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和谐程度量化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吴青松 马军霞 +1 位作者 左其亭 韩淑颖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62,共8页
为科学评价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和谐程度,明晰影响其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系统考虑水资源禀赋、地区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状况等多个方面,构建了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和谐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 为科学评价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和谐程度,明晰影响其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系统考虑水资源禀赋、地区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状况等多个方面,构建了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和谐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权重SMI-P法定量测算了2007—2016年塔里木河流域5地州各子系统及耦合系统的和谐程度。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各地州耦合系统和谐程度均有所提升,但提升速度及幅度存在差异,且目前均未达到基本和谐状态,大多处于接近不和谐状态;空间维度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耦合系统和谐程度最好,是目前唯一达到较和谐程度的地区,其次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而和田及喀什地区则明显落后于其他3个地区;各子系统对耦合系统和谐度提升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水资源,且贡献率时空差异显著;各地州和谐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应在协调多系统均衡发展的同时着重突破各自薄弱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程度 水资源 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 耦合系统 塔里木河流域
下载PDF
湖南省“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被引量:14
2
作者 苏莹 董增川 +5 位作者 崔璨 韩亚雷 王新奎 杨家亮 王昱璋 龙秋波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3-73,共11页
水资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间存在相互作用的互馈机制,三者共同构成水资源复合系统。探究复合系统耦合现状,分析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促进系统未来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关键意义。结合湖南省水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水资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间存在相互作用的互馈机制,三者共同构成水资源复合系统。探究复合系统耦合现状,分析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促进系统未来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关键意义。结合湖南省水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现阶段存在的特点和问题,运用定量数据分析方法,建立了含有28项指标的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博弈论的AHP-CRITIC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对湖南省14个地级行政区2005-2020年间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特征作出评价,并采用障碍度分析模型对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湖南省水资源、生态环境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均有所回升,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整体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其变化过程主要受到水资源子系统评价指数影响;现阶段3个子系统间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除湘潭市外的其余地区均处于协调发展状态,系统整体耦合协调度基本稳定在中级协调水平,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根据三大子系统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及指标的障碍因子识别可知,水资源和经济社会成为影响湖南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解决湖南省现存问题、实现未来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点把控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子 湖南省
下载PDF
甘肃省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恬姿 王小军 +5 位作者 齐广平 康燕霞 银敏华 马彦麟 贾琼 张向宁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46,共9页
揭示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加强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系统宏观管理、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内源动力和外向动力两个维度选取要素,在区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演变分析的基础上,... 揭示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加强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系统宏观管理、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内源动力和外向动力两个维度选取要素,在区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演变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固定效应模型测度2010—2019年甘肃省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对甘肃省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回归系数分别为0.029和0.021,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2)分区影响因素差异显著,环境保护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各分区耦合协调度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据此,在加快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应协同相关政策及驱动因素的激励措施,推动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 驱动因素 耦合协调 固定效应模型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评价及空间格局——基于云南省脱贫户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焱 胡雪枝 +1 位作者 唐婷 冯璐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8-157,共10页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2个子系统出发,构建12个准则34个指标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应用变异系数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Moran’s I指数,实证分析云南及16个州市脱贫户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和空间...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2个子系统出发,构建12个准则34个指标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应用变异系数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Moran’s I指数,实证分析云南及16个州市脱贫户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2个子系统基本同等重要;(2)2个子系统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但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且生态环境增速高于经济社会,大多数州市属于生态环境滞后型;(3)耦合度处于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多为中度协调;(4)空间集聚性增强,区域差异有缩小趋势。因此,应通过提升医疗养老保障力度,提高人口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关注富裕州市脱贫户生计,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修复和保护等,不断推进云南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 变异系数TOPSIS法 耦合协调度 莫兰指数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互馈关系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优选 被引量:4
5
作者 杨莹 叶文 +2 位作者 岳卫峰 郦建强 徐翔宇 《中国水利》 2020年第19期34-36,43,共4页
结合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大系统的特点,构建了互馈关系分析指标体系。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结合该地区2001—2010年的相关数据,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互馈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结合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大系统的特点,构建了互馈关系分析指标体系。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结合该地区2001—2010年的相关数据,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互馈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资源系统中农业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各指标相关系数都比较高,而生态环境系统中受水资源系统影响较大的指标为水源涵养能力和叶面积指数,受经济社会活动影响较大的指标为湿地比重、生物丰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和景观破碎度。分析结果可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的优化选取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 互馈关系 巩义市
下载PDF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蒋焕洲 刘娇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4-111,共8页
以西藏自治区2007年-2016年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集成运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法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状态、耦合协调水平及其演化趋势,以期为新常态下促进西藏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 以西藏自治区2007年-2016年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集成运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法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状态、耦合协调水平及其演化趋势,以期为新常态下促进西藏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2007年-2016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年上升,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表现为波动中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指数从0.201 6上升至0.549 4,表明系统综合效益在不断提升.(2)研究期间耦合度保持在0.764 1与0.999 8的高位状态,说明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二者具有互为促进的关系.(3)耦合协调度由0.363 6上升至0.740 8,耦合协调水平从严重失调演进为良好协调状态,当前两者的发展水平差异呈现为生态环境滞后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发展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耦合度模型 西藏自治区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水资源耦合协调时空分析及障碍诊断 被引量:2
7
作者 郭佳丽 余敬 +2 位作者 何玉杰 姜露 张泽蔚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92-98,共7页
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其合理的协调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运用扩展的耦合协调度与障碍度模型,分别对湖北省12个地级市2008—2017年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智慧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展开时空格局动... 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其合理的协调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运用扩展的耦合协调度与障碍度模型,分别对湖北省12个地级市2008—2017年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智慧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展开时空格局动态研究及障碍诊断。结果显示,耦合协调度在评价期整体呈显著上升-下降-上升趋势,目前平均协调度为0.6355,处于中度协调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呈3种演变状态,东南地区协调度最高,西部地区稳步上升,中北部地区协调度波动较大。系统障碍度大小排序为水资源>智慧科技>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东南及西南地区为智慧科技滞后型,西北地区为水资源滞后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 智慧科技 耦合协调度 障碍度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建设探析--以泰州市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建设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友成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9期107-109,118,共4页
本文通过对泰州市新型城镇化的现实基础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当前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框架,最后给出当前新型城镇化标准化体系应围绕推进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推进文明创建,提升社会文化;推进绿色发展,提升生态... 本文通过对泰州市新型城镇化的现实基础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当前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框架,最后给出当前新型城镇化标准化体系应围绕推进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推进文明创建,提升社会文化;推进绿色发展,提升生态环境;推进共建共享,提升公共服务;推进民生改善,提升市民生活五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标准体系 经济发展 社会文化 生态环境 公共服务 市民生活
下载PDF
运用科学发展观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方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是由旧发展观的扬弃和转换创新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内涵;把握住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本质内涵.运用科学发展观来解救中国生态危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跨越.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茉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57-60,共4页
建立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提出用协调发展指数评价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数从2002年的0.371 4提高到2012年的0.594 9,其协调... 建立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提出用协调发展指数评价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数从2002年的0.371 4提高到2012年的0.594 9,其协调发展水平从2002年的4级提高到2012年的6级,即由轻度失调发展水平提高到勉强协调发展水平,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建议加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人口健康均衡发展、发展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加强环境治理力度,来提高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们江地区 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指数
下载PDF
闽西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研究
11
作者 王连芳 《唐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66-73,共8页
闽西拥有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山地居多的生态条件铸就了闽西以重工业为主要经济发展支柱的现状。闽西经济发展中,生态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生态条件不但是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而且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源和能源,同时经济状况... 闽西拥有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山地居多的生态条件铸就了闽西以重工业为主要经济发展支柱的现状。闽西经济发展中,生态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生态条件不但是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而且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源和能源,同时经济状况反过来又影响生态的状态及发展。文章通过分析闽西经济发展与生态条件之间的关系,找出闽西现阶段及未来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 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模式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芷若 肖喜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36,共7页
正确认识并理清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对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构建了包含30项... 正确认识并理清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对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构建了包含30项的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基于综合评价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障碍度模型,对2008-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系统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子系统间省际差异明显,尤以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差异最为突出;三系统整体始终保持着高水平的耦合状态,且子系统间的相互制约作用越发明显;系统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加,经历了从濒临失调衰退到初级耦合协调的转变,空间上各省(市)耦合协调度发展节奏不一,具体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布特征;根据障碍因素分析可知,城市节约用水量、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是影响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江经济带未来可在水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治理上多下功夫,同时注重经济社会方面的问题,以实现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基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同演变的生态流量阈值适宜性研究
13
作者 王钰 张翔 +3 位作者 闫少锋 刘浩源 邓梁堃 付湘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5,65,共10页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考虑高效节水、再生水利用率提高等调控措施及未来天然来水的不确定性,设置9种情景模拟2022—2035年研究区高、中、低3种生态流量阈值下的水资源供需及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结果表明:高效节水和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均有利于缓解因生态流量阈值增大而引起的区域水资源用户间的冲突问题;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建议研究区丰水年(P=2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30%~50%,平水年(P=50%)和枯水年(P=7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10%~30%;增大生态流量阈值的同时应采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控措施。研究结果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出发分析河流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为复杂水资源系统的优化运行与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统 “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 生态流量阈值 适宜性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
14
作者 吕铖 吕素冰 +3 位作者 焦天一 赵衡 王富强 邵薇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共11页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馈关系,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探究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识别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协同学和随机森林模型改进了传统耦合协调度模型...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馈关系,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探究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识别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协同学和随机森林模型改进了传统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了河南省黄河流域2011-2022年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采用核密度估计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但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分别呈现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中心带动周边,边缘发展缓慢”、“上游优于下游,西南优于东北”的空间非均衡格局;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向好趋势显著,各城市间空间异质性明显,呈现出“区域齐升,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演化特征;自然禀赋、经济基础以及人居环境是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各因子之间关系日益紧密,交互类型呈现向“非线性增强”转化趋势。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协调发展评价的新方法,并对其科学性进行了验证,为深入剖析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提供了有力工具,对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随机森林 地理探测器 河南省黄河流域
下载PDF
中国政治经济学年度发展报告(2017) 被引量:4
15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02,共100页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推动对重大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更好地为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从2010年起,我们开始发布中国政治经济学年度发展报告。报告主要以专题形式汇集和反映该年度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进...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推动对重大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更好地为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从2010年起,我们开始发布中国政治经济学年度发展报告。报告主要以专题形式汇集和反映该年度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进展,并探讨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报告并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力求突出主线和重点,希望能够刻画出报告期内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轨迹,从而为我国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2017年的年度报告设立了以下主题: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研究2.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政治经济学研究3.关于生态环境问题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政治经济学研究4.关于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政治经济学研究5.关于空间、城市和住房问题的政治经济学研究6.关于经济全球化和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政治经济学研究7.关于新技术革命的政治经济学研究8.关于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9.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经济学 发展报告 政治经济学研究 学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研究与发展 现实经济问题
原文传递
水域空间承载力研究进展
16
作者 卫晨曦 王烜 +2 位作者 李春晖 刘强 蔡宴朋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60,共7页
水域空间是水循环的重要场所,具有供给水资源、调节局地气候、行洪除涝、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有重要的承载作用。从水资源承载力的空间角度,提出水域空间承载力的概... 水域空间是水循环的重要场所,具有供给水资源、调节局地气候、行洪除涝、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有重要的承载作用。从水资源承载力的空间角度,提出水域空间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进而从水域的空间组成和空间结构两方面综述水域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的支撑作用。从学科发展和水域空间综合管理实践需求的视角出发,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加强水域空间组成和空间结构联动影响的研究,建立水域空间承载力评价体系;优化研究方法,耦合水域空间承载力的量化研究方法;加强多时空维度耦合效应的水域空间承载力研究,为实现水域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全面提升水资源承载力提供管理决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域空间承载力 空间组成 空间结构 “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
下载PDF
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规划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欣 寇怀忠 +1 位作者 翟家瑞 姚文艺 《水利信息化》 2012年第1期32-38,共7页
为推动"数字黄河"工程深度发展,开展"数字黄河"工程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目标与原则,设计模拟系统总体结构,提出面向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水资源保护... 为推动"数字黄河"工程深度发展,开展"数字黄河"工程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目标与原则,设计模拟系统总体结构,提出面向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流域规划等业务亟待建设的模型及集成实现工作,明确支撑系统的模型不确定性及评价、复杂数据高效存取及其仿真可视化、协调大尺度和跨学科模型集成及云服务、卡尔曼滤波法和三维/四维变分同化,以及水循环及其多物质输移过程模拟等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黄河 数学模拟 河流-经济社会-生态耦合模拟 系统架构 专业模型 评测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