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235钢表面电镀镍及其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楠 丁毅 马立群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共3页
在Q 235钢表面电镀镍,以提高低碳钢表面的耐蚀性和可焊接性。对碱洗、酸洗、活化等前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着重研究了直流电镀和脉冲电镀的工艺参数和镀镍层的性能。结果表明:直流镀镍层和脉冲镀镍层都较为均匀、致密、无明显缺陷,且脉... 在Q 235钢表面电镀镍,以提高低碳钢表面的耐蚀性和可焊接性。对碱洗、酸洗、活化等前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着重研究了直流电镀和脉冲电镀的工艺参数和镀镍层的性能。结果表明:直流镀镍层和脉冲镀镍层都较为均匀、致密、无明显缺陷,且脉冲镀镍层比直流镀镍层结构更加紧密;加搅拌后所得镀层的实验结果明显优于不加搅拌时所得镀层的;脉冲镀镍层的自腐蚀电位明显高于直流镀镍层的,且加搅拌后,自腐蚀电位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 235钢 电镀镍 直流电镀 脉冲电镀 搅拌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含量对电沉积镍-氧化石墨烯复合镀层结构及性能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任鑫 江仁康 +3 位作者 初鑫 吴双全 窦春岳 高志玉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5-172,共8页
为改善纯电镀Ni层性能,通过向镀液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氧化石墨烯(GO),利用电沉积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Ni-GO复合镀层。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CS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对复合镀层的形貌、物相结构及成分... 为改善纯电镀Ni层性能,通过向镀液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氧化石墨烯(GO),利用电沉积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Ni-GO复合镀层。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CS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对复合镀层的形貌、物相结构及成分进行了表征,并借助维氏显微硬度计、多功能材料表面性能试验仪及电化学工作站分析了复合镀层的硬度、耐磨性及耐蚀性。结果表明:当镀液中GO含量为200 mg/L时,Ni-GO复合镀层表面平整致密,GO在镀层中分散效果良好。相对于基体和纯Ni镀层,最佳GO含量制备的Ni-GO复合镀层显微硬度为420.1 HV0.1,摩擦系数(0.52)较低,具有良好的抗摩擦磨损性能。Ni-GO复合镀层在3.5%NaCl溶液中具有较小的自腐蚀电流密度(9.339×10^(-6)A/cm^(2)),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镍 氧化石墨烯 复合镀层 力学性能 耐蚀性
原文传递
换向脉冲电镀工艺对镀镍层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曾燕屏 李友国 +1 位作者 唐祥云 马莒生 《电镀与精饰》 CAS 1992年第3期22-25,共4页
本文采用正交实验及其分析方法研究了可调周期换向脉冲电镀工艺对瓦特镍镀层应力的影响,确定了脉冲镀镍的新工艺。与相同电流密度条件下直流镀瓦特镍层的性能相比,该工艺镀出的镀层具有应力低、孔隙少、结晶细、平整度好、纯度高的特点... 本文采用正交实验及其分析方法研究了可调周期换向脉冲电镀工艺对瓦特镍镀层应力的影响,确定了脉冲镀镍的新工艺。与相同电流密度条件下直流镀瓦特镍层的性能相比,该工艺镀出的镀层具有应力低、孔隙少、结晶细、平整度好、纯度高的特点,是解决半导体外壳外引线断裂问题的很有前途的电镀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向脉冲 电镀镍 镀镍 镀层应力
下载PDF
激光重熔镍镀层复合工艺制备铜合金表面涂层 被引量:3
4
作者 傅卫 方洪渊 +1 位作者 徐凯 白新波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9-103,共5页
在铜合金表面先预置镍镀层再激光重熔以获得界面冶金结合可靠的新涂层.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并利用多种分析手段研究了涂层的组织、界面结构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室温下采用4200W半导体激光重熔0.4mm厚镍镀层可获得无缺陷且界面冶金结合可... 在铜合金表面先预置镍镀层再激光重熔以获得界面冶金结合可靠的新涂层.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并利用多种分析手段研究了涂层的组织、界面结构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室温下采用4200W半导体激光重熔0.4mm厚镍镀层可获得无缺陷且界面冶金结合可靠的激光熔覆涂层;所获新涂层组织均匀致密,物相由重熔前的γ-Ni镀层转变为重熔后的(Ni,Cu)固溶体;涂层硬度约为135HV0.05,稍高于CuCrZr基体硬度.镍镀层的预置和半导体激光的应用提高了铜基表面激光能量的吸收率;新涂层与铜基体间组织成分及硬度匹配保证了良好的界面相容性和可靠的界面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重熔 铜合金 镀层 冶金结合
下载PDF
镍镀层水性无铬钝化后的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邹敏敏 曾冬铭 +1 位作者 刘小勤 郝智敏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73,共3页
为了提高电镀镍层的耐蚀性能,分别采用了硅烷偶联剂(KH-550)和有机-无机缓蚀剂水性无铬钝化液对电镀镍层进行了钝化。研究了KH-550的水解过程及2种钝化液的稳定性,分析了2种钝化膜的耐蚀性能及其形貌。结果表明:KH-550水解后生成了硅醇... 为了提高电镀镍层的耐蚀性能,分别采用了硅烷偶联剂(KH-550)和有机-无机缓蚀剂水性无铬钝化液对电镀镍层进行了钝化。研究了KH-550的水解过程及2种钝化液的稳定性,分析了2种钝化膜的耐蚀性能及其形貌。结果表明:KH-550水解后生成了硅醇,硅醇发生缩合交联反应,水解液不稳定;电镀镍层钝化后耐腐蚀性能得到明显提高,但2种钝化膜的均匀性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无铬钝化液 电镀镍层 硅烷偶联剂 有机-无机缓蚀剂 耐蚀性能
下载PDF
恒电位法电沉积聚8-羟基喹啉薄膜
6
作者 刘小勤 黄凤祥 +2 位作者 曾冬铭 黄发军 刘中兴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041-1044,共4页
采用恒电位法在镀镍工件表面制备聚8-羟基喹啉薄膜。研究了沉积电位、8-羟基喹啉浓度、Na OH浓度、沉积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薄膜耐蚀性的影响。分别采用盐水周浸泡试验、三氯化铁缝隙试验和Tafel极化曲线法对比研究了恒电位法电沉积试样、... 采用恒电位法在镀镍工件表面制备聚8-羟基喹啉薄膜。研究了沉积电位、8-羟基喹啉浓度、Na OH浓度、沉积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薄膜耐蚀性的影响。分别采用盐水周浸泡试验、三氯化铁缝隙试验和Tafel极化曲线法对比研究了恒电位法电沉积试样、循环伏安法电沉积试样和空白工件的耐蚀性。采用扫描电镜表征了聚8-羟基喹啉薄膜的表面形貌。恒电位法沉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8-羟基喹啉2 mmol/L,Na OH 0.4 mol/L,电位0.5 V,时间300 s,室温。采用最佳工艺所得薄膜的耐蚀性略优于循环伏安法试样,远优于空白工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镍层 8-羟基喹啉 薄膜 聚合 电沉积 恒电位法 耐蚀性
下载PDF
铜基电镀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与耐腐蚀摩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邓晓光 王睿鑫 +1 位作者 高泽之 金星烨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7-130,共4页
制备了铜基体电镀镍和镍磷合金层,并进行了微观组织观察,抗腐蚀摩擦性能和纳米压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镀层内应力,在金属表面以电镀镍为结构层,镍磷合金为表面层的结构可同时具有高强韧、耐冲击、耐腐蚀和耐磨损性。由于电镀... 制备了铜基体电镀镍和镍磷合金层,并进行了微观组织观察,抗腐蚀摩擦性能和纳米压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镀层内应力,在金属表面以电镀镍为结构层,镍磷合金为表面层的结构可同时具有高强韧、耐冲击、耐腐蚀和耐磨损性。由于电镀镍比镍磷合金弹性系数低,使得电镀镍结构具有耐冲击性。镍磷合金镀层变形小且硬度高,使得其具有较强的耐腐蚀与耐磨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体 电镀镍 电镀镍磷合金 复合电镀层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Taguchi方法的镍涂层薄板冲压工艺参数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里群 彭宜昌 +1 位作者 毛昭明 何鹏程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54-1058,共5页
从厚度减薄和厚度分布角度出发,结合Taguchi实验设计方法,建立了镍涂层薄板的数值仿真模型,分析研究了凹模圆角半径、压边力、摩擦系数等工艺参数对镍涂层薄板冲压成形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各个工艺参数对成形质量(厚度变化)的影响及... 从厚度减薄和厚度分布角度出发,结合Taguchi实验设计方法,建立了镍涂层薄板的数值仿真模型,分析研究了凹模圆角半径、压边力、摩擦系数等工艺参数对镍涂层薄板冲压成形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各个工艺参数对成形质量(厚度变化)的影响及其相对影响程度。同时,通过对比仿真数据与实验结果,验证了该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 工艺参数 镍涂层薄板 有限元 Taguchi方法
下载PDF
碳钢表面电镀锌镍/有机富铝复合涂层的制备与性能
9
作者 刘建国 金宁 +5 位作者 王淼 张博伦 韩力 韩长智 王继文 李庆鹏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6-66,共11页
为提高碳钢表面电镀锌镍的防护性能和应用限制,采用电镀锌镍层作为底层,有机富铝涂层作为顶层,设计出一种复合涂层防护体系。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中性盐雾试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电镀锌镍/有机富铝复合涂层的表面/截面形... 为提高碳钢表面电镀锌镍的防护性能和应用限制,采用电镀锌镍层作为底层,有机富铝涂层作为顶层,设计出一种复合涂层防护体系。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中性盐雾试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电镀锌镍/有机富铝复合涂层的表面/截面形貌及耐蚀性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电镀锌镍/有机富铝复合涂层表面光滑平整,无明显缺陷,复合涂层体系界面结合良好,无分层现象,经1500 h中性盐雾试验后复合涂层无红锈。复合涂层较单独的电镀锌镍合金层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2个数量级,表现出受控的牺牲阳级作用,并实现了在海洋防护领域的应用。复合涂层有效提升了电镀锌镍层的耐腐蚀性能,拓宽了电镀锌镍层在腐蚀防护领域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锌镍 有机富铝 复合涂层 耐蚀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