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求评价的空间分异特征与生态格局划分——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4
1
作者 寿飞云 李卓飞 +2 位作者 黄璐 黄绍荣 严力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13-2826,共14页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与空间失衡,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产生巨大影响。以长三角城市群区县为研究单元,分别核算其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值,引入梯度分析,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空间特征,并基于...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与空间失衡,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产生巨大影响。以长三角城市群区县为研究单元,分别核算其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值,引入梯度分析,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空间特征,并基于供求分析提出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格局分区方案,且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片区的发展策略,为长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规划、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呈现从北到南逐渐升高趋势;(2)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需求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在长江入海口附近形成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高值区,然后向外围递减;(3)沪宁杭庐发展梯度带上,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大致呈现负相关趋势;(4)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构建,得到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格局四大分区:生态保育区(高供给⁃高需求),生态修复区(低供给⁃高需求),生态重塑区(低供给⁃低需求),生态开发区(高供给⁃低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 生态系统服务需求 梯度分析 Z⁃score 生态格局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农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霜 聂鑫 张安录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51-2260,共10页
为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共中央对生态补偿制度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指导意见,并在重点区域进行了实践。但是,生态系统服务空间供需错位导致参与主体不明确,生态补偿标准不统一阻碍机制的稳定运行,影响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效果。因此,本... 为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共中央对生态补偿制度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指导意见,并在重点区域进行了实践。但是,生态系统服务空间供需错位导致参与主体不明确,生态补偿标准不统一阻碍机制的稳定运行,影响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效果。因此,本文剖析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概念,总结二者的相互关系,分析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定义和传递过程,介绍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主要建模方法,同时归纳农地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补偿标准确定和参与主体识别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不足之处和未来方向,概括生态系统服务建模方法的发展趋势,为农地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和改进提出可行的方向和思路。根据分析和梳理得出主要的研究进展为:①目前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侧重功能和潜力,忽视了生态系统服务传递的中间过程;②生态系统服务的建模方法不断被完善,技术门槛逐渐提高,并更加注重多元化、交叉学科的融合;③农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方案设计亟需结合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流动属性进行改进。因此,合理地改进农地生态补偿方案,可根据农地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空间流量分布测度生态补偿标准,并通过识别生态系统服务效益的接收对象确定参与主体,从而建立农地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 生态系统服务需求 生态系统服务流 生态补偿机制
原文传递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研究评述及框架体系构建 被引量:14
3
作者 易丹 肖善才 +1 位作者 韩逸 欧名豪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942-3952,共11页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联系着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研究有助于加强生态系统管理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联系着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研究有助于加强生态系统管理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内涵、评估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综述。从理论发展的角度看,虽然目前已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研究仍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研究框架体系。鉴于此,本文在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研究范畴进行拓展的基础上,按照"理论-方法-实践"相统一的研究脉络,构建了"定性-定位-定量-定策"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研究框架体系,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应围绕"重点关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空间转移规律、加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定量方法研究、深化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应用管理实践和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应用评价机制"等方面展开,以期促进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 生态系统服务需求 框架体系
原文传递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基础内涵与实践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征远 李胜鹏 +3 位作者 曹银贵 王舒菲 刘施含 张振佳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6-466,共11页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研究关系到人类福祉。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法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研究状况,梳理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相关概念内涵,并对实际供给与潜在供给、实际需求与潜在需求的基本内涵和关系进行辨析;其次...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研究关系到人类福祉。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法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研究状况,梳理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相关概念内涵,并对实际供给与潜在供给、实际需求与潜在需求的基本内涵和关系进行辨析;其次总结对比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国内外实践情况;最后概述了当前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展望其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给 需求 基础内涵 实践应用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及其演变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泓文 巩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6-232,共7页
为探究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及其时空变化,利用2000—2015年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和相关地理数据等,在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基础上,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综合参数,分析了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及其变化。... 为探究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及其时空变化,利用2000—2015年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和相关地理数据等,在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基础上,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综合参数,分析了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研究区各类供给服务数量均有所增加,但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格局总体变化不大;其中供给服务增幅最大(22.05%),调节服务增幅最小(2.41%);供给呈现为北部高值、中部中值、中东部较低值和中部偏北低值格局。(2)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逐年增加,但整体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格局大体保持不变。增幅最大的影响因素是GDP总量(20.93倍),最小的是人口总量(1.17倍);研究期间,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大体保持南部和中东部以低需求和较低需求类型为主、中西部以中需求和较高需求为主、北部以高需求为主的格局。(3)综合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整体状况,形成4种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类型和4种演变方式。综上,2000—2015年陕北黄土高原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均有所增加,但供需格局大体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 生态系统服务需求 供需格局 陕北黄土高原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6
作者 王宇坤 王建杰 +1 位作者 张翠青 王亚慧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20-26,共7页
以云南省为研究区,通过量化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水平,分析二者匹配关系,研究全省县域尺度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分区。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存在空间异质性,二者空间上整体表现为互补关系。滇西北和滇西南林区是高供给区,滇东... 以云南省为研究区,通过量化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水平,分析二者匹配关系,研究全省县域尺度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分区。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存在空间异质性,二者空间上整体表现为互补关系。滇西北和滇西南林区是高供给区,滇东城镇化较为发达地区是低供给区和高需求区。依据供需特征,将云南省分为4个区域,供需协调型(高供给-高需求),应重点提高除水域外其他生态用地供给水平;城乡重构型(低供给-高需求),应重点关注城市绿地空间配置及覆盖;重点修复型(低供给-低需求),在局部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矿山修复等修复工程;生态保育型(高供给-低需求),以生态保育为主要目标,实现森林质量的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 生态系统服务需求 生态保护与修复 分区 云南省
下载PDF
基于氮元素的水库生态系统服务需求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任家慧 位贺杰 +3 位作者 徐子涵 张朋 樊围国 董孝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5-400,共6页
运用对生态系统有着巨大影响的核心元素--氮元素作为载体,探索并定量化评估由于氮元素过量而对水库生态系统服务造成的损失,并将这种损失的消除界定为人类社会对水库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利用价值核算方法得出水库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价值... 运用对生态系统有着巨大影响的核心元素--氮元素作为载体,探索并定量化评估由于氮元素过量而对水库生态系统服务造成的损失,并将这种损失的消除界定为人类社会对水库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利用价值核算方法得出水库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价值,且损失价值越大,需求越高.从2000和2015年的结果对比分析得出,不论是从总量还是面积量上看,大泉沟水库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价值都比蘑菇湖水库的小;而从年际间变化中得出:重点治理的大泉沟水库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价值降低,而污染仍严重的蘑菇湖水库需求的价值增加,并且需求价值增幅大于降幅,治理污染仍存在很多难度.因此加强治理,控制污染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需求 氮元素 大泉沟水库 蘑菇湖水库 价值评估
下载PDF
河流景观生态服务供给与需求/消费的互馈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彭保发 刘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7707-7716,共10页
河流景观系统孕育了人类文明,为人类社会提供类型多样的生态系统服务。其本身是一个自然景观过程和社会经济过程高度耦合的社会-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空间异质性、时间动态和鲜明的组织尺度等级结构。当前,对河流景观系统这种特点所决定... 河流景观系统孕育了人类文明,为人类社会提供类型多样的生态系统服务。其本身是一个自然景观过程和社会经济过程高度耦合的社会-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空间异质性、时间动态和鲜明的组织尺度等级结构。当前,对河流景观系统这种特点所决定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消费互馈的机制研究不够深入,普遍缺乏从过程角度刻画生态服务供给与需求/消费互馈关系及其时空异质性和尺度特征。生态服务供给、需求和消费产生于社会-生态系统,是社会-生态耦合的纽带。阐述了河流景观生态服务供给和需求/消费的时空异质性,阐释了它们时空耦合机制和尺度特征,梳理了当前对生态服务供给、需求/消费互馈机理研究的不足。认为未来需要在社会-生态系统的框架下,从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出发,融合景观生态过程和社会过程来深入认识河流景观系统的生态服务供给与区内人类对生态服务的需求/消费之间的互馈机制。未来应重点关注:(1)河流景观结构和过程决定的生态服务供给和消费的空间分异及驱动机制;(2)河流生态服务传输的自然和人文载体及其耦合格局;(3)将生态服务需求/消费通过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对生态服务供给的反馈融入生态服务评估的方法框架,研发基于生态服务供给和需求/消费的社会-生态互馈过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供给 生态服务需求和消费 生态服务流 河流景观 社会-生态系统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雄安新区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被引量:50
9
作者 荣月静 严岩 +4 位作者 王辰星 章文 朱婕缘 卢慧婷 郑天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197-7206,共10页
城市生态网络构建是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有效发挥作用的保障,构建完善的生态网络对于城市生态格局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雄安新区总体规划,通过雄安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需求两个层面识别生态源地。基于源地⁃缓冲区⁃廊道⁃节点框架,... 城市生态网络构建是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有效发挥作用的保障,构建完善的生态网络对于城市生态格局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雄安新区总体规划,通过雄安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需求两个层面识别生态源地。基于源地⁃缓冲区⁃廊道⁃节点框架,构建新区生态网络。其中,基于生态源地与城镇用地驱动因子,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方法得到累积阻力差,构建新区三生空间布局。根据成本距离分析和路径分析,结合雄安新区规划绿带分布,生成生态廊道,并在廊道与廊道交汇点、重要生态功能与脆弱的关键点以及道路轨道交汇点识别生态节点。得出:(1)新区生态源地主要位于白洋淀、公园绿地与其他绿地,分为水域生态源和林地生态源两类生态源地,面积总共728 km2。城镇源地主要位于新区东部容城县与雄县城区以及一些零星的农村居民点区域,面积为166 km2。(2)在新区三生空间布局下,加强生态廊道的构建,提升生态源地之间、生态源地与城镇源地之间的连通性,新区生态廊道主要依赖河流廊道和林地廊道两种类型。(3)在新区未来生态网络的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河流廊道交汇点、河流廊道与城区的交汇处、交通道路与生态用地交汇处等的生态节点的建设及其生态功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生态网络 雄安新区
下载PDF
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供求关系的生态安全格局动态分析——以闽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41
10
作者 黄智洵 王飞飞 曹文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327-4340,共14页
实现分区管理是缓解城市群生态安全空间差异的有利途径。基于供求理论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供求关系动态模型框架,并利用供给与需求的象限区划表征闽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在不同的尺度变换上,运用价值单量修正模型、INVEST生境质量模... 实现分区管理是缓解城市群生态安全空间差异的有利途径。基于供求理论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供求关系动态模型框架,并利用供给与需求的象限区划表征闽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在不同的尺度变换上,运用价值单量修正模型、INVEST生境质量模型、景观指数模型、生态韧性模型、熵权法等方法综合测度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供求水平,实现生态安全格局的分区化;引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解析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现状和成因;数据分析借助Arc GIS可视化表示。研究发现:(1)闽三角城市群存在50%区域属于生态安全高供给失衡区,其中70%属漳州市境内;32.14%属于高需求失衡区,集中于市辖区与沿海地区;17.86%属于双维度失衡区;未存在单元位于双维度共赢区上。(2)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颇佳而需求滞后,城市群东南沿海区域与周边区域格局差异明显,供给(需求)呈现由沿海向内陆梯次增(减)的空间分异规律。(3)城市群尚处于生态安全库兹涅茨曲线的"两难阶段",同时导致了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空间异质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供求关系 分区管理 INVEST模型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闽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供需视角的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安全格局识别与优化 被引量:20
11
作者 赵诚诚 潘竟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6973-6984,共12页
利用多源空间数据,计算生态系统服务的高值区,识别生态源地,在计算土地利用程度、地均GDP和人口密度确定生态系统高需求区的基础上,通过夜间灯光数据修正生态阻力面系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源地与高需求区之间的生态廊道,以此构... 利用多源空间数据,计算生态系统服务的高值区,识别生态源地,在计算土地利用程度、地均GDP和人口密度确定生态系统高需求区的基础上,通过夜间灯光数据修正生态阻力面系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源地与高需求区之间的生态廊道,以此构建并优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源地总面积4.59×10^(4)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2.1%,集中分布于甘南和陇东中部地区。(2)生态系统服务高需求区总面积2.18×10^(4)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5.2%,主要集中于陇中及陇东的城市建成区,生态系统服务供应和需求空间匹配度差。(3)生态廊道总长度2908.3 km,整体格局上形成了东西向与南北向两大主要廊道轴线。生态廊道的识别中重点考虑了生态需求空间,提出了基于“两带—三区”的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供应与需求 源地识别 生态廊道 黄河流域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正忠 徐昔保 +1 位作者 李景宜 梁彩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27-838,共12页
生态系统服务流是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有效方式,在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从自然生态系统流向人类社会的动态过程中具有明晰服务质量、方向和分布特征的重要作用。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内涵、理论框架、模型和应用视角出发,利用CiteSp... 生态系统服务流是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有效方式,在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从自然生态系统流向人类社会的动态过程中具有明晰服务质量、方向和分布特征的重要作用。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内涵、理论框架、模型和应用视角出发,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筛选的183篇SCI论文和33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总结相关模型与方法的适用性及案例应用,探讨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研究重点。目前,在服务流概念探讨、模型方法应用、服务流量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评估、生态补偿修复和安全格局优化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通用框架探索、评估模型与指标体系选择、多尺度研究等方面存在较大不足。未来需加强生态系统服务流在生态保护实践与政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立足通用研究框架构建、模型开发与关键参数率定、重点区域和多时空尺度研究以及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生态补偿与生态修复等方面,为区域生态保护与管控政策制定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流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生态模型 生态安全格局 CITESPACE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福州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分区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倩 吴雅华 +3 位作者 李佳芯 刘燕 刘兴诏 黄柳菁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8-247,共10页
以福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在镇街尺度上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协调、匹配和聚集空间关系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分区方案和管理策略,以期为福州市城市规划工作开展提供针对性指导。研究表明:1)福州市主城区各镇街绿地生态... 以福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在镇街尺度上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协调、匹配和聚集空间关系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分区方案和管理策略,以期为福州市城市规划工作开展提供针对性指导。研究表明:1)福州市主城区各镇街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明显差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呈现出由边界向城中心递减的趋势,而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则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势。2)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未有镇街落于好本底-高需求型,60.78%镇街落于差本底-高需求型,15.69%镇街落于差本底-低需求型,23.53%镇街落于好本底-低需求型。3)各镇街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自相关关系呈负相关且以低-高或高-低聚集为主,其供需协调度平均值为0.27(基本平衡)。4)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划分为城市生态斑块修复型、绿地生态节点重构型和生态源地网络连通型3大类型6个分区。总体上提出保护现有生态资源、加强城市绿地基础设施建设、重构节点生态空间、发展生态经济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绿地生态网络 分区管控 INVEST模型 福州市
下载PDF
基于旗舰物种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及流研究——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陶思宇 周忠学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43-1652,共10页
旗舰物种的象征意义体现了环境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增强地区文化认同。探讨旗舰物种文化服务的供需空间关系对特殊生态系统保护、文化景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熊猫为对象,选取大熊猫的网络关注度和企业使用量(... 旗舰物种的象征意义体现了环境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增强地区文化认同。探讨旗舰物种文化服务的供需空间关系对特殊生态系统保护、文化景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熊猫为对象,选取大熊猫的网络关注度和企业使用量(命名或作为标识)作为测度其文化服务潜在需求和已实现需求的代用指标,识别并分析了大熊猫文化服务的供给区和需求区及其分布特征;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探究了文化服务流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大熊猫文化服务供给区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分布集中仅占全国面积的0.3%,四川为主要供给区,受种群数量和交通可达性限制,供给区的供给能力较低;大熊猫文化服务需求区及服务流路径均具空间异质性,分布在四川以东地区,潜在服务流路径比已实现服务流路径多,公众对大熊猫的网络关注多于使用标识;大熊猫文化服务供需在空间分布上极不匹配,主要受人口分布与迁移、经济发展和政策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舰物种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文化服务流 大熊猫国家公园
原文传递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中国野生亚洲象时空迁移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牙茜葭 任惠泽 +1 位作者 董孝斌 周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6-1436,共11页
2021年4月,我国15头野生亚洲象(Elephas maximus)从西双版纳一路北迁至昆明市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分析我国野生亚洲象分布区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如何影响野生亚洲象分布,对保护亚洲象与提高当地人类福祉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1年4月,我国15头野生亚洲象(Elephas maximus)从西双版纳一路北迁至昆明市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分析我国野生亚洲象分布区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如何影响野生亚洲象分布,对保护亚洲象与提高当地人类福祉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和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模型计算中国野生亚洲象分布区1990、2005、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价值与需求指数,通过空间标准化匹配出四种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模式,探究我国野生亚洲象偏好分布的供需模式。结果表明,林地、草地和耕地是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1990—2015年,林地、草地和耕地的面积变化率分别为1.09%、-4.82%、-4.86%。1990、2005、2015年生态系统供给总价值分别为6108.55亿元、7434.41亿元、13973.37亿元;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整体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在研究的25年内,亚洲象分布于高供给-高需求与高供给-低需求区域,且有向高供给-高需求区域迁徙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亚洲象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下载PDF
供需视角下的长江重庆段江心岛生态管理策略研究
16
作者 毛华松 万雯洋 +3 位作者 李萍 罗评 杨永川 蔡建军 《园林》 2024年第5期30-39,共10页
长江重庆段江心岛是流域生态系统中的高生态区位节点,而当前静态保护模式忽略了多元主体对于岛屿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共融发展的新需求,造成江心岛人地矛盾突出,因此协同好岛屿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关系,对促进长江重庆段江心岛生态系... 长江重庆段江心岛是流域生态系统中的高生态区位节点,而当前静态保护模式忽略了多元主体对于岛屿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共融发展的新需求,造成江心岛人地矛盾突出,因此协同好岛屿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关系,对促进长江重庆段江心岛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流域国土空间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结合长江重庆段14个江心岛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情况的田野调查,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交互关系进行解读,搭建江心岛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空间耦合关联框架,指明统筹好自然空间和多元利益主体的综合治理是促进江心岛“社会—生态”协同发展的关键。在此基础上,从支持与调节服务退化、供给和文化服务价值发挥不足、供需协调综合效能提升不足等三个层面识别出当前造成江心岛生态服务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最后整理归纳出岛屿生态管控、系统要素配置和多元主体共治三大策略,以期为更多同类型江心岛的生态管理提供系统性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重庆段江心岛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多元利益主体 供需协同 生态管理
下载PDF
考量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流域城市生态空间优化研究——以青弋江流域泾县段为例
17
作者 马淇蔚 夏兆煊 +1 位作者 徐丽华 程明骏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110,共7页
快速城市化阶段,流域城市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失衡加剧,厘清及优化流域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关系对于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下游最大支流——青弋江所贯穿的安徽省泾县为例,运... 快速城市化阶段,流域城市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失衡加剧,厘清及优化流域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关系对于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下游最大支流——青弋江所贯穿的安徽省泾县为例,运用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定量评估方法,测算固碳释氧、水文调蓄、土壤保持、生境支持、粮食生产、休闲游憩6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水平;通过四象限法,判定供需关系并辨明平衡、赤字、盈余3类区域;以供需平衡为目标,基于“保护平衡区与赤字区,开发盈余区”的策略设定用地情景,利用CA-Markov模型获取供需约束的生态空间布局。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分布以高质量生态要素为基底,呈南高北低态势,需求分布与人类活动集中区较吻合,在县域中部和南部突出;2)研究区供需关系整体匹配,平衡区占比最大,盈余区其次,赤字区最小;3)供需约束情景在非生态空间向生态空间转入上表现较好,能增加林地、水域、草地3类重要生态资源的存量,且在形态上可维护大型生态斑块的完整性并引导城镇空间走向紧凑;4)依据供需关系设定的生态保护空间与生态保护红线在平衡区较一致,但在盈余区与赤字区,后者出现“开天窗”式的管控缺口,使青弋江破碎,而前者未有该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流域城市 生态空间 情景模拟 青弋江
下载PDF
面向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开都-孔雀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闫豫疆 李建贵 +1 位作者 李均力 蒋腾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9-839,共11页
构建干旱区生态安全格局有利于促进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干旱区开都-孔雀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InVEST模型、RWEQ模型和Getis-Ord Gi*模型分析生态供给源地,以土地利用程度、地均GDP、人口密度和夜间灯光指数分... 构建干旱区生态安全格局有利于促进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干旱区开都-孔雀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InVEST模型、RWEQ模型和Getis-Ord Gi*模型分析生态供给源地,以土地利用程度、地均GDP、人口密度和夜间灯光指数分析生态需求源地,并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确定供给源地与需求源地之间的生态廊道,从而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开都-孔雀河流域生态供给源地14个,占研究区面积的21.46%,重点生态需求源地共9个斑块,占流域总面积4.63%;生态廊道126条,重要廊道17条,总长度654.68km;生态节点65个,重点生态节点24个。(2)开都-孔雀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空间错位明显,高供给区域与高需求区域呈现出以城镇边界为分界线的明显特征。(3)结合研究区自然地理特征和景观生态系统服务流动性,运用阻力面模型,构建“两核心、两片区、三横四纵多节点”的开都-孔雀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可为保障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 生态廊道 生态安全网络 开都-孔雀河流域
下载PDF
供需视角下长海县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研究
19
作者 王辉 赵娜 《旅游论坛》 2023年第3期58-68,共11页
随着海岛人类福祉范围的扩大,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日益突出。文章以长海县为例,分析了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给、需求及服务流特征,揭示流动路径影响因素及机制。结果表明:海岛供给能力整体偏低,格仙岛和獐子岛供给能力分别为最... 随着海岛人类福祉范围的扩大,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日益突出。文章以长海县为例,分析了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给、需求及服务流特征,揭示流动路径影响因素及机制。结果表明:海岛供给能力整体偏低,格仙岛和獐子岛供给能力分别为最高和最低;黑龙江等区域属于潜在高需求区,海南等区域属于潜在低需求区,其他区域为中等潜在需求区;大连等区域服务流等级为高级,浙江等区域服务流等级为低级,其他区域服务流等级为中级;海岛环境、游客需求、供需互补政策是服务流的共同驱动力。研究结果可为推动海岛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游憩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生态系统服务流 长海县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视角下差异化推进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梦洋 王宝良 +1 位作者 管梦鸾 张强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1年第5期61-68,共8页
青藏高原作为全球独特的地域单元,高原内部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明显。确立合理的评价单元以开展生态文明差异化研究,是新时期科学开展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将青藏高原视为整体,基于其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 青藏高原作为全球独特的地域单元,高原内部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明显。确立合理的评价单元以开展生态文明差异化研究,是新时期科学开展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将青藏高原视为整体,基于其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从自然—人类—社会交叉视角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等多角度进行探讨,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分类评价框架,通过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框架内的指标进行分析,旨在实现青藏高原差异性评估,体现区域分异特征,期望构建要素覆盖全面的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分类评价标准,为差异化开展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差异性 生态文明高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