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火花沉积FeCoCrNiCu高熵合金涂层的组织结构与耐蚀性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彦芳 闫晗 +3 位作者 李娟 孙胜越 宋增金 石志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4-149,共6页
目的通过在45Mn2钢表面进行电火花沉积Fe CoCrNiCu高熵合金涂层,改变其表面性能。方法采用真空吸铸法制备直径为3mm的Fe CoCrNiCu高熵合金电极,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45Mn2钢表面制备高熵合金沉积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 目的通过在45Mn2钢表面进行电火花沉积Fe CoCrNiCu高熵合金涂层,改变其表面性能。方法采用真空吸铸法制备直径为3mm的Fe CoCrNiCu高熵合金电极,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45Mn2钢表面制备高熵合金沉积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研究沉积层的相组成、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和显微组织。通过三电极体系对涂层进行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分析其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制备的Fe CoCrNiCu涂层连续、均匀,具有简单的FCC结构,表面呈银灰色橘皮状,厚度约为25μm。涂层表面凸凹不平,为典型的“溅射状”花样形貌,表面粗糙度均方根偏差Rq约为4μm。极化曲线表明,高熵沉积层自腐蚀电位为-0.548 V,较45Mn2基材正移约180m V,腐蚀电流密度为1.59μA/cm^2,约为基材的1/6。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结果显示,Fe CoCrNiCu高熵合金沉积层较45Mn2基材具有更大的容抗弧半径和极化电阻,其模拟电路可以用R(Q(R(QR)))表示。结论电火花沉积技术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高熵合金涂层制备技术,制备的Fe CoCrNiCu高熵合金涂层可有效提高基材的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高熵合金 涂层 组织 电化学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非晶涂层的组织结构与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彦芳 司爽爽 +2 位作者 宋增金 孙旭 石志强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1-124,共4页
以Zr_(55)Al_(10)Ni_5Cu_(30)非晶态合金棒为电极,利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ZL101铝合金表面制备了锆基合金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实验机等对涂层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 以Zr_(55)Al_(10)Ni_5Cu_(30)非晶态合金棒为电极,利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ZL101铝合金表面制备了锆基合金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实验机等对涂层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沉积层表面较致密、均匀,为典型的"溅射状"花样形貌;沉积层主要由非晶、Zr O_2和Cu_8Zr_3等相组成;沉积层的平均显微硬度为1 555 HV 0.01,约为基材的15倍,摩擦系数仅为0.096,呈现出良好的减摩耐磨特性,沉积层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非晶沉积层 组织 摩擦磨损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and wear behavior of WC-0.8Co coating on cast steel rolls by electro-spark deposition 被引量:12
3
作者 Jian-sheng Wang Hui-min Meng Hong-ying Yu Zi-shuan Fan Dong-bai Su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6期707-713,共7页
To prepare high wear resistance and high hardness coatings, electro-spark deposition was adopted for depositing an electrode of a mixture of 92wt%WC+8wt%Co on a cast steel roll substrate. The coating was characterize... To prepare high wear resistance and high hardness coatings, electro-spark deposition was adopted for depositing an electrode of a mixture of 92wt%WC+8wt%Co on a cast steel roll substrate. The coating was characterized by classical X-ray diffractometer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analysis (EDX).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ating shows nanosized particulate structure and dendritic structure including columnar structure and equiaxed structure. The primary phases of the coating contain Fe3W3C, Co3W3C, Fe2C and Si2W. The coating has a low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0.13, its average wear-resistance is 3.3 times that of the cast steel roll substrate and the main mechanism is abrasive wear. The maximum microhardness value of the coating is about 1573.9 Hv0.3.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electro-spark deposition process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better coating quality and the coating has higher wear resistance and hard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spark deposition esd WC-Co coatings microstructure wear resistance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制备Fe-8B-Mo非晶涂层的可行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魏祥 陈志国 +3 位作者 钟掘 黄奇胜 张怡 张雨龙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23,共8页
为研究Fe-8B-Mo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采用电火花沉积工艺制备了4种Fe-8B-x Mo(x=13.62,23.62,33.62和43.62,w/%)合金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涂层的物相组成,探索获得非晶涂层的可行性,并采用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测试及摩擦... 为研究Fe-8B-Mo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采用电火花沉积工艺制备了4种Fe-8B-x Mo(x=13.62,23.62,33.62和43.62,w/%)合金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涂层的物相组成,探索获得非晶涂层的可行性,并采用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测试及摩擦磨损试验进一步研究所得涂层的微观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4种涂层都由非晶相、马氏体相和Fe2B相组成,其中,13.62%Mo涂层主要含Fe2B相和马氏体相,而23.62%Mo、33.62%Mo和43.62%Mo涂层主要含非晶相,且随着Mo含量的增加,涂层中非晶相含量逐渐减少。4种涂层的组织结构致密,缺陷少,与基体呈良好的冶金结合。23.62%Mo涂层具有最大的峰值显微硬度(1 138.1 HV0.05);同时,该涂层在摩擦磨损的稳定阶段具有最小的平均摩擦因数,且其2 h的磨损质量也最小,表现出更好的摩擦磨损性能。4种涂层的磨损机制均为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非晶涂层 显微组织 性能
下载PDF
45钢表面电火花沉积多层YG8涂层的组织和耐磨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龙 孟惠民 +1 位作者 黄亮亮 刘俊友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0-175,共6页
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YG8多层沉积涂层,研究了涂层的微观组织及耐磨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的多层沉积工艺参数可以获得组织均匀致密且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的沉积层,且比单层沉积层厚度更大、孔隙更少;沉积层主要由Fe3W3C,C... 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YG8多层沉积涂层,研究了涂层的微观组织及耐磨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的多层沉积工艺参数可以获得组织均匀致密且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的沉积层,且比单层沉积层厚度更大、孔隙更少;沉积层主要由Fe3W3C,Co3W3C,W2C和Fe2C等相组成;沉积层中弥散分布有大量的超细碳化物颗粒;沉积层的最高硬度为1785.7 HV,平均硬度为1677.3 HV,其耐磨性能是45钢基体的2.1倍;沉积层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疲劳磨损,涂层中弥散分布的超细硬质相是沉积层硬度及耐磨性能提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45钢 YG8涂层 组织结构 耐磨性
原文传递
铸钢0Cr13Ni5Mo表面电火花沉积YG8涂层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9
6
作者 张瑞珠 郭鹏 +2 位作者 王建升 严大考 李静瑞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366-3371,共6页
采用新型电火花设备在铸钢表面制备了YG8涂层,采用SEM、XRD技术研究其微观组织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沉积层主要由Co3W3C、Fe3W3C、Fe3Mo3C、WC1 x和Fe7W6C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冶金结合,细晶碳化物相弥散分布在沉积层中,能提高沉积层... 采用新型电火花设备在铸钢表面制备了YG8涂层,采用SEM、XRD技术研究其微观组织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沉积层主要由Co3W3C、Fe3W3C、Fe3Mo3C、WC1 x和Fe7W6C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冶金结合,细晶碳化物相弥散分布在沉积层中,能提高沉积层的硬度,平均硬度为1 896.8HV,比基体硬度提高了5倍;沉积层磨损性能是基体的3.4倍,沉积层磨损机理主要是粘着磨损、颗粒磨损和氧化磨损的综合作用;沉积时骤热骤冷过程中形成的细晶粒硬质相是提高沉积层硬度和耐磨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钢0Cr13Ni5Mo 电火花沉积 YG8沉积层 显微组织 耐磨性
下载PDF
几种常用表面强化技术的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郭晓霞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8年第3期84-87,共4页
介绍三种常用表面强化技术即电火花沉积、电刷镀和热喷涂的原理和特性。通过比较,电火花沉积最适合小面积的现场修复;热喷涂也可以用于现场修复,但设备大、噪声高,且设备操作者需戴防护罩和呼吸装置;电刷镀特别适合大的、不容易移动的零... 介绍三种常用表面强化技术即电火花沉积、电刷镀和热喷涂的原理和特性。通过比较,电火花沉积最适合小面积的现场修复;热喷涂也可以用于现场修复,但设备大、噪声高,且设备操作者需戴防护罩和呼吸装置;电刷镀特别适合大的、不容易移动的零/部件,但需解决电刷镀液的收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电刷镀 热喷涂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电火花沉积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洪翔 谭业发 +2 位作者 胡晓光 王伟刚 张中威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4-27,共4页
介绍了钛合金表面电火花沉积强化技术的研究概况,重点从提高钛合金的耐磨减摩性能、抗疲劳断裂性能、抗腐蚀性能,以及电火花的强化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叙述,并展望了其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钛合金 表面强化 耐磨 强化机理
下载PDF
ZL101表面电火花沉积Zr基非晶涂层的组织结构 被引量:5
9
作者 何艳玲 王彦芳 +3 位作者 司爽爽 宋增金 孙旭 石志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36-240,共5页
目的提高铝合金材料的表面性能,开拓非晶涂层的应用。方法以直径为2 mm的Zr55Al10Ni5Cu30非晶合金棒为电极,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氩气保护下沉积两遍,在ZL101A铝合金表面制备非晶沉积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 目的提高铝合金材料的表面性能,开拓非晶涂层的应用。方法以直径为2 mm的Zr55Al10Ni5Cu30非晶合金棒为电极,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氩气保护下沉积两遍,在ZL101A铝合金表面制备非晶沉积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共聚焦显微镜等,分析研究了沉积层的相组成、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微区成分和界面特性。结果沉积层表面呈银灰色橘皮状,表面较致密、均匀,为典型的"火山坑"和"溅射状"花样形貌。涂层表面凸凹不平,表面粗糙度均方根偏差Rq约为3μm,沉积层厚度约为40μm,主要由非晶、ZrO_2、Cu_8Zr_3和ZL101基体Al(Si)相等组成,非晶以团块状或条状分布在晶体相之间。结论由于元素互扩散,非晶涂层与基材在界面处形成了3~4μm厚的过渡层,且呈良好的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非晶沉积层 ZL101 组织 界面特征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Properties of Micro-crystalline MGH754 ODS Alloy Coatings
10
作者 Huibub Qi Hongmei Pang +2 位作者 Yedong He Deren Wang Wei Gao Material Seience and Engineering Schoo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 Engineeing,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SCD 2001年第1期28-34,共7页
A special coating technique, electro-spark deposition (ESD), was developed to produce micro-crystalline ODS MGH754 alloy coatings on a commercial 1Cr18Ni9Ti stainless steel and a cast Ni20Cr alloy substrates. The coat... A special coating technique, electro-spark deposition (ESD), was developed to produce micro-crystalline ODS MGH754 alloy coatings on a commercial 1Cr18Ni9Ti stainless steel and a cast Ni20Cr alloy substrates. The coatings have a very fine grain structure and metallurgical bonding with the substrates. The isothermal oxidation tests at 1000 degreesC in air showed that the micro-crystalline ODS alloy coatings had a much reduced oxidation rate and improved scale spallation resistance compared with the uncoated alloys. Th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Cr was greatly promoted to form protective and continuous Cr2O3 scales on the alloy surface. Micro-crystallization and oxide dispersions have synergistic effects on the improvement of oxidation resistance. The beneficial effects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spark deposition (esd) ODS coating OXIDATION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Invar/非晶复合涂层的组织与性能
11
作者 何艳玲 王彦芳 +1 位作者 斯佳佳 石志强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8-244,共7页
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45Mn2钢基材表面沉积了Invar、Invar/非晶及Invar/非晶/Invar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摩擦磨损试验仪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分析了沉积层的组织结构、摩擦磨损和电化学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涂... 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45Mn2钢基材表面沉积了Invar、Invar/非晶及Invar/非晶/Invar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摩擦磨损试验仪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分析了沉积层的组织结构、摩擦磨损和电化学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涂层致密、均匀,与基材呈冶金结合。采用Invar合金打底,获得了约60μm厚度的无显著裂纹Invar/非晶/Invar涂层。Invar涂层为FCC固溶体结构,Invar/非晶和Invar/非晶/Invar涂层为非晶/固溶体复相结构。Invar、Invar/非晶和Invar/非晶/Invar沉积层的平均硬度分别为176.6、757.7和772.8 HV0.1,摩擦因数分别为0.44、0.21和0.19。提高沉积层非晶含量可提高硬度,降低摩擦因数,提高耐磨性。沉积层在3.5%NaCl溶液中没有明显的钝化现象,Invar、Invar/非晶及Invar/非晶/Invar涂层的自腐蚀电位分别为-0.74、-0.54、-0.34和-0.31 V,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7.08、5.15、3.78和3.11μA·cm^(-2)。电火花沉积的Invar/非晶/Invar涂层致密、均匀、无裂纹,可极大提高45Mn2钢基体表面的耐磨及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Invar合金 非晶合金涂层 组织 性能
原文传递
铸钢0Cr13Ni5Mo表面WC-8Co电火花沉积层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建升 郭鹏 严大考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6-260,共5页
采用新型电火花设备,在水轮机转轮材料铸钢0Cr13Ni5Mo表面制备了WC-8Co沉积层,研究了其微观组织、硬度及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沉积层主要由Co3W3C、Fe3W3C、Fe3Mo3C、Ni3Mo、(Fe0.51Mo0.46Ni0.03)6C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细... 采用新型电火花设备,在水轮机转轮材料铸钢0Cr13Ni5Mo表面制备了WC-8Co沉积层,研究了其微观组织、硬度及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沉积层主要由Co3W3C、Fe3W3C、Fe3Mo3C、Ni3Mo、(Fe0.51Mo0.46Ni0.03)6C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细晶碳化物相弥散分布在沉积层中,提高了沉积层的硬度,平均硬度为1875.9HV,比基体硬度提高了约5倍;沉积层磨损性能是基体的3.75倍,沉积层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的综合作用,细小弥散分布的细晶粒硬质相是提高沉积层硬度和耐磨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机械 电火花表面沉积 WC-8Co沉积层 显微组织 耐磨性
原文传递
电火花沉积电极材料过渡机制及规律
13
作者 徐安阳 王晓明 +3 位作者 朱胜 韩国峰 赵阳 郭迎春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60-966,共7页
利用旋转电极电火花沉积装置,在Q235钢表面逐层沉积1至6层铜合金涂层,计算分析了每层沉积厚度、过渡形态、表面和截面形貌,探讨了电火花沉积电极材料的过渡机制、形态和规律。结果表明:工件和电极的质量变化曲线相似,随着沉积层数的增加... 利用旋转电极电火花沉积装置,在Q235钢表面逐层沉积1至6层铜合金涂层,计算分析了每层沉积厚度、过渡形态、表面和截面形貌,探讨了电火花沉积电极材料的过渡机制、形态和规律。结果表明:工件和电极的质量变化曲线相似,随着沉积层数的增加,质量变化量减少直至趋于稳定;沉积层以熔融物质团(液态、半固态)的形态过渡沉积生成,电极与工件材料在沉积层与基体界面处互相渗透,生成厚约20~30μm的过渡层;工件材料对沉积层的稀释作用主要发生在过渡物质团结合处,对其内部影响极小,且随着沉积层数的增加而减小,沉积层由多层电极材料覆盖叠压构成;随着沉积层数的增大,放电能量利用率降低,单次沉积厚度降低,电极对沉积表面的磨削涂覆作用增大,电极材料沉积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铜合金 材料过渡 冶金结合 沉积层 熔融物质团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重熔碾轧修整试验
14
作者 徐安阳 王晓明 +2 位作者 赵阳 朱胜 韩国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741-1746,共6页
针对电火花沉积层存在的孔隙、微裂纹、表面组织疏松、连续性差及表面质量差等缺陷,提出了电火花沉积重熔碾轧修整加工方法。进行了所提方法与电火花沉积的对比试验,并对制备的沉积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熔碾轧修整时电极对沉积表... 针对电火花沉积层存在的孔隙、微裂纹、表面组织疏松、连续性差及表面质量差等缺陷,提出了电火花沉积重熔碾轧修整加工方法。进行了所提方法与电火花沉积的对比试验,并对制备的沉积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熔碾轧修整时电极对沉积表面有较大的挤压碾轧作用,能有效消除沉积层内部孔隙、微裂纹、组织疏松等缺陷,细化沉积层晶粒结构,提高沉积层的连续性、完整性。电极对沉积层表面有显著的磨削涂覆作用,重熔碾轧修整表面粗糙度为电火花沉积表面粗糙度的76.3%,基本消除了表面孔洞、裂纹等缺陷,提高了沉积层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重熔 碾轧 铜合金 沉积层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