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3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滨海盐渍土上几种植物的热值和元素含量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35
1
作者 徐永荣 张万均 +1 位作者 冯宗炜 张金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0-455,共6页
研究了天津开发区滨海防护圈 9种植物的热值、灰分含量和元素含量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平均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都表现为乔木 ( 1 8442 .72 J/g、1 91 36.2 3J/g) >灌木 ( 1 81 38.1 8J/g、1 870 1 .2 95 J/g) >... 研究了天津开发区滨海防护圈 9种植物的热值、灰分含量和元素含量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平均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都表现为乔木 ( 1 8442 .72 J/g、1 91 36.2 3J/g) >灌木 ( 1 81 38.1 8J/g、1 870 1 .2 95 J/g) >多年生草本 ( 1 5 643.1 1 J/g、1 862 2 .1 85 J/g) >1年生草本 ( 1 31 1 9.33J/g、1 790 7.91 J/g)。具体数值随植物种和组分的不同而异。从植物的元素含量看 ,常量元素 N、P、K在乔木的根、枝、皮中含量较干高 ;在灌木中 N和 P表现为根 >枝 ,K则反之 ;而多年生草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含量较接近。对于本研究区土壤主要盐分元素 Na、Ca、Mg、Cl- 而言 ,乔木基本与常量元素 N、P、K一致 ,仍是根、皮、枝含量高于干 ;灌木均为根 <枝 ,与 K一样 ,和 N、P相反。多年生草本除大米草 Ca含量外都是地上部分含量比地下部分高。植物碳含量总体上根的含量低于其他组分。植物的干重热值与碳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与灰分含量及 Na、Mg、Cl- 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 C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去灰分热值与碳含量和干重热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天津开发区 滨海盐渍土 热值 元素含量 相关性
下载PDF
重庆市春季大气PM_(10)中有机碳、元素碳浓度水平及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叶堤 蒋昌潭 +4 位作者 赵琦 张丹 孟小星 陈军 王飞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9-73,共5页
2006年4月于重庆市主城区9个采样点和1个城郊对照点同步采集了大气PM10样品,利用热分解示差热导法元素分析仪测定了PM10中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对OC和EC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OC和EC的浓度关系以及二次有机碳(SOC)等特... 2006年4月于重庆市主城区9个采样点和1个城郊对照点同步采集了大气PM10样品,利用热分解示差热导法元素分析仪测定了PM10中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对OC和EC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OC和EC的浓度关系以及二次有机碳(SOC)等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区域采样点的OC、EC浓度存在较明显差异,主城区大气环境中OC、EC平均浓度分别为52.5、8.6μg/m3,是对照点OC(16.8μg/m3)、EC(2.9μg/m3)浓度的3.1和3.0倍;主城区总碳气溶胶(TCA)占PM10总浓度的比例均值为33.3%;无论是高污染城区点还是一般城区点,OC和EC浓度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各样点OC/EC值均超过2,表明存在二次有机碳的贡献;初步估算主城区PM10中的二次有机碳浓度均值为39.6μg/m3,占PM10总浓度的16.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有机碳(OC) 元素碳(EC) 相关性
下载PDF
忻州市环境空气PM_(10)中有机碳和元素碳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史美鲜 彭林 +4 位作者 刘效峰 牟玲 白慧玲 刘凤娴 杨花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8-463,共6页
采集了忻州市4个监测点位采暖季和非采暖季环境空气PM10样品,利用Elementar Analysensysteme GmbH vario EL cube测定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的质量浓度,通过OC和EC的时空分布、比值以及相关性分析揭... 采集了忻州市4个监测点位采暖季和非采暖季环境空气PM10样品,利用Elementar Analysensysteme GmbH vario EL cube测定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的质量浓度,通过OC和EC的时空分布、比值以及相关性分析揭示忻州市的碳组分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忻州市PM10中OC和E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8.5±4.5)μg·m-3和(16.1±4.3)μg·m-3,采暖季和非采暖季TCA占PM10的比例分别为70.7%和43.8%;4个监测点位采暖季OC的质量浓度均高于非采暖季,XT、DC和KQ监测点采暖季EC的质量浓度高于非采暖季,SQ监测点则相反,采暖季燃煤是OC和EC的主要来源;监测点XT的OC质量浓度最高,为24.1μg·m-3,DC的EC质量浓度最高,为22.0μg·m-3,SQ的OC和EC质量浓度最低,分别为17.2μg·m-3和14.5μg·m-3,区域性污染特征存在差异;OC/EC均值小于2,一次污染严重;非采暖季OC与EC浓度相关性较好(R2=0.55),二者排放源单一,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排放,采暖季相关性不显著(R2=0.13),二者排放源复杂.忻州市主要通过控制燃煤、机动车尾气、生物质燃烧、工业源等的一次排放来减轻碳组分污染,进而提高环境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有机碳(OC) 元素碳(EC) 总碳气溶胶(TCA) 相关性
原文传递
朔州市市区PM_(2.5)中元素碳、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凤娴 彭林 +4 位作者 白慧玲 牟玲 刘效峰 李丽娟 刘欣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7-793,共7页
采集朔州市市区4个点位采暖季和非采暖季环境空气PM2.5样品,利用Elementar Analysensysteme Gmb H vario EL cube型元素分析仪测定其中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和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含量,并对碳组分的浓度水平、时空分布特... 采集朔州市市区4个点位采暖季和非采暖季环境空气PM2.5样品,利用Elementar Analysensysteme Gmb H vario EL cube型元素分析仪测定其中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和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含量,并对碳组分的浓度水平、时空分布特征和主要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朔州市市区非采暖季PM2.5中OC和EC的平均浓度为(14.3±2.7)μg·m-3和(10.3±3.1)μg·m-3,采暖季OC、EC平均浓度分别为(23.3±5.9)μg·m-3和(20.0±5.7)μg·m-3;4个点位OC和EC的浓度均表现为采暖季大于非采暖季,其中在采暖季,点位SW中OC和EC浓度分别为28.5μg·m-3和28.1μg·m-3,高于其它采样点,在非采暖季,点位PS中OC和EC的浓度分别为17.7μg·m-3和14.1μg·m-3高于其它采样点;采暖季和非采暖季PM2.5中OC/EC值均小于2,但OC和EC相关性不好(在采暖季和非采暖季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和0.52),说明PM2.5中碳气溶胶来源复杂.控制碳组分一次排放来源,如燃煤烟尘、生物质燃烧及机动车尾气排放,同时关注二次污染是控制朔州市PM2.5的关键.朔州市市区采暖季和非采暖季PM2.5中二次有机碳(secondary organic carbon,SOC)浓度分别为(6.44±2.77)μg·m-3和(4.11±1.92)μ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元素碳 有机碳 相关性 二次有机碳
原文传递
北京清华园采暖前与采暖期PM_(10)中含碳组分的理化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贾英韬 贺克斌 +5 位作者 马永亮 杨复沫 段凤魁 雷宇 S.Tanaka T.Okuda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56,共5页
采用美国rp公司生产的Series5400大气颗粒物碳质组分监测仪对清华园PM10中的碳质组分进行了连续在线监测(2002年9月-11月)。结合PM2.5中碳质组分浓度、PM10的浓度和气象数据,分析了碳质组分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清华园大气... 采用美国rp公司生产的Series5400大气颗粒物碳质组分监测仪对清华园PM10中的碳质组分进行了连续在线监测(2002年9月-11月)。结合PM2.5中碳质组分浓度、PM10的浓度和气象数据,分析了碳质组分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清华园大气PM10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日平均质量浓度分别在4.07~65.81μg/m^3、0.96~26.14μg/m^3之间变化,平均值分别为20.8±12.1和7.0±5.1μg/m^3。OC在总碳(TC)中占有很大比例,OC/TC平均值为75.84%;TC在PM10中的含量平均为25.0%。本文对9—10月份(秋季)和11月份(初冬)OC、EC的相关性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OC、EC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9月份和10月份相关性系数(R^2)为0.83;11月份为0.90。二次生成的OC(OCsec)浓度估算结果表明,9、10月份OCsec在OC中的比例(60.7%)比11月份(38.5%)大。碳质组分主要集中在细颗粒物中,PM10中的OC有70.3%存在于细颗粒物PM2.5中,TC则有58.6%存在于PM2.5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元素碳 相关性 气象条件 PM10 PM2.5
下载PDF
上海市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与元素丰度相关关系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何中发 《上海地质》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通过上海市近岸海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共采集947件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测试了52种化学元素以及pH值和有机碳等指标。总结了该区域表层沉积物及深层沉积物类型和分布特征,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细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粘土质... 通过上海市近岸海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共采集947件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测试了52种化学元素以及pH值和有机碳等指标。总结了该区域表层沉积物及深层沉积物类型和分布特征,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细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粘土质粉砂,其中粘土质粉砂分布最为广泛。元素含量与砂含量呈正相关的元素主要为SiO2、Sr、Na2O等。其它指标大都与粘土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元素丰度 相关关系
下载PDF
人肝中元素含量的中子活化分析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章佩群 刘年庆 +2 位作者 陈春英 刘国栋 李锐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11-715,共5页
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测定了我国天津市 4 7例正常人 (意外死亡 )肝脏中Ca、Cd、Co、Cr、Fe、Mo、La、Sm、Zn等 16种元素的含量。用t检验比较了男、女性肝脏中这些元素含量的差别 ,发现对大多数元素无显著性差异 ,但Cd、Co、Fe、Mo、L... 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测定了我国天津市 4 7例正常人 (意外死亡 )肝脏中Ca、Cd、Co、Cr、Fe、Mo、La、Sm、Zn等 16种元素的含量。用t检验比较了男、女性肝脏中这些元素含量的差别 ,发现对大多数元素无显著性差异 ,但Cd、Co、Fe、Mo、La、Zn的含量在男、女性肝脏中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将这些测定值与文献报道的国内外不同地区正常人的值进行了比较 ,未发现有明显的异常。还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正常人肝脏中不同元素间的相关性 ,并根据不同元素在电子结构、化学性质方面的相似程度及它们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等给予一定的解释 ,它可为探索人体内各种微量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人体 中子活化分析 元素相关性 环境监测
下载PDF
海洋中上层鱼类微量元素赋存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冷甜甜 谢婧倩 刘必林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5-130,共16页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洋中上层鱼类是海洋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富集海洋环境中的微量元素,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最终到达顶端营养级海洋生物。当部分微量元素在海洋生物体中过少或过多累积将会造成生命威胁,...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洋中上层鱼类是海洋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富集海洋环境中的微量元素,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最终到达顶端营养级海洋生物。当部分微量元素在海洋生物体中过少或过多累积将会造成生命威胁,甚至危害人群健康。随着海洋中上层鱼产品需求量日益增加,引发了人们对海洋中上层鱼类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目前,微量元素在海洋中上层鱼类体内赋存特征已被广泛研究,但缺少对其元素分布、影响因素以及相互关系等系统梳理。本文综述了海洋中上层鱼类微量元素的赋存特征和微量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总结了微量元素在海洋中上层鱼类研究中含量测定的应用和评价方法,以期为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开发和水产养殖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中上层鱼类 元素相关性 重金属
下载PDF
太原盆地某地冬季PM_(2.5)中OC和EC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韩朋 田晓 +4 位作者 郭利利 崔阳 李宏艳 何秋生 王新明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03-108,共6页
本研究于2019年11月19日至2019年12月24日在太原盆地某县城利用大气颗粒物有机碳、元素碳在线分析仪对PM_(2.5)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进行了在线监测,分析其污染特征及来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OC、EC的平均质量浓度为21.26μg/m^(3)... 本研究于2019年11月19日至2019年12月24日在太原盆地某县城利用大气颗粒物有机碳、元素碳在线分析仪对PM_(2.5)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进行了在线监测,分析其污染特征及来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OC、EC的平均质量浓度为21.26μg/m^(3)和9.72μg/m^(3),分别占PM_(2.5)的21.94%和10.03%.利用Cabada法估算了研究期间二次有机碳(SOC)平均质量浓度为6.80μg/m^(3),对OC的贡献率为31.98%.OC和EC的日变化在上午11时左右出现浓度峰值,这主要是由于燃煤及机动车影响加剧造成的;凌晨0~2时OC/EC值较大,且SOC、OC出现浓度峰值,说明此时二次源对碳质气溶胶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显示,该地区冬季OC和EC来源大致相同,都是以一次排放为主。OC、EC、SOC与SO_(2)的相关性均高于NO_(2)和CO,表明燃煤对OC和EC贡献比机动车尾气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碳质组分 有机碳 元素碳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单质硫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测定与关联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逢玲 牛艳霞 +1 位作者 凌开成 申峻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年第5期184-187,共4页
采用结晶析出法测定了单质硫在甲苯、环己烷和正辛烷溶剂中的溶解度。单质硫在3种溶剂中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以在甲苯溶剂中效应最明显。分别用理想溶解度模型、Apelblat模型及经验式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结果令人满意。比较而... 采用结晶析出法测定了单质硫在甲苯、环己烷和正辛烷溶剂中的溶解度。单质硫在3种溶剂中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以在甲苯溶剂中效应最明显。分别用理想溶解度模型、Apelblat模型及经验式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结果令人满意。比较而言,Apelblat方程关联的效果最好,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最大相对误差均小于10%。实验得到的溶解度数据和关联结果对单质硫的分离、提纯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质硫 溶解度 模型关联 结晶析出法
下载PDF
中太平洋WM1和WX海山富钴结壳元素相关性及其层间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佟景贵 王吉中 +4 位作者 初凤友 李胜荣 方念乔 吴敏 牛花朋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5-163,共9页
在结壳矿物学等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太平洋WM1和WX海山富钴结壳中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铂族元素含量、层间变化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结壳从下层到上层,粘土矿物和石英等碎屑矿物逐渐增多,很可能与青藏... 在结壳矿物学等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太平洋WM1和WX海山富钴结壳中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铂族元素含量、层间变化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结壳从下层到上层,粘土矿物和石英等碎屑矿物逐渐增多,很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剥蚀以及亚洲季风演化有关;TFe/Fe2+从结壳下层到上层逐渐增高,反映了结壳的氧化性由下层到上层增强,海山的沉降可能是造成结壳生长后期环境氧化性增强的重要原因;Ti、Co、Pb、As、Mn、TFe等元素与TFe/Fe2+呈正相关,反映结壳中这些元素的富集与氧化环境有关,而Ca、P、Pt和∑REE等元素与TFe/Fe2+呈负相关,反映结壳中这些元素的富集与还原环境有关;Fe与Co显著正相关是本区结壳的重要特点;结壳的Co与(Fe+Mn)的相关性大于Co与Fe的相关性及Co与Mn的相关性;P含量小于1%时,Co与P相关性不明显,当P含量大于1%时,Co与P呈明显负相关,磷酸盐化的过程对铁锰结壳吸附Co的能力起到抑制作用。聚类分析将Pt、∑REE与P和Ca分为一组,说明在结壳中Pt和∑REE主要赋存在碳氟磷灰石中,结壳的磷酸盐化的过程对Pt和∑REE的富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太平洋 富钴结壳 元素相关性 层间变化
下载PDF
大叶藻(Zostera marina)的热值和元素含量(碳、氮、磷)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贵福 邢坤 +3 位作者 李耕 刘海映 潘玉洲 张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220,共9页
选取辽宁獐子岛近岸海域大叶藻样品,对其须根、根状茎和不同生长阶段叶片的灰分含量、热值和元素含量(碳、氮、磷)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阶段,叶片长度随着生长顺序先增大后减小;灰分含量随着叶片生长逐渐升高,且极显... 选取辽宁獐子岛近岸海域大叶藻样品,对其须根、根状茎和不同生长阶段叶片的灰分含量、热值和元素含量(碳、氮、磷)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阶段,叶片长度随着生长顺序先增大后减小;灰分含量随着叶片生长逐渐升高,且极显著小于根状茎和须根(P<0.01);不同部位干质量热值差异极显著(P<0.01),以初生叶最高,为(14.89±0.040)k J/g,后逐渐减小,在须根中最小,为(8.15±0.079)k J/g;不同生长阶段叶片的去灰分热值差异不大,但极显著大于须根和根状茎(P<0.01);碳、氮、磷含量均呈同一趋势:初生叶>幼叶>成熟叶1>成熟叶2>衰老叶>根状茎>须根;N/P比值为27.08,说明大叶藻存在P限制;N/P比值在根状茎中最大,须根中最小,这说明大叶藻存在能量的转移和存贮;大叶藻不同部位灰分含量与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碳含量、氮含量、磷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干质量热值与碳含量、氮含量、磷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大叶藻不同部位的热值与碳、氮、磷元素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藻 不同生长阶段叶片 灰分含量 热值 元素含量 相关性
下载PDF
麦类秸秆燃料灰分与组成元素相关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士博 彭道平 +2 位作者 彭哲 黄涛 高加林 《四川环境》 2019年第3期1-5,共5页
生物质燃料灰分含量高易引起在锅炉内结渣,影响锅炉运行效率,预测灰分含量对锅炉条件控制和选型有着重要意义。研究了小麦秸秆生物质灰分含量与组成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建立了基于灰分预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组成元素含量预测麦类秸... 生物质燃料灰分含量高易引起在锅炉内结渣,影响锅炉运行效率,预测灰分含量对锅炉条件控制和选型有着重要意义。研究了小麦秸秆生物质灰分含量与组成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建立了基于灰分预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组成元素含量预测麦类秸秆生物质燃料的灰分。结果表明,组成元素均与灰分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氧含量与灰分含量呈正相关,其他元素均呈负相关关系。灰分预测与实测值平均绝对误差为9.0%。通过上述研究发现,本研究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麦类秸秆生物质燃料灰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灰分 组成元素 相关性 回归模型
下载PDF
粤东玉水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制约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毅 胡希声 +4 位作者 王琰 石贵勇 郑兆勇 薛飞 孙晓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41,共12页
位于粤东晚古生代坳陷区中段的玉水铜矿床,具有小范围成巨富矿的特点。对矿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元素相关性进行分析,为玉水铜矿床成因提供佐证。研究结果显示,矿石中铜含量最高可达59.22%,并伴生有大量的Ag(最大含量达10 000 μg/g),A... 位于粤东晚古生代坳陷区中段的玉水铜矿床,具有小范围成巨富矿的特点。对矿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元素相关性进行分析,为玉水铜矿床成因提供佐证。研究结果显示,矿石中铜含量最高可达59.22%,并伴生有大量的Ag(最大含量达10 000 μg/g),Ag仅与Cu呈正相关,而与其它元素不相关,表明Ag与Cu是同一来源;矿石的稀土总量变化极大,ΣREE为3.07 ~ 23 223.00 μg/g,部分已经达到工业品位,且表现出重稀土元素富集而轻稀土元素亏损的配分模式;高稀土含量样品的ΣREE与Y、P、Sb、Bi、Be、As等元素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指示高含量稀土是来源于后期热液的叠加。结合Y/Ho-La/Ho变化趋势、Ce的弱负异常和Eu的负异常,认为玉水铜矿床应属于热液喷流沉积成因,但后期受到热液改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元素相关性 玉水铜矿床 粤东
下载PDF
碳酸盐结合态Fe与As、Ce的相关性对沉积条件的指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玲 周跃飞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18-1125,共8页
文章对神农架地区中元古界神农架群野马河组和温水河组碳酸盐岩开展研究,采用5%的HCl对新鲜碳酸盐岩样进行溶解,对溶液开展Fe、As、Ce测定,对酸溶残渣开展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同时采用分级提取法开展样品的黄铁矿矿化度(degree of ... 文章对神农架地区中元古界神农架群野马河组和温水河组碳酸盐岩开展研究,采用5%的HCl对新鲜碳酸盐岩样进行溶解,对溶液开展Fe、As、Ce测定,对酸溶残渣开展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同时采用分级提取法开展样品的黄铁矿矿化度(degree of pyritization,DOP)测定。结果表明:石墨拉曼光谱法和绿泥石结晶度法测定的2套地层变质温度相同,均为300℃左右;野马河组样品DOP值均小于0.42,该地层沉积环境相对氧化;1/2温水河组样品的DOP值大于0.42,该地层沉积环境相对还原;野马河组中碳酸盐结合态(carbonated-associated)Fe(Feca)与Asca、Ceca均呈正相关性,而温水河组中Feca与Asca、Ceca均无相关性。研究发现:Feca与Asca、Ceca的相关性可以示踪沉积氧化还原条件,即正相关指示氧化性沉积条件,不相关指示还原性沉积条件;300℃左右的变质温度对该指标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变质温度 氧化还原条件 元素相关性
下载PDF
Ionomic Profiling of Rice Genotypes and Identification of Varieties with Elemental Covariation Effects
16
作者 ZHANG Chengming Nobuhiro TANAKA +6 位作者 Maria Stefanie Dw IYANTI Matthew SHENTON Hayato MARUYAMA Takuro SHINANO CHU Qingnan XIE Jun Toshihiro WATANABE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1期76-88,I0026-I0030,共18页
Ionomic profiles are primarily influenced by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Identifying ionomic responses to varietal effects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ionomic variations among species or subspecies and to pot... Ionomic profiles are primarily influenced by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Identifying ionomic responses to varietal effects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ionomic variations among species or subspecies and to potentially understand genetic effects on ionomic profiles.We cultivated 120 rice(Oryza sativa)varieties to seedling stage in identical hydroponic conditions and determin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26 elements(including 3 anions)in the shoots and roots of rice.Although the subspecies effects were limited by the genus Oryza pre-framework and its elemental chemical properties,we fou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onomic variations in most elements among the aus,indica and japonica subspecie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s indicated that variations in the root-to-shoot ionomic transport mechanisms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ionomic differences among the subspecies.Furthermore,the correlations were primarily associated with the screening of varieties for elemental covariation effects that can facilitate breeding biofortified rice varieties with safe concentrations of otherwise toxic elements.The japonica subspecies exhibited the strongest elemental correlations and elemental covariation effects,therefore,they showed greater advantages for biofortification than the indica and aus subspecies,whereas indica and aus subspecies were likely safer in metal(loid)polluted soils.We also found that geographical and historical distribution significantly defined the ionomic profiles.Overall,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association studies to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and minimize toxicity risks in rice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omic profile rice genotype elemental covariation correl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下载PDF
云南省新街-董干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17
作者 蒿金星 闫海忠 +5 位作者 孙璐伟 王宁 朱剑 孙载涛 段锦彪 杨正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419-428,共10页
以云南省新街-董干地区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为基础,统计分析了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参数。运用变异系数、成矿有利度、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等方法分析区内19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划分出五类成矿元素组合,确定了主成矿元素。根据组... 以云南省新街-董干地区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为基础,统计分析了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参数。运用变异系数、成矿有利度、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等方法分析区内19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划分出五类成矿元素组合,确定了主成矿元素。根据组合异常的空间分布及特征,圈定34处综合异常,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划分了四处成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测量 地球化学特征 元素相关性 成矿有利度 成矿远景区 新街-董干地区 云南省
下载PDF
西安城区大气PM_(2.5)中有机碳与元素碳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帆 韩婧 +2 位作者 张俊 韩继超 辛玉姣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80-85,共6页
为研究西安市夏、秋、冬3季大气细颗粒物中碳组分的污染变化规律,于2013年夏、秋、冬3季在西安市明城墙内采集大气中的PM2.5样品,测定了样品中的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含量。结果显示,PM2.5中OC和EC的季节平均浓度冬季最高,秋季次之,夏季最低... 为研究西安市夏、秋、冬3季大气细颗粒物中碳组分的污染变化规律,于2013年夏、秋、冬3季在西安市明城墙内采集大气中的PM2.5样品,测定了样品中的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含量。结果显示,PM2.5中OC和EC的季节平均浓度冬季最高,秋季次之,夏季最低。OC/EC的比值在夏、秋、冬3季均超过2.0,说明采样期间夏、秋、冬3季均存在二次污染。OC/PM2.5的比值夏秋两季差异较小,冬季明显高于夏秋两季;EC/PM2.5的比值在夏、秋、冬3季的变化不大。OC和EC的相关性:夏季>秋季>冬季。OC与PM2.5的相关程度冬季>秋季>夏季,且随季节更替变化明显;EC与PM2.5的相关性:秋季>夏季>冬季。即随着季节变化PM2.5浓度水平整体升高、污染加重时,PM2.5中的OC所占比例明显升高,EC比较稳定,说明受人为影响的二次排放为主要成分的OC对PM2.5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有机碳 元素碳 西安 相关性
下载PDF
节理迹长与隙宽的相关性对裂隙岩体水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月秀 刘泉声 +1 位作者 李金兰 何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2期3555-3562,共8页
节理迹长与隙宽的相关性影响节理网络的分布和透水性,最终影响裂隙岩体的水力学特性。为此,结合Sellafield处置库工程,从统计学的角度研究节理迹长和隙宽符合幂律分布时的相关关系,基于离散元软件UDEC分析节理迹长和隙宽的相关性对裂隙... 节理迹长与隙宽的相关性影响节理网络的分布和透水性,最终影响裂隙岩体的水力学特性。为此,结合Sellafield处置库工程,从统计学的角度研究节理迹长和隙宽符合幂律分布时的相关关系,基于离散元软件UDEC分析节理迹长和隙宽的相关性对裂隙岩体水力耦合特性的影响,给出一套考虑节理参数相关性的裂隙岩体水力学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节理迹长与隙宽符合幂率分布时,其相关关系呈指数函数形式;考虑两者相关性时,裂隙岩体的渗透率张量及表征单元体积均变大,因此不可忽略节理参数相关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力学 水力耦合 渗透率 表征单元体积 相关关系 幂律分布
原文传递
我国平原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成因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立新 马生明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37-240,共4页
我国平原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普遍存在,但是目前对这些异常的成因缺乏系统认识。这里以长春和南京地区的Hg、Cd异常试验研究结果为例,利用元素相关关系法,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异常组分... 我国平原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普遍存在,但是目前对这些异常的成因缺乏系统认识。这里以长春和南京地区的Hg、Cd异常试验研究结果为例,利用元素相关关系法,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异常组分叠加量表现出表层累积型特点,此类异常的成因与人类活动有关。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在垂向上,异常组分叠加量表现出了连续型分布特点,且异常组分含量主要受土壤物质组成的控制,此类异常是在河流沉积物自然沉积过程中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区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成因 元素相关关系法 异常组分基准值 异常组分叠加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