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Carbon Black Composite Fibers Prepared by Electrospinning 被引量:3
1
作者 Zhuo-yue Xiong Xiao-yu Kong +1 位作者 郭朝霞 于建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9期1234-1244,共11页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carbon black (CB) composite fibers with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tensile modulus and tensile strength are prepared by eletrospinning. Stable dispersions suitable for 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carbon black (CB) composite fibers with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tensile modulus and tensile strength are prepared by eletrospinning. Stable dispersions suitable for electrospinning are obtained by dispersing melt pre-compounded PET/CB composites in hexafluoroisopropanol. The fiber morphology and CB dispersion are investigated by FESEM and TEM. The addition of CB has no obvious effect on fiber diameter, and the average fiber diameters for all the samples are around 2-3 ~tm. CB in the fibers is in the form of submicron-sized clusters.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PET/CB composite fibers are evaluated by DSC, showing almost unchanged melting temperature and crystallinity. Uniaxial tensile tests are used to measur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PET/CB composite fiber mats. The fiber mats containing 1 wt%-8.5 wt% CB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ensile modulus compared to neat PET fiber mat, showing reinforcing effect of CB.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fiber mats has also been tes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trospinning Carbon black Mechanical properties MORPHOLOGY Dispersions.
原文传递
SrMgSi_2O_6∶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何玲 车莲瑜 +2 位作者 孙卫民 李文生 董其铮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5,共4页
分别用高温固相法和静电纺丝法成功制备了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SrMgSi2O6∶Eu2+,Dy3+。利用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扫描电镜对合成产物SrMgSi2O6∶Eu2+,Dy3+的物相、发光性能及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SrMgSi2O6∶Eu2+,Dy3... 分别用高温固相法和静电纺丝法成功制备了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SrMgSi2O6∶Eu2+,Dy3+。利用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扫描电镜对合成产物SrMgSi2O6∶Eu2+,Dy3+的物相、发光性能及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SrMgSi2O6∶Eu2+,Dy3+与Sr2MgSi2O7的晶体结构相同,都是四方晶系。高温固相法制得产物的发光性能略优于静电纺丝法所得的产物,SrMgSi2O6∶Eu2+,Dy3+比SrMgSi2O6∶Eu2+的余辉时间长,亮度高。高温固相和静电纺丝法制得的产物形貌分别是块体颗粒和纳米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高温固相 SrMgSi2O6 Eu2+ Dy3+ 纳米纤维
下载PDF
膜蒸馏用超疏水PVDF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夏凡 任龙飞 +3 位作者 邵嘉慧 朱世云 江萍 黄朝晖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18,共4页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膜,并以此膜和和商品膜HVHP4700为基膜,通过在其表面先覆盖二氧化钛、再覆盖十二烷基三氯硅烷进行改性,得到超疏水表面。对改性后的超疏水纳米纤维膜进行了表征和性能评价、膜蒸馏实验。结...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膜,并以此膜和和商品膜HVHP4700为基膜,通过在其表面先覆盖二氧化钛、再覆盖十二烷基三氯硅烷进行改性,得到超疏水表面。对改性后的超疏水纳米纤维膜进行了表征和性能评价、膜蒸馏实验。结果表明,在较小的纺丝液推注速度下,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具有较适宜的厚度、孔径、液体入口压力和孔隙率。改性后2种膜的接触角均大于150°,抗润湿性能显著提高。改性前后PVDF纳米纤维膜的产水通量均高于改性前后的HVHP4700膜,4种膜的产水电导率均低于5μS/cm,脱盐率高于9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膜 静电纺丝 超疏水改性 膜蒸馏
下载PDF
PEG大分子硅氧烷制备药物缓释杂化纳米纤维膜 被引量:4
4
作者 宋秋生 许顺 +2 位作者 马海红 张恺 朱小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8-161,共4页
采用Jones试剂对聚乙二醇(PEG)进行修饰并合成端基为-Si(OEt)3的PEG大分子硅氧烷,将其与TiO2溶胶进行共水解缩合,制得PEG/SiO2-TiO2杂化纺丝液。在杂化纺丝液中加入头孢唑啉钠,经静电纺丝法制备载药杂化纳米纤维膜。对杂化电纺纤维膜的... 采用Jones试剂对聚乙二醇(PEG)进行修饰并合成端基为-Si(OEt)3的PEG大分子硅氧烷,将其与TiO2溶胶进行共水解缩合,制得PEG/SiO2-TiO2杂化纺丝液。在杂化纺丝液中加入头孢唑啉钠,经静电纺丝法制备载药杂化纳米纤维膜。对杂化电纺纤维膜的结构与形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药物释放性能。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PEG大分子硅氧烷合成机理和产物结构;扫描电镜(SEM)照片显示,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约为115 nm,载药纳米纤维平均直径约为130 nm;紫外可见光(UV-Vis)光谱分析表明,载药纤维的初期释放速度较快,随时间推移释放速率逐渐降低,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大分子硅氧烷 静电纺丝 溶胶-凝胶法 杂化纳米纤维 药物缓释
下载PDF
一种新颖方法制备的金纳米粒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纳米纤维(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白杰 李春萍 +1 位作者 王珊 张永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4-477,共4页
在溶液内,利用聚丙烯酰胺为还原剂制备出了聚丙烯酰胺保护下的Au纳米粒子。聚丙烯酰胺起到双重作用,它是制备金纳米粒子的还原剂;另外,它也是一种很好的金纳米粒子的稳定剂。紫外-可见光谱测试证实了溶液内金纳米粒子的存在,透射电镜观... 在溶液内,利用聚丙烯酰胺为还原剂制备出了聚丙烯酰胺保护下的Au纳米粒子。聚丙烯酰胺起到双重作用,它是制备金纳米粒子的还原剂;另外,它也是一种很好的金纳米粒子的稳定剂。紫外-可见光谱测试证实了溶液内金纳米粒子的存在,透射电镜观察到制得的纳米纤维内含有金纳米粒子。这种新的路线对于制备其他功能性复合纤维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聚丙烯酰胺 电纺丝 纳米纤维
原文传递
用聚碳硅烷制备柔性疏水型碳化硅纤维毡(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余煜玺 陈勇 +2 位作者 吴晓云 方庆玲 吴小龙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1-666,共6页
以聚合物先驱体转化法用陶瓷工艺与静电纺丝技术相结合制备了碳化硅(SiC)陶瓷纤维毡。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先驱体原纤维毡。原纤维毡经过低温交联和1 000℃以上热解,得到SiC纤维毡。当温度达到1 200℃时,纤维毡为... 以聚合物先驱体转化法用陶瓷工艺与静电纺丝技术相结合制备了碳化硅(SiC)陶瓷纤维毡。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先驱体原纤维毡。原纤维毡经过低温交联和1 000℃以上热解,得到SiC纤维毡。当温度达到1 200℃时,纤维毡为多晶态,保持典型的三维网络结构,纤维直径约为1.1mm。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纤维毡化学组成为Si、C、以及少量O元素。SiC纤维毡具有良好的疏水性,疏水角大于130°。1 000℃热解制备的SiC纤维毡的拉伸强度为0.6MPa,断裂伸长率为45%,可应用于高温极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纤维毡 静电纺丝 柔性 疏水性
原文传递
磁性壳聚糖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2
7
作者 侯大寅 魏安方 刘鸣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23,共5页
为研制一种污水处理新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并将其浸渍在自制纳米四氧化三铁磁流体中以制得磁性壳聚糖复合纳米材料。运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该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及其... 为研制一种污水处理新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并将其浸渍在自制纳米四氧化三铁磁流体中以制得磁性壳聚糖复合纳米材料。运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该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及其性能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溶液组成,可以制得直径分布均匀的壳聚糖复合纤维材料;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加入并没有改变复合物的化学组成,并使壳聚糖复合纳米材料呈现出超顺磁性的特征,其饱和磁化强度可达15.4 em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壳聚糖 纳米四氧化三铁
下载PDF
提高静电纺纳米纤维力学性能的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楚楚 田龙 潘志娟 《产业用纺织品》 2013年第11期1-8,共8页
针对采用常规静电纺丝方法制得的纳米纤维力学性能相对较差的问题,综述了提高静电纺纳米纤维力学性能的三种方法:提高纳米纤维定向排列程度、提高大分子链取向度和制备加捻纱,可为进一步开发性能优异的静电纺纳米纤维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柔性PMMA/TiO_2复合超细纤维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权 董建成 +2 位作者 马梦琴 王清清 魏取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92,共3页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钛酸四正丁酯(PMMA/TBT)复合超细纤维膜,并通过水热法处理得到PMMA/TiO_2柔性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法(TGA)、X射线衍射法(XRD)等手段对PMMA/TiO_2复合纳米纤...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钛酸四正丁酯(PMMA/TBT)复合超细纤维膜,并通过水热法处理得到PMMA/TiO_2柔性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法(TGA)、X射线衍射法(XRD)等手段对PMMA/TiO_2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表征,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BET)对该材料的形貌结构、孔隙结构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所制备的纳米纤维膜的光催化降解能力,综合分析了pH值对水热法制备PMMA/TiO_2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了比表面积较大,催化活性较高的PMMA/TiO_2复合纳米纤维膜;在水热反应过程中pH=8时,得到的PMMA/TiO_2复合纳米纤维膜中TiO_2晶型为锐钛矿型,且比表面积较大,对拟污染物亚甲基蓝的脱色率达到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水热法 二氧化钛 光催化
下载PDF
水热反应温度对PMMA/TiO_2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权 董建成 +2 位作者 陈亚君 王清清 魏取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5-789,共5页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钛酸四正丁酯(PMMA/TBT)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水热法处理得到了PMMA/TiO_2柔性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法(TGA)、X射线衍射法(XRD)等手段对PMMA/TiO_2复合纳...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钛酸四正丁酯(PMMA/TBT)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水热法处理得到了PMMA/TiO_2柔性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法(TGA)、X射线衍射法(XRD)等手段对PMMA/TiO_2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了表征,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BET)对该材料的形貌结构、孔隙结构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所制备的纳米纤维膜的光催化降解能力,综合分析了反应温度对水热法制备PMMA/TiO_2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反应温度为200℃时,得到的PMMA/TiO_2复合纳米纤维膜中TiO_2晶型为纯锐钛矿型,且晶体生长速率较快,比表面积较大,对污染物亚甲基蓝的脱色效率最高,可达98.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水热法 二氧化钛 光催化
下载PDF
基于ZnO/CuO纳米纤维的过氧化氢无酶传感器
11
作者 房长江 祁麟 +2 位作者 杜平凡 杨叶峰 熊杰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共5页
结合旋涂、静电纺丝和烧结的方法,制备了ZnO/CuO纳米纤维修饰的FTO导电玻璃电极。通过热重分析仪表征了纤维的热分解过程,并采用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测试,对纤维的元素组成、晶型和形貌... 结合旋涂、静电纺丝和烧结的方法,制备了ZnO/CuO纳米纤维修饰的FTO导电玻璃电极。通过热重分析仪表征了纤维的热分解过程,并采用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测试,对纤维的元素组成、晶型和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ZnO/CuO纳米纤维的形貌统一,并且具有很好的结晶性。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FTO-ZnO电极,FTO-ZnO/CuO电极对过氧化氢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活性。基于FTO-ZnO/CuO电极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优异的选择性和较低的检出限(1.25μM),在0.01~1mM范围内的响应电流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过氧化氢 电化学传感器
下载PDF
壳聚糖/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华林 丁曼 +2 位作者 翟林峰 宋秋生 姜绍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165,共4页
以甲酸溶解壳聚糖(CS)、三氯甲烷/乙醇混合溶剂溶解聚乳酸(PLA),两溶液混合后得均质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出CS/PLA复合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纤维的形态与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质量分数1... 以甲酸溶解壳聚糖(CS)、三氯甲烷/乙醇混合溶剂溶解聚乳酸(PLA),两溶液混合后得均质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出CS/PLA复合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纤维的形态与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质量分数1.6%的CS甲酸溶液与质量分数15%的PLA三氯甲烷/乙醇混合溶液(三氯甲烷∶乙醇=1∶1,体积比)等体积混合,电压15 kV,极距15 cm下,可得到均匀的直径为(290±28)nm的CS/PLA复合纳米纤维,且CS和PLA分子间以氢键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 制备 表征 电纺技术
下载PDF
MWNTs增强PA6纳米纤维透光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卢松 黄争鸣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19,37,共5页
利用同轴共纺技术制备PMMA/PA6壳芯结构的复合纳米纤维,在芯层PA6纤维中添加经过表面处理的MWNTs,并且利用热压成型技术将壳层的PMMA部分熔融成为透光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而PA6纤维成为纤维增强体。由于PA6纤维中MWNTs的存在,PA6纤维的... 利用同轴共纺技术制备PMMA/PA6壳芯结构的复合纳米纤维,在芯层PA6纤维中添加经过表面处理的MWNTs,并且利用热压成型技术将壳层的PMMA部分熔融成为透光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而PA6纤维成为纤维增强体。由于PA6纤维中MWNTs的存在,PA6纤维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作为透光复合材料的纤维增强体进一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同时基本保持了原有的PMMA/PA6透光复合材料的可见光透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共纺 复合纳米纤维 热压成型 力学性能 可见光透过率
下载PDF
增强复合静电纺纳米纤维膜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延波 漆东岳 +1 位作者 陈威亚 宋国文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7-82,共6页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具有孔隙率高、孔径小、透气性好等优良性能。但由于纤维太细,且纤维间没有有效的粘结,其强度较低,严重限制了它的应用。本文采用高/低熔点热熔性的两种高聚物进行混合静电纺丝,制备了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具有孔隙率高、孔径小、透气性好等优良性能。但由于纤维太细,且纤维间没有有效的粘结,其强度较低,严重限制了它的应用。本文采用高/低熔点热熔性的两种高聚物进行混合静电纺丝,制备了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AN/PVDF-HFP)、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PVDF-HFP)复合纳米纤维膜,并通过110℃、3MPa、5min的热压后处理,使PVDF-HFP部分熔融,制得具有点粘结的增强复合纳米纤维膜。测试结果显示,较处理前,增强PAN/PVDF-HFP、PVDF/PVDF-HFP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拉伸断裂强度分别提高了923.1%和665.7%,达到17.8MPa和26.9MPa,且同时保留了优良的孔隙率与透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静电纺丝 热压处理 点粘结 力学性能 增强纳米纤维膜
原文传递
PEI纳米纤维增强PMMA透光材料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卢松 黄争鸣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63,71,共5页
利用同轴共纺技术制备了芯层为聚醚酰亚胺(PEI),壳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复合纳米纤维无纺布,在PEI熔点以下,利用热压技术将壳层的PMMA熔融构成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PEI纳米纤维成为PMMA树脂基体中的纤维增强体。通过对复合纳米... 利用同轴共纺技术制备了芯层为聚醚酰亚胺(PEI),壳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复合纳米纤维无纺布,在PEI熔点以下,利用热压技术将壳层的PMMA熔融构成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PEI纳米纤维成为PMMA树脂基体中的纤维增强体。通过对复合纳米纤维结构和热力学特性的研究表明,同轴共纺技术有效解决了PEI静电纺丝困难的问题,芯层PEI结构形貌良好并均匀分布于复合纳米纤维中,结合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断面分析和透光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当PEI质量分数在2%~3%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幅度接近25%,而复合材料的可见光透过率仅比纯PMMA材料下降了9%,仍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共纺 聚醚酰亚胺 热压成型 力学性能 可见光透过率
下载PDF
利用同轴射流技术制备PMMA/PC透光复合材料
16
作者 陈卢松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46,共4页
利用同轴射流技术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聚碳酸酯(PC)的复合透光材料。同轴共纺技术制备的壳芯复合纳米纤维具有壳层PMMA及芯层PC的有效结构,在特定温度下,芯层PC无序纳米纤维成为壳层熔融PMMA树脂基体中的增强体。扫描电镜和... 利用同轴射流技术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聚碳酸酯(PC)的复合透光材料。同轴共纺技术制备的壳芯复合纳米纤维具有壳层PMMA及芯层PC的有效结构,在特定温度下,芯层PC无序纳米纤维成为壳层熔融PMMA树脂基体中的增强体。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复合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良好,具有壳芯结构的复合纳米纤维均匀分布于无纺布中。热压成型技术制备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结果表明,由于增强体PC纳米纤维的尺寸效应,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当PC含量为4%时,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7%,且当PC含量控制在3%以内时,复合材料透光性能的下降值可控制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射流技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碳酸酯 可见光透过率 纳米纤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