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胫骨隧道前交叉韧带双束八股解剖重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陆叶 蒋仕林 袁锋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3期380-387,共8页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经胫骨隧道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双束八股解剖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2018年12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3例ACL断裂患者资料,其中男78...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经胫骨隧道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双束八股解剖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2018年12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3例ACL断裂患者资料,其中男78例,女25例,年龄18~45岁,平均(26.8±5.86)岁;左侧47例,右侧56例,均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经胫骨隧道打股骨骨隧道,ACL双束八股解剖重建。按照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分、Tegner膝关节评分标准和膝关节自我效能量表K-SES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12~42个月,平均(24±8.18)个月;手术前、末次随访评分比较,Lysholm评分分别为(48.41±4.44)分和(95.34±1.9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KDC评分分别为(44.05±4.36)分和(95.66±1.8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egner评分分别为(2.84±0.95)分和(6.15±0.8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膝关节自我效能量表K-SES量表(3.10±0.83)分和(7.12±1.1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103例患者前抽屉试验阴性,轴移试验阴性。98例(95.1%)Lachman试验阴性,5例(4.9%)Lachman试验1°阳性。结论 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经胫骨隧道双束八股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恢复伤前活动水平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解剖重建 双束 八股
下载PDF
八流一体式小方坯中间包结构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安航航 韩传基 +5 位作者 季维 倪赛珍 韩丽娜 陶金明 司马景 孙彦辉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98-1502,共5页
通过数理模拟,对采用正交法设计的某钢厂八流一体式中间包控流装置的实验方案进行钢液流场、温度场及流动特征的研究,并以此设计出新的控流装置。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案(湍流控制器+带导流孔的"V"型挡渣墙+双坝组合的控流方... 通过数理模拟,对采用正交法设计的某钢厂八流一体式中间包控流装置的实验方案进行钢液流场、温度场及流动特征的研究,并以此设计出新的控流装置。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案(湍流控制器+带导流孔的"V"型挡渣墙+双坝组合的控流方式),延长了近流水口响应时间及平均停留时间,各水口钢液的流动模式趋于一致,中间包内钢液的流动特征得到明显改善,各流钢液的温差极值缩小到0.52K,温度均匀,夹杂物去除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流一体式中间包 结构优化 数值模拟 物理模拟
下载PDF
八流T形连铸中间包钢水停留时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远清 王学兵 +1 位作者 仇圣桃 彭世恒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50,共5页
基于相似原理,建立了八流连铸中间包的1:2物理模型,通过水模实验测定了1#~4#控流方案下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分布(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简称RTD)。通过推导提出了多流连铸中间包的RTD曲线分析方法,并以此分析了中间包内... 基于相似原理,建立了八流连铸中间包的1:2物理模型,通过水模实验测定了1#~4#控流方案下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分布(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简称RTD)。通过推导提出了多流连铸中间包的RTD曲线分析方法,并以此分析了中间包内的流体平均停留时间、流动模式和各流流动一致性,进而对控流装置进行优化选择。研究结果表明,3#控流方案能较好地改善中间包内的流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流中间包 控流装置 物理模拟 RTD曲线 流动一致性
下载PDF
八流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优化的水力学模拟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宏斌 唐海燕 +1 位作者 李京社 白李国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21,共4页
通过几何相似比1:3.5的水模型实验对40 t八流中间包不同控流装置下的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原中间包平均滞止时间短,一侧4个水口的停留时间相差较大;优化的双导流孔挡墙可使中间包死区体积分数比原型减少19.15%,优化的C12W1矩... 通过几何相似比1:3.5的水模型实验对40 t八流中间包不同控流装置下的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原中间包平均滞止时间短,一侧4个水口的停留时间相差较大;优化的双导流孔挡墙可使中间包死区体积分数比原型减少19.15%,优化的C12W1矩形挡墙可使中间包死区体积分数比原型减少31.49%;中间包一侧4个水口的滞止时间差值减少;设置湍流抑制器虽然增加钢液的滞止时间和峰值时间,但不能有效地降低死区体积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流中间包 水模型 挡墙 湍流控制器 优化设计
下载PDF
1型鸭肝炎病毒衣壳蛋白的分子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丽艳 潘梦 +2 位作者 付余 丁春宇 张大丙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6,共4页
本研究测定了2株1型鸭肝炎病毒(DHV-1)的衣壳蛋白编码区序列,并将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小RNA病毒衣壳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DHV仅编码3种衣壳蛋白,3种衣壳蛋白中均存在类似于其他小RNA病毒的核心结构,即八链反向... 本研究测定了2株1型鸭肝炎病毒(DHV-1)的衣壳蛋白编码区序列,并将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小RNA病毒衣壳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DHV仅编码3种衣壳蛋白,3种衣壳蛋白中均存在类似于其他小RNA病毒的核心结构,即八链反向平行β桶结构。DHV-1与其他小RNA病毒之间衣壳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差异主要位于VP1的两端、VP3的N端以及连接β链的环,特别是βB-C、βE-F及βG-H环的序列差异更为显著。与9个属小RNA病毒P1蛋白的比较结果表明,DHV-1与双埃柯病毒属的成员具有相近的遗传关系,但在P1进化树中,DHV-1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故应在小RNA病毒科中为该病毒成立一个新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肝炎病毒1型 衣壳蛋白 八链反向平行β桶结构 进化分析
下载PDF
八流中间包耐材蓄热对中间包钢液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颜慧成 靖振权 +3 位作者 侯钢铁 李金波 巩彦坤 史进强 《特殊钢》 2022年第5期23-27,共5页
对八流40 t中间包烘烤及浇钢过程的包壁与钢液温度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与20CrMnTiH钢200 mm×200 mm坯连铸现场实测。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烘烤期间中间包耐材升温缓慢,浇钢后中间包内衬耐材升温加快,第3炉外壁温度397℃,达到热平衡;第... 对八流40 t中间包烘烤及浇钢过程的包壁与钢液温度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与20CrMnTiH钢200 mm×200 mm坯连铸现场实测。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烘烤期间中间包耐材升温缓慢,浇钢后中间包内衬耐材升温加快,第3炉外壁温度397℃,达到热平衡;第2炉结束时,计算两侧与中部钢液温度较第1炉对应位置分别升高5.2、1.5℃,计算边流与中部流钢液温差4.8℃,实测第2炉边流间与中部流间钢液温度相差4℃,中间包钢液温度均匀稳定,计算值与实测值趋势一致;烘烤包温度由900℃提高至1000℃时,第1炉中间包钢液温降减慢,水口出钢温度略增,各流间温差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流中间包 热状态 钢液温度
下载PDF
八流小方坯连铸中间包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陈远清 彭家清 +3 位作者 郭愚 韩德飞 郭峰 尚正鸿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88,共6页
针对八流小方坯连铸T形中间包,利用钢水流动、传热、传质的三维数学模型对其控流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对比分析不同控制装置下的钢水流场、温度场和停留时间分布(RTD)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无控流装置时,中间包内存在短路流,死区较大,流动很... 针对八流小方坯连铸T形中间包,利用钢水流动、传热、传质的三维数学模型对其控流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对比分析不同控制装置下的钢水流场、温度场和停留时间分布(RTD)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无控流装置时,中间包内存在短路流,死区较大,流动很不均衡,近流与远流的钢水停留时间和温度都相差较大;现用控流方案消除了短路流,减小了死区,但流动均衡性基本没有得到改善;优化方案比现用方案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各流停留时间相近,温差大幅减小,流动均衡性大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流中间包 数学模型 流场 温度场 RTD 流动均衡性
原文传递
邯钢32t 8流连铸中间包流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军利 郝阳 +1 位作者 李任春 李太全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17,共5页
利用几何相似比1:3.5建立的水模型和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32 t 8流中间包挡墙导流孔位置、孔径、倾角及仰角、挡坝及湍流控制器等因素对平均停留时间、死区比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梯形挡墙方案和V型挡墙结构优化方案对滞止时间一致性... 利用几何相似比1:3.5建立的水模型和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32 t 8流中间包挡墙导流孔位置、孔径、倾角及仰角、挡坝及湍流控制器等因素对平均停留时间、死区比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梯形挡墙方案和V型挡墙结构优化方案对滞止时间一致性的都比空中间包和原型挡墙的效果好;V形挡墙的平均停留时间和死区比例优于梯形挡墙;采用挡墙上3个导流孔的高度为500、300、400 mm,孔径80 mm,倾角60°、65°、80°,仰角0°的梯形挡墙方案的综合优化效果较好。脱硫铁水-100 t顶底复吹转炉-LF-CC工业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最佳的V形挡墙方案,铸坯中平均全氧含量由原型中间包的55.6×10^(-6)降至50.5×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 t 8流连铸中间包 梯形挡墙 V形挡墙 物理模拟 正交试验 应用
下载PDF
八流中间包内钢液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安航航 韩传基 +4 位作者 季维 李富帅 韩丽娜 倪赛珍 陶金明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65,共5页
根据某钢厂新设计的八流小方坯连铸机一体式中间包,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利用数值模拟对中间包控流装置的试验方案进行流场、温度场以及流动特征研究,设计出新的控流装置。研究结果表明:未加任何控流装置的中间包内钢液流场不合理,各流... 根据某钢厂新设计的八流小方坯连铸机一体式中间包,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利用数值模拟对中间包控流装置的试验方案进行流场、温度场以及流动特征研究,设计出新的控流装置。研究结果表明:未加任何控流装置的中间包内钢液流场不合理,各流流动特征相差较大且温度差异明显,采用优化后的控流装置后,各流钢液的流动模式趋于一致,且温差明显缩小,夹杂物去除率提高。实际冶金效果显著,生产Q235钢各流最大温差为4℃,连浇时间可达26 h且控流装置基本完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流中间包 数值模拟 结构设计 应用
原文传递
八流一体式中间包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海波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4-428,共5页
某钢厂的八流小方坯连铸机一体式中间包存在中间包流场不稳定且温度场不均匀,各流温度相差较大,最大相差6℃;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利用数值模拟对中间包控流装置的试验方案进行流场、温度场以及流动特征进行研究,优化出新的控流装置。研... 某钢厂的八流小方坯连铸机一体式中间包存在中间包流场不稳定且温度场不均匀,各流温度相差较大,最大相差6℃;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利用数值模拟对中间包控流装置的试验方案进行流场、温度场以及流动特征进行研究,优化出新的控流装置。研究结果表明:原中间包控流装置下的中间包内钢液流场不合理,各流流动特征相差较大且温度差异明显,采用优化后新的控流装置后,各流钢液的流动模式趋于一致,且温差明显缩小,夹杂物去除率提高。实际冶金效果显著,生产Q235钢各流最大温差为4℃,连浇时间可达32 h且控流装置基本完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流一体式中间包 结构设计优化 数值模拟 应用
下载PDF
八流方坯连铸中间包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辉辉 张庆晓 +3 位作者 申邦坡 李振 沈针 唐丰洁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共4页
采用1:3水模型实验对钢厂的八流150 mm×150 mm坯连铸不同控流结构80 t中间包内钢液流场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数值模拟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包仅加湍流抑制器后对改善钢液的流动效果不明显,加上"V"型挡墙后能明显改... 采用1:3水模型实验对钢厂的八流150 mm×150 mm坯连铸不同控流结构80 t中间包内钢液流场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数值模拟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包仅加湍流抑制器后对改善钢液的流动效果不明显,加上"V"型挡墙后能明显改善各流流动特性,湍流抑制器、"V"型挡墙和单坝组合能进一步提高各流的流动特性一致性,平均停留时间增大到505.22 s,在挡坝的两侧分别形成了明显的环流区。将单挡坝改为双挡坝后,V_p/V_d平均由原来1.77提高到2.63,死区比例平均也减少了6.0%,且各水口的稳定性最好,各流RTD曲线吻合度也最好,且存在3个大环流区和1个小环流区,水模型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流方坯连铸 中间包 流场 水模型实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8流一体式方坯中间包控流装置优化研究
12
作者 安航航 韩传基 +3 位作者 韩丽娜 陶金明 司马锦 孙彦辉 《连铸》 2011年第6期5-10,共6页
针对多流中间包冶金过程存在的问题,通过水模型试验,就影响其流场的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中间包内部控流装置进行优化。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钢厂8流一体式T型中间包内合理的控流装置是带导流孔的V型挡渣墙+双坝的组合。
关键词 方坯 8流一体式中间包 控流装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