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历程——兼谈与教育社会学的比较 被引量:37
1
作者 滕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2,共8页
本文在介绍中国教育人类学的理论建构的基础上,对中国教育人类学20多年来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对中国教育人类学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另外,还对教育人类学与教育社会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回顾 展望 教育社会学 比较
下载PDF
教师“逃离”:农村教育的困境——从G县乡村教师考警察说起 被引量:39
2
作者 谢丽丽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76,共6页
乡村教师"不是在逃离,就是在逃离的路上"是当前农村教育的一大困境。乡村教师"逃离"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但社会地位持续走低;二是学校管理规训严格,但教师职业晋升空间小;三是教师准入门槛低与知识结... 乡村教师"不是在逃离,就是在逃离的路上"是当前农村教育的一大困境。乡村教师"逃离"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但社会地位持续走低;二是学校管理规训严格,但教师职业晋升空间小;三是教师准入门槛低与知识结构更新缓慢削弱了教师的职业优越感。教师逃离是当前农村教育亟待重视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让教师活的有"尊严",让教师职业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农村教育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育 教师逃离 城乡教育差距 教育社会学
原文传递
底层式“望子成龙”——劳动阶层父母教育期望的内容与特点 被引量:29
3
作者 熊和妮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5-112,共8页
教育是劳动阶层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已有研究表明,教育期望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选取4位劳动阶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叙事研究的方式搜集资料。研究发现,劳动阶层"望子成龙"的教育期望对于子女的... 教育是劳动阶层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已有研究表明,教育期望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选取4位劳动阶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叙事研究的方式搜集资料。研究发现,劳动阶层"望子成龙"的教育期望对于子女的学业发展和生活机会具有特殊的教育影响。父母对子女学业、学历、职业和生活这四个方面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过上好生活",教育期望的四个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具有条件性、连续性和整体性意义。劳动阶层教育期望以改善基本生计为核心,能激发子女改变命运的动力,但缺乏对子女个人理想的关注,其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呈现出工具理性取向、实用主义取向和家庭主义取向的阶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阶层 教育期望 叙事研究 教育社会学
原文传递
地位与利益:教师教育改革的两大制约因素 被引量:22
4
作者 吴康宁 《当代教师教育》 2009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对教师教育改革的两大制约因素"地位与利益"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仍处于十字路口的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判断与选择提供点滴参考。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师范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社会学
原文传递
教育社会学断想——教师角色理论探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傅显捷 袁刚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20-123,共4页
教师角色是处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关系中、代表社会传统和主流文化、传承社会文明、承担教育和培养人才职责的专门职业人员。教师角色扮演好坏取决于角色期待、角色规范遵从、角色特征把握、角色差距调适和角色冲突化解等方面。一个成功的... 教师角色是处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关系中、代表社会传统和主流文化、传承社会文明、承担教育和培养人才职责的专门职业人员。教师角色扮演好坏取决于角色期待、角色规范遵从、角色特征把握、角色差距调适和角色冲突化解等方面。一个成功的教师角色,必须终身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教师角色 角色扮演 职业社会化
下载PDF
从二元对立到多元综合——教育社会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15
6
作者 董泽芳 胡春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8-135,共8页
学科方法论是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教育社会学方法论一直存在着自然科学取向与人文科学取向、规范性研究与证验性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和谐论取向与冲突论取向、演绎性模式与解释性模式、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定性研究与... 学科方法论是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教育社会学方法论一直存在着自然科学取向与人文科学取向、规范性研究与证验性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和谐论取向与冲突论取向、演绎性模式与解释性模式、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多方面的二元对立特征。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教育社会学学科的发展,教育社会学方法论正走向多元综合,现代教育社会学研究只有以多元综合的方法论为指导才能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方法论 多元 综合
下载PDF
大学生就业内卷化现象、成因及其消解路径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益彬 张莉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9-146,共8页
就业内卷化是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个体出现自我价值取向繁复且无效益、沿袭过往多数做法而无革新的"路径惰性"情况,主要表现为教育价值取向游离、就业再生产路径收束、路径依赖产生和职业生涯目标模糊等现象。其根源在于社会... 就业内卷化是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个体出现自我价值取向繁复且无效益、沿袭过往多数做法而无革新的"路径惰性"情况,主要表现为教育价值取向游离、就业再生产路径收束、路径依赖产生和职业生涯目标模糊等现象。其根源在于社会发展中阶层流动的成本、社会就业标准的反制、高等教育的自我保存属性作用以及教育资料的过密化。消解就业内卷化需要再定位教育价值,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内在变革因素增强,实现从生涯目的出发获得切实有利的价值实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内卷化 路径惰性 消解路径 教育社会学
下载PDF
我国大陆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特点与演变(1979-2005)——基于对教育社会学重建以来概论性著作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董泽芳 张国强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7-24,共8页
对大陆教育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的18本概论性教材类著作分析后,发现大陆教育社会学研究具有以下特点:在研究范式上,功能论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在研究思路上,围绕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而展开;在研究目的上,重"体系"构建;在研究方法上,... 对大陆教育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的18本概论性教材类著作分析后,发现大陆教育社会学研究具有以下特点:在研究范式上,功能论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在研究思路上,围绕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而展开;在研究目的上,重"体系"构建;在研究方法上,以"定性"为主。大陆教育社会学研究的趋势是:由体系意识转向问题意识;由二元对立走向多元综合;由价值中立走向批判参与;由只重学术使命到学术使命与社会使命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大陆 教育社会学 概论性教材
原文传递
学校空间性及其基本内涵 被引量:13
9
作者 苏尚锋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2,共5页
学校空间是教育活动赖以发生的物质性基础,是必备的物资条件以及学校环境中各种共存性关系的总和。同时,学校空间又具有深刻的社会特性,是社会背景中的一个空间装置,处于社会结构之中并且呈现为一定的结构,与无所不在的弥散性的社会权... 学校空间是教育活动赖以发生的物质性基础,是必备的物资条件以及学校环境中各种共存性关系的总和。同时,学校空间又具有深刻的社会特性,是社会背景中的一个空间装置,处于社会结构之中并且呈现为一定的结构,与无所不在的弥散性的社会权力粘连以至本身成为权力的表征。为了包容吸纳以上的学校空间知识,又能不落其窠臼,全面理解学校空间性,一种深刻的空间三元辩证法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学校教育问题思考的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学校空间 学校空间性 三元辩证法
下载PDF
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探索中需要澄清的三个问题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人杰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8-102,共5页
对于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社会学之研究对象,我们从应然面与实然面切入,进行建设性反思,依序讨论了研究对象探索中的三个问题。分析结果显示: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界说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不是"尚不明确",而是不... 对于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社会学之研究对象,我们从应然面与实然面切入,进行建设性反思,依序讨论了研究对象探索中的三个问题。分析结果显示: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界说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不是"尚不明确",而是不甚明确;教育社会学只研究教育中的社会学层面才能有别于其他教育学科,而这一原则的实施是当务之急;在学科内不同理论取向的竞争中,对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主流取向应当重新作出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研究对象 社会学层面 理论取向
原文传递
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唐金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3年第12期31-34,共4页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化问题的核心内容。本文从教育机会均等的历史发展及其内涵变化趋势分析 。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教育机会 教育公平 教育民主化
下载PDF
整合学术与职业的分离构建适应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基于教育社会学课程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11
12
作者 马龙海 郭丽梅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4-67,共4页
借鉴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三种课程理论,认为应用型高等教育应树立"未来课程观"和"面向职业世界、面向生活世界"的人才培养理念,利用模块化策略整合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使大学真正成为一个"有用学习"的场... 借鉴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三种课程理论,认为应用型高等教育应树立"未来课程观"和"面向职业世界、面向生活世界"的人才培养理念,利用模块化策略整合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使大学真正成为一个"有用学习"的场所。在社会课程论未来课程观的指引下,进行了学术与职业相衔接的课程体系顶层构思,提出了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二十年: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昌勇 李长伟 李长伟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共5页
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的重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学术制度建设前的准备期、教育社会学制度成形期、教育社会学的初步繁荣期三个阶段,与学科制度建设同步,学科的理智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一阶段,对中国传统教育社会学思想研究... 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的重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学术制度建设前的准备期、教育社会学制度成形期、教育社会学的初步繁荣期三个阶段,与学科制度建设同步,学科的理智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一阶段,对中国传统教育社会学思想研究、中国教育教育社会学本土化研究和外国教育社会学介绍研究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回顾 反思 中国大陆
下载PDF
忧伤与愤怒:教育社会学的情感动力——以涂尔干、麦克拉伦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勇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10,共8页
反思教育社会学时,不应仅从理论角度展开,还应关注其中的情感动力。以涂尔干的古典教育社会学为例,其中便有一种古典主义者特有的忧伤情感在起支撑作用。而在麦克拉伦的教育社会学实践中,则可以清楚看到马克思主义者对于"资本主义&... 反思教育社会学时,不应仅从理论角度展开,还应关注其中的情感动力。以涂尔干的古典教育社会学为例,其中便有一种古典主义者特有的忧伤情感在起支撑作用。而在麦克拉伦的教育社会学实践中,则可以清楚看到马克思主义者对于"资本主义"及"帝国主义"体制的强烈愤怒。麦克拉伦之后的教育社会学以及当代中国教育社会学能有什么样的发展,同样也要厘清其中可能存在的情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忧伤 愤怒 情感动力
下载PDF
关于教育社会学研究价值取向的反思 被引量:8
15
作者 明庆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9-103,共5页
人的社会实践、社会科学研究与价值取向有密切的关系 ,教育社会学研究很容易受研究者价值取向的影响。我国大陆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价值取向存有一些偏差 ,要促进教育社会学的发展 。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价值取向 社会 实践 教育社会学研究
下载PDF
学校日常生活中的身体 被引量:8
16
作者 谢妮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94,共4页
通过把微观的学校日常生活场景和宏观的社会结构联结起来分析的方式,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了盛行于小学日常生活中约束身体的规矩及规矩的意涵;规矩如何渗透在活动、时间与空间中对身体进行规训;学校日常生活中的规矩与社会结构之关... 通过把微观的学校日常生活场景和宏观的社会结构联结起来分析的方式,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了盛行于小学日常生活中约束身体的规矩及规矩的意涵;规矩如何渗透在活动、时间与空间中对身体进行规训;学校日常生活中的规矩与社会结构之关系及身体规训的社会控制意义。发现学校教育的实质是通过身体规训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小学教育对社会控制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通过身体控制把个体初步整合进社会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学校日常生活 规矩 身体
下载PDF
课堂师生互动视域下教师行为特征分析与策略研究——基于Leary模型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倩 刘清堂 +2 位作者 张文霄 吴林静 张妮 《现代远距离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37,共8页
课堂师生互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师生互动过程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师生互动中涉及到师生间知识和情感的交流,具有典型的社会性交互特征.从教育社会学视角,在Leary互动模型基础上设计出师生互动编码系统,并选取两名... 课堂师生互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师生互动过程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师生互动中涉及到师生间知识和情感的交流,具有典型的社会性交互特征.从教育社会学视角,在Leary互动模型基础上设计出师生互动编码系统,并选取两名新手教师和两名经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课堂观察法对数字化课堂中教师互动行为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手教师与经验教师在领导力维度有显著不同,经验教师对课堂把控能力较强,新手教师则容易处于被动状态;在亲和力维度二者均注重与学生合作,但新手教师可能更加面临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文科类别和理科类别的教师互动类型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最后,依据课堂师生互动特征的分析给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课堂师生互动 教师行为特征 Leary模型 编码系统
下载PDF
教育社会学视野中的冲突理论述评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轶芳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3,共3页
"新马克思主义取向的冲突理论"和"新韦伯主义取向的冲突理论"是教育社会学中两个著名的冲突论学派。前者认为教育制度是维护资本主义不民主的经济结构的一个方面,是对社会不平等分工进行复制的主要工具。后者认为... "新马克思主义取向的冲突理论"和"新韦伯主义取向的冲突理论"是教育社会学中两个著名的冲突论学派。前者认为教育制度是维护资本主义不民主的经济结构的一个方面,是对社会不平等分工进行复制的主要工具。后者认为教育是各集团用以实现自己利益的重要工具,它的职能与集团的根本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学校教育的性质在本质上是为不同身份的集团所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冲突 教育阶层化
下载PDF
雷通群与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学术传统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金平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76-80,共5页
雷通群是中国教育社会学发展进程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所著的《教育社会学》是中国教育社会学领域最早以"教育社会学"题名的著作,该书对于中国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地位和研究对象的研究,对于教育社会... 雷通群是中国教育社会学发展进程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所著的《教育社会学》是中国教育社会学领域最早以"教育社会学"题名的著作,该书对于中国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地位和研究对象的研究,对于教育社会学学科体系的架构以及教育社会学中国化问题的探索至今依然是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宝贵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通群 教育社会学 学术传统
下载PDF
知识与课程的“三种未来”——英国教育学家麦克·扬的课程观述评 被引量:7
20
作者 许甜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8-27,共10页
麦克·扬是全球知名的教育社会学家,终身致力于知识、课程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近年来提出了理想型的知识与课程的"三种未来"。这三种"未来"的课程观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在起源、认识论本质、社会公平预设等... 麦克·扬是全球知名的教育社会学家,终身致力于知识、课程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近年来提出了理想型的知识与课程的"三种未来"。这三种"未来"的课程观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在起源、认识论本质、社会公平预设等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其中"未来一"和"未来二"分别代表传统精英主义和技术工具主义的课程观,一个过于僵化、忽视学生经验及背景;另一个过于强调学生经验与建构主义,易走入相对主义;而"未来三"则有望克服前两者的弱点,从学科知识的内在价值出发,引领课程向同时重视"概念"、"技能"、"内容"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课程观 知识 未来课程 麦克·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