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5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动原位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王慧 马建伟 +1 位作者 范向宇 罗启仕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3-227,共5页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修复技术,由于其处理土壤污染的高效性,近几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了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原理及近几年来其在重金属修复中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电动力学修复技术相对于其它修复技术的优势,并指出...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修复技术,由于其处理土壤污染的高效性,近几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了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原理及近几年来其在重金属修复中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电动力学修复技术相对于其它修复技术的优势,并指出了电动修复技术中需要克服的技术障碍,探讨了其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可行性。电动技术能够强化土壤物质的传质过程,能够高效、快速定向迁移土壤中重金属离子达到去除的目的;同时电动技术可以与其它修复技术结合发展出系列组合修复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从单一电动到复合电动是今后电动力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对污染物质复合电动力学效应下的迁移机理及模型、不同土壤性质(组分、酸碱性等)对于污染物质去除效率及其调控措施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电动力学 原位 土壤修复
下载PDF
电动力学-新型竹炭联合作用下土壤镉的迁移吸附及其机理 被引量:31
2
作者 马建伟 王慧 罗启仕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29-1834,共6页
研究了土壤中镉在均匀电动力学作用下的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电场双向切换并加有新型竹炭材料条件下电动力学对镉的去除特性,揭示了利用均匀电动力学.新型竹炭材料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的特征及其可行性.结果表明,竹炭是一种良... 研究了土壤中镉在均匀电动力学作用下的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电场双向切换并加有新型竹炭材料条件下电动力学对镉的去除特性,揭示了利用均匀电动力学.新型竹炭材料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的特征及其可行性.结果表明,竹炭是一种良好的吸附材料,对镉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可以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很好的模拟吸附过程(R^2〉0.96);在电压梯度为1.0V/cm的条件下,受试土壤中Cd^2+在均匀电动力学下的迁移速率为0.6786.0.6875cm/h,并且迁移速率大小与Cd^2+浓度和场强分布有关,电动力场可以有效地迁移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使用竹炭作为吸附剂的新型工艺中,在与速率实验相同的电压梯度,电场48h的切换周期下,土壤中镉能够在电场作用下高效迁移至处理区并被吸附去除(12d去除79.6%),过程中可以很好地维持土壤的pH和水分条件,过程的电流随切换呈周期性的变化.电动迁移.竹炭吸附作为一种新型工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力学 竹炭 电迁移 双向切换 土壤修复
下载PDF
焦化场地PAHs污染土壤的电动-化学氧化联合修复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海欧 郭书海 +1 位作者 李凤梅 吴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04-1911,共8页
焦化场地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严重,目前的修复技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通过研究化学氧化、电动及其联合技术对焦化场地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比较了两种技术组合方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技术及联合... 焦化场地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严重,目前的修复技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通过研究化学氧化、电动及其联合技术对焦化场地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比较了两种技术组合方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技术及联合技术对焦化场地 PAHs 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在单一技术处理中,电动处理、芬顿和活化过硫酸钠对多环芳烃的去除率分别为24.86豫、10.27豫和22.19豫;在联合技术处理中,活化过硫酸钠-电动组合、电动-活化过硫酸钠组合、芬顿-电动组合和电动-芬顿组合对多环芳烃的去除率分别为49.65豫、41.73豫、36.72豫和31.39豫。电动-化学氧化联合技术对 PAHs 的去除效果较单一技术提高了6.53豫~27.46豫。两种技术的组合方式及氧化剂类型均对联合处理效果产生影响,化学氧化-电动处理的多环芳烃去除率较电动-化学氧化处理高5.33豫~7.92豫,其差异主要由化学氧化去除率差异所引起;应用活化过硫酸钠试剂的组合对多环芳烃的去除率高出应用芬顿试剂的组合12.93豫~10.34豫。经联合处理后,污染物的残留量及毒性当量浓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说明电动-化学氧化联合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土壤 多环芳烃 电动修复 化学氧化 联合处理
下载PDF
分散剂对氮化硅浆料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学健 黄莉萍 +1 位作者 符锡仁 古宏晨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91-494,共4页
本文研究了分散剂对氮化硅粉体的胶体特性、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Si3N4(Starck)粉料的等电点在pH=4.2,粉料的最大Zeta电位在pH=11附近.分散剂的引入将使其等电点位移,其位移量与分散剂的用量有关,最佳分散剂用量在0.8~1.... 本文研究了分散剂对氮化硅粉体的胶体特性、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Si3N4(Starck)粉料的等电点在pH=4.2,粉料的最大Zeta电位在pH=11附近.分散剂的引入将使其等电点位移,其位移量与分散剂的用量有关,最佳分散剂用量在0.8~1.2wt%之间.该氮化硅浆料属非牛顿的依时性流体.当分散剂用量低时,浆料呈现反触变性,随分散剂用量的增加,触变性逐渐消失;当分散剂用量达1.2wt%时,浆料成为近似的宾汉流体;随着分散剂用量的进一步增加,浆料又呈现微弱的正触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剂 氮化硅 胶体 流变性 浆料 陶瓷
下载PDF
电动及其联用技术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9
5
作者 侯隽 樊丽 +3 位作者 周明远 朱学峰 关杰 高桂兰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5-189,共5页
电动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处理土壤污染的绿色技术,现已成为当前土壤修复研究领域的热点。综述了电动修复去除污染物的反应机理和优缺点,影响电动修复效率因素如土壤性质、电压梯度、电极材料、两极p H等,并总结了近年来... 电动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处理土壤污染的绿色技术,现已成为当前土壤修复研究领域的热点。综述了电动修复去除污染物的反应机理和优缺点,影响电动修复效率因素如土壤性质、电压梯度、电极材料、两极p H等,并总结了近年来治理重金属、有机物多类型复合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及电动-淋洗、电动-生物、电动-超声、电动-PRB联合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此类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修复 土壤 复合污染 重金属 有机物
原文传递
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宇 李婷婷 +3 位作者 魏小娜 李秀颖 徐亚男 孙鸿曼 《化学研究》 CAS 2016年第1期34-43,共10页
电动修复是一种新兴的原位土壤修复技术,主要用于有机及重金属污染土壤/场地的修复.本文作者介绍了电动修复污染土壤的技术原理;探讨了电动技术与Fenton技术、表面活性剂/助溶剂、超声波技术、微生物技术及渗透性反应屏障技术的联合应用... 电动修复是一种新兴的原位土壤修复技术,主要用于有机及重金属污染土壤/场地的修复.本文作者介绍了电动修复污染土壤的技术原理;探讨了电动技术与Fenton技术、表面活性剂/助溶剂、超声波技术、微生物技术及渗透性反应屏障技术的联合应用;总结了土壤电动修复中,土壤pH不均衡及有机污染修复效率较低的问题.确定了电动技术与多种技术的联用为土壤修复的研究和应用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技术 土壤 联合技术
下载PDF
高性能复合胶凝材料流变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尚建丽 李晓光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79-283,共5页
对高性能混凝土常用的矿物掺和料 (粉煤灰、矿渣、硅灰 )的动电电位进行了研究 ,测定了减水剂对矿物掺和料动电电位的影响 ,并研究了不同掺和料两两相互掺入水泥后 ,在减水剂作用下复合胶凝材料的流变性能 .结果表明 :不同的矿物掺和料... 对高性能混凝土常用的矿物掺和料 (粉煤灰、矿渣、硅灰 )的动电电位进行了研究 ,测定了减水剂对矿物掺和料动电电位的影响 ,并研究了不同掺和料两两相互掺入水泥后 ,在减水剂作用下复合胶凝材料的流变性能 .结果表明 :不同的矿物掺和料其化学成分、细度、密度决定了各自动电电位 ;减水剂对矿物掺和料动电电位影响不尽相同 ;复合胶凝材料的流变性与矿物掺和料的品种、细度、复掺量以及减水剂和水胶比的组合是密切相关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电电位 流变性 触变性 减水剂 高性能混凝土
下载PDF
利用电动技术强化有机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马建伟 王慧 +1 位作者 罗启仕 范向宇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9-124,共6页
电动修复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土壤修复技术,由于其处理的高效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利用电动技术强化土壤有机污染物原位修复的原理及其最新进展。电动强化有机物污染修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动效应对有机物的... 电动修复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土壤修复技术,由于其处理的高效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利用电动技术强化土壤有机污染物原位修复的原理及其最新进展。电动强化有机物污染修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动效应对有机物的迁移作用或者强化生物修复过程(注入营养物、电子受体和活性微生物等)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研究表明,该技术不破坏生态环境,安装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电动强化原位生物修复和能够适应于各种不同成分污染(如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多技术联合是今后电动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技术 原位修复 强化 有机物污染土壤
下载PDF
电动力学-过硫酸钠氧化联用修复二氯苯污染土壤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宋萌萌 罗泽娇 秦佳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6-180,109,共6页
为解决氯苯污染场地的修复问题,尤其是受污染的低渗透介质的原位修复问题,以1,2-二氯苯、1,3-二氯苯、1,4-二氯苯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动力学-过硫酸钠氧化联用技术,并在阳极室添加Na2CO3/Na HCO3缓冲液来控制阳极p H,探讨了土壤中3种二氯... 为解决氯苯污染场地的修复问题,尤其是受污染的低渗透介质的原位修复问题,以1,2-二氯苯、1,3-二氯苯、1,4-二氯苯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动力学-过硫酸钠氧化联用技术,并在阳极室添加Na2CO3/Na HCO3缓冲液来控制阳极p H,探讨了土壤中3种二氯苯的迁移和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外加1.5 V/cm恒定电压,以铁为阴阳电极,以5 mmol/L Na2S2O8溶液作阴阳电极液,阳极液含0.025 mol/L Na2CO3/Na HCO3缓冲液,运行5 d后,该联用技术对污染壤土中3种二氯苯的总去除效果较好且较为均匀,去除率均在75%以上。该方法对于原位修复受污染的低渗透介质具备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 二氯苯 电动力学 过硫酸盐氧化 联用技术 阳极pH
原文传递
动电修复不同形态重金属污染土壤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林君锋 崔喜勤 +1 位作者 王果 李玉林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85-2589,共5页
以钢铁厂附近废地的重金属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动电修复技术去除重金属效果与其各化学形态的关系,讨论了电能消耗。结果表明,同一种重金属,其动电去除效率顺序为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Fe-Mn氧化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留态,即吸... 以钢铁厂附近废地的重金属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动电修复技术去除重金属效果与其各化学形态的关系,讨论了电能消耗。结果表明,同一种重金属,其动电去除效率顺序为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Fe-Mn氧化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留态,即吸附性越弱的形态,其去除率越高,如交换态去除率>95%;吸附性越强的形态,其去除率越低,如有机态和残留态去除率低于29%;对于不同重金属,高移动性和弱吸附性的重金属较弱移动性和强吸附性的重金属去除效果好,即各形态的Cd、Cu和Zn的去除率明显高于相应形态Pb的去除率;能耗分析表明,实验时间超过96 h后,在电能有较大消耗的同时,重金属去除率却提高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电修复技术 污染土壤 重金属 化学形态
原文传递
苯酚污染土壤的电动力学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焘 郑余阳 +2 位作者 杨磊 唐娜 蔡兰坤 《环境科技》 2009年第2期22-25,共4页
电动力学技术是正在发展中的土壤修复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之一是不破坏原有自然环境。通过小型实验研究了土壤中苯酚在电动力学作用下的迁移特征以及添加表面活性剂LAS对苯酚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电动力学作用可有效地促使苯酚解... 电动力学技术是正在发展中的土壤修复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之一是不破坏原有自然环境。通过小型实验研究了土壤中苯酚在电动力学作用下的迁移特征以及添加表面活性剂LAS对苯酚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电动力学作用可有效地促使苯酚解吸附和迁移,其迁移效果与土壤酸碱性质、污染物类型和表面活性剂浓度等密切相关,不同通电时间,迁移方向有所不同;②添加LAS能提高苯酚的去除效率,当LAS浓度为0.046mol/L时,苯酚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达到91.16%。采用适当的电动力学工艺可修复受苯酚污染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力学 土壤修复 苯酚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电动力处理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袁华山 刘云国 +2 位作者 李欣 叶菲 陈朝猛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分析了氧化亚铁硫杆菌对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及对电动力处理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率影响。氧化亚铁硫杆菌处理后的污泥,pH值降低,部分重金属从稳定态转化为可溶态。经氧化亚铁硫杆菌预处理后的泥样和未经预处理的泥样,在同样条件下用电动力处... 分析了氧化亚铁硫杆菌对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及对电动力处理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率影响。氧化亚铁硫杆菌处理后的污泥,pH值降低,部分重金属从稳定态转化为可溶态。经氧化亚铁硫杆菌预处理后的泥样和未经预处理的泥样,在同样条件下用电动力处理,处理结果为:预处理后Cd的去除率从61.85%上升到72.54%,Cu从34.26%上升到63.51%,Zn从65.06%上升到71.22%。预处理对Cu的影响比Cd、Zn大得多。用电动力处理Cu超标污泥中重金属时,将污泥先用氧化亚铁硫杆菌预处理,可有效地提高其去除效果,处理后的污泥有利于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力 重金属 氧化亚铁硫杆菌 污泥 预处理
下载PDF
A review of electrokinetically enhanced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for PHs 被引量:5
13
作者 Anish Saini Dawit Nega Bekele +2 位作者 Sreenivasulu Chadalavada Cheng Fang Ravi Naid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31-45,共15页
Since the early 1980’s there have been several different strategies designed and applied to the remediation of subsurface environment including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pproaches.They have had varying degre... Since the early 1980’s there have been several different strategies designed and applied to the remediation of subsurface environment including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pproaches.They have had varying degrees of success in remediating contaminants from subsurface soils and groundwater.The objective of this review is to examine the range of technologies for the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nts, particularly petroleum hydrocarbons, in subsurfaces with a specific focus on bioremediation and 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Further, this review examines the efficiency of remediation carried out by combining bioremediation and 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Surfactants, which are slowly becoming the selected chemicals for mobilizing contaminants, are also considered in this review.The current knowledge gaps of these technologies and techniques identified which could lead to development of more efficient ways of utilizing these technologies or development of a completely new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SURFACE CONTAMINATION REMEDIATION PETROLEUM hydrocarbons (PH) electrokinetics BIOREMEDIATION
原文传递
Enhanced 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 of chromium- contaminated soil using approaching anodes 被引量:4
14
作者 Shucai LI Tingting LI +2 位作者 Gang LI Fengmei LI Shuhai GUO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6期869-874,共6页
As a new technology used for the cleaning of chromium-contaminated soil, worldwide interest in ele- trokinetic (EK) remediation has grown considerably in recent times. However, owing to the fact that chromium exists... As a new technology used for the cleaning of chromium-contaminated soil, worldwide interest in ele- trokinetic (EK) remediation has grown considerably in recent times. However, owing to the fact that chromium exists as both cationic and anionic species in the soil, it is not an efficient method. This paper reports upon a study in which a process using approaching anodes (AAs) was used to enhance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chromium by eletrokinetics. Two bench-scale experiments to remove chromium from contaminated soil were performed, one using a fixed anode (FA) and the other using AAs. In the AAs experiment, the anode moved toward the cathode by 7 cm every three days. After remediation, soil pH, total chromium, and fractionation of chromium in the soil were determined. The average removal efficiency of total chromium was 11.32% and 18.96% in the FA and AAs experiments, respectively. After remediation, acidic soil conditions throughout the soil were generated through the use of AAs, while 80% of the soil remained neutral or alkalic when using the FA approach. The acidic soil environment and high field intensity in the AAs experi- ment might have favored chromium desorption, dissolu- tion and dissociation from the soil, plus the mobility of chromium in the soil was also enhanc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As used in the process of EK remediation can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chromium removal from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roaching anodes chromium-contaminatedsoil electrokinetics chromium fractionation
原文传递
Coagulation enhanced electrokinetic settling of mature fine oil sands tailings 被引量:4
15
作者 Shriful Islam Julie Q.S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9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The mature fine oil sand tailings(MFT) remain as slurry in the tailings pond for long time. The dewatering and consolidation of MFT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the mining industry. The objectiv... The mature fine oil sand tailings(MFT) remain as slurry in the tailings pond for long time. The dewatering and consolidation of MFT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the mining industr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ccelerate electrokinetic settling of MFT solids in suspensions in presence of optimal coagulant. In the first phase, optimal coagulant and coagulant dosage for settling of suspension are identified, i.e., ferric chloride at 350 mg/L. It is found that the chemical treatment is not much effective; the final solid content of the sediment is only 6.48% from an initial of 5%. In the second phase,combined coagulation and electrokinetic treatment is carried out to enhance the settling effect. The direct electric current is applied in continuous and intermittent modes on MFT suspensions placed in electrokinetic cell. The results show the final solid content reaches 23.74% under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350 mg/L ferric chloride and 218.75 V/m applied voltage gradient in the continuous mode. The intermittent current mode with 40% save in power consumption produces a settled sediment having 20.84% final solid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kinetics Electrophoresis COAGULATION SETTLING Voltage gradient MFT
下载PDF
电化学法去除河道底泥重金属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谭浩 赵新华 马伟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671-2672,共2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改进了电化学法,并分析了影响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因素,最终确定了电化学法去除河道底泥重金属的最佳工艺条件和操作参数。
关键词 电化学 重金属 河道底泥 去除率 电压 通电时间 EDTA
下载PDF
Hydrogel-Assisted Electrokinetics for High-Resolution and Non-invasive Flow Monitoring in Microfluidic Chips
17
作者 Na Zhao Yanni Ma +4 位作者 Zehua Yu Jun Huang Xiangqian Fu Tao Qiu Kang Li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71-577,共7页
Convenient non-invasive flow monitoring would facilitate the operation and control in microfluidic chips,but 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small space of microchannels and complex operation required in traditional optical... Convenient non-invasive flow monitoring would facilitate the operation and control in microfluidic chips,but 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small space of microchannels and complex operation required in traditional optical methods.In this work,we propose a novel non-invasive strategy to probe microfluidic flows via streaming potential phenomenon.By sealing one side of the microchannel with a piece of hydrogel film,streaming potential inside the channel can be clearly detected by electrodes at outer surface of the hydrogel due to ion diffusion in the hydrogel.Flow is detected without sensors contacting with the internal liquid.Moreover,the electrodes shape like a tiny probe,which can move around mapping the flow distribution in a chip with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1 mm and flow rate detection limit of 3μL·min–1.Bubbles inside the channels can also be detected,due to the fluctuation of streaming voltage when gas-liquid interface flows through the electrode,showing an easy and potential way for multi-functional flow monitoring in microfluidic ch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FLUIDICS HYDROGELS electrokinetics Flow monitoring NON-INVASIVE Sensor Charge transport
原文传递
地下水低渗透区重非水相液体(DNAPL)的增渗增移技术综述
18
作者 黄霄伊 代朝猛 +3 位作者 游学极 李思 童汪凯 李继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0-247,共8页
重非水相液体(DNAPL)是一种物化性质稳定且毒性较强的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存在极大威胁。由于其密度较大、穿透性强,DNAPL渗入地下后易在低渗透区积聚,形成长期污染源。低渗透区流速慢、传质难的特点使得常用地下水污染修... 重非水相液体(DNAPL)是一种物化性质稳定且毒性较强的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存在极大威胁。由于其密度较大、穿透性强,DNAPL渗入地下后易在低渗透区积聚,形成长期污染源。低渗透区流速慢、传质难的特点使得常用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难以奏效,而目前针对该问题的系统性研究尚显不足,因此亟需梳理并总结通过增渗增移DNAPL实现低渗透区污染增效修复的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本文首先通过控制方程描述了增渗增移的原理;其次综述了两种分别以表面活性剂和电动为核心的增渗增移方法:表面活性剂通过胶束增溶和降低吸附实现增渗增移,电动则通过电渗和电迁移增移DNAPL;同时介绍了实际应用中耦合其他技术的案例,总结优缺点;最后对DNAPL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非水相液体(DNAPL) 低渗透区 增渗增移 表面活性剂 电动
下载PDF
电动法去除污染土中重金属铬的试验研究
19
作者 王艳 张李奕岚 +1 位作者 朱鹏 王恒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51-3259,共9页
针对土壤铬污染严重的问题,通过自行设置的电动去除装置,研究电动法在不同电压、电解液种类和浓度的条件下对铬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电动法能够有效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铬,并且土壤中铬(Ⅵ)的迁移受电压的影响较大,当电压从10 V增大... 针对土壤铬污染严重的问题,通过自行设置的电动去除装置,研究电动法在不同电压、电解液种类和浓度的条件下对铬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电动法能够有效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铬,并且土壤中铬(Ⅵ)的迁移受电压的影响较大,当电压从10 V增大至40 V时,铬(Ⅵ)的去除率提高了12.25百分点。电解液中加入0.05 mol/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 SDBS)后铬(总)的去除率提高了5.94百分点,但增大SDBS浓度对提升铬的去除率没有明显效果。柠檬酸(Citric Acid, CA)可显著促进铬的迁移,柠檬酸浓度越大,铬的去除效率越高。在电解液中加入0.15 mol/L柠檬酸后铬(总)的去除率增长幅度达到最大,提高了18.03百分点,铬(Ⅵ)的去除率达到了93.4%,铬(总)的去除率达到了74.96%。其中,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铬的去除量占铬(总)去除量的95%左右,CA能够促进残渣态铬向弱酸提取态转换并促进铬的迁移,使各形态铬的残余量均有所下降,进而使铬污染土壤的毒性大幅降低。经电动去除后,土壤表面呈现出针状、絮状或颗粒状,并出现了大量细小的孔隙,结构变得相对松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电动力学 污染土壤
下载PDF
造纸湿部电荷的检测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红杰 胡惠仁 《造纸化学品》 CAS 2004年第5期9-13,共5页
随着造纸工业的发展,各类造纸化学品的相继使用,使得造纸湿部的电荷变化日趋复杂,而湿部的电荷分析是应付纸机各种变化的一种有力工具,达到优化和稳定造纸湿部的目的。主要介绍了胶体电荷检测的动电学现象和胶体滴定法,并且对这两种方... 随着造纸工业的发展,各类造纸化学品的相继使用,使得造纸湿部的电荷变化日趋复杂,而湿部的电荷分析是应付纸机各种变化的一种有力工具,达到优化和稳定造纸湿部的目的。主要介绍了胶体电荷检测的动电学现象和胶体滴定法,并且对这两种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在线电荷的测量以及电荷分析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湿部 电荷分析 纸机 胶体滴定法 造纸化学品 造纸工业 检测技术 发展 目的 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