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质量区域空间格局构建下中国经济区划调整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国平 朱婷 孙瑀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9,共10页
经济区划调整对于塑造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1949年以来中国经济区域划分方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经济区的划分逻辑与影响。以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以及知识要素为主导... 经济区划调整对于塑造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1949年以来中国经济区域划分方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经济区的划分逻辑与影响。以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以及知识要素为主导所形成的新空间集聚等第二性地理因素逐渐替代资源禀赋等第一性地理因素,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前,中国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着“三北”经济增长乏力、区域差异扩大及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由东西分化转变为南北分化等挑战。随着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从外向型经济为主转变为内向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协调发展,经济空间格局也需进行相应调整。本文提出划分五大经济区域的新方案,将原来的四大经济区调整为东南、西南、东北、华北、西北五大经济区,从而强化经济区内部联系,更好地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顺应构建高质量区域空间格局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区划 区域空间格局 四分法 五分法 高质量发展 中国
下载PDF
基于区域经济差异视角的重庆市经济区划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郭源园 李莉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6-84,共9页
本文在传统区域经济差异指标泰尔指数的基础上提出经济区划度的概念,对重庆市自直辖以来出台的不同经济区划方案进行评价;并运用GIS热点分析方法,探讨经济区划调整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1)历次政府区划方案中,"五大功能区"... 本文在传统区域经济差异指标泰尔指数的基础上提出经济区划度的概念,对重庆市自直辖以来出台的不同经济区划方案进行评价;并运用GIS热点分析方法,探讨经济区划调整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1)历次政府区划方案中,"五大功能区"经济区划度远高于其余三种方案,但近年来经济区划度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并不稳定;(2)基于GIS热点分析得到三种初始区划方案中,方案I("四圈+两翼")的经济区划效果表现最佳,并显著优于"五大功能区"经济区划,且其效果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3)综合考虑政府规划决策、地形地貌、历史发展基础以及交通条件等方面因素,微调后的方案I的区划效果良好且更符合实际区划要求。研究对重庆及西部内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尔指数 区域经济差异 经济区划 重庆市 热点分析
原文传递
我国归类划分东中西部经济区已不适应发展要求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柏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40-47,共8页
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原则批准并通过公布的"七五计划",第一次采纳了东中西部概念,把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这种划分大体上描述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分层版图,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但... 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原则批准并通过公布的"七五计划",第一次采纳了东中西部概念,把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这种划分大体上描述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分层版图,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但经过此后20多年的发展,已经暴露出与今天的发展不相适宜的局限性。这种分类,切割了流域经济的横向联系,环境资源利益补偿缺位,不符中国自然地理,不利于区域经济整合,中心城市带动西部的责任不清,造成东西部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东部城市与西部乡村绝对差距在区域经济不均衡背景下进一步背离。而要改变贫富差别的"马太效应",就应对区域经济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区划 东中西部发展不均衡 区域经济整合 中国自然地理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完善与创新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满银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28,共6页
新时代新发展条件下中国区域经济重大发展战略与协调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重大现实需求,迫切需要完善和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在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内涵的基础上,重点是完善和构建... 新时代新发展条件下中国区域经济重大发展战略与协调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重大现实需求,迫切需要完善和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在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内涵的基础上,重点是完善和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理论、区域经济决策和区域经济评估的三位一体的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应用体系。新技术条件下迫切需要创新区域经济学理论,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区划理论,迫切需要建立区域经济决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决策 经济区划 政策评估
下载PDF
基于开发需求的安徽沿江地区生态经济分区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宗尧 杨桂山 董雅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7,共6页
从压力、状态和人类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经济分区指标体系,结合经济开发需求的评价结果,以县(市、城区)为基本评价单元,利用主成分分析与系统聚类的方法,根据自上而下的专家定性评估,遵循空间邻近性原则,将安徽沿江地区划分为7个生... 从压力、状态和人类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经济分区指标体系,结合经济开发需求的评价结果,以县(市、城区)为基本评价单元,利用主成分分析与系统聚类的方法,根据自上而下的专家定性评估,遵循空间邻近性原则,将安徽沿江地区划分为7个生态经济类型,即:合肥污染防治与城镇生态优化区、巢滁湖泊湿地保护与平原生态农业区、马芜铜宣工业污染防治与城镇生态优化区、宣南生态农业与水土保持区、安庆平原农业与湿地生态保护区、池州森林保育与生态农业区以及皖西水源保护与森林保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分区 经济开发需求 层次聚类法 主成分分析 安徽沿江地区
下载PDF
基于等级医院数量的我国地区医疗资源分布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罗春花 《价值工程》 2018年第26期8-9,共2页
针对我国目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和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利用网络爬虫软件搜集了全国30个地区的等级医院数据,从省级和经济区划单元两个层面对医疗服务能力的空间资源配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万人等级医院拥有指数北京最高,浙江、上海、吉... 针对我国目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和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利用网络爬虫软件搜集了全国30个地区的等级医院数据,从省级和经济区划单元两个层面对医疗服务能力的空间资源配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万人等级医院拥有指数北京最高,浙江、上海、吉林等省份次之,其他分布相对均衡;等级医院数量一线城市或省份最高,且三个等级的医院均衡,二线城市或省份易出现仿锤体式分布,其他经济发展较弱的城市,在等级分布上易出现断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医院 医疗资源 省级层面 经济区划单元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泥石流流域生态经济分区及关键调控措施——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龙洞沟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周麟 谢洪 +3 位作者 王道杰 王士革 陈晓清 游勇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687-692,共6页
从生态学的角度,把泥石流等山地灾害作为生态(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中一个特殊的组分———"灾害环境"来看待,由此对泥石流灾害防治的认识和措施体系也不是片面的、机械的"就灾论灾,就灾治灾",而是认为:只... 从生态学的角度,把泥石流等山地灾害作为生态(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中一个特殊的组分———"灾害环境"来看待,由此对泥石流灾害防治的认识和措施体系也不是片面的、机械的"就灾论灾,就灾治灾",而是认为:只有通过恢复和重建泥石流流域生态(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方能实现泥石流灾害防治的长期目标,这较以往对泥石流的认识,赋予了更多的生态学内涵。将生态、经济功能分区方法用于泥石流流域的研究和治理中,并对划分的各生态、经济区提出了关键的生态调控措施和产业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洞沟 泥石流 生态经济分区 政策调控 产业化配置
下载PDF
临汾市生态经济区划及建设方案探析
8
作者 师丽霞 阎永康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9期74-77,共4页
以山西省临汾市为研究对象,结合生态经济区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根据临汾市不同区域的生态特征和经济发展现状,将临汾市划分为4个基本的生态经济开发区,并提出了有利于各个开发区发展的建设方案,这对临汾市的整体生态经济区划和发展具有... 以山西省临汾市为研究对象,结合生态经济区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根据临汾市不同区域的生态特征和经济发展现状,将临汾市划分为4个基本的生态经济开发区,并提出了有利于各个开发区发展的建设方案,这对临汾市的整体生态经济区划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汾市 生态经济区划 建设方案
下载PDF
中国主要经济区城市工业用地效率的时空差异和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63
9
作者 谢花林 王伟 +1 位作者 姚冠荣 刘志飞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27-1338,共12页
基于SBM模型分析了2002-2012年中国6个主要经济区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差异,然后用Malmquist指数揭示工业用地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的动态变化,并对其做收敛性分析。结果发现: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区城市工... 基于SBM模型分析了2002-2012年中国6个主要经济区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差异,然后用Malmquist指数揭示工业用地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的动态变化,并对其做收敛性分析。结果发现: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区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较高,但TFP却出现衰退趋势;京津冀、成渝、关中—天水和中原经济区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较低,但TFP却出现增长趋势。各经济区都存在工业用地粗放利用、工业劳动力过剩以及工业经济产出不足的情况。工业用地TFP的收敛性分析表明仅有长三角经济区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各经济区都存在条件收敛。影响变量的估计结果表明,为提高工业用地TFP,长三角经济区需要适当减小工业劳动力和工业产值占总体劳动力和经济产值的比重,珠三角经济区需要提高城市化率,京津冀经济区需要适当提高工业产业层次并积极引导转移工业剩余劳动力,成渝经济区需要适当减小工业劳动力比重;所有经济区都需提高工业用地利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 经济区 效率 收敛性 SBM模型 城市 中国
原文传递
从行政区和经济区关系演化探析我国省际交界地区发展 被引量:31
10
作者 曾冰 张朝 +1 位作者 龚征旗 章成帅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2,52,共7页
省际交界地区是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典型问题区域,而如何实现其有效发展又是最为关注的区域问题之一。以行政区和经济区的基本范畴为出发点,及两者间发展关系变化的时间序列为主线,对我国省际交界地区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进行分析,得出结... 省际交界地区是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典型问题区域,而如何实现其有效发展又是最为关注的区域问题之一。以行政区和经济区的基本范畴为出发点,及两者间发展关系变化的时间序列为主线,对我国省际交界地区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我国省际交界区发展是交织和渗透于行政区和经济区关系演化中,其经济滞后性发展本质上是行政区与经济区难以调和的重要体现和必然结果。因此,应从管理体制、制度组织、行政区划等方面实现行政区和经济区良性互动,从而推动省际交界地区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交界地区 行政区 经济区 行政区经济 经济区经济 中国
原文传递
工业化进程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2002-2011年31个省市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32
11
作者 杜德瑞 王喆 杨李娟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7,共15页
近十余年来,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世界经济系统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如何进一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下一阶段各方关注的要点。本文结合我国所处的工业化进程的大背景,综合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理论研究推导出:工业化中期制... 近十余年来,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世界经济系统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如何进一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下一阶段各方关注的要点。本文结合我国所处的工业化进程的大背景,综合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理论研究推导出:工业化中期制造业发展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负相关,这种负相关直到工业化后期才能被消除。本文采用2002年至2011年的全国面板数据,对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经济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研究表明,处于不同工业化进程的地区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因素有较大区别。四大经济区应该实行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水平 经济区
原文传递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类型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赵晓冬 王伟伟 吕爱国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6-59,共4页
本文按管理的主体、形式、权限差异,将开发区管理体制划分为"政府主导型"、"政府参与型"和"政府服务型",通过对全国200个国家开发区的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整体以"... 本文按管理的主体、形式、权限差异,将开发区管理体制划分为"政府主导型"、"政府参与型"和"政府服务型",通过对全国200个国家开发区的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整体以"政府主导型"管理体制为主,局部上已经出现"政府服务型"管理体制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同时,在我国四大经济区内都出现了国家开发区管理体制由传统的"政府主导型"向"政府参与型"过渡并向"政府服务型"转变的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开发区 管理体制 经济技术区
原文传递
经济区规划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吗?——基于合成控制法的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国平 李宏伟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28,共9页
文章采用合成控制法,基于经济区规划的政策实验,选取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和组成城市两个方面评估其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效应。结果表明:①从整体上看,经济区政策对区域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作用,但政策效应存... 文章采用合成控制法,基于经济区规划的政策实验,选取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和组成城市两个方面评估其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效应。结果表明:①从整体上看,经济区政策对区域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作用,但政策效应存在波动;②经济区各个组成城市的政策效应存在较大差别,经济区政策对经济区核心城市的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③分城市实证研究结果的差异性表明,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现状和政治背景,经济区中的城市的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按照经济区规划中设想的情况,尤其对于非本行政区域的城市,忽视行政区划所带来的政治壁垒的结果就是经济区政策的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区 政策效应评估 合成控制法 经济增长 西部大开发战略 空间规划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中国地级以上城市腹地划分 被引量:23
14
作者 蒋海兵 徐建刚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64,69,共8页
在全国地级以上中心城市腹地划分中同时考虑中心城市综合规模与交通条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指标体系评价城市综合规模,并通过场强模型,借助GIS软件,采用成本加权栅格法与空间叠加等技术得到28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场强,并划分城市腹地.结... 在全国地级以上中心城市腹地划分中同时考虑中心城市综合规模与交通条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指标体系评价城市综合规模,并通过场强模型,借助GIS软件,采用成本加权栅格法与空间叠加等技术得到28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场强,并划分城市腹地.结果表明:全国场强整体格局为东、中、西递减趋势,高场强区呈现出东部成片、中部成串、西部成点状的特点,高场强区沿快速交通干道向外延伸.中心城市腹地空间关系体现空间等级层次关系.根据腹地分析结果与行政范围,将全国划分为3个一级经济区,9个二级经济区,33个三级经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可达性 腹地 经济区划
下载PDF
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实践逻辑、典型模式与取向选择 被引量:20
15
作者 蔡之兵 张可云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41,共12页
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必然举措。基于经济区与行政区的概念辨析,提出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目标是要破除“区对区的分割”,而非实现“区与区的分开”... 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必然举措。基于经济区与行政区的概念辨析,提出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目标是要破除“区对区的分割”,而非实现“区与区的分开”。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既包含纵向层面的“高放低”“普变特”“低升高”三种模式,又包含横向层面的通过“趋高”来实现“趋同”和通过“趋新”来实现“趋同”两种模式。现阶段,纵向层面与横向层面的改革模式分别面临系统性不足、区域合作积极性与有效性难以保障的困境。为此,应分别从遏制地方无序发展、构建动态的发展权限配置体制、鼓励采用高效精简的管理体制以及完善相关法律基础、优化政绩考核机制、强化政策协同支持等方面来推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区 行政区 适度分离 区域协调发展
下载PDF
工业化水平的测定:理论与实证研究——闽粤赣边与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区工业水平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黄燕 李云华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45-52,共8页
本文在对各种工业化水平测定理论进行述评的基础上 ,用钱纳里模型比较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闽粤赣经济区工业化水平 ,并总结了闽粤赣经济区工业化的特点 。
关键词 工业化水平 钱纳里模型 闽粤赣经济区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工业化战略 实证研究
下载PDF
“新丝绸之路”交通经济带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等6个因素的面板数据模型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忠民 刘育红 张强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0,共4页
采用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方法,以我国东、西交通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沿线涵盖"新丝绸之路"最重要的17个城市作为样本,分析这条经济带上的人力资本、交通运输能力、城市化水平、产业聚集、区域差距、市场规模等6个因素变... 采用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方法,以我国东、西交通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沿线涵盖"新丝绸之路"最重要的17个城市作为样本,分析这条经济带上的人力资本、交通运输能力、城市化水平、产业聚集、区域差距、市场规模等6个因素变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根据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丝绸之路” 经济带 交通基础设施 空间溢出效应 经济增长
下载PDF
重庆经济区划及分区发展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乜堪雄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38,共5页
文章通过对重庆经济区划的分析评价,提出经济区划的原则及标准,对重庆经济区划体系提出了新观点,并对经济区发展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经济区 区划 地区专业化 产业结构 经济区体系 重庆市
下载PDF
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推广的“梯度对接”战略探讨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鲁 张学良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9-80,共12页
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通过先行先试,形成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样本。本文尝试提出以经济园区为载体的"梯度对接战略",作为加快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复制推广的一条可行路径。在界定梯度对接战略基本内涵... 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通过先行先试,形成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样本。本文尝试提出以经济园区为载体的"梯度对接战略",作为加快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复制推广的一条可行路径。在界定梯度对接战略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论证指出,遍布全国的各类经济园区作为渐进改革开放的空间载体、制度试验创新的重要平台及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依托,其地位、功能、作用与上海自贸试验区相似相通,当前以其为载体对接自贸区改革是结合历史经验和现实基础的必要且可行选择。这既有利于加快自贸区改革及制度推广进程,又有助于经济园区自身的转型升级。近期苏州、成都、武汉及福建等地经济园区融合自身特点效仿自贸区改革的现象,是本文提出战略的"现实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自贸试验区 经济园区 制度创新 梯度对接
原文传递
环南海区域发展特征与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前景 被引量:15
20
作者 金凤君 姚作林 陈卓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8-443,共16页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合作框架正催化全球经济版图格局发生剧烈演变,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需要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以环南海区域为战略基点,在深入研究区域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建设&q...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合作框架正催化全球经济版图格局发生剧烈演变,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需要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以环南海区域为战略基点,在深入研究区域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建设"中国+东南亚"战略性一体化经济区的可能性并付诸实施。本文以环南海区域为重点,结合区域发展重点指标描述了其整体发展特征,利用产业结构相似度指数和贸易结构重合度指数,对环南海区域产业与对外贸易的结构性特征进行了剖析,并刻画了环南海区域核心增长区域的空间网络特征,最后讨论了环南海区域构建多元一体化经济区的前景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2000—2017年环南海区域主要发展指标增长态势强劲,发展速度和质量远超全球同期平均水平。(2)在全球产业转移周期阶段与空间路径的双重驱动下,环南海区域形成了"澳新港—粤闽台文马—滇桂琼泰印菲越—缅老柬"四大梯级发展格局。(3)环南海区域11个国家间产业结构相似度指数和贸易结构重合度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兼具"横向一体化"和"纵向梯级化"复合特征;产业结构与全球贸易商品结构呈现出"高端化"和"低端化"并举的态势。(4)环南海区域已经形成九大核心增长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使得不同区域之间的优势产业和出口商品类型呈现相似性和互补性。(5)展望未来,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及其引致的全球价值链重组将构建起深度匹配地区资源禀赋特征的区域一体化生产—消费网络,而城市群、高速交通等空间实体所构建的"点—轴"空间网络和"内—外"开放合作政策平台也将更好保障一体化经济区的构建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南海区域 经济区 东盟 区域一体化 全球化与本土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