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蓄热式电采暖负荷参与风电消纳运行策略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宋杰 张卫国 +3 位作者 李树鹏 于建成 张伟 李化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0-87,共8页
为了就地消纳大规模风力发电功率和提升电网调峰能力,将蓄热式电采暖与具有反调峰特性的风电进行结合,提出了风电与蓄热电采暖联合运行模式。模式中考虑风电机组、火电机组以及电采暖的相关约束,以系统总的发电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了蓄... 为了就地消纳大规模风力发电功率和提升电网调峰能力,将蓄热式电采暖与具有反调峰特性的风电进行结合,提出了风电与蓄热电采暖联合运行模式。模式中考虑风电机组、火电机组以及电采暖的相关约束,以系统总的发电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了蓄热式电采暖负荷参与风电消纳优化运行模型。通过运用适应模型求解的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得到蓄热式电采暖负荷参与电网互动优化运行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蓄热式电采暖负荷参与风电消纳的运行策略是有效和实用的。该策略从电源侧的角度提高了系统的风能消纳水平,从电网侧的角度提升了系统的调峰能力,缓解了风电并网对系统造成的调峰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式电采暖 风电消纳 系统调峰 需求响应
下载PDF
地板下送风式相变蓄热电采暖系统 被引量:16
2
作者 林坤平 张寅平 +3 位作者 狄洪发 丁剑红 杨睿 徐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0-824,共5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定形相变材料蓄存夜间廉价电热,并能控制放热速率的地板下送风式相变蓄热电采暖系统。可有效利用夜间廉价电并提高室内环境热舒适性,搭建了应用此采暖系统的实验房间,测量了系统和室内空气的温度变化,分析了此采暖方式的... 提出了一种利用定形相变材料蓄存夜间廉价电热,并能控制放热速率的地板下送风式相变蓄热电采暖系统。可有效利用夜间廉价电并提高室内环境热舒适性,搭建了应用此采暖系统的实验房间,测量了系统和室内空气的温度变化,分析了此采暖方式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该系统蓄放热性能较好。白天的电热负荷全部转移到夜间低谷电价时段,白天供热量可借送风量调节,冬季采用该系统供暖可满足热舒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采暖 地板下送风 定形相变材料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促进风电消纳的需求响应与储热CHP联合优化模型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培东 詹红霞 +3 位作者 彭光斌 张曦 张宁 龙飞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6,共6页
传统调度方式下系统调峰能力不足,风电弃风严重。先采用需求侧管理调控负荷的方法削峰填谷、降低负荷谷时段风电弃风,再在需求响应的引导下,通过对热电联产机组(CHP,combined heat and power)处储热环节的控制,解耦以热定电刚性约束,增... 传统调度方式下系统调峰能力不足,风电弃风严重。先采用需求侧管理调控负荷的方法削峰填谷、降低负荷谷时段风电弃风,再在需求响应的引导下,通过对热电联产机组(CHP,combined heat and power)处储热环节的控制,解耦以热定电刚性约束,增强系统调峰能力。以系统煤耗量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了包含需求响应、储热的电热联合优化调度模型。算例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求解,模拟结果表明:本方法既能有效减少风电弃风,又能降低系统煤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消纳 分时电价 储热 电热系统
下载PDF
地板下送风式相变蓄热电采暖系统热性能模拟 被引量:8
4
作者 林坤平 张寅平 +1 位作者 狄洪发 杨睿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37-742,共6页
为研究地板下送风式相变蓄热电采暖系统的热性能,有效利用夜间廉价电并提高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建立了分析此系统热性能的理论模型,并得到了实验数据的验证。藉此模型分析了一些重要因素对其热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系统的热设计和控制方法... 为研究地板下送风式相变蓄热电采暖系统的热性能,有效利用夜间廉价电并提高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建立了分析此系统热性能的理论模型,并得到了实验数据的验证。藉此模型分析了一些重要因素对其热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系统的热设计和控制方法。通过控制此系统的送风扇启停可保持室温在舒适区内,模拟计算了其在北京地区和其他一些采暖地区整个冬季的使用效果,结果验证了此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采暖系统 地板下送风 定形相变材料 模拟研究
下载PDF
车用锂离子电池加热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益邦 李维军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0-684,共5页
锂离子与其他二次电池相比具有比能量高、自放电率低等优点,适用于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汽车(HEV)。锂离子电池低温下性能较差,使用受到限制。通过对国内外锂电池组热管理技术研究进展回顾,重点总结了已被采用的热管理技术特点。
关键词 低温 电动汽车 锂电池 加热系统
下载PDF
太阳能光热熔盐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0
6
作者 汪琦 俞红啸 张慧芬 《上海化工》 CAS 2016年第11期34-37,共4页
介绍了三元混合熔盐和二元混合熔盐的配方比例,对光热发电中熔盐蓄热储能系统的工艺流程进行了设计开发,介绍了熔盐设备和管道的制作材料,总结了熔盐循环系统在开车启动和停车过程中进行熔盐预热融化以及伴热保温的注意事项,分析了高温... 介绍了三元混合熔盐和二元混合熔盐的配方比例,对光热发电中熔盐蓄热储能系统的工艺流程进行了设计开发,介绍了熔盐设备和管道的制作材料,总结了熔盐循环系统在开车启动和停车过程中进行熔盐预热融化以及伴热保温的注意事项,分析了高温熔盐液下泵的结构型式和设计方法。最后,对光热发电站中熔盐贮罐的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讨论了防止熔盐凝固的电伴热系统的设计方案,分析了光热发电站系统的整体与远程温度监测和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熔盐发电 蓄热储能系统 熔盐液下泵 熔盐贮罐 电伴热系统 温度监控系统
下载PDF
浅海油田电潜泵泵下电加热技术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常友 张雪梅 +2 位作者 郑金中 申兴哲 韩跃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54,85,共3页
针对电潜泵在胜利浅海油田稠油开发中遇到的问题, 研制了电潜泵泵下电加热装置,并配套形成了适合海上电潜泵管柱的泵下电加热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电潜泵吸入口处原油粘度, 减小电潜泵机组负荷, 提高泵效, 增加原油产量; 动力电缆... 针对电潜泵在胜利浅海油田稠油开发中遇到的问题, 研制了电潜泵泵下电加热装置,并配套形成了适合海上电潜泵管柱的泵下电加热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电潜泵吸入口处原油粘度, 减小电潜泵机组负荷, 提高泵效, 增加原油产量; 动力电缆与筛管式加热器同时发热, 保证了全井筒的原油温度, 同时耐温耐压能力强, 抗挤毁强度高, 使用寿命长; 该技术可与潜油螺杆泵等技术配套应用, 解决部分稠油井稠油在井筒中流动困难和难以举升的问题。该技术在胜利浅海油田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技术 电潜泵 胜利浅海油田 电加热装置 潜油螺杆泵 稠油开发 原油粘度 机组负荷 原油产量 动力电缆 耐压能力 使用寿命 配套应用 入口处 加热器 油温度 稠油井 井筒 管柱 海上 泵效 耐温
下载PDF
基于集肤效应的空心抽油杆电热系统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启堂 王立影 +1 位作者 何东升 唐洪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0-113,共4页
基于集肤效应原理及电磁场有关耦合理论,利用有限元方法,推导了描述交流电加热井下原油的数学物理模型。在数值计算中,假设在同一级空心抽油杆和杆内电缆在每个截面上的电磁场完全相同,并忽略空气中的漏磁。根据建立的模型,对加热系统... 基于集肤效应原理及电磁场有关耦合理论,利用有限元方法,推导了描述交流电加热井下原油的数学物理模型。在数值计算中,假设在同一级空心抽油杆和杆内电缆在每个截面上的电磁场完全相同,并忽略空气中的漏磁。根据建立的模型,对加热系统中空心抽油杆及杆内电缆的电磁场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得出了在不同的操作频率下,空心抽油杆及杆内电缆的电流密度分布情况以及频率与集肤深度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电流频率越高,集肤深度越小。对空心抽油杆而言,电流主要分布在杆体的内表面上,因而该装置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空心抽油杆 电加热系统 有限元法 集肤效应 电磁场 数值计算模型
下载PDF
电加热系统节能与优化运行潜力分析
9
作者 曲鹏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5期16-20,共5页
某油田在应用多年电加热集油工艺过程中发现,该油田某作业区因全部采用电加热工艺,集油系统耗电占该油田同系统能耗的40%以上,系统能耗偏高问题始终难以解决。为进一步降低能耗,选取该作业区一条所挂井数较少,但电加热设备较为全面的干... 某油田在应用多年电加热集油工艺过程中发现,该油田某作业区因全部采用电加热工艺,集油系统耗电占该油田同系统能耗的40%以上,系统能耗偏高问题始终难以解决。为进一步降低能耗,选取该作业区一条所挂井数较少,但电加热设备较为全面的干线进行研究,使用PIPEPHASE软件建模,通过理论计算模拟确定“点-线-点”隔断式运行方式为能耗最低的优化运行方式。参照建模开展现场试验表明,该运行方式可以在一次性关停50%以上的电加热设备,原油进站温度不低于原油凝固点(28.6℃),且进站压力不大于0.3 MPa的条件下,实现正常生产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加热系统 集油系统能耗 建模 “点-线-点”运行方式
下载PDF
高温相变蓄热换热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建辉 刘自强 +3 位作者 梁迎凯 刘伟 王伟玉 彭国辉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54-59,共6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温相变蓄热装置,以高温熔融盐和石蜡作为相变蓄热材料,晚上谷电阶段利用电加热进行加热储热,在需要热量时将所储热量释放使用,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采暖方式。实验证明相变蓄热装置具有体积小,蓄热量大、放热温度均匀...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温相变蓄热装置,以高温熔融盐和石蜡作为相变蓄热材料,晚上谷电阶段利用电加热进行加热储热,在需要热量时将所储热量释放使用,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采暖方式。实验证明相变蓄热装置具有体积小,蓄热量大、放热温度均匀等特点,因而在热能储存及采暖方面有着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相变蓄热 电采暖
下载PDF
“煤改电”推进过程中电锅炉和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殷仁豪 卢海勇 《上海节能》 2020年第9期1015-1019,共5页
在能源局和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清洁取暖政策驱动下,"煤改电"项目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电锅炉和空气源热泵是两种最主要的电供暖热源形式。对电锅炉和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在适用场景、运行维护、改造适应能力、投资和运行费用... 在能源局和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清洁取暖政策驱动下,"煤改电"项目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电锅炉和空气源热泵是两种最主要的电供暖热源形式。对电锅炉和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在适用场景、运行维护、改造适应能力、投资和运行费用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指出了空气源热泵在"煤改电"项目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办法,并建议采用电锅炉进行区域集中供暖,采用空气源热泵进行分散式供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锅炉 空气源热泵 供暖系统 煤改电
下载PDF
大型风电叶片模具电加热系统设计
12
作者 陈万康 颜义鹏 高雁辉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3期47-49,共3页
随着风电行业不断向大型化发展,叶片模具逐步由传统的水循环加热方式转变为电阻丝加热。在风电叶片制造过程中,固化时的温度控制是一个关键环节。固化过程要求叶片模具型腔表面的温度具有精确性和均匀性。文章将详细介绍大型风电叶片模... 随着风电行业不断向大型化发展,叶片模具逐步由传统的水循环加热方式转变为电阻丝加热。在风电叶片制造过程中,固化时的温度控制是一个关键环节。固化过程要求叶片模具型腔表面的温度具有精确性和均匀性。文章将详细介绍大型风电叶片模具的电加热控制系统的硬件架构与软件算法,以更好地满足叶片生产过程中的控温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叶片模具 电加热系统 温度控制
下载PDF
电加热清防蜡工艺运行制度研究
13
作者 余男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7期76-81,共6页
针对S油田过渡带外扩区块原油物性含蜡量高、含胶量高、黏度高以及凝固点低导致该区块油井易结蜡、频繁杆滞后等问题,S油田大规模应用了电加热清防蜡工艺技术,但电加热长时运行下单日单井耗电量高达696 kWh,年耗电费上千万元。为进一步... 针对S油田过渡带外扩区块原油物性含蜡量高、含胶量高、黏度高以及凝固点低导致该区块油井易结蜡、频繁杆滞后等问题,S油田大规模应用了电加热清防蜡工艺技术,但电加热长时运行下单日单井耗电量高达696 kWh,年耗电费上千万元。为进一步降低生产运营成本,节约能耗,通过对电加热装置的运行制度研究,分析加热效果影响因素,运用井筒传热模型理论,计算电加热运行功率,建立电加热运行制度模板,以便于现场根据机采井实际工况,设定合理的工作制度。实施电加热运行制度调整后,单井能耗降低38%,实现高耗电设备节能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电加热 运行制度 清蜡降黏 功率计算 沉没度
下载PDF
电热坐垫和暖脚板作用下局部热舒适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甲 李念平 +3 位作者 何颖东 谭畅 颜金波 李娜 《暖通空调》 2018年第8期60-67,共8页
采用电热坐垫和暖脚板对人体足部、大腿和臀部进行局部加热,分析了受热部位热感觉和热舒适的变化及局部热感觉(热舒适)与整体热感觉(热舒适)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电热坐垫和暖脚板能够显著提高人体局部和整体热舒适;随着电热坐垫和暖... 采用电热坐垫和暖脚板对人体足部、大腿和臀部进行局部加热,分析了受热部位热感觉和热舒适的变化及局部热感觉(热舒适)与整体热感觉(热舒适)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电热坐垫和暖脚板能够显著提高人体局部和整体热舒适;随着电热坐垫和暖脚板表面温度的提高,臀部、大腿和足部的热感觉明显改善;足部热感觉投票值(TSV)高于大腿和臀部,但当背景温度为16℃和18℃时,大腿对整体热感觉和热舒适的影响最大;不均匀偏冷环境中,人体局部热感觉大于热中性时,局部热舒适较好,整体热感觉接近热中性时,整体热舒适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坐垫 暖脚板 局部热感觉 局部热舒适 整体热感觉 整体热舒适 个性化舒适系统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下载PDF
碳晶电热板采暖系统测试模拟及温控调节 被引量:5
15
作者 谭羽非 国丽荣 +1 位作者 陈家新 张海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73,共4页
为了使新型碳晶板地热电采暖系统能在民用采暖领域更广泛地应用,更好地发挥其清洁、调控方便等优点,通过实验测试和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测试和模拟分析了采用碳晶电热板系统的标准实验小室的动态加热过程;并利用经实验验证的模拟模型... 为了使新型碳晶板地热电采暖系统能在民用采暖领域更广泛地应用,更好地发挥其清洁、调控方便等优点,通过实验测试和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测试和模拟分析了采用碳晶电热板系统的标准实验小室的动态加热过程;并利用经实验验证的模拟模型,对北京市某房间内碳晶电热板系统24 h温控调节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提出了合理的温控控制因素和调节方案,确定了温控装置的温度限值以实现温控过程,为该电采暖系统的节能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晶电热板 电采暖系统 实验测试 非稳态模拟 温控调节
下载PDF
远红外辐射采暖在电瓷生产成形厂房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陆普强 徐新林 +4 位作者 强卫 冯福平 赵亮 王朋 杜彩绒 《电瓷避雷器》 CAS 2008年第4期13-15,共3页
对传统采暖与远红外辐射采暖的原理及其在电瓷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阐述了远红外辐射采暖系统的优点:节能、占用空间小、易控制、寿命长等。采用远红外辐射采暖后,毛坯的水分离散性相对较小,有利于毛坯水分的均匀性;毛坯阴干周期缩短... 对传统采暖与远红外辐射采暖的原理及其在电瓷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阐述了远红外辐射采暖系统的优点:节能、占用空间小、易控制、寿命长等。采用远红外辐射采暖后,毛坯的水分离散性相对较小,有利于毛坯水分的均匀性;毛坯阴干周期缩短了1d;毛坯平均合格率提高了1.5%,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瓷生产 远红外线辐射 采暖方式
下载PDF
防除冰桨叶加热及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5
17
作者 锁俊睿 刘壮 高长水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5年第4期177-180,共4页
设计一套用于直升机桨叶防除冰地面试验的电加热及温度控制系统,以欧姆龙PLC为核心控制器,根据上位机或者触摸屏发送的现场指令控制系统的运行。主要介绍了PLC控制程序和触摸屏人机界面的设计、上/下位机之间基于FINS协议的以太网通信... 设计一套用于直升机桨叶防除冰地面试验的电加热及温度控制系统,以欧姆龙PLC为核心控制器,根据上位机或者触摸屏发送的现场指令控制系统的运行。主要介绍了PLC控制程序和触摸屏人机界面的设计、上/下位机之间基于FINS协议的以太网通信的实现、以及基于VC++的上位机程序设计。经过软硬件调试,这套系统可以满足试验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桨叶 电加热 防除冰 试验 控制系统
下载PDF
电热锅炉蓄热系统在供生活热水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康 李华俊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5年第4期78-81,共4页
在环保要求较高、电力需求紧张的情况下,电力蓄能技术是值得重点推广的应用技术。文章介绍了电热锅炉蓄热系统在供生活热水系统中的两种设计模式,并着重对直接蓄热式模式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电热锅炉 蓄热系统 生活热水系统 直接蓄热模式 间接蓄热模式 应用技术 电力需求 设计模式 环保要求 蓄能技术
下载PDF
浅谈住宅供暖方式多样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温丽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01年第4期30-34,共5页
文章对集中供热、户用燃气炉和电采暖 3类主要供暖方式分别做了介绍 ,指出其适用范围 ,就如何认识“住宅供暖方式多样化”
关键词 供热 采暖系统 集中供热 户用燃气炉 电采暖
下载PDF
基于PSO的变模温吹塑模具电加热系统设计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成龙 黄汉雄 曾盛渠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5-100,共6页
模腔表面加热效率和加热均匀性是表征变模温模具热响应性能的两大关键技术指标,其取决于模具加热系统的设计。为获得优异的模具热响应性能,提出了一种集粒子群优化(PSO)和有限元方法(FEM)于一体的模具加热系统优化策略,并将该PSO-FEM方... 模腔表面加热效率和加热均匀性是表征变模温模具热响应性能的两大关键技术指标,其取决于模具加热系统的设计。为获得优异的模具热响应性能,提出了一种集粒子群优化(PSO)和有限元方法(FEM)于一体的模具加热系统优化策略,并将该PSO-FEM方法应用于优化设计汽车扰流板变模温吹塑模具的电加热系统。结果表明,优化后模腔表面温度分布均匀性提高了53%,模腔表面最大温差从优化前的约20℃降低至优化后的9.4℃。基于优化设计参数构建了相应的扰流板吹塑模具,并进行了变模温吹塑成型实验。研究发现所成型扰流板的表面呈现均匀的镜面光泽,可直接满足装配要求,从而证明了PSO-FEM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变模温吹塑成型工艺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 变模温吹塑成型 电加热系统 表面质量 汽车扰流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