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水量及N添加对荒漠草原植物和土壤微生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朱湾湾 许艺馨 +2 位作者 王攀 余海龙 黄菊莹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6-687,共12页
基于2017年在宁夏荒漠草原设立的降水量(减少50%、减少30%、自然降水、增加30%以及增加50%)和N添加(0和5 g·m^-2·a^-1)野外试验,研究了植物和土壤微生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二者与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 基于2017年在宁夏荒漠草原设立的降水量(减少50%、减少30%、自然降水、增加30%以及增加50%)和N添加(0和5 g·m^-2·a^-1)野外试验,研究了植物和土壤微生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二者与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他土壤因子的关系,以探讨降水格局改变和大气N沉降增加下荒漠草原植物和土壤微生物C∶N∶P平衡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减少降水量对荒漠草原植物和土壤微生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较小,反映了二者对短期干旱的适应性;增加降水量降低了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和P含量,不同程度地提高了C∶N和C∶P,但其影响程度与N添加有关。(2)增减降水量条件下,N添加对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较小,但对土壤微生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较大,尤其在增加降水量条件下表现得更明显,意味着降水激发了N添加效应。(3)植物全N含量、N∶P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含量的内稳性较低,可较好地反映土壤N供给水平以及N、P受限类型。(4)与植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关系较强的土壤因子为速效P含量、磷酸酶活性、电导率、C∶P和有机C含量,与土壤微生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关系较强的土壤因子有电导率、含水量、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表明植物和土壤微生物C∶N∶P平衡特征主要受其他土壤因子的调控,而非土壤元素平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降水格局改变 大气N沉降增加 生态化学计量学 元素内稳性 土壤性质
下载PDF
宁夏燃煤电厂周边土壤、植物和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攀 余海龙 +2 位作者 许艺馨 李春环 黄菊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6513-6524,共12页
大气酸沉降增加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已得到了广泛证实,但有关酸沉降累积下工业排放源周边植被-土壤系统元素平衡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较少。燃煤电厂是主要的工业酸排放源之一。因此,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3个燃煤电厂为观测点,研究了... 大气酸沉降增加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已得到了广泛证实,但有关酸沉降累积下工业排放源周边植被-土壤系统元素平衡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较少。燃煤电厂是主要的工业酸排放源之一。因此,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3个燃煤电厂为观测点,研究了电厂周边土壤-植物叶片-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了叶片和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降水降尘S、N沉降量及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和微生物生物量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异系数较大,叶片各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小。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的其他同类型区相比,研究区具有较高的土壤有机C水平和N、P供给,且P相对于N丰富。植物可能主要受N限制,而微生物主要受P限制;土壤及微生物元素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01)。叶片全C与全N、全P均无显著的关系(P>0.05)。叶片全N、全P和N∶P具有高的内稳性。微生物生物量N∶P内稳性较强,但生物量N和P内稳性较弱,对土壤环境的变化反应敏感;SO_(4)^(2-)沉降有助于促进叶片对P的摄取和微生物对C、N、P的固持。少量NO_(3)^(-)沉降有利于叶片N摄取,但持续增加的NO_(3)^(-)沉降可能会使土壤P受限性增强,进而抑制叶片P摄取和微生物生物量积累。土壤酶活性、Ca^(2+)和含水量亦显著影响着植物和微生物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关系(P<0.05)。因此,今后还需结合多个电厂的土壤性质和植被状况,从较长时间尺度上深入揭示酸沉降增加对工业排放源周边植被-土壤系统元素平衡特征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氮硫沉降 西北荒漠煤矿区 元素内稳性 元素限制 工业氮硫排放源
下载PDF
Description of Hemoproteins and Elemental Homeostasis in Brain Tumors
3
作者 E. I. Erlykina L. M. Obukhova +5 位作者 I. A. Medyanik K. S. Yashin V. G. Pimenov I. I. Evdokimov O. V. Barinova A. B. Yazykova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18年第5期89-96,共8页
The role of element homeostasis in neoplastic disease pathogenesis is be-yond question. The imbalance of trace elements precisely underlies the ini-tiation and promotion of tumor pathology.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The role of element homeostasis in neoplastic disease pathogenesis is be-yond question. The imbalance of trace elements precisely underlies the ini-tiation and promotion of tumor pathology.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blood and tissue macroelements, microelements and hemoproteins level in brain tumors and their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Samples of blood and brain tumor tissues were investigated. Detection of myoglobin level was implemented by the reaction of passive hemagglutination and immunoturbidimetric test. Catalase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of Beer and Sizer. Free radical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of induced biochemiluminescence. Microelements level was investigated by usage of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To build the networks of studied hemoprotein interactions with signaling pathways of proteins, expressed in brain tumors, molecular interaction databases (STRING, BioGrid) were used. Modern databases of signaling pathways (KEGG) suggest that in normal cells hypoxia can lead to HIF-1A protein synthesis. ROS synthesis inhibits the PHD enzyme and triggers the release of calcium ions, and increases proliferation. Calcium ions are triggering factor of apoptosis and cell proliferation. Myoglobin can possibly be the cell adaptation factor towards hypoxia, oxidative stress and element homeostasis violation, and myoglobin level decreasing can additionally stimulate proliferation, by apoptosis inhib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 TUMORS elemental homeostasis HYPOXIA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Signaling Pathways
下载PDF
亚热带苔藓结皮对土壤-微生物-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冠华 易亮 +2 位作者 孙宝洋 李建明 沈盛彧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91-1800,共10页
生物结皮的形成和发育显著影响土壤碳(C)、氮(N)、磷(P)循环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土壤微生物如何适应环境资源的化学计量变化仍不明确。本研究以三峡库区苔藓结皮为对象,分析结皮盖度(0、1%~20%、20%~40%、40%~60%、60%~80%和80%~100%)对... 生物结皮的形成和发育显著影响土壤碳(C)、氮(N)、磷(P)循环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土壤微生物如何适应环境资源的化学计量变化仍不明确。本研究以三峡库区苔藓结皮为对象,分析结皮盖度(0、1%~20%、20%~40%、40%~60%、60%~80%和80%~100%)对土壤理化性质(0~5和5~10 cm土层)、微生物生物量和胞外酶活性[(β-1,4-葡萄糖苷酶(BG)、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AP)]的影响,探索土壤-微生物-胞外酶C∶N∶P化学计量特征间的协变性。结果表明:生物结皮发育显著提高了土壤黏粒、水稳性团聚体和土壤C、N、P含量,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和砂粒含量;微生物生物量C、N、P和胞外酶活性均随结皮盖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加;土层深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及C∶N∶P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微生物生物量、胞外酶活性及BG∶AP和NAG∶AP。相关分析显示,土壤C、N、P含量与微生物生物量和胞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BG∶NAG呈显著负相关,与NAG∶AP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微生物生物量C∶N∶P无显著相关性;土壤-微生物、微生物-胞外酶C∶N∶P相关性均不显著,BG∶NAG∶AP随着微生物与土壤间C∶N∶P化学计量不平衡性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表明微生物养分代谢同时受N和P的限制,且P的限制较强烈,微生物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生物量以及胞外酶C∶N∶P适应生物结皮发育驱动的土壤化学计量变化,从而维持内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皮 阈值元素比 化学计量内稳性 养分限制
原文传递
N、P施肥对塔里木河上游绿洲棉花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贡璐 李红林 +1 位作者 刘雨桐 安申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7689-7697,共9页
施肥通过外源物质的添加直接干预了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元素的运移循环过程。通过野外N、P施肥试验,测定棉花各生育期碳(C)、氮(N)、磷(P)元素含量及其生物量,分析棉株C、N、P元素的分配规律,探讨棉株对生长速率调控的内在机制,获得棉株... 施肥通过外源物质的添加直接干预了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元素的运移循环过程。通过野外N、P施肥试验,测定棉花各生育期碳(C)、氮(N)、磷(P)元素含量及其生物量,分析棉株C、N、P元素的分配规律,探讨棉株对生长速率调控的内在机制,获得棉株体内N、P元素的内稳性指数,并判断其限制性元素类型。结果表明:棉花C、N、P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388.7、20.97、3.43 g/kg;棉花比生长速率与N∶P、C∶P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棉花生长符合生长速率假说;N、P元素内稳性指数H分别在1.02—5.28、1.01—4.55范围内。叶片N∶P可表征植物限制性元素类型,棉花最大生长速率所对应的叶片N∶P为13,是判断限制元素的标准;综合棉花生长速率和内稳性指数研究可知研究区棉花生长受到N、P元素的共同限制,同时,在生长前期更易受P元素的限制,生长后期更易受N元素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元素 生长速率假说 内稳性 绿洲棉花 塔里木河上游
下载PDF
水域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王芳 国先涛 董双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23,71,共9页
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了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是研究生态系统能量和多重元素(主要是C、N、P)平衡的科学,其从元素比率的角度将生态学科的各个层次(分子、个体、种群、生态系统以及全球尺度)有机联系起来。本文综述了生态化学... 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了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是研究生态系统能量和多重元素(主要是C、N、P)平衡的科学,其从元素比率的角度将生态学科的各个层次(分子、个体、种群、生态系统以及全球尺度)有机联系起来。本文综述了生态化学计量学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研究历史及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生态化学计量学在生长率假说及其分子基础、内稳态与生物进化、食物网及养分循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水域生态学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域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域生态系统 生态化学计量学 元素比率 生长率假说 内稳态 食物网 养分循环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下载PDF
牛膝多糖对断奶仔猪血清矿物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兵 李晓凤 夏先林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76,共5页
研究旨在探讨牛膝多糖(APBS)对断奶仔猪血清矿物元素的影响。选取体重和遗传基础相近的25日龄杜长大(DLY)断奶仔猪36头,随机分成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公母比为1∶1),分别喂给添加牛膝多糖0mg/kg(对照组)、600... 研究旨在探讨牛膝多糖(APBS)对断奶仔猪血清矿物元素的影响。选取体重和遗传基础相近的25日龄杜长大(DLY)断奶仔猪36头,随机分成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公母比为1∶1),分别喂给添加牛膝多糖0mg/kg(对照组)、600mg/kg(试验组I)APBS和1200mg/kg(试验组Ⅱ)APBS的日粮。预试期4d,正试期28d。结果表明:牛膝多糖对断奶仔猪血清钙、钾浓度无显著性影响(P>0.05);试验组Ⅱ血清磷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组I(P<0.05);试验组Ⅱ血清氯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组I(P<0.05),但试验组I和对照组血清氯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Ⅰ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组Ⅱ(P<0.05);试验组Ⅱ血清铜蓝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组I(P<0.05),但试验组Ⅰ血清铜蓝蛋白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5)。试验组Ⅰ、Ⅱ血清铁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牛膝多糖能够调节断奶仔猪血清矿物质稳衡,改善仔猪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元素 稳态 牛膝多糖 断奶仔猪
下载PDF
基于阴阳五行学说探讨自噬对于脂质代谢内稳态的调节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志丹 贾连群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02-1205,共4页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与自噬对于脂质代谢内稳态的调节分属两个理论体系。脂质合成与脂质分解作为脂质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及相互转化的关系,与中医阴阳平衡的理论相一致。脂质合成与脂质分解之间的相互平衡共同调...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与自噬对于脂质代谢内稳态的调节分属两个理论体系。脂质合成与脂质分解作为脂质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及相互转化的关系,与中医阴阳平衡的理论相一致。脂质合成与脂质分解之间的相互平衡共同调节着机体脂质稳态。在自噬与脂质代谢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已经有研究证实自噬以"噬脂"促进脂质的分解,又通过某种途径参与脂质合成。同时,脂质沉积抑制自噬水平的高低。其三者之间的关系用五行学说解释为:自噬"生"脂质合成"、"自噬"生"脂质分解"、"脂质合成"侮"自噬"。运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探讨脂质代谢及自噬对于脂质代谢的调节关系具有颇为特殊的意义,将为进一步探究其科学内涵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五行学说 自噬 脂质代谢 内稳态
下载PDF
林下种植重楼和珠子参根际土壤与微生物量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楠 高静 +7 位作者 万修福 张燕 郭兰萍 唐志书 徐蓉蓉 关思静 宋忠兴 张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4373-4381,共9页
将林下移栽种植的重楼Paris polyphylla和珠子参Panax japonicus根际土壤有机碳(TOC)、全氮(TN)、全磷(TP),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与相对应的原生林地土壤数据进行比较,有助于深入理解不同林下栽培模... 将林下移栽种植的重楼Paris polyphylla和珠子参Panax japonicus根际土壤有机碳(TOC)、全氮(TN)、全磷(TP),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与相对应的原生林地土壤数据进行比较,有助于深入理解不同林下栽培模式对土壤和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及养分循环规律的影响特征。结果显示,珠子参根际土壤TOC,TN,MBN含量在3种土壤中最高,而TP,MBC,MBP的最高值出现在重楼根际土壤中。重楼和珠子参根际土壤TOC∶TN,TOC∶TP,TN∶TP,MBC∶MBN,MBC∶MBP,MBN∶MBP相对于原生林地土壤的变化幅度分别为:3.65和37.32%、-14.89和82.23%、-17.87和32.76%、25.67和-50.60%、-75.95和-16.33%、-80.79和69.76%。TN,TP分别与MBN,MBP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林下单一种植重楼和珠子参虽然导致土壤养分发生剧烈变化,但是并没有到达养分亏缺的状态。重楼和珠子参对氮和磷需求的种间差异性较大。重楼和珠子参移栽后根据习性对林下土壤进行改良,导致MBC∶MBP与TOC∶TP、MBN∶MBP与TN∶TP、MBN与TOC、MBN与TN、MBC与TP、MBP与TP间出现不等速变化,内稳态性随之消失。主成分分析发现重楼和珠子参对原生林地土壤的改良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这一现象是否说明2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较少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土壤微生物量元素 林下种植 内稳态 养分 重楼 珠子参
原文传递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调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姚婕 王继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2977-2979,共3页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调节体内胆固醇的平衡是通过其启动区的固醇调节元件(SRE)感受体内胆固醇的变化,从而调控LDLR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REBP裂解蛋白(SCAP)参与这一调节。LDLR基因的表达还受到HMG-...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调节体内胆固醇的平衡是通过其启动区的固醇调节元件(SRE)感受体内胆固醇的变化,从而调控LDLR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REBP裂解蛋白(SCAP)参与这一调节。LDLR基因的表达还受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激素、细胞生长因子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 固醇调节元件(SRE) 基因表达 胆固醇平衡
下载PDF
Can the Glucose Central Control System Dysfunctions Induce Diabetes Mellitus?
11
作者 Altair S. de Assis João Luiz P. da Nobrega 《Open Journal of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eases》 2023年第12期244-255,共12页
We study afresh how the glucose control system anomalies impact the organicity of the glucose homeostasis and build up events of persistent hyperglycemia and diabetes mellitus. We have used critically the state of art... We study afresh how the glucose control system anomalies impact the organicity of the glucose homeostasis and build up events of persistent hyperglycemia and diabetes mellitus. We have used critically the state of art literature related to the subject, in order to cross, to compare, and to organize the relevant contents to create a logical and consistent support to the finds. We show that it is consistent to assume that persistent hyperglycemia and diabetes mellitus can have precursors not only in pancreas, but also in brain, mainly induced by noxious dysfunctions of hypothalamus sensor neurons circuits and external noxious elements, causing pancreas overload, and the consequent exhaustion—overburd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 HYPOTHALAMUS CNS—Central Nervous System Sensor Neuron Circuits Glucose Central Control System External Noxious elements Juvenile Persistent Hyperglycemia Diabetes Mellitus homeostasis Euglycemia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的病理生理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世杰 马秀娟 +5 位作者 宗英 毛煜 张晓冬 弓雪莲 张晓芳 陆国才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61-166,共6页
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s,HIF-1)是介导哺乳动物和人体细胞低氧适应性反应的主要核转录因子,是专一调节氧稳态的关键物质。HIF-1对胚胎的正常发育,软骨及骨的形成等多种生理过程起保护及促进作用,也与肿瘤、糖尿病及... 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s,HIF-1)是介导哺乳动物和人体细胞低氧适应性反应的主要核转录因子,是专一调节氧稳态的关键物质。HIF-1对胚胎的正常发育,软骨及骨的形成等多种生理过程起保护及促进作用,也与肿瘤、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多种缺血低氧性疾病密切相关。HIF-1在这些疾病中的分子机制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笔者就HIF-1的结构特征、调控机制、生物学效用及在药物研发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 低氧反应原件 氧稳态平衡 活性调节 抑制剂
下载PDF
南方红壤小流域水稻植株中稀土元素的内稳性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倩怡 陈志强 +1 位作者 陈志彪 张青青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7-65,共9页
化学计量内稳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的重要机制。水稻作为我国南方地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本研究基于内稳性模型,以我国南方红壤小流域水稻田中的水稻植株为研究对象,探究土壤-水... 化学计量内稳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的重要机制。水稻作为我国南方地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本研究基于内稳性模型,以我国南方红壤小流域水稻田中的水稻植株为研究对象,探究土壤-水稻系统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及迁移累积特征和内稳性特征。结果显示:(1)本研究中水稻土的稀土元素含量的平均值为320.79 mg·kg^-1,高于福建省土壤稀土元素背景值(223.47 mg·kg^-1)以及全国土壤稀土元素背景值(187.60 mg·kg^-1);(2)水稻植株不同器官对稀土元素累积能力大小顺序依次是:根〉叶〉稻谷,水稻植株不同器官稀土元素的生物迁移系数也呈现出根〉叶〉稻谷的规律;(3)水稻植株根部的H为1.68;叶部的H为0.44;稻谷的H为-1.31。各器官的内稳性指数呈现出根〉叶〉稻谷的规律。虽然水稻稻谷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很低,暂低于居民稀土元素摄入的安全剂量,也未超过亚临床损害剂量的临界值,但水稻稻谷的内稳控制力很弱,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居民长期食用存在一定的潜在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内稳性 水稻植株 朱溪流域
原文传递
Can Persistent Children Hyperglycemia Be Induced by Causes Other Than Pancreas Failure?
14
作者 Altair Souza De Assis João Luiz Pinto Da Nobrega 《Open Journal of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eases》 CAS 2022年第7期135-158,共24页
In this work, children’s persistent hyperglycemia has been revised using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to support the proposed reasoning. Based on this study, we have shown that the human glycemic management system must b... In this work, children’s persistent hyperglycemia has been revised using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to support the proposed reasoning. Based on this study, we have shown that the human glycemic management system must be seen as coupled and integrated by four subsystems, namely, production system, consumption system, distribution system, control system, and also it should be seen as coupled to external noxious factors/stressors, if not we show that the glycemic homeostasis analysis might be defective and might induce, in many cases, a misdiagno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persistent hyperglycemia under consideration. Also, in this work, some considerations were presented to show that anomalies in the cerebral glycemic control through the glucose sensor neurons might be a possible cause/origin of some of the glycemic abnormalities and dysfunctions (however, not only the known related hypoglycemia but also hyperglycemia) that occur in childhood. Finally, it is shown that persistent novel external noxious factors of modernity or noxious factors already known, but amplified by modernity, such as persistent stress, media induced fears, and phobi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lectromagnetic pollution, can and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as possible precurs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omalies in the juvenile homeostatic glycemic system that might well be, if intense and persistent, the driver of the worldwide observed T1DM epidemic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venile Persistent Hyperglycemia Body’s External Noxious elements Glycemia’s Sensor Neurons homeostasis Euglycemi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