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的电导性能及其应用 被引量:55
1
作者 王秀峰 王永兰 金志浩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5-80,共6页
研究了碳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的电导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材料产生电导渗流时的显微结构,讨论了纤维掺量和纤维长度对电导性能的影响以及受载过程中材料电导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适当控制碳纤维的尺寸、含量,... 研究了碳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的电导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材料产生电导渗流时的显微结构,讨论了纤维掺量和纤维长度对电导性能的影响以及受载过程中材料电导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适当控制碳纤维的尺寸、含量,可以明显提高材料的电导性能;材料结构中存在电导渗流现象,渗流阈值随受载过程而变化;碳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能够作为本征机敏材料,反应试件受载时的应力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 水泥复合材料 电导率 机敏性
下载PDF
隔层岩性、物性及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吕晓光 马福士 田东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80-87,共8页
本文提出了利用岩心分析、测井资料描述隔层的基本框架,总结了大庆油田隔层岩性、物性特征,确定隔层的渗透率上限为1×10^(-3)μm~2。依据隔层的岩电关系,由测井资料直接获得组成隔层的不同主要岩性。结合沉积环境分析... 本文提出了利用岩心分析、测井资料描述隔层的基本框架,总结了大庆油田隔层岩性、物性特征,确定隔层的渗透率上限为1×10^(-3)μm~2。依据隔层的岩电关系,由测井资料直接获得组成隔层的不同主要岩性。结合沉积环境分析,以油层单砂层间隔层的自然连续体为单元做隔层平面图,并将组成隔层的不同岩性在图中反映出来,从而形象地反映出了不同环境下隔层的连续性、阻渗能力。本文同时分析了不同分布特征的隔层对加密调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性质 渗透率 物理性质 油层 岩心分析
下载PDF
神经电刺激治疗对大鼠中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2
3
作者 韩震 周岱 +3 位作者 俞光弟 殷光中 王中 印其章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建立大鼠意识障碍模型 ,研究神经电刺激对意识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立体定向电解毁损大鼠中脑网状结构的方法造成意识障碍的实验模型 ,然后采用脉冲电经皮肤分别行正中神经刺激 (MNS)和“人中”穴刺激 (RZAS) ,并观察大鼠... 目的 建立大鼠意识障碍模型 ,研究神经电刺激对意识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立体定向电解毁损大鼠中脑网状结构的方法造成意识障碍的实验模型 ,然后采用脉冲电经皮肤分别行正中神经刺激 (MNS)和“人中”穴刺激 (RZAS) ,并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脑电图 (EEG )和意识状态的变化。结果 毁损大鼠中脑的被盖部后 ,大鼠行为、脑电变化与临床昏迷状态相似。经神经电刺激后 ,意识障碍的大鼠表现出短暂的行为觉醒反应和EEG觉醒反应 ,MNS以对侧的EEG觉醒反应更明显 ,而RZAS则表现双侧的EEG觉醒反应 ,对同一只动物产生激醒作用 ,RZAS所需要的电压值较MNS为小。结论 毁损大鼠中脑的被盖部可以造成大鼠的意识障碍模型 ,MNS或RZAS对大鼠中脑损伤后昏迷具有促醒作用。MNS治疗时应刺激双侧的正中神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神经电刺激 治疗 意识障碍 脑电图
原文传递
多壁碳纳米管填充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动态流变行为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文春 沈烈 +2 位作者 孙晋 郑强 章明秋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9-273,共5页
对多壁碳纳米管/高密度聚乙烯(MWNTs/HDPE)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动态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复合材料的复数粘度η^*随MWNTs含量φ的增大而增大.当φ〉3wt%时,η^*发生突变,在低ω区域表现为非牛顿流体行为,出现强烈的剪切... 对多壁碳纳米管/高密度聚乙烯(MWNTs/HDPE)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动态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复合材料的复数粘度η^*随MWNTs含量φ的增大而增大.当φ〉3wt%时,η^*发生突变,在低ω区域表现为非牛顿流体行为,出现强烈的剪切变稀现象.将其称为流变渗流现象,对应的填料含量即渗流阈值φc.在动态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与频率(ω)关系曲线上,随φ增加出现“第二平台”,第二平台的出现表明MWNTs与MWNTs之间、MWNTs与聚合物之间存在相互缠结形成网络的结构.同时发现,在tanδ—ω曲线上的低ω区出现凹谷.认为这是由于MWNTs长链结构在低ω时伸长/收缩,MWNTs与MWNTs相互接触形成了次级网络造成的.经过不同时间热处理后的ω扫描以及动态间扫描的结果证实了这种结构的存在.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流变渗流阈值与电渗流阈值相一致(均在3%~5%之间),动态流变行为与导电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高密度聚乙烯 导电性 动态流变行为 渗流
下载PDF
高质量大面积石墨烯的化学气相沉积制备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文荣。 周玉修 +2 位作者 李铁 王跃林 谢晓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0-516,共7页
石墨烯因其奇特的能带结构和优异的物理性能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是目前单层石墨烯的质量与尺寸制约了其实际应用的发展.本文采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基于铜箔衬底,利用甲烷作为碳源制备了高质量大面积的单层与多层石墨烯.... 石墨烯因其奇特的能带结构和优异的物理性能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是目前单层石墨烯的质量与尺寸制约了其实际应用的发展.本文采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基于铜箔衬底,利用甲烷作为碳源制备了高质量大面积的单层与多层石墨烯.研究发现:高温度、稀薄的甲烷浓度、较短的生长时间以及合适的气体流速是制备高质量、大面积石墨烯的关键.Raman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石墨烯主要为单层,仅铜箔晶界处有少量多层石墨烯.电学测试表明CVD制备的石墨烯在低温时呈现出较明显的类半导体特性;薄膜电阻随外界磁场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化学气相沉积 RAMAN光谱 电学性能
原文传递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与溶液性质 被引量:10
6
作者 杜杨 田立颖 吉法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6-88,92,共4页
合成了阳离子单体N,N-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及其与丙烯酰胺(AAM)的共聚物。对单体及共聚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此阳离子型共聚物的稀溶液性质,包括导电性质和粘性行为。
关键词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 合成 溶液性质 导电性质 粘性行为 :聚电解质 溶液性质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窃电识别算法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邓明斌 徐志淼 +2 位作者 邓志飞 张卓 迟艳杰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7年第12期2398-2401,2414,共5页
针对目前专变大用户窃电手法多样化,而传统的防窃电技术可行性较低。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一套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异常用电智能分析模型的实施方案。通过对异常用电的表现行为进行特征提取,基于每个特征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学习用电异常... 针对目前专变大用户窃电手法多样化,而传统的防窃电技术可行性较低。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一套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异常用电智能分析模型的实施方案。通过对异常用电的表现行为进行特征提取,基于每个特征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学习用电异常的判决阈值,针对每一个具体特征均进行了独立的异常检测后,采用多特征融合的方法对独立的检测结果进行融合,获得综合的结果。将该结果通过异常指数分析模型计算异常指数,最后通过异常阈值筛选出异常用电户。通过该方法,基本能够做到将用电行为异常的窃电用户筛选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电行为 特征提取 多特征融合 窃电识别
下载PDF
水淹层变化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慈建发 何世明 李振英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2期31-34,共4页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由于多年的注水开发,已处于多井、多层、多方向见水阶段,油田后期开采的难度将越来越大。针对这种现象,正确地认识储层水淹后的变化特征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广泛收集和吸收国内外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的基础上,从分析储...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由于多年的注水开发,已处于多井、多层、多方向见水阶段,油田后期开采的难度将越来越大。针对这种现象,正确地认识储层水淹后的变化特征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广泛收集和吸收国内外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的基础上,从分析储层水淹前后的各项参数变化特征着手,在结合油田实例的基础上开展水驱实验电性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水淹层特有的变化特征,为准确确定油层的水淹层位和水淹程度,把握油层水淹后的正确变化趋势提供了依据。该研究成果对高含水油田剩余油饱和度分布预测、进一步的井网调整、加密井布井、注采关系调整、调剖、堵水等有重要指导意义,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淹层 变化特征 岩性 物性 电性 采收率 油田开发 注水开发
下载PDF
PT/P(VDF-TrFE)复合材料的压电和热释电性能 被引量:6
9
作者 陈王丽华 蔡忠龙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7-253,261,共8页
采用压塑方法成功地制备了掺钙钛酸铅(PTCa)/偏氟乙烯与三氟乙烯共聚物(PVDF-TrFE)0-3型复合材料。对两种极化样品的方法进行了讨论,其一是仅仅让复合样品中的陶瓷极化,另一种是让两相均被极化。当陶瓷和聚合物... 采用压塑方法成功地制备了掺钙钛酸铅(PTCa)/偏氟乙烯与三氟乙烯共聚物(PVDF-TrFE)0-3型复合材料。对两种极化样品的方法进行了讨论,其一是仅仅让复合样品中的陶瓷极化,另一种是让两相均被极化。当陶瓷和聚合物在同一方向极化时,其二相的压电性能部分抵消,而热释电性能增强。因此,在一定的体积比下,陶瓷与聚合物复合材料存在热释电性而无压电性。最后,测量和讨论了样品的压电常数d33、厚度耦合系数kt和热释电系数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热释电复合材料 压电复合材料
下载PDF
基于用电行为特征大数据的异常用户识别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威 王兰君 《电力大数据》 2021年第12期19-26,共8页
在落实准确执行电价的政策要求过程中,发现用户用电行为多样复杂,生成的用电数据量非常庞大,给管理增加了难度,再加上客户档案数据更新不及时,用户电价执行错误的情况一直未能杜绝。为解决电力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电力工作人员难以快速识... 在落实准确执行电价的政策要求过程中,发现用户用电行为多样复杂,生成的用电数据量非常庞大,给管理增加了难度,再加上客户档案数据更新不及时,用户电价执行错误的情况一直未能杜绝。为解决电力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电力工作人员难以快速识别电价执行错误的异常用户的问题,本文通过用户用电量、96点负荷曲线和多指标综合评分等手段,利用大数据算法分析目标用户群体的用电行为特征信息,构建用户用电行为特征模型,创新提出了基于用户行为特征大数据的用电异常嫌疑用户识别技术路线。本文以“福利机构用电类”用户用电行为为例,介绍了具体的模型研究思路和构建方法。该技术可以快速识别现场实际用电性质与电网公司客户档案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定位用电异常嫌疑用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用电行为 用电异常 综合嫌疑得分 识别模型
下载PDF
计及用户需求响应的智能用电互动潜力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毅 贾孟扬 +4 位作者 陆俊 朱炎平 李彬 崔高颖 李德智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50,共8页
针对用户用电行为特征进行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针对需求响应下居民用电互动行为模式与响应潜力问题,以及负荷聚类中不同特征之间相关性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响应特征聚类的分析方法。考虑实际运行中用户对电价的反应,通过提取用... 针对用户用电行为特征进行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针对需求响应下居民用电互动行为模式与响应潜力问题,以及负荷聚类中不同特征之间相关性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响应特征聚类的分析方法。考虑实际运行中用户对电价的反应,通过提取用户在分时电价政策下的互动响应特征,使用改进马氏距离的模糊C均值(FCM)算法,对负荷进行聚类分析,并利用马氏距离中协方差因子排除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干扰,最后对某电网用户负荷数据进行实验,将用户分为特征较明显的5类,并对其互动响应潜力进行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响应 用电行为 互动潜力 模糊C均值 马氏距离
下载PDF
电性抑制性井壁稳定与油层保护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春光 侯万国 孙德军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共4页
抑制性研究的根源在于对粘土矿物与水作用的研究.这个作用一般包括由于粘土矿物本身极性而产生的氢键力、由于本身所荷静电所产生的静电极化力以及由于静电吸引相反离子带来的水化力(一般称为渗透压力),其中由于静电作用所产生的水化力... 抑制性研究的根源在于对粘土矿物与水作用的研究.这个作用一般包括由于粘土矿物本身极性而产生的氢键力、由于本身所荷静电所产生的静电极化力以及由于静电吸引相反离子带来的水化力(一般称为渗透压力),其中由于静电作用所产生的水化力至关重要,占主导位置。所以粘土矿物电性质的研究是抑制性研究的要害。介绍了对地层岩心和粘土矿物的电性研究结果:吸水量与电性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地层负电性是吸水和水化膨胀的主导因素。讨论了地层岩心电性质对井壁稳定和油层保护的关系,指出了应采取的对策。在井壁稳定方面,在钻井初期收集各种地质资料的时候,应增加地层岩心的电性剖面图这一项目;钻井液中固相颗粒的电位应尽量与地层电性相一致,以减少在钻井过程中可溶性电解质离子在井壁与钻井液之间的频繁迁移;正电胶和聚合醇体系的应用做到了既降低岩心的负电性而又不严重损害钻井液的胶体稳定性,是稳定井壁的较为理想的两个体系。在油层保护方面,介绍了有机正电胶BPS对油层保护的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保护 井壁稳定 抑制性 钻井液 正电胶 岩心 电性 地层 粘土矿物 水作用
下载PDF
离子液体增塑的聚合物电解质 被引量:6
13
作者 苏光耀 李朝晖 +1 位作者 王霞瑜 高德淑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00-904,共5页
采用微波合成法制备了室温离子液体 3 乙基 1 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 (EMIBF4) ,通过元素分析和FTIR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将其作为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共聚物 (P(VDF HFP) )基聚合物电解质的增塑剂 ,制备出弹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热失重分... 采用微波合成法制备了室温离子液体 3 乙基 1 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 (EMIBF4) ,通过元素分析和FTIR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将其作为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共聚物 (P(VDF HFP) )基聚合物电解质的增塑剂 ,制备出弹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热失重分析显示EMIBF4可明显增强聚合物电解质的热稳定性。循环伏安法研究此种聚合物电解质膜对不同金属集流体 (Ni,Al,Cu)的电化学稳定性。通过交流阻抗测试探讨了聚合物电解质 (0 5gP(VDF HFP) /0 5 gEMIBF4/0 0 1gLiBF4)的离子电导率 ,根据Arrhenius公式计算出该体系的离子输运活化能为 7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 乙基甲基咪唑锚四氟硼酸盐 离子液体 聚合物电解质 微波合成 电学行为
下载PDF
Leaf surface factors of transgenic Bt cotton associated with the feeding behaviors of cotton aphids:A case study on non-target effects 被引量:7
14
作者 XUE Kun, DENG Su, WANG RongJiang, YAN FengMing, XU ChongRe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8年第2期145-156,共12页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case study results of the risk assessment of transgenic Bt cotton on a non-target pest, cotton aphid, Aphis gossypii. Several types of techniques, i.e.,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 li...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case study results of the risk assessment of transgenic Bt cotton on a non-target pest, cotton aphid, Aphis gossypii. Several types of techniques, i.e.,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bioassays and chemical analysis, we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 physical and chemical leaf factors of 2 transgenic Bt cotton lines (GK12 and GK19) and their pa-rental non-Bt cotton line (Simian3) associated with searching and feeding behaviors of cotton aphids on leaves or leaf extracts of cotton plants. EP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among behaviors of cotton aphids on 2 Bt cotton and 1 non-Bt cotton lines. Cotton aphids performed similarly to leaf surface extracts from 3 cotton lines; and leaf surface chemicals, mainly volatiles and waxes, were almost identical in the components and concentrations among the cotton lines. However, three cotton lines were quit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the densities of certain kinds of covering trichomes. Theref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earching behaviors of cotton aphids on the three cotton lines were constructed as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Glandular trichomes and covering trichomes with 5 branches influenced the cotton aphids' searching behaviors effectively; and other trichomes with other branches affected aphids in varying way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leaf surface physical factors of transgenic Bt cotton lines different from their parental non-Bt line could affect the penetration behaviors of non-target cotton aphids. Cotton aphids penetrate and feed more easily on two Bt cotton lines than on the non-Bt cotton 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 cotton TRICHOME LEAF surface chemicals APHIS GOSSYPII SEARCHING behavior EPG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non-target effect
原文传递
Microstructure 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behavior of rapidly solidified Cu-Fe-Zr immiscible alloys 被引量:8
15
作者 Xiaojun Sun Jie He +4 位作者 Bin Chen Lili Zhang Hongxiang Jiang Jiuzhou Zhao Hongri Hao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9期201-208,共8页
The immiscible Cu-Fe alloy was characterized by a metastable miscibility gap.With the addition element Zr,the miscibility gap can be extended into the Cu-Fe-Zr ternary system.The effect of the atomic ratio of Cu to Fe... The immiscible Cu-Fe alloy was characterized by a metastable miscibility gap.With the addition element Zr,the miscibility gap can be extended into the Cu-Fe-Zr ternary system.The effect of the atomic ratio of Cu to Fe and Zr content on the behavior of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into Cu-rich and Fe-rich liquids took place in the as-quenched Cu-Fe-Zr alloy.A glassy structure with nanoscale phase separation was obtained in the as-quenched(Cu0.5Fe0.5)40Zr60 alloy sample,exhibiting a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glassy Cu-rich nanoparticles in glassy Fe-rich matrix.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the competitive mechanism of phase formation in the rapidly solidified Cu-Fe-Zr system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Moreover,the electrical property of the as-quenched Cu-Fe-Zr alloy samples was examined.It displays an abnormal change of electrical resistivity upon temperature in the nanoscale-phase-separation metallic glass.The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such metallic glass has been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iscible alloys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Rapid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behavior
原文传递
热压烧结Ti_3SiC_2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艳林 梅炳初 朱教群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16,共4页
热压烧结n(TiC)∶n(Ti)∶n(Si)∶n(Al)=2∶1∶1∶0.2的混合粉末制备了含铝Ti3SiC2材料并研究了它的力学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和高温氧化性能。该试样的抗压强度、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和维氏硬度分别为854MPa、420MPa、5.8MPa·m1/2和... 热压烧结n(TiC)∶n(Ti)∶n(Si)∶n(Al)=2∶1∶1∶0.2的混合粉末制备了含铝Ti3SiC2材料并研究了它的力学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和高温氧化性能。该试样的抗压强度、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和维氏硬度分别为854MPa、420MPa、5.8MPa·m1/2和3.5~5.0GPa;25℃和800℃时的电导率分别为4.3×106S/m和1.0×106S/m;热膨胀系数为9.0×10-6/K。固溶在基体中的Al改变了材料的氧化机理,氧化过程中Al的向外扩散代替了Ti的向外扩散,并在表面形成致密以αAl2O3为主要成分的氧化膜,提高了材料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SIC2 力学性能 热性能 电性能 氧化性能
下载PDF
基于SMI的电动自行车骑行者视觉行为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霞 王卫杰 +1 位作者 寿任祯 任刚 《交通运输研究》 2015年第3期14-18,共5页
为研究电动自行车骑行者的视觉行为特征,明确其对电动自行车行驶安全的影响,采用德国SMI IVIEW X帽子式眼动仪对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在包含机非混行、行人非机动车混行、机非隔离3种类型的固定路段开展了眼动实验,获取了骑行者在不同的道... 为研究电动自行车骑行者的视觉行为特征,明确其对电动自行车行驶安全的影响,采用德国SMI IVIEW X帽子式眼动仪对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在包含机非混行、行人非机动车混行、机非隔离3种类型的固定路段开展了眼动实验,获取了骑行者在不同的道路环境中的眼动参数,包括眼动时间、视角分布、注视持续时间和注视点分布等。根据数据结果,结合现状电动自行车路段行驶状况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建议: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尽量将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分离,设置合理的非机动车道和路边停车带,减少机动车对非机动车骑行的影响;同时应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分离,减少电动自行车和行人之间的冲突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自行车 视觉行为 眼动仪 眼动时间 注视点
下载PDF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常规循环过程中安全特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芳 樊彬 +3 位作者 刘仕强 张振鼎 黄炘 张文华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80-184,共5页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一直是电动汽车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某款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进行了针刺、挤压、热箱等安全滥用测试,以研究该款电池在不同循环时期的安全性变化规律。分析了该电池在经历100-500次循环周期测试后的热稳定性参数和...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一直是电动汽车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某款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进行了针刺、挤压、热箱等安全滥用测试,以研究该款电池在不同循环时期的安全性变化规律。分析了该电池在经历100-500次循环周期测试后的热稳定性参数和电池循环寿命的关系。结果表明:以自生热放热起始点为参照,循环前的电池并不具有最高的热活性;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该款电池的热活性先增强后减弱。这一现象可归结为:电池循环过程中,电池内部活性物质逐渐活化,逐渐发挥到最佳性能,之后活性又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安全性 常规循环 热特性
下载PDF
Insect-specific RNA virus affects the stylet penetration activity of brown citrus aphid(Aphis citricidus)to facilitate its transmiss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Xin An Qiaoying Gu +4 位作者 Jing Wang Tengyu Chang Wei Zhang Jin-Jun Wang Jinzhi Niu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55-270,共16页
Sap-sucking insects often transmit plant viruses but also carry insect viruses,which infect insects but not plants.The impact of such insect viruses on insect host biology and ecology is largely unknown.Here,we identi... Sap-sucking insects often transmit plant viruses but also carry insect viruses,which infect insects but not plants.The impact of such insect viruses on insect host biology and ecology is largely unknown.Here,we identified a novel insect-specific virus carried by brown citrus aphid(Aphis citricidus),which we tentatively named Aphis citricidus picornavirus(AcPV).Phylogenetic analysis discovered a monophyletic cluster with AcPV and other unassigned viruses,suggesting that these viruses represent a new family in order Picornavirales.Systemic infection with AcPV triggered aphid antiviral immunity mediated by RNA interference,resulting in asymptomatic tolerance.Importantly,we found that AcPV was transmitted horizontally by secretion of the salivary gland into the feeding sites of plants.AcPV influenced aphid stylet behavior during feeding and increased the time required for intercellular penetration,thus promoting its transmission among aphids with plants as an intermediate site.The gene expression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is mechanism was linked with transcription of salivary protein genes and plant defense hormone signaling.Together,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horizontal transmission of AcPV in brown citrus aphids evolved in a manner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irculative transmission of plant viruses by insect vectors,thus providing a new ecological perspective on the activity of insect-specific viruses found in aphids and improv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insect virus ec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feeding behavior insect virus transmission Picornavirales salivary protein
原文传递
Bacterial plant pathogens affect the locomotor behavior of the insect vector:a case study of Citrus volkameriana-Triozae erytreae-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system
20
作者 Arnaud Ameline Alain Karkach +5 位作者 Thomas Denoirjean Martial Grondin Florencia Molinari Patrick Turpin Helene Delatte Bernard Reynaud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901-910,共10页
Plant pathogens can alter the behavior of their insect vectors as well as their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The African psyllid,Trioza erytreae,is one of the vectors of Huanglongbing,a citrus disease caused mainly by&qu... Plant pathogens can alter the behavior of their insect vectors as well as their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The African psyllid,Trioza erytreae,is one of the vectors of Huanglongbing,a citrus disease caused mainly by"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the effects of CLas on the psyllid,T.erytreae using Citrus volkamerina plants as the study system.The study focused more specifically on the CLas effects prior to and after its acquisition by the psyllid T.erytreae.Our results did not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CLas effects psyllid probing behavior prior to acquisition;few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uninfected T.erytrea feeding on CLas-infected versus control plants.On the other hand,compared to psyllids that had completed their development on control plants,the ones that had completed their development on a CLas-infected plant exhibited changes in their behavior(greater velocity),physiology(smaller mass)and biochemistry(lower water and lipid content).Altogether,our results confirm the existence of a marked postacquisition effect on the vector locomotor behavior and a minor preacquisition effect of CLas on the vector behavior,which can be partially explained by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HUANGLONGBING locomotory behavior lipid biomass probing behavior vector manipul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