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9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58
1
作者 张雷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29-637,共9页
探讨国家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采用具体评价模式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长期发展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经济结构多元化的发展导致国家能源消费需求增长的减缓;第二,能源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则导致国家碳排放水平的下降;第三,... 探讨国家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采用具体评价模式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长期发展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经济结构多元化的发展导致国家能源消费需求增长的减缓;第二,能源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则导致国家碳排放水平的下降;第三,经济和能源消费的两者结构多元化的演进最终促使国家发展完成从高碳燃料为主向低碳为主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经济发展 评价 能源消费 结构多元化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分析 被引量:164
2
作者 王崇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37,共3页
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式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但是,目前产业结构仍以能源消耗较大的工业为主。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式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但是,目前产业结构仍以能源消耗较大的工业为主。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有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利用脱钩理论评价模式,基于脱钩指数分析目前我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联,以1990-2007年历史数据为样本,得出结论:在一定阶段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处于绝对脱钩和相对脱钩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消耗 脱钩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空间面板分析 被引量:138
3
作者 王火根 沈利生 曹宇(校对)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8-107,149,共11页
近年来面板数据广泛应用于各类统计分析,但变量的空间相关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引入空间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中国各省市区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关系。利用matlab软件及其spatial econometric模块建立和比较传统面板回归模型与空间面... 近年来面板数据广泛应用于各类统计分析,但变量的空间相关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引入空间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中国各省市区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关系。利用matlab软件及其spatial econometric模块建立和比较传统面板回归模型与空间面板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空间面板回归模型较传统面板回归模型优越,本文的研究为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提供了一个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空间面板自相关 空间面板回归
原文传递
中国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9
4
作者 鲁万波 仇婷婷 杜磊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6-118,共13页
本文运用基于LMDI的"两层完全分解法"对中国1994—2008年的碳排放量进行分解,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探究了六大产业部门对碳排放的贡献,分析了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总产值四大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根据能源... 本文运用基于LMDI的"两层完全分解法"对中国1994—2008年的碳排放量进行分解,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探究了六大产业部门对碳排放的贡献,分析了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总产值四大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根据能源强度和总产值的变化特点,可将1994—2008年划分为五个经济增长阶段。(2)从各产业对各阶段CO2排放量的影响来看,除"高效率+低产值"阶段(1995—1998)外,工业部门对CO2排放量的助长贡献为最大;综合来看,交通邮政部门对CO2排放量的助长贡献次之,其他产业部门对CO2排放量的助长贡献较小。(3)从各分解因素对各阶段CO2排放量的影响来看,总产值和产业结构为第一、第二助长因素,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为第一、第二制约因素。因此,本文给出了注重产业间、产业内均衡发展,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不断开发清洁能源、扩大使用范围的政策建议及不同阶段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碳排放 产业结构
原文传递
碳税对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9
5
作者 张明文 张金良 +1 位作者 谭忠富 王东海 《技术经济》 2009年第6期48-51,95,共5页
本文利用1995—2005年我国GDP、能源消费和资源税样本数据,通过构建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分析了征收碳税对我国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征收碳税能够提高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规模,... 本文利用1995—2005年我国GDP、能源消费和资源税样本数据,通过构建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分析了征收碳税对我国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征收碳税能够提高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规模,同时对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具有抑制作用,但扩大了大部分地区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的收入分配差距。这说明,现阶段我国应该分地区、分税率进行碳税征收,以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保持经济增长和体现社会公平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碳税 收入分配
下载PDF
中国CO_2排放趋势的经济分析 被引量:87
6
作者 冯相昭 邹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3期43-47,共5页
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CO2排放国,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减排压力。在讨论Kaya恒等式及其政策涵义的基础上,利用修改后的Kaya恒等式对1971-2005年期间中国的CO2排放进行了无残差分解,并结合宏... 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CO2排放国,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减排压力。在讨论Kaya恒等式及其政策涵义的基础上,利用修改后的Kaya恒等式对1971-2005年期间中国的CO2排放进行了无残差分解,并结合宏观经济背景的变迁对从"四五"到"十五"计划期间的排放变化展开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是CO2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能源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减少CO2排放,而能源结构的低碳化则是降低CO2排放水平的重要战略选择,最后强调指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能效技术以及清洁燃料技术等政策选择不仅能促进"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约束性目标的实现,而且也能有效减少中国CO2的排放量,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ya恒等式 CO2排放 经济增长 能源强度 一次能源结构
下载PDF
河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被引量:88
7
作者 武红 谷树忠 +3 位作者 周洪 王兴杰 董德坤 胡咏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97-1905,共9页
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消费,而能源消费引起了大量的碳排放,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对实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统计年鉴数据,测算了河北省1980年-2009年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总量,并分... 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消费,而能源消费引起了大量的碳排放,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对实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统计年鉴数据,测算了河北省1980年-2009年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总量,并分能源类别测算了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一次能源的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做了其变化轨迹分析及与京津地区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1980年-2009年,河北省碳排放总量及煤炭、石油、天然气引起的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煤炭消费,与京、津两市相比,河北省自2000年后碳排放量增长迅速。之后,本文分别从近似关系和脱钩关系两个角度刻画了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近似关系主要表现在:1980年-2009年,河北省能源消费总量与碳排放总量的变动趋势近似;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近似。脱钩关系主要是基于脱钩理论及脱钩弹性指数给予了定量表达,即在1980年-2009年期间,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弹性指数类型、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弹性指数类型在同年份表现完全一致,且在大部分年份指向弱脱钩状态,脱钩程度受宏观经济形势、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发展模式、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动,未来一定时期内弱脱钩发展趋势可能仍将持续。本研究结果将对河北省制定碳减排和能源发展战略及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碳排放 能源消费 脱钩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省域能源消费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被引量:75
8
作者 吴玉鸣 李建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3期93-98,共6页
能源消费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针对目前相关研究大多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很少进行截面数据分析及特别缺乏空间计量经济分析的现状,以省域为空间样本,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2002-2005年中国省域的... 能源消费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针对目前相关研究大多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很少进行截面数据分析及特别缺乏空间计量经济分析的现状,以省域为空间样本,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2002-2005年中国省域的能源消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我国省域能源消费在空间上存在依赖性,能源消费行为受到本地能源消费和相邻省域的能源消费的共同影响,经济增长对省域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显著为正,人口增长的正向作用也不容忽视,但是能源价格对能源消费未能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弹性系数不显著为正),政府决策部门在制定能源消费政策和价格调控措施时,必须考虑到空间作用机制对能源消费的差异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人口增长 能源价格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收敛性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69
9
作者 齐绍洲 云波 李锴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64,共9页
本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中国与八个发达国家之间人均GDP差异的收敛性及其能源消费强度随人均GDP变化的收敛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第一,中国与八个发达国家之间的人均GDP差异存在收敛,随着人均GDP差异的收敛,中国与八个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 本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中国与八个发达国家之间人均GDP差异的收敛性及其能源消费强度随人均GDP变化的收敛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第一,中国与八个发达国家之间的人均GDP差异存在收敛,随着人均GDP差异的收敛,中国与八个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也是收敛的,并且收敛速度快于人均GDP的收敛速度。第二,能源消费强度随产业结构的改善、能源价格的提高、技术进步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大而降低,随FDI的增加而略有提高。第三,能源消费强度的差异随中国与八国间的固定资产投资差异、能源价格差异、技术进步差异的缩小而缩小,但随FDI差异的缩小而有微小的增加,与产业结构差异的相关性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第四,中国与八国人均GDP差距的降低可以引起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减小的原因在于投资差异、技术差异、价格竞争机制差异等决定经济增长差异的因素可以明显影响能源消费强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强度 收敛
原文传递
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中国CO_2排放量变化——基于LMDI方法的分解分析 被引量:72
10
作者 王俊松 贺灿飞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3,共6页
基于我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特点,采用对数平均的Divisa方法对我国1990~2007年的CO2排放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效应是我国CO2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抑制CO2排放的主要原因,人口效应和结构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大... 基于我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特点,采用对数平均的Divisa方法对我国1990~2007年的CO2排放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效应是我国CO2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抑制CO2排放的主要原因,人口效应和结构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大。分地区的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强度效应对CO2排放量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人口效应使东部地区碳排放增加,使中西部地区碳排放降低,能源利用结构变化对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较小。因此,要降低我国的CO2排放,需要针对地区特点制定不同的政策,东部地区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进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中西部地区需要逐步改善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业和技术含量高的低能耗制造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强度 碳排放 CO2
原文传递
含热电联供系统的微网经济运行 被引量:68
11
作者 吴雄 王秀丽 +1 位作者 别朝红 王建学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共6页
为了分析热电联供系统和储能技术的经济节能作用,在分时电价以及微网并网运行的环境下,建立包含光伏、风电、热电联供系统、燃料电池以及储能系统的微网经济优化模型。采用方程线性化的方法将优化问题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问题... 为了分析热电联供系统和储能技术的经济节能作用,在分时电价以及微网并网运行的环境下,建立包含光伏、风电、热电联供系统、燃料电池以及储能系统的微网经济优化模型。采用方程线性化的方法将优化问题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问题。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准确性,并比较了微网采用与不采用热电联供系统以及采用储能单元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热电联供系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电储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比热储能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供 微网 蓄电池 热储能设备 经济运行 模型 储能
下载PDF
2060年碳中和引致中国经济系统根本性变革 被引量:66
12
作者 郭朝先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77,共14页
在面临诸多不利条件和巨大挑战下,中国毅然决然作出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承诺,彰显为推进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出的巨大努力;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求中国经济系统必须进行彻底的绿色低碳... 在面临诸多不利条件和巨大挑战下,中国毅然决然作出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承诺,彰显为推进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出的巨大努力;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求中国经济系统必须进行彻底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针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引发能源体系的革命性变革进行了分析,并分领域阐述了碳中和目标如何"倒逼"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型;同时,对处理好2030年前碳达峰与2060年前碳中和的辩证关系、发挥碳减排与污染治理的协同效应、实现碳中和与提升产业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而对促进中国经济系统根本性变革,为确保如期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政策设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 碳中和 经济系统 能源体系 绿色低碳转型
下载PDF
中国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能源效率——基于1980~2007年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6
13
作者 曾胜 黄登仕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28,共12页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仍以粗放型为主,利用率低下。本文利用C-D函数,基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关系,运用DEA方法,根据时间序列数据对能源效率进行了分析,本文揭示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仍以粗放型为主,利用率低下。本文利用C-D函数,基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关系,运用DEA方法,根据时间序列数据对能源效率进行了分析,本文揭示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比例关系,并根据上述比例关系,我们可以测算由能源消费增量所带来的GDP增量,从而进行能源效率评价,并根据经济惯性原理,发现了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能源效率 DEA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及碳排放解耦分析 被引量:59
14
作者 杜祥琬 杨波 +2 位作者 刘晓龙 王振海 易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共7页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供给和生态环境面临着双重压力,为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应使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及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耦合关系"解耦",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能源消费与二...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供给和生态环境面临着双重压力,为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应使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及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耦合关系"解耦",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解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是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主要途径。本文在研究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解耦规律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过往30多年的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历程,提出我国未来发展的三种情景假设,即惯性情景、低碳情景和2度情景。研究认为,惯性情景是一种高碳发展情景,既不可能实现也不允许发生;2度情景的实现有较大难度,是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我国应按照低碳情景模式发展。我国未来能源发展路径应在科学供给满足合理需求前提下,按照科学产能实施国内能源生产,加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特别是煤和石油等高碳化石能源使用量,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生产要低碳、清洁,能源消费要节能优先、绿色高效。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费量,控制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降低单位能源消费产生的温室气体量,控制人均排放量。如按假设的低碳情景发展,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GDP预期增速虽有所下降,但经济总量仍保持良好增长态势,2020年后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开始呈现逐步解耦的趋势,中国煤炭和石油消费量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我国经济增长与高碳能源(煤炭和石油)消费将在2030年前解耦;至2050年,我国能源消费趋于饱和,增量接近零,而经济总量继续增长,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接近绝对解耦;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将于2030年(或之前)到达,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或之前)实现绝对解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耦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二氧化碳排放
下载PDF
我国天然气供需现状及煤制天然气工艺技术和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52
15
作者 付国忠 陈超 《中外能源》 CAS 2010年第6期28-34,共7页
我国天然气消费市场持续增长,2008年天然气消费量达807×108m3,比上年增长10.1%;2020年天然气需求将增至2500×108m3,供应缺口达1000×108m3。与国际天然气价格相比,我国天然气价格水平仍然偏低。煤制天然气可以作为液化石... 我国天然气消费市场持续增长,2008年天然气消费量达807×108m3,比上年增长10.1%;2020年天然气需求将增至2500×108m3,供应缺口达1000×108m3。与国际天然气价格相比,我国天然气价格水平仍然偏低。煤制天然气可以作为液化石油气和常规天然气的替代和补充,缓解我国天然气供应缺口。其竞争力主要源于可采用低价劣质煤,需要选择的主要是煤气化及甲烷化技术。含水含灰高、低热值的褐煤比较适于碎煤加压固定床或流化床气化。鲁奇煤气化工艺是煤制天然气项目首选的煤气化技术,此外还有流化床气化炉技术、BGL块/碎煤熔渣气化技术。鲁奇甲烷化技术是世界上首个商业化业绩,此外还有托普索公司甲烷化循环工艺技术和Davy甲烷化技术。以某年产10×108m3(标准)煤制天然气项目为例,其投资利润率16.16%(平均),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16.21%(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7.72年,在经济上是可行的。目前一些地方和企业对煤制天然气项目的风险认识不足,首先应正确评价煤制天然气的能源效率和CO2排放,过分强调和夸大煤制天然气这个单一过程的高能源效率是不客观的;其次应认识到原料煤及产品价格是制约煤制天然气项目的关键因素;同时此类项目产品关联度低,并会受到天然气管网建设和管理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需求 煤制天然气 劣质煤 煤气化技术 甲烷化技术 经济性 能源效率
下载PDF
北京地区温室地源热泵供暖能耗及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54
16
作者 柴立龙 马承伟 +3 位作者 张义 王明磊 马永良 籍秀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9-254,共6页
为研究地热在温室中应用的可行性,该文在北京地区一栋日光温室中采用地下水式地源热泵系统进行了供暖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整个供暖期(2007年10月15日-2008年3月10日)地源热泵系统的供暖性能系数约为3.83,与燃煤热水采暖系统相比,地... 为研究地热在温室中应用的可行性,该文在北京地区一栋日光温室中采用地下水式地源热泵系统进行了供暖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整个供暖期(2007年10月15日-2008年3月10日)地源热泵系统的供暖性能系数约为3.83,与燃煤热水采暖系统相比,地源热泵系统供暖可节约42%的能源消耗量,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温室内单位面积的每日供暖耗电量约为0.15kW·h/(m2·d),供暖费用约为0.12元/(m2·d)。地源热泵供暖、天然气供暖、燃煤热水供暖以及燃油热风供暖几种温室采暖方式的相对运行费用分别约为1.20、1.31、1.00与3.36,地源热泵供暖的运行费用略高于燃煤热水供暖,但低于天然气供暖和燃油热风供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供暖 经济性分析 能耗 地源热泵
下载PDF
1971-2005年中国CO2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8
17
作者 冯相昭 王雪臣 陈红枫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8年第1期42-47,共6页
利用Kaya恒等式结合宏观经济背景的变迁,对1971—2005年期间影响中国CO2排放量的因子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是CO2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能源强度的改善和能源结构的低碳化不仅是减少CO2排放的重要选择,也对... 利用Kaya恒等式结合宏观经济背景的变迁,对1971—2005年期间影响中国CO2排放量的因子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是CO2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能源强度的改善和能源结构的低碳化不仅是减少CO2排放的重要选择,也对中国实现"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ya恒等式 CO2排放 经济增长 能源强度 一次能源结构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动态特征 被引量:37
18
作者 刘凤朝 刘源远 潘雄锋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68,共6页
本文运用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和广义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在资本、劳动和能源三要素单部门新古典生产函数的框架内,以中国1988~2005年期间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数据为样本,考察了二者之间的动态特征。结... 本文运用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和广义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在资本、劳动和能源三要素单部门新古典生产函数的框架内,以中国1988~2005年期间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数据为样本,考察了二者之间的动态特征。结果显示:一方面,在短期,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不十分显著,而在长期,除了资本增长外,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短期和长期的贡献度分别为4.36%和14.92%;另一方面,能源消费是仅次于资本的第二生产要素,短期和长期的贡献度分别为6.98%和44.19%,生产函数中投入要素重要性的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资本、能源和劳动力。能源消费增长的冲击对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作用,在第五年达到最大;反过来,经济增长的冲击对能源消费增长也有稳定的正向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具有内生且相互联系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发现在前3年能源和劳动存在替代关系,而与资本是互补的。最后,指出了中国在能源约束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VAR模型 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 广义脉冲响应分析
下载PDF
区域物流发展、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7
19
作者 曹翠珍 赵国浩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4-52,共9页
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推导论证出区域物流发展、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三者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采用中国1999—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得出结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正面影响,区域物流发展对经济... 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推导论证出区域物流发展、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三者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采用中国1999—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得出结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正面影响,区域物流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阶段性及明显的地区差异;中国能源消费与人均GDP及上期能源消费同方向变动,本期能源消费对上期能源消费的弹性大于对人均GDP的弹性;中国能源消费强度与物流业发展水平呈相反方向变动,区域物流的发展可以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费强度,以保障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物流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强度
下载PDF
经济转型与中国省区能源强度研究 被引量:34
20
作者 贺灿飞 王俊松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1-469,共9页
分析了在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能源利用强度变化,强调经济转型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区域分权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中国省区能源消费差异显著,沿海省区能源效率较高,能源强度较低,而中西部省区,尤其是能源资源富裕的省区能源强度偏高... 分析了在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能源利用强度变化,强调经济转型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区域分权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中国省区能源消费差异显著,沿海省区能源效率较高,能源强度较低,而中西部省区,尤其是能源资源富裕的省区能源强度偏高。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伴随经济转型的市场化、经济全球化以及分权化等制度性因素是影响能源利用强度的重要因素,中国省区技术水平、产业结构、自然条件以及能源消费结构与消费倾向同样显著影响中国能源利用强度。但是高能耗省区与低能耗省区的能源利用强度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高能耗省区,积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等可以显著降低能源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转型 能源强度 能源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