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漠-绿洲过渡带四种多年生植物水分关系特征 被引量:50
1
作者 李向义 张希明 +3 位作者 何兴元 曾凡江 Andrea FOETZKI Frank M THOMAS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64-1171,共8页
沙漠 -绿洲过渡带地区植被的可持续性在防止绿洲沙漠化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对过渡带主要植物种骆驼刺 (Alhagisparsifolia Shap)、多枝柽柳 (Tamarix ramosissima L ebed.)、胡杨 (Populus euphratica Oliv.)和头状沙拐枣 (Calligonum ca... 沙漠 -绿洲过渡带地区植被的可持续性在防止绿洲沙漠化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对过渡带主要植物种骆驼刺 (Alhagisparsifolia Shap)、多枝柽柳 (Tamarix ramosissima L ebed.)、胡杨 (Populus euphratica Oliv.)和头状沙拐枣 (Calligonum caput-medusae Schrenk.)水分关系的研究表明 :4种植物的水分恢复状况良好 ,清晨水势一直较高 ,水分亏缺并不严重。渗透势和正午水势的降低幅度不大 ,变化比较平稳 ,更像是一种生长过程中的结果 ,植物的水分胁迫状况并不明显。 4种植物的水势和渗透势都高于典型的荒漠植物 ,属于中生植物的范围。水分参数的变化显示在同样的环境节律下 ,四种植物在水分生理的变化特征上有一致性。一直很高的 RWCp 值表明植物不能适应剧烈的水分损失和较低的水分含量 ,植物需要稳定充足的水分供应来适应塔克拉玛干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生长环境。植物对环境胁迫也有各自不同的生理适应特点 ,胡杨的ΔΠ值大 ,能忍受较多的水分损失维持气孔的开放 ;骆驼刺的Ψp 值最高 ,水分亏缺的平衡与恢复效果明显 ;C4 植物头状沙拐枣能维持较高的水势和渗透势 ,而盐土植物多枝柽柳能忍受水势的很大降低。夏季一次性灌溉对骆驼刺、多枝柽柳和胡杨水分状况的改善基本没有影响 ,对头状沙拐枣有一定的帮助。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关系 干旱胁迫 灌溉效果 地下水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下载PDF
绿洲前沿地区多枝柽柳水分关系的特征及灌溉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向义 张希明 +3 位作者 何兴元 曾凡江 THOMAS F.M. FOETZKI A.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4-650,共7页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前沿地区多枝柽柳 (Tamarixramosissima)进行了研究 ,生长季节和灌溉前后水分关系的特征表明 :多枝柽柳在生长季节保持了较高较稳定的清晨水势 ,植物能够平衡白天水分损失造成的水分亏缺 ,水分恢复状况良...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前沿地区多枝柽柳 (Tamarixramosissima)进行了研究 ,生长季节和灌溉前后水分关系的特征表明 :多枝柽柳在生长季节保持了较高较稳定的清晨水势 ,植物能够平衡白天水分损失造成的水分亏缺 ,水分恢复状况良好。环境气候变化对渗透势等水分参数的影响不及植物水分恢复状况对它们的影响。除了个别数据 ,多枝柽柳水势和渗透势的降低幅度很小 ,更像是生长过程的结果 ,植物水分胁迫的特征并不明显。对比水分生理上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渗透势的迅速降低和质外体水含量的增加 ,膨压消失点相对含水量(RWCp)和渗透势差值 (ΔΠ)等参数显示的生理特征表明 ,植物更加依靠稳定充足的水分供应来适应生长环境中极端的高水压差和与此相应的高大气蒸发要求。与此适应 ,植物和地下水发生了联系 ,并且一次性灌溉对植物水分状况的恢复基本没有帮助 ,保持地下水位稳定在根系的可吸收范围内成为保护绿洲前沿多枝柽柳长期存在的关键。多枝柽柳的水分特征属于中生植物的范畴 ,对极端环境的适应属于躲避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灌溉 地下水 水分关系 绿洲前沿地区 多枝柽柳
下载PDF
地下水对盾构开挖面上方土拱效应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宋锦虎 缪林昌 +1 位作者 胡斌 梁剑晖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9-120,共12页
针对地下水对盾构隧道开挖面上方土拱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干砂和饱和砂的对比模型试验。首先针对盾构施工过程和试验研究内容,设计了包括玻璃模型槽、隧道装置、数字照相量测装置的试验系统。之后通过试验获得了不同砂土粒径、不同埋深... 针对地下水对盾构隧道开挖面上方土拱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干砂和饱和砂的对比模型试验。首先针对盾构施工过程和试验研究内容,设计了包括玻璃模型槽、隧道装置、数字照相量测装置的试验系统。之后通过试验获得了不同砂土粒径、不同埋深情况下,分别在干砂、饱和砂土层中支护力减小时开挖面上方土拱的形成过程。试验结果显示地下水的存在,减缓了土拱随开挖面位移的形成过程,在相同开挖面位移时,相对于干砂时地下水减小土拱高度的比例为10%-15%。同时,地表沉降的发展过程与开挖面上方土拱的形成过程具有对应关系,地下水的存在通过降低土拱高度从而减小了地面沉降。根据试验结果结合楔形体模型指出,需对上方棱柱体受到的侧土压力系数讲行修币.由此体现地下水对开掺面上方十拱效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开挖面稳定 土拱效应 地下水 模型试验
下载PDF
水土耦合对盾构土拱效应及最小支护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宋锦虎 陈坤福 +1 位作者 李宁娜 梁静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2-128,共7页
盾构隧道开挖面最小支护力与开挖面上方土拱效应密切相关。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地下水的存在会减小开挖面上方土拱高度;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砂土内摩擦角变化是地下水影响土拱高度的主要方式。针对此现象,本文结合楔形体模型对开挖面最小支... 盾构隧道开挖面最小支护力与开挖面上方土拱效应密切相关。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地下水的存在会减小开挖面上方土拱高度;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砂土内摩擦角变化是地下水影响土拱高度的主要方式。针对此现象,本文结合楔形体模型对开挖面最小支护力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提出计算开挖面最小推力的修正系数,即通过对上方棱柱体受到的侧土压力系数进行修正来体现地下水对开挖面上方土拱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的存在能够减小最小支护力与上覆土压力的比值,有利于土体稳定;在最小支护力计算中需采用饱和砂土的有效内摩擦角,否则将降低开挖面安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开挖面稳定 土拱效应 地下水 最小支护力
下载PDF
论建筑工程中地下水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汪东云 屈振林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50-56,共7页
本文对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正常使用过程中,地下水对场地稳定性、地基稳定性的影响、作用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论述;对地下水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工作设想提出讨论意见。
关键词 建筑工程 地下水 稳定性 地基 场地
下载PDF
地下水不良作用诱发挡土墙变形破坏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汪东云 陈林 朱作荣 《地下空间》 CSCD 1999年第2期112-116,共5页
本文根据某地挡土墙倒塌实例的现场调查、试验、验算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后认为,地下水不良作用是失稳破坏的主要诱发因素。
关键词 挡土墙 变形 地下水不良作用
下载PDF
清水地震台地下流体观测资料的分析应用
7
作者 常千军 张昱 +2 位作者 冯博 王英达 张建强 《高原地震》 2013年第3期1-5,共5页
清水地震台目前有3个测点,有流量、水氡、水位、水温4种手段(5个测项),是数字和模拟观测同时进行的地下流体综合观测台。通过对该台各种资料的分析发现,流量观测资料在甘肃及邻区多次中强震之前出现明显的高值异常;水氡观测资料也有异... 清水地震台目前有3个测点,有流量、水氡、水位、水温4种手段(5个测项),是数字和模拟观测同时进行的地下流体综合观测台。通过对该台各种资料的分析发现,流量观测资料在甘肃及邻区多次中强震之前出现明显的高值异常;水氡观测资料也有异常出现。自1999年之后,水氡测点附近地区由于大量开采热水,对观测资料造成明显干扰;水位观测资料除记录到较明显的固体潮现象外,还记录到大震的同震效应;水温观测资料也记录到某些大震的同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 水氡 水位 水温 固体潮汐 同震效应
下载PDF
江汉平原渍害田生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喻光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52-260,共9页
本文根据大量统计资料建立了江汉平原渍害田生态模式,分析了江汉平原地下水位埋深变化和田间渗漏量大小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综合效应,采用渍害田与非渍害田对照的方式,给出了渍害灾变后的农田生态特征,并根据大量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提出... 本文根据大量统计资料建立了江汉平原渍害田生态模式,分析了江汉平原地下水位埋深变化和田间渗漏量大小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综合效应,采用渍害田与非渍害田对照的方式,给出了渍害灾变后的农田生态特征,并根据大量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提出了识别渍害田的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渍害 生态效应 江汉平原 生态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