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rphing wing flaps for large civil aircraft:Evolution of a smart technology across the Clean Sky program 被引量:9
1
作者 Rosario Pecora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7期13-28,共16页
Abstract Morphing wing structures are widely considered among the most promising technologi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aerodynamic performances in large civil aircraft.The controlled adaptation of the wing shape to exte... Abstract Morphing wing structures are widely considered among the most promising technologi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aerodynamic performances in large civil aircraft.The controlled adaptation of the wing shape to external operative conditions naturally enables the maximization of aircraft aerodynamic efficiency,with positive fallouts on the amount of fuel burned and pollutant emissions.The benefits brought by morphing wings at aircraft level are accompanied by the criticalities of the enabling technologies,mainly involving weight penalties,overconsumption of electrical power,and safety issues.The attempt to solve such criticalities passe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design approaches,ensuring the consolidation of reliable structural solutions that are adequately mature for certification and in-flight operations.In this work,the development phases of a multimodal camber morphing wing flap,tailored for large civil aircraft applications,are outlined with specific reference to the activities addressed by the author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Clean Sky program.The flap is morphed according to target shapes depending on aircraft flight conditions and defined to enhance high-lift performances during takeoff and landing,as well as wing aerodynamic efficiency during cruise.An innovative system based on finger-like robotic ribs driven by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is proposed as morphing-enabling technology;the maturation process of the device is then traced from the proof of concept to the consolidation of a true-scale demonstrator for pre-flight ground validation tests.A step-by-step approach involving the design and testing of intermediate demonstrators is then carried out to show the compliance of the adaptive system with industrial standards and safety requirements.The technical issue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intermediate demonstrator are critically analyzed,and justifications are provided for all the adopted engineering solutions.Finally,the layout of the true-scale demonstrator is presented,w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EMA) Green regional aircraft mechanical systems Morphing flap Morphing wing Smart aircraft Smart structures Variable camber airfoil
原文传递
航天机电伺服系统非线性表征建模与动态特性精细化预示
2
作者 蒋孟龙 付剑 +3 位作者 刘轶男 孙明伟 黄玉平 于志远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2-95,共14页
针对机、电、磁、控多非线性强耦合作用导致航天机电伺服系统动态特性预示难的问题,基于MBSE、层次分析法、增量式建模技术分别构建了机电伺服应用于推力矢量控制的V型需求模型、多层架构模型、精细化性能预示模型。一级模型通过调配电... 针对机、电、磁、控多非线性强耦合作用导致航天机电伺服系统动态特性预示难的问题,基于MBSE、层次分析法、增量式建模技术分别构建了机电伺服应用于推力矢量控制的V型需求模型、多层架构模型、精细化性能预示模型。一级模型通过调配电机功率和减速比,支持位置包络预示;二级模型增量电阻-电感(RL)电磁转换架构和运动三角关系,实现位置响应预示与尺寸估计;三级模型构建多物理域耦合关系;四级模型精细化关键参数非线性,达到转速和电流动态响应准确预示效果。通过3组时域测试验证了多层级模型预示精度。设计实例表明,所建多层级模型完成多约束下机电伺服设计优化获得的可行解数量比第四级高精度模型单独优化多3.6倍、计算耗时缩减50.6%;最优方案功重比达488.95 W/kg,相频带宽达9.87 Hz,有效支撑航天机电伺服系统的快速设计和精准迭代,同时为火箭系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行实践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作动器 多物理域耦合 增量式非线性建模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推力矢量控制
原文传递
基于DaLSTM组合模型的电动舵机故障诊断方法
3
作者 张晓瑜 邓佐青 +2 位作者 唐黎伟 郭润夏 吴军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0-78,共9页
为了实现电动舵机工作过程中多种故障的一体化诊断,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阶段注意力的长短期记忆网络(DaLSTM)组合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电动舵机的多源传感器信号作为输入,采用基于输入注意力和时间注意力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自... 为了实现电动舵机工作过程中多种故障的一体化诊断,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阶段注意力的长短期记忆网络(DaLSTM)组合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电动舵机的多源传感器信号作为输入,采用基于输入注意力和时间注意力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自适应提取原始多源传感器数据中的相关特征,并通过DaLSTM组合模型实现多源传感器的时间序列预测。其次,在故障诊断时间窗口内,以不同工作状态下DaLSTM组合模型预测值与采样值的差值最小为决策函数诊断电动舵机的故障类型。最后,利用公开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数据集进行时间序列预测和故障诊断实验,对故障类别的平均识别率达到了98.76%,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舵机 故障诊断 组合模型 长短期记忆网络
下载PDF
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技术发展分析
4
作者 邓美俊 孙仁云 +1 位作者 潘湘芸 何倩 《汽车零部件》 2021年第9期103-109,共7页
相比于传统汽车的制动系统,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lectro-mechanical Braking System,EMB)具有制动性能更优、结构更加简单紧凑、不会污染环境等优势。分别对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制动器执行器技术、制动控制技术以及线控制动踏板技术进行了... 相比于传统汽车的制动系统,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lectro-mechanical Braking System,EMB)具有制动性能更优、结构更加简单紧凑、不会污染环境等优势。分别对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制动器执行器技术、制动控制技术以及线控制动踏板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指出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技术还存在的问题,对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给出预测,对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电子机械制动 执行器 控制技术 线控制动踏板
下载PDF
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热力学和热机电稳定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冷劲松 张震 +2 位作者 刘立武 刘彦菊 杜善义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77,共17页
本文研究了硅橡胶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热力学和热机电稳定性.考虑温度、掺杂和电致伸缩变形的耦合影响,建立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模型,从而构建系统的电场能,基于此耦合发展的Ogden模型研究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和热机电稳定... 本文研究了硅橡胶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热力学和热机电稳定性.考虑温度、掺杂和电致伸缩变形的耦合影响,建立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模型,从而构建系统的电场能,基于此耦合发展的Ogden模型研究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和热机电稳定性性能.结果表明,当电致伸缩系数减小,或材料常数比减小,或温度增加,或唯象学参数增加,或电致伸缩系数比增加时,介电弹性体临界名义电场增加,从而热力学系统的稳定性增强.这些结论对于硅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及其应用器件研究有巨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 热机电稳定性 应用器件
原文传递
基于压电驱动的多指微操作工具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孟凯 陈涛 +2 位作者 杨湛 刘会聪 孙立宁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6,共5页
针对目前微纳操作对微纳操作工具的需求,设计并制造了一种结构简单、柔性模块化、高精度的压电驱动的多指微操作工具。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多指微操作工具在单指、双指及三指工作模式下均能良好地完成相应的微纳操作,操作成功率在85%以上,... 针对目前微纳操作对微纳操作工具的需求,设计并制造了一种结构简单、柔性模块化、高精度的压电驱动的多指微操作工具。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多指微操作工具在单指、双指及三指工作模式下均能良好地完成相应的微纳操作,操作成功率在85%以上,夹持范围为10~800μm。通过改变执行末端,调整操作策略,可完成对不同尺寸、材质、结构的微球的拾取与释放。同时,使用多指微操作工具完成微球组装与超显微成像微球操作实验,证明了该操作工具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操作器 微机电系统 压电驱动器 柔性操作器 多指执行器
下载PDF
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执行机构健康管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志毅 刘小雄 +1 位作者 王娟 章卫国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00-1802,1805,共4页
应用健康管理方法可大大提高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针对飞机的执行机构,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健康管理方法;首先根据电液伺服执行器的特点建立故障参数模型,然后应用动态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故障特征提取,根据故障特征状况,应用模糊... 应用健康管理方法可大大提高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针对飞机的执行机构,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健康管理方法;首先根据电液伺服执行器的特点建立故障参数模型,然后应用动态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故障特征提取,根据故障特征状况,应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健康状况评估,根据健康状况的发展划定健康等级,最后根据健康评估结果应用卡尔曼估计方法进行健康预测;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管理 数据驱动 电液伺服执行器 故障
下载PDF
基于等效元素法的机电作动器传动机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8
作者 刘海 段小帅 黄建 《导航定位与授时》 2018年第5期49-53,共5页
目前机电作动器传动机构存在刚体数目多、传动链长、动力学模型难以建立的问题。通过引入规范化的动力学建模方法——集中质量等效元素法,建立了某机电作动器传动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包括等效系统质量阵、等效系统力系和系统自由坐标与广... 目前机电作动器传动机构存在刚体数目多、传动链长、动力学模型难以建立的问题。通过引入规范化的动力学建模方法——集中质量等效元素法,建立了某机电作动器传动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包括等效系统质量阵、等效系统力系和系统自由坐标与广义坐标之间的雅克比关系阵,并得到了其解析动力学方程;结合方程在ADAMS平台进行动力学逆求解仿真,得到了30°大行程位移信号和8Hz频率信号两种工况下的系统载荷响应曲线。随着负载转动惯量增加,电机动载系数达到1.34,丝杠动载系数达到1.55;外部负载不变时,随着驱动信号幅值增加,电机动载最大系数达到1.23。分析表明随着机电作动器系统外部惯性负载及系统运动速度的提高,由外部惯性负载及自身传动机构产生的动载效应明显,为机电作动器传动机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作动器 单元等效 雅克比矩阵 动力学方程 ADAMS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