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心与边缘的徘徊:中国教育会与清末教育改革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龙平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9-65,共7页
1890年成立的中国教育会,以解决包括基督教教育在内的所有中国教育问题为已任。欧美传教士们特殊的西学背景,自然使其成为清末教育变革的重要参与者。他们通过引介西方的公共考试制度,探讨中国新式教育变革的具体措施,以及与清政府协商... 1890年成立的中国教育会,以解决包括基督教教育在内的所有中国教育问题为已任。欧美传教士们特殊的西学背景,自然使其成为清末教育变革的重要参与者。他们通过引介西方的公共考试制度,探讨中国新式教育变革的具体措施,以及与清政府协商基督教教育地位等多项活动,试图协助清廷绘制一个完整的近代中国教育蓝图。然而,受限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传教士们的种种努力终归是一厢情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会 清末教育改革 公共考试 传教士
下载PDF
清末教育改革对复式教学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冬梅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6期6-7,共2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为了维持统治,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颁布学制,废除科举,改良私塾以及选派留学生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为复式教学在中国的植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复式教学于20世纪初由日...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为了维持统治,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颁布学制,废除科举,改良私塾以及选派留学生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为复式教学在中国的植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复式教学于20世纪初由日本传入中国,缓解了清政府兴学过程中教育经费短缺,教师、校舍匮乏等问题,满足了广大人民对教育的需求,推动了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教育改革 复式教学 废除科举 私塾改良
下载PDF
清末中国学制改革的文化价值取向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晓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62,共5页
本文以清末中日关系易位为背景,阐述中国借鉴日本近代教育模式,建立近代学制,全面启动教育近代化的文化价值取向。中国受日本学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办学宗旨以国家主义为旨归,倡导从小学到大学的兴学路线,以军事教育与实业教育为急务。... 本文以清末中日关系易位为背景,阐述中国借鉴日本近代教育模式,建立近代学制,全面启动教育近代化的文化价值取向。中国受日本学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办学宗旨以国家主义为旨归,倡导从小学到大学的兴学路线,以军事教育与实业教育为急务。晚清中国最终运用"行政优先"的策略,在封建统治的摇摇欲坠中,从形式上完成了中国学校教育制度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性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教育改革 价值取向 日本学制影响
下载PDF
清末教育改革中督抚角色特征及对现代教育发展的启示
4
作者 王树林 《改革与开放》 2011年第11X期165-166,共2页
二十世纪初督抚以晚清地方权力膨胀为契机,在教育改革中充当了重要角色,深刻影响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行程。时过百年,中国的教育今非昔比,然而从权力角度而言,地方行政官员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依然巨大。本文剖析了督抚在清末教育改革中的... 二十世纪初督抚以晚清地方权力膨胀为契机,在教育改革中充当了重要角色,深刻影响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行程。时过百年,中国的教育今非昔比,然而从权力角度而言,地方行政官员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依然巨大。本文剖析了督抚在清末教育改革中的角色特征,以期对当前教育的发展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教育改革 地方督抚 角色 启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