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数学模型初探 被引量:9
1
作者 孙玉平 修乃岭 +3 位作者 熊伟 高树生 王学武 胡志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68,共4页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特点,结合渗流和流体力学知识,建立了缝洞型油藏渗流、管流和平板径向流耦合数学模型,揭示了储集体内流体的流动规律。对一维流动、弹性开发和注水开发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弹性能是封闭...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特点,结合渗流和流体力学知识,建立了缝洞型油藏渗流、管流和平板径向流耦合数学模型,揭示了储集体内流体的流动规律。对一维流动、弹性开发和注水开发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弹性能是封闭性油藏主要的驱动方式,而注水开发油藏含水率会呈台阶式增长,模拟结果与实际开发效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气藏 管内流动 弹性驱动 注水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物质平衡的超深断溶体油藏弹性驱产能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顾浩 康志江 +5 位作者 尚根华 郑松青 朱桂良 张云 朱现胜 朱莲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92,共7页
以塔里木盆地Q单元为例,基于物质平衡原理,从储量、能量、流度3大方面分析超深断溶体油藏弹性驱产能主控因素,解释不同断裂级次弹性驱产能差异。结果表明:超深断溶体油藏弹性驱产能主控因素包括缝洞储集体规模、地层弹性能量和流体流动... 以塔里木盆地Q单元为例,基于物质平衡原理,从储量、能量、流度3大方面分析超深断溶体油藏弹性驱产能主控因素,解释不同断裂级次弹性驱产能差异。结果表明:超深断溶体油藏弹性驱产能主控因素包括缝洞储集体规模、地层弹性能量和流体流动能力,这3个因素整体均呈主干断裂大于分支断裂、分支断裂大于次级断裂的特征;弹性驱单井累积产油量、日产油量、阶段累积产油量均与单井控制储量呈强线性关系;单井累积产油量和单井控制储量与初始地层压力乘积在对数坐标上是一条斜率近似为1的直线;综合弹性压缩系数、缝洞储集体规模对累积产油量影响大于初始地层压力影响;流体流动能力越强,平均单井日产油量越高;要提高超深断溶体油藏弹性驱产能,早期井位部署应优选规模大、地层破碎程度高的缝洞储集体,开发中后期要尽量提高单井控制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溶体油藏 弹性驱 产能 物质平衡原理 单井控制储量 综合弹性压缩系数
下载PDF
文13西块油藏岩石形变对采收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锐 岳湘安 +2 位作者 张风义 李丰辉 庞宏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34-1638,共5页
低渗透、异常高压油藏弹性能量充足,储层欠压实,岩石易发生弹塑性变形。根据这些油藏特性,从达西定律的角度推导出了室内一维岩芯中最终采出程度与岩石物性变化的近似关系式,并引入渗透率变化因子分析采收率的影响因素,进而以文13西块... 低渗透、异常高压油藏弹性能量充足,储层欠压实,岩石易发生弹塑性变形。根据这些油藏特性,从达西定律的角度推导出了室内一维岩芯中最终采出程度与岩石物性变化的近似关系式,并引入渗透率变化因子分析采收率的影响因素,进而以文13西块油藏岩石为例,通过不同流体介质的渗透率压敏性试验,以及不同加压方式下渗透率变化试验,结合降压弹性开采试验和水驱物理模拟试验,以渗透率变化因子为基础,分析并讨论该类油藏的开采方法。结果表明:该类油藏在保持较慢降压速度、较高孔隙压力水平时,能够获得较高的油藏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变化因子 流体介质 加压方式 弹性开采 水驱
下载PDF
段六拨A区块渗流机理实验研究
4
作者 王正海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7期205-205,210,共2页
本文从段六拨A区块地质特征和开发现状出发,于室内就渗流特征问题开展了系统试验研究,为该区块开发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弹性驱油 稳态法 非达西渗流 初始启动压力梯度
下载PDF
粘弹性流体平行于界面的力可以提高驱油效率 被引量:36
5
作者 王德民 程杰成 +2 位作者 夏惠芬 李群 石京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52,共5页
水驱后残余油的微观形态可划分为油滴状、油膜状和簇状残余油 3种类型。前人研究工作表明 ,若要用牛顿流体驱动水驱后的残余油 ,其驱动力必须要再增加 1 0 0 0~ 1 0 0 0 0倍才能克服束缚残余油的毛管力 ,而实际油藏中的粘滞力不可能增... 水驱后残余油的微观形态可划分为油滴状、油膜状和簇状残余油 3种类型。前人研究工作表明 ,若要用牛顿流体驱动水驱后的残余油 ,其驱动力必须要再增加 1 0 0 0~ 1 0 0 0 0倍才能克服束缚残余油的毛管力 ,而实际油藏中的粘滞力不可能增加如此之大。虽然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对油 水界面张力影响不大 ,但实验室内和矿场试验数据表明 ,用聚合物水溶液驱替后 ,孔隙介质中所有类型的残余油均减少 ,减少的量取决于驱替液的弹性。实验条件相似的流体 ,其弹性越大 ,驱替后残余油饱和度越低。微观可视岩心模型实验研究结果证实 ,粘弹性驱替液可降低不同润湿性岩心的残余油饱和度。粘弹性驱替液驱替残余油的力与牛顿流体的力不尽相同 ,它不仅有垂直于油 水界面克服束缚残余油的毛管力 ,而且还有较强的平行于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聚合物溶液 粘弹性 油水界面 平行力 残余油 驱油效率
下载PDF
孔喉尺度弹性微球调驱影响因素 被引量:36
6
作者 雷光伦 李文忠 +2 位作者 贾晓飞 姚传进 孙文凯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43,113-114,共3页
为了进一步表征孔喉尺度弹性微球的调驱效果,通过填砂管驱替实验,研究了微球粒径与岩心孔喉直径之比、驱替速度、微球质量浓度对调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球封堵率和最大变形运移压力梯度随微球粒径与孔喉直径之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为了进一步表征孔喉尺度弹性微球的调驱效果,通过填砂管驱替实验,研究了微球粒径与岩心孔喉直径之比、驱替速度、微球质量浓度对调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球封堵率和最大变形运移压力梯度随微球粒径与孔喉直径之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驱替速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注入微球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微球粒径与孔喉直径之比为1.4~1.5时,调驱效果较好;当微球粒径与孔喉直径之比为1.42时,微球封堵率和最大变形运移压力梯度均达到最大,分别为90.4%和0.1MPa/m;当驱替速度大于5m/d时,驱替速度对微球封堵率和最大变形运移压力梯度的影响变小。在矿场条件下,近井地带驱替速度大,远井地带驱替速度小,微球可以顺利运移至远井地带,到达油藏深部并形成有效封堵,实现深部调驱。当微球质量浓度大于1500mg/L后,随微球质量浓度增加,封堵率的增加幅度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尺度 弹性微球 调驱 最大变形运移压力梯度 封堵率
下载PDF
水驱油藏四维地震技术 被引量:21
7
作者 甘利灯 姚逢昌 +1 位作者 杜文辉 胡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7-444,共8页
为了正确认识长期水驱油藏剩余油分布状况,以渤海湾地区高孔渗油藏的岩石物理数据为依据,结合冀东油田两个区块2次三维地震采集的资料,从可行性研究、叠前和叠后互均化处理以及动态油藏描述等方面对水驱油藏四维地震技术进行了系统... 为了正确认识长期水驱油藏剩余油分布状况,以渤海湾地区高孔渗油藏的岩石物理数据为依据,结合冀东油田两个区块2次三维地震采集的资料,从可行性研究、叠前和叠后互均化处理以及动态油藏描述等方面对水驱油藏四维地震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叠前和叠后互均化处理可以基本消除地震采集差异造成的影响;对于长期人工水驱开采油藏,由于物性和注水压力变化可造成17%~19%的速度降低,可以直接利用互均化后的叠后地震振幅差异监测水驱前沿;对于天然能量开采油藏,只有孔隙流体性质变化,因此造成的地震波速度变化很小,利用叠后地震振幅差异无法刻划油藏的变化,必须利用叠前地震信息(如互均化处理后新老资料弹性波阻抗反演的差异)才能突出油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地震 可行性 物性变化 流体变化 压力变化 互均化处理 弹性波阻抗反演 水驱油藏
下载PDF
孔喉尺度弹性微球的深部调驱性能 被引量:10
8
作者 姚传进 李蕾 +1 位作者 雷光伦 高雪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4-120,共7页
针对油田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弹性微球调驱应用现状,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了弹性微球的粒径分布;利用填砂管岩芯(单管、长管、非均质双管、非均质三管)驱替实验,研究了弹性微球的封堵特性、运移能力、分流特性、驱油性能及聚驱后的... 针对油田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弹性微球调驱应用现状,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了弹性微球的粒径分布;利用填砂管岩芯(单管、长管、非均质双管、非均质三管)驱替实验,研究了弹性微球的封堵特性、运移能力、分流特性、驱油性能及聚驱后的深部调驱性能。结果表明,弹性微球粒径具有单峰分布特征,服从威布尔分布;弹性微球可在岩芯中不断运移和封堵,具有良好的深部调驱性能;弹性微球可选择性封堵高渗层,用于非均质岩芯调驱分别提高采收率16.11%(低渗管)、11.28%(中渗管)和5.02%(高渗管),说明弹性微球可改善中低渗层及高渗层中低渗区的波及状况和驱替效果,有效提高采收率;聚驱后弹性微球调驱比单一聚驱提高采收率5.73%,具有良好的聚驱后深部调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尺度弹性微球 粒径分布 封堵特性 分流特性 深部调驱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海水基弹性微球深部调驱工艺在埕岛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任闽燕 赵明宸 +5 位作者 徐赋海 陆友明 姜亦栋 陈庆华 崔峻 赵福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3,116,共3页
埕岛油田主力含油层系馆陶组发育高孔、高渗透砂岩油藏,因高速开发,导致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采用海水配制弹性微球,其初始粒径按照1/7~1/3倍孔喉直径的架桥准则进行选择,确定了微米级海水基弹性微球,并对海水基弹性微球的粒径... 埕岛油田主力含油层系馆陶组发育高孔、高渗透砂岩油藏,因高速开发,导致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采用海水配制弹性微球,其初始粒径按照1/7~1/3倍孔喉直径的架桥准则进行选择,确定了微米级海水基弹性微球,并对海水基弹性微球的粒径与孔喉的匹配关系、粘度和双管驱替效果等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海水基弹性微球膨胀10~15d后粒径达到1.4~1.5倍孔喉直径时,可产生有效封堵;其初始粘度约为1mPa·s,易于进入油层深部。在埕北25A试验区,采用计量泵向高压注水管线中注入0.01倍孔隙体积的海水基弹性微球后,水井注入压力上升了1~2MPa,充满度提高了0.22~0.57,对应11口油井有9口井见效,平均含水率下降了7.6%,恢复水驱4a后仍有效,表明海水基弹性微球深部调驱工艺对海上油田稳油控水具有长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基弹性微球 深部调驱 封堵 砂岩油藏 埕岛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