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达地区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研究 被引量:177
1
作者 曹文莉 张小林 +1 位作者 潘义勇 张春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6,共6页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省份的典型代表,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时期的城镇化是一个融合人口、土地与经济的复杂系统,不能从单方面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归纳总结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选择人口城镇化、土地城...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省份的典型代表,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时期的城镇化是一个融合人口、土地与经济的复杂系统,不能从单方面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归纳总结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选择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衡量江苏省的城镇化水平的变化过程,研究不同时空城市在人口、土地和产业三方面协调发展的状态。结果显示,1998-2009年12年间江苏省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发展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在不同阶段处于主导地位的城镇化驱动力量不同,协调发展度也处于上升状态,从衰退发展阶段(1998-2003)逐渐发展到过渡阶段(2004-2005),最后到达协调发展阶段(2006-2009);在空间分布上,以2009年为例,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省的城镇化水平和协调发展度总体水平较高,但是也存在区域分异明显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经济城镇化 协调发展度 江苏省
下载PDF
经济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传导机制 被引量:160
2
作者 任晓松 刘宇佳 赵国浩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106,共12页
中国城市群的兴起催生经济集聚,化石能源消耗增多引发碳排放形势愈加严峻,探索经济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传导机制至关重要。本文以2004-2016年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的61个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索经济... 中国城市群的兴起催生经济集聚,化石能源消耗增多引发碳排放形势愈加严峻,探索经济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传导机制至关重要。本文以2004-2016年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的61个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索经济集聚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及影响机制,创新性地使用抗日战争时期各城市是否有铁路通过、2003年各城市是否有机场、各城市历年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分别检验环境规制和城镇化水平对经济集聚影响碳排放强度的传导机制,并分析经济密度异质性下经济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不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①经济集聚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呈显著的负向关系,现阶段城市经济集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②相对于低经济密度城市,高经济密度城市经济集聚的降碳效果更为明显;③经济集聚不仅直接对碳排放强度产生影响,还通过环境规制与城镇化水平两条路径间接对碳排放强度产生作用,中介效应显著;④低经济密度城市经济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城镇化水平来传导,而高经济密度城市经济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间接影响可以靠环境规制和城镇化水平两条路径来实现。据此本文认为,政府应推动城市群经济以促进区域融合发展,实现企业联动合作以提高经济集聚水平。针对经济密度不同的城市治理手段应有所侧重,高经济密度城市应以增强环境规制力度为主要碳减排手段,而低经济密度城市则应通过提高经济集聚水平,改善城市建设水平并最终达到碳减排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集聚 碳排放强度 中介效应 环境规制 城镇化
下载PDF
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118
3
作者 晏维龙 韩耀 杨益民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5-83,共9页
城市与商品流通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城市的产生源自商品交换 ,交易效率提高导致了城市形成 ,由密度经济所引起的交易效率是城市规模合理化的标准。城市的发展促使了简单商品流通向发达商品流通的发展 ,而城市化水平的差异是造成流通... 城市与商品流通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城市的产生源自商品交换 ,交易效率提高导致了城市形成 ,由密度经济所引起的交易效率是城市规模合理化的标准。城市的发展促使了简单商品流通向发达商品流通的发展 ,而城市化水平的差异是造成流通水平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实行“流通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商品流通 中国 密度经济 产业聚集 比较优势 产业结构
原文传递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 被引量:112
4
作者 李国祥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38,共7页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目标,迫切需要理清乡村产业兴旺与国民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等之间的关系。乡村产业兴旺,并不意味着乡村产业要为当地经济增长作多大贡献,但应进一步提高...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目标,迫切需要理清乡村产业兴旺与国民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等之间的关系。乡村产业兴旺,并不意味着乡村产业要为当地经济增长作多大贡献,但应进一步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增强当地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创造更多机会和条件,各地为此要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合理的乡村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同时,作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产业兴旺应与新型城镇化相互促进,协同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作用,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乡村产业兴旺要靠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供动力和支撑,靠惠农强农政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产业兴旺 国民经济 城镇化 农村改革
下载PDF
21世纪初期我国城市化发展态势与对策的探讨 被引量:38
5
作者 李迅 许顺才 +1 位作者 朱文华 张勤 《城市规划汇刊》 CSSCI CSCD 2000年第4期55-62,54,共9页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 ,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本文分析了经济转轨时期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变化规律 ,对未来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城市化的发展态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调控和...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 ,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本文分析了经济转轨时期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变化规律 ,对未来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城市化的发展态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调控和保障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政策构想和具体措施建议 ,为政府宏观调控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 2 0 15年规划、建设事业“十五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城市化 对策 中国
原文传递
2001年以来环洞庭湖区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3
6
作者 王亚力 彭保发 +1 位作者 熊建新 王青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75,共9页
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人口城镇化的指标,以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经济城镇化的指标,以历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围绕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关系,利用EXCEL、SPSS、MAPGIS等软件,对2001年以来环洞庭湖区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 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人口城镇化的指标,以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经济城镇化的指标,以历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围绕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关系,利用EXCEL、SPSS、MAPGIS等软件,对2001年以来环洞庭湖区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进程进行了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的定量分析。从时间序列的对比来看,2001年以来,环洞庭湖区城镇化进程加快,但经济城镇化对人口城镇化的带动效率明显低于湖北、湖南和全国平均水平,使得人口城镇化滞后的程度在2007年后明显加剧;从空间序列的分析来看,湖区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水平呈现出核心区低,边缘区高,外围区低的同心带状结构,但人口城镇化最快的是边缘区域,而经济城镇化进程已由边缘区域向核心区域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经济城镇化 时间序列 空间序列 环洞庭湖区
下载PDF
集聚经济与企业区位选择——基于中国地级区域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6
7
作者 刘修岩 张学良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3-92,共10页
文章使用2004-2007年间中国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据,对集聚经济因素在企业区位选择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为了分析和比较集聚经济的不同类型对企业区位选择影响的相对作用方向和程度,文章构建了地区产业专业化、地区... 文章使用2004-2007年间中国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据,对集聚经济因素在企业区位选择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为了分析和比较集聚经济的不同类型对企业区位选择影响的相对作用方向和程度,文章构建了地区产业专业化、地区产业多样性和地区市场潜能等指标。同时,文章采用了泊松面板数据模型估计方法,有效解决了被解释变量取值为0的个数较多这一计数数据特征所带来的实证困难。研究发现,地区的产业专业化、产业多样性和市场潜能等变量都对该地区期望进入的企业数量有着显著为正的影响,从而证实了企业区位选择中集聚经济效应的显著存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经济 地方化经济 城市化经济 市场潜能 企业区位选择
原文传递
集聚经济、要素禀赋与产业的空间分布: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被引量:53
8
作者 刘修岩 何玉梅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10-19,共10页
本文使用1999~2008年中国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据,对集聚经济、要素禀赋等因素在产业动态分布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研究中,为了分析和比较集聚经济的不同类型对产业动态集聚影响的作用方向和程度,本文构建了地区... 本文使用1999~2008年中国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据,对集聚经济、要素禀赋等因素在产业动态分布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研究中,为了分析和比较集聚经济的不同类型对产业动态集聚影响的作用方向和程度,本文构建了地区产业专业化、地区产业多样性和地区市场潜能等指标。研究发现,地区产业专业化水平和市场潜能等集聚经济因素对产业的动态集聚有着显著为正的影响,而地区行业多样化水平和地区制造业相对工资增长率的系数则为负的不显著;同时,地区的要素禀赋对中国产业的动态集聚也有重要影响,从而证实新经济地理学和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产业的空间分布都有着重要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经济 地方化经济 城市化经济 市场潜能
下载PDF
主动城镇化与被动城镇化 被引量:51
9
作者 李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共8页
当前,我国城镇化最突出的任务就是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应重视人的需求在城镇化中的重大作用,必须区分主动城镇化与被动城镇化。主动城镇化有多种途径、多种模式,而被动城镇化往往与人为造城、土地城镇化、土地财政、追求短期政绩... 当前,我国城镇化最突出的任务就是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应重视人的需求在城镇化中的重大作用,必须区分主动城镇化与被动城镇化。主动城镇化有多种途径、多种模式,而被动城镇化往往与人为造城、土地城镇化、土地财政、追求短期政绩、伤害群众利益、引发社会矛盾等密切相关。应从多方面入手,切切实实解决城镇化中就业、住房、农村土地宅基地等一系列难题,才能变被动城镇化为主动城镇化。在多种模式的城镇化建设中,应更加重视县域经济,重视就地城镇化、就近城镇化建设,这样才更容易实现主动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城镇化 被动城镇化 县域经济 就近城镇化 就地城镇化
下载PDF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财税体制演进:事实、逻辑和政策选择 被引量:52
10
作者 付敏杰 张平 袁富华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9-45,共17页
立足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演进过程中的财税体制变迁,本文分析工业税制对于工业化、土地财政对于城市化的激励作用,揭示工业化和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下工业化税收和公共服务支出的不匹配特征。通过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土地经营导致的工业税收替... 立足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演进过程中的财税体制变迁,本文分析工业税制对于工业化、土地财政对于城市化的激励作用,揭示工业化和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下工业化税收和公共服务支出的不匹配特征。通过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土地经营导致的工业税收替代效应,发现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都显著抑制工业税收增长。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本文归纳了财政体制转变的三个逻辑:福利支出增长导致的城市化成本刚性上升;工业税基逐步削弱的确定性与服务业税收增长的不确定性;土地财政造成的财政幻觉。基于典型事实和理论分析,本文对城市化新阶段的财税体制转型方向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税制 财税制度 工业化 城市化 租税替代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要点 被引量:49
11
作者 王常军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6-124,共9页
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在“十四五”时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新型城镇化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和应用场景支撑,创造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大规模、系统性的应用机遇;数字经济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了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创造了有别于... 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在“十四五”时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新型城镇化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和应用场景支撑,创造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大规模、系统性的应用机遇;数字经济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了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创造了有别于传统城镇化的突破路径。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在发展目标和内在要求上有着高度的契合性、统一性和一致性。本文梳理分析现有研究文献,总结提炼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探索性提出二者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深入分析二者融合的现实表现,并结合我国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二者融合的实现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型城镇化 内在机理
下载PDF
数字经济、城镇化和农民增收——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43
12
作者 孙文婷 刘志彪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4,共14页
数字经济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系统梳理了数字经济、城镇化和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基于2013-2018年10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测度了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影响农民... 数字经济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系统梳理了数字经济、城镇化和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基于2013-2018年10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测度了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影响农民增收的基本传导机制和异质性传导机制,并以城镇化水平作为门槛变量考察了数字经济与农民增收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不仅直接显著促进农民增收,还可以通过提高城镇化水平间接促进农民增收;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存在显著城镇化门槛效应;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性,应该实施动态化、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镇化 农民增收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大城市的“脚”还是乡村的“脑”?——中西部县域经济与县域城镇化的逻辑 被引量:43
13
作者 贺雪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62,F0002,共9页
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实施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两种差异极大的县域经济模式:一是以全国百强县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带内县域经济,此类县域经济本质上是城市经济... 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实施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两种差异极大的县域经济模式:一是以全国百强县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带内县域经济,此类县域经济本质上是城市经济的内在组成部分,性质上属于大城市的“脚”;二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因为缺少容纳现代制造业的能力,此类县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户家庭的农业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本质上是过去农村经济的延伸,县城性质上只是乡村的“脑”。其中,沿海经济带内的县域经济本质上属于城市经济的内在组成部分,服从城市经济发展规律;而中西部地区绝大多数县域经济则仍然只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延伸,服从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在城市化背景下,中国不同区域县域经济存在本质不同的逻辑,因此不同地区县域治理也应有完全不同的治理目标和体制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城镇化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制造业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38
14
作者 孙光林 李婷 莫媛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103,共12页
基于我国30个省市区(西藏除外)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方法,考察了数字经济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改善... 基于我国30个省市区(西藏除外)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方法,考察了数字经济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改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字经济对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中介效应表明,城镇化和劳动生产率在数字经济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正向中介效应,即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升城镇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来改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效应表明,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均大于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城镇化 劳动生产率
下载PDF
区域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及驱动机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39
15
作者 王坤 黄震方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7,116,共8页
通过构建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探讨区域城市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与城镇化发展总体上处于中度耦合阶段,... 通过构建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探讨区域城市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与城镇化发展总体上处于中度耦合阶段,上海、杭州、南京等区域中心城市及其邻近地区的耦合度和协调度都相对较高,苏北和苏中地区城市相对较低.综合耦合度和协调度,将区域划分为旅游经济与城镇化和谐区、磨合区、拮抗区和低耦合区4种类型.培育政策保障与政策调控机制、结构转型与旅游产业运行机制、旅游服务提升与市场推广机制、社会保障与社会公平机制等多元驱动机制是提高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城镇化 耦合协调发展 长三角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 被引量:37
16
作者 唐红涛 谢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0-81,共12页
基于CFPS2014、2016、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耦合协同模型度量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效应,系统考察数字经济与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显著推动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从影响机制看,宏观层面表现为提升农村... 基于CFPS2014、2016、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耦合协同模型度量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效应,系统考察数字经济与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显著推动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从影响机制看,宏观层面表现为提升农村流通效率与优化产业结构,微观层面表现为提高农民就业概率。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双提升效应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东中部地区表现为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则与之相反。同时,数字经济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影响有所不同,其促进作用从低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依次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流通效率 产业结构 城镇化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产业集聚、市场结构与生产率——基于中国省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陈良文 杨开忠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5-330,共6页
利用1987-2003年中国制造业8个产业分省份面板数据对集聚经济效应的存在与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制造业8个产业中,大部分产业存在地方化经济效应和城市化经济效应,即产业自身规模以及其他产业规模对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具有正... 利用1987-2003年中国制造业8个产业分省份面板数据对集聚经济效应的存在与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制造业8个产业中,大部分产业存在地方化经济效应和城市化经济效应,即产业自身规模以及其他产业规模对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从而验证了集聚经济效应的存在性。研究同样对市场结构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没有支持”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更能促进创新”这一理论预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的内部规模经济效应要强于市场竞争对创新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经济 地方化经济 城市化经济 市场结构 内部规模经济
下载PDF
沿海省域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及时空演化——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35
18
作者 杜霞 方创琳 马海涛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6,共12页
构建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2000—2017年旅游经济和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对沿海省域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发展提出发展策略。研究表明:旅游经济和城镇化耦合关系正... 构建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2000—2017年旅游经济和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对沿海省域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发展提出发展策略。研究表明:旅游经济和城镇化耦合关系正走向良性协调,但是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中心城市的耦合协调性明显优于其他城市,相对发展水平从旅游滞后型向同步型转化。沿海省份旅游经济发展仍有巨大的空间,深度挖掘滨海旅游资源刻不容缓。未来应推进沿海省份高品质全域旅游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建立旅游和城镇化耦合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城镇化 耦合协调 时空演化 沿海省域
下载PDF
以地谋发展:土地出让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2
19
作者 杜雪君 黄忠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0-47,共8页
研究目的:基于1998—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土地出让对经济增长的多重影响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土地出让规模、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出让竞争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土地出让竞争和土... 研究目的:基于1998—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土地出让对经济增长的多重影响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土地出让规模、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出让竞争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土地出让竞争和土地出让收入的影响较大,表明土地出让制度功能的影响大于土地要素投入的影响;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土地出让影响经济增长的两种机制,土地出让能通过正向影响城市化和工业化而促进经济增长。研究结论:深化土地出让制度改革,促进土地市场化出让和规范土地出让,理顺土地出让与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出让 经济增长 工业化 城市化 面板数据
下载PDF
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29
20
作者 吴正红 燕新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61,共8页
在经济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着困境。耕地保护中有五大关系需要加以深刻辨析和领会,即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粮食安全、农村稳定、生态安全、政府政绩的关系。我国耕地保护的根本出路在于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创新,要... 在经济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着困境。耕地保护中有五大关系需要加以深刻辨析和领会,即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粮食安全、农村稳定、生态安全、政府政绩的关系。我国耕地保护的根本出路在于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创新,要把握好"五个平衡",即耕地保护的战略与战术、数量与质量、时间、空间、中央与地方的平衡。有关耕地保护十个方面的政策建议被提出思考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城市化 耕地保护 困境 政策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