔和中低海拔有选择性,对坡向无选择性,对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有选择性。应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丰富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和多样性,为白颈长尾雉等鸟类提供更多的栖息场所及食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颈长尾雉 雷公山保护区 红外相机 生境利用
下载PDF
笼养白颈长尾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被引量:8
11
作者 姚艳 姜卫星 +3 位作者 唐松元 兰玉红 张锐 李立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44-46,50,共4页
以325.00~450.00 g的成年笼养白颈长尾雉为研究对象,对笼养白颈长尾雉(15♂,17♀)的24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按性别分组统计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所测生理生化指标在性别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白颈长尾雉血液生... 以325.00~450.00 g的成年笼养白颈长尾雉为研究对象,对笼养白颈长尾雉(15♂,17♀)的24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按性别分组统计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所测生理生化指标在性别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白颈长尾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一结果能为白颈长尾雉疾病诊断、治疗和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颈长尾雉 血液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湖南省白颈长尾雉适宜栖息地预测
12
作者 徐亚兰 杨智敏 +3 位作者 卢盛俊 周帆 周彭晨 王斌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67-273,共7页
湖南省是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分析其潜在适生区对该物种保护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综合考虑地形、水源、气候、植被、土地类型以及人为干扰等多项因子,结合有效的白颈长尾雉分布点,利用最大熵(maximum e... 湖南省是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分析其潜在适生区对该物种保护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综合考虑地形、水源、气候、植被、土地类型以及人为干扰等多项因子,结合有效的白颈长尾雉分布点,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 Maxent)模型预测湖南省白颈长尾雉的适宜栖息地。结果显示, Maxent模型10次重复运行训练集的平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值为0.964,预测结果优秀;到县道距离(dis_x)、最暖季度降水量(bio18)、到混交林距离(dis_mxf)和平均气温日较差(bio2)是影响白颈长尾雉适宜栖息地分布的主要因子,到稀树草原距离(dis_sav)、海拔(altitude)和到荒地距离(dis_bar)对其分布的影响也较大,其余因子具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显著;白颈长尾雉适生区面积为4.76×10^(4)km^(2),主要位于湘西、湘南的山地,但适宜栖息地破碎化程度较高,整体较为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Maxent)模型 白颈长尾雉 湖南省 适宜栖息地
下载PDF
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的人工繁殖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松 方秀峰 黄接棠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98-102,共5页
在充分进行野外生态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拟态的人工鸟园,鸟园内第一代白颈长尾雉系自野外采集的卵和幼雏,经人工育成,在鸟园内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第二代卵经人工孵化,受精率81.7%、孵化率50%、育雏存活率85.2%。本项研究在鸟园设... 在充分进行野外生态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拟态的人工鸟园,鸟园内第一代白颈长尾雉系自野外采集的卵和幼雏,经人工育成,在鸟园内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第二代卵经人工孵化,受精率81.7%、孵化率50%、育雏存活率85.2%。本项研究在鸟园设计、人工饲养的食物、发情产卵期管理、卵的人工孵化、育雏管理、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进展,在完全人工条件下育成第二代白颈长尾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颈长尾雉 人工繁殖 鸟园设计 人工饲养 人工孵化 育雏管理 饲养管理 疾病防治
下载PDF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种雉类生态位在时间上的分离 被引量:5
14
作者 谢培根 胡娟 +6 位作者 陈昕旸 李耀宇 李婷婷 郭瑞 许丽娟 宋虓 徐爱春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55-963,共9页
为探究同域分布的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的日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差异,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置120台红外相机开展野外监测,采用核密度... 为探究同域分布的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的日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差异,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置120台红外相机开展野外监测,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重叠系数对3种雉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日活动节律上,3种雉类均为以晨昏活动为主的昼行性动物,全年日活动节律重叠系数均较高,但活动高峰不完全重叠。(2)3种雉类日活动节律季节性变化明显,春、秋和冬季生态位分离主要体现在清晨的活动高峰上,但黄昏时的活动高峰基本无差别。(3)3种雉类夏季的活动时间较其他季节延长、活动频率增加,白颈长尾雉(05:00—07:00和17:00—19:00)和勺鸡(05:00—07:00和14:00—16:00)仍保持早晚2个活动高峰的双峰型,但白鹇则变化为单峰型(09:00)。综上表明,3种雉类各季节的日活动节律重叠系数均低于全年总体水平,若将采集的全年数据合并分析可能会掩盖季节间的差异。3种雉类的生态位在时间上的分离,为保护区在不同季节有针对性地制定雉类保护策略提供依据,建议在今后的活动节律研究中充分考虑季节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节律 生态位分离 红外相机 白颈长尾雉 白鹇 勺鸡
下载PDF
笼养白颈长尾雉和黑颈长尾雉冬季能量代谢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骆鹰 庾太林 +2 位作者 李汉华 庞玉婷 陈莹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5-147,151,共4页
采用全部收粪法试验、代谢试验和统计分析,对不同日龄组白颈长尾雉(Syrrnaticus ellioti)和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的能量代谢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冬季3~4年种鸡组白颈长尾雉和黑颈长尾雉每只每天平均摄入能分别为(461.90... 采用全部收粪法试验、代谢试验和统计分析,对不同日龄组白颈长尾雉(Syrrnaticus ellioti)和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的能量代谢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冬季3~4年种鸡组白颈长尾雉和黑颈长尾雉每只每天平均摄入能分别为(461.90±129.06)KJ和(425.67±61.24)KJ,能量代谢率分别为(87.14±1.56)%和(89.66±1.09)%;210日龄组白颈长尾雉和黑颈长尾雉每只每天平均摄入能分别为(492.78±160.41)KJ和(560.59±133.18)KJ;能量代谢率分别为(84.83±2.25)%和(86.98±1.26)%,这说明冬季黑颈长尾雉的能量代谢率高于白颈长尾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颈长尾雉 黑颈长尾雉 能量代谢
下载PDF
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的红外相机监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苏英钰 毛坤财 +4 位作者 程彬彬 刘洁 黎敏灵 左文波 张微微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0-1038,共9页
2015年1月—2016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进行监测,共布设28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5643 d,共获得有效照片2820张,记录到兽类(Mammalia)4目7科12种,鸟类(Aves)5目11科2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种... 2015年1月—2016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进行监测,共布设28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5643 d,共获得有效照片2820张,记录到兽类(Mammalia)4目7科12种,鸟类(Aves)5目11科2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种,即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6种,分别为猕猴(Macaca mulatta)、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领角鸮(Otus lettia)和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相对丰富度指数排名前6的物种依次为白鹇(23.32)、赤麂(Muntiacus muntjak,9.11)、小麂(Muntiacus reevesi,3.35)、野猪(Sus scrofa,3.28)、猕猴(2.91)和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2.60),其余物种相对丰富度均小于1。物种积累曲线显示,兽类在相机数达到12—13台时即趋于平缓,说明本调查对兽类监测取样充分;鸟类达到全部相机数后仍有增加趋势,说明对鸟类监测,红外相机技术更适宜作为其他监测方法(如样线法)的补充。研究结果可为官山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提供依据,并对探明其重点保护对象白颈长尾雉种群数量及分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山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技术 鸟兽多样性 物种积累曲线 白颈长尾雉
下载PDF
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颈长尾雉冬季生境选择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艳霞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96,共8页
2009年11月-2010年2月,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和样方法对江西省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冬季生境进行调查,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白颈长尾雉冬季生境选择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颈长尾雉越冬期多选... 2009年11月-2010年2月,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和样方法对江西省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冬季生境进行调查,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白颈长尾雉冬季生境选择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颈长尾雉越冬期多选择低海拔(≤600 m),缓坡(坡度≤30°),乔木盖度适中(40%~70%),灌木数量偏高(>20株),灌木种类较多(>3种),草本盖度中等(20%~60%),草本种类(>2种)和草本数量较多(>10株),水源距离近(≤150 m)的生境,偏爱阳坡和阔叶林,较少选择草本盖度≤20%和水源距离较远(>150 m)的生境,避开陡坡(>30°)和阴坡的活动.影响白颈长尾雉冬季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为草本种数、草本数量和海拔高度;次要因子为草本盖度、水源距离、乔木盖度、灌木盖度、灌木种数、林型、坡度和坡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白颈长尾雉 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冬季 生境
下载PDF
钱江源国家公园白颈长尾雉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小南 李琼雯 +3 位作者 余建平 余顺海 李双 曹铭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32-1839,共8页
钱江源国家公园是中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是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的主要栖息地。从国家公园尺度掌握白颈长尾雉的分布格局及栖息地状况,对于科学制定白颈长尾雉的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钱江源国家公园2018—201... 钱江源国家公园是中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是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的主要栖息地。从国家公园尺度掌握白颈长尾雉的分布格局及栖息地状况,对于科学制定白颈长尾雉的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钱江源国家公园2018—2019年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和主要环境变量数据,应用MaxEnt模型对国家公园内白颈长尾雉生境适宜性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评价与分析。冬春季和夏秋季模型的预测结果达优秀水平。距农田距离和距群落结构较完整针叶林距离是影响白颈长尾雉冬春季生境选择的主导环境因子,白颈长尾雉倾向于近农田分布,而远离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等森林区域;距水源距离、距群落结构完整阔叶林距离、距居民点距离、距群落结构较完整针阔混交林距离是影响白颈长尾雉夏秋季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白颈长尾雉倾向于近水源和森林区域,并远离居民点分布。钱江源国家公园冬春季白颈长尾雉的适宜和较适宜生境面积为135.62 km^(2),夏秋季为134.14 km^(2),分别占钱江源国家公园总面积的53.82%和53.23%。从不同功能分区看,冬春季白颈长尾雉的适宜和较适宜生境面积为生态保育区>传统利用区>核心保护区>游憩展示区;夏秋季为生态保育区>核心保护区>传统利用区>游憩展示区。该研究证实了水源、食物和隐蔽条件是影响白颈长尾雉生境选择的三大要素。建议针对关键生境因子进行分区管理:(1)加强对生态保育区中次生林的保护修复;(2)加强对传统利用区农业开发活动的管控;(3)加强中低海拔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周边水源的管理;(4)建立白颈长尾雉种群生态廊道;(5)开展白颈长尾雉生境选择长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颈长尾雉 钱江源国家公园 MaxEnt模型 生境适宜性 功能分区 季节变化
下载PDF
白颈长尾雉圈养种群大肠杆菌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 被引量:2
19
作者 庾太林 陆祖军 +3 位作者 李飞龙 武杰 黄永兰 李玉燕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3-550,共8页
对白颈长尾雉圈养条件下的38个样品进行大肠杆菌分离及PCR检定,并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PCR指纹法(ERIC)剔除各个样品的重叠分离株,检测获得的170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Ⅰ型整合子携带率及其可变区抗性基因,结... 对白颈长尾雉圈养条件下的38个样品进行大肠杆菌分离及PCR检定,并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PCR指纹法(ERIC)剔除各个样品的重叠分离株,检测获得的170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Ⅰ型整合子携带率及其可变区抗性基因,结果显示:(1)来自白颈长尾雉的分离株对实验用的9种抗生素的抗性比率和多重耐药性远高于环境源和人源者(来自白颈长尾雉的分离株100%耐受3种及以下的抗生素,而环境源者为50.7%,人源者66.7%);(2)来自白颈长尾雉的分离株的Ⅰ型整合子携带率(92%)高于环境源(87%)和人源(78%);(3)来自白颈长尾雉和来自人的大肠杆菌分离株的Ⅰ型整合子可变区抗生素抗性基因检出率相同(36%),但高于环境源(24%);(4)携带Ⅰ型整合子的分离株对实验用的抗生素的抗性百分率一般高于不携带者,只有个别种类抗生素这种差异为非显著性差异;(5)Ⅰ型整合子可变区基因盒的基因为3类,即aadA、dfrA和未知功能的orfF;aadA、dfrA的频率相同;3类基因均以基因盒形式存在,分别是dfrA17-aadA5、dfrA12-ofrF-aadA2、dfrA12-aad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颈长尾雉 圈养 大肠杆菌 抗生素耐药性 Ⅰ型整合子
原文传递
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发现白颈长尾雉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佳佳 李筑眉 梁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294-295,共2页
2012年5月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红外自动摄像机拍摄到1只雄性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这是CITES附录I、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中国特有珍稀濒危雉类白颈长尾雉在该地区分布的首次报道,为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的鸟类新记... 2012年5月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红外自动摄像机拍摄到1只雄性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这是CITES附录I、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中国特有珍稀濒危雉类白颈长尾雉在该地区分布的首次报道,为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的鸟类新记录.白颈长尾雉在该地区的发现,使该鸟种在贵州的分布区完整覆盖了整个贵州东半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颈长尾雉 宽阔水 新纪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