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34
1
作者 王姣娥 焦敬娟 金凤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33-1846,共14页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其快速发展将会带来交通运输史上一次重大的飞跃,且其对区域空间结构、人口流动、经济联系和土地利用等的影响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研究高速铁路对...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其快速发展将会带来交通运输史上一次重大的飞跃,且其对区域空间结构、人口流动、经济联系和土地利用等的影响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研究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影响,对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地域空间组织模式的重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GIS网络分析工具,构建时间成本矩阵,研究中国333个地级行政单元和4个直辖市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和城市对间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构建无高铁、高铁现状和规划高铁三种情景,并对三种情景进行模拟与探讨。结果显示:1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和"廊道效应",反映了高速交通在重塑区域空间结构中的作用;2高速铁路建设提升了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强度总量,且逐渐从追求"效率"转向"公平性";3高速铁路建设缩小了全国城市对外经济联系总量的差异,但却扩大了城市对间经济联系强度的差异;4三大城市群成为城市对外经济总量绝对获益量最大的地区,而其毗邻的中小城市成为提升速率最大的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网络分析 经济联系强度 空间差异 中国
原文传递
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 被引量:170
2
作者 刘承良 余瑞林 +2 位作者 熊剑平 朱俊林 张红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7-209,共13页
都市圈空间结构是城市体系中最综合、最富于变化的热点部分。基于武汉都市圈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构建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定量分析武汉都市圈空间竞争与范围的动态性特征:中心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存在主要方向,具有时间惯性,空间极化明显;地域... 都市圈空间结构是城市体系中最综合、最富于变化的热点部分。基于武汉都市圈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构建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定量分析武汉都市圈空间竞争与范围的动态性特征:中心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存在主要方向,具有时间惯性,空间极化明显;地域空间上经济联系作用强度距离衰减,形成圈层结构分异。从点、线、面组合关系角度,构建节点中心性、通道网络性、范围系统性指标,定量揭示出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等级层次性特征:中心城市中心性等级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与交通地理区位紧密相关;主要通道与侍服能力也存在等级层次性,明显形成两城际交通走廊;中心城市腹地范围与自身外向经济联系强度密切相关,受自然地理、行政区划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空间结构 中心性 网络性 Vonoroi图 等级层次性 武汉都市圈范围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城市经济联系与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分析 被引量:110
3
作者 赵雪雁 江进德 +2 位作者 张丽 侯成成 李昆阳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8-223,共6页
分析经济区内城市间经济联系不仅有利于引导城市的空间发展,而且有利于空间经济的合理组织。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引入克鲁格曼指数、建成区面积、人口素质权重系数等指标修正了以往的引力模型,并利用城市间的日发车班次数据对修正模型进... 分析经济区内城市间经济联系不仅有利于引导城市的空间发展,而且有利于空间经济的合理组织。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引入克鲁格曼指数、建成区面积、人口素质权重系数等指标修正了以往的引力模型,并利用城市间的日发车班次数据对修正模型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模型确定了各城市的主要对外联系方向及联系强度,采用断裂点公式计算了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结果表明:①皖江城市带内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强度差异较大;②各城市的主要联系方向呈现中心城市指向性和地域相邻指向性特征;③合肥和芜湖为皖江城市带的两个经济中心城市,它们的对外吸引范围较为狭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引力模型 辐射范围 皖江城市带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空间格局及其经济一体化趋势 被引量:70
4
作者 吴常艳 黄贤金 +2 位作者 陈博文 李建豹 徐静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78,共8页
在修正经济联系引力模型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13年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空间格局及一体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网络形成以中下游城市群和上游城市群为核心的两大板块,区域内交通网络体系的完善是促进中... 在修正经济联系引力模型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13年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空间格局及一体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网络形成以中下游城市群和上游城市群为核心的两大板块,区域内交通网络体系的完善是促进中下游经济联系的主要原因之一;"核心—边缘"结构分析显示长江经济带形成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且核心区与边缘区网络密度差异较大,上海、武汉、长沙、重庆、成都等城市成为经济联系网络中重要的中介城市,总体上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网络呈现"一轴线、两板块、多中心"的经济联系格局;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在经济联系网络模式上分别呈现出"多中心紧凑模式、多中心松散模式、双核极化模式",表明中下游区域以城市群为主体,中介城市为对接点的经济联系一体化趋势正在形成,加强与成渝城市群为核心的上游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是实现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长江经济带 社会网络分析 引力模型 经济一体化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为何存在?——一个空间经济学的解释 被引量:64
5
作者 邓仲良 张可云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36,共17页
要素在产业与空间上的错配造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并影响了区域协调发展向更深层次推进。本文在空间经济学框架下构建了一个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利用2004—2014年中国277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层面、四大区域、不... 要素在产业与空间上的错配造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并影响了区域协调发展向更深层次推进。本文在空间经济学框架下构建了一个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利用2004—2014年中国277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层面、四大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城市规模以及考虑空间关联性等角度对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理论机制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来源于要素结构与产业关联、城市规模与产业结构、市场规模与产业选择的三个匹配机制。要素结构与产业关联的正效应在劳均资本相对占优时才会发生,城市规模则通过相对最优城市规模“门槛效应”影响了与产业关联的正效应,市场规模与产业结构“服务业化”正相关。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大城市提高经济比重的关键,中小城市则应重点构建符合本地优势的工业体系。本文从要素空间匹配的视角为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空间优化和城市产业分工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也为地区经济转型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空间分异 产业关联 要素结构 集聚
原文传递
东北地区省际城市可达性及经济联系格局 被引量:48
6
作者 尹鹏 李诚固 陈才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74,共7页
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测度各城市省际可达性水平,运用时间距离引力模型测算省际经济联系强度,并依据经济联系隶属度确定省际经济联系方向。结果表明:①东北地区省际可达性水平高值区集中在哈大经济带沿线以及蒙东... 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测度各城市省际可达性水平,运用时间距离引力模型测算省际经济联系强度,并依据经济联系隶属度确定省际经济联系方向。结果表明:①东北地区省际可达性水平高值区集中在哈大经济带沿线以及蒙东地区与吉林省的邻接处,低值区分布在外围边缘;②省际经济联系强度总体不大,地域分异特征明显,与省际可达性水平显著相关,符合距离衰减原理;③省际经济联系方向的交通指向性和近域指向性明显,哈大经济带沿线尤其中心城市间经济联系较多,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外围边缘与其他省区经济联系明显不足。最后,从区域战略政策、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分工协作和自然地理环境四个方面探讨省际经济联系格局的产生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经济联系 省际城市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沪深港股市动态联动性研究——基于三元VAR-GJR-GARCH-DCC的新证据 被引量:45
7
作者 鲁旭 赵迎迎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7-107,共11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市场呈现出一体化趋势,各地证券价格的联动性也日趋显著。本文梳理已有理论文献,并总结经验成果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构建三元VAR-GJR-GARCH-DCC整合分析框架,对沪深港股市联动效应进行了严谨而全面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市场呈现出一体化趋势,各地证券价格的联动性也日趋显著。本文梳理已有理论文献,并总结经验成果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构建三元VAR-GJR-GARCH-DCC整合分析框架,对沪深港股市联动效应进行了严谨而全面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沪深港三个市场具有联动效应,直接或间接引导对方;沪深股市对港市的新息冲击做出类似的反应,并且它们与港市的动态关联性具有趋同性,该结论为沪深两市合并提供了新证据;三个市场的相关性具有时变的动态特征,"中国因素"与"世界因素"的相关性正趋于增强。上述实证结论对投资者重新认识市场运行机制,合理制定投资策略以及监管当局有效防范国内外股市风险,推进股市整合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深港股市 经济一体化 动态联动性
原文传递
高速铁路对成渝城市群区域可达性和城市相互作用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44
8
作者 宗会明 黄言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9-107,127,共10页
利用加权平均出行时间、日常可达性指数、经济潜力指数与可达性系数四项指标,分析高铁对成渝城市群县域可达性的影响。同时,基于引力模型测算高铁开通前后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分析高铁对城市相互作用格局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建设极大... 利用加权平均出行时间、日常可达性指数、经济潜力指数与可达性系数四项指标,分析高铁对成渝城市群县域可达性的影响。同时,基于引力模型测算高铁开通前后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分析高铁对城市相互作用格局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建设极大地提高了成渝城市群的区域整体可达性水平,并表现出显著的“廊道效应”;区域内部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差异显著,高铁建设在显著改善部分城市可达性水平的同时扩大了相对可达性水平的差距;高铁建设强化了重庆主城区和成都市区的核心地位,且后者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潜力;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辐射能力得到提升,但仍与双核心保持着极大的差距;城市轴带在高铁推动下发育成型,但成渝一小时交通圈并未有效衔接,中部地区呈现“塌陷”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可达性 经济联系总量 城市相互作用 成渝城市群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联动性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44
9
作者 姚志毅 张扬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6,共10页
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嵌入数字经济在经济增长中发生作用的三种形式,在理论上推导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联动机制。以数字经济指标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协整检验方法实证分析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是否具有联动性;采用2002—2017... 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嵌入数字经济在经济增长中发生作用的三种形式,在理论上推导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联动机制。以数字经济指标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协整检验方法实证分析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是否具有联动性;采用2002—2017年的数据,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分析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联动性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增长是周期性波动的,尤其是数字技术的投入带来的波动变化较大;(2)数字经济与产业的融合主要通过网络零售提高电商营业收入,吸纳就业人员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正经历着从接受→断层→转型的过程。因此,政府需要积极引导传统产业转型,攻克数字技术难题,在政策和金融上支持中小企业数字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经济 状态空间模型 经济联动
下载PDF
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研究 被引量:39
10
作者 向云波 彭秀芬 徐长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8-514,共7页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在国家"T"型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6年统计数据,从联系节点、联系通道和联系作用量3方面,定量分析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联系。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中心城...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在国家"T"型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6年统计数据,从联系节点、联系通道和联系作用量3方面,定量分析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联系。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空间等级分布不均,呈现出"一极,多心组团"及沿铁路干线分布的空间格局;(2)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间的可达性明显优于中西部城市,而城市客货流则多集中在上海与重庆、成都、武汉、南京等二、三级中心城市之间;(3)经济联系随空间距离增加而衰减,与上海经济联系紧密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沪宁—沪杭—杭甬铁路沿线,中西部地区城市与上海经济联系作用量很弱。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对此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长江经济带 都市圈 上海
下载PDF
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模型分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刘朝明 曾胜 刘博 《华东经济管理》 2006年第11期29-34,共6页
能源是经济安全的一个保障因素。能源的总量不足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制约。增加能源总量除了要加大能源开发力度,增加能源消费以外,还有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而相对增加能源供给这一有效途径。文章利用C-D生产函... 能源是经济安全的一个保障因素。能源的总量不足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制约。增加能源总量除了要加大能源开发力度,增加能源消费以外,还有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而相对增加能源供给这一有效途径。文章利用C-D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新的计量经济模型,并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揭示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客观比例关系,并提出了使能源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合理比例与良性循环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关联关系 比例关系
下载PDF
安徽省合肥和芜湖市对外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江进德 赵雪雁 张方圆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44,共8页
引入克鲁格曼指数、建成区面积、人口素质权重系数等指标修正了以往的引力模型,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确定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量。运用欧氏距离法确定城市间的地缘经济关系,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对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进行匹配,并对... 引入克鲁格曼指数、建成区面积、人口素质权重系数等指标修正了以往的引力模型,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确定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量。运用欧氏距离法确定城市间的地缘经济关系,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对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进行匹配,并对匹配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根据不同的匹配情况提出城市未来发展战略。研究结果显示:(1)合肥市的地缘经济关系互补性大于竞争性,而芜湖是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在地缘经济关系的形成过程中,产品资源向外地的流动能力指标对形成城市间竞争性或互补性的贡献较大。(2)合肥、芜湖两市的地缘经济关系和外联经济联系量的匹配结果都不理想,属于强、较强经济联系量与强、较强互补地缘经济关系的理想匹配结果较少;城市间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和交通的便捷性成为影响匹配结果的一个原因。增强经济联系量、调整地缘经济战略、优化匹配关系是城市的首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经济联系 引力模型 地缘经济关系
原文传递
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可达性及经济联系的影响——以汉宜高速铁路为例 被引量:23
13
作者 丁秋贤 朱丽霞 +2 位作者 张辉 孙颖 罗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52-957,共6页
针对我国欠缺研究东西方向、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速铁路的状况,以汉宜高速铁路为例,选取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分析城市可达性空间格局变化,运用时间距离引力模型测量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并依据经济联系隶属度确定城市经济联系方向.结果表... 针对我国欠缺研究东西方向、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速铁路的状况,以汉宜高速铁路为例,选取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分析城市可达性空间格局变化,运用时间距离引力模型测量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并依据经济联系隶属度确定城市经济联系方向.结果表明,汉宜高铁促进江汉平原沿线城市可达性水平显著提高,实现地理时空有效收敛;推动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显著增长,有效减缓城市间联系受距离衰减的作用;促使城市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从"中心城市指向性"向"地域相邻指向性"转变,空间近邻效应越来越明显.通过对汉宜高铁建成前后的对比分析,明晰高速铁路建设的空间经济意义,廓清城市的空间发展导向,为区域国土空间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加权平均旅行时间 引力模型 可达性 江汉平原
下载PDF
浙江省县际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演化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谢诗光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8-749,共12页
借助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对浙江省67个县市的空间联系及构成的经济联系网络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5年,浙江省县际经济联系强度经历了由低水平的稳定波动阶段向较高水平的快速增长阶段的转变,经济联... 借助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对浙江省67个县市的空间联系及构成的经济联系网络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5年,浙江省县际经济联系强度经历了由低水平的稳定波动阶段向较高水平的快速增长阶段的转变,经济联系首选地的选择由邻近地域指向逐渐转为中心城市指向和交通可达性指向;浙江省网络结构逐渐趋于复杂,已基本形成了多中心驱动的经济联系网络格局,网络整体较为松散但网络密度在逐渐增强;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密切但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杭州、宁波一直是浙江省主要的辐射源和扩散点,但这一核心地位正受到发达县域的挑战;经济联系强弱与自然条件优劣及经济发展程度相吻合,表现出明显的"东北-西南"地域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网络结构 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浙江省
原文传递
共享农庄研究:利益联结机制、盈利模式及分配方式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灿 薛熙琳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4-73,共10页
共享农庄产生于共享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的经济背景。对共享农庄的利益联结机制、盈利模式及收益分配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基于共创、共建、共享三阶段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利益相关者紧密联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创... 共享农庄产生于共享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的经济背景。对共享农庄的利益联结机制、盈利模式及收益分配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基于共创、共建、共享三阶段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利益相关者紧密联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创新共享盈利模式、产业融合盈利模式以及电子商务盈利模式是共享农庄的主要盈利模式;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的收益分配方式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进一步从提出从政府层面的引导、支持和保障体系建设,企业层面的财权配置结构与财务治理机制创新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层面的自我培育路径优化三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引导共享农庄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治理 农民组织化 自主治理 小农农业现代化
原文传递
南京都市圈可达性与经济联系格局演化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韩艳红 陆玉麒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41-1648,共8页
以南京都市圈为例,选取1993、1999、2005和2011年4个典型年份,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引力模型,计算南京都市圈的可达性、经济联系量和经济联系隶属度,深入研究南京都市圈空间联系格局和空间联系方向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1)南京... 以南京都市圈为例,选取1993、1999、2005和2011年4个典型年份,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引力模型,计算南京都市圈的可达性、经济联系量和经济联系隶属度,深入研究南京都市圈空间联系格局和空间联系方向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1)南京都市圈可达性改善显著,平均可达性提高明显,但各城市可达性提高的幅度差别较大;(2)南京都市圈经济联系日益增强,经济联系格局由点轴结构向网络结构演变,南京成为区域经济联系中心城市;(3)从经济联系隶属度分析来看,南京是区域空间联系的集聚中心,与其它城市形成了众星捧月的空间联系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都市圈 可达性 经济联系 引力模型 演化
原文传递
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经济联系的空间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志斌 赵睿琪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2-470,共9页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城镇密集区已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节点区域。文章首先用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的方法对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空间范围进行界定,然后从城镇的中心职能强度、城镇间经济联系强度和城镇经济辐射的空间范围三方面...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城镇密集区已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节点区域。文章首先用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的方法对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空间范围进行界定,然后从城镇的中心职能强度、城镇间经济联系强度和城镇经济辐射的空间范围三方面,对密集区33个主要城镇的经济联系状况进行测算。主要结论有:城镇中心地位的高低与其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及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相关;中小城镇竖向联系强,横向联系弱,城镇间经济联系表现出明显的地域临近性;城镇经济影响范围的大小与其中地位的高低相对应,经济影响区界线存在重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定量分析 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
下载PDF
省际交界区经济网络空间结构研究——以湘鄂赣的灯光数据为实证 被引量:16
18
作者 曾冰 邱志萍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0-121,共12页
采用夜间灯光数据表征经济发展水平,考虑边界自然属性,对重力模型进行修正并刻画经济联系,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研究湘鄂赣省际交界区经济网络空间结构。研究表明:(1)2003-2013年交界区经济联系强度水平有所提升,但弱联结状态依然固... 采用夜间灯光数据表征经济发展水平,考虑边界自然属性,对重力模型进行修正并刻画经济联系,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研究湘鄂赣省际交界区经济网络空间结构。研究表明:(1)2003-2013年交界区经济联系强度水平有所提升,但弱联结状态依然固在,经济联系空间差异有所扩大,受边界屏蔽效应影响明显;(2)湘鄂赣交界区具备一定的聚集性特点,但这种集聚性仍停留在低水平的多群体集聚阶段;(1)交界区经济网络包含四大子群及其所属的7个小子群,子群内部经济联系较为紧密,但是子群间的经济联系匮乏;(4)从点度中心性变化来看,形成了以岳阳市辖区、九江市辖区及咸宁市辖区为绝对核心支配地位的区域中心城市,但三大中心城市带动交界区发展显得"力不从心"。故此,需从城市体系、交通基础设施、合作平台、完协同发展机制等方面加强空间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结构 经济联系 湘鄂赣省际交界区
原文传递
哈大齐城市密集区空间联系演变特征——基于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前后的视角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初楠臣 姜博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72,共7页
鉴于空间联系研究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利用中心职能指数、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地缘经济关系模型和可达性模型综合测度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前后哈大齐城市密集区空间联系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哈大齐城市密集区不同等级城市的中心职能指数相差悬... 鉴于空间联系研究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利用中心职能指数、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地缘经济关系模型和可达性模型综合测度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前后哈大齐城市密集区空间联系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哈大齐城市密集区不同等级城市的中心职能指数相差悬殊,整体分化趋势明显,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前后,除大庆、齐齐哈尔中心职能指数呈衰减态势,其余城市均呈上升趋势;哈大齐城际经济联系量均有所提升,但城市间内部联系强度差异明显、对外联系程度不均衡特性显著;振兴战略实施前,哈尔滨主要经济联系方向为大庆、绥化和肇东,振兴战略实施后,对外经济联系方向有从大庆向绥化转移的倾向;哈齐地缘经济关系呈现竞争性由弱变强的趋势,哈大互补型地缘经济关系变化趋势不明显,哈绥地缘经济关系呈现互补性由弱变强的趋势;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前后各城市间经济潜力值变化较大,可达性增加率均在230%上下,哈大齐城市走廊空间极化现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职能指数 经济联系 地缘经济关系 可达性 哈大齐(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
原文传递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的关中城市群经济联系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唐晓灵 谭珊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5-160,共6页
本文以城市"质量"和产业分工协作为基础,通过构建城市质量指标体系以及引入克鲁格曼指数对传统模型进行修正,并用修正模型定量分析了2013年关中城市群经济联系的强度。研究发现,关中城市群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严重;西安... 本文以城市"质量"和产业分工协作为基础,通过构建城市质量指标体系以及引入克鲁格曼指数对传统模型进行修正,并用修正模型定量分析了2013年关中城市群经济联系的强度。研究发现,关中城市群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严重;西安、宝鸡与铜川的分工协作较明显,渭南、咸阳、宝鸡与西安的产业分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关中城市群的经济联系呈现出以西安为中心向外急剧减少的规律,外围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很少;各城市经济联系总量差距较大,强度等级结构不合理。因此,需加快西咸一体化,构建大西安,着力培养二级中心城市,扩大关中城市群辐射范围和经济联系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模型 经济联系 关中城市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