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尺蠖绒茧蜂对茶梢挥发物的EAG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25
1
作者 黄毅 韩宝瑜 +2 位作者 唐茜 徐欢 汪云刚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91-1198,共8页
为筛选有效诱集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的信息化合物及其组合,选用了源于健康和虫害茶梢的27种典型挥发物的10-2g/mL石蜡溶液、混合物1(含等量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和芳樟醇石蜡溶液)和混合物2(含等量反-2-己烯醛、顺-3-己烯... 为筛选有效诱集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的信息化合物及其组合,选用了源于健康和虫害茶梢的27种典型挥发物的10-2g/mL石蜡溶液、混合物1(含等量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和芳樟醇石蜡溶液)和混合物2(含等量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2-戊烯-1-醇、反-2-戊烯醛、顺-3-己烯乙酸酯、正戊醇、正己醇和1-戊烯-3-醇石蜡溶液),用1~2日龄雌蜂为试虫,测试其EAG反应,并采用Y形嗅觉仪测定其行为反应;另外,选择5个茶园进行了野外生测试验。EAG结果表明:各味源的EAG值之间差异显著;脂肪酸衍生物引起较强EAG反应,其次为芳香化合物和异硫氰酸酯,再次为倍半萜类和单萜类;单组分中,顺-3-己烯乙酸酯、反-2-己烯醛、水杨酸甲酯、反-2-戊烯醛、苯乙酮、苯乙醇、苯甲醇、苯甲醛和茉莉酸甲酯引起的EAG值较大,1-戊烯-3-醇、2-戊烯-1-醇、顺-3-己烯-1-醇、香叶醇、罗勒烯、α-萜品烯、(+)-雪松醇、(+)-3-蒈烯、α-忽布烯和β-紫罗酮引起的值较小,Z-茉莉酮引起的最小;混合物1引起的EAG值最大,混合物2引起的较小。使用EAG值较大的水杨酸甲酯、反-2-戊烯醛和混合物1等8种味源,以Y形嗅觉仪进行的行为测定结果与EAG反应基本一致。以正己烷为溶剂的10-3,10-2和10-1g/mL水杨酸甲酯、10-2g/mL水杨酸甲酯和反-2-己烯醛混合溶液分别制成诱集剂,载于橡皮头诱芯,在浙滇闽粤茶园强烈地诱集茶尺蠖绒茧蜂、单白绵绒茧蜂和其他茧蜂,并表现梯度效应。据此认为虫害诱发的茶梢互利素引起该蜂强烈EAG反应和趋向性,互利素与互利素或普通植物挥发物的恰当组合可于茶园中有效诱集该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绒茧蜂 茶梢 植物挥发物 触角电位 行为反应 互利素 信息素 诱集效应
下载PDF
昆虫触角电位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田厚军 陈艺欣 黄玉清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907-910,共4页
触角电位技术是直接检测昆虫对化学信号反应的电生理方法。通过介绍该技术的原理、触角电位仪基本结构和发展历程、实验注意事项及其局限性,旨在为研究昆虫电生理行为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对解决试验中遇到的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触角电位技术 电生理行为 信号物质 气相-触角电位联用仪 单细胞记录
下载PDF
烟夜蛾和棉铃虫对高浓度烟草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21
3
作者 付晓伟 郭线茹 +3 位作者 罗梅浩 原国辉 李为争 吴少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02-909,共8页
寡食性的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Guene)和广食性的棉铃虫H.armigera(Hbner)是夜蛾属Heliothis的两近缘种昆虫。主要的农作物中,棉花和番茄上极少发现烟夜蛾,而辣椒上几乎没有棉铃虫,只有烟草均为二者所嗜食,也唯独在烟草上它们... 寡食性的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Guene)和广食性的棉铃虫H.armigera(Hbner)是夜蛾属Heliothis的两近缘种昆虫。主要的农作物中,棉花和番茄上极少发现烟夜蛾,而辣椒上几乎没有棉铃虫,只有烟草均为二者所嗜食,也唯独在烟草上它们可以稳定共存。为明确植物挥发物对昆虫寄主定向和选择行为的影响,本文运用触角电位(EAG)和风洞技术,测定了两种夜蛾的处女雌蛾、交配雌蛾及雄蛾对20种高浓度(0.1mol/L)烟草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烟夜蛾和棉铃虫对测试的烟草挥发物均可产生EAG反应,而且都表现出绿叶气味>脂类和芳香化合物>单萜、倍半萜和杂环化合物的总体反应趋势;两种夜蛾对多数化合物的EAG反应既无显著的种内性别差异,也无显著的种间差异,表明二者嗅觉神经系统对寄主气味图谱的识别和感受能力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对寄主植物的化学信息产生相同的"理解";二者的行为反应结果与EAG反应结果基本一致,即两种夜蛾受到的嗅觉刺激与产生的行为反应具有统一性,结合两种夜蛾寄主范围的差异,推测烟草挥发物主要影响两种夜蛾的寄主定向行为,而寄主选择行为可能更依赖于二者与植物接触后对植物理化性质的评价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烟夜蛾 触角电位 烟草挥发物 风洞 化学通讯 寄主定向
下载PDF
矿物油乳剂作用下橘小实蝇的产卵拒避及触角电位反应 被引量:19
4
作者 欧阳革成 杨悦屏 +3 位作者 钟桂林 熊锦君 黄明度 梁广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0-394,共5页
为了研究矿物油乳剂对害虫行为的干扰作用,测定和比较了4种矿物油乳剂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的产卵拒避效果及在其作用下该虫的触角电位反应(EAG),并测试了其中拒避效果最好的Caltex Lovis夏用油的不同施用方式(浸蘸法... 为了研究矿物油乳剂对害虫行为的干扰作用,测定和比较了4种矿物油乳剂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的产卵拒避效果及在其作用下该虫的触角电位反应(EAG),并测试了其中拒避效果最好的Caltex Lovis夏用油的不同施用方式(浸蘸法和喷雾法)及不同施用浓度(150,250,350,450倍液)对橘小实蝇产卵拒避的影响。结果显示:分别用4种矿物油乳剂200倍液以浸蘸法处理香蕉,仅CaltexLovis夏用油处理对橘小实蝇产卵拒避效果显著,其平均产卵孔数仅为清水对照的15.14%;其他3种矿物油乳剂则没有明显效果。这表明矿物油乳剂对昆虫行为的干扰作用与其组成成分相关。4种矿物油乳剂对橘小实蝇的产卵拒避效果与各矿物油乳剂的50倍液滴于滤纸条后0.5h的雌成虫EAG值间无显著相关性,但与滴于滤纸条后3h(滤纸条上水分已蒸发)的EAG值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矿物油乳剂的挥发性组分对橘小实蝇的产卵拒避影响不大,因此推测矿物油乳剂在植物表面形成的油膜对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封闭作用与其产卵拒避效果可能有一定的关系。浸蘸法不同浓度处理间的产卵拒避效果无显著差异,均明显高于喷雾法处理及清水对照。在喷雾法处理中,仅150倍液有显著产卵拒避效果。这说明,矿物油乳剂需要在植物表面达到一定的沉积量,才能对橘小实蝇有较好的产卵拒避作用。与喷雾法相比,浸蘸法可能较利于矿物油在植物表面的沉积,这也佐证了矿物油乳剂所形成油膜的封闭性与其产卵拒避效果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矿物油 产卵拒避 触角电位
下载PDF
豆野螟成虫触角对植物挥发性和性信息素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霞 徐静 +2 位作者 沈幼莲 刘凤英 杜永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73-1979,共7页
以顺3-己烯乙酸酯为标准化合物,研究了豆野螟雌、雄成虫触角对不同浓度的植物挥发性和性信息素化合物组分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豆野螟雌、雄成虫触角对植物挥发性气味具有强烈的EAG反应,但在大部分浓度下,雌、雄虫的反应没有... 以顺3-己烯乙酸酯为标准化合物,研究了豆野螟雌、雄成虫触角对不同浓度的植物挥发性和性信息素化合物组分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豆野螟雌、雄成虫触角对植物挥发性气味具有强烈的EAG反应,但在大部分浓度下,雌、雄虫的反应没有显著差异.在测试的9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中,雌、雄虫对高浓度反-2-己烯醛刺激的相对EAG反应的最大值分别达到250%和260%,且雌、雄虫触角对这种化合物的EAG反应的形状也有很大差异;但对豇豆花气味中的柏木烯和柏木脑没有明显的EAG反应.雌、雄蛾对性信息素都有明显反应,且雌、雄虫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雄虫触角对性信息素化合物主要组分(反10,反12)-十六碳二烯醛的EAG反应的最大值达到250%,远超过雌虫反应的最大值(53%).雌、雄成虫这种神经感觉反应的差异反映了它们在感器结构、功能和行为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野螟 触角电位记录 植物挥发性化合物 性信息素
原文传递
被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针叶挥发性物质的提取、鉴定及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zebina)的电生理活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徐延熙 孙绪艮 +2 位作者 秦小薇 苏建伟 戈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403-4411,共9页
试验使用动态顶空吸附的方法,提取了被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针叶挥发物,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及标准样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被害马尾松针叶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绿叶挥发物、单萜、含氧单萜及倍半萜等四大类物质;挥发... 试验使用动态顶空吸附的方法,提取了被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针叶挥发物,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及标准样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被害马尾松针叶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绿叶挥发物、单萜、含氧单萜及倍半萜等四大类物质;挥发物中以单萜的含量最高,其它3类物质含量较低。通过触角电位图(EAG)技术,测定了23种挥发性物质标准样品的石蜡油溶液对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zebina)雌蝇的电生理活性。结果表明,蚕饰腹寄蝇雌蝇对α-蒎烯、β-蒎烯、长叶烯、莰烯、乙酸冰片酯等的相对触角电位反应值与湿润空气对照相比并无显著差异;雌蝇对其它刺激物的相对触角电位反应值与湿润空气对照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测定了雌蝇对8种标样,在5个浓度系列下的剂量-反应,并分析了反应阈值。结果表明,蚕饰腹寄蝇雌蝇对顺-3-己烯-1-醇和里哪醇的反应阈值为0.1μg/μl,对壬醛的反应阈值为1μg/μl,对柠檬烯、α-水芹烯、2,6-二甲基-2,4,6-辛三烯、β-石竹烯4种物质的反应阈值为100μg/μl,而对α-蒎烯,在测试的剂量范围内不存在反应阈值。在确定对蚕饰腹寄蝇有生理活性的物质成分和分析反应阈值的基础上,对寄生蝇类定位寄主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马尾松毛虫 挥发性物质 蚕饰腹寄蝇 触角电位
下载PDF
中华弧丽金龟甲对十二种常见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嗅觉反应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伟 马延旭 +2 位作者 张益恺 董亚南 孙晓玲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28-1034,共7页
为筛选中华弧丽金龟甲Popillia quadriguttata的行为调控剂,利用触角电位仪测定中华弧丽金龟甲雌、雄成虫对12种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其对8种具有电生理活性的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寄主植物挥发物1-辛烯-3-醇引... 为筛选中华弧丽金龟甲Popillia quadriguttata的行为调控剂,利用触角电位仪测定中华弧丽金龟甲雌、雄成虫对12种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其对8种具有电生理活性的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寄主植物挥发物1-辛烯-3-醇引起的中华弧丽金龟甲雌成虫触角电位(EAG)相对反应值分别为己醛的3.08倍、反式-2-己烯醛的2.96倍、3-辛酮的2.33倍,显著高于这3种挥发物;5种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引起的雌成虫EAG相对反应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浓度为0.1 mol/L时,寄主植物挥发物2-乙基-1-己醇、1-辛烯-3-醇和β-石竹烯均对雌成虫具有显著引诱作用,非寄主挥发物(-)-β-蒎烯对雄成虫具有显著驱避作用;在浓度为0.001 mol/L时,寄主挥发物2-乙基-1-己醇、1-辛烯-3-醇、β-石竹烯和芳樟醇均对雌成虫具有显著引诱作用,非寄主挥发物(R)-(+)-柠檬烯、1,6-二甲基-2,4,6-辛三烯对雄成虫具有显著引诱作用;在浓度为0.00001 mol/L时,寄主挥发物β-石竹烯、芳樟醇均对雌成虫具有显著引诱作用,非寄主挥发物(R)-(+)-柠檬烯、1,6-二甲基-2,4,6-辛三烯对雄成虫具有显著引诱作用。说明一定浓度的β-石竹烯、芳樟醇、2-乙基-1-己醇对中华弧丽金龟甲雌成虫具有显著的引诱能力,可作为引诱剂成分加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弧丽金龟甲 植物源挥发物 寄主 非寄主 触角电位 行为反应
原文传递
甘蔗和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叶片挥发物组成及其对亚洲玉米螟的电生理活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蒋兴川 谢兴伟 +5 位作者 董文霞 肖春 陈斌 严乃胜 李祥 李正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9,共10页
为了研究甘蔗和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叶片挥发物成分的差异及挥发物对亚洲玉米螟的电生理活性,采用溶剂漂洗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提取、分析了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苗期、甘蔗茎伸长期、玉米(Zea mays)苗期、吐丝期叶片... 为了研究甘蔗和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叶片挥发物成分的差异及挥发物对亚洲玉米螟的电生理活性,采用溶剂漂洗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提取、分析了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苗期、甘蔗茎伸长期、玉米(Zea mays)苗期、吐丝期叶片挥发物,并通过触角电位技术测定了亚洲玉米螟对其中24种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甘蔗苗期、玉米苗期分别分离出45种、38种化合物,而甘蔗茎伸长期和玉米吐丝期分别鉴定出44种、42种化合物。甘蔗和玉米不同生育时期挥发物成分存在差异,其中在甘蔗和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叶片中均存在的化合物有25种,玉米特有化合物有4种,甘蔗特有化合物有12种。甘蔗和玉米不同生育时期挥发物种类主要包括萜类、绿叶气味、醛类、酮类、酸类、醇类、酯类、酰胺类和烃类,且这些化合物的含量在甘蔗和玉米不同生育时期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均以烃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亚洲玉米螟交配雌蛾对检测的24种挥发物均可产生EAG反应,表现出绿叶气味>萜类和醛类化合物>酸类和烃类化合物的总体反应趋势,其中以顺-3-己烯基乙酸酯的反应相对值最大(145.91±5.43);交配雌蛾的反应相对值在同一类化合物(绿叶气味除外)间差异不显著,说明亚洲玉米螟对同一类化合物的嗅觉辨识能力较差。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明植物挥发物对亚洲玉米螟的行为影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玉米 生育时期 植物挥发物 亚洲玉米螟 触角电位反应
下载PDF
Molecular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candidate sex pheromone receptor OR1 in Spodoptera fitura 被引量:7
9
作者 Qin-Hui Zhang Zhong-Nan Wu +1 位作者 Jing-Jiang Zhou Yong-Jun Du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543-558,共16页
Olfaction is primarily mediated by highly specified olfactory receptors (ORs). Here, we cloned and identified an olfactory receptor, named SlituOR1 (Genbank no. JN835269), from Spodoptera litura and found evidence... Olfaction is primarily mediated by highly specified olfactory receptors (ORs). Here, we cloned and identified an olfactory receptor, named SlituOR1 (Genbank no. JN835269), from Spodoptera litura and found evidence that it is a candidate pheromone receptor. It exhibited male-biased expression in the antennae, where it was localized at the base of sensilla trichoidea, the antennal sensilla mainly responsive to pheromones in moths. Conserved orthologues of this receptor, found among known pheromone receptors within the Lepidoptera, and SlituOR1 were placed among a clade of candidate pheromone re- ceptors in a phylogeny tree of insect OR gene sequences. SlituOR1 showed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in S. litura populations attracted to traps baited with different ratios of the two sex pheromone components (9Z,11E)-tetradecadienyl acetate (Z9E11-14:OAc) and (9Z,12E)-tetradecadienyl acetate (Z9E12-14:OAc). Knocking down of SlituOR1 by RNA interference reduced the electroantennogram (EAG) response to Z9E11-14:OAc, and this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ield trapping experiment. We infer that variation in transcrip- tion levels of olfactory receptors may modulate sex pheromone perception in male moths and could provide some of the flexibility required to maintain the functionality of com- munication with females when a population is adapting to a new niche and reproductive isolation becomes an advan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antennogram eag individual variation in situ hybridization ol-factory receptor (9Z 11E)-tetradecadienyl acetate (9Z 12E)-tetradecadienyl acetate RNAINTERFERENCE
原文传递
小菜蛾成虫对十字花科9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生理反应 被引量:9
10
作者 田厚军 陈艺欣 +3 位作者 魏辉 占志雄 黄玉清 邱良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591-595,共5页
采用昆虫触角电位测定方法,以十字花科9种植物挥发性物质为对象,研究小菜蛾雌、雄成虫对不同浓度植物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六碳醇或六碳醛均能引起较强的EAG反应,如正己醛、反-2-己烯醛、正己醇,而萜烯类化合物如(1R... 采用昆虫触角电位测定方法,以十字花科9种植物挥发性物质为对象,研究小菜蛾雌、雄成虫对不同浓度植物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六碳醇或六碳醛均能引起较强的EAG反应,如正己醛、反-2-己烯醛、正己醇,而萜烯类化合物如(1R)-(+)-α-蒎烯、α-萜品烯,(+)-3-莰烯、桉树脑和D-柠檬烯激发的EAG相对值较小。小菜蛾对正己醛、反-2-己烯醛、正己醇、庚醛、D-柠檬烯、α-萜品烯的EAG相对值随着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对(1R)-(+)-α-蒎烯、3-莰烯、桉树脑的EAG反应相对值随浓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再增大。在所有植物挥发性物质中,雌蛾对反-2-己烯醛的EAG反应值最大,为331%,雄蛾对正己醇的EAG反应值最大,为298%。在同一浓度下,雌、雄蛾的触角相对反应值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且均未超过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触角电位反应 十字花科植物挥发物
下载PDF
两近缘种夜蛾对低浓度烟草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被引量:7
11
作者 付晓伟 郭线茹 +3 位作者 罗梅浩 原国辉 范保银 范一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962-2970,共9页
寡食性的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Guene)和广食性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bner)是实夜蛾属的2近缘种昆虫,在它们的寄主植物中,只有烟草为其共同寄主,为明确它们对烟草挥发物嗅觉感受能力的差异,测定了这2种夜蛾的处女雌... 寡食性的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Guene)和广食性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bner)是实夜蛾属的2近缘种昆虫,在它们的寄主植物中,只有烟草为其共同寄主,为明确它们对烟草挥发物嗅觉感受能力的差异,测定了这2种夜蛾的处女雌蛾、交配雌蛾及雄蛾对20种低浓度(1.0×10-5mol.L-1)烟草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并对其中6种化合物进行了剂量反应测定,结果表明,(1)2种夜蛾对测试化合物均可产生EAG反应且反应趋势相似:对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绿叶气味、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反应显著高于具有烟草"种"特异性的单萜类、倍半萜类和杂环化合物,表明2种夜蛾远距离定向时,对植物"种"的辨识能力均较差。(2)2种夜蛾对脂肪族C6_化合物的EAG反应最强,碳链延长或缩短都会导致反应强度的降低。(3)烟夜蛾对大多数化合物的EAG反应大于棉铃虫,表明在远距离寄主定向时其嗅觉感受器对寄主挥发物的感受能力强于棉铃虫。(4)烟夜蛾交配雌蛾对β-水芹烯和桧烯的EAG反应高于其处女雌蛾和雄蛾,除此之外2种夜蛾的EAG反应未见显著的性别差异,推测β-水芹烯和桧烯可能是烟夜蛾在烟草上产卵的"信号"物质。(5)剂量反应曲线表明,在测试的浓度范围内,2种夜蛾对6种类型化合物的EAG反应强度与其浓度呈正相关,且均未达到饱和。由此可知,与棉铃虫相比,烟夜蛾嗅觉神经系统在其寄主定向行为中所起的作用更重要、也更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缘种 棉铃虫 烟夜蛾 烟草挥发物 触角电位 化学通讯 寄主定向
下载PDF
松梢象对红松萜烯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及行为反应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琪 彭璐 +1 位作者 严善春 廖月枝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95,共5页
本文研究了松梢象对寄主红松挥发物组分S型α--蒎烯、R型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罗勒烯、莰烯、3--蒈烯及反--柠檬烯8种挥发物,在0.0004、0.004、0.04、0.4及0.8mol/L浓度下的触角电位反应及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这8种挥发物... 本文研究了松梢象对寄主红松挥发物组分S型α--蒎烯、R型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罗勒烯、莰烯、3--蒈烯及反--柠檬烯8种挥发物,在0.0004、0.004、0.04、0.4及0.8mol/L浓度下的触角电位反应及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这8种挥发物单体在各浓度下均能引起松梢象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且相同挥发物EAG反应值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松梢象尤其对0.4和0.8mol/L浓度下的S型α--蒎烯、R型α--蒎烯反应较强。"Y"型嗅觉仪行为测定表明,除β--月桂烯无明显定向作用、反--柠檬烯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外,其他6种挥发物对松梢象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诱引作用。反--柠檬烯在0.4和0.8mol/L下具明显驱避作用,驱避率达62.5%~80%;0.4mol/L的S型α--蒎烯、R型α--蒎烯和罗勒烯对松梢象诱引作用极显著,诱引率达80%以上。说明以上红松挥发物,尤其是S型α--蒎烯、R型α--蒎烯、罗勒烯及反--柠檬烯对松梢象具有较强的潜在行为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梢象 红松 挥发物 触角电位 行为反应
下载PDF
桃蛀螟成虫触角超微结构观察及对玉米花丝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倩 张天涛 +4 位作者 白树雄 何康来 王勤英 李云龙 王振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6,共7页
为了明确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及形态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对桃蛀螟成虫触角感器进行观察,并利用触角电位仪分析桃蛀螟触角对5种玉米花丝气味挥发物的反应。发现桃蛀螟触角感器绝大部分位于触角... 为了明确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及形态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对桃蛀螟成虫触角感器进行观察,并利用触角电位仪分析桃蛀螟触角对5种玉米花丝气味挥发物的反应。发现桃蛀螟触角感器绝大部分位于触角的腹面及侧面,鞭节表皮上有连续的网纹结构,而柄节和梗节上没有。桃蛀螟触角上有7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Ⅰ型、Ⅱ型)、刺形感器、耳形感器、钟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Ⅰ型、Ⅱ型)。桃蛀螟雌雄成虫对花丝气味挥发物产生明显的触角电位反应,雌性桃蛀螟触角对1-己醇、1-庚醇、β-蒎烯和β-紫罗酮反应明显,且随浓度的增加,反应强度增加迅速,尤其对1-己醇的反应尤为明显。雄性桃蛀螟触角对于1-庚醇和1-己醇反应非常明显,反应强度明显弱于雌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蛀螟 触角感受器 超微结构 植物挥发物 触角电位
下载PDF
杨干象对12种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 被引量:8
14
作者 邢亚 迟德富 +2 位作者 宇佳 严峻鑫 冉亚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9-167,共9页
【目的】从12种植物挥发物中筛选出对杨干象成虫具有显著驱避、引诱作用的挥发性物质,并为生产制备驱避引诱剂提供依据,为有效控制杨干象种群奠定基础。【方法】利用EAG技术对12种植物挥发物质进行触角电生理反应,筛选出与对照差异显著... 【目的】从12种植物挥发物中筛选出对杨干象成虫具有显著驱避、引诱作用的挥发性物质,并为生产制备驱避引诱剂提供依据,为有效控制杨干象种群奠定基础。【方法】利用EAG技术对12种植物挥发物质进行触角电生理反应,筛选出与对照差异显著的植物挥发物,再进行浓度梯度筛选。进而,进行Y型嗅觉仪和风洞生物测定。【结果】糠醛、苯甲酸、丁香酚、橙花醇、香茅醇、香柏油6种植物挥发物在1mol·L-1浓度下均能引起雌雄成虫较强的EAG反应(P<0.05);行为反应测试表明:Y型嗅觉仪生测中1mol·L-1寄主植物挥发物糠醛对杨干象雌虫有明显引诱作用(P<0.01),引诱率达71.59%;1mol·L-1非寄主植物挥发物橙花醇对杨干象雌虫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P<0.01),驱避率高达81.5%。风洞生测中1mol·L-1寄主植物挥发物苯甲酸对杨干象雌虫具有明显驱避作用,驱避率达74.68%。1 mol·L-1非寄主植物挥发物香柏油对杨干象雄虫具有驱避作用(P<0.01),驱避率达78.75%。【结论】在所选择的挥发物中,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杨干象成虫的行为影响略高于寄主植物;杨干象雌虫较雄虫对植物源挥发物更敏感;Y型嗅觉仪和风洞生测都获得了比较理想的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干象 植物挥发物 触角电位 Y型嗅觉仪 风洞
下载PDF
烟蚜茧蜂对蚜虫信息素及烟草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被引量:8
15
作者 董文霞 张峰 +1 位作者 方宇凌 张钟宁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1-595,共5页
利用触角电位(EAG)技术测定了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对蚜虫性信息素(荆芥醇和荆芥内酯)和报警信息素(反-β-法尼烯)以及烟草挥发性物质的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雌蜂和雄蜂对蚜虫性信息素、报警信息素、烟草挥发物均有反应,但雌... 利用触角电位(EAG)技术测定了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对蚜虫性信息素(荆芥醇和荆芥内酯)和报警信息素(反-β-法尼烯)以及烟草挥发性物质的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雌蜂和雄蜂对蚜虫性信息素、报警信息素、烟草挥发物均有反应,但雌雄蜂对这些化学信息物质的嗅觉敏感性存在差异,雌蜂对荆芥醇、荆芥内酯、顺-3-己烯-1-醇、反-2-己烯醛、水杨酸甲酯和里那醇的EAG反应都大于雄峰,证明雌雄蜂在利用寄主栖境中信息化学物质方面存在不同的策略,它们分别识别了不同的有关寄主的化学指纹图;烟蚜茧蜂对烟草气味组分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对绿叶气味组分的EAG反应要强于对萜类化合物的反应,绿叶气味组分很有可能在其寻找桃蚜的过程中发挥远距离定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茧蜂 蚜虫信息素 植物挥发物 触角电位
下载PDF
油松毛虫雌蛾对油松松针两种手性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玲 戈峰 +2 位作者 苏建伟 秦晓薇 高宝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58-862,共5页
采用触角电位技术测定了油松毛虫雌蛾触角对油松挥发物的两对手性单萜的剂量反应,并在饱和剂量下测定了α-蒎烯、β-蒎烯手性化合物及其消旋体的触角电位值。剂量反应测试表明,油松毛虫雌蛾对(-)-α-蒎烯的饱和剂量为1600μL,对(+)-α-... 采用触角电位技术测定了油松毛虫雌蛾触角对油松挥发物的两对手性单萜的剂量反应,并在饱和剂量下测定了α-蒎烯、β-蒎烯手性化合物及其消旋体的触角电位值。剂量反应测试表明,油松毛虫雌蛾对(-)-α-蒎烯的饱和剂量为1600μL,对(+)-α-蒎烯、(+)-β-蒎烯、(-)-β-蒎烯的饱和剂量为800μL。α-蒎烯右旋异构体的反应值高于(-)-α-蒎烯的反应值,说明(+)-α-蒎烯能够更有效的与感受器中的分子受体结合;β-蒎烯则相反,(-)-β-蒎烯的EAG反应值高于(+)-β-蒎烯,说明β-蒎烯的右旋异构体不能有效的与多数感受器中的分子受体结合。在饱和剂量下的测定结果表明油松毛虫雌蛾对α-蒎烯和β-蒎烯消旋体的反应均与对其手性异构体反应相当,说明油松毛虫雌蛾用同一个感受细胞来接受α-蒎烯的两个对映异构体,同样β-蒎烯的两个对映异构体也是被同一个受体细胞来接受。结果提示,手性化合物的比例可能在油松毛虫寄主识别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毛虫 手性化合物 Α-蒎烯 Β-蒎烯 触角电位 剂量反应 饱和剂量
下载PDF
葱兰夜蛾雌蛾求偶行为节律观察与性信息素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可炎 苑鹏宇 +5 位作者 钱沉鱼 贾彩娟 杨文娟 刘春燕 温秀军 马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02-1611,共10页
【目的】葱兰夜蛾Brithys crini主要危害石蒜科植物。本研究旨在掌握葱兰夜蛾的求偶行为节律,并鉴定其雌蛾的性信息素组分,为利用性信息素绿色防控葱兰夜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方法】将葱兰夜蛾处女雌蛾单独饲养在塑料碗中,每0.... 【目的】葱兰夜蛾Brithys crini主要危害石蒜科植物。本研究旨在掌握葱兰夜蛾的求偶行为节律,并鉴定其雌蛾的性信息素组分,为利用性信息素绿色防控葱兰夜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方法】将葱兰夜蛾处女雌蛾单独饲养在塑料碗中,每0.5 h观察1次求偶情况,记录不同日龄每头雌蛾日龄求偶开始和结束时间及求偶时长;并采用重蒸正己烷浸泡法提取处女求偶雌蛾性信息素腺体,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antennagram detection,GC-EAD)筛选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的活性成分,然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和滴度(含量)测定,最后利用触角电位(electroatennogram,EAG)仪测试性信息素组分对雄蛾触角的电生理活性。【结果】葱兰夜蛾雌蛾求偶集中在暗期,求偶活动多在暗期3.5-9.0 h,1日龄雌蛾求偶率最高,1-2日龄雌蛾求偶率显著高于3日龄雌蛾。GC-EAD结果显示,葱兰夜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中有1种组分可引起雄蛾的EAG反应;结合GC-MS分析结果和Kov ts保留指数,确定该活性成分为顺-11-十六碳烯醛(Z 11-16∶Ald);通过外标法测得1和2日龄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Z 11-16∶Ald的平均滴度为(3.11±0.01)ng;EAG测试数据显示不同剂量的Z 11-16∶Ald引起葱兰夜蛾雄蛾EAG反应程度不同,当剂量为100 ng时,EAG反应最强烈。【结论】葱兰夜蛾1日龄雌蛾求偶最活跃,求偶多发生暗期3.5-9.0 h,鉴定出性信息素主要组分为Z 11-16∶A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葱兰夜蛾 求偶节律 性信息素 鉴定 顺-11-十六碳烯醛 触角电位(eag)
下载PDF
斑鞘豆叶甲成虫对非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6
18
作者 樊瑞冬 张益恺 +2 位作者 毕嘉瑞 徐伟 臧连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1-749,共9页
为筛选对斑鞘豆叶甲Colposcelis signata(Motschulsky)成虫有生物活性的行为调控剂,选取非寄主植物16种挥发物,采用触角电位技术(Electroantennogram,EAG)和Y型嗅觉仪测定了斑鞘豆叶甲成虫对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及行为反应。结果表明:10^(-... 为筛选对斑鞘豆叶甲Colposcelis signata(Motschulsky)成虫有生物活性的行为调控剂,选取非寄主植物16种挥发物,采用触角电位技术(Electroantennogram,EAG)和Y型嗅觉仪测定了斑鞘豆叶甲成虫对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及行为反应。结果表明:10^(-1) mol/L浓度下斑鞘豆叶甲成虫对6种萜烯类挥发物EAG反应较强,驱避反应显著,雄虫反应强于雌虫。成虫对(1R)-(+)-α-蒎烯和(-)-β-蒎烯的EAG反应显著强于其他4种萜烯类挥发物,对雄虫的驱避率分别为86.7%和81.3%。斑鞘豆叶甲对5种醇、醛类挥发物EAG反应差异显著,除芳樟醇外均表现引诱反应。雌虫对反-2-己烯-1-醇、2-乙基-1-己醇和反-2-己烯醛3种绿叶气味挥发物的引诱反应强于雄虫,其中反-2-己烯-1-醇的引诱作用最强,引诱率达68.9%,推测雌虫产卵定位与绿叶气味挥发物有关。斑鞘豆叶甲对5种其他挥发物的EAG反应相对值较低,具有引诱作用,雄虫反应均强于雌虫,雌、雄虫对水杨酸甲酯的反应强于其他4种挥发物。浓度反应结果发现当浓度从10^(-2) mol/L增加到10^(-1) mol/L时,成虫对(1R)-(+)-α-蒎烯和(-)-β-蒎烯的EAG反应相对值稍降低,对(-)-β-蒎烯和β-月桂烯的驱避反应降低,表现出浓度阈值。但在10^(-5) mol/L浓度下(1R)-(+)-α-蒎烯、(-)-β-蒎烯、(R)-(+)-柠檬烯和β-月桂烯仍然表现为明显的驱避作用,这些挥发物可作为驱避剂组分加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鞘豆叶甲 非寄主植物挥发物 触角电位 行为反应
下载PDF
枣粘虫性行为时辰节律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连昌 樊永亮 任自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45-148,共4页
本文利用腺体提取、瓶内收集、触角电位和田间试验等方法对枣粘虫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时辰节律进行了研究。其中瓶内收集性信息素的方法,在研究昆虫释放性信息素时辰节律方面报道很少,更重要的是,此法在我们的实验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 本文利用腺体提取、瓶内收集、触角电位和田间试验等方法对枣粘虫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时辰节律进行了研究。其中瓶内收集性信息素的方法,在研究昆虫释放性信息素时辰节律方面报道很少,更重要的是,此法在我们的实验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羽化后1—6天的提取物产生的触角电位无明显差异,说明性信息素在此期间的产生与日龄无关(2)腺体中性信息素的含量高峰在凌晨4点,而从体内往体外释放的高峰在早晨7点。(3)利用处女雌蛾不同时辰的诱蛾量的田间试验也进一步证明了枣粘虫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与交配行为在时辰节律上的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粘虫 性信息素 节律 性行为
下载PDF
斑鞘豆叶甲成虫对大豆叶片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5
20
作者 贾云程 毕嘉瑞 +2 位作者 杨漫 陈宇枭 徐伟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7-413,共7页
利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从8种大豆叶片挥发物中筛选出对斑鞘豆叶甲成虫具有显著引诱或驱避作用的化合物,为探索生物制剂防控斑鞘豆叶甲提供理论依据。EAG测定结果表明:斑鞘豆叶甲EAG反应相对值均随挥发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雌... 利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从8种大豆叶片挥发物中筛选出对斑鞘豆叶甲成虫具有显著引诱或驱避作用的化合物,为探索生物制剂防控斑鞘豆叶甲提供理论依据。EAG测定结果表明:斑鞘豆叶甲EAG反应相对值均随挥发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雌虫强于雄虫。同一浓度下,对1-辛烯-3-醇的EAG反应相对值最大,其次为3-辛醇和(Z)-3-己烯-1-醇。行为反应测试发现,同一浓度的不同挥发物对斑鞘豆叶甲的引诱率或驱避率间存在差异。1-辛烯-3-醇、3-辛醇、(Z)-3-己烯-1-醇、3-辛酮、茉莉酸甲酯和N,N-二甲基乙酰胺对斑鞘豆叶甲均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并随着浓度的增大引诱率增加,且雌虫的嗅觉反应均强于雄虫。其中10^(-1) mol/L的1-辛烯-3-醇对雌、雄虫的引诱率最高,分别为90.00%和84.45%。己醛的驱避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挥发物。β-石竹烯在低浓度(10^(-5)~10^(-4)mol/L)下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在高浓度(10^(-2) ~10^(-1)mol/L)下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鞘豆叶甲 大豆 植物挥发物 触角电位 行为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