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仪式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晋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共4页
教育仪式是维护教育秩序的礼治中的重要一环,教育秩序的运作包含有个性在有意无意之间化为群性和群性在框架上或细节上修正个性两个过程。教育仪式促成了师生的社会化,也客观导致了师生的异化。教育仪式的目的就是要再造出某种秩序感,... 教育仪式是维护教育秩序的礼治中的重要一环,教育秩序的运作包含有个性在有意无意之间化为群性和群性在框架上或细节上修正个性两个过程。教育仪式促成了师生的社会化,也客观导致了师生的异化。教育仪式的目的就是要再造出某种秩序感,幻象类的秩序感不能再造我们希翼中的教育秩序。要避免幻想类的秩序感出现,我们呼吁教育仪式价值之复归: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人的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仪式 社会学 个性 群性
下载PDF
由身体回归引发的教育反思——德国教育人类学家武尔夫思想述评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志坤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27-31,共5页
身体的回归是在工业社会、信息技术对人的工具化、去主体化的潮流中,一种人类寻找自我与拯救的呼唤,并成为西方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新的主题。德国教育人类学家武尔夫教授试图将涉及模仿、体势语、仪式、他者等概念的人类学思想投射到教育... 身体的回归是在工业社会、信息技术对人的工具化、去主体化的潮流中,一种人类寻找自我与拯救的呼唤,并成为西方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新的主题。德国教育人类学家武尔夫教授试图将涉及模仿、体势语、仪式、他者等概念的人类学思想投射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之中。此研究将主要对武尔夫先生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加以介绍和品评,并试图对于其中的一些理念的实践可能性加以探讨,希望为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教育的实践创新带来更多的思路与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模仿 仪式教育 教育全球化
下载PDF
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实现:基于变革性旅游体验的视角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咏 李冬花 +2 位作者 符琳蓉 侯颖 陆林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50,共16页
红色教育是发展红色旅游的核心方向。文章基于安徽省金寨县的实地调研,构建以仪式感和满意度为中介变量,以信仰、场所为自变量,以转变为因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结果显示:1)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通过游客... 红色教育是发展红色旅游的核心方向。文章基于安徽省金寨县的实地调研,构建以仪式感和满意度为中介变量,以信仰、场所为自变量,以转变为因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结果显示:1)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通过游客个体基于变革性旅游体验而形成的积极转变而实现;2)信仰和场所不是转变发生的直接原因,心理、行为、信念的转变发生是仪式感与满意度共同作用下的结果;3)仪式感和满意度在转变的实现过程中具有多重中介作用,这既表现在信仰与场所对转变影响之间的单独中介效应中,也在信仰/场所→仪式感→满意度→转变的链式作用路径中得到体现。文章最后提出,深耕红色文化内涵、改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供给、提升游客满意度、推进“互联网+”等红色旅游景点建设等发展措施,为红色资源利用、红色基因传承、红色传统发扬以及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教育功能 变革性旅游体验 仪式感 金寨县
下载PDF
看见差异中的共性:儿童立场的幼小衔接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3
4
作者 石建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5-140,共6页
幼小双向衔接的前提是双方达成儿童发展共识。然而幼儿园毕业典礼所传达的告别快乐童年的情感,揭示了幼小实践中的童年状态差异。正是基于不同的儿童观,过渡中的儿童才会面临身份、育人方式、课程形态上的诸多差异。对于幼小衔接工作而... 幼小双向衔接的前提是双方达成儿童发展共识。然而幼儿园毕业典礼所传达的告别快乐童年的情感,揭示了幼小实践中的童年状态差异。正是基于不同的儿童观,过渡中的儿童才会面临身份、育人方式、课程形态上的诸多差异。对于幼小衔接工作而言,幼小双方要突出儿童在过渡阶段的特定需求,聚焦身体行动实现育人方式的一致性,寻找共同的课程衔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小衔接 儿童本位 毕业典礼 教育仪式
下载PDF
教育仪式的实践困境及育人价值回归 被引量:3
5
作者 孙丽丽 陈红燕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7-84,共8页
作为文化育人的重要路径,教育仪式日益受到重视。教育仪式具备“通过强制培育自由”的创造性转化功能,其新奇元素能够建立动态生成的交往过程,并在沉浸体验中建立“亲历”的生命教育形式。然而遗憾的是,受传统仪式观的影响,教育仪式在... 作为文化育人的重要路径,教育仪式日益受到重视。教育仪式具备“通过强制培育自由”的创造性转化功能,其新奇元素能够建立动态生成的交往过程,并在沉浸体验中建立“亲历”的生命教育形式。然而遗憾的是,受传统仪式观的影响,教育仪式在实践中面临着知识本位、行为规训和教师主导等困境,阻碍了教育仪式育人价值的实现。要摆脱困境、回归育人价值,亟需重构教育仪式育人价值的行动策略,包含实现“表演-观看-模仿-体验”等仪式环节的有效衔接、建立仪式各要素之间的成长性互动、促进仪式过程与教育过程的互相结合、加强教育仪式育人效果的日常转化等,以充分发挥教育仪式安顿生命、教化生命的育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仪式 实践困境 育人价值 行动策略
原文传递
夏令营与重听生的社会身份认同:一种教育社会学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楠 曲欣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73,共7页
聋人高等教育体制既缺乏明确的课程体系,也缺乏清晰的文化符号,因此重听大学生的社会身份始终存在模糊和边缘化的特点;这一特点也导致其学业和生活中的诸多困境。国际手语夏令营作为一种教育仪式,主要通过三种手段推动重听大学生对聋人... 聋人高等教育体制既缺乏明确的课程体系,也缺乏清晰的文化符号,因此重听大学生的社会身份始终存在模糊和边缘化的特点;这一特点也导致其学业和生活中的诸多困境。国际手语夏令营作为一种教育仪式,主要通过三种手段推动重听大学生对聋人身份的认同,即:使用聋人群体内的文化符号(手语)、提升重要他人(聋人精英领袖)的影响力、强化共同的情感状态(作为聋人的自豪感)。当然,夏令营这一仪式由于持续时间较短,影响力难以保持,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尚需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明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听大学生 社会身份 教育仪式
下载PDF
教育人类学视域下饮食的教育功能及仪式实现——评《作为教育的食物:基于人类关系的跨学科视角》
7
作者 王雨朦 张志坤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20年第6期24-29,F0003,共7页
《作为教育的食物:基于人类关系的跨学科视角》一书,通过理论与实证资料相互交织的写作模式,从人类学的跨学科理论视角,论述了在基础教育中,饮食对于儿童教育、教养与社会化的重要功能。全书主要分为三个篇章,主要阐释了食物在文化认同... 《作为教育的食物:基于人类关系的跨学科视角》一书,通过理论与实证资料相互交织的写作模式,从人类学的跨学科理论视角,论述了在基础教育中,饮食对于儿童教育、教养与社会化的重要功能。全书主要分为三个篇章,主要阐释了食物在文化认同及社会关系构建层面的象征意蕴、饮食的“馈赠”与“给予”背后所蕴含的道德与伦理关系以及作为一种教育仪式的共餐,在德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基础教育中的样态和对儿童的个体社会化所产生的复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仪式 跨学科 德国教育
下载PDF
文化传统视域下武术教育仪式的生成、流变与重构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晓晨 赵光圣 陈朋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8-85,共8页
人的教育不仅需要科学知识塑造下健全的理性,更需要文化氤氲下完整而丰满的感性。然近代以来武术教育却在西方体育范式的裹挟下注重以技能为主的知识理性培养,更在科学与民主思维过滤下边缘了武术文化中固有的非理性熏陶,致使其教育性... 人的教育不仅需要科学知识塑造下健全的理性,更需要文化氤氲下完整而丰满的感性。然近代以来武术教育却在西方体育范式的裹挟下注重以技能为主的知识理性培养,更在科学与民主思维过滤下边缘了武术文化中固有的非理性熏陶,致使其教育性不足。采用文献资料、现场观察、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非理性典型——武术教育仪式的内涵、流变和当代重构进行了梳理,认为,武术教育仪式作为一种示人规范的教育手段,内蕴宗教信仰、伦理、情感等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以降的反传统使传统武术教育仪式内涵发生了祛魅化的文化流变,原初的教育效果被破坏;回归传统之际,提出一般流程及象征性、教育性、表演性、地方性等武术教育仪式重塑的基本原则,以期为提升武术的教育性提供参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统 武术教育仪式 武术文化符号 教育性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的高校仪典育人研究——以G高校毕业典礼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耿依娜 程锦仪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343-348,共6页
高校仪典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教育载体。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理论基石,对G高校毕业典礼进行了分析:典礼通过场域共在、设置边界、形成焦点、共享情感形成了仪典育人的动力机制;当仪典要素有效综合、动力机制不断完善后,仪典在身份意识的凝... 高校仪典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教育载体。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理论基石,对G高校毕业典礼进行了分析:典礼通过场域共在、设置边界、形成焦点、共享情感形成了仪典育人的动力机制;当仪典要素有效综合、动力机制不断完善后,仪典在身份意识的凝聚与强化、情感能量的积淀与激励、群体符号的生产与再生产、道德体验的凝聚与升华方面产生了预期的效果。针对当前高校仪典育人中存在的仪典认知曲解、情境氛围浅显、情感体验单调、长效机制欠缺等问题,可以从深化仪典认知、营造仪典情境、强化情感能量、构建长效机制等方面不断发展仪典育人的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仪典 育人功能 互动仪式链 情感能量
下载PDF
传统教育仪式的作用机理及当代启示
10
作者 程天明 王义德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5-49,共5页
中国传统教育仪式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宣教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从仪式理论出发,分析传统教育仪式的象征符号、仪式空间和政治控制,探析以释奠礼、拜师礼、视... 中国传统教育仪式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宣教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从仪式理论出发,分析传统教育仪式的象征符号、仪式空间和政治控制,探析以释奠礼、拜师礼、视学礼为代表的传统教育仪式的发生机理,寻找古今仪式育人的同频共振点,为传统教育仪式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路径选择,为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提供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教育仪式 象征符号 仪式空间 仪式育人
下载PDF
论教育仪式中的教师角色及其功能定位 被引量:5
11
作者 康翠萍 王之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31,共6页
从本质上讲,仪式是一种时空符号化的表达,它在属性、功能、内容上具有与教育相似隶属性。如果将教育仪式纳入行为指喻的范畴,它实际上是以情感能量为单位的互动性和交易性行为的统一,教育仪式具有"互动仪式链"属性特征。基于... 从本质上讲,仪式是一种时空符号化的表达,它在属性、功能、内容上具有与教育相似隶属性。如果将教育仪式纳入行为指喻的范畴,它实际上是以情感能量为单位的互动性和交易性行为的统一,教育仪式具有"互动仪式链"属性特征。基于这一特性,在教育仪式中的教师,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多重性的"角色丛",即"公共行为人""过程把控者""市场调节员"等。在多重角色中教师一般以实现教育仪式的顺利运行为总目标发挥不同作用、实现不同功能,比如,作为"公共行为人"具有丰富个人形象的意蕴,作为"过程把控者"具有合理运用权力的地位,而作为"市场调节员"则具有协调组织各方力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育仪式 互动仪式链 教师角色 功能定位
原文传递
我国学校武术中仪式化教育的缺失与重构 被引量:9
12
作者 杜银玲 段全伟 姜凯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3-147,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我国学校武术教育中的仪式化教育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仪式是传统武术文化生境再现的身体承载,仪式的情感激发可增强习武者的身份认同感,仪式的差序格局意识促进仪式主体的行为自律、秩序整合;武术仪式化教育的...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我国学校武术教育中的仪式化教育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仪式是传统武术文化生境再现的身体承载,仪式的情感激发可增强习武者的身份认同感,仪式的差序格局意识促进仪式主体的行为自律、秩序整合;武术仪式化教育的主要困境是仪式形式的多元化危机,仪式的象征意义不在场,仪式参与者主体性缺失。重构策略:全方位地挖掘与整理,促进仪式的多元化发展;科学合理地解读与运用,增强仪式的象征性与主体性参与;辩证地继承与创新,促进仪式的当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学校武术 仪式化教育 缺失 重构
下载PDF
体育:一种“人化物”的延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高强 唐立琬 董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0,共7页
"人化性质""非必要性"与"追求卓越"是蕴涵在体育之中的3个重要特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在巴里·艾伦的"人化物"理论的基础上对这3个特性进行哲学化的描述与定位,以哲学人类学的方法在体... "人化性质""非必要性"与"追求卓越"是蕴涵在体育之中的3个重要特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在巴里·艾伦的"人化物"理论的基础上对这3个特性进行哲学化的描述与定位,以哲学人类学的方法在体育史的维度上梳理在古希腊体育、中世纪体育与现代体育中"人化性质""非必要性"与"追求卓越"这3个特性的或隐或显的历史传递,由此实现在"人化物"理论与舍勒"内驱力"理论襄助下对体育史和体育概念的重新解读,形成对体育内在价值的挖掘,并在重构与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哲学人类学方法在体育史中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化物 人化性质 体育哲学 知识 体育史 哲学人类学 身体教育 宗教仪规
原文传递
从“诗教”到“美育代宗教”——关于近代中国文学教育思想的嬗变与转型 被引量:5
14
作者 殷国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80,197,共14页
20世纪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美及其美学思想的引入、生发和建构,不仅成了促进中国社会文化变革的重要催化剂和思想酵素,更是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得以更新换代的重要标志,其在中国文化意识形态场域不断掀起的理论风暴,亦不断刺激和推动... 20世纪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美及其美学思想的引入、生发和建构,不仅成了促进中国社会文化变革的重要催化剂和思想酵素,更是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得以更新换代的重要标志,其在中国文化意识形态场域不断掀起的理论风暴,亦不断刺激和推动着中国艺术思维和精神意识的重生与复兴。在这个过程中,蔡元培"美育代宗教"观念的提出具有标志性意味,其不仅与中西方文化交合和碰撞的特殊语境紧密相关,显示了跨文化的视野和寓意,而且承袭了中国本土文化的诗教传统--这一点在以往相关研究中尚缺乏深入探究,因而对于20世纪中国美学意识的嬗变与创新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代宗教 儒教 政教 礼教 诗教 蔡元培 德国古典哲学
下载PDF
儒礼教育与服务类高职院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青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3期50-53,共4页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建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办学特色的必要条件。针对现代服务业对从业人员的礼仪修养和思想品质素养越来越看重,对服务类高职院校而言,通过儒礼教育来建设以礼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校园文...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建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办学特色的必要条件。针对现代服务业对从业人员的礼仪修养和思想品质素养越来越看重,对服务类高职院校而言,通过儒礼教育来建设以礼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校园文化,既有利于促进高职办学水平,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大力提高服务业高职教育吸引力。本文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重点探讨如何通过儒礼教育,建设以礼文化为代表的服务类高职院特色校园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礼教育 礼文化 特色校园文化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仪式建构研究
16
作者 牟影 孙书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0-53,57,共5页
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仪式建构有一定的逻辑理据,仪式通过营造情境氛围,涵养爱国情感;承载集体记忆,强化国家认同;循序周期展演,坚定爱国信念;突显“身体在场”,规范爱国言行,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仪式在推进高校... 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仪式建构有一定的逻辑理据,仪式通过营造情境氛围,涵养爱国情感;承载集体记忆,强化国家认同;循序周期展演,坚定爱国信念;突显“身体在场”,规范爱国言行,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仪式在推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进程中,仍然面临着符号意义“隐匿化”、展演过程“程序化”、延伸教育“简单化”的现实困境。唯有正确使用象征符号、合理优化仪式互动、有效创新仪式形式,才能不断增强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爱国主义教育 仪式建构
下载PDF
The Construction of Value Identity Through Ritual Education:Its Internal Logic and Practice Approach 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Ritual Education in Jiangsu
17
作者 Li Xi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2年第3期70-82,共13页
Ritu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ocial approach to disciplining individuals and constructing value identity because of its unique attributes and its capacity to reshape individual behaviors and values through... Ritu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ocial approach to disciplining individuals and constructing value identity because of its unique attributes and its capacity to reshape individual behaviors and values through ritual practice.Only by properly grasping the internal logic of the construction of value identity through ritual education can we accurately identify problems arising from ritual education and put forward practical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ccordingly.Through the“eight etiquette rules and four ceremonies”campaign and the national memorial ceremony for the Nanjing Massacre victims,Jiangsu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in ritual education.Still,in theory,there remain misconceptions;in practice,old problems persist,such as the preference of form to content and lack of refinement and effective use of ritual symbols.The solution to these problems must be based on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nal logic of the construction of value identity through ritual education.It is also necessary to further improve ritual space,ritual practices,ritual symbols,and ritual themes to develop an exemplary Jiangsu approach to ritual education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tual education value identity ritual practice practice approach
下载PDF
本科生课堂教学仪式研究——以S大学Z学院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奚源 李鸽 朱志勇 《高等教育评论》 2021年第2期197-216,共20页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者对于本科生课堂教学问题日益关注。本研究基于互动仪式链的理论视角,以S大学Z学院的四门课程为个案,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本科生课堂教学仪式运行的状态及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本科生课堂教学仪...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者对于本科生课堂教学问题日益关注。本研究基于互动仪式链的理论视角,以S大学Z学院的四门课程为个案,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本科生课堂教学仪式运行的状态及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本科生课堂教学仪式在整合度和吻合度两个层面呈现不同的状态,不同学生在仪式中地位不同、行动不同。教学仪式的吻合度决定其对学生的内在影响,教学仪式的整合度决定其外在影响。情感与认知都是仪式的内在影响的重要方面。低吻合度或低整合度可能导致教学仪式不产生影响或产生负面影响,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本科生 课堂教学 仪式
下载PDF
疫情下在线教育的仪式价值解构与重构
19
作者 李鑫斓 张华 《媒介批评》 2021年第1期280-291,共12页
“仪式”一词是广义的,除了早期在宗教范畴内带有意义的行为和人类社会中的正式事件,还涵盖非正式的人类交往传播行为。教育中单纯的知识传播行为和仪式活动,既发挥着信息传递的价值,也是价值观认同与共享信仰表征的推动力量。而在疫情... “仪式”一词是广义的,除了早期在宗教范畴内带有意义的行为和人类社会中的正式事件,还涵盖非正式的人类交往传播行为。教育中单纯的知识传播行为和仪式活动,既发挥着信息传递的价值,也是价值观认同与共享信仰表征的推动力量。而在疫情之下,互联网技术使得在线教育的时空不再是同一性要素。在时空被割裂的教学中,信息传播的仪式价值被强化,线上仪式的效果通过参与本身得到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教育 仪式 仪式价值
下载PDF
儒家“礼节教育”的根本精神及其适用于东方现代社会的可能性
20
作者 权相佑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2-37,51,共7页
本论文的目的在于确立现代东方社会合理的礼节教育,我们首先回到儒教传统而探索其相关资源及其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可能性。对儒教思想中的礼节根本精神及其实践德目的探讨,作为礼节的根本精神的"礼义"与具体的礼节仪式之间关系... 本论文的目的在于确立现代东方社会合理的礼节教育,我们首先回到儒教传统而探索其相关资源及其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可能性。对儒教思想中的礼节根本精神及其实践德目的探讨,作为礼节的根本精神的"礼义"与具体的礼节仪式之间关系的探讨,对于我们今天重新思考现代礼节教育相对于儒教传统的"变"与"不变",无疑具有启发意义。在此前提下,我们具体讨论了儒教的礼节教育如何适用于现代东方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节教育 礼义 儒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