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教师和真理的教育解放——比斯塔对弗莱雷和朗西埃教育解放观的反思和超越 被引量:1
1
作者 熊华军 伏健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8-146,共9页
弗莱雷的教育解放观要克服存储式教育的弊端,消除教师的权威,使学生作为主体,与教师联合创生知识,恢复师生正常的人性.朗西埃的教育解放认为学生无需被告知关于他们存在状态的真理,教育解放是师生在智力平等的前提下去感悟平等.比斯塔... 弗莱雷的教育解放观要克服存储式教育的弊端,消除教师的权威,使学生作为主体,与教师联合创生知识,恢复师生正常的人性.朗西埃的教育解放认为学生无需被告知关于他们存在状态的真理,教育解放是师生在智力平等的前提下去感悟平等.比斯塔认为二者皆偏执于一端,无法真正实现解放.他在反思二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解放观,即作为开端和开端者的学生,既要被教师教,又要被真理教,不断敞开其存在的无限可能性,达到主体性的不断完善,使学生以成熟的方式存在于世界.这一教育解放观基于教师和真理,朝向世界与他者,克服了解放观念的现代逻辑的矛盾性,超越了弗莱雷和朗西埃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莱雷 朗西埃 比斯塔 教育解放 超越
下载PDF
《去学校化社会》50年:重新发现伊利奇的教育思想内核
2
作者 徐芳健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0-88,共9页
伊万·伊利奇于1971年出版《去学校化社会》后,又通过各种文献、对话全面展现其“去学校化社会”思想的内涵。整体上,伊利奇秉持着“人道的激进主义”态度,立足于经由社会、历史、玄思等视角交叠而成的核心议题,呈现出其教育思想的... 伊万·伊利奇于1971年出版《去学校化社会》后,又通过各种文献、对话全面展现其“去学校化社会”思想的内涵。整体上,伊利奇秉持着“人道的激进主义”态度,立足于经由社会、历史、玄思等视角交叠而成的核心议题,呈现出其教育思想的内在脉络。事实上,通过对学校中潜在的“价值制度化”“教育神话”“隐性课程”等问题的批判性质疑,伊利奇逐步认识到最初所提“去学校化社会”策略的徒劳。因此,从提出废除学校转向对教育理念本身的反思,伊利奇不再接受“稀缺性假设”下的教育需求话语及其社会承诺。基于此,在“去学校化社会”思想诞生50年后的今天,考虑到该思想可能引发的教育改革实践的危险性,“去学校化”的诉求必须建立在明确的政治要求上,即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建立学习机构及其恰如其分的自由保障与评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学校化社会 伊万·伊利奇 人道的激进主义 学习自由 教育解放
原文传递
教育平等与教师“无知”:朗西埃新教育理念哲思谈 被引量:5
3
作者 邵晓丹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59-63,共5页
朗西埃批判传统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表现出了不平等,进而演变为教学法的神话。教育平等是朗西埃新教育理念的基础,主要表现在权利平等和智识平等两个层面。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教育平等的最高理想。朗西埃提出"无知... 朗西埃批判传统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表现出了不平等,进而演变为教学法的神话。教育平等是朗西埃新教育理念的基础,主要表现在权利平等和智识平等两个层面。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教育平等的最高理想。朗西埃提出"无知"教师的大胆假设,意在鼓励教师忽视自己的有知而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学生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相信并且运用自己的才智,确立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朗西埃新教育理念是一种人的解放的承诺,其实质是实现人的自我解放,目的是为了打破既有的、压迫性等级秩序,道德理想是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朗西埃新教育理念由于脱离了现实的经济社会基础难以付诸实践而表现出空想性,但其积极意蕴对现代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西埃 平等 智识 新教育理念 解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