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技术化生存到生态化生存——人的生存方式的当代转向 被引量:6
1
作者 蒋国保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5-79,共5页
技术化生存使人类的生存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困境,人类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危机与困境,就必须转向生态化生存。从哲学层面上看,生态化生存是一种和谐性、限度性、道德性与人性归真的生存方式。转向生态化生存的主要路径选择是:建立生... 技术化生存使人类的生存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困境,人类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危机与困境,就必须转向生态化生存。从哲学层面上看,生态化生存是一种和谐性、限度性、道德性与人性归真的生存方式。转向生态化生存的主要路径选择是:建立生态整体主义的自然观,为生态化生存提供价值支撑;全面建设循环经济,为生态化生存提供物质技术基础;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技"关系,为生态化生存提供人性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化生存 生态化生存 生存方式
下载PDF
论藏族文学中的生态美学意蕴——以阿来《蘑菇圈》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传领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90-95,共6页
作为中国美学界最具创新价值的理论建构,生态美学始终都被视为中国美学标志性的学理独创。生态美学的提出和建构,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长期以来中国美学话语的缺失,还在践行“全球共同问题,国际通行话语”这一学术准则中找到了其建立... 作为中国美学界最具创新价值的理论建构,生态美学始终都被视为中国美学标志性的学理独创。生态美学的提出和建构,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长期以来中国美学话语的缺失,还在践行“全球共同问题,国际通行话语”这一学术准则中找到了其建立学术自信的合理路径。文章认为,生态美学对当下的文学创作和文艺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阿来的《蘑菇圈》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著作。《蘑菇圈》不仅折射出作家阿来对于当代生态体系中的人类中心主义问题和人类生态生存问题的反思,而且还对消费社会及其文化思潮对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整体的无限破坏力以及理性异化之下的当代人类的精神危机进行了深刻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蘑菇圈 生态生存 消费社会 理性异化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来源、核心内涵及对青岛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霞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6-21,共6页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是文明不断更新的过程,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科学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体系,其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历史文化渊源传承和现实的实践根基,蕴含生态生存观、生...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是文明不断更新的过程,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科学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体系,其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历史文化渊源传承和现实的实践根基,蕴含生态生存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法治观、生态民生观、生态共赢观等丰富的内容,对于青岛践行生态生产、生态消费、生态法治、生态民生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生存 生态发展 生态法治
下载PDF
生态生存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理念 被引量:3
4
作者 谭培文 《桂海论丛》 2013年第1期66-70,共5页
生态危机只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前提,树立生态生存理念,转变人们的生存方式,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理念。生态的基本含义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生态生存是人的根本存在状态。生态生存理念是人类生存的根本理念。它包括生态存在... 生态危机只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前提,树立生态生存理念,转变人们的生存方式,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理念。生态的基本含义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生态生存是人的根本存在状态。生态生存理念是人类生存的根本理念。它包括生态存在的理念、生态生活的理念、生态生产的理念和生态消费的理念。生态生存理念的实践逻辑展开,是目的、手段与结果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必须以生态生存理念规范实践的目的;必须以生态生存理念规范经济手段;必须以生态生存理念的实践结果作为检验实践行为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生存 生态文明建设 根本理念
下载PDF
从理论到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国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2016年年会述评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秀芬 包庆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中国环境伦理学和环境哲学2016年年会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主要内容:关涉文明与自然及其取代现代性哲学的生态哲学智慧,以及人向自然生成并走向"顺应"自然的科学等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环境伦理学和环境哲学2016年年会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主要内容:关涉文明与自然及其取代现代性哲学的生态哲学智慧,以及人向自然生成并走向"顺应"自然的科学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背景和哲学基础;聚焦如何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绿色发展理念,使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及精神成为实践理念直至落地生根,特别是包括有效结合本土经验在内的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和路径选择,促使发展方式和交往方式应该包含的绿色维度和绿色内涵等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与本土方略;借鉴游牧文明的生态生存方略及其生态哲学智慧,创建生产生活生态共赢、社会共治、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新机制,并有序培育绿色情商以及有效规避环境风险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理念与实践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文明与自然 绿色发展 生态生存方略 生态哲学
下载PDF
生态性生存:“人—技术—世界”生态关系与技术调解 被引量:2
6
作者 林慧岳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57,共7页
生态性生存既是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又是人类生存的方向和路径。人、技术与世界是人类生态性生存的三个维度,构建人—技术—世界之间的生态关系是实现人类生态性生存的前提。这种生态关系可通过技术人工物的技术调解来建立。在人工物... 生态性生存既是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又是人类生存的方向和路径。人、技术与世界是人类生态性生存的三个维度,构建人—技术—世界之间的生态关系是实现人类生态性生存的前提。这种生态关系可通过技术人工物的技术调解来建立。在人工物的设计阶段,通过价值导向形成设计规范的生态蕴含,塑造技术人工物的生态功能。在人工物的使用阶段,通过规范导向形成技术人工物的生态约束,确保了技术对世界的无害化作用。最终,技术人工物实现对生态人、生态化的客体世界和人与世界生态关系的三重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性生存 人-技术-世界关系 生态意向性 技术调解
下载PDF
天地境界与生态化生存 被引量:1
7
作者 侯亚楠 郭忠义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47,共5页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境界"说堪称中国人生哲学的集大成者。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语境中,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描摹的"生态人"与冯友兰的"天地境界"有着相同的哲学意蕴,共同启示着后工业社会...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境界"说堪称中国人生哲学的集大成者。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语境中,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描摹的"生态人"与冯友兰的"天地境界"有着相同的哲学意蕴,共同启示着后工业社会中人的"生态化生存"。二者对天地境界的高度澄明,不仅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而且深刻揭示了其可操作的实践维度,对于当前的思想道德抑或精神文明建设仍不乏理论借鉴和实际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马克思 天地境界 生态化生存
原文传递
从《瓦尔登湖》观梭罗的生存理念
8
作者 吴伟萍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35-38,共4页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从寻求和谐的生存、敬畏自然的生存、降低资源消耗的节制性生存三个层面书写了独特的生存理念,引导人们真正实现从征服自然到善待自然伦理道德观念的转换,也从哲理的高度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新内涵。
关键词 梭罗 《瓦尔登湖》 生存理念
下载PDF
游而牧之:游牧生产方式及其生态哲学智慧 被引量:5
9
作者 崔思朋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9-94,共6页
游而牧之生产方式(以下均简称"游牧生产方式")是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经典生产方式。遵循自然是游牧生产方式的前提基础,游牧生产方式是游牧民族对草原地区气候变化与草原生物生存特... 游而牧之生产方式(以下均简称"游牧生产方式")是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经典生产方式。遵循自然是游牧生产方式的前提基础,游牧生产方式是游牧民族对草原地区气候变化与草原生物生存特性规律的认识与适时抉择,灾害应对与草原生态整体和谐的全面系统获悉与把握,植被脆弱与生态恢复重建危机化解的深刻理解与洞察。合理发挥人的能动功能是游牧生产方式的动力源泉,游牧生产方式既有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节律基础上的"逐水草而居",又有合理把握自然承载能力基础上的狩猎与人口控制。顺势而为是游牧生产方式的终极趣旨,相比于农耕民族对自然原貌的改造性利用,游牧生产方式更符合自然生态规律,有序维持了历史时期草原生态平衡,也是游牧生产方式的最高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生产方式 草原生态规律 生态生存方式 绿色发展理念 生态哲学智慧
下载PDF
加里·斯奈德的生态诗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小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39-44,共6页
加里.斯奈德的诗歌是以荒野自然为背景,指归一个自然的王国。诗人不只停留在要爱护自然,而切切实实地强调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他号召我们回归自然,在自然中沉思,倾听自然的呼唤。斯奈德认为诗歌是"生态的生存技艺"、是"... 加里.斯奈德的诗歌是以荒野自然为背景,指归一个自然的王国。诗人不只停留在要爱护自然,而切切实实地强调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他号召我们回归自然,在自然中沉思,倾听自然的呼唤。斯奈德认为诗歌是"生态的生存技艺"、是"真正的工作"、是"永恒的能量"、是"诗意的栖居"。他的诗学是强调整体论的生态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斯奈德 生态的生存技艺 真正的工作 永恒的能量 诗意的栖居
下载PDF
云南彝族村寨选址的生态考究与生存诉求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荣昆 朱红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7-45,共9页
彝族是西南地区较典型的山居民族。云南彝族在村寨选址中表现出生态考究和生存适应的二元同构,即生态与生存的耦合。生态环境对彝族的生存活动具有决定意义。为了保证生存活动正常运行,彝族把保护生态的理念融入生存实践活动中,通过保... 彝族是西南地区较典型的山居民族。云南彝族在村寨选址中表现出生态考究和生存适应的二元同构,即生态与生存的耦合。生态环境对彝族的生存活动具有决定意义。为了保证生存活动正常运行,彝族把保护生态的理念融入生存实践活动中,通过保护森林、分散居住等方式来确保生态环境能够持续支撑生存活动的开展,从而在彝族村寨的人居环境中孕育出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和现实图景,这对于当下美丽乡村建设中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化等思想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彝族 村寨选址 生态生存 分散居住
原文传递
国家安全视角下的我国西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与基本导向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永春 张薇 +1 位作者 曹宛鹏 穆焱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64-2280,共17页
当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自上而下试图从宏观层面尽可能解决或缓解自改革开放以来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约束、人地关系冲突、多头管理、规划权威性等关键问题。我国国土规划的体系、架构和技术条例等迄今已形成相对科学合理的"... 当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自上而下试图从宏观层面尽可能解决或缓解自改革开放以来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约束、人地关系冲突、多头管理、规划权威性等关键问题。我国国土规划的体系、架构和技术条例等迄今已形成相对科学合理的"共性"规范,但在战略层面讨论面向未来国家安全背景下的地域"个性"问题仍较缺乏。面对国家需求和西部特殊情境,应考虑建立基于国家安全考量的跨省区、跨流域的西部国土空间规划。在战略层面,为保障国家安全,此规划应着重考虑:(1)理论上,基于国家安全视角应建立跨省区、跨流域的西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2)实践中,建议制定西部空间尺度的以生态区、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西部国土空间规划—生态安全"专项规划,以边境线、支撑线为规划脉络的"西部国土空间规划—生存安全"专项规划(或在规划中明确"国防安全细则"),依托主要交通线以城镇体系为组织脉络的"西部国土空间规划—生活安全"专项规划(或在规划中明确"西部和谐社会建设细则"),遵循主体功能区且以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市群等为中心的"西部国土空间规划—生产安全"专项规划(或"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重构生态空间、生存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3)特别建议强化边疆城镇/村寨建设,设立新时代"大三线建设"——西部"环青藏高原重点建设带",以应对后疫情时期有限全球化和"双循环"现实的可能的国家安全需求。整体上,西部情境特殊,其国土空间规划与东中部应有差异,切忌一刀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国土空间规划 跨省区理念 四大空间 差异化需求 中国西部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