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工业部门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基于技术进步偏向性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80
1
作者 姚毓春 袁礼 王林辉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4-56,共13页
探寻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对于解决中国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失衡问题尤为关键,本文先从行业结构视角剖析工业部门要素收入份额变化,再利用CES生产函数下的三方程标准化系统法,估计1985—2011年工业部门要素替代弹性,测算技术进步偏向性... 探寻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对于解决中国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失衡问题尤为关键,本文先从行业结构视角剖析工业部门要素收入份额变化,再利用CES生产函数下的三方程标准化系统法,估计1985—2011年工业部门要素替代弹性,测算技术进步偏向性及其对要素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工业部门要素收入份额的变化路径由技术进步偏向性所主导,行业结构的作用有限;整体而言,工业部门技术进步朝偏向于资本的方向发展,引致资本收入份额的上升和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且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其中1985—1996年工业和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明显偏向于劳动,带动劳动收入份额分别提升0.0504和0.0570,1997—2011年工业和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转而偏向于资本,致使劳动收入份额分别下降0.1061和0.1246。为此,通过改变技术进步方向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优化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偏向性 要素替代弹性 要素收入分配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宏观替代弹性视角 被引量:14
2
作者 沈春苗 郑江淮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6-123,共18页
宏观替代弹性是经济研究中的关键参数,在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Oberfield&Raval(2021)分析框架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1998—2013年中国制造业分全国和地区层面宏观替代弹性的时间序列值进行了完整... 宏观替代弹性是经济研究中的关键参数,在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Oberfield&Raval(2021)分析框架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1998—2013年中国制造业分全国和地区层面宏观替代弹性的时间序列值进行了完整细致的估算,并利用宏观替代弹性的动态估计,系统考察了要素替代、偏向性技术进步和偏向性结构变迁在相对工资上涨影响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过程中的作用方向和相对贡献。研究表明:(1)制造业宏、微观替代弹性存在显著差异,需要重视宏观替代弹性在要素收入份额变动过程中的作用;(2)除入世后过渡期(2001—2004年)外,样本期内各年份制造业宏观替代弹性始终小于1,说明制造业的资本劳动关系总体表现为互补而非替代;(3)劳动收入份额年度和累计变动的分解结果显示,偏向性技术进步是相对工资持续上涨引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机制,要素替代和偏向性结构变迁是减缓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力量,但前者贡献更大;(4)制造业宏观替代弹性呈现“N”形阶段性变动特征和地区经济发展阶段性差异。本文细致估算得到的宏观替代弹性不仅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设定参考,也有助于厘清制造业资本劳动关系的争论,对于持续提高劳动收入份额进而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替代弹性 动态估计 要素替代 技术进步 结构变迁
原文传递
中国总量生产函数模型选择——基于要素替代弹性与产出弹性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章上峰 董君 许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29,共11页
总量生产函数是经济增长和宏观政策的研究基础,不同生产函数模型设定可能导致不同的研究结论。本文从生产函数模型中要素替代弹性和产出弹性的隐含假设出发,系统研究了中国总量生产函数模型选择。本文研究发现:中国要素替代弹性的上下限... 总量生产函数是经济增长和宏观政策的研究基础,不同生产函数模型设定可能导致不同的研究结论。本文从生产函数模型中要素替代弹性和产出弹性的隐含假设出发,系统研究了中国总量生产函数模型选择。本文研究发现:中国要素替代弹性的上下限为[0.8,1.5],且呈现向1收敛的趋势;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拓展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变参数形式,可以较好地刻画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化;Cobb-Douglas生产函数、标准化CES生产函数和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的生产率核算结果趋于一致。本文研究为中国总量生产函数模型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函数 替代弹性 时变弹性 统计推断法 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中国玉米生产要素替代关系及技术进步路径分析——基于主产省2000—2016年数据 被引量:8
4
作者 陈芙蓉 赵一夫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26-34,共9页
基于2000—2016年17个玉米主产省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玉米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单要素生产率指标和二维空间相图增长分析法探讨中国玉米生产的技术进步路径。研究表明:机械有效地替代了劳动力... 基于2000—2016年17个玉米主产省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玉米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单要素生产率指标和二维空间相图增长分析法探讨中国玉米生产的技术进步路径。研究表明:机械有效地替代了劳动力,替代弹性为1.17,并在2008年以后呈现出平稳趋势;在玉米用工价格普遍上升的背景下,就机械对劳动力替代弹性而言,西部山地玉米区高于黄淮海和东北优势玉米区;玉米生产以机械技术为主,呈现以节约劳动力要素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导向的技术进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生产 替代弹性 单要素生产率 偏技术进步
下载PDF
要素市场化、技术进步偏向与区域创新效率 被引量:3
5
作者 沈映春 张馨心 谢慧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45-154,共10页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要素有序流动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基于2008—2020年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建立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的提高能够促进创...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要素有序流动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基于2008—2020年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建立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的提高能够促进创新效率的提升,但目前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水平仍有不足。通过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究发现,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尚无显著影响,但是能激励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继续向资本方向偏移,进而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异质性传导路径也启示应以不同的制度设计引导要素市场化进程。从现实情况来看,应加快推进系统性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与创新发展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市场化 创新效率 技术进步偏向 要素替代弹性 TOBIT模型
下载PDF
固定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基于扩展的拉姆齐模型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永刚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1,16,共4页
在标准的拉姆齐模型中引入一种固定生产要素(例如土地)来进行模型扩展。固定生产要素是指那些总量固定的要素,但随人口的增加这类要素的人均数量会减少。模型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固定要素对经济的长期增长起着重要作用,人均固定要素的... 在标准的拉姆齐模型中引入一种固定生产要素(例如土地)来进行模型扩展。固定生产要素是指那些总量固定的要素,但随人口的增加这类要素的人均数量会减少。模型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固定要素对经济的长期增长起着重要作用,人均固定要素的减少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人均资本的增加来弥补,这种程度取决于固定要素与资本的替代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替代弹性 固定生产要素 拉姆齐模型
下载PDF
基于要素替代弹性的节能潜力测算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韩中合 刘明浩 吴智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2-47,共6页
随着能源消耗量的快速增长,能源问题已成为制约许多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在解决能源问题过程中,除加大能源供应外,更应注重能源的节约。在开展能源节能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准确把握节能潜力的分布和大小,因此,节能潜力测算在节... 随着能源消耗量的快速增长,能源问题已成为制约许多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在解决能源问题过程中,除加大能源供应外,更应注重能源的节约。在开展能源节能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准确把握节能潜力的分布和大小,因此,节能潜力测算在节能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素结构节能潜力是节能潜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生产要素之间存在替代或互补关系。通过计算区域各行业的要素替代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要素替代弹性的要素结构节能潜力测算方法,并运用该方法测算了北京市2010年的要素结构节能潜力。测算结果表明:北京市各行业的能源要素与非能源资本要素之间存在微弱的替代关系,能源要素与劳动力要素之间存在替代或互补关系;在假定能源与劳动力价格最大调整幅度分别为5%与10%的情景下,测算得到北京市2010年的要素结构节能潜力为583.72万t标准煤,占当年能源消耗总量的6.85%。由此可知,要素结构节能潜力巨大,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可为区域带来十分可观的节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潜力 生产要素 替代弹性 要素价格
下载PDF
传统要素价格扭曲、技术进步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及实证分析
8
作者 韩定夺 沈开艳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42,共14页
在内生增长模型框架下,利用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构建了包括资本、劳动、土地三种传统生产要素及各传统生产要素增强型技术的CES生产函数,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进行了数理分解,结果表明,除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率以外... 在内生增长模型框架下,利用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构建了包括资本、劳动、土地三种传统生产要素及各传统生产要素增强型技术的CES生产函数,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进行了数理分解,结果表明,除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率以外,传统要素深化程度与技术进步偏向的协调性、技术深化程度与传统要素投入偏向之间的协调性均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具有影响。文章利用2004—2017年间资本、劳动、土地等传统要素价格扭曲度以及考虑了要素价格扭曲后的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传统生产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率的下降所导致,其中劳动、土地增强型技术进步都呈上升趋势,但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率的下降导致了总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我国要素投入之间的不协调,尤其是我国资本偏向的技术进步方向与资本不断深化的传统要素配置结构不相协调,也部分抑制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生产要素 价格扭曲 替代弹性 技术进步偏向 全要素生产率
原文传递
要素偏向的技术进步、替代弹性与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博文 孙树强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运用替代弹性不变的生产函数,分析了我国1995-2005年劳动收入份额降低的原因:资本和劳动替代弹性小于1,劳动增进型技术是资本偏向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负向影响;资本增进型技术是劳动偏向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正向影响,但1995年以来... 本文运用替代弹性不变的生产函数,分析了我国1995-2005年劳动收入份额降低的原因:资本和劳动替代弹性小于1,劳动增进型技术是资本偏向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负向影响;资本增进型技术是劳动偏向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正向影响,但1995年以来资本增进型技术是逐渐下降的。人均资本的增加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劳动和资本增进型技术以及人均资本共同作用产生了我们观察到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趋势。在劳动和资本增进型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所产生的影响中,劳动增进型技术解释了其中的64%,占主导作用,资本增进型技术的下降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作用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替代弹性 要素偏向型技术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中国要素报酬分配——基于GTAP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霞 涂涛涛 雷泽奎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3-144,共12页
基于标准GTAP模型的框架,本文探究人工智能冲击对中国要素报酬分配的影响。在本文中,人工智能既体现为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又表现为资本—劳动要素替代弹性的增加。在此基础上,讨论人工智能的深化、广度、强度等冲击对中国要素报酬分配... 基于标准GTAP模型的框架,本文探究人工智能冲击对中国要素报酬分配的影响。在本文中,人工智能既体现为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又表现为资本—劳动要素替代弹性的增加。在此基础上,讨论人工智能的深化、广度、强度等冲击对中国要素报酬分配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人工智能冲击中国要素报酬分配的传递路径中,人工智能的深化和广度是影响要素报酬的核心因素,而人工智能的强度、非熟练与熟练劳动力替代弹性对要素报酬的变动均不具有根本性影响。具体而言,世界范围的人工智能深化有利于中国资本要素报酬增加,而不利于中国的劳动要素报酬;由中国引领的人工智能深化同时有利于中国的资本和劳动报酬;由美国引领的人工智能深化既不利于中国的资本报酬,也不利于中国的劳动报酬。此外,人工智能强度、非熟练与熟练劳动替代弹性不会显著改变人工智能深化影响中国要素报酬的变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 要素替代弹性 要素报酬
下载PDF
农业绿色增长视角的要素贡献率再检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莉 王定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9-17,25,共10页
基于1990—2019年中国农业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农业多要素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重新核算农业绿色产出下的要素贡献率,并从技术进步和要素替代关系调节着手,进一步探析农业绿色增长视角的要素贡献率改进路径。研究表明:在农业绿色产出下,劳动... 基于1990—2019年中国农业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农业多要素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重新核算农业绿色产出下的要素贡献率,并从技术进步和要素替代关系调节着手,进一步探析农业绿色增长视角的要素贡献率改进路径。研究表明:在农业绿色产出下,劳动力、机械、土地、农药要素均以正向贡献率为主,其中劳动力贡献率逐渐上升,但机械和农药贡献率呈现下降趋势,而化肥贡献率始终为负值。基于此,农业绿色增长视角的要素贡献率改进关键在于提升农药和化肥的绿色技术进步,改善劳动力与机械、化肥要素的过度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替代弹性 要素产出弹性 要素贡献率 农业绿色增长
下载PDF
中国要素收入份额变动的技术进步意义
12
作者 徐坡岭 冯丕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48-54,共7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报酬在我国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虽然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波动方向,但总体上是下降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显现出了U型变化趋势。对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已有的解释主要从制度和结构变迁的角度进行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报酬在我国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虽然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波动方向,但总体上是下降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显现出了U型变化趋势。对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已有的解释主要从制度和结构变迁的角度进行分析,忽视了要素收入份额变动背后蕴含的技术进步含义。立足于新古典要素分配理论,从技术进步路径和要素替代弹性的角度对我国要素收入份额的变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正处于技术进步路径由资本偏向型向人力资本偏向型变迁的关键时期,且劳动要素份额长期可能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S生产函数 要素替代弹性 要素收入份额 有偏技术进步
下载PDF
中国要素替代弹性估计 被引量:49
13
作者 郝枫 盛卫燕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21,共10页
要素替代弹性是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对经济增长和要素分配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一般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利用1978—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变系数面板模型估计我国替代弹性时间序列。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替代弹性明显小于1(0... 要素替代弹性是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对经济增长和要素分配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一般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利用1978—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变系数面板模型估计我国替代弹性时间序列。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替代弹性明显小于1(0.23~0.55),改革时期基本呈上升趋势;目前劳动增强型技术表现出资本偏向,构成近期我国劳动份额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最后,对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替代弹性 有偏技术进步 一般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
下载PDF
研发效率、要素禀赋及国际贸易与技术偏向程度 被引量:5
14
作者 尹今格 雷钦礼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5,共6页
本文从产品质量提高型创新的视角构建了技术偏向程度的数理模型,并逐个将中间品贸易、创新产品贸易和技术溢出分别纳入模型以分析各自对技术偏向程度的影响。然后,基于理论框架构建了分析技术偏向程度的计量模型,使用1990—2010年我国... 本文从产品质量提高型创新的视角构建了技术偏向程度的数理模型,并逐个将中间品贸易、创新产品贸易和技术溢出分别纳入模型以分析各自对技术偏向程度的影响。然后,基于理论框架构建了分析技术偏向程度的计量模型,使用1990—2010年我国工业的数据进行估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价格对技术偏向程度的影响不显著,要素禀赋影响显著,进口与出口影响显著且创新产品贸易的作用占主导地位,但远不及要素禀赋的影响大。总的来看,国内因素仍然对我国工业技术偏向程度起着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偏向程度 要素替代弹性 技术进步偏向指数 要素禀赋
下载PDF
异质性要素替代弹性与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兼论新发展格局稳增长的来源 被引量:3
15
作者 卓玛草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38,共17页
本文将双层嵌套CES函数和有偏技术进步引入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从供需结构、要素结构和技术结构解释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过程,采用NLSUR估计中国三次产业异质性替代弹性“真实”值。研究发现:相对价格效应是结构变迁的主导机制,要素... 本文将双层嵌套CES函数和有偏技术进步引入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从供需结构、要素结构和技术结构解释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过程,采用NLSUR估计中国三次产业异质性替代弹性“真实”值。研究发现:相对价格效应是结构变迁的主导机制,要素再平衡效应影响非常有限;农业部门资本积累、要素替代弹性和TFP增长“三低”特征驱动其“剩余”劳动流向非农产业,工业部门呈倒U形变迁源于资本深化,服务业部门比重持续上升更多表现为“鲍莫尔成本病”。为此,本文认为有效提高要素替代弹性、提升劳动增进型技术进步增长率是促进稳增长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替代弹性 要素效率增长率 产业结构变迁
下载PDF
中国省份要素替代弹性估计及增长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立 吕光明 《中国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9-124,共16页
近年来,伴随中国要素分配格局的变动及经济增速的放缓,研究要素配置与增长动力的意义重大,而要素替代弹性则是其中的关键参数。本文首先使用CES和VES两种生产函数形式及单方程和系统估计两类估计方法,对中国30个省份1978—2017年资本-... 近年来,伴随中国要素分配格局的变动及经济增速的放缓,研究要素配置与增长动力的意义重大,而要素替代弹性则是其中的关键参数。本文首先使用CES和VES两种生产函数形式及单方程和系统估计两类估计方法,对中国30个省份1978—2017年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及有偏技术进步进行估计,进而分析各省份技术进步及要素配置情况。然后基于省份替代弹性估计结果,从截面和面板两个维度对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各省替代弹性均值及时变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多数省份资本与劳动呈替代关系,过半数省份技术进步呈现劳动偏向型的特点。与实际要素分配情况比较发现,中国不少省份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存在资本过度增长的要素错配问题。(2)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所揭示的要素替代弹性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在全国截面和面板两个数据维度上成立,具体在东部和西部地区表现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对外贸易扩张和资本深化在不同程度上调节着全国和四大地区要素替代弹性的增长效应发挥。这些结论对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劳动替代弹性 经济增长 调节效应 有偏技术进步 要素配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