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0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静电场异常与地震——一种可靠短临地震前兆信息探索 被引量:17
1
作者 郝建国 潘怀文 +4 位作者 毛国敏 张云福 唐天明 李德瑞 柳松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0年第4期3-166,共164页
本专辑通过对白家疃及部分华北地区大气电场观测网点资料与近场地震关系研究 ,系统地介绍一种可靠地震短临前兆信息的探索研究过程及初步结果 ,全文共分为 1 0个专题。首先简要介绍了地震灾害、地震测量和地震烈度。同时简述了国内外有... 本专辑通过对白家疃及部分华北地区大气电场观测网点资料与近场地震关系研究 ,系统地介绍一种可靠地震短临前兆信息的探索研究过程及初步结果 ,全文共分为 1 0个专题。首先简要介绍了地震灾害、地震测量和地震烈度。同时简述了国内外有关地震预测研究的看法和争论。并阐述了作者的认识和看法 :经验性的统计预测不应成为地震预测研究的主流和方向 ,确定性地震预测研究才是解决地震预报问题的唯一途径。确定性地震预测研究依赖于可靠地震前兆信息的获得。可靠前兆仅存于能在各种介质中进行连续有效传播并能在地表观测到的物理量中 ,如电场、磁场和重力场。通过对震前动物行为异常、地光等公认宏观地震前兆成因机理研究以及地电、大气电观测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后得出 :震前电场异常确有可能成为开展可靠地震短临前兆观测研究的理想领域之一。但其随机性及难于识别和提取等弊端 ,又使其现在还不能成为可靠地震前兆。毋庸置疑 ,信息的微弱性、干扰背景复杂和强烈性是造成上述结果的根本原因。因此 ,选择克服上述弊端的有效观测途径是该领域能否取得进展和突破的关键。在地震电异常的观测研究中 ,弄清其属性对于获得可靠地震前兆信息是至关重要的。低频电具有强电和弱电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强电不仅有持续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静电场异常 大气静电场 地震前兆 地震预报
下载PDF
电动力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郑伟 吕嫣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531-534,共4页
电动力学课程是物理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重要而基本的理论课程,进行电动力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网络教学平台在课堂之外为学生提供了又一学习空间,其开放性与交互性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便利,而其... 电动力学课程是物理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重要而基本的理论课程,进行电动力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网络教学平台在课堂之外为学生提供了又一学习空间,其开放性与交互性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便利,而其协作性和针对性使得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互相交流、查缺补漏,有效复习提高。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上的优势,对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针对课程特点,结合实际教学,给出了建设电动力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基本策略,并指出了进行电动力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专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电动力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电动力学课程建设有机结合,同时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与网络教学活动,对提高电动力学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力学 网络教学平台 课程建设
下载PDF
电磁热弹性介质的一些基本理论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晓明 沈亚鹏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8-39,共12页
具有电磁热弹性耦合性质的介质是许多传感器及机敏结构或系统中的关键材料,本文第一部分动态变分原理已就具有这种性质的机敏材料动力学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在此第二部分则系统地讨论了在数值计算中极具重要性的各类变分原理,包... 具有电磁热弹性耦合性质的介质是许多传感器及机敏结构或系统中的关键材料,本文第一部分动态变分原理已就具有这种性质的机敏材料动力学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在此第二部分则系统地讨论了在数值计算中极具重要性的各类变分原理,包括准静态变分原理、动态变分原理和关于固有频率的变分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介质力学 变分原理 机敏材料 材料力学
下载PDF
时间、空间与运动——狭义相对论及其伟大科学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奇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56,共10页
介绍狭义相对论诞生的历史背景,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的新思维和创造性,发现自然界两条基本原理及其建立新的相对性时空结构理论及新的运动学定律的思路历程.由此揭示和证明时空相对性结构是一切自然界定律对相对运动保持其不变性和... 介绍狭义相对论诞生的历史背景,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的新思维和创造性,发现自然界两条基本原理及其建立新的相对性时空结构理论及新的运动学定律的思路历程.由此揭示和证明时空相对性结构是一切自然界定律对相对运动保持其不变性和对称性的基础,也是自然界因果关系成立的基础,最后介绍从狭义相对论得出的自然界的一系列新奇结论和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 电动力学 电子论 狄义相对论 时间和空间 相对运动
下载PDF
电动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发民 陈强 林敬与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71-774,共4页
文章结合“电动力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采用课内内容与课外内容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吸引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深入的了解与研究 ,并写出一份研究性论文或理论性较强的综述性的报告 ,从而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文章结合“电动力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采用课内内容与课外内容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吸引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深入的了解与研究 ,并写出一份研究性论文或理论性较强的综述性的报告 ,从而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 .这一教学尝试 ,不仅提高了学生独立从事研究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教学改革与实践 研究性 课内 教学尝试 分析问题 教师 电动力学 吸引 解决问题
原文传递
“电动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振林 《大学物理》 2021年第6期53-56,61,共5页
本论文从"电动力学"理论建立的历程,诠释科学发展得益于社会整体的创新文化氛围,以及原始创新给科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展示了"电动力学"所包含的探索自然科学精神和服务社会价值取向等丰... 本论文从"电动力学"理论建立的历程,诠释科学发展得益于社会整体的创新文化氛围,以及原始创新给科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展示了"电动力学"所包含的探索自然科学精神和服务社会价值取向等丰富的思政内涵.最后,者从"传道、授业、解惑与立德"四个方面,着重阐述对"电动力学"课程思政的认识与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力学 科学精神 服务社会 课程思政
下载PDF
An efficient multipaction suppression method in microwave components for space application 被引量:10
7
作者 崔万照 李韵 +6 位作者 杨晶 胡天存 王新波 王瑞 张娜 张洪太 贺永宁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569-574,共6页
Multipaction,caused by the secondary electron emission phenomenon,has been a challenge in space applications due to the resulting degradation of system performance as well as the reduction in the service life of high ... Multipaction,caused by the secondary electron emission phenomenon,has been a challenge in space applications due to the resulting degradation of system performance as well as the reduction in the service life of high power components.In this paper we report a novel approach to realize an effective increase in the multipaction threshold by employing micro-porous surfaces.Two micro-porous structures,i.e.,a regular micro-porous array fabricated by photolithography pattern processing and an irregular micro-porous array fabricated by a direct chemical etching technique,are proposed for suppressing the secondary electron yield(SEY) and multipaction in components,and the benefits are validated both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These surface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are compatible with the metal plating process,and offer substantial flexibility and accuracy in topology design.The suppression effect is quantified for the first time through the proper fitting of th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the corresponding secondary emission properties.Insertion losses when using these structures decrease dramatically compared with regular millimeter-scale structures on high power dielectric windows.SEY tests on samples show that the maximum yield of Ag-plated samples is reduced from 2.17 to 1.58 for directly chemical etched samples.Multipaction testing of actual C-band impedance transformers shows that the discharge thresholds of the processed components increase from 2100 W to 5500 W for photolithography pattern processing and 7200 W for direct chemical etching,respectively.Insertion losses increase from 0.13 d B to only 0.15 d B for both surface treatments in the transmission ban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which offers great potential in the quantitative anti-multipaction design of high power microwave components for space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dynamics aerospace industry MULTIPACTOR surface treatment
下载PDF
电磁波极化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建华 黄冶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54,共3页
极化是电磁波的一个重要参量,是电动力学、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系统介绍电磁波极化这一概念在通信、雷达和抗干扰等方面的应用,即利用电磁波极化实现无线电信号的最佳发射和接收,利用极化提高通信容量,探讨了电磁... 极化是电磁波的一个重要参量,是电动力学、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系统介绍电磁波极化这一概念在通信、雷达和抗干扰等方面的应用,即利用电磁波极化实现无线电信号的最佳发射和接收,利用极化提高通信容量,探讨了电磁波极化在雷达目标识别、检测、成像以及抗干扰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极化 电磁场与电磁波:极化匹配 电动力学
下载PDF
电动力学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迺本 李志兵 +3 位作者 林琼桂 王雪华 司徒树平 方奕忠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1-53,60,共4页
在电动力学教学实践中,我们遵循按社会需求分流培养、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课内与课外结合,文献研读与讨论结合,基础知识与物理前沿进展结合;鼓励和指导有能力的学生提早进入科研训练,选拔对理论物理有兴趣的高年级学生组成理论物理强化... 在电动力学教学实践中,我们遵循按社会需求分流培养、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课内与课外结合,文献研读与讨论结合,基础知识与物理前沿进展结合;鼓励和指导有能力的学生提早进入科研训练,选拔对理论物理有兴趣的高年级学生组成理论物理强化班,致力培养物理科学研究后备人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为研究性教学提供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力学 研究性教学 实践
下载PDF
关于电动力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1
10
作者 胡锦莲 孙文斌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12-113,共2页
电动力学对本科生来说是一门相对较为难学的课程,采用突出难点(散度和旋度)和重点(麦克斯韦方程组)、通俗形象、循序渐进、层层铺垫等方法进行教学,将其化难为易,实践的效果很好。
关键词 电动力学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下载PDF
电磁层析成像(EMT):正问题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熊汉亮 徐苓安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933-941,共9页
基于感应原理的电磁层析成像 (EMT)是一种新颖的工业过程成像技术· 通过解析求解特定的两组分流成像正问题 ,导出了二维磁场分布的精确表达式 ,定量分析了传感器内部的物理机制和EMT技术的可检测性极限 ,建立了场灵敏度的直接数... 基于感应原理的电磁层析成像 (EMT)是一种新颖的工业过程成像技术· 通过解析求解特定的两组分流成像正问题 ,导出了二维磁场分布的精确表达式 ,定量分析了传感器内部的物理机制和EMT技术的可检测性极限 ,建立了场灵敏度的直接数学表达式和灵敏度图· 在一定程度上 ,为传感器的定量设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问题 CT 图像重建 电磁层析成像 EMT
下载PDF
电动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晓军 张鑫悦 《大学物理》 2021年第4期37-39,共3页
开展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是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本文结合物理学专业的电动力学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有机结合课程内容和特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和切入点,通过教学实践初步取得教学效果,对理科专业课程思政建... 开展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是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本文结合物理学专业的电动力学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有机结合课程内容和特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和切入点,通过教学实践初步取得教学效果,对理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起到积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真正做到课程育人,发挥课程应有的作用,并提出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电动力学 课程建设
下载PDF
电动力学教学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熊万杰 《教育与现代化》 2007年第1期30-33,共4页
通过对电动力学课程的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习题教学展开调查研究,为电动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关键词 电动力学 调查研究 教学
下载PDF
Light-Front Hamiltonian, Path Integral and BRST Formulations of the Chern-Simons Theory under Appropriate Gauge-Fixing 被引量:6
14
作者 Usha Kulshreshtha Daya Shankar Kulshreshtha James P. Vary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0年第6期385-392,共8页
The Chern-Simons theory in two-space one-time dimensions is quantized on the light-front under appropriate gauge-fixing conditions using the Hamiltonian, path integral and BRST formulations.
关键词 HAMILTONIAN QUANTIZATION Path Integral QUANTIZATION BRST QUANTIZATION CHERN-SIMONS Theories LIGHT-CONE QUANTIZATION LIGHT-FRONT QUANTIZATION Constrained Dynamics Quantum electrodynamics Models in Lower Dimensions
下载PDF
用Maple计算机代数系统实行电动力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尝试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冰莹 吴敏健 《大学物理》 1999年第3期30-33,共4页
介绍了Maple计算机代数系统的特点及应用该系统实行电动力学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尝试.
关键词 电动力学 Maple计算机代数系统 CAI
下载PDF
The Magnetic Longitudinal (P-) Wave’s Propagation and Energy Models Underlying the Mechanisms of Its Capacity to Absorb Free Energy 被引量:1
16
作者 Jianzhong Jiang Yufeng Wang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2024年第7期39-62,共24页
The longitudinal wave term within Faraday’s law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Faraday’s law) underwent recovery to ensure its suitability for theoretical derivation of the equation governing longitudinal electromagn... The longitudinal wave term within Faraday’s law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Faraday’s law) underwent recovery to ensure its suitability for theoretical derivation of the equation governing longitudinal electromagnetic (LEM) waves. The revised Maxwell’s equations include the crucial parameters being the attenuation time constants of magnetic vortex potential and electric vortex potential generated by external electromagnetic field within the propagation medium. Specific expressions for them are obtained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Subsequently, a model for propagating magnetic P-wave generated by the superposition of a left-handed photo and a right-handed photon in a vacuum is formulated based on reevaluated total current law and revised Faraday’s law, covering wave equations, energy equation, as well as propagation mode involving mutual induction and conversion between scalar magnetic field and vortex electric field. Furthermore, through theoretical derivations centered around magnetic P-wave, evidence was presented regarding its ability to absorb huge free energy through the entangled interaction between zero-point vacuum energy field and the torsion field produced by the vortex electric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ED (Quantum electrodynamics) Energy Wave and TEM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Wave Magnetic P-Wave Modified Faraday’s Law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lectric/Magnetic Vortex Potential Zero-Point Vacuum Energy
下载PDF
Resonating properties of passive spherical optical microcavities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文 王若鹏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71-274,共4页
As an optically pumped device, the las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spherical microcavity laser depend on the optical pumping processes. Thes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described in term of the Q factor and the optical field ... As an optically pumped device, the las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spherical microcavity laser depend on the optical pumping processes. Thes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described in term of the Q factor and the optical field distribution in a microsphere. We derived analytical expressions and carried out numerical calculation for Q factor and optical field. The Q factor is found to be oscillatory functions of the radius of a microsphere and the pumping wavelength, and the pumping efficiency for a resonating microsphere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for an anti-resonating microsphere. Using tunable lasers as pumping sources is suggested in order to achieve a higher pumping efficiency. Numerical calculation on optical field distribution in spherical microcavities shows that a well focused Gaussian beam is a suitable incident wave for cavity quantum electrodynamics experiments in which strong confinement of optical field in the center of a microsphere is requested, but higher order spherical wave should be used instead for exciting whispering-gallery-mode (WGM) microsphere lasers, for the purpose of favoring optical energy transferring to WGM in optical microsphe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ULATIONS electrodynamics Energy transfer Optical pumping Q factor measurement
原文传递
高岭土模拟铜污染土壤电动力学修复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剑 张惠灵 +2 位作者 周思思 张元元 任大军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694-4698,共5页
采用电动力学方法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中采用高岭土模拟铜污染土壤,结合电动力学修复理论,考察了不同电压、添加络合剂条件下铜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当电压强度为0.5 V/cm时,最靠近阴极部分的土壤中Cu2+的C/C0为1.596,当电压强度... 采用电动力学方法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中采用高岭土模拟铜污染土壤,结合电动力学修复理论,考察了不同电压、添加络合剂条件下铜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当电压强度为0.5 V/cm时,最靠近阴极部分的土壤中Cu2+的C/C0为1.596,当电压强度为1 V/cm时,C/C0为2.245,说明适当提高电压强度能够有效的增加Cu2+的迁移效果;土壤中未加入络合剂时,Cu2+大部分集中在第5段土壤中,C/C0为1.339,在土壤中加入络合剂以后Cu2+大部分集中在靠近阴极部分的土壤中,C/C0为1.716,说明在污染土壤中加入一定量的络合剂可以与Cu2+结合生成螯合物,提高Cu2+的迁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力学 修复 污染土壤
原文传递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万勇 李山东 +1 位作者 云茂金 刘眉洁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5年第9期122-126,共5页
"电动力学"是四大理论物理课之一。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文章从分析学生的认知过程出发,就"电动力学"课程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网络多媒体教学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并为课程改革提... "电动力学"是四大理论物理课之一。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文章从分析学生的认知过程出发,就"电动力学"课程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网络多媒体教学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并为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实践证明,该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力学 理论物理 认知过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非线性振动方程的格林函数解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国耀 黄迺本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165-167,共3页
格林函数在电动力学用得较多。用格林函数解非线性振动方程,并与逐步近似解法进行比较。逐步近似解法近似太多,格林函数解严格。
关键词 格林函数 非线性振动方程 电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