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部电针透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46
1
作者 董建萍 孙伟义 +2 位作者 王顺 武志全 刘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研究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108例PSD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透穴组(38例)、非透穴组(36例)和西药组(34例)。电针透穴组选用悬颅透悬厘、脑户透强间、头临泣透阳白等穴;非透穴组选用百会、... 目的:研究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108例PSD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透穴组(38例)、非透穴组(36例)和西药组(34例)。电针透穴组选用悬颅透悬厘、脑户透强间、头临泣透阳白等穴;非透穴组选用百会、印堂、四神聪等穴;西药组采用氟西汀口服。治疗28天后,分别对3组疗效、治疗前后HAMD抑郁量表评分、SDS自评量表评分和血浆中5-羟色胺(5-HT)含量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电针透穴组有效率为86.84%,明显优于非透穴组的63.89%和西药组的67.65%(P<0.01,P<0.05)。电针透穴组能明显提高血浆中5-HT含量,与非透穴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部电针透穴疗法能明显提高病人血浆中5-HT含量,治疗PSD的疗效明显优于非透穴组和西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电针 透针 中风后遗症/针灸疗法 抑郁症/针灸疗法
下载PDF
透刺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1
2
作者 薛立文 李群 孙敬青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91-493,共3页
目的:探索提高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8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透刺加电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电针法。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观察临床症状、... 目的:探索提高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8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透刺加电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电针法。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观察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及疼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肢关节活动度评分及上肢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透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均可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所致的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减轻水肿,但透刺法优于常规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透针 中风后遗症/针灸疗法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针灸疗法
下载PDF
头部电针透穴对帕金森病患者SOD及LPO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顺 蔡玉颖 +1 位作者 尚艳杰 卢金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目的研究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76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头部电针透穴+美多巴)37例和对照组(美多巴组)39例进行临床研究,同时对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脂质(LPO)进行检测。结果治... 目的研究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76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头部电针透穴+美多巴)37例和对照组(美多巴组)39例进行临床研究,同时对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脂质(LPO)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5%,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治疗组能够明显改善体内SOD及LPO的含量(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头部电针透穴疗法能够改善体内SOD及LPO的含量而治疗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针灸疗法 头针 电针 超氧化物歧化酶 代谢 过氧化脂质类 透针
下载PDF
头部电针透穴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顺 蒋花 曲龙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9-313,共5页
目的:探讨头部电针透穴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以6-羟基多巴胺(6-0HDA)左侧纹状体注射法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针刺组穴取"百会"透"太阳",每日... 目的:探讨头部电针透穴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以6-羟基多巴胺(6-0HDA)左侧纹状体注射法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针刺组穴取"百会"透"太阳",每日1次,6日为一疗程。其他3组不予治疗,观察2个疗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左侧黑质神经营养因子(BDNF)面密度(阳性目标总面积与统计场总面积比值)、积分光密度,用高效液相色谱观察左侧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以TUNEL法观察各组细胞凋亡数。结果: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左侧黑质BDNF面密度、积分光密度均显著增大(P<0.05);细胞凋亡数量为(23.80±3.83)个,显著减少(P<0.05);纹状体DA含量显著增多(P<0.05)。结论:头部电针透穴可能是通过增强黑质BDNF蛋白表达水平来减少细胞凋亡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头针 透针 帕金森病 大鼠 Wistar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头部电针透穴疗法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TH及DAT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顺 戚秀杰 韩迪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讨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透针组,以6-羟基多巴胺(6-OHDA)左侧纹状体注射法制备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旋转模型,透针组穴取"百会"透"太阳&... 目的:探讨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透针组,以6-羟基多巴胺(6-OHDA)左侧纹状体注射法制备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旋转模型,透针组穴取"百会"透"太阳",每日1次,6日为一疗程。其他3组不予治疗,观察2个疗程。采用以HE染色观察大鼠黑质神经细胞组织形态变化,以RT-PCR技术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及多巴胺转运体(DAT)mRNA的表达。结果:透针组TH mRNA(1.22±0.19)及DAT mRNA(0.62±0.11)均较模型组TH mRNA(0.65±0.17)及DAT mRNA(0.41±0.08)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大鼠黑质神经细胞透针组较模型组数量增多,细胞变性减轻。结论:头部电针透穴疗法能使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TH及DAT mRNA表达增高,进而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合成与重摄取,以达到治疗帕金森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头针 帕金森病 透针 大鼠 Wistar 多巴胺能神经元
原文传递
透穴为主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老锦雄 赖新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48-450,共3页
目的 :观察透穴为主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48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透穴电针组 87例 ,西药颅痛定组 6 1例 ,经治疗 4 5天后 ,停止 2个月再观察疗效进行对照。结果 :透穴电针组总有效率 71 3% ,对照组 4 2 6 % ,... 目的 :观察透穴为主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48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透穴电针组 87例 ,西药颅痛定组 6 1例 ,经治疗 4 5天后 ,停止 2个月再观察疗效进行对照。结果 :透穴电针组总有效率 71 3% ,对照组 4 2 6 % ,二者疗效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12 12 ,P<0 0 1)。结论 :透穴电针法对无先兆偏头痛是一种安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偏头痛 疗效 针灸疗法 电针 透针
下载PDF
摩腹联合电针透穴法对失眠大鼠生物钟相关基因及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雪枫 邱思淦 +5 位作者 燕子悦 古来撒尔·艾克拜尔 卢旭昇 郭蕾 刘俊昌 张星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95-101,共7页
目的探讨摩腹联合电针透穴法对失眠大鼠生物钟基因Clock、BMAL1、PER1表达及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谷氨酸(Glu)含量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摩腹组、电针透穴组和联合组,每组10只。除正... 目的探讨摩腹联合电针透穴法对失眠大鼠生物钟基因Clock、BMAL1、PER1表达及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谷氨酸(Glu)含量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摩腹组、电针透穴组和联合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建立失眠大鼠模型。摩腹组进行腹部按摩,电针透穴组采用平刺法,百会透神庭、三阴交透阴陵泉(双侧)、神门透内关(双侧),电针仪疏密波,频率1Hz/20Hz,联合组摩腹后进行电针透穴治疗,各组均1次/d,连续7d,正常组和模型组不予干预。HE染色观察下丘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形态变化,RT-qPCR检测下丘脑组织Clock、BMAL1、PER1 mRNA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下丘脑组织Clock、BMAL1、PER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下丘脑组织Clock、BMAL1、PER1蛋白表达,ELISA检测血清ACh、Glu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缩短,下丘脑组织细胞结构破坏严重、呈空泡样变化,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下丘脑组织Clock、BMAL1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ER1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血清ACh、Glu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摩腹组、电针透穴组和联合组均能缩短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改善下丘脑神经元细胞形态,降低下丘脑组织Clock、BMAL1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ER1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血清ACh、Glu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联合组作用最显著(P<0.05)。结论摩腹联合电针透穴法能改善大鼠失眠状况,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生物钟基因Clock、BMAL1、PER1mRNA和蛋白表达及神经递质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腹 电针透穴法 失眠 生物钟基因 神经递质 大鼠
下载PD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106 Cases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in Different Stages
8
作者 ZHOU Yuan ZHANG Li ZHOU Qin HUANG Guo-qi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03年第1期48-49,共2页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paralysis in the acute stage and restoration stage by shallow needling technique and penetrating needling technique respectively, totally 106 cases, the effective rate is respectively 98.6% ...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paralysis in the acute stage and restoration stage by shallow needling technique and penetrating needling technique respectively, totally 106 cases, the effective rate is respectively 98.6% and 83.9%, indicating that the curative rate is high if early treatment is given. Key Words Acupuncture Therapy - Facial Paralysis - Point-through-point Method - Electroacupuncture Author: ZHOU Yuan (1965-), female, junior consultant doctorTranslator: HUANG Guo-qi {4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Facial Paralysis point-through-point method electroacupunct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