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9篇文章
< 1 2 2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升金湖水体优先污染物筛选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14
1
作者 龚雄虎 丁琪琪 +6 位作者 金苗 薛滨 张路 姚书春 王兆德 卢少勇 赵中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727-4738,共12页
为保护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的生态环境,以7大类168种人类化学品为靶向分析目标物,研究其在升金湖水体中的赋存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O)、综合化合物持久性(P)和生物积累性(B)等毒害性评价指标以及生态风险(E)和人体健康风险(H)等毒... 为保护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的生态环境,以7大类168种人类化学品为靶向分析目标物,研究其在升金湖水体中的赋存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O)、综合化合物持久性(P)和生物积累性(B)等毒害性评价指标以及生态风险(E)和人体健康风险(H)等毒性参数,采用综合评分法筛选识别升金湖水体优先污染物,构建升金湖水体优控清单,评价升金湖优先污染物水环境生态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升金湖水体7大类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多环芳烃(PAHs)、有机氯农药(OCPs)、多氯联苯(PCBs)、邻-苯二甲酸酯(PAEs)、抗生素(ANTs)以及金属元素(HMs)]污染普遍,其中上湖污染负荷高于中湖和下湖,呈现坝前蓄积现象.以污染物类别计,综合评分法优先污染物筛选结果显示升金湖水体检出化学品优先级顺序为:PAEs>OCPs>HMs>PCBs>PAHs>VOCs>ANTs.高优先级污染物清单中综合得分最高的10种化合物包括: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M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PCB138、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七氯(HC)、p,p′-滴滴涕(DDT)、钡(Ba)、环氧七氯(HCE)和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HP).升金湖水体优先污染物生态风险商(RQ)为4.3~15.9,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且上湖区风险高于中、下湖区.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表明,HMs的非致癌风险最大(风险指数HI>1),其次为PAEs和OCPs,优先污染物通过饮水和皮肤接触途径暴露对人体健康产生的致癌风险(人体终生致癌风险ILCR<10-6)可以忽略.本研究优化基于环境监测数据建立的优先污染物综合评分法,全面考虑了化学品毒害特性、生态及人体健康暴露风险(OPBEH),为开展广泛的湖泊流域水环境优先污染物筛选提供统一的方法学指导,并为建立相应湖泊流域优控清单,制定优先污染物排放和管控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污染物 综合评分法 生态风险 人体健康风险 升金湖
原文传递
海南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状况及生态风险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夏南 薛桂澄 +3 位作者 傅杨荣 杨奕 柳长柱 马荣林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1年第3期244-247,共4页
利用ICP/AES和冷原子吸收测汞仪等仪器对海南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七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该地区重金属元素分布较为分散,体现了不同海域重金属元素的输入输出差距;用Hakanson法评价表... 利用ICP/AES和冷原子吸收测汞仪等仪器对海南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七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该地区重金属元素分布较为分散,体现了不同海域重金属元素的输入输出差距;用Hakanson法评价表明,除受人类活动明显的较大港湾外,海南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富集系数较小,危害程度为轻微污染,总体表明海南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生态风险处于中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近岸海域 重金属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太湖北部湾沉积物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计勇 陆光华 +1 位作者 秦健 吴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1-555,共5页
采用GC-ECD联用检测技术分析了太湖北部贡湖大贡山(1号点)、小贡山(2号点)与梅梁湖马山(3号点)、拖山(4号点)不同季节有机氯农药中4种HCHs同系物及4种DDTs同系物含量。结果表明,含量最高的为γ-HCH与DDT,分别占总量的45%以上,其次是β-... 采用GC-ECD联用检测技术分析了太湖北部贡湖大贡山(1号点)、小贡山(2号点)与梅梁湖马山(3号点)、拖山(4号点)不同季节有机氯农药中4种HCHs同系物及4种DDTs同系物含量。结果表明,含量最高的为γ-HCH与DDT,分别占总量的45%以上,其次是β-HCH与DDD,而o,p-DDE基本未检出。不同监测点表现出了季节变化,受"引江济太"调长江水入太湖的影响,贡湖中1号与2号监测点夏季OCP总量高于其他季节,而梅梁湖受周围生产及竺山湖大桥入污影响,3号监测点不同季节OCPs总量变化不显著,4号监测点冬季高于春季,夏季受高温影响,OCPs总量出现最小值。采用生态风险值对沉积物中OCPs进行风险评价,太湖北部湾沉积物中OCPs总量较低,尚未对生态构成严重威胁,但由于这类物质的生态累积效应,其潜在危害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有机氯农药 沉积物 生态风险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鱼塘水体中双酚A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董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40-1244,共5页
对地处珠三角的中山市鱼塘表层水及底泥中双酚A(BPA)污染水平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鱼塘表层水样品中BPA检出率为100%,底泥样品中BPA检出率为44.4%。鱼塘表层水中BPA残留量为0.96~4.51μg·L-1,平均浓度为3.29μg·L-1;底泥... 对地处珠三角的中山市鱼塘表层水及底泥中双酚A(BPA)污染水平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鱼塘表层水样品中BPA检出率为100%,底泥样品中BPA检出率为44.4%。鱼塘表层水中BPA残留量为0.96~4.51μg·L-1,平均浓度为3.29μg·L-1;底泥中BPA含量较低,浓度范围为0.19~1.31ng·g-1(干重),平均浓度为0.23ng·g-1(干重)。相关及回归分析表明,除pH及COD外,BPA残留量与大部分环境因子关系不密切。参照EC/PNEC体系,BPA在中山鱼塘水体中的残留水平不会导致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 A 鱼塘水体 鱼塘底泥 养殖水体环境因子 生态风险 珠三角地区
下载PDF
城市河流沉积物镉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以重庆市清水溪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宋仕川 刘存东 庄红娟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9年第7期18-21,共4页
针对目前河流污染问题的严重性,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通过分析清水溪流域18个采样点沉积物中典型重金属污染物镉的含量,定量确定了清水溪沉积物中重金属镉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清水溪流域镉污染非常... 针对目前河流污染问题的严重性,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通过分析清水溪流域18个采样点沉积物中典型重金属污染物镉的含量,定量确定了清水溪沉积物中重金属镉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清水溪流域镉污染非常严重,上游比下游污染严重,而且在新桥到高滩岩段受到重金属镉的高强度污染,对周围环境存在着极高的镉生态风险。在清水溪干流采样点沉积物中镉的质量浓度范围在0.38~1.48mg·kg^-1之间,平均值0.85mg·kg^-1,各支流沉积物中镉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51~1.08mg·kg^-1。对于清水溪各支流镉的污染程度与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杨家沟〉金竹沟〉芭蕉沟〉关井沟〉石碾盘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沉积物 镉污染 生态风险
下载PDF
重庆市清水溪底泥中镉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太蓉 刘存东 李贤良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102,共4页
采用地累积指数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通过分析清水溪18个采样点底泥中典型重金属镉的含量,定量确定了清水溪底泥中重金属镉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清水溪流域镉污染比较严重,上游比下游污染严重,而且在新桥... 采用地累积指数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通过分析清水溪18个采样点底泥中典型重金属镉的含量,定量确定了清水溪底泥中重金属镉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清水溪流域镉污染比较严重,上游比下游污染严重,而且在新桥到高滩岩段受到重金属镉的中强度污染,对周围环境存在极高的镉生态风险。在清水溪干流上采样点底泥中镉的质量浓度范围在0.38-1.48mg/kg之间,平均值0.88mg/kg,各支流底泥中镉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51-1.08mg/kg。对于清水溪各支流镉的污染程度与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杨家沟〉金竹沟〉芭蕉沟〉关井沟〉石碾盘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镉污染 生态风险 清水溪
下载PDF
博尔塔拉河河水、表层底泥及河岸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和潜在危害评价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兆永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姜逢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422-2429,共8页
以新疆博尔塔拉河为研究区,对河水、河床表层底泥及沿岸土壤中重金属Cr、Cu、Hg、As、Cd、Pb和Zn的来源、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看,博尔塔拉河水体中7种重金属的含量均较低,但Hg、Cd、Pb和Cr的最高值明显... 以新疆博尔塔拉河为研究区,对河水、河床表层底泥及沿岸土壤中重金属Cr、Cu、Hg、As、Cd、Pb和Zn的来源、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看,博尔塔拉河水体中7种重金属的含量均较低,但Hg、Cd、Pb和Cr的最高值明显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和WHO饮用水健康建议标准;表层底泥和沿岸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河水.2相关分析和富集系数计算表明,河水、表层底泥及沿岸土壤中重金属Hg、Cd、Pb和Cr均来自沿岸工业生产、城镇生活、交通运输及农业生产中污染物排放;重金属Cu、Zn和As主要来源于流域自然地质背景及成土母质因素.3污染评价表明3种介质中7种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值(Pi)和综合污染指数值(Pz)均小1,属于安全等级,清洁水平.4潜在生态风险评估表明博尔塔拉河表层底泥及沿岸土壤中7种重金属的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Eir)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值(RI)均较低,未对水体及沿岸土壤环境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评价 潜在生态风险 河水 表层底泥 沿岸土壤 干旱区绿洲 博尔塔拉河
原文传递
基于景观生态风险格局的盐碱地分区规划防治研究——以黑龙江省林甸县为例 被引量:19
8
作者 林佳 宋戈 张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5509-5518,共10页
盐碱地分区规划防治是提高区域盐碱综合治理效果,降低治理成本的有效途径,对实现区域生态恢复、土地可持续利用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当前,在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分析基础上,进行盐碱地规划防治研究的研究尚显不足。以大庆市林... 盐碱地分区规划防治是提高区域盐碱综合治理效果,降低治理成本的有效途径,对实现区域生态恢复、土地可持续利用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当前,在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分析基础上,进行盐碱地规划防治研究的研究尚显不足。以大庆市林甸县为研究区,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视角,基于RS和GIS技术平台,综合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生态流和生态阻力面,构建了区域景观生态风险格局;结合关键景观与盐碱地的生态廊道分析等方法,确定盐碱地防治分区;并进一步确定了防治分区中的核心防治区域。结果表明:林甸县盐碱地面积为263 km^2,其景观生态风险格局呈现西部和南部的景观生态风险等级较高,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较低的特征,其中,高危区、重度危险区占地区总面积41.24%,集中分布在地区下游的沼泽湿地周围,说明保护沼泽湿地迫在眉睫。林甸县的两条土地盐碱化防治景观生态廊道是以最低防治成本实现土地盐碱化预防和治理的最佳区域,其主要分布在15个村(镇)上,未来应将此地区作为规划防治的核心。基于景观生态风险格局的盐碱地分区规划防治研究,为大尺度土地盐碱化综合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结果对林甸县未来开展土地盐碱化预防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生态风险格局 盐碱地 分区防治
下载PDF
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的生态经济影响分析与风险评估探讨 被引量:14
9
作者 郑冬梅 洪荣标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9-586,共8页
在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的生态经济影响,如滩涂淤积、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养殖埕地消失,土著植物退化或基因丧失,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减小,涉禽种群结构数量改变,滩涂经济效益下降;并就互花米草建立了风... 在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的生态经济影响,如滩涂淤积、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养殖埕地消失,土著植物退化或基因丧失,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减小,涉禽种群结构数量改变,滩涂经济效益下降;并就互花米草建立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总结指出,应对互花米草的入侵和蔓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 互花米草 生态经济 影响分析 生态风险评估
下载PDF
松花江鱼类中汞含量的演变趋势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路永正 阎百兴 +2 位作者 李宏伟 王明军 郭立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30-2433,共4页
对第二松花江门山、哨口、五棵树以及松花江干流肇源、依兰、佳木斯和同江7个断面中12种鱼类中总汞含量分析,并利用单项评定指数法埘鱼类r卜汞污染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二松花江白山至五棵树江段鱼类总汞含量逐渐增加,主要... 对第二松花江门山、哨口、五棵树以及松花江干流肇源、依兰、佳木斯和同江7个断面中12种鱼类中总汞含量分析,并利用单项评定指数法埘鱼类r卜汞污染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二松花江白山至五棵树江段鱼类总汞含量逐渐增加,主要与江中的采沙活动有关,而松花江十流肇源至同江江段变化不显著。肉食性鱼类总汞含量最高(0.103~0.220mg·kg^-1),而草食性鱼类最低,为0.006mg·kg^-1、松花江鱼类总汞含罐自1973年以来逐渐降低并且趋于平稳。目前,大多数鱼类都处于无生态风险或低生态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 鱼类 演变趋势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景观生态风险信息系统的概念、方法和步骤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梅 朱红旗 蔡永立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2年第2期42-44,共3页
景观生态风险信息系统 (LERIS)是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和 3S技术相结合进行风险分析的现代规划管理系统。它通过对自然景观、人文因素和风险源的全面调查 ,将所需的各类信息进行方便快速的采集、处理和管理等 ,利用GIS对景观生态状况和潜在... 景观生态风险信息系统 (LERIS)是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和 3S技术相结合进行风险分析的现代规划管理系统。它通过对自然景观、人文因素和风险源的全面调查 ,将所需的各类信息进行方便快速的采集、处理和管理等 ,利用GIS对景观生态状况和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模拟和预测 ,从而为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LERIS在资源和环境的管理和规划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合实例介绍了景观生态风险信息系统概念、方法和步骤 ,以期引起国内同仁的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信息系统 概念 方法 步骤 景观生态学 风险评价
下载PDF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景观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立新 王兵 +1 位作者 周立波 鱼小兵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1年第2期1-5,共5页
基于景观尺度指数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遥感图像解译和G IS分析的方法,以四川梭罗沟矿产开发方案为例,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得研究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植被和景观格局均有... 基于景观尺度指数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遥感图像解译和G IS分析的方法,以四川梭罗沟矿产开发方案为例,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得研究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植被和景观格局均有所改变,对研究区域自然体系产生一定影响,但仍在生态系统调节范围内;规划方案实施后生态风险值是项目建设前的2.3倍,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开发 生态风险评价 景观格局 GIS 梭罗沟矿区
下载PDF
河流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付意成 阮本清 +2 位作者 王瑞年 毕永传 朱启林 《中国水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1,共4页
我国当前河流的资源及其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河流生态健康。国际上已将河流治理的重心转到以河流生态价值功能为主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上,我国的河流生态补偿研究刚处于学习探索阶段。结合河流系统自身特点及国际成功的经验,对我国河流生... 我国当前河流的资源及其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河流生态健康。国际上已将河流治理的重心转到以河流生态价值功能为主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上,我国的河流生态补偿研究刚处于学习探索阶段。结合河流系统自身特点及国际成功的经验,对我国河流生态补偿机制从系统耦合角度进行了探索研究,揭示出基于生态风险评价的河流有效补偿机制是实现经济、社会、河流生态多目标管理协调可持续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补偿:系统耦合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中国近海环境中汞的水质基准与生态风险 被引量:9
14
作者 康凯莉 管博 李正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14,共13页
汞是中国近海海域中主要的重金属类污染物,由于其高毒性和稳定性,可能对海洋生态和环境产生潜在风险,但目前我国尚缺乏汞的海水水质基准研究。现有汞的海水水质标准主要基于国外的生物毒性资料制定,该标准能否为中国的海洋生物和环境提... 汞是中国近海海域中主要的重金属类污染物,由于其高毒性和稳定性,可能对海洋生态和环境产生潜在风险,但目前我国尚缺乏汞的海水水质基准研究。现有汞的海水水质标准主要基于国外的生物毒性资料制定,该标准能否为中国的海洋生物和环境提供恰当的保护尚不明确。因此,本文搜集筛选了74种中国海洋生物的毒性数据,并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推导了汞的海水水质基准。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沿海水体中汞的环境暴露数据,采用商值法对中国近海水环境中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中国近海环境中汞的长期基准值为0.433μg·L-1,短期基准值为1.659μg·L-1;整体上,中国近海环境中汞的生态风险较低,但局部海域存在高风险,慢性风险商最高达5.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水质基准 生态风险评价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 近海水体
下载PDF
漓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鹏伟 钱建平 +1 位作者 刘佳雷 龙思远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0-529,共10页
基于2000、 2005、 2010、 2015、 2019年的Landsat TM/OLI遥感数据,对漓江流域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解译,定量和定性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布特征;应用RS与GIS技术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漓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 基于2000、 2005、 2010、 2015、 2019年的Landsat TM/OLI遥感数据,对漓江流域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解译,定量和定性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布特征;应用RS与GIS技术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漓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生态风险的耦合关联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均发生了变更,主要表现为耕地变更为林地和建设用地。其中,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面积逐年增多,研究期间分别增长70.62、 32.44、 75.83 km^(2),耕地面积共计减少166.33 km^(2)。(2)研究区整体生态风险水平下降,低生态风险区先降后增,较高和高生态风险区先增后降:2010—2019年,低生态风险区面积增加282.64 km^(2),较高生态风险区和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分别减少206.80和71.74 km^(2)。(3)南部耕地转化为林地的面积和速率均高于北部地区,导致景观生态风险质心由北向南偏移了6.32 km。(4)2000—2019年,研究区的景观生态风险Moran’s I值均大于0.65,空间正相关性较强且趋于集聚;LISA集聚图空间分布与同期的土地格局分布较为一致,说明人为活动对漓江流域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域的景观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演变 风险质心 风险评价 漓江流域
下载PDF
福建浅海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初探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伯扬 《福建地质》 2008年第4期402-408,共7页
采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对福建浅海沉积物样品中7种重金属(Hg、Pb、Cr、Zn、Cu、Cd、As)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与海洋积物一类标准对比,福建各主要海湾浅海沉积物重金属超标以Cr、Cu为主,以Pb、Zn为次,地质累积指数超标的Cr、Cu... 采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对福建浅海沉积物样品中7种重金属(Hg、Pb、Cr、Zn、Cu、Cd、As)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与海洋积物一类标准对比,福建各主要海湾浅海沉积物重金属超标以Cr、Cu为主,以Pb、Zn为次,地质累积指数超标的Cr、Cu、Pb、Zn潜在生态风险不大;九龙江口以Cd潜在生态风险最高,潜在生态危害最大。研究表明,采用地质累积指数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法二者结合应用能较为合理地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系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福建浅海
下载PDF
水生态风险评估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娄保锋 陈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4,共4页
水生态风险评估可以为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决策提供服务,其技术问题和实践越来越引起高度关注。我国的生态风险评估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开展评估尚缺乏具有操作性的技术指南,因而使从业人员无章可循。鉴于此,阐述了水生态风险评估的... 水生态风险评估可以为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决策提供服务,其技术问题和实践越来越引起高度关注。我国的生态风险评估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开展评估尚缺乏具有操作性的技术指南,因而使从业人员无章可循。鉴于此,阐述了水生态风险评估的相关概念,并结合实践需要探讨了评估区域的划分、生态受体和评估终端的选择、暴露和效应分析、基于概率的风险分析等方面的技术问题,以期为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 风险评估 生态受体 暴露分析 效应分析
下载PDF
基于元素分析法评价广州市流溪河水质监测点周边土壤镉、铅、铬、铜、锌、镍生态风险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丹心 熊凡 +1 位作者 黄秋鑫 孙秀敏 《分析仪器》 CAS 2021年第1期59-66,共8页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两种元素分析法,分析广州市流溪河水质监测点周边土壤中镉、铅、铬、铜、锌、镍的含量及化学形态含量。考察pH值、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对重金属总量的影响,通过风险评价编码法评价...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两种元素分析法,分析广州市流溪河水质监测点周边土壤中镉、铅、铬、铜、锌、镍的含量及化学形态含量。考察pH值、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对重金属总量的影响,通过风险评价编码法评价该区域生态风险状态,为掌握研究区周边土壤生态风险及应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个点位中,只有锌含量平均值高出广州市背景值5%;1个点位的镉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表1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1.2倍;探究各重金属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分布情况,镉主要以可交换态存在,其余5种金属均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土壤pH值、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对重金属总量影响不显著。采用风险评价编码法对现状评价,显示镉迁移系数最高可达95.19%,存在极高风险,应加强土壤和农作物协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流溪河
下载PDF
吉首市主要住宅区灰尘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19
作者 辛建峰 《环保科技》 2017年第4期55-59,共5页
通过对吉首市主要住宅区灰尘重金属含量的调查,发现其主要住宅区灰尘重金属Pb、Zn、Cu、Cr、Cd和Mn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96.253 mg/kg、128.253 mg/kg、146.013 mg/kg、114.472mg/kg、34.257 mg/kg和396.729 mg/kg,同吉首市土壤环境背景... 通过对吉首市主要住宅区灰尘重金属含量的调查,发现其主要住宅区灰尘重金属Pb、Zn、Cu、Cr、Cd和Mn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96.253 mg/kg、128.253 mg/kg、146.013 mg/kg、114.472mg/kg、34.257 mg/kg和396.729 mg/kg,同吉首市土壤环境背景值相比,分别为背景值的68.99倍、71.29倍、109.78倍、10.46倍、110.68倍和52.82倍,均处于较高的积累水平。重金属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表现为:市中心、火车站和乾州灰尘重金属含量均高于砂子坳;通过分析判定住宅区灰尘中较高的重金属含量可能主要源于交通和工业造成的污染。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来评价吉首市主要住宅区灰尘重金属污染状况,发现单种重金属造成的潜在生态危害表现为:Cd>Cu>Pb>Zn>Cr;住宅区灰尘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在所调查的住宅区中,几乎所有的住宅区灰尘重金属生态危害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尘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景洪市生态风险评价
20
作者 宋星运 张翊 张银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1年第3期50-57,F0002,共9页
选取云南省景洪市2009年、2013年和2017年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基于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构建生态风险模型,综合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地统计学分析法等方法,研究景洪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及生态风险演变规律。... 选取云南省景洪市2009年、2013年和2017年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基于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构建生态风险模型,综合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地统计学分析法等方法,研究景洪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及生态风险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2009~2017年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林地和耕地,且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耕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增加。(2)研究区莫兰指数分别为0.8010、0.8051、0.8064。生态风险"高—高"聚集区大面积分布在景洪市南部地区,生态风险"低—低"聚集区大面积分布在景洪市北部地区。(3)2009以来景洪市生态风险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各类风险转化显著,除中风险区面积减少之外,其余风险区面积逐渐增大。景洪市生态风险总体呈现出减弱的趋势,生态安全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风险评价 景洪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