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诗教”传统的当代转化
1
作者
刘利侠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2-60,共9页
当代《诗经》教育不仅在于用先秦时期朴素的人文关怀打动人,用克制、理性的道德自觉感染人,还应从传统“诗教”中吸收经验,从传统诗学中汲取营养,以守正创新的态度,构建属于新时代的内涵体系。同时,对于宗法制背景下《诗经》所承载的礼...
当代《诗经》教育不仅在于用先秦时期朴素的人文关怀打动人,用克制、理性的道德自觉感染人,还应从传统“诗教”中吸收经验,从传统诗学中汲取营养,以守正创新的态度,构建属于新时代的内涵体系。同时,对于宗法制背景下《诗经》所承载的礼乐文化精神的不合时宜之处,如“温柔敦厚”的教育目标、“宜室宜家”的女性意识等,应予以必要的反思和批判。以上观点,应充分融入到《诗经》教育中的目标确立、篇目筛选、文本解读及教育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诗教
诗学
温柔敦厚
兴于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乐教而非诗教的人生之境艺术观——孔子美学思想再思考
被引量:
3
2
作者
齐爱军
孙占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423-428,共6页
本文论述三方面的问题 :(一 )孔子诗教艺术观不成立 ,乐教观才真正构成其艺术观。1.孔子对《诗经》具体诗句采取断章取义式阐释策略 ,是把《诗经》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符号来看待 ,“兴观群怨”说是对以《诗经》为媒介符号的组织传播功能...
本文论述三方面的问题 :(一 )孔子诗教艺术观不成立 ,乐教观才真正构成其艺术观。1.孔子对《诗经》具体诗句采取断章取义式阐释策略 ,是把《诗经》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符号来看待 ,“兴观群怨”说是对以《诗经》为媒介符号的组织传播功能的表述。 2 .诗乐不分 ,孔子对《诗经》“思无邪”的总体评价和对具体篇章《关雎》的评论 ,是在音乐意义上进行的。 3.《论语》中记载有大量的孔子音乐实践活动和音乐鉴赏活动。 (二 )孔子乐教观的审美指向是人生之境 ,即对个体生命人格的形成与超越作用 ,这得益于他对中国古代乐教的继承和对乐的精神的新发现 1.“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把乐放在礼的上位 ,认定乐是审美人格完成的圆融境界 ;2 .“五十知天命” :把“知”作为实现审美超越的关键 ,“知”中蕴涵对人生终极意义和现实生命意义的认知。 (三 )孔子美学思想两层面 :1.命成思想及其人生实践构成孔子的审美超越理论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教
诗教
美善
命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清华简《诗》类文献看先秦楚地《诗》教特征
被引量:
5
3
作者
禄书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3-129,共7页
清华简中的《诗》类文献是战国时期楚地用于王室贵族教育的《诗》选本,与儒家编订的《诗》选本存在共同文献来源,经过楚国史官和乐官的重新整理编订,杂入了具有楚地巫祀文化特征的《祝辞》等咒语诗。《诗》教是战国楚地贵族教育的核心内...
清华简中的《诗》类文献是战国时期楚地用于王室贵族教育的《诗》选本,与儒家编订的《诗》选本存在共同文献来源,经过楚国史官和乐官的重新整理编订,杂入了具有楚地巫祀文化特征的《祝辞》等咒语诗。《诗》教是战国楚地贵族教育的核心内容,楚地《诗》教侧重"以《诗》儆戒""以《诗》明德""以《诗》达情"的功能,在于以"诗义"培养德行,以"诗乐"陶冶情操。楚地《诗》教发轫于西周时期的礼乐之教,成型于春秋时期的六经之教,在战国时期接受儒学影响,转型为德政之教。战国时期列国注重事功的政治导向对《诗》教产生消极影响,清华简反映出战国后期楚地《诗》教地位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芮良夫毖
《诗》教
孔子诗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周时期《诗经》文本形成与“诗教”传统源流
4
作者
宋亚飞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41-46,共6页
《诗经》结集历程自古便已有论之,其并非孤立而成,而与三代早期“诗教”传统有着关联。此传统在西周时期的继承,既与商周互融的文化关系相关,也与周朝维护自身统治需要相关。但“诗教”的继承同样存在嬗变,具体表现为不同时代环境下诗...
《诗经》结集历程自古便已有论之,其并非孤立而成,而与三代早期“诗教”传统有着关联。此传统在西周时期的继承,既与商周互融的文化关系相关,也与周朝维护自身统治需要相关。但“诗教”的继承同样存在嬗变,具体表现为不同时代环境下诗文本多方面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本质上存在着偏离“诗教”限制的倾向,使宗教性质的礼乐文本逐渐更注重表达需求的满足,因而使整个时代的诗歌不断向文本自由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诗教
文本结集
诗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教”传统的当代转化
1
作者
刘利侠
机构
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
出处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2-60,共9页
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目标导向的高校文化素质核心课程体系构建”(3200/Z821275)。
文摘
当代《诗经》教育不仅在于用先秦时期朴素的人文关怀打动人,用克制、理性的道德自觉感染人,还应从传统“诗教”中吸收经验,从传统诗学中汲取营养,以守正创新的态度,构建属于新时代的内涵体系。同时,对于宗法制背景下《诗经》所承载的礼乐文化精神的不合时宜之处,如“温柔敦厚”的教育目标、“宜室宜家”的女性意识等,应予以必要的反思和批判。以上观点,应充分融入到《诗经》教育中的目标确立、篇目筛选、文本解读及教育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
关键词
《诗经》
诗教
诗学
温柔敦厚
兴于诗
Keywords
The
book
of
songs
educa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study
of
The
book
of
songs
gentle
and
sincere
prosperity
in
poem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乐教而非诗教的人生之境艺术观——孔子美学思想再思考
被引量:
3
2
作者
齐爱军
孙占奎
机构
烟台大学中文系
出处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423-428,共6页
文摘
本文论述三方面的问题 :(一 )孔子诗教艺术观不成立 ,乐教观才真正构成其艺术观。1.孔子对《诗经》具体诗句采取断章取义式阐释策略 ,是把《诗经》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符号来看待 ,“兴观群怨”说是对以《诗经》为媒介符号的组织传播功能的表述。 2 .诗乐不分 ,孔子对《诗经》“思无邪”的总体评价和对具体篇章《关雎》的评论 ,是在音乐意义上进行的。 3.《论语》中记载有大量的孔子音乐实践活动和音乐鉴赏活动。 (二 )孔子乐教观的审美指向是人生之境 ,即对个体生命人格的形成与超越作用 ,这得益于他对中国古代乐教的继承和对乐的精神的新发现 1.“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把乐放在礼的上位 ,认定乐是审美人格完成的圆融境界 ;2 .“五十知天命” :把“知”作为实现审美超越的关键 ,“知”中蕴涵对人生终极意义和现实生命意义的认知。 (三 )孔子美学思想两层面 :1.命成思想及其人生实践构成孔子的审美超越理论 ;2 .
关键词
乐教
诗教
美善
命成
Keywords
music
education
educa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beauty
and
goodness
perfect
life
分类号
O1 [理学—数学]
B222.2 [理学—基础数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清华简《诗》类文献看先秦楚地《诗》教特征
被引量:
5
3
作者
禄书果
机构
郑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3-129,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254)
文摘
清华简中的《诗》类文献是战国时期楚地用于王室贵族教育的《诗》选本,与儒家编订的《诗》选本存在共同文献来源,经过楚国史官和乐官的重新整理编订,杂入了具有楚地巫祀文化特征的《祝辞》等咒语诗。《诗》教是战国楚地贵族教育的核心内容,楚地《诗》教侧重"以《诗》儆戒""以《诗》明德""以《诗》达情"的功能,在于以"诗义"培养德行,以"诗乐"陶冶情操。楚地《诗》教发轫于西周时期的礼乐之教,成型于春秋时期的六经之教,在战国时期接受儒学影响,转型为德政之教。战国时期列国注重事功的政治导向对《诗》教产生消极影响,清华简反映出战国后期楚地《诗》教地位的下降。
关键词
清华简
芮良夫毖
《诗》教
孔子诗论
Keywords
Tsinghua
Bamboo
Slips
Rui
Liangfu
Bi
education
by
The
book
of
songs
Confucius
Commentaries
on
the
book
of
song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周时期《诗经》文本形成与“诗教”传统源流
4
作者
宋亚飞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41-46,共6页
基金
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2020XKT748)。
文摘
《诗经》结集历程自古便已有论之,其并非孤立而成,而与三代早期“诗教”传统有着关联。此传统在西周时期的继承,既与商周互融的文化关系相关,也与周朝维护自身统治需要相关。但“诗教”的继承同样存在嬗变,具体表现为不同时代环境下诗文本多方面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本质上存在着偏离“诗教”限制的倾向,使宗教性质的礼乐文本逐渐更注重表达需求的满足,因而使整个时代的诗歌不断向文本自由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诗经》
诗教
文本结集
诗用
Keywords
The
book
of
songs
education
al
func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text
collection
application
of
poetry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诗教”传统的当代转化
刘利侠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乐教而非诗教的人生之境艺术观——孔子美学思想再思考
齐爱军
孙占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清华简《诗》类文献看先秦楚地《诗》教特征
禄书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西周时期《诗经》文本形成与“诗教”传统源流
宋亚飞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