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媒介素养与新闻教育的网上对话 被引量:33
1
作者 陈力丹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2-17,共6页
媒介素养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公众对于媒介的认识和关于媒介的知识,另一个是传媒工作者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对传媒工作规范的了解以及职业精神。学生们应当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学生们提高了媒介素养后,便有了自觉监督传媒的意识。
关键词 媒介素养 新闻教育 网上对话
下载PDF
政治社会化视域下大学生对马新观的认知与态度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涛甫 王智丽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2-147,共6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作为中国语境下新闻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构成,在理论上的研究往往以质化研究为主,量化研究成果不多。从政治社会化理论视角,基于对复旦大学选修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课程的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分析,考察当下中国大学生对马...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作为中国语境下新闻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构成,在理论上的研究往往以质化研究为主,量化研究成果不多。从政治社会化理论视角,基于对复旦大学选修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课程的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分析,考察当下中国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知以及态度取向,认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知度较高;在大学生中,主流媒体仍然是新闻舆论的重要引导者,其公信力较高。因此,应当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和传播纳入政治社会化的框架,并按照意识形态传播和政治社会化的规律,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导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社会化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新闻教育 高校 大学生
下载PDF
大学生媒介沉迷对新闻传播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贾广惠 邓建农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6-140,共5页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教育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新媒体的日益普及和娱乐功能的开发,导致大学生的媒介沉迷症问题日益突出,对新闻传播教育产生了严重的冲击。要切实改变大学生的媒介依赖,需要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改进教学方式方...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教育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新媒体的日益普及和娱乐功能的开发,导致大学生的媒介沉迷症问题日益突出,对新闻传播教育产生了严重的冲击。要切实改变大学生的媒介依赖,需要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因势利导,提高新闻教育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媒介沉迷 媒介素养 新闻教育
下载PDF
全面提升传媒人职业素养、能力与责任的建议和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罗以澄 张昌旭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8-783,共6页
针对传媒人的媒介认知、评价与期待存在的问题,需要以新闻媒介的市场化、人本化、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要求为契机,全面提升传媒人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职业态度与职业责任意识,需要对传媒人实施更新媒介观念的基础素养教育、新闻专业主... 针对传媒人的媒介认知、评价与期待存在的问题,需要以新闻媒介的市场化、人本化、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要求为契机,全面提升传媒人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职业态度与职业责任意识,需要对传媒人实施更新媒介观念的基础素养教育、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教育、媒介社会责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观念素养 新闻专业主义教育 新闻社会责任教育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媒体变革及教育呼应
5
作者 喻继军 王大员 +1 位作者 张随成 胡志红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56-61,共6页
虽然文化帝国主义论者大多认为全球化是一种神话,但是,全球化也是一个发展过程。全球化要求人们自觉地树立全球意识。在我国新闻教育领域,重点要解决好媒体的全球化与民族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我国广电管理体制的改革既是国家主管部门应... 虽然文化帝国主义论者大多认为全球化是一种神话,但是,全球化也是一个发展过程。全球化要求人们自觉地树立全球意识。在我国新闻教育领域,重点要解决好媒体的全球化与民族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我国广电管理体制的改革既是国家主管部门应对全球化及中国加入WTO以后的环境,做强、做大广电媒体的重要举措,也因为我国广电媒体的任务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为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媒体变革,中国的新闻教育必须树立全球意识,走向国际化。新闻教育较先进的高等院校,应争取使新闻教育具有对外平等交流的地位和实力,逐渐争取中国新闻教育在全球新闻教育领域的话语权;一些广电教育刚刚起步的高等院校则可以在短期内实施"技术模仿"战略,坚持开放性、国际化、全球化,高起点、高标准地探索与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广电教育模式。在广播电视新闻高等教育中,应该加强这种观念:新闻不能变成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新闻教育 媒体变革 广播电视学 国际化
下载PDF
论大学新闻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性特点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瑾燕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在新闻教育急剧升温的背景下,有必要对目前我国大学新闻教育的现状、价值取向及其实践性特点作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大学新闻教育的改革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大学新闻教育 价值取向 实践性
下载PDF
艰难的起步:民国时期新闻研究生教育的探索实践 被引量:5
7
作者 邓绍根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9-155,共7页
民国期间的新闻研究生教育众说纷纭。笔者以丰富的中外史料分析认为:民国时期新闻研究生教育从1920年代的燕大新闻学系开端,并在1930年代结出硕果。燕大新闻学系先后招收过8名新闻研究生,仅有葛鲁甫1人于1931年5月撰写完成学位论文Adver... 民国期间的新闻研究生教育众说纷纭。笔者以丰富的中外史料分析认为:民国时期新闻研究生教育从1920年代的燕大新闻学系开端,并在1930年代结出硕果。燕大新闻学系先后招收过8名新闻研究生,仅有葛鲁甫1人于1931年5月撰写完成学位论文Advertising in China,获得硕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硕士学位的新闻研究生。1940年代,延安中央研究院中国新闻研究室和重庆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院先后进行过类似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探索活动,但成效甚微,并非今日意义的研究生教育。因此,民国期间新闻研究生教育处于萌芽探索阶段,未能持续发展成为正规的新闻研究生教育体系。这充分反映出中国新闻研究生教育艰难的起步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京大学 中国新闻研究室 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院 研究生教育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创新路径
8
作者 赵伟东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16-19,共4页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创新路径应为强化思政教育,铸就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精神魂魄;注重素质教育,推动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全面发展;贯通知行教育,培养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知行合一。培育出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创新路径应为强化思政教育,铸就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精神魂魄;注重素质教育,推动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全面发展;贯通知行教育,培养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知行合一。培育出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国为民的精神魂魄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植出既具有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的广度,又具备精湛专业技能的素质教育深度和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知行合一的全面发展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出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青春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闻传播专业教育 思政教育 素质教育 知行教育
下载PDF
藏汉双语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模式与路径探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赵丽芳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43,共5页
双语人才的匮乏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发展的根本性掣肘因素。民族地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以双语专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应采取通识教育和应用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路径上充分发挥校内外合作办学机制,加强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加... 双语人才的匮乏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发展的根本性掣肘因素。民族地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以双语专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应采取通识教育和应用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路径上充分发挥校内外合作办学机制,加强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加强实践性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应用能力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汉双语 新闻传播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原文传递
对地方本科院校新闻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思思 《韶关学院学报》 2009年第8期118-120,124,共4页
随着现代传媒的蓬勃发展,地方本科院校纷纷开设新闻学专业,然而由于自身的地域限制和条件制约,新闻学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着五种问题,为此,应根据高等教育"强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方针,实行注重素质教育、通才与专才并重的培... 随着现代传媒的蓬勃发展,地方本科院校纷纷开设新闻学专业,然而由于自身的地域限制和条件制约,新闻学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着五种问题,为此,应根据高等教育"强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方针,实行注重素质教育、通才与专才并重的培养模式,办有特色的新闻学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院校 传媒 新闻学 专业建设 培养模式 特色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作为实践的技术与开放式培养:新闻传播实务教育的创新探索研究——基于四所院校本科生培养计划的考察(2013—2022)
11
作者 陈刚 单佳豪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1,117,共18页
随着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过去的十余年是新闻业和新闻传播教育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本文以全国四所代表性高校2013至2022年的新闻传播学本科生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对一线业务课授课教师的访谈,考察和... 随着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过去的十余年是新闻业和新闻传播教育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本文以全国四所代表性高校2013至2022年的新闻传播学本科生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对一线业务课授课教师的访谈,考察和研究新闻传播实务教育创新发展的演进特征。新闻传播实务教育在课程、平台、师资、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日渐形成面向社会的、跨学科的、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与此同时,需要思考技术与学生、专业、社会等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思考在与新技术共舞的现实情境中,重构新闻传播实务教育专业性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实务教育 技术 实务课程 开放式实践
原文传递
新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堃 彭斌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年第10期18-20,共3页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生态格局发生重大变革,新闻传播从业人员面临新挑战,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和新闻传播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通过剖析新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缘起,找准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方向,提出地...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生态格局发生重大变革,新闻传播从业人员面临新挑战,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和新闻传播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通过剖析新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缘起,找准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方向,提出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路径,以期提高新闻传播教育质量,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教育 新媒体时代 地方高校 改革路径
下载PDF
专业思政与学科建设:新闻传播教育课程思政的逻辑起点与措施路径
13
作者 李沛雨 苗培壮 虞鑫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3年第6期106-116,共11页
无论是“以国民公益为目的”的历史,还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的现实,都显示出新闻传播学极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属性。新闻传播与思想政治在内在逻辑、理论资源、目标要求等方面具有天然关联,新闻与思政的同频共振有助于解决二者在... 无论是“以国民公益为目的”的历史,还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的现实,都显示出新闻传播学极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属性。新闻传播与思想政治在内在逻辑、理论资源、目标要求等方面具有天然关联,新闻与思政的同频共振有助于解决二者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困难和挑战。明确二者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上将新闻传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到专业思政的维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以新闻与思政的一体两面为基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强化学科主体性的现实需要为逻辑起点,从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实践参与三方面探索新闻传播教育课程思政的措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教育 课程思政 专业思政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下载PDF
湖北省省属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分析——以湖北文理学院新闻系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姜小凌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77-82,共6页
地方高校由于地理位置和办学层次的差异,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当前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最根本的问题:师资结构上的缺陷和设备的不足与浪费。前者表现为:教师数量相对不足,职称、学历相对偏低,专业不对口,缺乏实践经验等;后者表现... 地方高校由于地理位置和办学层次的差异,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当前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最根本的问题:师资结构上的缺陷和设备的不足与浪费。前者表现为:教师数量相对不足,职称、学历相对偏低,专业不对口,缺乏实践经验等;后者表现为实验设备的老化落后和虚置浪费。地方高校要解决这两方面问题,首先应该充分认识新闻传播学科的现实性和交叉性特征,更新教育观念;其次应该联合地方媒体和其他名校,走合作培养传媒人才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新闻传播教育 湖北省
下载PDF
论新闻教育改革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炼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3-77,共5页
新世纪全球信息化、经济一体化和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对新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新闻教育如何改革?本文以全球化视野,着重从培养目标、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师资队伍诸方面重新探讨了中国新闻教育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 全球化 新闻教育改革 培养目标 WTO 教育理念 复合型人才
下载PDF
民国初年新闻职业教育兴起原因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凤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50-156,共7页
民国初年,随着新闻职业化进程的铺展,新闻教育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新闻职业教育和院校新闻教育一样,成为培养职业新闻人的有效途径。职业新闻教育生发的原因是多层的,从教育体系发展脉络来看,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中国近代的教育... 民国初年,随着新闻职业化进程的铺展,新闻教育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新闻职业教育和院校新闻教育一样,成为培养职业新闻人的有效途径。职业新闻教育生发的原因是多层的,从教育体系发展脉络来看,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中国近代的教育体系发展趋于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成为教育结构中重要组成的时期。内化到新闻教育自身来看,西方的新闻教育模式,尤其是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模式通过学人、报刊传入中国,在推动中国新闻教育专业化的同时,也推动了新闻职业教育的发展。此外,新闻学科的特殊属性也是新闻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初 新闻职业教育 原因与背景
下载PDF
基于易直播平台的“公民新闻”实践教育
17
作者 李理 《知与行》 2016年第1期139-142,共4页
在新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内容的制作流程、新闻报道的观念、新闻移动终端的多元化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一种"泛新闻"的转向。当下中国新闻教育与新闻人才的培养处在整合与改革的关键期,如何使新闻教育适应新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这种转... 在新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内容的制作流程、新闻报道的观念、新闻移动终端的多元化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一种"泛新闻"的转向。当下中国新闻教育与新闻人才的培养处在整合与改革的关键期,如何使新闻教育适应新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这种转向,必将是新闻教育界未来长期关注与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以易直播平台的内容制作作为新闻实践平台,以公民新闻作为运作模式,探讨新闻实践教育的方向,是一种创新。媒介融合使新闻生产走向大众,未来新闻教育应当加强学生新闻策划,培养学生一种"视野融合"观念以实现新语境下创意、技术与内容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直播 公民新闻 新闻实践教育
下载PDF
智能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操作系统”的再审视
18
作者 王哲平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第1期75-83,共9页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为标志的智能传播技术,不仅构建了全新的认知世界和生活场景,引起了传播格局、传媒业态的转型与升级,也实现了人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结构的嬗变。旨在适应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为标志的智能传播技术,不仅构建了全新的认知世界和生活场景,引起了传播格局、传媒业态的转型与升级,也实现了人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结构的嬗变。旨在适应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建设,为重新审视新闻传播教育的"操作系统",改革和创新智能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提供了新机遇。然而,无论传播技术、媒体平台、报道方式如何演进,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始终是新闻工作者的立业之基,促进"四力"融合、帮助学生确立适应时代的社会角色和职业角色,当是新闻传播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新闻传播教育 操作系统 “四力”融合
下载PDF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闻传播高等教育
19
作者 杨璐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9-181,共3页
本文针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媒体变革带来的挑战,对我国新闻传播高等教育改革的策略及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等教育改革 全球化背景 新闻传播 媒体变革 关键字
下载PDF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分析与运营对策——以教育类CSSCI学术期刊为例 被引量:24
20
作者 赵文青 宗明刚 张向凤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2-95,共4页
为考察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效果,调研2015年9月份在微信公众平台有内容发布的10家教育类CSSCI学术期刊,通过对比发布内容的单篇日均阅读量,发现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平台高质量原创比率较低、周期内发文数量与传播效果不呈线性关系... 为考察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效果,调研2015年9月份在微信公众平台有内容发布的10家教育类CSSCI学术期刊,通过对比发布内容的单篇日均阅读量,发现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平台高质量原创比率较低、周期内发文数量与传播效果不呈线性关系、微信平台对于推送传统编辑形式学术论文传播效果甚微、平台用户的阅读密集行为多发生在下午和晚上时间。学术期刊在具体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时应坚持推广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布学术热点评论,分享学术经验;同时应丰富编辑形式,增强与受众互动,注重数据分析,拓展推广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类学术期刊 微信公众平台 传播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